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回族怎么过
1、回族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我们一般称其信徒为穆斯林,意为归顺者。穆斯林的节日有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即大开斋和小开斋,小开斋也称宰牲节。在我国这个大的文化背景下,我国穆斯林除保有自己特色的节日外,对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情有独钟的。最有代表意义的春节、元宵节和中秋节,他们大都以喜庆祥和的方式来对待,只是他们在过这些节日时纯粹用改善饮食的方式,而不注入任何宗教色彩。比如汉族人大多在除夕午夜吃饺子,并且供奉祖先牌位。而穆斯林则不屑于这种做法,只在白天的一日三餐中改善一番,诠释着九州同喜,普天同庆的真正内涵。在中秋节、元宵节亦是如此。
而到了伊斯兰历的10月1日——大开斋节,和伊斯兰历的12月10日——小开斋节,穆斯林便非常隆重地举行一系列宗教活动,除了在清真寺做礼拜,有条件的穆斯林还要在古尔邦节宰羊宰牛向真主献牲,甚至还有的在这一天远赴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去朝觐天房。
2、除夕回族人民在干什么?
回族人不过春节。
因为信仰伊斯兰教,回族每年主要过三个重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节日均以伊斯兰教历计算。每年教历九月为斋月,男满十二周岁、女满九周岁以上的回民,都要封斋。斋戒期满,逢开斋节,这一天从拂晓开始起来,洗大净、沐浴净身,换上新衣服,到清真寺会礼。
“古尔邦”一般在开斋节后70天举行。节前家家打扫卫生,炸油香、馓子、花花等。节日当天拂晓,沐浴净身、燃香,换上整洁的衣服赴清真寺参加会礼。结束后,还要举行一个隆重的宰牲典礼,所宰的肉一份自食,一份送亲友邻居,一份济贫施舍。
3、回族过年有什么习俗?
回族过年风俗有开斋节、扫尘、吃饺子、请阿訇、吃小米蒸饭和炖合菜、蒸包子等。
1、开斋节:回族人民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其他民族称其为“回民过年”,开斋节要过三天,第一天从拂晓开始就热闹起来。
2、扫尘:扫尘是打扫家里的尘土,选个晴好的天气,把家里的每个角落都打扫一遍。
3、吃饺子:端上热腾腾的饺子,打开预先做好的腊八醋,一家人团坐在桌前,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4、请阿訇:回民大年三十不贴春联,除夕夜也不放鞭炮,请阿訇则是大多数家庭必做的事情,由于一个村里只有一所清真寺和一个阿訇,很多人会选择把请阿訇的事情放到年后。
5、吃小米蒸饭和炖合菜:回族人正月初一的早晨吃小米蒸饭米饭和炖合菜,所谓的炖合菜就是将前一日炖好的牛肉,再加上白菜、粉条、木耳等放入锅中炖熟,有点类似于东北的酸菜炖粉条。
6、蒸包子:大年初一的中午蒸包子,一般有肉馅和素馅两种,晚上要吃面条或合子,象征新的一年和顺、团圆、美满。
4、回族是怎么过年的???
