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印象中的春节是什么样的呢
1、父母眼中的春节是什么样的?
父母眼中的春节是这样的:
(1)腊八开始有了年的味道,腊八是腊月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各个寺院都有给广大群众施粥的习惯代表在我们和平年代人人都有饭吃。
(2)祭灶,在那一天(腊月二十三)要吃灶面,还要在晚上放冲天炮,送灶神上天,灶神会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一年收成以及日常都干了什么,都有什么样的收获等等。
(3)扫尘,全家动手大扫除,扫除一年中的秽气和不好的东西,因为只有一个干干净净的家才能过一个好年。
(4)贴对联、年画,代表吉祥,保佑一年平安,辟邪去灾,过一个吉祥年。
(5)年夜饭,妈妈小时候的年夜饭是吃饺子的,大人会在几个饺子里放一个硬币,让孩子们来吃,看那个孩子吃到了硬币,就认为这个孩子来年会发大财。
(6)压岁钱,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孩子们去给长辈拜年,长辈都会给拜年的小朋友发压岁钱。一般家长都会事先去换连号的钱来发压岁钱,预示着“连连高升”,它代表了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成长。
2、小时候的春节,你还记得多少?与现在的春节有什么不一样?
对于儿时春节的记忆,我记得的很多,印象深刻的趣事也非常多,相比于以前的春节,现在的春节,带给我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拜年的方式,年味逐渐变淡,大年三十晚上接连不断的炮竹声,以及充斥着鼻腔的炮竹味道。小时候,大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人围聚在电视机前,吃着瓜子和糖,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每当到十二点时,伴随着电视里主持人的倒计时声,窗外开始响起鞭炮声,一直持续到12点半。
一、关于春节的回忆。小时候,对于春节是充满期待的。因为,快要过年的时候,家里人总是忙前忙后,准备着年夜饭要吃的美食,炸丸子、炸莲尖、炸酥肉,香气飘散在房间的每个角落。大家欢聚一样,围坐在桌前,一起和面包饺子,还会包上几个硬币在饺子里,充满了趣味。
在春节时,最期待的就是初一早上了。一大早起床后,换上提前买的新衣服,从头到脚焕然一新,美滋滋的跟随着父母,来到奶奶爷爷家拜年,说上几句吉祥话,爷爷奶奶就会递给我红包,里面装着压岁钱。接着,和一大家子人一起吃饭,吃饱后,就可以拿着父母发的几十块钱,跟随者小伙伴一起去街上玩。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已经不再是那个追着父母要压岁钱的孩子了。现在的压岁钱,父母不会再以帮我保存的借口拿走,我可以自由支配。可我发现,我再也找不到那些一起放炮竹的小伙伴了,走上街道,也再也听不到连续不断的炮竹声,安静的初一早晨,让我有种恍惚的感觉。
不论如何,春节都是一家团聚的重要日子,不管环境如何变化,一家子欢乐的氛围,是无法改变的。一家人健康快乐的聚在一起,吃上一顿团圆饭,就是我最期待的春节欢乐的景象。
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一起讨论。
3、你眼中的春节是什么样的
我眼中的春节是满眼的红色,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喜庆的笑容,满大街播放着欢快的歌曲。人们见面的时候相互说着吉利话。
4、你过过最有年味的春节是怎样的?
