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春节送礼 » 春节期间初一至初十吃什么

春节期间初一至初十吃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1-03 04:28:47

1、春节期间民俗吃什么饭

民间谚语: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寿面。
大年初一
1、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2、万年粮——广东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做好足够春节3天家人吃的饭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
3、饺子——除夕、大年初一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不过现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饺子的行列中。在除夕时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大年初一吃饺子则是为了一年交好运。
4、汤圆——大年初一的早餐汤圆一定更具特殊意义,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
5、面条——长面,也叫长寿面,大年初一的时候吃长寿面,寓意“年年长久”,预祝着寿长百年,不少老年人还保持着这样的风俗。
6、鸡汤——大年初一喝鸡汤,象征“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
7、甜食——大年初一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
大年初二
1、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而且这面须为冷汤。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过,称为冷汤。
现在的人们一般都打个卤儿或者炸点酱做成打卤面或者炸酱面。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过,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风俗。
2、大年初二是女儿(偕女婿)回娘家给父母拜年。一般必吃年三十留下的东西,比如鸡,年夜饭是要把头,翅,脚,尾留着的,但初二就可以吃了。

有年夜的饭要多煮,留下年饭初二开吃。必有腊肉香肠,鱼和面。
3、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大年初三
1、间以为正月初三位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2、俗话说:初三合子往家转,合子是中华面食中的一种,是中国北方,尤其是在京、津地区流行的一种面食。比较常见的是韭菜、茴香、鸡蛋、猪肉,以韭菜+鸡蛋、茴香+猪肉、韭菜+猪肉的组合最常见和最受欢迎。
合子的面皮一般不用发酵的面,而是用烫面和冷水面这两种。合子皮薄、馅大、味道鲜美,因此深受欢迎。
3、北方有些地方流行在“初三”也吃饺子,由于一部分人此时需要提早出门,赶往工作地点,民俗、民风的名言是:“出门饺子、进门面”。也就是说:亲人离开家门时,吃饺子保平安,来年再团圆,家中亲人的祝福都包在饺子中。
大年初四
折箩——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箩。所谓折箩,就是把初一到初三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
过去人们不富裕,头天的剩菜剩饭舍不得倒,第二天“折”到一起烩食,残羹剩饭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有人喜食。
大年初五
饺子——“破五”吃饺子,承载了人们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
老北京有讲究,“破五”吃饺子的肉馅儿,一定要是自己去剁的,菜馅儿也要自己去剁,这样的话,就是预示着来年一切都很顺利。把不顺的东西都剁没有了。“破五”的饺子讲究馅儿是一个肉丸的。饺子的形状是扁圆的,它和古代象征财富的元宝的样子很相似。一家人团圆吃“破五”饺子,那么就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头,可以增加财富,可以过上更好的日子。

大年初六
“年关”已过,一切恢复往常的生活。因此可以像往常一样吃什么都可以。
初七人日
吃寿面
初六“年关”已过,一切恢复往常的生活,因此吃什么都可以。
正月初七为“人日”,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人日要吃以七种菜所做的“羹”,称“七宝羹”。除了吃“七菜羹”,还有吃“及第粥”与“面线”等象征吉祥如意、步步高升的食物。

吃面条
此外,一些地方在这天还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视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别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面条。

