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送什么好 » 古代生子送什么礼

古代生子送什么礼

发布时间: 2023-02-17 06:13:52

1、古代嫔妃产下皇子和公主应该送什么礼物

不是应该皇帝打赏的嘛?打上接生婆几千银子,大赦天下的,如果是宾客,随便神马都能送,像金锁银锁啊,平安符之类的,还可以送玉之类的(详情可见《红楼梦》)反正就是贵重东西一大堆,主要是给皇上看的。

2、古代的生育习俗

这个网站介绍的很详细.
http://www.sexein.com/sex2006/html/sex_bear/gdsy/
古时候生孩子有些什么礼俗
古代中国是一个宗法社会,人们特别重视传宗接代,即孔子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生孩子也就成为每个家族的重大事情。古时候在这方面就有许多繁文缛节。据《礼记·内则》记载:先秦时代妇女临产前要迁入侧屋去居住,丈夫每天两次派人去问候。阵痛发生后,丈夫才亲自去问候,但不能直接与妻子见面,必须通过接生妇来传话。

新生儿出生,如果是男孩,应在门左挂一张木弓,象征男子的阳刚之气;如果是女孩,则在门右挂一块手帕,象征女子的阴柔之德。

孩子出生三天后,家人才可去抱他(她)。如果是男孩,还要举行射“天地四方”之礼,预示男孩将以上事天地,下御四方为已任。孩子出生满三月后,便择一吉日,为孩子行剪发礼。同时由父亲为孩子命名(乳名)。后世新生儿出生前后的礼俗大多脱胎于先秦的礼仪。不过也有许多增删变化。比如:

宋代流行产后三天为婴儿举行“落脐炙囟”的仪式,称为“洗三”,其含义是表示新生儿完全脱离了胎儿期,从此正式踏上了人生的旅途。唐代以后民间还有给新生儿做满月酒的习俗。唐高宗龙朔二年七月,皇子李旭满月,赐铺三日。这是关于做满月酒的最早记载。后来才推广到民间,唐代诗人张籍就有“幼子始生才满月,选书知写未成人”的诗句。在汉代以前我国还没有过生日的习惯,只有在孩子诞生时以羊酒相贺。如《汉书·高祖纪》载:汉高祖刘邦和卢绾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贺两家。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地区开始出现了作生日的风俗。据《颜氏家训》记载:最初只是在孩子满周岁时,为其沐浴、打扮,换上新衣裳。然后在孩子面前放置弓箭、纸笔、饮食、珍宝、玩具等,女孩子面前还加上刀尺针钱。看孩子抓取什么东西,预言他将来的贪廉愚知和兴趣爱好。当时称之为“试儿”或“抓周”。此后,只要双亲健在,每年生日都要设酒庆贺。到后来即使父母亡故,作生日的习俗依然如故。特别是唐代作生日之风渐盛。诗人李郢有《为妻作生日诗》,可见唐人对生日的重视。

隋唐五代的生育风俗——洗儿·满月

这一时期从宫廷到民间,在社会各个阶层中广泛流行三日洗儿的风俗。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皇太子李亨(即唐肃宗)的妻子郭氏生子李豫,三日洗儿时,玄宗亲自前来,赐金盆洗浴。新生儿看起来身体“挛弱”,保姆于是换了一个体格健壮的孩子冒充皇孙,没想到玄宗一眼就看出不是龙孙。于是将真的皇孙抱来,玄宗大喜,“向日视之,曰:‘福过其父。’帝还,尽留内乐宴具,顾力士日:‘可与太子饮。一日见三天子,乐哉!”宠臣王毛仲妻李氏诞育三日洗儿,玄宗命高力士赐以酒食、金帛,并命其子为五品官。

另一个非常有名的洗儿故事称,安禄山是杨贵妃的“养儿”。天宝十载(公元751年)正月初一,在安禄山过生日时,玄宗和杨贵妃赏赐了许多礼物,“后三日,召禄山人内,贵妃以绣绷子绷禄山,令内人以彩舆舁之,欢呼动地。玄宗使人问之,报云:‘贵妃与禄山作三日洗儿,洗了又绷禄山,是以欢笑。’玄宗就观之,大悦,因加赏赐贵妃洗儿金银钱物,极乐而罢。”王建《宫词》也有“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的描写。所谓“洗儿钱”,应该与婚礼上使用的“撒帐钱”类似,也是一种特制的喜钱。

