当前位置:首页 » 西方节日 » 今年的七夕节为什么取

今年的七夕节为什么取

发布时间: 2023-02-19 23:22:47

1、今年为什么有两个七夕

http://www.baidu.com/search//zhuti-7xi/index.html
做个广告 哈哈
http://www.qzgb.com/bbs/simple/index.php?t45511.html

2006丙戌年(狗年)是闰年,共有385天。而今年的“狗头”、“狗尾巴”则刚巧横跨两个2月14日西方情人节,即2006年及2007年的情人节。

再加上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东方情人节),以及今年闰七月的两个七夕中国情人节,狗年的情人节数量顿时“倍增”。

今年丙戌年的农历闰年,因为多了一个闰七月,狗年共有385天。自2000年以来,今年还是本世纪大月个数最多有闰月的年份。如果往上追溯,则是第12次出现这么长的农历闰年,上一次是发生在1944年,即8个大月(30天),5个小月(29天)。

由于今年的狗年特别长,故出现了“一年两头春”的现象,即农历一年中出现两次立春节气,今年1月29日农历新年之后,要等到2007年2月18日才迎来下一个农历新年。因此,狗年也因此头尾各占一个2月14日西方情人节。

至于今年的七月初七,则分别为阳历7月31日和8月30日,即中国传统的“七夕”情人节。而由于今年有闰七月,理所当然就有两个七夕节了。

如此算来,今年就总共有5个情人节。
--------------------------------------------------------------------------------------------------------------
http://qdgxt.ban.cn/show.aspx?id=99&cid=12

狗年为何“闰七月”

新年伊始,当人们翻阅新的日历时,便会发现明年(狗年)农历七月紧随其后的不是八月,而是“闰七月”。为什么明年会多出个“闰七月”呢?要弄清其中的道理,就要从历法谈起。

历法可分为阳历、阴历、阴阳历三种。阳历是以太阳周年视运动周期(即回归年,等于365.2422日)为一年,一年划分成12个月,它与月亮运动毫无关系。根据严厉日期,可知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但它不能显示月亮的圆缺,这对那些需要根据月相了解潮汐变化的人来说是不便的。

阴历则以月亮的圆缺周期(即朔望月,等于29.5306日)为一个月,积12个月为一年。它完全不考虑太阳的周年视运动规律,因而阴历的日期不能显示四季冷暖。这种历法实用价值太小,现在除伊斯兰教外,已弃置不用了。

阴阳历,即我国的农历,它扬阳历之长避阴历之短,取阴历的月为月,阳历的年为年,即以朔望月为月,以回归年作为一年的平均长度。所以农历是加入阴历成分的阳历,带有阳历因素的阴历。根据农历日期,既可知道潮汐涨落,又可基本掌握四季更替。农历是我国独创,它闪耀着我们祖先的智慧之光。

由于回归年和朔望月两者不能整除,为方便起见,农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共354或355天,比回归年365.2422天少11天左右,积四年就要少一个多月。久之,就会出现时序和天时错乱的怪现象。例如,2002年春节在阳历2月12日,正是寒冬季节;2003年春节在阳历2月1日,比前一年提前11天,如不采取措施,这样逐年提前,积上16年,我们就要在盛夏摇着扇子过年了;农事活动也无章可循——时而10月种麦,时而9月种麦……这自然是很不适宜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采用增加“闰月”的办法。

远在公元前六百多年,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用“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规定12个平年,每年12个月;另7年每年增加1个月,变成13个月,这个增加的月便叫“闰月”。这样,19个农历年的总日数(12年×12个月+7年×13个月)×29.5306日=6939.6910日,与19个回归年的总日数(365.2422日×19年=6939.6018日)基本相等,农历的月份和四季冷暖也基本相符,日历和天时就不会错乱了。

至于闰月如何安排,完全是人为规定。秦朝以前,曾把闰月置于年末,叫“十三月”;汉初则置闰月于九月之后,称“后九月”;到汉武帝太初元年,又把闰月分插在各个月份。现在的农历规定不含“中气”的月份为闰月。

什么叫“中气”呢?众所周知,古代天文学家把以立春、雨水、惊蛰……为序排列的24节气中的单数称节气,双数称中气。一年共有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并规定农历的12个月份要以12个中气作为标志,即每个月份必须含有一个特定的中气。如正月必须含雨水,二月必须含春分……,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正月、二月……。凡不含中气的月份即定为闰月。