吃饺子
人日这天,临清、济南等地忌讳妇女做针线。单县早晨吃饺子,现包现吃,叫做“捏老鼠嘴”,晚上不能点灯,据说是让老鼠娶媳妇,不要危害百姓。淄川在这天吃小豆腐,象征吃老鼠脑。
大年初八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动,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初八放生,不仅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间各种生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
初八初九牛羊肉
做法:
1、牛腩切块后,放入锅中加冷水煮开,3分钟后关火,用温水冲洗干净。
2、牛筋切段放入高压锅加水,煮至上汽后转小火,20分钟后关火。
3、自然排气后捞出牛筋,用温水冲洗干净。
4、洋葱、生姜切片,大蒜去皮,入油锅炒出香味。
5、倒入老卤或清水、香叶、八角、草果、桂皮,煮开。
6、放入牛腩和牛筋,煮开后加入料酒、生抽、老抽和冰糖。
7、转小火炖煮2-3小时左右,至牛肉和牛筋酥软入味即可。
初十要喝棒子粥
做法:
1、适量大米洗干净。
2、将玉米剥掉,洗净。
3、把玉米和大米放在锅中。
4、倒入适量清水。
5、大火煮开,小火慢煮二十分钟左右。煮好的玉米粥既粘稠颜色又漂亮,更加好喝。
正月十一(2月18日)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传说紫姑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嫉妒,在正月十五这天被害死在厕所里,天帝怜悯,封她为厕神。紫姑代表了封建社会中深受压迫的女性,被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十一吃鱼有说头
新年吃鱼,讲究的是〝年年有鱼(余)〞,况且鱼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疗效。
做法:
1、鱼肉洗净。
2、热油中放入姜片。
3、倒入鱼肉,翻炒。
4、加点酱油。
5、放一点糖。
6、加水煮一会。
7、出锅前滴几滴美极鲜,撒上葱花即可。
正月十二(2月19日)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民间俗称“十二搭灯棚”,意思是元宵节将近,村庄中的管事人从这一天开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准备花灯,做元宵赏灯的各种准备工作了。
十二餐桌有鸭子
中国许多地方的人都喜欢吃鸭子,比如北京人爱吃烤鸭,南京人爱吃盐水鸭,四川人爱吃樟茶鸭,新年期间的餐桌上怎能少了鸭子。
做法:
1、鸭肉洗净,切成中等大小的块便于入味,过于肥厚的鸭皮剔下来。
2、鸭肉放入碗里,加入料酒,盐,生抽,姜片,葱段,腌制20分钟。
3、把剔下来过于肥的鸭皮脂肪放入锅里。
4、小火用铲子按压,慢慢逼出鸭油。
5、待鸭皮两面变金黄时,很多鸭油都出来了,盛出鸭皮。
6、鸭油里倒入干辣椒,花椒炒香。
7、倒入腌制好的鸭肉翻炒熟。
8、倒入老抽翻炒上色。

9、倒入一瓶啤酒,没过鸭肉,中小火慢慢烧。
10、慢慢收汁,倒入青椒翻炒即可。
正月十三(2月20日)
正月十三,灶下点灯,预放元宵。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其实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临近了,各家都试点制好的灯,才被说为“灯头”之日。
做法:
1、虾洗净沥干。
2、葱姜、料酒浸泡虾5分钟,中途翻动几次,使之均匀浸渍调料。
3、倒出汁水,保留葱姜。
4、倒少许油,热锅炒虾。
5、慢慢翻炒至虾变成红色,加盐。
6、加酱油,煮一分钟。
7、加青红椒圈。
8、汤汁收干,拌匀起锅。
正月十四(2月21日)
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娘娘诞辰于正月十四,又称“顺天圣母”。传说娘娘姓陈,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人,后来成为了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于是民间立祠奉祀,称为“顺天圣母”。
十四大碗炸酱面
老北京人做炸酱面时一般只认六必居、天源的酱,面条要用手擀面,夏吃热冬吃凉,伴上老北京人吃炸酱面时最讲究的八碟菜码,包括:黄瓜丝、水萝卜丝、香椿末、芹菜末、青豆嘴儿、黄豆嘴儿、白菜丝、青蒜末,如果再咬上几口腊八蒜,味道更爽。关注微信“大海旅游人”
做法:
1、五花肉切丁,黄瓜和萝卜切丝。
2、炒锅放适量油,肥肉先入锅,煸出油后入精肉。待锅内飘香后入少量生抽,料酒。盛肉丁出锅。
3、用煸肉的油炸酱。先用大火把酱烧至咕嘟咕嘟,然后用小火慢慢咕嘟咕嘟着。
4、炸个十分钟左右,再倒入煸炒过的肉丁,翻炒几次,快出锅时撒入葱花。
5、然后就是煮面了。
6、然后把菜码在沸水里过一下,脱生即可。
正月十五(2月22日)
正月十五,夜照田蚕(神)。相传,正月十五日是蚕神嫘祖的生日,因此这一天便成了百姓祭祀“蚕神”的日子。祭蚕神用白粥加上肉脂为供品,同时用一杆竹竿挑着灯烛插在田间,谓之“照田蚕”(据说观察灯火颜色可以判断一年的丰歉)。这项活动逐渐成为了后代元宵节观灯习俗的一种源头。
十五家家闹元宵
正月十五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起初,人们曾经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圆、和睦、幸福。

2、在我国传统习俗里,初一到十五每天该吃什么?

每年除夕,做十几二十个菜一顿年夜饭一大家人围坐一起那是必须的。北方那就是吃饺子啦!想想我的家乡,过年不吃一碗炒米粉那就觉得没有吃饭似的。如果还没有看我们的年夜饭清单,就从这里点击进去吧!,但是过完年吃什么呢?初一到十五那都是有讲究的。

大年初一

北方必然是吃饺子!这应该是北方人的规定动作,除夕、大年初一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大年初一吃饺子则是为了一年交好运。话说冬至也是吃饺子,寓意是不冻掉耳朵。反正我的理解就是,北方的饮食习惯,饺子就是有好事都吃饺子!

