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过节做什么
1、回族过年吃什么
回族过年的习俗,—年三十晚上包饺子,在回族过年的习俗中,这一天要把素日里喜欢搬弄是非的小人的“嘴”捏上。端上热腾腾的饺子,打开预先做好的腊八醋,一家人团坐在桌前,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孩子们却对桌上摆的各种零食更感兴趣,果壳可以随便扔满一地,三十晚上不能扫,在回族过年的习俗里,回族人管它叫“踩碎(岁)”。
族过年的习俗中,他们的饮食事以米、面为
主,吃牛、羊、鸡、鱼肉等。逢年过节炸“油香”、“馓子”等食品。回民很爱喝茶,招待客人时,还要在茶里加上冰糖、红枣等。清真风味小吃享有盛誉。回族过年的习俗(及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禁食猪、血液、自死动物等不洁之物和酒,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动物”(即非经阿訇屠宰的动物、禽类)。其中禁食猪为最严格。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在吃馒头、烙饼时,忌囫囵吃,一定要掰作两瓣或更多的小块吃;禁用食物开玩笑;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形容辣椒的颜色象血一样红等。
2、回族有什么传统节日
回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开斋节:
斋月里,回族穆斯林的生活安排得比平时要丰盛得多。一般都备有牛羊肉、白米、白面、油茶、白糖、茶叶、水果等有营养的食品。
封斋的人,在东方发白前要吃饱饭。东方发晓后,至太阳落山前,要禁止行房事,断绝一切饮食。封斋的目的就是让人们体验饥饿和干渴的痛苦,让有钱的人真心救济穷人。通过封斋,回族穆斯林逐步养成坚忍、刚强、廉洁的美德。
当人们封了一天斋,快到开斋时,斋戒的男子大多数都要到清真寺等候。听见清真寺里开斋的梆子声后,就在寺里吃“开斋饭”了。
开斋时,若是夏天,有条件的先吃水果,没有条件的喝一碗清水或盖碗茶,而后再吃饭。这主要是斋戒的回民在夏天首先感到的是干渴,而不是饥饿。
若在冬天,有的人讲究吃几个枣子后再吃饭。相传穆罕默德开斋时爱吃红枣,所以回民现在也有这种习惯。 斋戒期满,就是回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之———开斋节。
开斋节要过三天,第一天从拂晓开始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来,打扫院子巷道,给人以清洁、舒适、愉快的感觉。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回族群众聚会和活动的场所——清真寺,节日里也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悬挂起“庆祝开斋节”的巨幅标语和彩灯。
古尔邦节:
“古尔邦”,阿拉伯语音译“尔德·古尔邦”,意为“牺牲”、“献身”,故亦称“宰牲节”、“忠孝节”。大部地区的回族称为“小尔德”,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一般在开斋节过后七十天举行。
古尔邦节,还要举行一个隆重的宰牲典礼,这就是节日里,除了炸油香、馓子、会礼外,还要宰牛、羊、骆驼。一般经济条件较好的,每人要宰一只羊,七人合宰一头牛或一峰骆驼。宰牲时还有许多讲究,不允许宰不满两岁的小羊羔和不满三岁的小牛犊、骆驼,不宰眼瞎、腿瘸、缺耳、少尾的牲畜,要挑选体壮健美的宰。所宰的肉要分成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送亲友邻居,一份济贫施舍。
有的还要请阿訇到家念经,吃油香,同时,还要去游坟,缅怀先人。这种庆贺节日的形式多种多样,各地互有异同。有些地方除了参加聚礼和访亲问友外,还组织各种文娱体育活动。新疆地区的回民在古尔邦节,无论男女,喜欢组织各种游艺活动,欢天喜地,格外热闹。
圣纪节:
圣纪节,是纪念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由于穆罕默德的诞辰与逝世恰巧都在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因此,回民一般合称“圣纪”。
节日这天首先到清真寺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迹,之后,穆斯林自愿捐赠粮、油、肉和钱物,并邀约若干人具体负责磨面、采购东西、炸油香、煮肉、做菜等,勤杂活都是回族群众自愿来干的。回民把圣纪节这一天义务劳动视为是行善做好事,因此,争先恐后,不亦乐乎。
3、回族的新年怎么过?
