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春节送礼 » 大唐的春节是什么

大唐的春节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6-12 04:52:15

1、唐朝人的狂欢节有哪些?

唐朝人民重要的节日有很多,但哪些才能被人们称作狂欢节呢?

一、元宵节

说起唐朝人民的狂欢节是什么,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段歼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出现春节之前,元宵节是中国最盛大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的娱乐主要有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放鞭炮等一系列的传统民族活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搏春元宵节不再有假期,人们也逐渐淡忘了这一节日。

二、千秋节

大家是不是从没听说过这一节日?通俗来讲,千秋节就是给皇帝过生日。听闻是有一位大臣上奏,请求将唐玄宗的生日设为千秋节。八月初五当天举国欢庆,唐朝的百姓家家户户灯火通明,为皇帝庆生。第一个千秋节,并由唐玄宗、杨贵妃在花萼楼前举行盛大的宴会和乐舞表演庆祝的。从此以后唐朝就以皇帝的生日作为千秋节,每年的今天家家户户都会庆祝这个盛大的节日。

三、春节

要说唐朝的狂欢节,那怎么可以少得了春节。春节,即农历新年基燃耐,是一年之岁首,也可以说是传统意义上的“年节”。相信这个节日的习俗,我不过多介绍大家也知道,过年时,处处张灯结彩,人们放鞭炮,贴对联,吃年饭,守岁,处处一片新气象。即使不在唐朝,新年也是全国,不,是全世界的狂欢节。