大年初二

俗话说: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那初二就是吃面啦!北方人一般初二早上做个打卤面,或是炸点酱。面条长长久久!还有长远的意思。还有讲究的地方,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而且这面须为冷汤。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过,称为冷汤。

初三合子往家转,合子是中华面食中的一种,是中国北方,尤其是在京、津地区流行的一种面食。比较常见的是韭菜、茴香、鸡蛋、猪肉,以韭菜+鸡蛋、茴香+猪肉、韭菜+猪肉的组合最常见和最受欢迎。话说看完图之后,好想吃一个韭菜盒子,看来大年初三要做起来了!

初四烙饼炒鸡蛋,大年初四,烙饼当主角,麦香、油香、葱香、肉香,带着饼铛的炙热一起散出,冬日升起的微烟颇有腾云驾雾之感,初四烙饼炒鸡蛋,小烙饼也有大美味。或者你还可以做一个鸡蛋灌饼:点击。毕竟过年期间,小摊儿都回老家了,只能自己做啦!

大年初五 北方吃饺子——“破五”吃饺子,承载了人们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 老北京有讲究,“破五”吃饺子的肉馅儿,一定要是自己去剁的,菜馅儿也要自己去剁,这样的话,就是预示着来年一切都很顺利。

南方的初六初七要吃鸡,那今年鸡年更是要吃鸡,鸡年大吉!,鸡翅换成鸡块,吃整鸡才像过年哦!

民间传说正月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谷日的习俗是对写有谷物名称的牌位进行膜拜,并不吃煮熟的谷物。这种习俗蕴涵着重视农业、珍惜粮食的思想。

有的地方初十要喝棒子汤,这棒子汤就是玉米棒子,棒子汤其实就是我们说的玉米糊糊啦!

十一吃鱼有说头

大年十二要吃鸭

十三围坐吃对虾

十四汆汤丸,寓意就是团团圆圆,你可以做鱼丸。

正月十五闹元宵,当然是吃汤圆啦!南方叫做汤圆,北方叫做元宵,虽然两个东西差不多,都是糯米做的,但其实做法上有大的区别。

3、谁知道过年从初一到十五每天都是什么日子? 吃什么 ?

