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吃点什么稀罕玩意儿
1、春节要吃什么
春节是全球华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小时候最盼望的日子就是过年,除了有新衣服外,还有丰盛的美食。虽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物质条件的提高,大鱼大肉不再是过年的主角,但那些具有年味的春节传统食品仍然是年夜饭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食。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春节吃什么,各地春节传统食品有哪些吧。
春节吃什么传统美食?
1、腊味
腊肉、腊肠、腊鱼是南方一些地区家家户户必备的春节美食。麻辣的川味腊肠、微甜的广式香肠、色彩红亮的湘西腊肉、金华火腿都是很受欢迎的民间传统美食。
腊味
2、饺子
饺子是北方人过年必吃的食品,因其形似元宝,被人们赋予“招财进宝”的寓意,人们还把寓意吉祥的硬币、糖果、红枣、花生等包在馅里面。吃到硬币象征新年发财,吃到糖果表示来年生活更甜美,吃到花生则寓意健康长寿。
饺子
3、汤圆
南方过年的标配是汤圆。上海、江苏等地正月初一的早餐要吃汤圆,寓意团圆美满。
汤圆
4、年糕
软糯又富有韧劲的年糕也是南方过春节必备的食品。年糕除了好吃外,春节吃年糕还在于其好彩头,糕同“高”,寓意我们的日子年年高升。
年糕
5、春饼
春饼又称春卷,是用面粉烙制而成的薄饼。吃春饼讲究包着菜一起吃,从头吃到尾,意为“有头有尾”,代表吉利的意思。
春饼
6、萝卜糕
萝卜糕是闽、粤地区的传统小吃,闽南、潮汕叫“菜头粿”。年菜里带有“糕”的菜品,都被寄予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春节吃这些菜意在讨个好彩头。
萝卜糕
7、粘豆包
粘豆包又叫“年豆包”,顾名思义就是过年做的一种食品。粘豆包一般是用黄米面做成的红豆、绿豆或豇豆馅的糕点,是东北人春节期间喜欢吃的一种粘食。
8、长面
长面,也叫长寿面,福建闽南地区过年吃它,寓意“年年长久”。
长面
9、馄饨
馄饨形式元宝,过年包馄饨很有讲究,要捏住馄饨皮的两角往里包,意为“兜财”。过年吃馄饨汤是祈盼来年财源如汤水一样滚滚而来。
馄饨
10、糖瓜
糖瓜其实是用小米和麦芽糖熬制而成的一种祭灶食品。用它祭灶意在粘住灶王爷的嘴,不让他在玉帝面前讲坏话。
11、粽子
广西人把粽子当做一种吉祥物,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年年粽年年中,图的是一种吉利。
粽子
12、发面蒸馒头
江苏部分地区在除夕前家家户户都要蒸几锅面食,发面、蒸面食取意来年发大财、日子过得蒸蒸日上,讨个好彩头。
发面蒸馒头
13、发芽豆和黄豆芽
上海人的年夜饭桌上必定少不了发芽菜和黄豆芽,这两道菜象征升和发,寓意吉祥。
黄豆芽
14、花糕
山东阳谷过春节,按照习俗,每家每户都要蒸花糕。面发好后,人们把面擀成小饼,再用长条形的面包上红枣,做成一个枣塔,寄意来年生活蒸蒸日上。
糍粑
15、糍粑
湘西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说法。每逢腊月末,土家人家家户户都要打糍粑,糍粑在晾晒时每个上面都会点上一点图案然红色燃料,看起来更喜庆,年味也更浓。做好的糍粑晾干后便收藏起来,春节拿出来送礼或煎成两面金黄食用。
2、有哪些春节必吃的食物?
年夜饭必吃的25道菜,道道都是经典,口口都是情谊。
不单单只是菜哦,每一道都有寓意、有年代、有口感的传统菜品,过了一个完整年怎么能少得了它们~
八宝饭
八宝饭可是一道有着千年历史的名菜,不但有糯米,还有豆沙、桂圆、红枣等等。而且因为分量足、味道甜,比较适合全家人享用,所以象征着团团圆圆,吉祥平安。
蹄髈
现在很多人都不爱吃蹄髈了,但是年夜饭上还是会有它的一席之地。洗好猪蹄,放入各种配料慢炖,小编最喜欢吃皮,满口的胶原蛋白~好满足。当然也有一些海宁人年夜饭的餐桌上是咸蹄髈,味道也超好!
