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为什么冷落七夕
情人节就是情侣们在这一天情侣互相馈赠礼物,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时至今日,邱比特、给箭射中的心等等成为情人节的特色标志。根据中西方文化,节日的时间和特色不同,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七夕节,也叫“中国情人节”。情人在这一天互送巧克力、贺卡和花,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
2、造成七夕节日传统习俗失传的原因?
主要原因还是西方文化的冲击,由于我们现在的日历大部分都用公历,大家对西方的节日更加记得清楚,西方的情人节有分得很细,所以七夕节日的习俗慢慢淡化。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2)情人节为什么冷落七夕扩展资料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
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为什么现在很多男人不太爱过七夕情人节?
七夕,情人等节日由来已久。刚恋爱时,为了稳固感情,也为了得到女方的好感,常留有仪式感过节日。
但随着时间的增加,男女双方的感情迅速稳定。七夕等节日也变得不太重要,如果两个人再步入婚姻的殿堂,此类节日基本可有可无。
男人并非不爱过七夕,而是七夕已经发生了转变。从男女双方都有礼物,变成了男方要持续性送女方礼物。这对于男人来讲,就像一个不公平的选择题。
试问:有谁想只送礼物,而不收礼物那?当然,有些女生会给男人也送礼物,但男人却发现,自己需要的礼物并不多,而女生需要的礼物既需要仪式感,也需要新颖,更要花钱。
两方对比之下,男方就更不愿意过这种节日了。
男人一直是理性思考居多,而女人一直是感性居多,这也意味着男女双方在七夕的问题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异。
男人需要的七夕礼物,也许就是出去吃吃饭,喝喝酒,如果能躺在家里那就更好了,根本不需要什么仪式感。而女人恰好相反,居家是不可能的,仪式感要满满的。
既要有小惊喜,也要有小暧昧,还要跟别人去比一比。男人这时就会犯迷糊,不就一个七夕吗?躺在家里安安静静吃顿饭不好吗?为什么非要搞一些仪式感之类的事情。
相信各位男士都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你看谁谁老公过七夕给她买了这个,你看谁谁谁,等等一系列的话语。有些女生只是为了提醒老公,自己也需要一个小礼物,哪怕不是太贵,哪怕只是几句我爱你之类的话。但有些女生则会进行攀比,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却忘记了自己家什么情况。
如此过节成了攀比,如此两个人在一起安安静静吃顿饭成了吵架,试问这样的节日男人能喜欢吗?
总结来说,男人不是不爱过七夕,而是在他们眼中,过节还不如买只鸡拿回家炖着吃,买点酒拿回家喝。安安稳稳的幸福,不比过这些乱七八糟的节日强?
4、为什么现在情侣都过情人节,却忘了中国的七夕节?
现在的情侣多半都过情人节,却逐渐遗忘了中国的七夕节,主要是因为从很久之前情人节传到我们国家,就一直备受重视。而且以前的时候很多人觉得情人节是西洋的节日,非常洋气。而七夕节本身也不是很容易记忆,所以就没那么多人过了。
情人节源自于西方,一开始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大家都会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因此就比较喜欢过西洋的情人节,觉得这个节日有一种潮流的感觉。而且西洋节日会让大家觉得非常新奇和新鲜,毕竟平时很少接触,所以才会觉得好奇,就更加想要过一下。而且情人节确实是真正意义上给情侣设立的。但是中国的七夕节其实本来并不是给情侣设置的节日,它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相会的。这是一个为了神话故事设立的节日,只是为了纪念这对苦命鸳鸯。所以一开始大家并不是不想过七夕节,而是因为觉得七夕节并不像情人节一样的,七夕节终归不是为了情侣而创立的。
而且过情人节的多半都是小情侣,她们肯定会更加青睐于看着比较新潮的情人节。而且七夕节没有确定的日期,每一年都是不同的,需要看日历才会明白。但是情人节每年都是定好同一天的,就一个日期大家自然会记得,七夕节还要自己看日历推算比较麻烦,年轻人可能都懒得去看这些日期了。
但是近年来也有很多人开始两个节日都过了,这不仅仅是为了庆祝和情侣之间的快乐和甜蜜,也是对我们的传统节日的一种弘扬。不过只要是真的感情好的情侣,不论是哪一天,都依然会甜蜜长久的。相信不管是情人节还是七夕节,都一样是可以庆祝属于情侣的节日。
5、人们为何重视“情人节”,反而冷落传统“七夕节”?
