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药理作用是什么
1、春节到,百合茯苓养胃气
快过年了,大快朵颐的节日到了。美酒佳肴、寒凉海鲜、特色小吃等虽然满足了舌尖的味蕾,却给肠胃带来了负担。中医认为,脾胃乃人体“后天之本”,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及精微物质的输布,从而滋养全身。但它最怕的就是饮食不节,一旦遭受“攻击”,便会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反酸、腹胀腹痛、大便秘结等问题。几千年来,中医药在防治胃病方面有着成熟的理论基础和大量效验方剂。在这个肠胃容易“受伤”的放假期间,不妨试试养胃中药健脾和胃。本期,给大家介绍两味具有养胃效果的药食同源之品——百合与茯苓。
百合:鳞茎入药,调中焦脾胃
百合属百合科百合属草本植物,是很好的药用植物。百合中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食用 历史 悠久,兼具滋补保健功用,被誉为药膳佳品。
中医应用百合防病治病的 历史 长达2000余年,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中,称其有“补中益气”的功效,而此处的“中”指中焦脾胃。历代中医药书籍对百合的功用和主治多有描述,尤其是清代名医刘若金在其所著的《本草述》中对百合的功效做了比较简明扼要的概括:“百合之功,在益气而兼之利气,在养正而更能去邪,为渗利和中之美药也。”
鳞茎是百合入药及供食用部位,其肉质肥厚、色泽洁白、味甜清香、略有苦味。中医认为,其性平微寒,归心、肺、胃经,能滋阴清热、润肺养胃,对慢性胃炎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百合鲜茎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以及糖类、果胶、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其中所含的果胶具有保护胃黏膜的功效。以百合淀粉作为原料所制成的面食,常吃可健脾养胃、滋补身体,清代刘灏在《广群芳谱》中曾言以百合“捣粉作面食最益人,和肉更佳”。
茯苓:预防胃溃疡
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中医发现和使用茯苓的 历史 十分悠久,《淮南子》中即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的描述。《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此后历代中医药古籍均沿用《神农本草经》的观点,认为茯苓不仅是一味常用中药,也是滋补食品。
中医学认为,茯苓味甘淡、性平和,具有渗水利湿、健脾养胃、宁心安神、补精益气等功效,可用于脾胃虚弱、水肿尿少、腹泻便溏、惊悸失眠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茯苓中含有一种植物多糖,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茯苓粉具有预防胃溃疡及松弛平滑肌的作用。
三道养胃药膳
百合和茯苓功效如此好,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如何用它们来养胃,下面推荐三款养胃药膳。
1.百合粥。取粳米100克、鲜百合50克(或干百合30克),冰糖适量。将鲜百合洗净、去皮,或将干百合磨成粉,备用;粳米淘洗干净后放入锅内,加清水煮至粥将成;加入备好的鲜百合或干百合粉,继续煮至粥成即可。食用时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冰糖调味。
2.百合南瓜露。取鲜百合50克、南瓜500克、牛奶250毫升、冰糖适量。鲜百合洗净、去皮,备用;南瓜洗净后剖开,去皮籽,切小块,上锅蒸熟后捣泥;砂锅中放适量清水,煮沸后慢慢加入南瓜泥,不停搅拌,待煮沸并成为羹糊状时,调至小火,加入鲜百合及牛奶;5分钟后,调入适量冰糖,搅拌均匀即可。
3.八珍茯苓糕。取茯苓150克,淮山药、白扁豆、炒薏米、芡实、莲子肉(去芯)各50克,太子参或党参10克,糯米粉150 克,绵白糖、酵母粉适量。将茯苓研磨成细粉,过筛,去筋和杂质,备用;淮山药、白扁豆、炒薏米、芡实、莲子肉、太子参或党参研为细末,备用;糯米粉、茯苓粉及另7种药材的细粉混合,加入适量绵白糖、酵母粉、温水,和匀,上锅蒸糕。
需要提醒的是,服药膳的同时要注意调畅情志,规律起居,节制饮食,以更好地顾护胃气。
2、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有啥区别
药理作用:这个药能治疗什么病,能起什么效果。作用机制:这个药通过什么生化反应来达到治疗目的的!
作用机制是来解释药理作用的~~
不知道我这样讲是否能明白~~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3、杏仁在过年过节的时候长辈都喜欢囤一些在家里吃,有哪些功效吗?