回族服装大体与汉族相近,但在头饰上仍保留着古老的传统,回族男子一般戴白色无沿小帽,表示清洁不染;妇女一般戴“盖头”,遮住两耳、脖子和头发,只将面孔露出。青年妇女一般戴绿色的,盖头较短,只批到肩上;老年妇女一般戴白色的,盖头较长,直披到腰际。 在回族的聚居区都建有清真寺。清真寺一般主要举行宗教活动,也是进行宗教教育、传播宗教知识的学校。清真寺的建筑风格一般都是阿拉伯式的,也有中国古典式或两种风格混合的,由礼拜殿、水房和经堂三大部分组成。伊斯兰教也称清真教,“清”字的含义是清净、清洁、远离秽物及不良思想行为和恶劣品行;“真”则指真实、真理、真知。“清真”一词准确概括了伊斯兰教的精髓,反映了回族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根据《古兰经》规定:回族人只吃牛、羊、驼等反刍类偶蹄动物,不吃马、驴、骡、狗肉,不吃动物的血和自死动物,尤其禁食猪肉。油香是回族的传统面食。它是将发酵面粉用碱中和,掺进鸡蛋,擀成小饼,然后在油锅里炸熟,色泽金黄、香酥可口,是待客的佳品。传说油香的来历与先知穆罕默德有关。 回族喜爱喝茶:有红糖砖茶、白糖清茶、冰糖锅锅茶等;但不论何种茶,都讲究盛在盖碗里喝,因而被统称为“盖碗茶”。 回族的三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是宗教节日。伊斯兰教历九月,所有成年的、身心健康的穆斯林男女都要履行一个月的斋戒。斋月结束时举行开斋节,届时人们沐浴净身,施散钱财,听阿訇讲经,互相道安,祈祷亡人……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十二月十日,是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穆斯林赴麦加朝觐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要沐浴净身,室内焚香,斋戒半日。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 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 “花儿”是西北民歌的一种,据说由元曲演变而来。其旋律高亢豪放、悠扬婉转,富于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广泛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区的各民族群众中。回族群众也十分喜欢唱"花儿"。花儿会是“花儿”歌手们竞赛与交流的聚会,更是喜爱"花儿"的各民族群众的狂欢节。 回族聚集区宁夏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这里物产丰富,有红、黄、蓝、白、黑“宁夏五宝”:红指枸杞,黄指甘草,蓝指贺兰石,白指滩羊皮,黑指煤炭。除此之外,宁夏的其他资源也很丰富。回族是个重视商业的民族,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当今,回族商人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5、有关回族过新年的习俗简单
由于回族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其风俗习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很深,除教义上规定的条款以及念经、礼拜、静修等宗教仪式外,伊斯兰教的许多礼仪都已转化为回族的风俗习惯。同时,由于回族散居各地,与各兄弟民族交叉居住,在历史上不断有其他民族的成员加入回族行列,这些民族的某些风俗习惯也很自然的被带进回族之中,年长日久,逐渐演变为回族风俗习惯的一部分。
年三十晚上包饺子,这一天要把素日里喜欢搬弄是非的小人的“嘴”捏上。端上热腾腾的饺子,打开预先做好的腊八醋,一家人团坐在桌前,吃年夜饭,饭后吃瓜果等,果壳可以随便扔满一地,三十晚上不能扫,叫“踩碎(岁)”。
春节这天,鞭炮声响彻云天,孩子们穿着崭新的衣服,女孩子抹着红脸蛋,眉间点个小红点儿,人们互相道喜,祝福新年。初一中午年饭丰盛无比,但晚上要吃面条或是合子,象征新的一年和顺、团圆、美满。
6、回族过年是什么节日?
回民不过年,但回族的开斋节堪比汉族过年。
其实,回民也有一年一度的类似春节的节日,就是开斋节。在开斋节,穆斯林们也是和我们传统春节差不多,需要走亲访友,祭祀祈福,还有做各种各样民族特色美食来庆祝节日。
成年男女穆斯林在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俗称“斋月”)封斋1个月,每日自黎明前至日落,禁绝饮食、房事和一切非礼行为,以省察己躬,洗涤罪过。
回族的春节习俗
回族春节习俗就是要走亲戚串朋友。所以家里一定要准备好招待客人的东西,必不可少的就是自家做的 点心。家里做的点心我是如何也忘不了它的香。全部手工制作,原料都很正宗很天然。面粉是自家上好的面 粉。食用油也是本地产的最香的油,有一种叫麻油,用大麻子榨的油,还有一种胡麻油,都非常香。做的点 心一般有油炸的和烤制的两种。
7、回族的新年怎么过?
