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春节的时候北方吃什么
1、北方过年吃什么?
北方过年年夜饭必吃的菜有红烧鱼、炖排骨、酱猪爪肘子、油焖大虾、凉菜等这些是标配,半夜12点要吃饺子,初一、初五早上也要吃饺子。
磨豆腐 腊月二十五,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豆腐是春节加工菜的重要原材料。炸豆腐、豆腐盒子、制作豆腐茧等菜肴均需要豆腐。
杀年猪 腊月二十六,杀了年猪,除了腌制咸腊肉,剩下的都挂在仓房里。快过年时拿回屋子里,“缓”一宿。烀肉时用一口大锅,底下烧柴火,慢火烀上半天,这样烀出来的肉入味、好吃。但小孩子往往都等不及,不时地催大人给捞出一块来尝尝。于是,这一天往往一点主食都不吃,光吃肉、啃骨头就饱了。当然,还要留出一些生肉用来炒菜,还要一些瘦肉剁成馅,留着包饺子、炸丸子。
2、北方过年的风俗吃什么?
首先,腊月初八,腊八这一天,表示年已经开始了。在腊月二十四号这一天,也就是小年,老北京会有吃一些好吃的,放些花炮以示庆贺。
北京人过春节对食物很讲究,根据礼节文化的谐音文化,准备代表吉祥如意等意思的水果和饭菜。苹果,柿子,等等。但是不能准备梨,因为春节过的是团圆的气氛。在大年三十之前,就是过年的准备过程,需要采购年货,布置家。比方说贴春花,剪纸,福字,对联,挂灯笼。(这里说的灯笼是老北京的一种灯笼,学名叫“气死风灯”。)采购年货的最后一样,必须是荸荠,谐音“必齐”,说明年货已经准备完全,可以过年了。
今年的立春离除夕不远,在北京,立春这一天要吃春饼。而且吃春饼要吃完成,从头吃到尾,寓意为有头有尾。
大年三十这一天,全家聚在一起,为的是吃一顿年夜饭,年夜饭也有讲究,要八个热菜四个凉菜,这是所谓的四平八稳,其中必须有“鸡,鸭,鱼,肉”这四样热菜。而且鱼必须要多做出一条,不是吃,意思是年年有余。这个时候的年夜饭还没有饺子。
在年三十儿晚上十二点的时候,就要开始放炮竹了,在过去,“年”是一个怪兽,放炮竹的意思是为了把“年”吓跑,保证下一年风调雨顺。到现在,放炮竹已经演化成单一的庆贺方式了。放完炮竹,就要吃饺子了。
过春节有这样一个讲究,就是不扫地,不刷碗。因为在过去来讲,这些都是财。比如说放完炮竹的废屑,果皮等等。等到正月初五,破五这一天,再打扫收拾,这个时候叫“扫灾”,而且在破五之后,一切礼数讲究就都不计较了。
大年初一开始,就要串门,孩子可以领到压岁钱,但是在过去,压岁钱是给老人的。这个年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就表示这个春节过完了。
3、北方过年一般都是吃什么啊
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虽然饺子早已是普及大江南北的日常点心,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按照我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
“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与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饭通常有火锅和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着生活幸福,“年年有余”。南方还有一些地方过春节讲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征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北方过春节也有吃年糕的传统。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种类有:北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汉代杨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虽然南方也有吃年糕的习惯,但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
北方过春节吃什么,虽然与南方不太一样,但也有几分相似,都是历史传承下来的,只是地域的不同造成现在的多样化。
4、北方春节必吃的传统食物 北方春节美食有哪些
<
5、立春北方吃什么食物
立春北方吃什么食物
立春北方吃什么食物,立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所以大家都很重视这个节气。在立春到来的时候,会有一些习俗,而饮食也是其中一种。下面来看看立春北方吃什么食物?