杏仁在过年过节的时候长辈都喜欢囤一些在家里吃,有哪些功效吗?
1.杏仁含量较高的是植物蛋白,能为人类提供优质营养,有效降低血液中有害胆固醇的含量,从而起到滋补作用。杏仁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E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降低患肺癌的风险。此外,富含杏仁的纤维素对肠道也极为友好。功效与作用杏仁:具有降气、止咳平喘、通便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效成分具有止咳、平喘、止痛和调节免疫的作用。
2.杏仁含有油脂,可以缓解便秘,治疗便秘。杏仁富含黄酮类和多酚类物质,可降低体内胆固醇含量和血液粘度,从而降低血脂,保护心血管系统。杏仁能促进皮肤微循环,使皮肤红润有光泽,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多吃杏仁有助于增强大脑记忆,有助于儿童智力发育和预防老年痴呆症。杏仁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钙、磷、铁等营养物质。其中,胡萝卜素的含量在水果中仅次于芒果,人们称大平为抗癌之果。
3.杏仁富含黄酮类和多酚类物质,不仅可以降低人体内的胆固醇含量,还能显著降低患心脏病和许多慢性病的风险。杏仁还具有美容作用,能促进皮肤微循环,使皮肤红润有光泽。当你吃杏仁的时候,它富含纤维素,可以帮助我们清肺泻火,通便解毒,尤其是对于便秘的老年患者。吃杏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降低体内的胆固醇,还可以帮助心脏病患者降低发病率,所以吃杏仁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苦味杏仁中的苦味杏仁苷能促进正常动物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不仅能促进油酸型呼吸窘迫综合征实验动物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还能改善病理改变。
4、西洋参有什么功效?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春节期间,中国人有给长辈和朋友送礼的习惯。这时,珍贵的中药材是热门选择,如燕窝、驴皮胶和西洋参。其中,很多人喜欢把西洋参作为礼物送给老人,不仅因为西洋参是高档中药材,还因为西洋参有很多功效,很适合送礼。现在,西洋参的价格越来越高了。
它有什么功效呢?花旗参,就是通常说的西洋参。是一种著名的滋补品。西洋参是从西洋参的干根中提炼出来的,西洋参是箭毒科的一种植物。它尝起来很苦,有一种甜味。传统中医认为,花旗参能回归心、肺、肾经。西洋参的作用是滋养气阴,清火生津。主治阴虚火旺,咳嗽痰血,发热引起的气阴两伤,以及体液不足口干,内热消渴。本草纲目》记载:"补肺降火,生津去腻,虚火为宜"。医宗慎思录》中也记载:"性凉补,凡饮人参不温者,皆可代之"。
现代研究表明,西洋参含有人参皂苷、挥发油、树脂等活性成分,是其药理作用的来源。首先,西洋参具有一定的消除疲劳的作用,这是因为西洋参的皂甙可以帮助增强中枢神经的作用,从而消除疲劳,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为人体提供能量,消除瞌睡,保持大脑清醒,所以很多人坐车出行都会携带一定量的西洋参。其次,西洋参还能起到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很多老年人在平时吃西洋参,因为西洋参能扩张血管,还能促进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帮助血液有效运输,在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方面起到有效作用。以上就是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5、药理作用的基本表现是什么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药理效应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功能提高的成为兴奋,功能降低的称为抑制。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这就是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由于药理效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较为密切,故在药理学研究中更常用浓度-效应关系(concentration-effect relationship)。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药理效应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功能提高的称为兴奋,功能降低的称为抑制。如肾上腺素升高血压,呋塞米增加尿量均属兴奋:阿司匹林退热和吗啡镇痛均属抑制。
