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5点是什么时辰
1、女孩2013年9月22,5点28分出生算什么时辰
你好,就是公历:2013年9月22日(星期日)5点28
农历:癸巳年八月十八日卯时
春节:2月10日
节前:壬辰年
节后:癸巳年
八字:癸巳 辛酉 辛卯 丁卯
五行:水火 金金 金木 火木
方位:北南 西西 西东 南东
生肖:蛇
·············
2、12个时辰是怎么计算的?
1、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2、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3、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4、五时辰制。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5、百刻制。
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6、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
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每个时辰各占两个钟头。可见“从巳时直杀到未时”相当于现在的“从上午9时直杀到下午3时”。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古人将夜里的时间还分为更和点
一夜等分为五更,一更也等于现在的二个小时,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一更指七时至九时,二更指九时至十一时,三更指十一时至次日凌晨一时,四更指一时至三时,五更指三时至五时。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用12地支表示,每个时辰等于现代的二个小时。古时与现时对照:子时从夜间十一点到次日凌晨一点,丑时从一点到三点,寅时从三点到五点,依此类推,每隔两小时分别为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更天”前最大的数字是五,是指三时至五时。
3、春节时侯早晨5点属什么时辰
早晨五点属于卯时。
古代十二时辰算法:
子时:23-1时
丑时:1-3时
寅时:3-5时
卯时:5-7时
辰时:7-9时
巳时:9-11时
午时:11-13时
未时:13-15时
申时:15-17时
酉时:17-19时
戌时:19-21时
亥时:21-23时
4、春节到底该什么时间报时?
春节应该是晚上十二点,子正时刻。而晚上十一点是子初。具体的东西我从中国农历网上摘下了。有为版主的意思是晚上十一点是干支历的日交接线,而节气是干支历年月的交接线,立春节气为年的交接线。而正月初一以晚上十二点,子正时刻开始,子初不算。以下为摘录:
中国农历是一部包含不间断干支循环纪日及阴阳混和历法:它分纪年历法(主干部分,用干支及生肖纪年)部分,干支历法(四柱算法,只用干支,不讲属相)部分,及其它算法的混和历法。
1)农历纪年历法部分,它用60干支和12生肖纪年,以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旦,今称春节)为新年。即讲干支也讲生肖。这个您可以参考《律历志》等史书。
2)农历干支节历部分,它用60干支纪年柱,月柱,日柱,时柱。年柱以农历立春节气时刻为分界点,月柱以立春为首的12个节气时刻为分界点,是中国式的太阳历,也是农历的一部分,主要用于八字推命等,它只用干支,不用生肖。
3)农历72候历部分,24节气又分为72候,每候为黄经5度,这个在建国后曾被一些主流历法专家认为是“迷信”,被废除。
4)其它成分,您可以参考《中国天文年历》及其它书。
所以农历立春节气时刻和农历新年(农历正月初一子正0时)之间的处理方法是:
如果农历立春节气时刻在农历新年(农历正月初一子正0时)前,农历纪年纪月部分是上一年的12月,生肖也是上一年的生肖。这个您可以查一下书本万年历或台历日历(一定要是书本的),但是要算四柱中的年柱月柱则是新一年的年干支和正月干支,但不用生肖。
如查农历立春节气时刻在农历新年(农历正月初一子正0时)后,则农历纪年纪月部分是新年正月,生肖也是新年生肖,但如果算四柱中的年柱和月柱,还是上一年和上一年12月的干支,但不用其对应的生肖。
总之,由于农历是阴阳干支混和历法,对不了解中国传统历法文化的人肯定会引起混淆。
您只记住:农历纪年和农历四柱算法不同,但都用60干支。农历纪年是以正月初一为新年,用60干支和12生肖纪年,有时也配数字纪年(如1996年的农历新年后为农历4694年),生肖只跟着纪年转;农历四柱(农历干支节历部分)的年柱月柱用以农历立春为首的12节气时刻(不是节气当日的0时)算,只用干支,不用属相(生肖)即它把生肖的更替留给了新年(农历正月初一子正0时)。
5、下午5、6点是什么时辰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时辰 相等於现在的时间 配上的动物 原因
子 下午 11 时正至上午 1 时正
鼠 鼠在这时间最跃。
丑 上午 1 时正至上午 3 时正
牛 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
寅 上午 3 时正至上午 5 时正
虎 老虎在此时最猛。
卯 上午 5 时正至上午 7 时正
兔 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辰 上午 7 时正至上午 9 时正
龙 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巳 上午 9 时正至上午11时正
蛇 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午 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
马 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未 下午 1 时正至下午 3 时正
羊 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申 下午 3 时正至下午 5 时正
猴 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酉 下午 5 时正至下午 7 时正
鸡 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戌 下午 7 时正至下午 9 时正
狗 狗开始守门口
亥 下午 9 时正至下午 11 时正
猪 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所以你是辰时...................
