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初七拜年去哪里
1、大年初一去哪里好呢?
1、相约在朋友家中。
通常大年初二初三要走亲戚,所以说,可以利用大年初一下午这半天时间,和最要好的朋友好好聚聚。可以相约在朋友的家中,大家一起看电视,边吃零食边叙旧,不亦乐乎啊!
2、棋牌室里欢声笑语。
喜欢打麻将的朋友,一定会约上三位朋友去棋牌室。这里环境安静,可以尽情投入到麻将的乐趣之中。当然了,如果人手不够,也可以改为斗地主,总之都是充满欢乐!
3、KTV里宣泄情绪。
对于KTV来说,越是过年过节时越是热闹。一家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不如去KTV里,这里不仅消费不贵,而且一家人无论多少都可以参与其中,或唱歌或跳舞或喝酒,其乐融融啊!
4、电影院里看大片。
贺岁档是非常热闹的,不仅有国产喜剧片,还有很多国外科幻片,喜欢看电影的朋友肯定不能错过!尤其是大年初一下午,约上几个朋友去看电影,欣赏两个小时的精彩,也是棒棒哒!
5、在公园里游玩。
在公园里游玩,虽然天气有点冷,但可以热烈地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氛围。在露天游乐场,或者溜旱冰,或者划船,都是很好的娱乐活动。大年初一这天买上一束玫瑰送给挚爱,同样是幸福满满!
2、中国传统习俗:过年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分别干什么?
大年初一:
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一,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大年初二:
回娘家: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大年初三:
烧门神纸: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大年初四:
迎神接神: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老板若想将某人"炒鱿鱼",此日就不请他来拜神。从初一到初四,商店闭门歇业,妇女不用针线。
大年初五:
祭财神: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大年初六:
送穷鬼: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大年初七:
吃七菜羹:大年初七"人日",人人过生日,要以七种蔬菜,煮成七菜羹,也就是将七种蔬菜,煮成杂菜汤,在农业社会,大家都祈望吃了七菜羹,来年大丰收。人日吃了"七菜羹",也代表新年已告一段落,明天初八应该重新打起精神,开始努力工作了。
3、春节初一到初七分别要去哪些亲戚家拜年啊?
正月初一大拜年
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起来后,晚辈要先向长辈拜年,祝愿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长拜完年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双手抱拳道一声:“过年好”。旧俗中如到别人家拜年,首先要冲着佛像、祖宗牌位和长辈三叩头后,才互相作揖拜年。现在拜年新增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等形式。
正月初二回娘家
正月初二俗称“姑爷节”,这一天嫁出去的女儿们就会纷纷带着丈夫和孩子们回娘家拜年,看望家中的老爹老娘。女儿回回娘家,必须要备办好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等,然后由母亲分送给邻里乡亲。不过,回娘家有个讲究,就是只能吃中午饭,晚饭必须再赶回婆家去吃。有的地方还有“正月十六请(闺女),二月二送,一辈子不生病”的俗语。
正月初三扫穷鬼
按民间风俗,正月初三称为“穷鬼节”,这天一大早家家户户都会扫穷鬼,将初一、初二囤积了两天的垃圾扫出,意味着扫走污秽晦气和穷根。所以,这一天也不能外出串门拜年,怕被人当“穷鬼”一样扫走。送穷习俗,反映了人们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的传统心里。
正月初四走亲戚
“亲戚不走不亲”,正月初四就开始到比较近的亲戚家去串门,也叫走亲戚或串亲戚。这种走亲戚不会像初一拜年那样只是坐坐而已,一般都会从早待到晚,不仅要吃饭,很多人还一起聊天、打牌。亲戚也会乐意招待,不会因此而不高兴。走亲戚的次序是“外甥走姥姥家,然后去姑、姨、姐家”,一般情况下都要回拜。有的地方在初四还讲究迎神接神,因为这一天诸神要从天界重返人间。
正月初五不出门
正月初五,民间俗称“破五”。
这一天,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要从每间房屋里往外头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让它们离的越远越好。有的地方叫做“赶五穷”。这一天忌串亲访友,也不准串门,说是走亲戚会把晦气带到别人家。
正月初六好日子
这一天,又称“马日”。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初六是马日,初七是人日。俗语称:“三六九出门,大吉大利”,正月初六是个好日子,人们在这一天才真正开始工作或做生意。
正月初七 安顿身心
民俗习惯:休养生息
“人日”,传说里若这日天晴,代表人身安适;若阴雨,则疾病瘟疫生。又称“七煞日”,许多事情都不宜在这天进行,尤其应避免外出远行。
4、春节初一到初七的风俗有哪些?
1、大年初一
传统年俗中,初一拜年一定是长辈或者左邻右里,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除夕守岁后,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新年好!平安吉祥...”。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一的习俗是放开门炮仗、拜年、占岁、聚财等。而大年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2、大年初二
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是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妇走娘家的规矩多。比如说带的礼物都要是成双成对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3、大年初三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三被认为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扰到老鼠嫁女儿。
4、大年初四
大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
5、大年初五
初五又被称为“破五”,这一天对于商家来说是个大日子,祈求一年财源广进,迎财神正是这天。“商店这天要开张,放鞭炮。”
正月初五,按民间习俗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财神进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年年有余,同时自然也是送走“穷”的日子,故有“送穷出门”一说。同时,这一天又俗称“破五”,意思是之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至此就结束了。
6、大年初六
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是祭送穷鬼、穷神。
7、大年初七
大年初七,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
5、春节初一到初七有哪些习俗和讲究?
春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初一到初七自然有不少的习俗和讲究。初一不扫地,扫走好运气;初二午饭在娘家,晚饭在婆家;初三曾是“赤狗日”,如今已经可走亲访友;初四祭财神,迎灶王爷;初五“破五”赶穷,放鞭炮吃饺子;初六“六六大顺”,商家开门做生意;初七“人日”,尊重每一个人。
所有中国人从小都知道,春节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尤其是初一到初七,要遵守的习俗和做事的讲究更是必不可少。
初一时,家里是不能扫地的,所以通常家里的长辈都会让我们在大年三十以前就搞好家里的卫生。因为传说初一在家里扫地,会扫走家里这一年的好运气。到了初二,就是女儿女婿回门的日子了,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是常回家看看才是孝顺。初三曾是古人口中的“赤狗日”,有民间传说在这一天出门会与别人发生口角,所以不宜出门,但是现在好像已经没太有人提起了。
初四是祭财神,迎灶王爷的日子,所以在以前,初四的时候大家都不会出门,都会在家里吃饭,迎接灶王爷。初五则是要“赶穷”,很多家庭会选择在天刚亮的时候在门口放鞭炮,把家里的穷气赶跑。初六,顾名思义就是“六六大顺”的日子了,许多商家就会在这一天开门,所以经常在初六清晨就会听见许多商家在门口放鞭炮,普通的家庭也会把家里的垃圾全部扔出去。初七则是“人日”,在古代,这一天不会处决犯人,长辈也不会骂小孩。
是不是没想到初一到初七还有这么多讲究?虽然现在很多习俗都已经逐渐消失了,但是作为中国人,我们还是有了解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