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这就是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由于药理效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较为密切,故在药理学研究中更常用浓度-效应关系(concentration-effect relationship)。用效应强弱为纵坐标、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得直方双曲线(rectangular hyperbola)。如将药物浓度改用对数值作图则呈典型的对称S型曲线,这就是通常所讲的量效曲线。药理效应强弱有的是连续增减的量变,称为量反应(graded response),例如血压的升降、平滑肌舒缩等,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有些药理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称为质反应(all-or-none response或quantal response),如死亡与生存、抽搐与不抽搐等,必需用多个动物或多个实验标本以阳性率表示。用累加阳性率对数剂量(或浓度)作图也呈典型对称S型量效曲线。<br><br> 从上述两种量效曲线可以看出下列几个特定位点:最小有效浓度(minimum effective concentration),即刚能引起效应的阈浓度(threshold concentration)。如果横坐标用剂量表示,将“浓度”改为“剂量”即可,下同。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是能引起50%阳性反应(质反应)或50%最大效应(量反应)的浓度或剂量,分别用半数有效浓度(EC50)及半数有效剂量(ED50)表示。如果效应指标为中毒或死亡则可改用半数中毒浓度(TC50)、半数中毒剂量(TD50)或半数致死浓度(LC50)、半数致死剂量(LD50)表示。继续增加浓度或剂量而效应量不再继续上升时,这在量反应中称为最大效能(maximum efficacy),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在质反应中阳性反应率达100%,再增加药量也不过如此。如果反应指标是死亡则此时的剂量称为最小致死量(minimum lethal dose)。药物效应强度(potency)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药物的最大效能与效应强度含意完全不同,二者并不平行。例如利尿药以每日排钠量为效应指标进行比较氢氯噻嗪的效应强度大于呋塞米,而后者的最大效能大于前者。药物的最大效能值有较大实际意义,不区分最大效能与效应强度只讲某药较另药强若干倍是易被误解的。量效曲线中段斜率(slope)较陡的提示药效较激烈,较平坦的提示药效较温和。但在质反应曲线,斜率较陡的曲线还提示实验个体差异较小。曲线上的每个具体数据常用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表示个体差异(indivial variation)。<br><br> TD50/ED50或TC50/EC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是药物的安全性指标。治疗指数为4的药物相对较治疗指数为2的药物安全。由于TD与ED两条量曲线的首尾可能重叠,即ED95可能大于TD5,就是说在没能获得充分疗效的剂量时可能已有少数病人中毒,因此不能认为治疗指数为4的药物是安全的。还由于该指标所指的药物效应及毒性反应性质不明确,这一安全指标并不可靠。在动物实验常用LD50/ED50作为治疗指数,性质相似。较好的药物安全性指标是ED95~TD5之间的距离,称为安全范围(margin of safety),其值越大越安全。药物的安全性与药物剂量(或浓度)有关,因此如果将ED与TD两条量效曲线同时画出并加以比较则比较具体。<br><br> 关于药物剂量各国药典都制定了常用剂量范围,非药典药药厂在说明书上也有介绍。药典对于剧毒类药品还规定了极量(包括单剂量、一日量及疗程量),超限用药造成不良后果医生应负法律责任。
6、什么是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即药物的作用机制,在体内与什么结合作用在什么酶上来发挥作用。
药理作用与药物的用途是有区别的,用途一般直接是指导能治什么病。
例如人参的药理作用如下:
1、对中枢神经功能的影响。兴奋与抑制的调节作用,提高脑力工作效率,益智作用;
2、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3、增强造血功能;
4、对内分系统的影响。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性腺功能;
5、对物质代谢的影响。促进核酸和蛋白质合成,降血脂,降血糖。
