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春节送礼 » 东莞春节都吃什么

东莞春节都吃什么

发布时间: 2022-12-30 10:23:14

1、东莞市春节习俗

东莞春节习俗有:

一、逛花市

老莞人曾有“行过花街才过年”的说法,意思是先逛迎春花花内市后过容年。在《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记载:“东莞市每年都有固定的迎春花市,一般时间在农历新年前一个月开始至除夕借书,市民都要到花市采购鲜花,既可装扮居室,也盼来年有个好兆头。”

二、登黄旗山

东莞市民俗专家张铁文指着他所编著的《黄芪揽胜》说,春节登黄旗山,是东莞城区的一个民间习俗。始于北宋徽宗年间,从清末民初以来兴盛。

三、置办公仔

茶山公仔即是一种泥人公仔,因为盛产在茶山镇,所以又叫茶山公仔,是旧时东莞非常流行的工艺品。

从明朝开始,在珠三角一带,凡是生了儿子的家庭,为了表示庆贺,来年的正月十五,必会在家中为孩子“开灯”摆宴,喜告街邻四坊和族人,家中又添丁了,茶园公仔就是这喜宴上必不可少的应景之物。

2、广东春节传统美食有哪些

一、煎堆

“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油角弯弯,家财百万。”这是广东人过年的温暖记忆之一。临近大年三十,各家各户就张罗着“开油锅”、炸煎堆了。

二、油角

到过年时,油角就是广东人民间串门送礼、招待客人必备的过年食品。油角象征的形状像“荷包”,亦即钱包。油角是广州等地家常小吃的一种,各个地方口味不同,所用原料也不尽相同,有的是甜的,再有就是菜的,方法基本相同,就是所用陷料不同,甜的包糖,咸的换成蔬菜即可。

三、糖环

糖环是广东、广西一带有名的汉族特色小吃,流传于广东惠州和原来惠阳地区如东莞、深圳、香港新界等地,曾是过节必然有的小吃,以前惠州人在春节前都要准备大量应节食品。特点是香脆可口。

四、蛋散

蛋散,珠三角比较有名的小吃,是以面粉、筋粉、鸡蛋和猪油搓成落油镬炸,炸到浅黄色时便捞起,蘸麦芽糖便可吃。在过年的时候,人们会将蛋散、油角、煎堆、笑口枣等有好意头的东西包在一起,像一个小礼包一样送给亲友。

五、笑口枣

笑口栆,或称细煎堆,是一种中国人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吃的食品。明永乐年间正式定名为元宵。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六、咸水角

咸水角是广东、香港和澳门地区常见的汉族名点。广东人过年在做油角、煎堆时,往往也会做一些咸水角作为过年食品。

七、广东年糕

年糕,是每逢过年不可或缺的应节食物。每个地方对年糕的做法和吃法都各有特色。广东年糕是广东省传统的汉族名点,属于粤菜系。在广东省特色的春节年节食品。它的特点是入口香甜软滑,所属菜系为甜品。所属类型为甜品小食。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八、萝卜糕

萝卜糕是一种常见于粤时茶楼的点心,同时也是广东人每逢过年时必备的贺年糕点之一,意为“高升”,跟吃年糕的意头相似。除广东以外,萝卜糕在台湾、新加坡及马来西亚地区亦甚为普遍,当地华人以闽南、潮汕语称之为“菜头粿”。

九、伦教糕

伦教糕的制作起源于广东顺德区伦教镇,是岭南典型的汉族糕点名吃。由于品质、风味特殊。伦教糕是由籼米粉用酵母发醇,使淀粉质转变为淀粉和糊精的混合体,再蒸制成型,其透明程度较高。软韧性则近似用糯米的制品。

十、汤圆

汤圆,或称元宵,是一种中国人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吃的食品。曾有多种名称,如面茧、粉果、元宝、汤饼、圆不落角等,明永乐年间正式定名为元宵。