立春北方吃什么食物11、春盘
春盘又称“五辛盘”,是细切五种辛辣的生菜盘装而成。《本草纲目》中说:“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这一风俗传到唐、宋、金、元。宁津一带用葱、蒜、椒、姜、芥切而调食之,称为五辛盘,它既可以下酒佐餐,又可以作为礼物相互馈送。也有馈送青韭、黄柑的。春盘其实挺简单的,它就是以凉拌蔬菜为主的拼盘。古时候,每到农历立春,江南人家通常把生菜、鲜果和饼饵等拼置盘内食用,而北方民间则多将葱、蒜、韭、芥等辛菜杂和起来吃,皆取迎新之意。
2、春饼
在山东又名薄饼、荷叶饼,上可以入宴席配烤鸭同食,下可以卷大葱、抹面酱,而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结缘,最是饼中“通品”,深受民众喜爱。大葱味辣,为五辛之一,春饼以五辛佐食,这正是古代立春饮食的遗俗。春卷在今天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食品,在有中国餐馆的地方,就有春卷。春卷在德国甚至被看作中国食品的代表。这里的春卷当然已经与立春没有直接关系,不必只在立春食用。人们也大多并不知道,春卷本来是与立春相关联的,曾是立春的节日食品。
3、萝卜
在清代,一般人家立春节一到,就要咬食生脆萝卜,认为这样可以却除春困。北京民间立春节咬萝卜的习俗极为流行,每家每户都要准备个大而匀称的萝卜来咬食。这种萝卜,有的是“皮心都绿”,有的“皮红心白”,有的“紫皮白心”,通称为“水萝卜”,只可供生食。这种萝卜,“极甘脆”,有诗人赋诗赞誉日“咬春萝卜同梨脆”,的确诱人。而仔细品来,不仅滋味好,情调好,还能提精神、解气闷,难怪它如此受人偏爱。另外,一些富足人家,还要吃春饼和春盘,也叫做咬春。较之单纯咬个水萝卜,要文雅和讲究多了。
立春节令活动
1、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2、打春牛
鞭春即打春牛,亦称“鞭春牛”“鞭土牛”,立春日将泥塑春牛打碎,这是农耕文明时代的`遗风。通过打春牛之俗,提醒农人,春天已到,应该不违农时,及时播种谷物,祈愿一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鞭春之俗与祈求丰收相关,是一项较为古老之节俗。有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迎春为了迎春,先在县城郊区选择一片风水好地,搭起“春棚”准备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
立春北方吃什么食物21、春饼
立春这天,一项重要习俗就是“咬春”。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饼,而南方则流行吃春卷。吃春饼和春卷,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因此,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每年立春日,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吃春饼的习俗,历史悠久。《明宫史·饮食好尚》记载:“立春之前一日,顺天府街东直门外,凡勋戚、内臣、达官、武士……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互相宴请,吃春饼和菜。”这一习俗,可追朔到晋,而兴于唐。《关中记》说唐人“于立春日作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并将它互相赠送,取迎春之意。
北京人吃春饼是用白面擀成圆形的饼,经烙制而成。清《调鼎集》记载春饼的制法是“擀面皮加包火腿肉、鸡肉等物,或四季时菜心、油炸供客。又咸肉腰、蒜花、黑枣、胡桃仁、洋糖(白糖)共碾碎,卷春饼切段。”这是清朝的吃法。但现在演变为春饼抹甜面酱,卷洋角葱后食用。