人们现在多数重视”情人节“,反而冷落传统的”七夕节“,这是因为西方的情人节的形式更加浪漫一点,它的目的就是情侣或者互相爱慕的人之间表达爱意这么简单,这个时候情侣们都是主角,所以更加能博当代年轻人的眼球。
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这些都代表着中华文化,比如说传统的中秋节、端午节、春节、国庆节以及今天我们所要说的七夕等等。这些传统节日习俗本应该被很好地传承下去,可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并不是这样,很多传统节日都被我们抛到了脑后,慢慢的其形式也被简化了,也没有当初那么热闹了,甚至得不到人们的重视了。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有着崇洋媚外的样子,他们开始过洋节,将圣诞节过得很隆重,看不起我国的传统节日,就像我们要说的情人节,人们开始重视西方的情人节,反而冷落传统的七夕节。
这不仅仅是源于崇洋媚外,当然了不排除有些人过洋节确实是为了崇洋媚外。还有一点原因就是西方的情人节确实有着其吸引人的地方。我们知道,西方人相比较我们来说,是更加浪漫而有趣一点的,我们会比较拘束害羞,思想也没有西方人那么开放,尽管有些人是非常喜欢西方的那种开放的生活方式的,但是在我们这里却做不到,不是说不被允许,而是会被说三道四,讲一些很难听的话,所以我们的年轻人打心眼里是羡慕西方的生活方式的。
西方的情人节,过得是非常浪漫的,在这一天来临的时候,世界的主角就只是这互相爱慕的人,他们的主题就只有爱情,在这一天有各种各样可以表达爱的活动和游戏,都是非常浪漫而有趣味的,这些都是非常吸引当代年轻人的,这就好比妈妈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6、为什么不能过七夕情人节
“七夕节”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恪守双方对爱的承诺,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不是表达婚前情人或恋人的情感,这是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两种感情,因此将“七夕节”作为“中国情人节”并不妥当。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唯有在七夕节这一天才能“金风玉露一相逢”,其它364天却只能隔河相望,“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像这种凄凉的不能相守的爱情,“七夕节”不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和我国的基本国情,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明显不符,把“七夕节”设为“中国情人节”或“中国爱情节”的提法是非常不科学和不现实的。
7、2.14和7.7都为情人节 为啥2.14过情人节人会那么的多 它们两个节日有什么不同。。。
东方七夕节的传说源于美丽的牛郎织女爱情故事。 在农历初七的第七天,人们选择通过与当地习俗的活动来纪念牛郎和织女之间的爱,也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
西方情人节的传说是古罗马的暴君禁止人们结婚,但瓦伦丁的和尚却在殿前秘密为爱夫妇举行婚礼。 结果,暴君发现瓦伦丁于2月14日被处死。 为了纪念这位为爱而死的修士,每年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西方“情人节”不仅受到了我国年轻人的青睐,而且是风靡全世界的节日,这与西方国家的国力较强大和文化较发达有一定关系。故而,虽然年轻人热衷于“情人节”是缘于崇洋心理,却不是批评教育所能扭转的。
“七夕节”之所以热闹不起来,还有一个因素,即“七夕节”没有一个统一的而且适合年轻人的活动作为“节日载体”。在西方“情人节”里,有情男女互送鲜花、巧克力,这样的“节日载体”简单而浪漫。
8、很多年轻人过情人节却很少过七夕,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
其实我觉得不管是情人节还是七夕节,只不过是情侣之间想要多一个在一起的日子的节日。然后,面对很多年轻人喜欢过情人节,不喜欢过七夕节,我觉得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身边还是有很多朋友情人节和七夕节都要过的。情人节是西方的节日,而七夕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关于这个节日还有他的传说。
01.过情人节,也受到一定的趋势影响。其实社会现象和社会趋势对人的做法和行为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如果每个人都不过情人节,那么情人节在我国流行的趋势也不会那么地高。主要还是因为现在年轻人。大多都喜欢关注社会流行的趋势,大家都过情人节,那我也跟着过。对于七夕节来说,它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关于这个节日还有着牛郎和织女的美好爱情故事的传说。其实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节日。很多年轻人喜欢过情人节,而不太喜欢过七夕节,其实我觉得跟节日的名字有一定的关系。
02.小孩子才做选择,年轻人两个都要过。其实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很多节日都要过。甚至除了西方流行的情人节。还有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之外。现在年轻人还过什么520之类的节日,反正就是有一个节日过一个节日,恨不得360天,天天都是节日。所以说,面对年轻人喜欢过情人节,其实只是一种气氛罢了。
03.都是为了增进感情。我觉得所谓的过节日,其实就是为了给自己的爱情增加一份仪式感。在过节日的同时,也是情侣之间增进感情的一个方式,所以我觉得不管是过情人节还是七夕节,自始至终主要都是情侣之间的感情和幸福。但是我觉得,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忘记我们国家的传统和历史传说,不能一味的追求外国的节日。但是也不能一味的排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是最好的态度。
9、情人节和七夕节的意义一样吗
看西方“情人节”来临之时,商家、情人都疯狂;而每年的“七夕节”,冷清寂寥,鲜见有人过这个节日,原因何在?一、传统的断代。七夕节在过去是妇孺皆知,过节了,优美的传说故事讲上了,戏也演上了,仪式也做上了。但是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传统了解得特别少,什么是七夕他都不知道,他不了解历史,让他再去过七夕节,当然不太可能,他们有什么责任呢?二、西方文化的发达。“七夕节”受冷落,是相对于“情人节”而言的,而对“情人节”的热衷,从根本上说还是缘于一种“崇洋心理”。西方“情人节”是风靡全世界的节日,这与西方国家的国力较强大和文化较发达有一定关系,因此受到我国现代年轻人的青睐一点不奇怪。三、“七夕节”没有一个统一的且适合都市年轻人的活动作为“节日载体”。由政府或单位举办文娱演出,又普遍缺乏认同感和参与感。而在西方“情人节”里,有情男女互送鲜花、巧克力,这样的“节日载体”简单而浪漫。“七夕节”的传统活动,各地不一,但共同特点就是,这些活动大多适合在乡下进行。生活在都市里的年轻人,抬头看不见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也不可能在瓜果架下偷听他们相会时的脉脉情话。至于祈祷祭拜、穿针引线、杀鸡洗澡之类流行于不同地区的传统习俗,就更难让年轻人普遍接受了。所以,想让“七夕节”受到年轻人的宠爱,其活动内容恐怕需要一番改造才行。四、专家看法。陶立璠(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七夕节的文化内涵是很深厚的,民间过去都很重视这个节日,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五十年代,每到七夕各大戏院都是演天河配。可以说在全国,秦腔、河南梆子、京剧、川剧等各种剧种在七夕这一天演出的剧目就是这个,所以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它的文化内涵是非常深厚的。如果一个节日没有文化内涵它是传不下来的,所以我觉得现在这种节日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淡化,将来可能会退出历史舞台。因为这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当我们的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时候,节日必然发生一些变化。它还不像我们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因为她主要是妇女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