十一、糖果

过年嘛,糖果肯定是少不了的。但广东人过年吃糖果除了寄望生活甜甜蜜蜜以外,意思还有很多,每一种所代表的都不一样。

十二、炒米饼

广东有一首很流行的儿歌:“凼凼转,菊花圆,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叫我睇龙船,我唔睇,睇鸡仔,鸡仔大,摞去卖,卖得几多钱?卖得三百六十五个仙。”说明广东都有春节做炒米饼的习俗。

十三、鸡仔饼

广州名饼鸡仔饼,原名“小凤饼”,是清咸丰年间广州西关姓伍的富家有一名叫小凤的女工所创制。鸡仔饼是广东四大名饼之一。这是广东常用以人赠送亲友的“手信”之一。

十四、广式腊肠

广式腊肠具有外形美观、色泽明亮、香味醇厚、鲜味可口、皮薄肉嫩的特色。广式香肠的花色品种繁多,这是适合过年赠亲送友的年货之一。

十五、海味干货

海味干货多指晒干后,加工的食物,能保存的时间较长,价值也相对较高。海味干货包括的东西很多,包括发菜、冬菇、蚝屎、鱼翅、干鲍等等都属于海味干货。因为这些东西体面,而且又是过年的时候会用到,所以很多老板都会选择它来发给员工,而且也非常的适合用来送礼。

3、东莞特色小吃

东莞饮食特点具有岭南地域特色,属于中国八大菜系粤菜之广府菜风味,其中,东莞最著名的风味小吃当属厚街烧_濑粉和三禾宴。
厚街烧鹅濑粉:东莞人寿宴的传统食品,寓意长长久久,多福多寿。东莞最出名的烧鹅濑,当然非厚街莫属。烧鹅濑,最讲究的是一锅美味的高汤,那得用整只鸡、大块肉、大块骨,加许多特种药材和香料熬制。吃的时候,将濑粉在热水中烫一烫放入碗中,然后加上一大勺高汤,粉面再铺上一层皮脆肉嫩的烧鹅,那本就鲜美的汤中浸上了烧鹅的香味,更是美味诱人。
东莞的水乡以种植水稻为主,每年夏秋之交,禾花飘香,稻谷金黄,以禾花、稻谷为食物生存的禾虫、禾花鲤鱼、禾雀到了这个季节,都长得肥胖鲜嫩。人们将禾虫、禾花鲤鱼、禾雀捉来,烹饪,摆上宴席,招待客人,俗称三禾宴。