7、青霉素的药理药效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是化疗指数最大的抗生素。但其青霉素类抗生素常见的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发生率最高可达5%~10% ,为皮肤反应 ,表现皮疹、血管性水肿,最严重者为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数分钟内发生,症状为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昏迷、肢体强直,最后惊厥,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各种
给药途径或应用各种制剂都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但以注射用药的发生率最高。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对该品高度过敏者,虽极微量亦能引起休克。注入体内可致癫痫样发作。大剂量长时间注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如引起抽搐、昏迷等),停药或降低剂量可以恢复。
内服易被胃酸和消化酶破坏。肌注或皮下注射后吸收较快,15~30min达血药峰浓度。青霉素在体内半衰期较短,主要以原形从尿中排出。
青霉素药理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的结构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的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粘肽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 临床中出现滥用药物的问题,造成一些不良反应,尤其是青霉素与其他药物的配伍应用,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是不可忽视的。
1 .青霉素不可与同类抗生素联用
由于它们的抗菌谱和抗菌机制大部分相似,联用效果并不相加。相反,合并用药加重肾损害,还可以引起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它们之间有交叉抗药性,不主张两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
2. 青霉素不可与磺胺类药物和四环素类药物联合使用用
青霉素属繁殖期“杀菌剂”,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四环素属“抑菌剂”,影响菌体蛋白质的合成,二者联合作用属拮抗作用,一般情况下不应联合用药。临床资料表明单用青霉素抗菌效力为90%,单用磺胺类药效力为81%,两者联合用药抗菌效力为75%,若非特殊情况不可联合使用。
3. 青霉素不可与氨基糖苷类药物混合输液
两者混合同于输液器给病人输液,因青霉素的β-内酰胺可使庆大霉素产生灭活作用,其机制为两者之间发生化学相互作用,故严禁混合应用,应采用青霉素静脉滴注,庆大霉素肌肉注射。
综上所述,青霉素联用不当,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而导致药物不良反应是不可低估的。青霉素是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最常用抗生素,严格掌握用药的适应证,合理联用,措施得力,减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⒋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类、磺胺药等抑菌剂可干扰青霉素的杀菌活性,不宜与青霉素类合用,尤其是在治疗脑膜炎或需迅速杀菌的严重感染时。
⒌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磺胺药可减少青霉素类在肾小管的排泄,因而使青霉素类的血药浓度增高,而且维持较久,半衰期延长,毒性也可能增加。
⒍青霉素钾或钠与重金属,特别是铜、锌和汞呈配伍禁忌,因后者可破坏青霉素的氧化噻唑环。由锌化合物制造的橡皮管或瓶塞也可影响青霉素活力。呈酸性的葡萄糖注射液或四环素注射液皆可破坏青霉素的活性。青霉素也可为氧化剂或还原剂或羟基化合物灭活。
⒎青霉素静脉输液加入头孢噻吩、林可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琥乙红霉素、两性霉素B、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苯妥英钠、盐酸羟嗪、丙氯拉嗪、异丙嗪、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后将出现混浊。故该品不宜与其他药物同并滴注。
⒏青霉素可增强华法林的作用。
⒐该品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混合后,两者的抗菌活性明显减弱,因此两药不能置同一容器内给药。 青霉素过敏