为什么会出现不含中气的月份呢?因为24节气是根据阳历定的,其日期在阳历中是基本固定的,节气与节气或中气与中气之间的平均日数为365.2422日÷12个月=30.4368日,而农历一个月的平均日数是29.5306日,二者相差约一天。因此,按照阳历定的中气在农历中的日期,会逐月有一天的推迟,当推迟到月尾时,下个月份就会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了。

狗年“闰七月”的道理,我们从附表中就可以看出,七月后的那个月只有节气白露,立秋后的中气处暑落到另一个月去了,这样七月后便出现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因此便把七月后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沿用七月的名称,定为“闰七月”,这就是今年“闰七月”的道理。

由此可见,闰月和闰哪个月,完全是一种人为规定,与世事风云,吉凶灾祥毫无关联。

2、七夕节为什么叫乞巧节?古人如何过乞巧节?

今天是七夕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因为在古代,七夕是祭祖七姐的节日,而且是在七月七举行,因此取名“七夕”。不过七夕节也还有另外的名称,例如七巧节、女儿节、乞巧节等,那这个乞巧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古代少女会在这一天穿着新衣,然后向织女乞求智巧,俗称“乞巧”。乞巧这个习俗在国内基本已经看不到了,但还能在日本以及韩国看到,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传统的乞巧节,感兴趣的话就来看看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又到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天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人间迎来“东方情人节”。

不过,这一起源于中国的节日,在日韩仍保留着最本真的习俗——少女对月穿针,乞求心灵手巧。

所以,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古时,“乞巧”多半与祈盼美满婚姻相连,但现在的日韩女性,对婚姻大事却越来越“佛系”……

七夕是啥节?中国情人节,日韩乞巧节

早在中国古代的民俗中,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少女们对着天上的织女许愿,乞求一双巧手的日子。夜幕降临时,她们在庭院中对着明月穿针,如果红线从针眼中穿过,就叫“得巧”。在古人观念中,女子心灵手巧,恰如男子文采飞扬,擅长女红是待字闺中的女子最好的“招牌”,未来等待她的可能就是称心如意的郎君,和幸福美满的婚姻。

不过,随着时代变迁,现在中国的七夕节,更像是“情人节”,人们在这一天祈祷的,更多是得到爱情,庆祝的,也是牛郎织女般难得的爱人相聚。

而我们的邻国,日本和韩国,却把源自中国的七夕节“乞巧”风俗保留了下来。

奈良时代,七夕风俗传入日本。每年七夕时节,天上的织女不仅要赐给日本少女们“一双巧手”,还要满足各种愿望。人们聚在一起,写下自己的心愿,挂在七夕竹子树上。这些愿望多种多样,诸如身体健康、容颜美好、早结良缘、家庭幸福等。

就连日本东京的迪士尼乐园也入乡随俗,不仅让米老鼠和米妮穿上和服,扮成牛郎织女游行,还在园里设了“许愿台”,让游客写卡祈愿。这是全世界唯一一家庆祝七夕节的主题公园。

韩国女性则会在七夕这天,把香瓜、黄瓜等瓜果摆在桌上磕头祈求,求织女星赐她们灵巧的双手,让她们织布的手艺越来越好。

此外,家家户户还会在七夕这天在祭台上放上干净的井水,用新鲜瓜果和煎饼供奉,祈愿家人平安等。

七夕的N种过法:两棵树的守望 一群人的坚持

800多年前,朝鲜半岛上一对“夫妻银杏树”中的雄树被洪水连根拔起,独自漂到了乶音岛。当地渔民打捞了这棵树,并把它种在了岛上,雌雄两树从此两地守望,两边民众则通过共同祭祀的习俗一解“夫妻树相思之苦”。

南北分裂后,“夫妻银杏树”雄树在韩国,雌树在朝鲜,两地共同祭祀的做法也中断了。好在,去年七夕时,在朝鲜半岛的和平氛围中,韩国举办了“夫妻银杏树”重逢仪式的活动,以在雄树旁挂巨幅雌树照片的方式让它们“重聚”。

韩国文化遗产厅厅长金钟镇当时表示:“夫妻银杏树,与离散家属一样,经历了漫长的相互分离的岁月。我们计划推进通过南北合作共同举行祭礼的方案。”