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各种熟食和炒菜。因其荤素搭配,食物种类繁多,故各种营养成分均很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钾、镁、硒等矿物质。又因平时家中不常制做,故而新颖别致,令人见了胃口大开,可以养胃生津、滋阴化燥,特别适合老人孩子食用。
吃春饼时,每人面前最好放一只干净的平碟子,将春饼置于其上,放上和菜或其他炒菜,卷好,拿着吃。在吃春饼的同时,还可以配些汤水来滋润。春饼宜配绿豆稀饭或红豆小米粥等。但若有一碗酸辣汤,或其他汤类,亦无不可。
2、萝卜
立春这一日,我国民间“咬春”的另外一种食品是萝卜。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还可以增强妇女的生育机能,立春萝卜又称为“子孙萝卜”。
过去“咬春”就是买个萝卜来吃,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在老北京,这一日从一大清早,就有人挑着担子在胡同里吆喝:“萝卜赛梨……”那时候再穷的人家也要买个萝卜给孩子咬咬春。
李时珍对萝卜更是赞誉有加,认为它“根叶皆可生,可熟,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您看,李时珍开出了一串萝卜的食谱。而且,萝卜还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它可祛痰、通气、止咳,甚至解酒、解毒、补脾胃、御风寒。由此可见,吃萝卜表面看来仅是一种风俗,实际上它是古人关于营养、健身、祛病的经验之谈。
民间也有“萝卜上市,医生没事”的记载。萝卜中还有的维生素C可以帮助消除体内的废物,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尤其是白萝卜或者水萝卜,其富含的酶可以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通常,酶能够吸收食物中的淀粉,更能化解胃中的积食,起到很好的消化效果,预防胃痛和胃溃疡。
立春北方吃什么食物3萝卜
在许多地方,立春又叫“咬春”。北方最具代表性的食品是萝卜,吃萝卜可分为啃、切片、切丝、做馅等多种形式。吃萝卜不仅可以解春困,还可以增强妇女的生育机能,立春萝卜又称为“子孙萝卜”。北方人多爱吃生萝卜,尤以心里美和小红萝卜为最佳。
春卷
春卷,又称春饼、春盘、薄饼。是中国民间节日的一种传统食品。流行于中国各地,在江南等地尤盛。在中国南方,过春节不吃饺子,吃春卷和芝麻汤圆。民间除供自己家食用外,常用于待客。春卷历史悠久,由古代的春饼演化而来。
春盘
春盘又称“五辛盘”,是细切五种辛辣的生菜盘装而成。《本草纲目》中说:“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这一风俗传到唐、宋、金、元。如元代耶律楚材有《立春日驿中作穷春盘》诗,其中说到用藕、豌豆、葱、蒌蒿、韭黄和粉丝作春盘。
春饼
吃春饼是中国民间立春饮食风俗之一。在一些地区立春有吃春饼的习俗,东北,北京一带春饼口味最为可口,相传春饼作为潮州传统名小食,是由潮州古代民间小食演变过来的有待考证。春饼是面粉烙制的薄饼,一般要卷菜而食。
最早,春饼与菜放在一个盘子里,成为“春盘”。宋《岁时广记》引唐《四时宝镜》载:“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从宋到明清,吃春饼之风日盛,且有了皇帝在立春向百官赏赐春盘春饼的记载。明《燕都游览志》载:“凡立春日,(皇帝)于午门赐百官春饼。”到清代,伴春饼而食的菜馅更为丰富。现在,人们备上小菜或各式炒菜,吃春饼时随意夹入饼内。立春吃春饼有喜迎春季、祈盼丰收之意。
春芽