其实唐朝很多节日都一直延续到今天,唐朝的节日文化也是相当丰富的。

2、唐朝春节习俗

唐朝,围绕着春节这几天,出现了一系列饶有风趣的活动。
更换桃符、门神
据汉人应劲《风俗通义·祀典》引《黄帝书》称:上古之时,有神仙兄弟二人,一名神荼,一名郁垒,居于风景秀丽的度朔山下,他们把祸害人间的恶鬼都用苇索捆起来,让老虎吃掉。这个传说在当时广泛流行于民间。蔡琶《独断))也说,海中有度朔之山,上有桃木,枝叶茂盛,盘根错节,树冠盘曲覆盖达三千余里,在树枝东北有鬼门,是世间万鬼出入的必经之门户,神荼、郁垒居其门,见到害人之鬼,就用苇索捆缚,令虎吃掉。因此汉代人每到除夕,为防止恶鬼进家,便削桃木梗制成神荼、郁垒两人形象,立于门上。同时在门上悬挂苇索,供神荼、郁垒两个门神作缚鬼喂虎之用,称之为“悬苇”,于是便产生了中国门神的雏形。
这一习俗流传至魏晋南北朝以后,时人认为刻木为人形太麻烦,于是削成一块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人的名字,把这块桃木板挂在门上,称之为“仙本”或“桃符”。宋人王安石《元旦》诗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的“新桃”和“旧符”,都是指辟鬼祛邪的“桃符”。
门神每年一换,由于门神风俗的影响,加之文化发展,印刷业兴起,唐末宋初之时,又出现了年画与春联的新风俗。
举行驱鬼除瘟疫的仪式—逐傩
“逐傩”亦称“驱傩”,它起源于原始的巫舞。从西周到春秋战国,在民间一直盛行不衰。在汉代,傩舞不仅广泛流行于民间,而月。传入宫廷,成为一种规模盛大、仪式隆重的驱鬼逐疫的仪式。
到了唐朝,除夕时的滩舞仪式已发展成为滩戏。这是一种“以歌为职,娱神又娱人”的歌舞,朝野都喜闻乐见。《新唐书·礼乐志》及《乐府杂录》都有记载。唐朝逐傩虽然仍含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娱乐的成分大大加强了。宫廷逐傩由太常寺来主持,有音乐伴奏,表演者都经过化妆。表演时不仅朝臣们可以携带家眷观赏,寻常百姓也可以欣赏。在关中,民间滩戏也厂‘泛流行::唐李悼《秦中岁时记》中说:“秦中岁时日,傩作鬼神状,二老人各为傩翁傩母。”由此可见,汉魏宫廷数百人的驱傩仪式,在唐朝民间已成为三四人演出的歌舞小戏。当时傩戏中的滩翁一般身穿“朱衣画裤”,傩母一般是“青衣画裤”,傩鬼又都是“染面唯白齿”,并有一些基本规范化的舞蹈动作。除驱傩、拔楔外,更多的是为了娱乐,可以即兴表演说唱故事。
《太平御览》卷17引《荆楚岁时记》云:“卒岁大傩,殴除辟厉……桃弧棘矢,所发无桌,飞碟雨散,则瘴必毙。”据《酉阳杂俎续集》卷4《贬误》载:“俗好于门上画虎头,书渐字,谓阴刀鬼名,可息疟病也。”《汉旧仪》说:“滩逐疫鬼,又立桃人、苇索、沧耳、虎等,渐为合沧耳也。”前为六朝时事,后者为唐朝。宋代及以后亦然。
送神
唐朝长安市民在除夕还有送神风俗。《辈下岁时记》载:每至年夜,请和尚、道士来看经,并备有水果送神,在灶前贴灶马,把酒糟抹在灶门上叫做“醉司命”,夜里在灶里点一盏灯,称作“照虚耗”。这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地方风俗。
乞如愿
这种风俗起源于一个神话故事。据《荆楚岁时记》引《录异记》及《云仙杂记·如愿》记载:卢陵有一位商贾名叫欧明,他每次经商路过彭泽湖,就取船中的物品供祭湖神—青洪君。积数年如一日,长祭不断,使湖神青洪君大为感动。一天,湖神步上水面问欧明:“君有何求?”欧明说:“但乞如愿。”本来他的意思是乞求万事如意,可是恰巧湖神有一女侍者名叫如愿,湖神就答应了这个请求,将脾女如愿赐给欧明。欧明带如愿回到家中,高兴得心花怒放。凡是欧明需要什么,如愿都能立即办到,真是如愿以偿。可是有一年除夕,如愿起床晚了些,欧明怒火中烧,痛打了如愿一顿,如愿在气恼中跑到土堆中不见了。这时欧明就用钱杖敲打土堆,口里呼唤着如愿,如愿还是没有回来。这是一个离奇的神话故事,它寄托了人们追求生活中万事如意的美好愿望。因此,每年除夕,在祈求新年如愿的风俗中,注人了乞如愿的活动。到唐朝时,这种活动尤为兴盛。人们用一根细线绳拴系一个锦人,投入土堆中,然后执杖痛打。不过这种活动有的在除夕夜进行,有的在元旦日进行,也有些地区是在正月十五日元宵节进行。
在封建社会,人们只求温饱,却很难“如愿”,在现实生活中理想不能满足,就到神话传说中去追求,年年除夕打灰堆,乞如愿。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
到了唐朝,守岁的风俗尤其兴盛。帝王宫廷在除夕夜守岁,燃檀香簧火,大摆酒宴,极尽豪华奢侈。据《南部新书》记载:唐朝每当除夕夜,常常一夜就要烧去这种珍贵的木料二百多车,燃烧时火焰冲天,高达十余丈,香闻数十里。岁除之日,太常领属官乐吏千人入宫内,晚上于寝殿前进傩舞,同时“燃巨烛,燎沉檀,萤煌如昼”,皇帝王妃公主都来观看。唐朝宫廷守岁,还大摆宴席,侍臣应制作诗,歌舞升平。唐太宗就曾作过((守岁》诗,描绘除夕夜宫廷生活。诗云:
幕景料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在这种时候,正是那些御用文人在皇帝面前应制作诗献赋的大好时机。唐朝在除夕守岁时,应制诗连篇累犊,汗牛充栋,大部分都是铺排辞藻,歌舞升平,称颂君王圣明,文辞华丽而内容空泛无物。但是有些守岁应制诗,也反映出唐朝宫廷除夕守岁活动的盛况来。像著名唐朝诗人杜审言《守岁侍宴应制》诗写道:
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
宫阀星河低拂树,殿廷灯烛上熏天。
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
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欢赏寄春前。
在各地州县,人们举办除夕之宴,举杯传筋,载歌载舞,直到岁日结束。张说《岳州守岁》云:“除夜清蹲满,寒庭燎火多。舞衣连臂拂,醉坐合声歌。”就是平民百姓,也要在家中略备酒席,欢宴达旦。董思恭《守岁二首》为此有热情讴歌:“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冰销出镜水,梅散人风香。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周弘亮《故乡除夜》亦有“何处夜歌销腊酒,谁家高烛候春风”的感唱。一年一度的除夕夜,就在人们高歌送酒之际走过了最后的时光。
除夕象征着一年即将过完,新岁快要来临,人们甚至通宵不寐,坐而守岁,至少在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的荆楚地区即出现此俗。据《荆楚岁时记》载:“岁暮(除夕之夜)家家具肴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此类事例又见《玉台新咏》卷八徐君倩《守岁》诗。唐诗中也屡见此类记述,如《全唐诗》卷509庐全《守岁》诗、《全唐诗》卷659罗隐《除夜》诗等。
宿岁也是当时民间除夕习俗之一。《荆楚岁时记》前条接云:“岁暮……留宿岁饭,到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衙,以为去故纳新也。”这种“宿岁饭”大体是表示家庭富足和希望来年丰收之意。又有吃团圆饭之俗。中守岁条注中《风土记》云:“除夜祭先竣事,长幼聚饮,祝颂而散,谓之分岁。”与上引《荆楚岁时记》“岁暮……相聚酣饮”,记述大体一致,是说在除夕之夜吃团圆饭,这与流行至今的春节习俗已非常接近。
拜年
拜年之风汉代已有之,唐朝以后发展很大。拜年分三种类型:一是同宗族拜尊长,二是亲族拜访,三是官僚朋友之间的互相拜访。拜尊长一是家中拜家长,二是同族拜长者。这种全族而拜的风俗全国各地大致相同。初一晨起,祭天地祖宗,同族拜年,互道新年之喜。但是亲戚拜年就不一定是初一了,走亲访友,互送礼品,共饮美酒,以庆新年。这种风俗直到今日依旧盛行不衰。