其实,日韩民众迎接七夕,有很多种方法,不仅商家会推出浪漫时髦的“情人节”活动,各地也会结合自身特色,赋予七夕特别的意义。

日本废除农历后,七夕节变成了每年阳历7月7日。在今年七夕节时,北九州市多地举行了“夏日情人节”活动,发行附有现场拍下情侣照片的“恋人证明书”,颇受欢迎。

证明书上写有“在此证明2人为幸福的恋人”字样。很多人专门为了证明恋情而来,也有修成正果的情侣前来“报告”结婚之事。

韩国民众则喜欢在七夕前夕“找点事忙活”。七夕来临前,韩国舒川郡厚岩里村,就在所有居民的参与下,进行了村庄清扫及除草工作。这是村子每年都坚持实施的传统活动,今年也不例外。

日韩“佛系”婚恋观:公子向北走,姑娘不想结婚

在日本和韩国,女性不论是遵从传统七夕习俗,乞求心灵手巧,还是庆祝时髦的“东方情人节”,和恋人花前月下,最终真正想走入婚姻的人越来越少。

日本男女的法定结婚年龄是18岁,但前几年的一份调查显示,50岁仍未结婚的女性在日本女性中的比例约为14.1%,这个比例被定义为“终生未婚率”,这意味着平均每7名女性中就有1人终生未婚。

日本女性为何对结婚如此“佛系”?这部名为《我不是结不了婚,只是不想》的日剧或许可以提供最直观的答案。

实际上,不少日本女性认为,结婚意味着要为家庭放弃事业,因为婚后就会被期待退出劳动力市场,转而承担家庭主妇的角色。对很多女性来说,结婚、生子、抚养孩子、赡养父母是被捆绑在一起的,比起背上这个沉重的“婚姻包袱”,她们更想享受单身生活的轻松自在。

在日本,女性单身旅行,正成为一种时尚,“一个人旅行,不用照顾这个考虑那个,能够让自己真正放松”。女性单身旅行也为旅游市场创造出无限商机。有旅游业者戏称,今后要想在日本旅游市场上混,必须学会“讨好”女人。

而韩国统计厅发布的《2018年结婚及离婚统计报告》也显示,2018年韩国人口每1000人中登记结婚数量为5对,创下1970年以来的最低值。另外一份调查显示,不少韩国未婚女性不进行异性交往的理由,竟是“为了自由舒适的生活。”

3、七夕节的由来是什么?

七夕节,是指农历七月初七的那一天,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又称乞巧节。

我们先来看看七夕节的由来,有什么样的故事传说

七夕节的由来 —— 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

传说董永虽然是一个凡人,但是为人朴实,一次王母娘娘的七仙女洗澡的时候,董永不小心偷走了老七衣服,老七回不到天庭,阴差阳错的与董永相爱,有了自己在凡间的一个孩子,王母娘娘知道之后十分气愤,但是董永养的老牛竟然能开口说话,你要是想见那女的就把我牛角割下来,果真割下来,牛角之后就有了飞天的能力,董永带上了自己的儿女,一起去追织女,马上就要遇见的时候王母娘娘使用自己的金簪画出一道天河。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抬头看牛郎星和织女星中间,会隔着一条银河的原因。

牛郎和织女没法跨越天河,便坐在对岸哭泣,他们只能隔着银河遥遥相望。但是还好有喜鹊们,全天下的喜鹊被牛郎和织女的行为感动,便为他们搭建一座鹊桥,让他们在桥上相见。

相传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就是在农历7月7日。所以后人便将这一天定为七夕。又因为织女有一双能织云霞的巧手,而民间的少女们都希望能得到织女的灵气,所以在七夕节那天才有了“乞巧”的习俗。

七夕节就是起源于这个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牛郎织女相识、相知、相爱,却因人仙有别被迫分开。七夕节拥有着很美好的神话故事,传说在七夕节这一天,家里有葡萄架的可以在下面偷听到牛郎和织女的对话。其实和传说没多大关系,主要的由来就是以民间传说,牛郎织女为载体,赞叹爱情的伟大,都是古人对于七夕节的美好猜想。

关于七夕节的由来的故事传说,还有想记载说和妇女乞巧、自然崇拜、时间崇拜、数字崇拜等有关,但是实际上流传甚广,大众比较认可和喜欢的还是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大家还是比较喜欢和相信,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也是大家对美好爱情的一种向往。