回族信奉伊斯兰教,最隆重的节日当数“开斋节”。但是,回族又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特有的习俗欢度春节,具有浓郁的民族风采。
1、回族爱清洁,特别看重水,以水为净(清真寺里最著名的蓝色就是光明和水的象征),回族喜欢戴洁白的小帽,春节前夕。
2、先要把房间打扫干净,把各类衣物、帐、单、帘都要过一遍水,自身则或“冲头”,或沐浴,七窍都要过水;临街的大门既不贴对子,也不粘福字,而是把门楣上的“读哇”牌子擦拭一新。
3、回族喜爱油炸食品,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先得炸“油香”,街坊邻居、亲戚朋友挨家送,图个吉利,但凡送给汉族朋友就得把“油香”裂个小口。
4、回族只吃反刍的动物,又必是阿訇屠宰才算“活的”(只有鱼之类是由真主事先宰好的)。因此,春节前夕就忙坏了阿訇,家家户户宰鸡宰羊。
5、村子里还要宰牛分给各户。肉要保存在背阴处的大缸里,家家都煮一大锅羊杂、羊骨头,处处洋溢着过节的气氛。
6、春节油炸的种类就更多了:油香、馓子、麻花、盘馇、萨麻撒(一种带馅的油炸食品)应有尽有,烘托着浓烈的民族喜庆氛围。
7、一家人团坐在桌前,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孩子们却对桌上摆的各种零食更感兴趣,果壳可以随便扔满一地,三十晚上不能扫,叫“踩碎(岁)”。
8、年三十晚上包饺子,这一天要把素日里喜欢搬弄是非的小人的“嘴”捏上,端上热腾腾的饺子,打开预先做好的腊八醋。
9、春节这天,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彻云天,孩子们穿着崭新的衣服,女孩子抹着红脸蛋,眉间点个小红点儿,头上扎着红发结,穿来跑去,好不热闹,大人们喜上眉梢,互相道喜,祝福新年。初一中午年饭丰盛无比,但晚上要吃面条或是合子,象征新的一年和顺、团圆、美满。
回族的春节习俗
1、对于回族春节习俗来说,斋戒期满,就是回族等民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枣开斋节。
2、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土尔”的意译,开斋节在各地尽管称谓不同,但实际上就是一个规模盛大,礼仪隆重的节日,在开斋节前夕,首先要做好扫尘、理发等清洁工作。
3、凡在外面工作的,做买卖的,出差的回族,都要提前赶回家中,开斋节要过三天,回族从第一天拂晓开始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来,打扫院内院外和巷道厕所,给人一个清洁,舒适,愉快的感觉。
4、成年回族个个都要洗大净,沐浴净身,小孩子也都个个把脸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光光亮亮的,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回族群众聚会和活动的场所枣清真寺,节日里也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地方还专门布置一番,悬挂“庆祝开斋节”的巨幅横标和彩灯。
5、大约到了早晨八点以后(有的地方以敲响会礼钟声为准),回族群众个个腋下夹个毯子和小拜毡,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汇集到清真寺。
6、在回族春节习俗中,有的地方因参加会礼的回民达万人之多,清真寺容纳不下,就另选择一个地势平坦,宽敞干净的场地。
7、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回族群众铺下毯子或小拜毡,脱下鞋子,老老少少自动向西方跪成很整齐的行列。立即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方向叩拜。
4、回族过年是什么节日?
回民不过年,但回族的开斋节堪比汉族过年。
其实,回民也有一年一度的类似春节的节日,就是开斋节。在开斋节,穆斯林们也是和我们传统春节差不多,需要走亲访友,祭祀祈福,还有做各种各样民族特色美食来庆祝节日。
成年男女穆斯林在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俗称“斋月”)封斋1个月,每日自黎明前至日落,禁绝饮食、房事和一切非礼行为,以省察己躬,洗涤罪过。
回族的春节习俗
回族春节习俗就是要走亲戚串朋友。所以家里一定要准备好招待客人的东西,必不可少的就是自家做的 点心。家里做的点心我是如何也忘不了它的香。全部手工制作,原料都很正宗很天然。面粉是自家上好的面 粉。食用油也是本地产的最香的油,有一种叫麻油,用大麻子榨的油,还有一种胡麻油,都非常香。做的点 心一般有油炸的和烤制的两种。
5、盘点回族的节日文化大全
回族文化 里节日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回族文化打入了深深的伊斯兰文化色彩,所以回族的重大节日中都有着伊斯兰文化的影子,也是研究回族宗教文化的一个重要基础,那么回族人们都过些什么节日呢?
