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过圣诞节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1、中国人为什么要过圣诞节?
圣诞节是宗教性节日,所纪念的是圣子耶稣的诞生。所以按理说,这应该是属于基督教社会的节日,所以不需要过。
但如今中国人所过的圣诞节,最大的特点或许就是宗教性之弱,弱到了基本没有的地步。它成了一种相当普遍的社会流行现象,远未局限于教徒的圈子之内。
说“中国”是有些以全概偏的,细分析一下,圣诞节在中国的流行范围,主要是生活在城市、受过中高等教育的年轻人。
会聚在一起过节的,一般是恋人、朋友、同学、同事……方式则是聚餐、电影、商业街、酒吧……如果要概括一下节日心态,大概就是——没想太多,玩得开心就好。
在西方,圣诞节是一个举家团圆的节日,但到了中国,它仿佛变成了狂欢节、情人节的分身。
所以圣诞节的好处就在于它的外来和陌生——没有回家团圆的义务,没有隆重高上的意义,也没有需要郑重安排的假期,有的是缤纷的装饰和欢快的音乐。
年轻人可以没有负担和阻碍地将新的情感需求附着其上。就这样,原本庄重的圣诞在中国成了一个轻松的、时尚的、浪漫的节日。
2、中国人为什么要过圣诞?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圣诞节。它起源于基督教,在每年公历12月25日。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故名“耶诞节”。
圣诞节作为西方的一种节日,它具有凝聚人心和坚定信仰的功能,同时也是西方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年过节时候都热闹非凡,家庭团聚,是名副其实的“西方春节”。而近些年来圣诞节在中国生根开花发芽成为中国人,相对普遍的一个节日。这属于文化心理和文化现象的一种迁移。
中国人过圣诞节,无非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1随着交通,越来越方便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国人对国外节日的接触也越来越多,对其了解也越来越深。全球化的影响是圣诞节在中国流行的一个前提基础。2商业的炒作,每年圣诞节比如圣诞帽子,苹果,彩灯蛋糕等比如圣诞帽子,苹果,彩灯蛋糕等等圣诞产品卖得相当火爆,圣诞节也成为年轻人,一代中比较流行,比较时髦的一种节日。
与双十一双十二情况类似,他们都是带有一定的炒作意味在里面。3西方文化的一次胜利。圣诞节里面包含着美好的祝愿,轻松的氛围,独特的创意,因为其本身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才能够大行其道。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认识它呢?从有利的方面讲:第一,它满足了,人们希望平安期望美好的良好愿望,有利于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弘扬人性的真善美。第二中国人的压力实在太大过一个美好的圣诞节,有助于减轻压力,在祥和轻松的氛围之中,度过一个美好的节日。第三,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的消费活跃的经济也能够在圣诞节期间创造的就业,对于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但是圣诞节如果说不认真对待的话,就会演变为一场,实实在在的文化入侵。毕竟我们国家与西方国家的文化大大不同,我们国家的民众也不属于基督教徒,他在中国并没有文化根基纯粹是因为商业的炒作,以及国人的这样一种文化心里才把这个节日过起来的。如果国人过着过着就把它当作自己的一种节日的话,那就是一种本末倒置、失去本真,我们国家的文化基础便会受到侵蚀,这样一个民族连自己的根都不知道是可悲可哀的。
因此,我觉得圣诞节在中国的流行不可补引起广大国人的重视,但是也不必过分的惊恐。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丽丽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屹立于世界,用创新的包装,用时尚的设计把我们国家的文化精髓发掘出来,让他展示对现代社会的独具魅力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更深层的问题。
3、圣诞节在中国的利与弊
中国人过洋节有何利弊?国人过洋节的利有很多:如前面讲过的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促进营业额。国务院现在经济工作的焦点在于保持经济发展的高速稳定,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GDP增长保8(8%),而保8的两只手是促进出口和拉动内需,作为一个消费支点的过洋节恰恰可以促进内需,也就是说,过洋节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而过洋节更是商家保证营业额的一个手段。还有,过洋节提供了一个供国民娱乐的平台,对解决、缓解内部矛盾和稳定社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近来就有教师称,圣诞节还可作为学校联谊、管理学生的契机。而过洋节的弊端主要在于给我们民族文化和传统风俗带来了冲击。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是这个国家的根本,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国家丧失了自己的传统文化,那么我们的民族向心力也就随之烟消云散了。当然,由于历史造成的原因,我们的文化传统中“俗”的形象较多,或者说给人印象“俗”的东西比较多而精神层面的东西较少,比如一提过节先想到的是“吃”。其实这只是我们国民或小资们的认为而已,因为真正的外国人特别是欧美人最感兴趣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这些。当然了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应该与时俱进,增加或者说强化一些精神娱乐的因素。还有,过洋节给我们的民族文化安全带来威胁,如果若干年后的中国人只知道洋节,而忘了自己的传统,还需要到美国的唐人街去学习过春节中秋就贻笑大方了。