了解了七夕节的由来和故事传说,下面我了解一下七夕节的习俗~~

七夕节的习俗

第一个习俗是拜织女。“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的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然后在桌子上摆上茶、酒、水果、五子等祭品,其中五子是指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

第二个习俗种生求子。这是旧时的一个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长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瓷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

第三个习俗是斗巧。七夕斗巧,判定斗巧者巧拙的“卜巧”方法,主要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对月穿针”“输巧”“兰夜斗巧”和“投针验巧”等几种形式。

第四个习俗是接露水。接露水指是在七夕这一天流行用脸盆接露水。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最后一个习俗是乞求姻缘。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银河横贯南北,在银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七夕夜晚对着星空向织女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七夕节可以给心爱的TA送什么礼物

七夕节的礼物

七夕送礼物,那是一种爱的信物。

如果是你女朋友,你可以送她一条项链,代表着一辈子的意思,项链,耳环,手链,戒指;鲜花、包包、口红、护肤品、手表、香水等都可以哦。

如果是送男友的七夕情人节礼物主要有:钱包、腰带、剃须刀、电子产品、衣服等。选择礼物要根据对方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这样才能够得到对方的欢心。

考虑送礼物的时候一定要在自己的经济能力范围内,不要为了一时的面子,让自己的生活陷入尴尬。因为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心意。

以上就是关于七夕节的一些由来(故事传说)、习俗、以及节日礼物的知识介绍了,大家还有什么补充欢迎底下留言哦~~

4、七夕情人节的由来

【七夕节简介】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别称“星期”。王勃的《七夕赋》“伫灵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点出了一年四季中与亲情、与爱情相关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动人的两个夜晚。大约正因如此吧,后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象一座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婚姻
【七夕节由来】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七夕的传说】

第一则

《织女》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要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第二则