我过过最有年味的春节是充满喜悦和热闹的,是漫长而非短暂的。
它存在于我很小的时候,那时我还是个小学生。
十年前的春节比现在的年味更加的浓厚,我在小时候依然能够感受到春节的喜悦。像吃年夜饭,贴春联,放烟花,守岁,穿新衣,放鞭炮,拜年,吃糖果等等,这些事情能够让我开心半天。但是现在我再次历经这些事情,却没有当年那些喜悦了。
那个时候的春节,没有现在那么短暂,春节是从大年三十一直持续到十五元宵节的,因此这里存在很多极具年味的瞬间。
一、除夕——年味的开始
1、贴春联
除夕这天,在大早上,小孩们都起床了,因为我们要帮哥哥姐姐一起贴春联。有的时候,我们反而帮倒忙,把春联贴错了,这时候哥哥姐姐就会笑话我们。虽然被笑话,但是我们贴完春联后却很开心,沉浸在贴春联过程的喜悦中。贴春联的年味就体现在和哥哥姐姐们的互动里。
2、包饺子
除夕的时候,奶奶会包一大盘饺子,全是肉馅,我们可高兴了。在奶奶包饺子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旁边看着,有时还跃跃欲试,想帮奶奶干活。实在手痒的时候,我就拿着饺子皮模仿起来。但是我包的饺子总是那么丑,最后还被我吃了。
奶奶有点看不下去后就会驱赶我们,叫我们不要捣乱。和奶奶一起包饺子,是那么有意思,可是现在却无法体会到那种感觉了。
3、吃年夜饭
小时候吃年夜饭,一家团团圆圆,还能吃到那么多好吃的东西。往常很少吃的鸡鸭鱼肉,在这一天全部搬上了桌,“吃”对于小孩来说总是那么吸引,所以吃年夜饭是我那时感觉年味比较浓厚的一个环节了。
在饭桌上,爸爸妈妈还会给我们红包,会说好听的话,会夸夸我们,叫我们多吃点。爷爷奶奶也会给我们红包,开心地笑着。
4、穿新衣
吃完年夜饭,就是洗澡穿上新衣服。那时候穿新衣服是那么开心的一件事,小孩们总是穿完衣服就跑出门去,和一般大的小孩炫耀自己的衣服鞋子。
5、放烟花
除夕夜的烟花非常的美丽,我们小孩也总是喜欢跑出门去看烟花。烟花发射上空的声音那么响亮,然后呈现出五颜六色的光彩,非常好看。和小朋友一起看烟花,一起享受这份快乐,天真烂漫的感觉,这就是当时看烟花的时候纯粹的年味。
二、大年初一——年味的高潮
1、拜年
大年初一这天,乡下拜年的小孩们都是带着袋子出门的,因为拜年的糖果太多装不完,所以要拿着袋子。那个时候拜年不是只走朋友家,亲戚家,而是所有村子的住户都走一遍,这样可以得到很多糖果。
拜年的喜悦,就是看着那一袋袋糖果满满的 ,就是和小伙伴串门走遍村子。大年初一,可谓是当时年味最盛的一天。
2、丢鞭炮
拜完年,小孩们有了自己玩乐的时间。大家就都出门了,吃着糖,去小卖部买几盒鞭炮,回来炸水坑。这个事大多数小孩都干过,把鞭炮丢进水里,茅坑里,甚至牛粪里,现在想想是那么有意思。属于小孩的年味,就是这个了。
三、大年初二到十四——年味的持续
1、走亲戚拜年
初二到十四,我们都流行走亲戚,去各个亲戚家吃饭拜年。那个时候,去亲戚家吃饭拜年没有任何顾虑,因为我们是小孩,只顾吃喝玩乐,别的都不用管。不像现在长大了,去亲戚家吃饭都会被亲戚支配,对于社恐人而言很不友好,好好的年味,愣是一点味都没有了。
2、吃百家饭
所谓吃百家饭还是走亲戚,就是亲戚家会在新年固定的日子办酒席,各个地方轮流做庄,一家一家吃,有亲戚办酒席就可以去吃,一直吃到十五,甚至十七。
因为百家饭的存在,我们这里的年味一直持续到很久很久,好像只要不开学,我们的新年就没有结束。
四、元宵——年味的尾声
元宵节到了,新年差不多也要接近尾声。
小时候,我只知道如果有一天晚上我点了花灯,吃了汤圆,新年就算是结束。那个时候我不知道元宵意味着什么,但是我却能感觉到这一天过后年味的逐渐消失。
元宵这天,做汤圆,吃汤圆,点花灯等步骤结束后,平常小孩在第二天也就开学了,新年在我们开学后宣告着彻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