白居易庆贺谈弘谟外孙洗儿诗称:“玉芽珠颗小男儿,罗荐兰汤浴罢时。”又称:“洞房门上挂桑弧,香水盆中浴凤雏。还似初生三日魄,嫦娥满月即成珠。”诗中提到的“兰汤”、“香汤”,都表明洗儿不是用清水。孙思邈称“儿生三日,宜用桃根汤浴”,桃根汤是用桃根、李根、梅根各二两,以水煮20沸,去滓,用以洗浴,能够“去不祥,令儿终身无疮疥”。可为了解三日洗儿风俗提供参考。

这时还流行庆贺“满月”的风俗。唐高宗显庆年间(公元历656—661年),长安城西路侧有一店家新妇生一小男,“月满日,亲族庆会,欲杀羊,羊数向屠人跪拜。”大家都不以为意,“遂即杀之,将肉就釜煮。余人贪料理葱蒜饼食,令产妇抱儿看煮肉。抱儿火前,釜忽然自破,汤冲灰火,直射母子,母子俱亡。”从这则具有强烈的宗教宣传色彩的故事中可以看到,民间庆祝满月的规模是相当大的。又有一则故事称,韦皋过满月时,家里召集群僧会食,“有—胡僧,貌甚陋,不召而至。韦氏家童咸怒之,以弊席坐于庭中。即食,韦氏命乳母出婴儿,请群僧祝其寿。”则有条件的人家还会邀集僧人为幼儿祈福。

南朝江南流行的抓周风俗,这时至少仍在宫廷内流行。如武则天曾将皇孙都召集到大殿上,看他们嬉戏,“取西国所贡玉环钏杯盘,列于前后,纵令争取,以观其志。”据说唐高宗幼年时,“将戏弄笔,左右试置纸于前,乃乱画满纸,角边画处,成草书‘敕’字。”都是显例。

据说在衡山还有一种特异的风俗,在幼儿初生头发时,“为小髻十数。父母为儿女相胜之辞曰:‘蒲萄髻,十穗胜五穗。”西域屈支(今新疆库车)和佉沙国(今新疆喀什)的风俗更为离奇,“其俗生子以木押头,欲其匾?也。”使婴儿的头颅长成薄而扁平的样子。

隋唐五代的生育风俗——求子与胎教

求子

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中,求子是生育风俗中的一件大事。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他的著作中专门设“求子”名目,对此进行讨论。能否得子,首先要看夫妻本命,如果五行相生,“并本命不在子休废死墓中者,则求子必得”,如五行相克,“并在子休废死墓中者,则求子了不可得”。

能否生子,还与行房日期及时辰有关。“若欲求子者,但待妇人月经绝后一日、三日、五日,择其王相日及月宿在贵宿日,以生气时夜半后乃施泻,有子皆男,必寿而贤明、高爵也。以月经后二日、四日、六日施泻,有子必女。过六日后勿施泻,既不得子,亦不成人”。

这时民间流行女子戴“宜男草”的习俗。李贺诗“二月饮洒采桑津,宜男草生兰笑人”。这种宜男草,大概是戴在胸前。于鹄诗称:“秦女窥人不解羞,攀花趁蝶出墙头。胸前空带宜男草,嫁得萧郎爱远游。”描述的就是这种情形④。

此外,孙思邈还提供了在妇女有娠之后,“转女为男”的具体方法。这些方法类似于巫术。如“取弓管弦一枚,绛囊盛,带妇人左臂。一法以系腰上,满百日去之。”还有一种方法是,“以斧一柄,于产妇卧床下置之,仍系刃向下,勿令人知。”孙思邈称,如果不信此法,可以用鸡来做试验,即在鸡抱卵时,将斧子如法置于鸡窝下,则鸡雏“尽为雄也。”斧和弓弯都是主要由男子使用的器具,所以被用于求子。