很早很早以前,山里住着户人家,老人们都死了,家里剩下了兄弟俩。老大娶了媳妇,这媳妇心眼不好,老想独霸老人留下的家业。
有一天,二小领着狗去放牛,到了地里,他拍打着牛背说:“牛哇,牛哇,我想睡会觉,你可千万不要乱跑。”老黄牛像听懂了人话,低着脑袋“哞、哞”地叫了几声,甩打着尾巴在他身边吃起草来。二小躺在草地上睡着了。
错过中午,嫂嫂提着罐子来给小叔子送饭,见二小正在睡大觉,照他身上狠狠地踢了一脚。二小醒了见是嫂嫂,慌忙爬起来,站在地上像个愣鸡。
嫂嫂把饭罐子往地上一搁,气呼呼地说:“你倒自在,撒着牛睡大觉,牛丢了我才和你算账哩!”说完,她一扭屁股走了。
二小的肚子早就饿了,捧起罐子刚要吃,身边的大黄牛一头把罐子撞了,罐子摔了个稀巴烂。大黑狗见了地上的饭,张口就吃,不一会,就把地上的饭舔了个一干二净。
二小瞅着碎罐碴子害怕了,觉得回家也没好儿。他长叹一声;“唉,怎么我就这样命苦啊!”
二小的唉声刚落,大黑狗扑通一声倒在地上,鼻子口里流血,一会儿就断了气。他这才明白,嫂嫂在饭里下了毒药。
二小心想:看来不能和这个害人精在一块过了,要不早晚得死在她手里。日头儿快落西山时,他赶着牛回了家。一进院子,扭头见哥哥打外边回来,二小心里一酸,两眼止不住地流泪。哥哥见弟弟这样伤心,不知家里出了什么事,忙问:“你为嘛这样难过?”“我把嫂嫂送的饭罐子打了,狗吃了地上的饭就死了。”哥哥听了,心里明白了八九,斗又斗不过家里的女人,为了难。
二小哭着说:“哥,咱们分开过吧。”哥哥见弟弟说要分家,更做难了,一来弟弟还小,二来他外出做买卖;家里没有帮手也不行。要是在一块凑合着过吧,又怕弟弟有个三长两短。
二小见哥哥发愁,就说:“哥,家里什么物件我也不要,只要那头牛。”弟兄俩在院里说分家的话,媳妇听见了,打心眼里高兴。她手扒着门框冲着丈夫说:“往后各过各的好,我做主依了二弟!”
哥哥眼里噙着泪花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第二天,二小赶着牛车走了。走来走去,越走越远。二小心想:老是这么走,走到多时是个头?干脆就住在这吧!他把牛车停下,砍了好多树枝子,就着山坡儿搭棚。棚子搭好了,就和老黄牛在这儿落了户。
那头牛是天上的金牛星下界,已经跟着二小过了一年多,这一天夜里死了。老黄牛死后,一连给二小托了三个梦,梦里对二小说:“到明天午时三刻,我要回天庭去了。我走后,你把我的皮子剥下来,等到七月七那天,把它披在身上,保你能上天。王母娘娘有七个闺女,那天他们到天河里去洗澡。记住,那个穿绿衣裳的仙女就是你媳妇。你千万别让她们看见你,等她们都到了水里,你抱了衣裳就往回跑,她准追你。只要你回了家,她就不会走了。”
第二天,二小见老黄牛死了,不吃也不喝,手摸着它光啼哭。后来就把牛皮剥了,留下牛皮埋了牛,又在牛坟上跪着大哭了一场。
七月七那天,二小披上牛皮,立时两脚离了地,飘飘悠悠来到天河岸上,他悄悄地躲在树林里等着。一会儿,王母娘娘的七个仙女来了,她们一个个脱了衣裳,扑通扑通跳到了水里。
二小瞅准了那身绿衣裳,窜过去抓起来就跑。三仙女见有人抱了她的衣裳,打水里出来就追。紧追慢追,追到二小家里。三仙女问二小为嘛拿她的衣裳,二小说想让她做自己的媳妇。三仙女再三说天规不容,二小一再说人间比天上好。三仙女见二小长得好看,也动了心,就应了他。打这,三仙女落凡到了人间,她天天在家弹花织布,人们就叫她织女。二小天天外出卖布挣钱。小俩口过起了舒心日子。
三仙女和二小过了三五年,给他生了一男和一女。一天,二小到地里去干活,天上响起了天鼓,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将把织女抓走了。二小回家一看,见两个孩子啼哭,不知媳妇上了哪儿,急得团团转。一问孩子,那大孩子手朝天上一指划,二小才想到织女走了。他急忙担起两个孩子,披上牛皮去赶织女。
二小心急,追得快,眼看快追上织女时,惹恼了王母娘娘:“好你二小,莫非你要追到灵霄殿上去吗?”她打头上拔下银管,在二小和织女中间一划,立刻划成了一道天河。二小没有办法过河,急得直跺脚,筐里的两个孩子直喊娘。织女和二小都哭了,啼哭也没用。二小想给织女留个想念,拿出牛扣套投向织女,织女接在了手里。织女想了想,没嘛可送,掏出织布梭照着二小扔来,织女手劲小,把织布梭扔歪了。
直到现在,天河一边的织女星怀里有扣套星,另一边的牛郎星旁有个梭子星。