春日食春芽,春季要吃时令食物。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发出鲜绿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莴苣等。春季很多水果蔬菜都大量上市,养生人群,可以多吃些应季果蔬,来调理身体,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
菠菜
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为佳。“春菠”根红叶绿,鲜嫩异常,最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对解毒、防春燥颇有益处。因菠菜含草酸较多,有碍钙和铁的吸收,吃菠菜时宜先用沸水烫软,捞出再炒。
韭菜
立春养生吃韭菜壮阳效果更佳哦。春天气候冷暖不一,需要保养阳气。而韭菜最宜人体阳气,有天然“伟哥”之称。韭菜含有挥发油、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健胃、提神、强肾等功效。
红枣
立春养生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立春养生少食酸味食品。所以立春养生少食酸味食品。而人们在春天里的户外活动比冬天增多,体力消耗较大,需要的热量增多。但此时脾胃偏弱,胃肠的消化能力较差,不适合多吃油腻的肉食,因此,热量可适当由甜食供应。红枣正是这样一味春季养脾佳品。
春笋
被誉为“素食第一品”的春笋作为美味佳肴,自古以来备受人们喜爱。文人墨客和美食家对它赞叹不已,有“尝鲜无不道春笋”之说。
樱桃
素有“春果第一枝”的美誉,目前在我国各地都有栽培。樱桃果实肉厚,味美多汁,色泽鲜艳,营养丰富,其铁的含量尤为突出,超过柑橘、梨和苹果20倍以上,居水果首位。
6、北方过年吃什么食物
北方人过春节必吃的传统食物有饺子、鱼、猪前蹄、柿饼、鸡等,这些食物都有“喜庆、吉祥”等美好的寓意。
1、饺子
北方人过年必吃的是饺子,而南方人不一样,必吃的是汤圆。饺子一般是在除夕的晚上,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有“喜庆团圆、吉祥如意”的美好的寓意。
2、鱼
鱼肉是北方人春节期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硬菜,当然,南方也是。鱼与“余”谐音,有“年年有余、生活富裕”等吉祥的寓意。
3、猪前蹄
猪蹄也就是猪手,在春节期间吃了猪蹄可以“挠一挠”,预示新的一年可以抓到新的机会和幸福。不过北方人吃猪蹄很有讲究,必须是猪前蹄,因为猪前蹄是往回挠,而后蹄是往后蹬,在他们眼中猪前蹄寓意更吉祥。
4、柿饼
南方人过年期间的零嘴一般都是瓜子花生之类,而北方人必吃的零嘴就是柿饼了。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讨好彩头。
5、鸡
鸡与“吉”谐音,寓意吉祥。鸡翅寓意“展翅高飞、飞黄腾达”。一般北方人春节第一餐都喜欢喝鸡汤,寓意“清泰平安”。其实鸡肉也是南方人过年餐桌上必备的传统食物。
7、北方过年的风俗有哪些吃什么
北方过年的风俗有吃饺子、吃汤圆、吃鱼、吃猪前蹄、吃柿饼、贴春联、贴年画、扫旧、守岁等。
1、吃饺子。北方人春节第一餐吃饺子,饺子颇似元宝,寓有进宝之意。
2、吃汤圆。用自制的汤圆粉或市场上出售的干汤圆粉制成各种馅心的汤圆,润甜可口。
3、吃鱼。意为“年年有余”。
4、啃猪前蹄。北方过年,啃猪蹄儿是要给来年有个挠头(挠是指往回赚钱的意思)。
5、吃柿饼。即象征事事如意。
6、贴春联。过年当天男人贴春联,女人在家准备各种美食。
7、贴年画。北方人喜欢在春节时张贴年画,给春节增添许多喜庆氛围。
8、扫旧。新春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大扫除,迎接新春佳节,又有扫除晦气之意。
9、守岁。一家人不睡觉等待新年的到来,然后一家人吃年夜饭,有辞旧迎新之意。
8、北方的春节吃什么?