白斩鸡
海宁人民年夜饭桌上的一道凉菜,也称“见面菜”,看起来皮黄肉白、吃起来肥嫩鲜美。而且”鸡“同”吉“,寓意吉祥如意。对啦,记得把翅膀留给孩子吃哦,可以展翅高飞~
红烧鱼
过年一定会有的菜就是鱼啦,就连吃法也是有讲究的,觉得再好吃鱼也是不可以吃完的!一定要讨个“年年有余”的好彩头~
八宝鸭
八宝鸭可是江浙的一道名菜,把糯米,冬笋、香菇、鲜肉等等配料塞进鸭子里,然后包上玻璃纸蒸熟。哈哈,小怪觉得好像一只聚宝盆,绝对能在过年为你讨个好彩头~
蹄髈,鸡,鸭,鱼这四样菜是最最传统,也是老底子的,它们出现饭桌上的时间也是很悠久的了。
油爆虾
红红的壳,入口很容易脱,虾肉吃起来很嫩,甜甜鲜鲜。因为虾壳上有一节一节的轮廓,所以它也有着节节高升,吉祥讨喜的寓意哦~
爆鱼
除夕夜怎么能少了爆鱼呢,口感香香脆脆,而且还有年年有余的寓意,简直是过年必备啊。听说还有利湿、暖胃的功效哦~
红烧肉
小编家过年的时候桌上肯定会有那么一道红烧肉,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作为传统的本帮菜,最大的特点就是浓油、赤酱、口感甜啦,但是入口不会很腻哦~
虾仁炒玉米
不用动手剥虾壳就能吃到虾仁简直是懒人的福音,哈哈。所以小编每次吃年夜饭都会用勺子舀一勺进碗里吃,爽!
红烧狮子头
通常家里会在除夕前就开始做狮子头,而且一做就是好几十个,初一到初七都可以红烧、清蒸、炖汤慢慢吃,象征团团圆圆。
皮蛋
过年的时候总归免不了要喝喝小酒啦,这时候最传统的下酒菜就是凉拌皮蛋,清爽适口,香而不腻哦~小编小的时候,还经常见到翻皮蛋的情景,很神奇的皮蛋。
腌笃鲜
吃过腌笃鲜的人,大概都会被它征服,主要食材就是小火焖春笋、鲜肉、鸡肉、排骨等,汤白汁浓、鲜味浓厚。
蛋饺
小编觉得蛋饺简直就是过年必吃的“金元宝”啊,在速冻食品还没有流行的时候,蛋饺基本都是现包的,皮薄馅多,一口一个鲜啊~尤其是下火锅,看着它在火锅里咕噜噜滚的样子,别提有多美味了,不说了,小编口水快留下来啦!
凉拌海蜇
在除夕前一晚,就要先把海蜇提前泡好,然后第二天用葱油凉拌,一道年夜饭必备冷菜就好啦。
油焖笋
笋不但是能做提鲜的配菜,也能作为一道主菜哦。比如油焖笋。就是吃起来清脆可口,而且有节节高的含义哦~
春卷
饭桌上的春卷就是分明就是过年时期的小零食啦,而“春”字的意思取的就是迎春吉庆的吉兆啦。
炒腰果
说到过年小零食,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炒腰果呢?脆脆香香的!
酒酿圆子
过年最不能错过的甜品就是酒酿小圆子啦,甜甜糯糯,浓浓的酒酿味。晚上看春晚的时候可以来一碗啦~
糖醋排骨
海宁人民很青睐这道菜,过年的时候就更爱吃了,甜菜本来就很受海宁人民的喜爱。
黄金糕
除夕一般是吃年糕,不过越来越多的海宁人会用黄金糕来代替,金灿灿的味道好,而且年糕还有着“年年高”的好彩头!