在他为求子开具的药方中,也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如“七子散”的主要成分为牡荆子、五味子、菟丝子、车前子、菥蓂子、附子、蛇床子等七种药名带“子”的药,而在“丹参丸”中,则有“犬卵”和“东门上雄鸡头”。

胎教

在前代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这时人们对胎教也很重视。在唐代妇女郑氏撰著的《女孝经》中,曾借曹大家之口,专门论述了胎教的意义和方法:

人受五常之理,生而有性,习也。感善则善,感恶则恶,虽在胎养,岂无教乎?古者妇人妊子也,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跛,不合邪味,不履左道,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恶色,耳不听靡声,口不出傲言,手不执邪器,夜则诵经书,朝则讲礼乐,其生子也,形容端正,才德过人,其胎教如此。

此外,在孙思邈提出的胎教事类中,还有“欲得观犀象猛兽、珠玉宝物,欲得见贤人君子、盛德大师”、“弹琴瑟,调心神,和情性,节嗜欲”诸项。

另外特别应该提到的一件事是,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唐太宗颁布了一项救令,规定“文武官妻娩月,并不宿直”。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在妻子分娩后的一个月里,文武官员晚上可以不值班。标明了这是对生育后代的重视和对妇女的尊重。

3、中国古代诞生礼中,如果生男孩,在卧室门的左侧挂什么

如果生男孩,则在卧室门的左侧悬挂一副弓箭。

因为弓箭是一种民俗文化象征,古代男子要会武功,从小要学习“六艺”,要骑马射箭。如果是女孩子,就在门右边挂手绢。这样路过的人不用进家门就知道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

诞生礼是中国传统的诞生礼俗之一,多在小孩出生三天后举行,不同地区、民族形式多有不同,从刚出生洗礼开始到宝宝周岁抓周,一般有祝福、保健、占卜等几层含义。

汉民族传统的出生礼,因地域之别而具有不同的风貌和表现样式,但总的来看,汉民族传统的出生礼中,大都包含了诞生、三朝、满月、百日、周岁五种主要礼仪,其具体表现形式也基本大同小异。

(3)古代生子送什么礼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诞生礼仪

1、诞生礼

婴儿出生,首先是名字。

出生的当天,鞭炮必不可少,孩子的爸爸必须去岳父家敬祖放鞭,报告喜讯、报母子平安,告诉岳父岳母添了外孙。之后就是走亲访友,以及去宗祠报喜。报喜就成为婴儿出生时的一项礼仪活动。

若生的是男孩,则在侧室门左悬弓一副;若是女孩,则在侧室门右悬帨(女子所用的佩巾)。

如果生了男孩,就让他睡在床上,给他穿华美的衣服,给他玩白玉璋(是希望他长大做官);如果生的是女孩,就让她睡在地上,把她包在襁褓里,给她陶制的纺锤玩(有从小培养他勤于纺织的寓意)。

2、三朝礼

孩子出生三日后的礼仪。男孩出生三天以后,父母抱其出外,用弓箭射天地四方。寓意是志在四方,期待男孩长大后志向高远。对女孩子,则不行此礼。而这天产妇开始给新生儿喂奶,唤作开奶。

3、洗三朝

婴儿出生三日后举行的洗浴仪式,唐代即已出现。亲朋往澡盆里放东西,洗婆根据亲友所投物品不同,口念不同的吉祥话。洗三时,亲朋好友纷纷以红包贺礼,主人则以糕点等款待,并留亲友吃“洗三面”。洗后需要去掉婴儿脐带,表示新生儿就此脱离了孕期,正式进入婴儿阶段。