口服后吸收迅速,约75%~90%可自胃肠道吸收,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不显著,它的蛋白结合率为17%~20%,血消除半衰退期(t1/2)为1到1.3小时,服药后约24%~33%的给药量在肝内代谢,6小时内46%~68%给药量以原型药自尿排出,尚有部分药物经过胆道排泄,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半衰期可延长至7小时。血清透析可清除青霉素,腹膜透析则无清除该品的作用。
青霉素是各类抗生素中毒副作用最小的,因为其作用机理在于破坏细胞壁形成过程和结构,而人体没有细胞壁。青霉素对人体基本没有药理毒性,但大剂量青霉素也可能导致神经系统中毒。青霉素的副作用主要原因在于青霉素的提纯不足,其中的杂质容易使人体过敏。
⒈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反应较常见,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严重的过敏反应为过敏性休克(Ⅰ型变态反应)发生率为0.004%~0.015%,Ⅱ型变态反应为溶血性贫血、药疹、接触性皮炎、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等,Ⅲ型变态反应即血清病型反应亦较常见,发生率为1%~7%。过敏性休克不及时抢救者,病死率高。因此,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立即给病人肌注0.1%肾上腺素0.5~1ml,必要时以5%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作静脉注射,临床表现无改善者,半小时后重复一次。心跳停止者,肾上腺素可作心内注射。同时静脉滴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并补充血容量;血压持久不升者给予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亦可考虑采用抗组胺药以减轻荨麻疹。有呼吸困难者予氧气吸入或人工呼吸,喉头水肿明显者应及时作气管切开。青霉素酶应用意义不大。
⒉毒性反应:青霉素毒性反应较少见,肌注区可发生周围神经炎。鞘内注射超过2万单位或静脉滴注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肌肉阵挛、抽搐、昏迷等反应(青霉素脑病),多见于婴儿、老年人和肾功能减退的病人。青霉素偶可致精神病发作,应用普鲁卡因青霉素后个别病人可出现焦虑、发热、呼吸急促、高血压、心率快、幻觉、抽搐、昏迷等。此反应发生机制不明。
⒊二重感染:用青霉素治疗期间可出现耐青霉素金葡菌、革兰阴性杆菌或白念珠菌感染,念珠菌过度繁殖可使舌苔呈棕色甚至黑色。
⒋高钾血症(低钾血症)与高钠血症:如静脉给予大量青霉素钾时,可发生高钾血症或钾中毒反应。大剂量给予青霉素钠,尤其是对肾功能减退或心功能不全病人,可造成高钠血症。每日给予病人1亿单位青霉素钠后,少数病人可出现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和高钠血症。
⒌赫氏反应和治疗矛盾:用青霉素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或其他感染时可有症状加剧现象,称赫氏反应,系大量病原体被杀灭引起的全身反应。治疗矛盾也见于梅毒病人,系由于治疗后梅毒病灶消失过快,但组织修补较慢,或纤维组织收缩,妨碍器官功能所致。
6.兽医临床上的过敏一般较轻,主要表现为流汗、兴奋、不安、肌肉震颤、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站立不稳、有时见荨麻疹、眼睑和面部水肿,阴门和直肠肿胀和无菌性蜂窝织炎、严重时休克甚至死亡。
【原因】
青霉素不稳定,可以分解为青霉噻唑酸和青霉烯酸。前者可聚合成青霉噻唑酸聚合物,与多肽或蛋白质结合成青霉噻唑酸蛋白,为一种速发的过敏源,是产生过敏反应最主要的原因;后者还可与体内半胱氨酸形成迟发性致敏原-青霉烯酸蛋白,与血清病样反应有关。有药物过敏史或者变态反应性患者,在局部用药及长效制剂的时候发生率较高。
临床使用中,应该避免高温、酸碱、以及重金属离子的侵袭。尽量避免使用PH值显酸性的葡萄糖注射液做溶媒,而在使用0.9%的氯化钠做溶媒时,也应该做到现用现配,否则放置时间过长,也会引起青霉素的分解,而致过敏反应的发生。
【急救措施】
⒈立即停药,平卧,就地抢救,采用头低足高位。
⒉皮下注射 0.1% 盐酸肾上腺素 0.5~1 毫升,儿童酌减,每隔半小时可再皮下注射 0.5 毫升,直至脱离危险期,必要时加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
⒊心脏停跳者,行心脏胸外按压术或心内注射 0.1% 盐酸肾上腺素 1 毫升。
⒋吸氧,呼吸抑制时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肉注射尼可刹米或山梗菜碱等呼吸中枢兴奋剂。
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行气管切开术。
⒌用氢化考的松 200 毫克,或地塞米松5~10 毫克加入 50%Glucose40 毫升中静脉注射,或加入 5-10%Glucose500 毫升中静滴。