笋干烧肉
还没有冰箱的时候,海宁人家里就会存很多笋干,想吃的时候就用砂锅炖一大锅慢慢吃。虽然现在条件好啦,但是因为美味与回忆,大家过年还是会烧这道菜。
清蒸大闸蟹
螃蟹一般都是按人数煮的,每人跟前一只,占着加了葱丝,姜等的酱油,醋,吃起来超美味。
灌香肠
这几年越来越多海宁人喜欢过年的时候买点肉去灌香肠,然后拿回来晒干来年可以切片吃。也有人会在海宁自己做,小编就尝试过2次~可是做的味道~嘿嘿嘿~你们懂的。
走油肉
皮起皱纹、色泽红润,酥烂鲜香,肥而不腻的走油肉在老底子江浙沪一带可是年夜饭餐桌上一道重量级年味。
汤圆
哈哈,除夕当天晚上要准备好汤圆哦。因为大年初一早晨第一顿饭一定要吃汤圆的,这样新的一年才能圆圆满满,还要喝了甜甜的汤汤水水,才能有财有势~
3、春节传统特色美食有哪些?
1、腊味
腊肉、腊肠、腊鱼是南方一些地区家家户户必备的春节美食。麻辣的川味腊肠、微甜的广式香肠、色彩红亮的湘西腊肉、金华火腿都是很受欢迎的民间传统美食。
腊味
2、饺子
饺子是北方人过年必吃的食品,因其形似元宝,被人们赋予“招财进宝”的寓意,人们还把寓意吉祥的硬币、糖果、红枣、花生等包在馅里面。吃到硬币象征新年发财,吃到糖果表示来年生活更甜美,吃到花生则寓意健康长寿。
饺子
3、汤圆
南方过年的标配是汤圆。上海、江苏等地正月初一的早餐要吃汤圆,寓意团圆美满。
汤圆
4、年糕
软糯又富有韧劲的年糕也是南方过春节必备的食品。年糕除了好吃外,春节吃年糕还在于其好彩头,糕同“高”,寓意我们的日子年年高升。
年糕
5、春饼
春饼又称春卷,是用面粉烙制而成的薄饼。吃春饼讲究包着菜一起吃,从头吃到尾,意为“有头有尾”,代表吉利的意思。
春饼
6、萝卜糕
萝卜糕是闽、粤地区的传统小吃,闽南、潮汕叫“菜头粿”。年菜里带有“糕”的菜品,都被寄予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春节吃这些菜意在讨个好彩头。
萝卜糕
7、粘豆包
粘豆包又叫“年豆包”,顾名思义就是过年做的一种食品。粘豆包一般是用黄米面做成的红豆、绿豆或豇豆馅的糕点,是东北人春节期间喜欢吃的一种粘食。
8、长面
长面,也叫长寿面,福建闽南地区过年吃它,寓意“年年长久”。
长面
9、馄饨
馄饨形式元宝,过年包馄饨很有讲究,要捏住馄饨皮的两角往里包,意为“兜财”。过年吃馄饨汤是祈盼来年财源如汤水一样滚滚而来。
馄饨
10、糖瓜
糖瓜其实是用小米和麦芽糖熬制而成的一种祭灶食品。
4、春节必吃的传统小吃 你知道哪些
<
5、春节期间吃什么东西好?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如年夜饭,尤为讲究:一是全家务必聚齐,因故未回者必须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体现团圆之意;二是饭食丰盛,重视“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饺子叫“万万顺”,酒水叫“长流水”,鸡蛋叫“大元宝”,金鱼叫“年年有余”;这条鱼准看不准吃,名为“看余”,必须留待初一食用.北方无鱼的地区,多是刻条木头鱼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为祖辈居上。孙辈居中,父辈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饮酒。吃饭时关门闭户,热闹尽兴而止。
在天津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天津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
除夕的家宴菜肴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旧时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饭,炖猪肉、牛羊肉、炖鸡,再做几个炒菜。陕西家宴一般为四大盘、八大碗,四大盘为炒菜和凉菜,八大碗以烩菜、烧菜为主。安徽南部仅肉类菜肴就有红烧肉、虎皮肉、肉圆子、木须肉、粉蒸肉、炖肉及猪肝、猪心、猪肚制品,另外还有各种炒肉片、炒肉丝等。湖北东部地区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为蒸全鱼、蒸全鸭、蒸全鸡;“三糕”是鱼糕、肉糕、羊糕;
“三丸”是鱼丸、肉丸、藕丸。哈尔滨一带一般人家炒8个、10个或12、16个菜不等,其主料无非是鸡鸭鱼肉和蔬菜。赣南的年夜饭一般为12 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为“十大碗”,讨“十全十福”之彩,以鸡鸭鱼肉及各种蔬菜为主。江西南昌地区一般十多道菜,讲究四冷、四热、八大菜、两个汤。
各地除夕家宴上都有一种或几种必备的菜,而这些菜往往具有某种吉祥的含义。比如苏州一带,餐桌上必有青菜(则安乐菜)、黄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恳恳)。湘中南地区必有一条一公斤左右的鲤鱼,称“团年鱼”,必有一个3公斤左右的猪肘子,称“团年肘子”。皖中、皖南餐桌上有两条鱼,一条完整的鲤鱼,只能看却不许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余,另一条是鲢鱼,可以吃,象征连子连孙,人丁兴旺。祁门家宴的第一碗莱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笋、虾米、鲜肉等制成,含义为“和气生财”。