4、请介绍一下东莞过年的习俗和当地的自然条件

东莞的过年习俗
东莞人把“春节”、“过年”叫做“做年”。这与东莞人过其他节日时叫做“做时做节”是一样的,也许是因为每到过节的时候,总有很多风俗事项要做的缘故吧。 益乐网作文 www.YN66.Com
做年的准备工作很早就开始了。秋收之后、冬天开始之时,把新米放到铁锅里炒成金黄色,舂成米粉,拌上红蔗糖,掺入炒花生仁,放在木制的模型里,用小木槌敲实,印出各种吉祥的花纹,做成一个个米饼,用炭火烘干。这就是硬饼(炒米饼)。硬饼印好后,整个冬天都可以食用,同时,也是做年“奉神”(祭祀)时必不可少的供品。印硬饼的时候,亲人、邻居都会来帮忙,大人、小孩齐动手,忙碌上一整天。十几个小木槌“笃笃”地敲在硬饼上,发出清脆的声音,很远都可以听到,成为如今一种温馨的回忆。 益乐网作文 www.YN66.Com
印完硬饼后,到整(也就是做)油角时,就真的感到新年快要到来了。油角是在过年前十天半月时做的,用面粉拌上鸡蛋、猪油做成皮,用砂糖、花生仁做成数(也就是馅,可能出自“心中有数”),包好后用拇指捏出一列整齐的纹,再放到油锅里炸成金黄色。做得好的油角是很松脆的,也很香。在做油角的同时,也做糖环、碌堆。糖环、碌堆都是用糯米粉做的。加入白糖,和成粉团,压到木制的模型里,用刀切出环状、带花纹的一片,放到油锅里炸成圆形,就是糖环。把粉团捏成一个杯状,再轻轻地把杯口收拢,往里头吹气,把它吹胀,底部沾上一点芝麻,放到油锅里炸成一个圆球,这就是碌堆。糖环、碌堆都是做年时的供品。圆圆的形状,当然寓意团团圆圆了,也有“煎堆碌碌,黄金满屋”吉利说法。广东话里有个成语叫“年晚煎堆”,意思是人有我有。是的,到了年晚,哪家哪户没有煎堆呢?
“年廿八,洗邋遢”,做年之前,当然要把家中各处清洗得干干净净,这一项就够忙上一两天了。
还要贴对联、挥春、门神。对联是写在橙红色的洒金笺上的,联语因应贴在不同的地方而有所不同,但无不代表了主人在新的一年的祈求与祝福。例如,贴在大门上的有“玉堂富贵,金屋荣华”,横额是“五福临门”;贴在花园门口的,要贴合春天的主题,横额是“满园春色”;贴在厨房门上的,少不了“山珍海味”、“美味佳肴”的字眼;贴在后门的横额,通常是“后来更好”。挥春就是写在对联纸上的四字吉祥用语,如新年进步、恭喜发财、生意兴隆、百年好合等等。贴好对联、门神后,用大桔、肥猪肉、柏叶串成一串,挂在大门门框的顶部,寓意是大吉大利、家肥屋润、长福长寿。贴上了崭新的对联,新屋、旧屋都顿时焕然一新,做年的气氛也越来越浓了。
贴完春联,还要到花市买花回来,摆放在家中,营造春天的气息,同时,也有花开富贵的寓意。花市是一年一度的,临近年晚,花市里就挤满了买花、看花的人。花的品种真可谓琳琅满目,珍贵的有兰花、牡丹、茶花,一般的有杜鹃、水仙、郁金香、玫瑰、桂花等等,最普通的就是颜色不同、花型各异的菊花和芍药(其实是大丽花)。也有盆景和绿色植物,如常青藤、万年青、金钱树;也有用来插花的,如菊花、富贵竹、剑兰、百合、银柳、鸡冠花等。当然,最少不了的年花,就是代表大吉大利的大桔。无论贫富,无论是几千元的大桔树还是几元钱的小桔子,做年时每家每户都要在家里摆上一盆,不然,真的不叫做年了。花市的另一道风景是卖桃花,数十位花农把桃花用摩托车、单车载着,待价而沽,摆满了一整条街。灿烂的桃花缀满了枝头,最是能体现春天已经来临的气息。
过年前,还要买两根带着青叶的甘蔗回家,放在家中,这叫做“傍年”。这两根甘蔗在做年期间是不吃的,也许放上一整年也不吃,寓意是生活象甘蔗一样甜。
年晚了,要卖懒。年晚那天早上,用“崧木(苏木)”(一种木头,用作天然的红色素)加上碱水,熬出红色的汁,放入鸡蛋,染红,煮熟,就做成了卖懒的鸡蛋。这种红鸡蛋除了“奉神”外,家里大人小孩每人都要吃一个,而且小孩子的鸡蛋一定要分一部分给别人吃,意思就是把身上的“懒”脾气“卖”给别人。能把懒卖掉,固然很好,但要一个馋嘴的小孩把自己的鸡蛋分一点给别人吃,就真的有点难了。若是真的要分,那就分指甲那么大的一点点吧。小时候有首童谣是唱卖懒的,开头两句是“卖懒啰,一齐来”,后面几句就记不得了,应该是很好听的。到了年晚卖懒,真的是在过年了,到处都飘着做年夜饭的炊烟,过年的气氛已经很浓很浓。