第三则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有个牛家庄,庄里有个聪明、忠厚、勤劳的小孩叫灵儿。因父母早亡,只好跟随哥哥过日子,嫂子马氏为人狠毒,常常虐待灵儿。一年秋天,刚收割完毕,马氏就逼着灵儿去山上放牛,并对他说:“给你这九条牛去放,要等到有了十头牛你才能回来!”灵儿听后;无可奈何,只好赶着牛离开牛家庄。
村里人闻讯赶来,对灵儿深表同情。有的送来吃的,有的送来穿的,灵儿一一致谢,然后独自一人赶着牛向山里走去。
当他走到那草深林茂的山岭就停下来歇脚,坐在树下伤心地流泪。心想,要等到何年何月才会有十头牛呢?正在这个时候,有位须发霜白的老人,忽然出现在他面前,老人拍拍他的肩膀,亲切地问:“孩子,你怎么一个人跑到这个偏僻的地方来放牛?为什么事你这样伤心?”灵儿把嫂子虐待、逼他放牛的事,一五一十地讲了。老人笑着说:“原来是这么回事!别难过,那伏牛山里有头病倒的老牛,你好好地喂养它,等牛病好后你就可以赶着牛回家了。”说完那老人就不见了。灵儿好象做梦似的。便按老人的吩咐往伏牛山走去。
灵儿走呀走呀,翻过一道道的山,涉过一条条的涧,终于找到了那头病牛,它正在一块大平石上卧着。灵儿立即趴下去,连连磕了三次头,喊了声“牛大伯”。老牛睁开疲惫不堪的眼睛,一会儿又闭上了。灵儿看着老牛那没精打采的样子,心里想,可能是饿了,于是就急忙去给老牛薅了一捆又一捆的草。整整喂了三天三夜,老牛终于吃饱了。突然抬起头跟他讲起话来:“好孩子,我本来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偷偷地把五谷种子撤于人间而触犯了天规,被玉帝踢下天庭,把腿摔坏了,动弹不得。你如能用百花露水给我洗擦一个月我就会好的。”小灵儿听了,就在伏牛山住了下来,饿了吃些野果,渴了喝些泉水,夜里依偎在牛旁。每天清晨去采百花,用花朵上的露水给老牛洗伤。整整一个月,老牛的伤真的好了,它跟着灵儿一道回家。
灵儿回到家里,嫂嫂见他真的赶了十头牛回来,硬说有一头是偷了别人的,还把他痛打了一顿,经乡亲们解劝才算作罢。此后,灵儿白天放牛,夜里就睡在牛的身边,庄上的人都称他是“牛郎”。那只被牛郎救活的老牛和牛郎很亲。有一次,嫂子把毒药放到菜里,老牛告诉牛郎不要吃。嫂子气起来闹着要跟牛郎分家,牛郎既不要房子也不要田地,只要那头老牛、两辆破车和一只烂皮箱,就离开了家,在一棵桑树下搭了个草棚住了下来。老牛从嘴里吐出个茶豆,牛郎将茶豆种在草棚门前,第二天便破土而出,第三天长出了叶子,牛郎就忙搭架,过几天豆子藤都爬满了架子。老牛就说:“孩子,你夜里藏在茶豆架下,可以看到天上的仙女,仙女也能看到你,谁要是连续七夜偷看你,她就是盼望做你的妻子,那时我就用车拉着你上天去,把她接下凡来,与你结成婚配。”
听了老牛的嘱咐,牛郎夜里就钻到茶豆架下朝天上望去,只见一群仙女在玉池里洗澡,临走时,有一仙女向下偷看了他一眼。第二天夜里,只见那仙女独自来到玉池边,大着胆子看牛郎。第三天夜里,望着牛郎微微地笑,第四天夜里便向牛郎点点头,第五天夜里端出一篮蚕,第六天夜里偷出一架织布机,第七天夜里拿着织布梭向牛郎招手。牛郎织女,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眉来眼去,牛郎盼着织女下凡,织女盼着牛郎快去团聚。七月七这一天,从天空飞来喜鹊,落在老牛头上,喳喳喳地叫:“织女差我来,叫您快去聚。快去聚,快去聚。”老牛笑着点点头,牛郎套上车,坐上去。 老牛四蹄腾空,一会儿来到了玉池,牛郎下车,和织女把织布机抬放到车上,织女挎着蚕篮上了车,牛郎也跳上车同织女坐在一起。老牛腾云驾雾,一会儿即到家。
乡亲们获悉牛郎成了家,都赶来贺喜。织女就把她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众姐妹,教大家养蚕、执丝、织绸缎。
于是,全村的人都知道牛郎娶了贤妻,能养蚕,会抽丝,还能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都说织女的织布机是从天上带来的,织出来的绸缎做成衣,冬暖夏凉。这消息传了出去,引来了山南海北的丝绸商人,都争着前来争购南阳绸。这事轰动了白河两岸,伏牛山区的千家万户,都送自家的姑娘来学织。织女心地善良,乐于教人,不到两年,家家户户都学会了养蚕抽丝织绸缎。
到了第三年的七月七,织女一胎生了一男一女,男的叫金哥,女的玉妹。牛郎耕田,织女织布,日子过得很和睦。
几年后,牛郎正在犁地,晴空突然响了一阵雷,老牛望着牛郎直流泪,并对牛郎说:“孩子,我把织女拉下天,触犯了天条,看来活不成了。我死后,王母娘娘肯定不放过你们,到那时,你吃我的肉可以脱俗成仙,用我的皮做成鞋穿能腾云登上天去。”说完老牛应声倒下;牛郎哭了一阵之后,就依着老牛的吩咐做了。
正好七月七那一天,牛郎正在锄地,金哥玉妹两人哭丧着脸跑了过来,告诉牛郎说,来了个老婆子,把妈妈从织布机上拉走了。牛郎急忙回家穿着用老牛皮做的鞋,一手拉着金 哥、一手拉住玉妹,腾空就追。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替照脚下一画,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出现了,牛郎拉着金哥玉妹站在河边直哭,哭声震惊了玉帝,玉帝一看是一对孩子,怪可怜的,于是,就决定让他们一家人每逢七月七相会—次。
人们突然发现牛郎一家人不见了,感到蹊跷,夜间到茶豆架下朝天上望,看见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河那边的织女在哭,河这边的牛郎拉着金哥和玉妹也在哭。人们发现群星闪烁的天空多出一条银带,就叫它为天河。天河的一边多了一颗星,这颗星就叫织女星。一边多了三颗星,叫做牛郎星。人们想念牛郎织女,每晚总是钻到茶豆架下仰望天空。到了七月七那天晚上,突然看见满天喜鹊向着天河扑去,互相咬着尾巴,搭成一座鹊桥。牛郎一手拉着金哥,另一手拉着玉妹上了桥,织女也从桥那边过来了,走到鹊桥中间一家人相会了。