国人到底应不应该过洋节?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洋节该过还继续过,但是在过洋节的同时对洋节和传统节日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论我们自家的春节,还是洋人的圣诞节,任何一个节日都有它产生的文化背景,我们不能抛弃自己的文化和传统。洋节的优点是轻松、娱乐、忽动性强(我们的少数民族节日也有这些特征),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要学习先进文化。另外,我们的传媒业也要努力宣扬我们的好东东。
4、现代中国人过圣诞节的好处(重点)?(回答简明扼要,有现代色彩)
1.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需要享受的理由。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过圣诞节,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经济越发达,居民的物质基础就越雄厚,对闲暇的追求也就越强,要求的假期和节日就越多,因为人们需要一个享受生活、放松自己的理由。
2.国家开放,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大量的欧美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为数众多的西方人到中国工作和旅游,西方的很多传统习惯被更为广泛的带入并产生深远影响。
圣诞节在中国日渐盛行,经济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中国这样一个根本没有基督教传统的国家,圣诞节这么风靡,西方的经济、文化的相对强势起了微妙的作用。
中国已经加入WTO,西方商业文化附着在商品上汹涌袭来,在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进一步丰富的同时,中国老百姓心中的传统文化也要受到冲击。
3.追求自我,青年人为自己过圣诞。
春节是中国人习惯了的重温亲情的时间,讲的是团聚;“十一”、“五一”是奢侈的休息时间,居民只想着举家出游,或干脆睡懒觉养精神;而对于圣诞节为代表的洋节,中国的都市居民尤其是青年人模糊了它原有的意义,已经把它变成了聚会、疯狂、开心、狂欢的盛宴了。
如果从民俗学的角度上说,中国的传统节日更强调团圆,因此对于很多青年人来说反倒显得是一种负担,而西方的节日大多带有狂欢的色彩,圣诞节更像是为自己过的。对于崇尚个性、追求时尚的青年人来说,洋节日更加能够张扬一种自由的心情。
4.节日造势,商家挥舞运作魔棒。
中国人对洋节的热衷并非简单的“崇洋”心理,这里面有商业运作的“魔力”。
发达国家对节日市场的运作相当成熟,在输出节日商品的同时,也随之输出了他们的文化。他们对商业机会的敏感度及各种促销手段,使其在节日的“造势”上十分高效。每个节日都成为商家大展身手的舞台。
商家和媒体从各方面推波助澜的宣传攻势引领了普通大众对节日的幻想和渴望,从而产生出波澜壮阔的圣诞节大军。事实上,圣诞经济已经成为了假日经济的一部分。像现在的国庆黄金周,民众本来不一定非要出去旅游,但当大环境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行条件,媒体和商家又做好一个“美丽的”陷阱后,民众就不得不往里面跳了。
5、中国人应不应该过圣诞节?
圣诞节与中国人没有关系,圣诞节是西方国家的节日,但一些年轻人喜欢过西方国家的节日。
圣诞节就是祭奠耶稣诞辰的节日,就像我们会在老子、孔子等诸多圣人先贤诞辰日庆祝祭祀一样,这点古今中外都一样,本来无可厚非。
只是,耶稣固然伟大,但他伟大在西方,不在东方,他的自我牺牲固然崇高,但他崇高在救赎,不在文化侵蚀。我们要知道他的根不在这里,耶稣文化永远只在它的大本营:西方世界。
(5)国人过圣诞节有什么好处和坏处扩展资料:
每一个民族都应该有自己的圣诞节日,世界上的民族都是伟大的民族,任何民族都各有其优点和缺点,一个民族的人祖、文祖和王祖,无疑是这个民族最伟大的历史人物。
他的诞辰,即是该民族的圣诞日。把这一天作为圣诞节来纪念该民族的人祖、文祖和王祖,是这个民族不忘本而又面向未来而为今天的美好人生而奋斗的基本标志和重要体现,是凝聚和团结全民族的力量争取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方式,是民族自尊、自重、自爱和自强的表现和希望。
6、中国人能不能过圣诞节
中国人是可以过圣诞节的。过什么节,怎么过节,这是每个人的权利。只要遵纪守法,专符合道德规范,谁属都不得干涉,禁止学生过某一个节日,这毫无疑问是行政部门和校方越权。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一种流行现象,很难被简单屏蔽掉。而且由于逆反心理的存在,越是屏蔽越是增强其神秘感和吸引力。既然拒绝没有必要,难达目的,倒不如换一个思路,努力去融合和改造。”
(6)国人过圣诞节有什么好处和坏处扩展资料:
对于教育,我国教育管理者和办学者,总爱区分西方教育和东方教育,而以笔者之见,无论东方教育还是西方教育,教育的本质都一样,就是让人生活更美好,要办好教育,都必须坚持一个共同的原则。
即尊重每个受教育者的权利,不是限制学生的权利,而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告诉他们有什么权利,怎样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漠视学生的权利,动辄用行政权力限制、禁止学生的权利,这背离教育的本质,同时也不利于培养懂得自身权利、积极维护自身权利,同时尊重他们权利的合格公民。
7、中国人过圣诞节好不好?