年夜饭当然是一年中最隆重的家宴。年夜饭的菜大概有鸡、鹅、肉等,丰富程度与美味度,就要看一个家庭的财力与主妇的手艺。芹菜是少不了的,因为芹菜寓意着“勤力”。
年夜饭的主食并不是饭,而是汤圆。汤圆是用糯米粉做成的,里头并没有馅。把加入了肉片、黄芽白(一种长条形的大白菜)等各种配料的汤烧开,用糯米粉加水搓成长条,手指轻轻捏出一小颗,搓圆,直接放入汤里煮,就做成了寓意团团圆圆的汤圆。卖懒时染红鸡蛋的“崧木”水,另一个用途是用来染年夜饭时吃的红汤圆。雪白的、浑圆的汤圆中间,加入了若干的红汤圆,不仅颜色很鲜艳、好看,当然也有吉祥、如意、红运当头的意思。
辛苦了一整年,到了年晚的时候,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丰盛的晚饭,欢声笑语、共叙天伦,这是什么都代替不了的幸福。
吃过年夜饭,主妇就要忙着准备“奉神(祭祀)”。“奉神”的主要供品有:大桔、钱盒、水果、蔗果、碌堆、硬饼,酒、茶,元宝、腊烛、香等。钱盒是一个分隔成若干个小格的盒子,分别放上糖环、油角、糖莲藕、糖马碲、糖椰角、红瓜子、各种糖果等贺年食品。蔗果就是几段刮干净了的蔗,取“甜”的意头。子时(晚上十一点)之前,开始奉神。奉神是感谢各位天神、感谢土地、感谢列祖列宗,许愿家人平安、健康、幸福。子时的钟声一敲响,鞭竹便响起来了。响亮的爆竹声,会持续一整夜。虽然说是有点吵,但如果没有爆竹声,如果没有了在门前铺满了一地的红彤彤的爆竹纸,又怎么叫过年呢?
一觉醒来,便是新的一年了。什么都是新的,包括新的衣服。
新年第一件事,便是见到每一个亲人、朋友都要恭喜一番,恭喜爸妈身体健康、心想事成,恭喜伯父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恭喜朋友步步高升、早生贵子,恭喜老人龙马精神、身壮力健、越老越福……恭喜的话总是说也说不尽。恭喜之后,当然要派利是啦。“利是”由长辈派给晚辈、已婚的同辈派给未婚的同辈。不管年纪多少,只要未结婚,都只有收利是的权利,没有派利是的义务。年纪小的派利是给年纪大的人是很经常的情况。
到亲人、朋友家拜年,嗑嗑红瓜子,吃点贺年糖果,大家团聚在一起,恭喜一番,聊聊家常,到处都是喜气洋洋。
新年期间,主妇的很重要的事情是奉神。在家里,在庙里,在祖屋里,都要奉。供品中,两根青蒜是少不了的,寓意是多子多孙(“蒜”与“孙”同音)。年初二是“开年”,意思是新的一年正式开始。“开年”的祭品中有一条用米酒灌醉了的活鲤鱼,用一条红纸围在鱼身上,寓意“年年有余(鱼)”。这条鲤鱼在奉过神后,要拿到河里放生,与佛教的放生是一样的。年初二,通常一家人会到妈妈的娘家拜年。
孩子们最喜欢做新年了。做新年可以穿新衣服,可以吃很多很多的过年食品,更可以“兜(要)利是”。有了利是,就可以买烟花,买玩具,到处去和小朋友们一起玩。
新年的一个重要节目是舞狮、舞麒麟。狮和麒麟略有不同,但都是模仿狮、麒麟的习性、神态,如出洞、上山、遇险、稍睡等,高潮是采青。神态活现,动作逼真,仿如真狮、真麒麟在人们面前舞动。
舞完狮或麒麟,就会表演武术,如南拳、大刀、关刀、长矛、棍,也有锄头和齿耙。最有趣的是打藤遮(也就是用藤做的盾牌),通常都是由最矮小的人来表演,躲在藤遮里拿着刀一晃一晃的,一副胆小受怕的样子;高潮是头顶着藤遮,在地上一连打上十几个滚,最引人发笑。三四岁的小孩子也会上场表演,通常是打拳。鼓着腮帮,挥着稚嫩的拳脚,打起来还真有板有眼。打得起劲之时,挤得里三重外三重的观众,当然少不了报以热烈的掌声。如果大家表演得不够好,老师傅就会亲自出马,紧束腰带,赤膊上阵,以一套刚劲有力、可以***老虎的南拳答谢观众。打到兴奋之处,还会大吼一声。既然是师傅,这吼声当然也比徒弟们来得大声和震撼人心。
舞完狮或麒麟、表演完武术,就会舞着狮或麒麟到各家各户去拜年。主人会奉上一封利是以答谢并图个吉利。
年初七是人日,也就是所有人的生日。年初一到十五都是做年,都可以派利是。是的,做年除了向大家拜年、恭喜大家、吃红瓜子,最重要的就是派利是、收利是了。利利是是,正是所有人都期望的。
-