3、唐朝人过春节玩得是什么?

唐朝人过春节其实跟现在人差不多,但是唐朝的娱乐活动会更加丰富,比现在更加具有年味一些。因为以前没有智能手机之类的东西,所以人们过年都会比较注重形式,会过得比较隆重一些。

唐朝人过春节第一重要的事情就是聚会了。其实就是人们俗称的吃年夜饭,以前的大家族们最喜欢在过年的时候齐聚一堂,一起吃年夜饭喝酒。因为平时都忙于工作,为了生计奔波,大家族的人更加会很忙碌,一年也见不上几面,所以在过年这一天他们会更加开心能够见到彼此,因此他们的餐桌也是很丰富的,菜色也很好,大家就一起喝酒聊天非常开心。

唐朝人过春节还特别喜欢守岁,这个活动其实在古时候不光是唐朝,很多朝代都有守岁这个传统。就是在除夕夜当天晚上是不能睡觉,大家都要一起守在家里的大堂那里,共同等待12点的来临,一起迎接新的一年,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传统意义和历史的习俗吧,但是一直延续到了至今。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而唐朝人过春节的时候也特别具有节目的仪式感,大街小巷都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有很多过年的游行都非常的好看,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上街去观看这些游行展示。就相当于现在的流动性的春晚吧,非常有意思。在当时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电脑,没有任何通讯设备,所以人们非常注重这种游行活动,都会办的非常隆重和热闹,能让每个人都被这份年味所感染。

其实无论是唐朝还是现在过年都是一个非常喜庆的事,但是唐朝人有一些比较独特的风俗,比如流行这种就非常具有时代特色。让人都想前去欣赏一番。

4、大唐盛世的时候,人们过春节都会怎么庆祝?

春节自古以来便是中国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新春万物复苏,三阳开泰,是新的一年的开始,而春节历经数代王朝,其习俗在历代也各有其异同,有些习俗至今已经消失。唐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高峰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唐朝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一、唐代的社会发展状况

唐承隋制,混乱的南北朝时代被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所取代,中国古代文明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在唐代达到前无古人的发展高度。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两个盛世的到来更是将大唐文明推向时代顶峰,成为在世界上都盛极一时的强大帝国。都长安汇集各方商贾与奇人异士,盛唐文明海纳百川,集各种民族文化于一身,绚丽多彩。在这种时代之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春节,也迎来了其发展的新高度,习俗丰富多彩。


电影《妖猫传》中的长安城场景

二:唐代春节习俗

习俗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文明的发展状况。唐代是中国文明的盛世时期,其春节习俗亦带有其自身社会发展的烙印。窥豹一斑,透过唐代的春节习俗,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唐代社会的发展特征。


唐代人们庆祝春节的场景

唐代春节最为重要的一项活动便是除夕当天的傩戏。傩戏自上古先秦时期便是中国人民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先秦直至汉魏时期,傩的宗教意味浓厚,反映了人们在生产力不发达时期的对宗教鬼神的崇拜。但在唐朝,虽然傩的仪式仍然是继承北魏时期,但其宗教意味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而淡薄起来。民俗性娱乐性逐渐占据上风,原先庄严神秘的仪式中掺杂进了许多轻松愉快的元素。带有巫术意味的行动被美丽动人的舞蹈动作所取代,原先枯燥无味的宗教吟唱被富有激情的唱诵所取代,傩成为了官民同乐的重要娱乐活动。


流传至今的傩戏,还保留着几分古韵

在《新唐书·礼乐志》中便记载了傩戏的情景,要先挑选一些十二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的少年带上面具,穿上特制的衣服,以二十四人为一组、六人一列的排开,由一位被称为“方相氏”的人主持,安排“唱帅”负责领唱,还有数十人以十人为一组负责击鼓,此外还有“太卜令”、“巫师”等人负责驱鬼。整个过程场面十分雄伟壮观,反映了人们对春节的重视程度以及社会文明发展的高峰状态。