4、拜床母

传说床神有男女之分,床婆贪杯,而床公好茶,所以以酒祀床母,以茶祀床公,民间在婚礼、生育、三朝、满月等时候有拜床母的习俗,多以浇了酒的肉等为祭。

5、送米酒

女儿生了外孙,母亲要酿米酒、备鸡蛋,第三天挑着米酒和鸡蛋去看女儿和外孙。

6、满月礼

又叫弥月礼,小孩出生满一月举行。很常见的礼仪,或叫做满月酒,民间普遍流行的满月礼风俗。此日,亲朋好友带礼物来道贺,主人设丰盛宴席款待。满月时,为小孩第一次剪理头发,称为剃胎发。一般是请理发匠上门,理完后给赏钱。小孩则着新衣。

7、移巢

又叫出窝、满月游走等。民间风俗,婴儿初生是不能随便走动的,到了满月时就可以了。此时,母亲抱着婴儿到别人房间中去,四处游走,称为移窠。外孙出生后第一次随母亲到外婆家过门俗语叫“出窝”。

8、百日礼

这个也是常见的习俗,穿“百家衣”。幼儿百日,民间风俗给他穿百家衣。父母期望孩子健康成长,认为这需要托大家的福,托大家的福就要吃百家饭、穿百家衣。从各家取一块布片,将布片拼合起来做成服装也就成了百家衣。

9、戴长命锁

长命锁是挂在儿童脖子上的一种装饰物,民间认为,只要佩挂上这种饰物,就能辟灾去邪,“锁”住生命。长命锁的前身是“长命缕”。

10、周岁礼

周岁礼最普遍的风俗就是“抓周“。抓周,又叫“试儿”,小孩不经意的一抓,往往引起大人浮想联翩,这一风俗极为普遍,至今仍然流行于民间,还出现了专为小儿抓周时使用的套装礼器。

4、“百日宴”是古时“出生礼”之一,它有什么讲究?

从古代时就有一个说法,说是小孩满了一百天之后就好养好带了,还有就是希望孩子能长命百岁,而百日宴是古时出生礼的之一,他的讲究就是小孩子生下来100天,叫“百岁”,大概就是将“长命百岁”与百天结合起来吉利说法。而在江南,则称为“百露”,或许是说小孩过了100天,就不必藏在家里了,该“露”头了。

对于送到宝宝嘴边的食物,妈妈一定要把好关,成年人进食的品种太杂肠胃还消化不了呢,更何况宝宝呢,宴会上的大多数食物能不吃就不吃,最好给宝宝自带食物和玩具,转移她对满桌食物的注意力。

抱宝宝赴宴,对于众人要求抱宝宝的举动可以善意拒绝,你可以模仿宝宝的口气说:谢谢爷爷,你要是硬来抱我我会哭的,等我长大点儿你再抱吧。如果强行要抱就坚决拒绝。

新生儿要少接触人,因为每个人的口鼻腔里,都有一定的病毒细菌,即使是健康的人,也有细菌。尽量不要让新生儿被亲朋好友礼貌性的看看,抱抱或寒暄。

汉族民间诞育礼俗。宝宝出生100天,家中招待亲友,祈愿孩子长命百岁。中国在宝宝出生的第100天举行的祝其长寿的仪式。引引又称百岁、百晬。

而在江南,则称为“百露”,或许是说小孩过了100天,就不必藏在家里了,该“露”头了。百日宴是指初生宝宝一百天举行的庆祝仪式。

这么一说我们就可以懂得他的讲究在哪里了,平时要给宝宝喝温开水,在宝宝的味觉形成时期,一定要注意不要进食过甜的东西。

热点内容
新泰特产 发布:2020-09-14 19:00:13 浏览:505
适合开业的音乐 发布:2020-09-17 11:28:55 浏览:503
送男生十字绣 发布:2020-09-16 16:05:07 浏览:503
神秘商店皮肤赠送 发布:2020-09-16 15:38:37 浏览:503
手绘圣诞贺卡 发布:2020-09-16 14:48:57 浏览:503
青岛初中升学率 发布:2020-09-16 09:55:57 浏览:503
送妈妈的生日蛋糕图片 发布:2020-09-16 09:10:18 浏览:503
梦生日 发布:2020-09-16 18:24:33 浏览:502
纸礼物盒 发布:2020-09-16 15:55:47 浏览:502
wow角色定制 发布:2020-09-16 14:46:32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