回族信奉伊斯兰教,最隆重的节日当数“开斋节”。但是,回族又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特有的习俗欢度春节,具有浓郁的民族风采。
1、回族爱清洁,特别看重水,以水为净(清真寺里最著名的蓝色就是光明和水的象征),回族喜欢戴洁白的小帽,春节前夕。
2、先要把房间打扫干净,把各类衣物、帐、单、帘都要过一遍水,自身则或“冲头”,或沐浴,七窍都要过水;临街的大门既不贴对子,也不粘福字,而是把门楣上的“读哇”牌子擦拭一新。
3、回族喜爱油炸食品,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先得炸“油香”,街坊邻居、亲戚朋友挨家送,图个吉利,但凡送给汉族朋友就得把“油香”裂个小口。
4、回族只吃反刍的动物,又必是阿訇屠宰才算“活的”(只有鱼之类是由真主事先宰好的)。因此,春节前夕就忙坏了阿訇,家家户户宰鸡宰羊。
5、村子里还要宰牛分给各户。肉要保存在背阴处的大缸里,家家都煮一大锅羊杂、羊骨头,处处洋溢着过节的气氛。
6、春节油炸的种类就更多了:油香、馓子、麻花、盘馇、萨麻撒(一种带馅的油炸食品)应有尽有,烘托着浓烈的民族喜庆氛围。
7、一家人团坐在桌前,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孩子们却对桌上摆的各种零食更感兴趣,果壳可以随便扔满一地,三十晚上不能扫,叫“踩碎(岁)”。
8、年三十晚上包饺子,这一天要把素日里喜欢搬弄是非的小人的“嘴”捏上,端上热腾腾的饺子,打开预先做好的腊八醋。
9、春节这天,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彻云天,孩子们穿着崭新的衣服,女孩子抹着红脸蛋,眉间点个小红点儿,头上扎着红发结,穿来跑去,好不热闹,大人们喜上眉梢,互相道喜,祝福新年。初一中午年饭丰盛无比,但晚上要吃面条或是合子,象征新的一年和顺、团圆、美满。
回族的春节习俗
1、对于回族春节习俗来说,斋戒期满,就是回族等民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枣开斋节。
2、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土尔”的意译,开斋节在各地尽管称谓不同,但实际上就是一个规模盛大,礼仪隆重的节日,在开斋节前夕,首先要做好扫尘、理发等清洁工作。
3、凡在外面工作的,做买卖的,出差的回族,都要提前赶回家中,开斋节要过三天,回族从第一天拂晓开始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来,打扫院内院外和巷道厕所,给人一个清洁,舒适,愉快的感觉。
4、成年回族个个都要洗大净,沐浴净身,小孩子也都个个把脸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光光亮亮的,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回族群众聚会和活动的场所枣清真寺,节日里也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地方还专门布置一番,悬挂“庆祝开斋节”的巨幅横标和彩灯。
5、大约到了早晨八点以后(有的地方以敲响会礼钟声为准),回族群众个个腋下夹个毯子和小拜毡,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汇集到清真寺。
6、在回族春节习俗中,有的地方因参加会礼的回民达万人之多,清真寺容纳不下,就另选择一个地势平坦,宽敞干净的场地。
7、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回族群众铺下毯子或小拜毡,脱下鞋子,老老少少自动向西方跪成很整齐的行列。立即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方向叩拜。
8、回族过年吃什么
回族过年的习俗,—年三十晚上包饺子,在回族过年的习俗中,这一天要把素日里喜欢搬弄是非的小人的“嘴”捏上。端上热腾腾的饺子,打开预先做好的腊八醋,一家人团坐在桌前,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孩子们却对桌上摆的各种零食更感兴趣,果壳可以随便扔满一地,三十晚上不能扫,在回族过年的习俗里,回族人管它叫“踩碎(岁)”。
族过年的习俗中,他们的饮食事以米、面为
主,吃牛、羊、鸡、鱼肉等。逢年过节炸“油香”、“馓子”等食品。回民很爱喝茶,招待客人时,还要在茶里加上冰糖、红枣等。清真风味小吃享有盛誉。回族过年的习俗(及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禁食猪、血液、自死动物等不洁之物和酒,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动物”(即非经阿訇屠宰的动物、禽类)。其中禁食猪为最严格。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在吃馒头、烙饼时,忌囫囵吃,一定要掰作两瓣或更多的小块吃;禁用食物开玩笑;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形容辣椒的颜色象血一样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