北方的春节吃:
1、吃饺子
北方人春节第一餐吃饺子,饺子颇似元宝,寓有进宝之意。饺子中有的馅里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馅里放花生(称长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有一个饺子馅中放一枚制钱,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新年里面条和饺子同煮,叫做“金丝穿元宝”。新年饮食都要取吉利的用语。各地饺子的做法和食法不同,北京的清水煮饺,东北的老边饺子,江南的水煎饺,玉润玲珑,馅鲜味美。
2、吃汤圆
北方也吃汤圆只不过以咸口汤圆为主,用自制的汤圆粉或市场上出售的干汤圆粉制成各种馅心的汤圆,味道又是不同的风味。
3、吃鱼
意为“年年有余”,有的在饺子中放糖块、花生和银币,意味着“生活甜蜜”、“长生不老”、“新年发财”。
4、猪前蹄
北方过年,啃猪蹄儿是要给来年有个挠头!(挠是指往回赚钱的意思)买猪蹄儿还有一规矩,就是一定要买猪的前蹄,因为前蹄是往回挠,后蹄是往后蹬。猪蹄红烧,卤水都可以,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做法。
5、鸡
鸡与吉同音,寓意吉祥鸡翅,寓意展翅高飞、飞黄腾达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
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
6、柿饼
柿子也是北方新年市场常见的食品,不少地方在守岁时会准备糕点瓜果,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柿饼,即象征事事如意。
9、北方过年吃什么
春节作为华夏儿女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美食是肯定不能少的。中国被分为七大地理地区,每个区域的春节习俗也各有差异,但我们一般以北方、南方来区别。那你知道北方过年要吃什么吗?
饺子
北方过春节吃什么?
1、饺子
对于北方人来说,饺子是每个重要节日必不可少的食物,春节当然也不例外。北方地区一般在年三十12点前把饺子包好,新年钟声敲响后煮饺子吃,这时正好是正月初一,取“更岁交子”之意。同时,饺子与元宝颇为相似,寓意进宝。
2、鱼
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过年吃鱼是必不可少的。鱼与“余”谐音,寓意年年有余、钱财有余、生活富裕等。另外,有些地方年夜饭吃鱼时要留头留尾到正月初一,祈盼新一年“有头有尾”。
鱼
3、猪前蹄
猪蹄也叫猪手,春节啃猪蹄是给来年有个挠头,吃了猪蹄可以“挠一挠”,希望新的一年可以抓到更多的财富和幸福。而北方人过年吃猪蹄还有个讲究,必需是猪前蹄,因为前蹄是往回挠,而后蹄是往后蹬。
4、柿饼
柿饼春节前后在北方市场比较常见。有些地方在年三十守岁的瓜果糕点中有柿饼,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讨个好彩头。
柿饼
5、猪肉炖粉条
猪肉炖粉条是最具代表的东北菜,是“东北四大炖”的第一炖。将杀猪肉大块大块切下来与粉条一锅炖,粉条是东北特产的土豆淀粉轧制而成的。
6、粘豆包
粘豆包也叫“年豆包”,是一种甜甜糯糯的糕点。刚过腊月二十三,人们就开始碾面筛面,互相帮衬着包粘豆包、蒸粘豆包。
窝窝头
7、杀猪菜
杀猪菜在北方比猪肉酸菜炖粉条还要出名,是北方人过年爱吃的一道菜。杀猪菜的做法是将秋天晒好的干白菜用开水煮过后捞起来放入冷水浸泡,然后沥干水分切碎;把猪板油或肥肉放入锅里炒出油,并捞出油渣;然后把切好的葱段、姜块与其他调料一起炝锅,倒入切好的干白菜轻炒,再倒入煮肉的汤,加入切好的血肠、猪肉、猪骨头一起炖煮。煮熟后就是一锅诱人的杀猪菜。
8、枣花馍
“二十八,蒸枣花”,枣花馍是北方过年都会做的糕点,主要用料是面粉、红枣。枣花馍是用来祭祀的贡品。
猪皮冻
9、猪皮冻
肉皮冻是满族人发明的,是北方年夜饭桌上必备的一道菜。春节前,北方家家户户都会杀年猪,然后把猪皮割下来,煮熟后刮掉皮上的肥肉,切成丝放进锅里慢慢熬制,一直到水变成白色,有点粘手的时候盛出来,待冷却凝固就做好了。
10、小鸡炖蘑菇
小鸡炖蘑菇是东北过年的必备硬菜。这道菜既是宴客菜又是款待“贵客”的佳肴。东北有一句话“姑爷领进门,小鸡吓断魂”,就是说新姑爷第一次到丈母娘家,一定要用这道菜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