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人春节怎么过
1、春节要怎么过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而且各地自有各地不同的过法,舞龙打鼓、灯展庙会、举国上下欢腾一片,喜气祥和过大年。那么,中国人应该怎么过春节呢?
一、及时打扫房屋
打扫房屋来“除旧迎新”。因为中国人相信过年前,要把今年的霉运统统扫掉,以让家里能容纳新年的好运气,所以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打扫房子。
有的地方风俗是把簸箕和扫帚扔掉,这样除旧迎新更彻底一些。
除了屋里干净,保持自己形象清新也是很喜庆的,可以试一个新发型哦。
不要刚过了年才打扫,比如扫地或擦窗户。这样做会把你在新年里刚刚收到的好运统统扫光掉。这段时间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都不要扫地擦窗。这样可能会比平常脏一点,但是按照传统中国人的说法,能为你家积累好运气哦!!
二、装饰自己家
最推荐用红色的装饰品,红色是中国文化里的喜庆色,有福气的寓意。数字“8”也代表幸运和财富,因为在汉语中“8”和“发”谐音,“发”意味着幸运、财富(发财)。但不要过度装饰。求精不求量,色彩艳丽喜庆,装饰品富有年味即可。在房子里种花,比如荷花。荷花象征着新生命、新的一年。
三、祭祀灶王爷。
祭灶的时候要供点食物,比如水果。许多传统的家庭在厨房里都会贴张灶神的画像。
四、在除夕吃顿传统的年夜饭。
这是春节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时吃的食物具有与中国新年相关的传统意义。有的中国人在新年第一天不吃肉,因为每个新年都有一个动物的名字。其余的日子里就没有这样的限制了。传统的菜肴包括鱼、鸡肉、年糕(粘米糕)、面条(长寿面)和各式甜点。
希望我们都能阖家欢乐、幸幸福福!!
2、宜昌的过年习俗是哪些?
宜昌过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宜昌有个龙泉镇。那儿姓周的家族提前一天过年。其它姓正常。三十早上吃点“元宝”---也就是煮的汤圆加鸡蛋。上午十点多贴春联。把团年饭摆好后,把家里的长辈请过来,一家人团年,开饭之前放鞭炮。长辈就给列祖列宗敬酒茶饭。过后全家人才上桌吃饭。下午就会去给祖宗送灯(也就是烧纸钱,坟前点个灯,跪下磕头,求祖上保佑,再放鞭炮就行),当天及初一的垃圾是不能往外倒的,收好了初二才倒。另外,要说吉利话,如吃完饭不能说吃完了,要说吃圆了;睡觉要说挖金子银子去了等等。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聊天,看晚会。初一到最近的叔伯家拜年,初二有岳父母的就是走丈人(给岳父母拜年),没有的就按亲疏远近拜年。宜昌的春节民俗活动有:赏腊梅、踏水车、玩泥巴等。不知能否达到你的满意。
3、湖北过春节习俗有哪些呢?
湖北过春节习俗:
1、新婿贺年
在武昌,正月初四为“新婿贺年”,新女婿回岳家,岳父母家的人肯定会调戏新女婿,然而苦逼的新女婿只有忍让和一笑了之的份啦。而黄陂拜年的顺序却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母舅、初三回岳家”。
2、舞龙舞狮
差不多到初六以后,越来越热闹,舞狮子舞龙的都来了,仙桃地区的舞龙尤其精彩,沔阳乡间的舞龙,全长二三十米,用竹篾铁丝扎成骨架,再敷盖黄布,龙身上还划有黑脊,在欢乐的锣鼓声中,巨龙翻卷腾跃,小孩儿和大人都来围观;舞狮子更好玩,常有人走街串巷,到别人商铺里去,用一块红布挂在梁间,在众人喝彩声中舞狮人敏捷地取下来,名曰“取红”。
3、旱莲船
旱莲船又叫采莲船,是江汉平原乡间常见的春节娱乐活动。旱莲船是在铁丝外用布料缝制成船的样子,再加上遮阳顶,整个船五颜六色,非常喜庆。表演者穿上戏服,翩然起舞,旁边会有丑角扮作撑篙人,他们一般会唱着沔阳花鼓戏或者乡间小调,挨家挨户表演,人家就会给些红包、烟酒,讨个吉利。
4、龙灯会
龙灯会是孝感元宵节的重头戏,从初八人们开始扎龙,还扎狮子、彩船、竹马、高跷、平台等样式。正月十五这天男女老幼同游同乐,唱各种彩词。例如“老者添寿、少者安宁、家事如意、四季大平、五谷丰登、鹿鹤同春、七星转斗、八仙临门、久久富贵、十福大全”等祝福的吉利语。
5、闹元宵