5、东莞有哪些传统小吃

1、咸丸:咸丸东莞人冬至、除夕、元宵都吃;

2、冬果:东莞人说的冬果绝非冬天的水果,其音为“终果”,是年终、过年用的小食;

3、麻橛:橛者,东莞人称之为一小段,麻橛是东莞春节前的传统小食;

4、鱼龙:年二十四为小年晚有开龙、炸油角,俗语说“鱼龙是本,碌堆是利,”家家户户必有鱼龙、鱼龙即年糕,东莞风俗年糕叫“鱼龙”,取步步高升、取鱼跃龙门之意;

5、松糕:年二十五炊松糕,祈求来年高升;

6、煎堆:明农历正月十九日,东莞旧俗家家户户煎堆;

7、糖环:糖环是东莞著名小食,更是春节不可缺少的“冬果”之一,有悠久的历史,也是东莞先人南迁,由北方带来的传统小食。

6、广东东莞春节有什么习俗

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按东莞习俗,只要未结婚,都能得到长辈的压岁钱。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蛋卷炸年果然后许多人家要做蛋卷炸年果:过年家家都买许多年货,而老一辈会自己动手做蛋卷和炸年果。在打好的蛋液里放大量白糖,再放适量面粉和匀,舀一勺放在平底锅里摊成薄饼,必须趁热把它卷成细卷儿,放凉了就成了酥脆可口的蛋卷了。 年果是用米粉为主,也是要加很多糖,做成各种花式的小饼,然后放在油里炸成金黄色,放凉了收在饼干桶里,过年时可以待客。现在自己动手做的已很少了,商店里卖的比自己做的更好吃。 拜年,送大桔 大年初一亲戚们互相拜年,年初二是出嫁女回门给娘家拜年。东莞人说他们过年一般是不去同事家拜年的,这和北方多数地方的风俗不同。而且东莞老人都还要准备些祭神的东西,象什么金鸡金猪,还有酒水,节日前后常常会见到老人家把这些东西摆在门口上祭,还有地上洒下的祭酒的痕迹等等,过节的气氛很浓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逛花市过年家家户户都要插上各种鲜花。买鲜花一般都是在年二十八、九、三十这几天去花市买。广州和香港的花市在年三十那天一直开到午夜,而东莞的花市往往年三十下午就散了,所以大家大多是最后一天上午去逛花市买鲜花的。 那天花市上人头涌涌,热闹非凡,除了摆满了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鲜花外,还有不少卖花瓶的,也有卖碗碟的,供人们过年更新呀!还有卖春联、年画和各种“大吉”、“福”字的,花样繁多,人们买回家不但在门口贴春联,在大门和房门上贴“福” 字,有的还倒着贴,取其“福到”的谐音;并且在楼梯间墙上贴“上下平安”,甚至在花盆上也贴上“迎春接福”。花市卖小金鱼的最受孩子们欢迎,他们看见就非买不可了。还有东莞还有一种“爆竹花”,每到春节前后都开得满树红红的一串串,非常神似! 花市还有一个特点是桃花一片红,许多人家都爱买一棵桃花回去插在大花瓶里,可以一直开到正月十五。如果气温合适的话,整棵桃花全都盛开,预示来年各业兴旺,大家更是喜气洋洋。过年还有一样是家家必买的,那就是大桔。所谓大桔实际是一种小桔子树,经花农的培育到春节时硕果累累,象征着来年大丰收。不少人还在大桔树上挂上红色的利是封,随风飘动,更增加了节日气氛。半夜11时开始放鞭炮 三十晚上全家团圆吃年夜饭是各地都相同的,而东莞在新的一年来到之前约11点钟开始放鞭炮是比较特殊的。而且东莞本地的特产鞭炮又大又响,过年放的鞭炮还特别长,号称十万头、二十万头甚至上百万头,一条鞭炮能燃放半个小时!11点一到,全城鞭炮声响成一片,简直连对面说话都听不到了。年初一至初三,每天晚上都要放,此起彼伏的响声要延续到凌晨2点多,没停多久,到3点多就又开始进入新的高潮了。东莞的鞭炮又全是用红纸做的,放完后满地一片红,也是寓意来年红红火火。现在平日城区是禁止燃放鞭炮的,但年初一至初三例外开禁。