⒍根据病情需要可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阿拉明等。
⒎纠正酸中毒及组织胺药物的应用。
⒏注意保暖,防止感冒,要做好护理记录,不要搬动。
⒐可针刺人中,内关,印堂,合谷,涌泉等急救穴位。
⒑可用艾条灸内关,合谷,涌泉,关元,中脘等穴位。
青霉素脑病
青霉素脑病是青霉素的一种少见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通常青霉素仅有少量通过血脑屏障,但在用量过大,静滴速度过快时,大量药物迅速进入脑组织,即血及脑脊液中药物的浓度升高,干扰正常的神经功能致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发应,如反射亢进、知觉障碍、幻觉、抽搐、昏睡等,称之“青霉素脑病”。
青霉素脑病的发病机理未明,其原因是药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枢神经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合成和转运,并抑制中枢神经细胞Na+-K+-ATP酶,使静息膜电位降低所致。有文献认为可能与青霉素钠盐中的阳离子有关,认为钠、锂、铵、锶、钙、镁、钾的毒性作用依次增大,此外与制剂纯度,个体差异,剂量大小、注射方 法,速度、浓度均有关。有的学者证明青霉素G在脑脊液中的浓度超过8u~10u/ml,即可出现毒性反应,有人认为血脑屏障机能差是主要原因。青霉素进入机体后90%由肾脏排出,婴儿肾功能差,使其半衰期延长,血中浓度增高,毒性增加,发生神经毒性作用。导致大脑兴奋性增高——惊厥,即“青霉素脑病。目前主张婴儿青霉素用量<60万u/kg·d,新生儿<40万u/kg·d,在24小时内分次输入,肾功能不全及循环不良者更要慎用。
由于老年人肾功能的减退,青霉素和其它广谱青霉素,半衰期延长?如青霉素G静注,在25岁青年身上半衰期为0.55小时,而在70岁老年人身上半衰期则为1.0小时;普鲁卡因青霉素半衰期在25岁青年身上为10小时,在70岁老年人身上则为18小时;双氯青霉素在小于30岁青年身上半衰期为0.88小时,在大于65岁老年人身上则为3.97小时;羟氨苄青霉素静注在青年身上半衰期为1小时~1.5小时,在89岁老人身上为2.67小时?。同时,由于老年人血浆白蛋白产生减少,75岁以上者仅为3.7%,因此吸收的抗生素在血液中呈结合状态相应减少,其游离部分在血液和组织中升高。当老年人应用大剂量青霉素G、羧苄青霉素时,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反射亢进、知觉障碍、幻觉、抽搐、昏睡等,也可出现暂时的精神失常,容易形成“青霉素脑病”。
由于小儿的血脑屏障功能及肾功能不成熟,大剂量青霉素可使脑脊液浓度明显增高,对中枢产生毒性作用,导致青霉素脑病的发生。另外,一百万青霉素G钠含Na+39mg,一百万青霉素G钾含V1+66mg,大量静注时应注意K+、Na+在体内的潴留。也容易形成“青霉素脑病”。
青霉素类特别是青霉素G的全身用量过大或静脉滴注过快时,脑脊液中青霉素浓度超过8U/ml,可对大脑皮层直接产生刺激作用,出现痉挛、惊厥、癫痫甚至昏迷等严重反应。一般在用药后24—72h内出现。常发生于新生儿,儿童和老年人,是因为药物易于透过其血脑屏障。对于有肾功能减退或发生肾功能衰竭的病人,由于药物排泄障碍,也易发生。
青霉素肌注区可发生周围神经炎。鞘内注射超过 2万单位或静脉滴注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肌肉阵挛、抽搐、昏迷等反应。此反应多见于婴儿、老年人和肾功能减退病人。青霉素偶可引起致精神病发作,应用普鲁卡因青霉素后个别病人可出现高热、焦虑、发热等。
病情严重。主要表现为在原有疾病基础上,突然出现惊厥、脱水、缺氧、呼吸急促及血生化学改变(如低血糖、低钠血症、酸血症)、高血压、心率快、幻觉、抽搐、昏迷以及呼吸衰竭等。此反应发生机理不明。有的小儿还可能出现肢体瘫痪,囟门未闭的小儿可见囟门隆起,少数小儿可出现运动不协调。上述症状多在原患病后1~2周出现。
昏迷的时间长,可能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后遗症可能包括呆傻、失明、耳聋、瘫痪等。少数病人可能会因病情严重而死亡。
【治疗】
⒈停用青霉素 若发生青霉素脑病,及时停用青霉素。 2、立即吸氧。对昏迷病人还应吸出痰液,保持呼吸通畅,及时供氧并持续较长时期,促使脑水肿消退。必要时应进行气管切开和人工呼吸。 3、抗惊厥,使用镇静、抗精神病药物 肌注鲁米那钠,安定等。 4、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强的松、地塞米松,均有快速消炎与消水肿的作用,宜短期使用,一般不超过一周。 5、抗脑水肿药 20%甘露醇静脉推注。对反复颅压增高病例宜反复应用,以防脑疝。同时还可加用快速利尿剂以增强脱水剂的作用。 6、加强透析及配合血液灌流、血液净化等 7、对高热、脱水、及血生化学改变(如低血糖、低钠血症、酸血症)以及呼吸衰竭等,进行适当处理。 8、加快药物清除,可减轻精神症状。 9、能量支持治疗。毒性在几小时和几十个小时可以代谢,但中毒的神经仍出于麻痹休克状态,若得不到及早的治疗使麻痹休克的神经兴奋激活和营养,受累神经就会因缺血时间过长迟发缺血病理改变,医学称迟发性神经损害,就难以恢复。 10、本病绝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症状经适当治疗后多在24小时内消失,没有后遗症。如果昏迷时间持久,长达数天到数周,则可能引起小儿智能不全、失明、耳聋、肢体强直不能弯曲或瘫痪等严重后遗症。少数可因呼吸衰竭于较短时间内死亡。