元宵夜时,孝感有些地方流传着请七姐、问年成和乞巧的习俗。因为传说七仙女被不愿回天庭,在人间化作飞梭石,正月十五晚上,盛装的姑娘聚集在飞梭石旁,手捧针线盒向七姐唱乞巧歌,询问年成好坏、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
此外,有的人家用糯米粉作成鹅蛋形状,让孕妇烧“鹅卵”以占生男生女。卵裂就兆生女,卵起小疣子兆生男。传说正月十五晚上是老鼠嫁女的日子,人们不能在家里喧闹。妇女要在床下点一盏麻油灯,边拜边说:“请红娘子看灯。”据说这样,一年就没有臭虫骚扰了。
(3)宜昌人春节怎么过扩展资料:
湖北,简称“鄂”,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武汉,因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地处中国中部,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全省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
4、宜昌过年习俗
宜昌的年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这一天,家家户户“打扬尘”,“尘”跟“陈”同音,也就是除旧迎新的意思,也俗称“打堂廊”!腊月二十四就是小年。关于过小年到底是哪一天还有很多讲究。老话说:君三民四,王子二十五。意思就是王子、大臣腊月二十五过,老百姓腊月二十四过。这一天,老百姓要烧香敬神了,还要煨汤吃肉。晚上还要在灶神面前供上一块糯米糖或麦芽糖,封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向玉帝汇报时能讲就讲,能瞒就瞒。这一天还是老鼠嫁姑娘的日子,所以以前的姑娘嫂子还要用红绿剪成嫁衣压在灯台底下,为老鼠送上一份厚礼。也就从此日起,家家户户开始忙着为过年的各方面紧张张罗。首先是要购买、备足新年所用的各色食品。每户还必磨粉,为包汤圆,取“团团圆圆”之意,吃了可以“高高兴兴”、“年年高”。其次是准备新衣、新帽、新鞋。人们一般也许一年中都穿旧物,但在新年中是一定要翻翻“行头”的;再次是开始买春联、买年画、买“门神”。在这期间,丈夫要和妻子一起去岳父岳母家,送上钱物,俗称辞年。
接下来,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了:“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割鱼肉;二十七年事毕;二十九样样有;三十夜桃花谢。”
腊月三十,要贴对联门神、贴福字、贴窗花。煮猪头肉,还有冻鱼,卤香肠还有肉,做烧肉还有蒸菜等等,最热闹的要属吃团圆饭了,正午十二点,一家人团团围坐,边吃边谈。年饭一般要用"三全"(全鸡、全鱼、全鸭)、"三糕"(鱼糕、肉糕、羊糕)、"三丸"(鱼丸、肉丸、藕丸)等。近年来人们又在桌子中间置一火锅,热气腾腾,更增添了节日气氛。吃饭的时候还要点上灯。当然,吃团圆饭也不会忘了已故的人,通常都会在桌子最上方(俗称上席)摆上碗筷和酒杯,这摆放也是有讲究的,筷子必须搁在碗上边,表示已经让他们吃过了,然后把杯子里的酒倒在地上。在吃团圆饭之前,要放鞭炮,这时是要非常谨慎的,因为鞭炮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来年的运气。傍晚的时候还要给已故的人送灯,常常是晚辈带上蜡烛,在他们坟前点燃,让逝去的人也过年。晚上,要洗个大澡,预示着洗掉一年的晦气,换上新衣服,一家人围在火炉旁,吃着年糕或是水饺,象征新年生活甜蜜、高升。吃饺子时,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谓之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主一年诸事顺遂。人们一边聊天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家里的灯都必须亮着,一直到转了钟,才算完成了守岁。守至鸡初鸣、天微明,各户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小辈给长辈拜年,长辈把准备好的压岁钱给小孩子们,这是小孩们念叨已久的盼望,至此总算欢天喜地地到手入袋。接着开门放爆炸迎新,邻里相见互道新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