7、广东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每个地区和地方,在过节日的习俗中都有所不同,但寓意都是一样,而在广东的饮食当中,春节就有一些美食,那么广东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饮食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广东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年糕

在广东,过年的时候必备的年货是年糕,就算不吃,也要在家里摆上一块,图个“好意头”。 年糕皆因有个好彩头——“年高”,有发财、步步高、甜蜜的意义,寓意新的一年圆满甜美的生活。广东人喜欢把年糕切成片,放进锅里煎香了。一口咬下去,表面香气扑鼻,里面则是黏稠软糯的年糕,加上甜甜的味道,大人小孩都喜欢极了。

最传统的广式年糕呈深橙色,样子朴实无华,吃起来却别有一番滋味。现在,不少商家还将年糕做成鲤鱼的形状,既有年年高的意思,又有了年年有余的意思,成了双重好意头,不少人除了自己吃,还喜欢买这些鲤鱼年糕送礼。

糖环

在应节食品当中,糖环大概是最为美观吸引眼球的,它形状别致,外面一个圆环,里面像五角星,寓以环环相扣,生生不息之意。

糖环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东莞县志》的记载,糖环是东莞先人南迁。由北方带来的食品之一。古时中原地区,糖环用面粉制作,后来到了岭南则改为糯米粉,放到油锅里炸至熟透后,呈金黄色,亦有黄金满屋的寓意。

汤圆

大部分南方人家习惯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

腊味

过年吃腊味是广东的一个传统习俗,“腊味”是年前才有的美食,如腊肠、腊肉、腊猪头皮等,其味之香美,令人流涎。旧式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开始。

选购腊肉,要选外观色泽光润,瘦肉坚硬呈枣红色,肥肉用指按无凹痕,呈金黄色,每条肉整齐,带有香浓鲜美的糖酒香味的是上等品,吃起来会特别爽而不腻,假若腊肉已有异味,肉色变黑,就表明存放时间太久。

炒米饼

广东有许多种饼,最著名的当属阳江炒米饼,俗称粉酥或硬饼。它与佛山盲公饼、中山杏仁饼、西樵大饼合称广东四大名饼。

南粤习俗,春节做炒米饼,后来变成全年皆宜的零食。全家老少齐上阵,和乐融融来做饼。铁锅炒熟生米,石磨碾研成米粉,粉掺黄糖白糖红糖,再加入花生等配料,压入木饼印中,脱模后由木炭烘焙而成。

煎堆

对于老广来说,过年做煎堆,意味着 “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早在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已有记载:“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煎之,以祭祖先及馈赠亲友者也。”

在以前,做煎堆是件隆重的事,要把孩子们都赶出制作间,还要一边炸一边说吉利话,以祈求来年好远。

蛋散

广州人过年也炸蛋散,以香脆着称。相传是有一回过年,当每家人都准备好花生、芝麻、糖等馅料包油角下锅时,有一家人却穷得没钱买馅料,于是就把本来用来做油角的面团压扁了下油锅。新年到,穷人拿出那些面团来招呼朋友,大家都发现其又酥又脆,入口即化非常好吃,于是便问名字,穷人细想后说:“因为配料有鸡蛋,而且入口即化的特点就像散了架似的,就叫蛋散吧。”