圣诞节在中国流行有些不可思议,据我所知大部分中国人并不信奉基督教;而中国传统节日的概念在年轻人中渐渐淡化,甚至在最重要的春节,人们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新年将至,这个时候,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庆祝节日的到来。 全球一体化不仅促进了国际商业贸易往来,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人们的传统和风俗习惯。以美国的餐饮为例,美国的每个城市都有中餐馆,我相信没有哪个美国人不曾吃过一顿中餐,而意大利、希腊、泰国、墨西哥或其他各个国家口味的餐馆也遍布全美。 圣诞节在中国流行 有些不可思议 就像美国人接受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一样,中国的年轻一代也在吸收着西方文化,比如他们热衷于庆祝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 任何事物都会因为时空的转变而发生变化,文化也不例外,尤其是当它需要融入另一种文化时,必然会使本来面目有所改变。比如,在美国出售的中餐,味道会跟它在中国的有些区别,那是因为它要适应美国人的口味。同样地,根据我在中国的亲身经历,中国人庆祝西方节日的方式也跟美国人的传统庆祝方式有很大区别。 4年前,我曾在中国的一所大学教过两年书。执教期间,我发现,庆祝圣诞节在学生中非常流行。 学生们不仅互赠卡片和礼物,还会在圣诞前夜或圣诞节当天举行舞会。此外,还有许多商店用圣诞树进行装饰,甚至请人装扮成圣诞老人。这些和美国人庆祝圣诞节的方式有些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但无论如何,我都觉得圣诞节在中国流行有些不可思议,因为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日,而据我所知大部分中国人并不信奉基督教,也不明白这个节日的真正内涵。圣诞节是基督教徒为了庆祝耶稣诞生而举行的庆祝仪式,因此最初,在美国以及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只有基督教徒才庆祝圣诞节。不过时至今日,圣诞节已经变成了宗教和传统文化的混合体。在圣诞节期间,人们不仅会像过去一样去教堂并互赠礼物,还会竖起圣诞树,在壁炉边挂起长袜,等待圣诞老人的礼物。如果将这一切都看作是圣诞节传统庆祝方式,那就错了。事实上,大约200年前,圣诞树才开始成为庆典的一部分,而圣诞老人的出现甚至只能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而与中国年轻人的庆祝方式截然不同的是,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并没有大型的派对和舞会,因为在西方传统里,圣诞节是一个与家人团圆的日子,就像中国的春节。一家人会聚在一起,享用一顿大餐,然后在圣诞树下拆开礼物,然后一起去教堂。 眼下中国人热衷庆祝的西方节日不仅有圣诞节,还包括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等等,只不过,中国的年轻一代都将这些节日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将其视为一种与朋友聚会的机会。 不要因为“洋节” 使传统日渐没落 就在这些洋节在中国大行其道的同时,中国传统节日的境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曾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这一天,全家会一同赏月并享用美味月饼,古代也有许多名士为此作诗赋词。然而如今,“中秋”的概念已经在年轻人中渐渐淡化。甚至在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人们回到家与亲人团聚的时间也越来越短,通常还没等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就已经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工作中了。 节日是文化的一个方面,而文化则是随着世界脉搏的跳动不断变化的。我们每一次庆祝节日,都是在有意无意地帮助这种节日传统在文化中得以延续,或者使其发生变化以达到与时俱进。正如人随着年龄增长外貌会发生变化,人生经历也会有所不同,文化以及传统的变化也是理所当然的。随着全球相互联系日益紧密,文化传统也成为世界各国共享资源之一。而外来文化想要在某处落地生根,也必然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 就文化本身来说,并没有好坏之分。但无论如何,古老传统的丧失的确令人痛心。如今,全世界的年轻人都流行说英语,穿牛仔裤,听英文歌曲,甚至连圣诞节这样的宗教节日在很多非宗教地区都开始盛行。我并不是说这样不好,但它的确意味着,很多地方的传统文化日渐没落。每一种文化和传统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它不应该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程而被我们遗忘。很多人都认为现代和传统互不相容,但实际上,文化传统是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继续生存的。就像处 于传统耕作方式的农民能够适应手机片刻不能离身的现代生活一样,古老的传统和节日文化也一样能够得以在这个发达的现代社会发扬光大。但这归根结底都要取决于人,如果人们决定抛弃传统,那它势必逐渐没落;如果传统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它必然会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光彩
8、请问,圣诞节对国人有没有害人之
圣诞节对国人没有什么害处,当然也没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