5、七夕节名称的由来

七夕节名称的由来是什么样的,七夕节又名中国式情人节,是源自神话故事牛郎织女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七夕节也成为了许多年轻人比较注重的情人节了,那在七夕的时候应该为恋人准备一份什么样的礼物,其实不妨选择送她贴身之物哦,这是亲密无间的一种体现,也是关爱的一种表达,也可以是玫瑰花,巧克力,结合西方的风俗,送给她这份爱的感觉,都是可以的,还可以为她准备一款乐维斯的实名制戒指,寓意着以我之名,冠你指间,一生相伴,一世相随,不管是什么样的礼物,她喜欢那就行了。

6、为什么会有七夕节日?七夕节的来历和故事?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极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之一。节日产生了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等习俗,并远传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因受外来文化影响,洋节逐渐流行中国,媒体炒作,七夕节在当代又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喜蛛应巧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拜织女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7、2021年七夕节好吗?七夕节为什么要乞巧?乞巧是什么?

2021年七夕节好吗?

2021年七夕节在 农历: 二零二一年七月初七; 公历: 2021年08月14日,星期六

【老黄历所宜】

祈福 出行 订盟 纳采 嫁娶 裁衣 动土 安床 放水 开市

掘井 交易 立券 栽种 开渠 除服 成服 移柩 破土

【老黄历所忌】

馀事勿取
值神: 白虎(黑道日)

从2021年七夕节的黄历来看,七夕节这天的日子一般,值神为白虎,是黑道日,即凶日。

七夕节为什么要乞巧?

乞巧,是中国古时风俗,也是七夕节(古称乞巧节)的一项习俗。
农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七天八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据说,七姐是天上的织布能手,旧时代妇女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
其实,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传统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除此之外,古时少女们还会在这天祭拜织女,因为织女的神话里的编织女神,所以少女们会在这天乞求织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在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和凝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中国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8、七夕节名称的由来

“七夕”源于人们对自然、时间、数字的崇拜,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每一年的农历七月初七。相传在这一天,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所以现在人们又称七夕节为中国情人节。之前我和女友都不过这个节的,自从这几年七夕节流行起来,我们才重视这个节日的。每一年我都会送她礼物,今年也不例外。之前电视上有播一个广告,好像是关于定制铂金戒指的,很浪漫,女友看着很羡慕,所以我打算去为她定制一个钻戒,让她高兴高兴。我在网上了解了很久,最终选定了乐维斯这个品牌。它的钻戒均出于男士的实名制定制,非常有意思,而且还有着“以我之名,冠你指间,一生

热点内容
新泰特产 发布:2020-09-14 19:00:13 浏览:505
适合开业的音乐 发布:2020-09-17 11:28:55 浏览:503
送男生十字绣 发布:2020-09-16 16:05:07 浏览:503
神秘商店皮肤赠送 发布:2020-09-16 15:38:37 浏览:503
手绘圣诞贺卡 发布:2020-09-16 14:48:57 浏览:503
青岛初中升学率 发布:2020-09-16 09:55:57 浏览:503
送妈妈的生日蛋糕图片 发布:2020-09-16 09:10:18 浏览:503
梦生日 发布:2020-09-16 18:24:33 浏览:502
纸礼物盒 发布:2020-09-16 15:55:47 浏览:502
wow角色定制 发布:2020-09-16 14:46:32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