蛋散只需要面粉、鸡蛋、南乳就可以了。通常的做法是搓好的面皮切成长方形,在长方形面皮正中切三刀,然后把长方形的一边往中间切口穿过去,成蝴蝶结状,随后下油锅炸即可。

萝卜糕

萝卜糕是一种广州人喜爱的点心,更是过年时候的应节食品。过年前的几天,主妇们就会到市场买回好几斤白萝卜,还有虾米、粘米粉等配料。

做萝卜糕其实一点也不轻松:先将萝卜皮削掉,然后再耐心地把它刨成丝。通常,能干的主妇也要花上半个小时才能完成这项工作。接着,还要将萝卜丝煮熟,混入粘米粉,将两种原料搅成糊状,加入虾米、腊肉、猪油、胡椒粉,酱油、味精、精盐等拌匀蒸熟。萝卜糕一般在平锅里用油煎几分钟,香口好食,是过年时候很多小孩子的最爱。

8、广东过年小吃,你吃过吗?

我来向大家盘点一下广东过年的传统小吃,看你吃过几样?

1.糖环 传统的糖环,不用饼印,只搓成长条,捏作环形,吃时够硬。糖环形状,由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寓意连绵不断,生生不息。

2.油角油角亦是广东地区常备的年味小吃。油角用粤语说是“有角”,有今年吃油角,来年露头角的寓意,由面粉拌上鸡蛋、猪油做成皮,用砂糖、花生仁做成馅,包好后用拇指捏出一列整齐的纹,再放到油锅里炸成金黄色,吃起来既香又脆。


3.松糕松糕 “年廿五,炊松糕”,企求来年高升。松糕是用糯米粉为主料,将糖粉和入糯粉中,筛入松糕格内,到一半时,放入花生米碎与糖粉,然后再筛满糯粉,蒸熟。吃不完,可以晒干,作干粮。新鲜时松软香甜,美味可口。

4.煎堆 煎堆碌碌,金银满屋”,煎堆也叫碌堆,是一种家喻户晓的传统小吃。在过年前制作碌堆,有寓意团圆、美满之意。如果煎堆放久了漏风了不脆就可以拿来煲糖水,用米酒、煎堆、鸡蛋煲糖水别有一番风味。

5.炒米饼米饼松脆、甘甜、可口,是广东的传统美食。根据传统习惯,一般都在秋、冬季里制作,过年时品尝。密封后放于阴凉处储藏,可长久储存。吃的时候不要咬得太大力,不然你的牙齿会崩掉的。

6.蛋散在广东也是很具有特色的一道小吃,它用面粉、鸡蛋、黄糖等搅拌到一起,搓成面团,在一小面片中间用小刀割一下,再拿两头的面片穿过中间刀口处,就形成了一个小结、或一朵花的形状,再放到油锅里炸,松脆可口的蛋散就出炉了。蛋散是广东人过年特色小吃里不可缺少的,好吃之余又寓意家庭和睦、融洽。

7.鱼龙俗语说:“鱼龙是本,碌堆是利。”家家户户少不了鱼龙、鱼龙即年糕。广东东莞风俗年糕叫“鱼龙”,取步步高升、取鱼跃龙门之意。鱼龙也有咸甜两味之分,咸的加虾米、腊肉、金华火腿、油鸭等,熟前加枣在面上,以求早(枣)日高(糕)升。甜的加黄糖即可,而今有的加瑶柱等。同样,熟后加红枣。

热点内容
新泰特产 发布:2020-09-14 19:00:13 浏览:505
适合开业的音乐 发布:2020-09-17 11:28:55 浏览:503
送男生十字绣 发布:2020-09-16 16:05:07 浏览:503
神秘商店皮肤赠送 发布:2020-09-16 15:38:37 浏览:503
手绘圣诞贺卡 发布:2020-09-16 14:48:57 浏览:503
青岛初中升学率 发布:2020-09-16 09:55:57 浏览:503
送妈妈的生日蛋糕图片 发布:2020-09-16 09:10:18 浏览:503
梦生日 发布:2020-09-16 18:24:33 浏览:502
纸礼物盒 发布:2020-09-16 15:55:47 浏览:502
wow角色定制 发布:2020-09-16 14:46:32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