傩戏一直被传承至今

除却傩戏之外,唐代春节的另一项重要习俗为守夜,这一项习俗也一直传承至今。据史料记载,唐代宫廷守夜时,要整夜燃烧檀香篝火,皇帝一般大摆宴席,邀请皇亲国戚与朝中重臣参加,文人要赋诗唱和,十分欢快。李商隐在《隋宫守岁》一诗中写道:“沈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浆作寿杯。遥望露盘疑是月,远闻鼍鼓惊欲雷。”虽写隋代,但唐代也是如此,宫中守岁时的歌舞升平景象反映了大唐盛世的状况。


唐代宫廷气象

而在寻常百姓家中,守岁也是一项重要活动。除夕之夜,家人团聚,欢歌笑语,共迎新春,唐代诗歌文化繁荣昌盛,诗歌中的记载为我们后人提供了众多反映唐代社会的史料资源,孟浩然便在《岁除夜有怀》一诗中写道“守岁家家应末卧”,反映了平民百姓家的守岁习俗。到了子夜时刻,人们要放鞭炮,以祛除恶鬼,此外储光羲的《秦中守岁》:“阖门守初夜,燎火到清晨”,则描绘了当时人们在除夕之夜要在家中点烛燃火的习俗。此外例如立门神、贴春联、压岁钱、挂年画等习俗亦是唐代春节的重要习俗并一直持续到今日,而朝正等习俗则因为封建社会的灭亡而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唐宋时期人们燃放鞭炮的情景

文史君说

凡传承数千年而至今薪火未绝者,唯我中华文明举世无双。唐代的春节习俗中有很多一直持续到了现在。例如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等,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正如前文提到的习俗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文明的发展状况。唐代社会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世界范围都首屈一指,其春节习俗丰富多彩,既有宗教意味亦有娱乐民俗趣味且前者愈发淡薄,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已经使习俗中的崇拜鬼神的宗教色彩逐渐消退,而这一点在之后的宋代文明中体现的更加明显。在倡导民族文化复兴的今天,大唐盛世折射出的中华文明的海纳百川的气魄值得我们学习,更反映了我们对未来的期待。

5、大唐盛世辉煌无比,那唐朝人如何过春节的呢?

有诗云“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就是描写春节的热闹场面。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强盛帝国,过节自然是盛大无比,万物贺新节。

虽然唐朝并没有春节这一说法,但当时他们已经开始过除夕了。无论是宫廷之内还是民间百姓,在过年的时候都会有很多风俗习惯,而这些与过年有关的风俗或习惯,也一直深受后人追捧并变成了约定俗成的“年俗”。

在唐朝,有几件比较重要的事情,除夕当天的“傩戏”,晚上便是吃“团圆饭”和“守岁”。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傩(nuo)戏,唐代春节最为重要的一项活动便是除夕当天的傩戏。傩戏自上古先秦时期便是中国人民的一项重要活动。先秦直至汉魏时期,傩的宗教意味浓厚,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

但在唐朝,虽然傩的仪式仍然是继承北魏时期,但其宗教意味却在唐朝盛世的影响之下,淡薄起来。民俗性娱乐性逐渐占据上风,带有巫术意味的行动被美丽动人的舞蹈动作所取代,原先枯燥无味的宗教吟唱被富有激情的唱诵所取代,同时融入了大量的儒,道,佛等文化,有了许多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借用,傩成为了官民同乐的重要娱乐活动。

团圆饭,与如今一般,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吃着热乎乎的,丰盛的饭菜。守岁时,要将所以房间内的蜡烛尽数点燃,据史料记载,唐代宫廷守夜时,要整夜燃烧檀香篝火,皇帝一般大摆宴席,邀请皇亲国戚与朝中重臣参加,文人要赋诗唱和,十分欢快。

到了子夜时刻,人们要放鞭炮,以祛除恶鬼,此外储光羲的《秦中守岁》:“阖门守初夜,燎火到清晨”,则描绘了当时人们在除夕之夜要在家中点烛燃火的习俗。此外例如立门神、贴春联、压岁钱、挂年画等习俗亦是唐代春节的重要习俗并一直持续到今日。

热点内容
新泰特产 发布:2020-09-14 19:00:13 浏览:505
适合开业的音乐 发布:2020-09-17 11:28:55 浏览:503
送男生十字绣 发布:2020-09-16 16:05:07 浏览:503
神秘商店皮肤赠送 发布:2020-09-16 15:38:37 浏览:503
手绘圣诞贺卡 发布:2020-09-16 14:48:57 浏览:503
青岛初中升学率 发布:2020-09-16 09:55:57 浏览:503
送妈妈的生日蛋糕图片 发布:2020-09-16 09:10:18 浏览:503
梦生日 发布:2020-09-16 18:24:33 浏览:502
纸礼物盒 发布:2020-09-16 15:55:47 浏览:502
wow角色定制 发布:2020-09-16 14:46:32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