合肥的饭桌上有一碗“鸡抓豆”,意思是”抓钱发财”。管家人要吃一只鸡腿,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明年招财进宝。安庆的当家人要在饭前先吃一碗面条,叫“钱串子”。南昌地区必食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糊羹,其含义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鱼、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
吃饺子
北方地区春节喜吃饺子,其寓意团圆,表示吉利和辞旧迎新。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和乐趣,历代人们在饺子馅上下了许多功夫,人们在饺子里包上钱,谁吃到来年会发大财;在饺子里包上蜜糖,谁吃到意味着来年生活甜蜜等等。
门神
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
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而不是神茶、郁垄,而是古代的一个叫做成庆的勇士。在班固的《汉书·广川 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西游记》中叙述就更加详细,“泾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犯厂天条,罪该问斩。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泾河龙王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对奕。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 打了一个盹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贵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太宗应允。那一夜果然无事。太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
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春联
春联,是来源于桃符的。"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幅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才将桃符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6、春节要吃什么东西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现简述我国部分地区的饮食习俗,以飨食客:
西北: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饺子时,饺子皮不是一个一个擀出来的,而是将面擀成一个大片后用碗扣成的。
东北:东北地区的人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由大黄米作皮包上豆馅制成,几乎家家都做,多则上百斤,少的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
上海: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黄豆芽(也叫“如意”)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
豫南: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发财之意。
湖南: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鱼要选用白鲢,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大年初一会由一家之主准备早茶,将鸡蛋,爆米花、红枣、白糖同煮。鸡蛋以圆为佳,象征全家团圆;爆米花象征鱼米丰收、五谷丰登;红枣、白糖象征生活甜蜜、幸福。
四川:除夕时,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
壮族:壮族人春节吃白斩鸡和“大年粽”。在年粽在除夕时摆在供台上祭祀,到正月初三才由家人聚食,以示团圆。
7、春节的特色食物有哪些
春节的特色食物一般有饺子、汤圆、年糕、馄饨、长寿面、春卷等食物。
北方人过年一定要吃的东西就是饺子。在春节的时候吃饺子,还有一层寓意,那就是招财进宝,因为饺子的形状和元宝的形状很像。
北方人过年吃饺子,那么南方人过年最常见的就是吃汤圆了。过年吃汤圆是亘古不变的习俗,南方人将汤圆叫做元宝,吃汤圆也叫吃元宝,寓意着招财进宝、团圆幸福、事事顺心。
中国人的年夜饭,少不了的一道菜就是鱼,鱼寓意着“年年有余”。每个地方吃鱼的方式也不一样。
春节少不了的食物就是鸡肉,鸡肉寓意着“吉祥如意”,鸡不同的部位也有不同的寓意,比如鸡翅寓意“展翅高飞”,鸡爪寓意“新年抓财”,鸡头寓意着“出人头地”。
春节要吃年糕,寓意着“年年高升”。春节吃年糕是很多地地方都有的习俗,不同的地方,吃年糕的方式也不同。山东吃的是红枣年糕、宁波吃的是水磨年糕、苏州吃的是桂花糖年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