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国过春节是什么感觉
1、在国外过新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在国外过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其实现在有钱人,一般都会选择春节时去国外过春节,我没有去过国外过春节,但我想,在国外过春节,肯定没有在国内过春节热闹。
春节,是中国最热闹,最传统的一个节日。无论平时多忙,关系多不融洽,这一天,一家人都会坐在一起,过一个团团圆圆的中国年。
这一天,普天同庆,中华大地欢声笑语,人们阖家团圆,共享天伦。
但是,在国外过春节,异国他乡,没有一点节日的气氛,充其量也就是旅游罢了。
即使一家人在一起,在国外,看着电视上国人那种喜气洋洋,走亲访友的热闹情景,心里会没有一丝失落感么?
2、国外的华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虽然在欧美,春节远不如圣诞节和感恩节一样热闹,但是随着国内外文化交融的加深,春节的存在感渐渐加强,当然,庆祝最多的还是华人。欧美的华人无法回国时,同样通过聚会来过新年。
不过他们并不局限在认识的圈子里,一些华人组织同样会组织大型的老乡会等泛华人聚会。此时,同根的海外游子们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甚至共同欣赏祖国的新年节目。
除了聚会,过年还常常会通过当地华人社区的街头活动体现。美国、加拿大、英国的华人社区,每每在春节前两周已经是红通通一片,舞龙舞狮挂灯笼,中国餐馆也装饰得喜气洋洋。
其实,很多唐人街很早就有舞龙舞狮的活动,比如纽约唐人街。以往,醒狮往往在春节时游行贺岁,在当时的华埠,几乎所有店铺全年开门,醒狮和麒麟挨店逐铺拜年收红包。
(2)在外国过春节是什么感觉扩展资料
春节走进全球近200个国家:
如今,春节已经走进全球近200个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包括美国、加拿大、菲律宾、毛里求斯等在内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
2018年8月26日,美国加州多位力推认可农历新年法案的官员和华裔社区人士在旧金山召开发布会,欢庆法案正式生效。法案并未直接将农历新年定位为公众假日,但是鼓励学校和教育机构举办活动宣扬亚裔文化传统。
2020年12月29日,泰国内阁会议决定在2021年增加部分特别法定假日以促进国内旅游业发展,其中包括中国农历春节。
3、在海外过春节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已经连续三年都在海外过春节了,今年要不是因为疫情出不了门,要不然我也还是要出国度假的。说出来也怪不好意思的,为了避免家里各路亲戚烦人的催婚,我每到腊月27、28的时候就会出国,玩到大年初5左右再回来,休息一两天就复工上班,那些过年串门的亲戚也就没有机会在我面前问东问西的了,我也不用为了想法子应对她们而绞尽脑汁了,皆大欢喜。
可能是因为经常独自一人在国外的缘故,我对在海外过春节倒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想,无非就是春节的时候我去的都是热带海洋气候的国家,然后是穿着裙子过春节,这点跟记忆里的春节大为不同。就像去年,我去的是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小岛,这个小岛刚开发成游戏景区才不到三年,所以商业化并不严重,而且来这里游客90%以上都是中国人,除了气温不像春节外,周边围着的一群同胞,也让我没有一点身在海外的感觉。
年三十晚上我就是在小岛上过的,晚饭过后团里的伙伴们居然没有去泳池玩水,而是各自回房,等着看春晚去了,这真是让我万万没有想到,不过看电视的时候,确实也想家了。后来到了年初二,我们就从小岛上坐船到了新加坡,距离很近,坐船也才不到2个小时。到了新加坡感觉依然很亲切,也不像是在国外,因为新加坡80%的人是华裔,而且汉语又是他们必修的双语之一,几乎人人都会说汉语,确实沟通无障碍,感觉还挺好的。
我们到新加坡时是年初二的下午5点多,晚饭不统一安排。估计是因为想家了,我突然就很想吃饺子,抱着找找看的心态,不料竟在离酒店不远的街边有一家“东北包子馆”,店名真的就叫这个!惊喜之余我马上走了进去,这才发现店里不管是工作人员还是客户,全国都是中国人,估计都是跟我一样身在海外、却又惦记得过年要吃饺子的同胞们吧。在店里认识和不认识的人都会互相道“新年好”,有些开朗些的朋友就干脆直接拼桌了,倒也其乐融融,虽然人在他乡,感觉却也不赖。
4、外国人眼中的春节是什么样的?
