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为什么不在1月1日过年
1、1月1号是不是过年了?
1月1日不是春节是元旦。
元旦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一年的第一天,所以1月1日是新年。中国古代曾以腊月、十月等的月首为元旦,汉武帝起为农历1月1日,1912年中华民国起为公历1月1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亦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
“元旦”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古代,“元旦”原本指的是现在的农历春节,还有“端日”、“元正”等称呼。而“春节”、“新年”以及“元旦”等名称和日期的确定,也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演变过程。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元,谓“首”;旦,谓“日”;“元旦”意即“首日”。“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现代中国的元旦,根据中国政府将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放假一天,后常常将当日前或后双休日调整,一般连续休息三天。现代中国对元旦的庆祝较之春节,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机关、企业会举行年终集体庆祝活动,但民间活动很少。
2、为什么每年过年的时间都不同啊!!!!
因为春节是按照农历来计算的,它与公历是两种不同的历法,所以每年春节的公历日期总是变化不定。
农历(阴阳历)
阴历每年354天,总日数比阳历少11天,经过若干年之后,就会出现六月飞雪,十二月酷暑的怪现象。这种日期与季节不对应,不利于农业生产。
为了协调这两种历法的矛盾,阴阳历,每月日数与阴历相同,但在年的总日数上,以设闰月来与阳历中的年日数相接近。我国现在使用的农历就是阴阳历。
我国在春秋时代就创造了“十九年七闰法”,即十九年里面的七年算是闰年,闰年多出一个月来,为十三个月,这样安排和调节的结果就是阴阳历。
因此,中国农历兼顾了太阳与月亮的运行规律,在年的时间计算上,尽量接近于回归年,能完整准确地反映四季变化;在月的时间计算上,尽量接近朔望月,能准确地反映月相盈亏。
对人们农业生产,生活习惯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1、如果上一年没有闰月,本年春节要比上一年提前十一天。
如1999年没有闰月,故2000年的农历春节(2月5日),比1999年的提前了11天(2月16日)。这是因为农历没有闰月时,一年的总日数为354天比公历少11天。
2、如果上一年有闰月,本年春节要比上一年推迟十九天。
如1982年农历有闰月(闰4月),1983年春节在2月13日,比1982年春节(1月25日)推迟了19天。这是因为农历有闰月时,一年的总日数比公历多19天。
3、春节所在公历日期为十九年重复一次。
如1981年的春节是在2月5日,19年后的2000年,春节也在2月5日。
3、为什么每一年的春节的日期都不一样?
春节时间
春节的时间(农历正月初一)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间游动。“最早的春节”(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迟的春节”(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个月。根据历法计算,如果农历不进行人为调整的话,2319年2月21日将迎来“史上最晚春节”,此前春节最迟出现在公历2月20日,为1920年和1985年。
闰春节
闰春节,又称闰正月,从公元1645年使用历理置闰制开始,到公元2800年的1155年里,农历闰正月只发生6次,非常罕见,其年份分别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闰春节的过法
如果一年有闰正月,原则上春节是过第一个正月的,到了闰正月的时候则不过节。当然,也有少数地区过完第一个正月的春节以后,到了闰正月的时候也过闰正月的春节,因为闰正月也叫正月,所以也把闰正月的初一也看做春节来过。
天维建元
天维建元,从寅开始。如《淮南子·天文训》收录:“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斗柄回寅,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立春乃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代表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从立春起进入了寅月,阴阳转发,阳气初生,万物复苏。在传统观念中,立春具有吉祥的涵义。人们将有“双立春”的农历年视为大吉年份。
现通常用“岁首”来称呼历法的首月首日。其实严格来讲,“岁”是干支历特有的概念,岁即“摄提”,又名太岁,“岁首”原始含义是摄提(太岁)的首月首日,即立春。阴历是以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阴历的首月首日多称为“元朔”。“岁”和“年”,在古时是有严格区别的:从立春到下一个立春,谓之一岁;从一月一日到下一个一月一日,谓之“一年”。
“双立春”与“无春年”
“双立春”与“无春年”是夏历(农历)中的概念,是指农历全年都没有“立春”或有“双立春”的年份,这是由于农历年长度有的年份短于回归年、有的年份长于回归年的缘故。公历年平均长度是365.2425天,与回归年相差无几,所以立春在公历年中的日期基本固定,绝大多数年份为2月4日,个别年份为2月3日或2月5日。而农历年情况就不一样了,农历采用的方法是“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上7个闰月。农历无闰月的年份为353至355天,比回归年少11天左右;有闰月的年份为383天至385天,比回归年多19天左右。故闰年有25个节气,平年有23个或24个节气。于是立春在农历年中的位置呈现出4种情况:在年初;在年末;年初年末两头春;全年无立春日。因经常出现“立春”节气跑到了农历年的上一年尾或跨到了下一年头,这样就出现了“无春”或“两头春”的现象。“双立春”与“无春年”是由于阴阳历转换造成的。不管两个立春日还是没有立春日,都只是正常的历法变化,与吉凶祸福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