俗话说,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到饱;初四接神,初五隔开,初六挹肥;初七七完,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请子婿,十二查某子返来拜,十三食暗糜配芥菜,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暝。
1、年初一开春吉祥:
a、以干支定开正时间,时间一到燃放鞭炮,象征赶走年兽;并在神明前供奉甜汤圆,以示开春。
b、穿新衣新鞋,代表万象更新!还传说穿上红色内衣,全年都会“鸿运当头”。
c、到庙里祈福,同时会注意出门时的方位,朝吉利方向前进,认为可招来好运!
d、为祈求年年益寿,神坛上的香烛必须 终日明亮。
e、亲友相互往返拜年,道吉祥恭喜,祝福对方来年顺利、身体健康。
f、开车出门,经过山洞或陆桥时会撒些“四方金”与“土地公金”,可以消灾解危,逢凶化吉,中部与苗栗人至今还有这种习俗。
g、吃瓜子,象征“多子多孙”;糖莲子表示“连生贵子”;糖莲藕寓意“年年都有”。
h、避免吃稀饭,这天若吃稀饭,这一年外出会被雨淋,甚至大雨会将田土冲垮。此外,吃稀饭是贫穷的象征,初一吃稀饭,恐怕之后都得过着穷困生活。
i、部分客家人与闽南人会吃早斋,据说初一吃素代表全年吃素。
j、严禁洒扫与倒垃圾, 会把家里的福气财运扫光光; 若真要动扫帚, 记得由外往内扫!
k、尽量不动刀剪针线,一旦有差错,会招致破败等不吉利的事;也有可能把财路剪断。
l、初一打破碗碟杯盘,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
m、不能睡午觉,男人在这一天睡午觉,他的田畦就会崩坍;女人在这一天午睡,炉灶会塌陷。这亦是取古意,劝人不要懒散。
n、忌洗衣,因为水神生日是初一、初二,因此这二日不宜洗衣。
o、不可以躺在床上说恭喜,传说会导致长年卧床!
p、不能打人、骂人以及哭泣,以保持好兆头。
q、避免说出“破”、“死”、“病”、“输”、“败”等不吉利的字眼;若不慎犯忌,要以吐唾沬、说“童言无忌”等方式化解可能的不祥后果。
r、记得要在年前还清债务,如果已欠过年,初一到初五也不能上门讨债,否则会倒楣一整年!
s、不宜杀生。杀生必见血光,为不祥之兆,会引起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发生。
t、出嫁的女儿初一不能回娘家,据说会让娘家破败。
2、年初二回门是喜:
a、出嫁女儿偕女婿回娘家的日子,称为“回门”。早期还须由娘家兄弟前来迎接,并准备红包分送给小辈。
b、回门时不能空手,且带给娘家的礼物,必须是双数,单数则不吉利。
c、做牙。祭拜土地公,早期多以牲礼祭拜,现代逐渐改为鲜花水果。
3、年初三老鼠娶亲:
a、可安睡迟起,因为自除夕到初二都劳累,这日可以好好调息啰!
b、俗称“赤狗日”,不宜外出或宴客。
c、根据传说,这日是“老鼠娶亲”的日子,入夜后必须早早熄灯就寝,以让老鼠家族举行婚礼;并在家中各处撒盐与米,称为“老鼠分钱”。
4、年初四恭迎灶神: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牲醴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5、年初五拜财神发利市:
a、称作“破五”,因为之前的禁忌过了这天便可破除,所以也谓“初五隔开”。
b、这天垃圾变成了“穷气”,因此要清扫家里,将垃圾送出去,俗称“送穷出门”。
c、“五忙日”,禁止动土,否则可能会有灾害发生。
d、这天是五路财神生日,商家在路边摆起供品,焚香拜神,以求“大发利市”,同时正式开张。
6、年初六挹肥:这一天做一大扫除,并祭拜厕所神明,将平日污秽的厕所清扫干净。
7、年初七安顿身心:“人日”,据说若这日天晴,代表会人身安适;若阴雨,则疾病瘟疫生。又称“七煞日”,许多事情都不宜在这天进行,尤其应避免外出远行。
8、年初八完全操在值年星宿手里,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谷日”的习俗是对写有谷物名称的牌位进行膜拜,并不吃煮熟的谷物。这种习俗蕴涵着重视农业、珍惜粮食的思想。正月初八也被称为“顺星节”,是一个可以预知一年运气的节日
9、年初九祝玉皇生日快乐: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人们会在庭院或寺庙的中央准备祭品,焚烧天公金,为玉皇大帝庆生。
10、年初十有食食:吃饭。
11、年十一子婿如意: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俗称子婿日。
12、年十二归宁顺心:女儿归宁日。
13、年十三稀饭配芥菜:吃了多日的大鱼大肉,依传统习俗,这天会吃较清淡的稀饭配芥菜。
14、年十四结灯棚:正月十四是上元前夕,民间纷纷搭灯棚,系结花彩,箫鼓喧天、狮龙并舞,预演元宵节目,也叫“试灯”。
15、年十五提灯吃元宵:
a、上元节,俗称元宵节或灯节,是天官大帝的生日,也是春节最后的一天,此后一切恢复常态,所以民间热烈庆祝,有小过年之称。
b、这天依例会吃元宵,提灯笼。
c、台湾苗栗客家人不吃元宵,而做菜包吃。
d、据说在元宵夜,未婚女子摸黑偷摘葱与菜,即可觅得好夫婿哟!俗谚:“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

4、初一到十五吃什么

<

5、中国传统春节吃什么?

1、腊八粥

我国古代天子国君,农历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干物进行腊祭,敬献神灵。腊祭后来流行到民间,其习俗至今还有所遗存,就是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用以庆祝丰收。

《燕京岁时记·腊八粥》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开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2、年糕

年糕是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属于农历新年的应时食品。年糕有红、黄、白三色,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3、汤圆

汤圆别称元宵、汤团、浮元子,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状食品。一般有馅料,煮熟带汤食用,在江苏、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汤圆的习俗。汤圆象征合家团圆更美好,吃汤圆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团团圆圆。

4、饺子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原名娇耳,是东汉时期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也称水饺,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

饺子的谐音“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过春节吃饺子意味着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

5、春卷

春卷又称春饼、春盘、薄饼。春卷是用干面皮包馅心,经煎、炸而成,由立春之日食用春盘的习俗演变而来。在中国南方,过春节不吃饺子,吃春卷和芝麻汤圆。

热点内容
新泰特产 发布:2020-09-14 19:00:13 浏览:505
适合开业的音乐 发布:2020-09-17 11:28:55 浏览:503
送男生十字绣 发布:2020-09-16 16:05:07 浏览:503
神秘商店皮肤赠送 发布:2020-09-16 15:38:37 浏览:503
手绘圣诞贺卡 发布:2020-09-16 14:48:57 浏览:503
青岛初中升学率 发布:2020-09-16 09:55:57 浏览:503
送妈妈的生日蛋糕图片 发布:2020-09-16 09:10:18 浏览:503
梦生日 发布:2020-09-16 18:24:33 浏览:502
纸礼物盒 发布:2020-09-16 15:55:47 浏览:502
wow角色定制 发布:2020-09-16 14:46:32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