【注意事项】
⒈青霉素的副作用中,过敏性休克是致命的,常引起人们的注意,而表现为脑病及周围神经损害的神经毒性作用易被忽略。必须打消以往认为青霉素只要不过敏,就很少有中毒的观念,千万不要大剂量滥用青霉素(包括其它抗生素),必须用时,尽量少用静脉输注,老年人、小儿尤应慎用;此外,还须注意,青霉素与氨苄青霉素合用时,更易引起青霉素脑病的发生。
老年人应用抗菌药物时,其消除过程影响明显变慢。
⒉青霉素原本是高效低毒的抗生素,在人类抗感染的历史上立过赫赫战功,至今声望不减。可能正因如此,出现了青霉素越用越广、剂量日益增加的趋势。有少数医护人员给病人静脉输入大量青霉素,特别是静脉输注800万单位以上用量,有的竟一日数次,并数日连续用药。这不仅致血中青霉素浓度居高不下,还使得脑脊液中青霉素浓度也节节递增,当脑脊液中的浓度>8单位/毫升时,就会刺激脑神经继而出现反射亢进、知觉障碍、幻觉、抽搐、昏迷等脑病症状,也可致短暂的精神失常,尤其是肾功能不全者、老人和小儿更易诱发本病。
⒊由于肾功能减退及血浆白蛋白减少,引起血浓度升高和脑脊液药物浓度升高,从而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缘故。因此,在老年人应用抗生素时,需根据肾功能调整给药剂量,为防止“青霉素脑病”的发生,该类药物剂量不宜过大,如病情需要大剂量时,宜每日剂量分3次~4次给予。顺便提及,许多抗生素如头孢类、万古霉素、四环素、萘啶酸等都可因肾功能减低而血清浓度升高致使毒副作用增加。有些药物可以减量应用,有些最好不用,而改用其它抗生素。
⒋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抗生素种类繁多诸如青霉素、头孢菌素、泰能、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多粘菌素E、磺胺、喹诺酮、抗痨药异烟肼、抗病毒药(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种类的部分药物都可不同程度地造成神经系统损伤,出现各种脑部症状。
8、成都健胃消食片订单全国第四!它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2月17日,支付宝数字生活平台发布新春数据报告显示,成都人今年春节吃得很厉害,火锅订单同比翻2倍。更突出的是健胃消食订单量——排名全国第四。
数据显示,初一以来,饿了么火锅外卖订单同比去年增长2倍,年轻人“自主过年”的快乐里,奶茶螺蛳粉也必不可少。成都的火锅订单同比翻2倍,螺狮粉订单同比翻6倍,奶茶订单同比翻3倍。但也有市民过年选择食物“自律”,成都沙拉外卖同比翻4倍。
有意思的是,不少成都人为春节期间的吃吃喝喝早已做好准备,饿了么数据显示,春节期间肠胃类药品外卖同比增长60%,从外卖订单量排名来看,健胃消食片订单成都排名全国第四,仅次北京、上海和福州。
健胃消食片是一味中成药制剂。
其中的太子参、山药补气健脾为主药;陈皮理气和胃,山楂、麦芽消食化积共为辅药。药理作用还是在于促进胃液分泌和提高其酸度,以利于消化。以理气消食为主,气指的生理功能,也指脾气的运化。消食指的帮助肠胃的消化。建议大家在饮食方面不要暴饮暴食,注意身体健康。
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春节在本地玩,更多成都市民选择绿色出行。从全国来看,春节期间成都绿色出行热度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成为春节期间公共交通最繁忙的城市之一。此外,支付宝上地铁、公交、充电桩的搜索量分别增长了624%、388%、296%。
疫情后电影院线的首个春节档回来了。随着《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焕英》、《刺杀小说家》等大片火爆,支付宝上日均买票观影人次上涨565%。奔着观影品质的大众越来越多,贾玲、刘德华、沈腾“新铁三角”成为支付宝上搜索最热的电影人,与此同时,3D眼镜、 IMAX搜索涨幅也都超过650%。最爱去电影院看春节档十大城市出炉,成都位列全国第六,仅次北京、上海、杭州、苏州和深圳。
春节长假对消费的拉动作用,也辐射到了国内商超零售行业。全国热门商圈的支付宝交易金额平均增长108%,成都最火爆的商圈是 宽窄巷子,交易金额上涨了142%。
9、青霉素杀菌的原理是什么
青霉素属于抗生素的,杀菌的机理主要是抑制细胞壁的形成。
青霉素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药理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对肠球菌有中等度抗菌作用,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