6、2015年8月3日凌晨五点二十五分是什么时辰
公历:2015年8月3日5时(星期一)
农历:乙未年六月十九日卯时
春节:2月19日 / 立春:2月4日11时
天运五行:金 / 甲午乙未沙中金
纳音:沙中金 杨柳木 钗训金 松柏木
八字:乙未 癸未 辛亥 辛卯
五行:木土 水土 金水 金木 (五行缺火)
生肖:羊 / 本命佛:大日如来
【喜用神分析】五行统计:2木,0火,2土,2金,2水。五行缺火;日主天干为金;同类为:金土;异类为:火木水。〖同类得分〗:金2.2,土1.16,共计3.36分;〖异类得分〗:火0.66,木2.81,水1.7,共计5.17分;〖差值〗:-1.81分;〖综合旺衰得分〗:-1.81分,「八字偏弱」;〖八字喜用神〗:八字偏弱,八字喜「土」,「土」就是此八字的「喜用神」,起名时建议带五行属性为土的汉字。
7、12生肖对应的时辰是什么?
【子时】鼠(23时至01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丑时】牛(01时至03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寅时】虎(03时至05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卯时】兔(05时至07时)日出,又名破晓、旭日,指太阳刚露脸,初升的时间。
【辰时】龙(07时至09时)食时,又名早食,也是吃早饭时间,
【巳时】蛇(09时至11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午时】马(11时至13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未时】羊(13时至15时) 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申时】猴(15食至17时) 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酉时】鸡(17是至19时) 日入,又名日落、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戌时】狗(19时至21时) 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亥时】猪(21时至23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1、2021除夕几点接财神比较好:
2021正月初一接财神吉时:子时(0—1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这三个时辰都是适合接财神的吉时。
2、过年给长辈送礼物送什么好:
⑴保暖礼物
过年的时候天气太冷了,老人长辈们身体抗寒能力很差,没有一些保暖物品的辅助保暖在冬天是很难熬的,所以过年回家可以给老人长辈们带一些保暖的礼物。比如暖水壶和围巾丝巾什么的,礼盒包装,方便携带,过年送礼也很有面子。
⑵过年老人保暖除了多穿衣以外还可以多喝热水,过年送老人们一些保温杯也是很实在,毕竟冬天哪个老人不想喝上一口暖暖的温水,送这些保温杯正是老人所需要的。除了保温杯还可以送茶杯,过年老人一般都是以喝茶为主,送个好茶杯也很有必要。
9、子丑寅卯十二生肖对应时间
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的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尽管人们不能确定12生肖的确切来历,但因为它的通俗、方便又具有趣味性,所以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种仍有实用价值的宝贵遗产。
那么十二生肖到底是按什么划分的呢?
生肖的划分,既不是以公历的1月1日为界限,也不是以农历的正月初一为界限,而是以24节气中的立春为界限。相信大家都觉得很惊讶,开始我也是这样的!公历的1月1日那肯定不是了,是个中国人都知道这个不是,但是农历的正月初一就不一样了,绝大多数人都以为农历的正月初一就是生肖的划分界限,只有少数人知道是按照24节气中的立春来划分生肖,例如一些道行高一些的算命先生、日子先生和一些研究我国传统文化的人,当然可能很多老一辈的人也知道。
下面我们说说以立春来划分生肖的原因:
1,中国历法就是按照立春来划分属相的,不信可以问度娘
2,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着名民俗学家叶春生教授等诸多研究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知名人士认为:生肖属相应以立春为界。
3,传统春节是指“立春”,已经流传了数千年,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月初一为“元旦”,民国元年(1912年)规定阳历1月1日为“春节”,由于民间反对,袁世凯采取了换位的办法,将阳历1月1日定名为“元旦”,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
4,从“立春”到“立春”是基本规律的365天,而从“春节”到“春节”短时只有354天,长时则多达384天。
5,我国的黄历、以及传统的命理学、占卜学等民俗学,均以“立春”作为生肖计算的依据!
“农历”是汉代开始使用的“太阴历”,新年是立春为界,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生肖以立春为准。六甲记年中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这样有点复杂,于是古人想到用动物来表达地支,这就是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生肖是我国六甲记年中特有,应该从立春的那天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