开斋节:回族的传统节日。阿拉伯语为尔代·菲土尔,尔代意为节日,菲土尔意为开斋。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斋月期间,每日晚和开斋日清晨凡回族穆斯林均应到清真寺沐浴净身,做礼拜。开斋日礼完尔代下殿后,互相攥手以示祝贺回族很重视开斋节,一般都要尽量参加节日聚礼。家长还要带领成年孩子一起礼拜,是为最佳。
古尔邦节:回族的传统节日。又称宰牲节、牺牲节、忠孝节、小开斋。时在希吉来即伊斯兰历12月10日。是日,各清真寺挂彩旗、张贴标语,装饰一新。晨,回族穆斯林沐浴净身,新衣白帽,聚会清真寺,阿訇带领穆斯林面向麦加举行会礼,俗称礼尔代。呼和浩特市的回族穆斯林届时还要举行摔跤、武术表演等娱乐活动,并由阿訇率领游坟,以悼念亡者。
圣纪节,是伊斯兰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纪念日。这一天又正好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这一天又称作“圣忌”。中国的穆斯林习惯将圣忌和圣纪合并纪念,称为办圣会。在清真寺诵经纪念,然后与会者会餐,炸油香,吃打卤面全羊菜等。
盖德尔夜: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斋月)第二十七日夜。盖德尔,阿拉伯语,意为珍贵之夜。亦称盖德晚夕。俗称坐夜。是日穆斯林封够了二十七个斋,是开斋的前一夜。相传,真主安拉于该夜开始颁降《古兰经》。届时礼拜后,阿訇要诵经、讲经。
回族的法图麦节在每年的斋月十四,即伊斯兰教历九月十四日。为纪念穆罕默德的女儿、阿里的妻子法图麦,由回族妇女亲自出动,收敛钱粮,选择一个住宅宽敞的回民家里,架几个特大铁锅,熬几大锅杂豆粥,烙一些油香或炸油香,请阿匐念经祈祷并赞颂圣女的事迹,回民也叫“女圣纪”。
在伊斯兰教历正月十日举行。阿舒拉源出希伯来文,意为“第十天”,一般指希吉来历一月十日。相传该日是阿丹、怒哈、易卜拉欣、穆萨等先知得救的日子。还传说这一天安拉创造了人、天堂和火狱等,因此,把这一天看做神圣的日子。680年阿里之子侯赛因因在该日被倭马亚王朝所杀,所以这一天又成为什叶派纪念侯赛因的哀悼日,后来发展为阿舒拉节。
登霄节不是所有的回民都过,主要是一些笃信伊斯兰教的回族穆斯林参加。登霄,是阿拉伯语“米尔拉吉”的意译,原意为“阶梯”。登霄节这天晚上,回族穆斯林聚集到本坊清真寺举行礼拜、祈祷,以示纪念。这天晚上睡觉比较迟,一般都要听开学阿匐讲“瓦尔兹”。
回族节日民俗的特点,第一,回族过节不过年,也不过汉族及其他民族的节日。第二,回族的三大传统节日,具有全民性、稳定性、纪念性等特点。第三,回族传统节日还具有交流学习、贸易等文化特点。
6、回族的春节美食是什么
回族人正月初一吃面条和炖肉,初二方食饺子;白斩鸡、酿豆腐、粽子、油堆等则是壮族人的春节食品。
在春节期间,宁夏西海固地区回汉人民群众有表演社火习俗,表演队将太平鼓、威风锣鼓、安塞腰鼓敲得如响雷,滚过六盘山上空,当地老百姓夹道欢迎奔走相告,耍社火啦!一派喜庆的节日气氛。
7、回民都有什么风俗习惯?
1、饮食
根据伊斯兰教的规定,回族禁食猪、马、驴、骡、狗和一切自死的动物、动物血,禁食一切形象丑恶的飞禽走兽,无论牛、羊、骆驼及鸡禽,均需经阿訇或做礼拜的人念安拉之名然后屠宰,否则不能食用。
2、衣着
回族妇女一般都头戴白圆撮口帽,戴盖头(也叫搭盖头)。无论在泉州、广州、海南等沿海地区,还是在内地,一般都是绿、青、白三种颜色,有少女、媳妇、老人之分。一般少女戴绿色的,已婚妇女戴黑色的,有了孙子的或上了年纪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
3、婚礼
各地回族婚礼形式多种多样。比较一致的程序是请媒人提亲、说色俩目(也叫定茶),插花(也叫定亲)、迎娶、念尼卡哈、撒喜、闹洞房、摆针线、回门等。
(7)回民过节做什么扩展资料: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回”最初为他称,后来才演变为自称。“回回”一词,最早见于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指唐代以来安西(今新疆南部及葱岭以西部分地区)一带的“回纥”人(“回鹘”人)。
“回回”可能是“回纥”、“回鹘”的音转或俗写。南宋时,“回回”,除包括唐代的“回纥”、“回鹘”外,还包括葱岭以西的一些民族,这都和现在所说的“回回民族”不同。
十三世纪初叶,蒙古军队西征期间,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不断地被签发或自动迁徙到我国来。他们主要以驻军屯牧的形式,以工匠、商人、学者、官吏、掌教等不同身份,散布在我国各地。他们被称作“回回人”,是当时“色目人”的主要部分,后来他们也就以“回回”自称了。
8、回民的节日有哪些呢?
回民的节日有尔德节、古尔邦节、茂鲁德节。
回族节日中有三大节日,即尔德节、古尔邦节、茂鲁德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既是回族的民族节日,也是全世界穆斯林的宗教节日。
三大节日介绍:
尔德节
尔德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回族有的称其为大尔德,也有称其为小尔德。与古尔邦节、茂鲁德节并称为回族的三大节日,并流行在全国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但这十个民族在过节时又有许多本民族的特点和习俗。
尔德节是莱麦丹月的最后一天。由于希吉来历是纯阴历,所以尔德节出现在每年的不同时期。
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阿拉伯语音译尔德。古尔邦、尔德。阿祖哈,意为牺牲、献身,故亦称宰牲节、献牲节、忠孝节。为什么要宰牲过古尔邦节呢?伊斯兰教的古代先知之一易卜拉欣夜间梦见安拉命他宰杀爱子伊斯玛仪献祭,考验他对安拉的虔诚。
茂鲁德节
茂鲁德节,是纪念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也称圣纪节。
穆罕默德于伊斯兰教历纪元前五十一年三月十二日(公元571年4月21日)诞生于阿拉伯麦加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取名穆罕默德(意为“受到高度赞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