也许,春节对我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在外国人眼里却是很新奇的节日,究竟如何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去年BBC派了几个英国人来中国体验了一把原汁原味的春节,拍了一部纪录片——《中国春节》。
其中有两位萌萌哒老爷爷,玩得各种开心,吃得各种满足,似乎对春节兴致十足!
两位老爷爷一致表示:这是我过得最棒的新年!引得英国观众各种羡慕嫉妒恨……
中国观众也是一片点赞,目前,豆瓣打了8.0分,腾讯视频总点击量已达到3700多万!
正义猫也忍不住围观了一波,而且全程纳闷儿状态:为什么我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儿,看着都是再熟悉不过的过年画面,却有一种莫名的新奇和感动呢?
有木有发现:任何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一旦被冠上“地球”“亚洲”“中国”的Title,瞬间就会变得高大上?
先看这片名,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典,英文译名更炫酷,The Biggest Celebration on Earth,瞧这范儿端的,立马精神一振,有木有?!
春运也不叫春运了,叫“地球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是的,wuli北漂都成候鸟了~
科普更是无处不在——不仅带着我们一览了,北京铁路局调度指挥中心,当然也是亚洲最大的铁路调度指挥中心~
还调出了一份数据,春运期间铁路出行人数高达2亿5000万,一天就可以售出560万张火车票!
BBC的这两位老爷爷,还亲身加入了摩托车迁徙返乡大军团,俩人共穿一件雨衣,有点萌~
在返乡路的站点,喝了志愿者为骑摩托车返乡的农民工兄弟,免费提供的姜汤和粥,惊喜地表示:粥里还有肉!感觉心里暖暖哒!
春节亲人重逢画面也捕捉得很到位,让人忍不住眼睛一热,毕竟,春运承载了太多中国人的悲欢离合啊~
说完春运,再看春晚,春晚也不叫春晚,叫“全球覆盖范围最广的电视节目”,BBC特地走访了春晚后台,得到的数据又让外国人吓了一跳:想上春晚,要和1000个节目竞争,有的节目准备期长达1年!
广场舞不叫广场舞,叫“中国老年人最喜爱的健身项目”,辣条也不叫辣条,叫“中国25岁以下年轻人最喜爱的小吃”。
网红辣条都出镜了,真的很接地气啊!至于辣条每年市场份额高达500亿,小喵和大家一样样的,也想马上吃包辣条压压惊!
瞧这俩老顽童吃得停不下来了,还一致表示:辣!条!好!好!吃!
还有“新发地”,本来是北京最大的食品批发市场,BBC给了个“北京饮食文化的灵魂”美誉!
wuli北京烤鸭爆肚豆汁糖葫芦簋街小吃,都要靠边儿站咯~
两位老爷爷在农贸市场都能玩得这么欢脱,不愧是童心未泯啊~
除了这些,BBC还展现了许多连中国人都闻所未闻的春节习俗!查干湖捕鱼?哈尔滨冰雕?香港夜间花车游行?维多利亚港的烟花?包饺子吃团圆饭求签逛庙会?这些片中统统都有!
但是,还有你想不到的!吃过1918米长的长寿面吗?BBC特地寻访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最长手工面世界纪录保持者刘辉,看到这一根无敌长寿面的制作,(注意是一根哦)简直看得目瞪口呆!
最令人感动的故事则属“打铁花”,河北张家口蔚县暖泉镇,有一户姓薛的铁匠世家,世世代代居住于此,已经整整500年了!薛家先祖发明过一种家传技艺——打树花,铁水高温熔化后迸溅成万朵火花,因形似枝繁叶茂的树冠,所以叫“树花”,可以理解为一种廉价的“烟花”,但壮观程度不亚于烟花。
薛家规矩,打树花父传子子传孙,世代相传,传男不传女,如今已传至第14代人薛建国先生,然而,他也是打树花最后一代传人了!熔化的铁水温度高达1600℃,薛铁匠的手上满是令人心惊的疮痍,谈及这门手艺将在自己手中终结时,他的神情落寞又忧伤!
这不禁让人想起《百鸟朝凤》的唢呐绝唱,如此壮观的打树花,不久的将来,我们却再也看不到了,打树花即将消逝。
短短三集纪录片,并不能道尽中国春节文化的精髓,这个比长城还要古老的节日,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深沉的情结!过年了,天涯海角也要回家,千山万水也要回家,回家,不是终点的方向,而是让希望更有力量!
山珍海味,也比不上一顿暖心的年夜饭;全家聚在一起团团圆圆,没有什么比这更能够打动人心!(内容综合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