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什么员外
1、送卢员外的翻译诗意
送卢员外
唐代作者:薛涛
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
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
2、惠义寺园送辛员外意思注解
杜甫
《惠义寺园送辛员外》
朱樱此日垂朱实,郭外谁家负郭田。
万里相逢贪握手,高才却望足离筵。
这是一首送别诗,古人重友情送朋友远足吟诗寄情似乎是一种习惯了。
大意是:鲜红的樱桃成熟于四月的季节,远郊一大片良田散发晚春的气息。走了很远的路来只为和你握握手为你送行,现在还是很多人欢笑的酒宴顷刻间就人去宴散了。
希望对提问的朋友能有一个参考的作用吧!
3、送郑二员外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送郑二员外[作者] 皇甫冉 [朝代] 唐代
置酒竟长宵,送君登远道。
羁心看旅雁,晚泊依秋草。
秋草尚芊芊,离忧亦渺然。
元戎辟才彦,行子犯风烟。
风烟积惆怅,淮海殊飘荡。
明日是重阳,登高远相望。
《送郑二员外》作者皇甫冉简介皇甫冉,字茂政。约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润州(今镇江)丹阳人,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皇甫冉的其它作品○ 春思
○ 出塞
○ 送魏十六还苏州
○ 问李二司直所居云山
○ 临平道赠同舟人
○ 皇甫冉更多作品
4、高中诗送柳八员外赴江西的译文?
唐代皇甫冉的《送柳八员外赴江西》的原诗是:
岐路穷无极,长江九派分。行人随旅雁,楚树入湘云。
久在征南役,何殊蓟北勋。离心不可问,岁暮雪纷纷。
翻译成现代汉语是:
世上的叉路多得都数不完,就像长江一样有九个支流分。
行路人随着南飞的大雁走,楚地的树高得伸进湘地的云。
长久地在南方征战与拼搏,获得了与在蓟北相同的功勋。
离别的心不用再问什么样,眼看到年底了大雪扬扬纷纷。
5、王维 《送李员外贤郎》翻译, 急求,谢谢大家
①员外:即员外郎。
②负米:《孔子家语·致思》:“子路见于孔子曰:‘昔者由也事二亲之时,常食蔾藿之,为亲负米百里之外。”’此处盖取其事亲之意。铜梁:《元和郡县图志》卷三三:“铜梁山在(合州石镜)县(今四川合川)南九里,《蜀都赋》曰‘外负铜梁(于)宕渠’是也”。按:玩诗意,“贤郎”乃蜀人而随父在京者,诗盖为送其还蜀事亲而作。
③阿戎父:《世说新语·简傲》刘孝镖注引《竹林七贤论》曰:“初(阮)籍与(王)戎父浑,俱为尚书郎,每造浑,坐未安,辄曰:‘与卿语,不如与阿戎语。’就戎必日夕而返。籍长戎二十岁,相得如时辈。”此以阿戎喻“贤郎”,阿戎父喻李员外。
④童子郎:汉时选童子才俊能通经者,拜为郎,号童子郎。
⑤鱼笺:唐代蜀地造的笺纸(小幅而精美的纸张称笺),参见《唐国史补》卷下。
⑥橦布:用橦木花织成的布。《文选》左思《蜀都赋》:“布有橦华,面有枕榔”。刘渊林注:.“橦华者,树名橦,其花柔毳(毛)可绩为布也,出永昌(郡名,治所在今云南保山东北)。”
⑦薏苡:多年生草木植物,其果实曰薏米,可供食用和药用。《后汉书·马援传》注引《神农本草经》曰:“薏苡,味甘微寒……久服轻身益气。”
⑧幸:犹“正”。将:携带。按:蜀中产薏苡,故云
6、送卢员外这首古诗的名句
送卢员外
薛涛(女,唐朝)
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
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
7、解析薛涛《送卢员外》
隐居在浣花溪的薛涛,心态变得无比平和宁静。遍历多年欢场沉浮,又经了那一段痛彻心扉的情殇,她终于沉下心来,于浣花溪畔制笺作诗,怡然自得。
不过此时的她虽然有了些许出尘之感,然而艳色四照,文名远播,在这滚滚红尘又哪能这么轻易便觅得一方清净圣土。
这个红尘,她依然是有所希冀,有所眷恋的。往来尽多风流名士,文人墨客,也难怪在隐居的这段时间里,她的笔下依然汩汩淌出了如许多的动人诗篇。
卢员外,即卢士玫,《旧唐书》里记载“卢士玫,山东右族,以文儒进。性端厚,与物无竞,雅有令闻。始为吏部员外郎,称职,转郎中、京兆少尹”。
这是为卢士玫送行的别诗。卢在川蜀日久,想必与薛涛也定少不了诗词唱和之举。今友人风雪之夜离蜀赴京,赋诗相送,惟见真情。
漫天风雪飘舞在玉垒山前,这城门之外,也少了“花重锦官城”的繁华和热闹,离别,终究是令人难言的酸楚。淡淡的素笔勾勒,就将一幅送别的图景描摹的入木三分。终是不忍离别吧,那一刻,女校书的眼中定有晶莹划过。
薛涛送别诗无数,却每每于送别声中吟出新意。如这首诗后两句“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化用了战国时魏信陵君与门客侯赢的典故,为卢士玫饯别之时,托其代为向以入朝为相的武元衡致意,以报其知遇之恩。
侯赢本为夷门抱官小吏,后因信陵君礼贤下士,亲自驾车迎送,尊为上宾,遂入为门客。后来在强秦攻赵时,出谋划策,窃符救赵,继而守诺自刎,终成史书上一道鲜亮的英魂。
武元衡持节蜀中时,爱惜薛涛才情,再次举荐薛涛为校书郎。后来虽未成行,却也留在了武元衡身边协理文牍。故而薛涛心念其恩,在此处以信陵君比武元衡,以侯赢自喻,切合两人身份不说,更凸显了她的情深意重。
她从不曾自命清高,哪怕有“长裾本是上清仪,曾逐群仙把玉芝”的冷然自许;也从未曾自感沦落,即便曾经写下委曲求全的《十离诗》。然而她终是心思通透的女子,看人看事,总有自己的一分清明在心头。
人间百态,世事纷繁,归于一处,点滴于心。都不过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她那一颗七窍玲珑心,又几曾蒙尘?
韦皋于她恩重情深,武相于她又何尝不是天高地厚?若韦皋尚对她有些许男女之情,武元衡则是对她纯然是一片怜惜了。
武元衡入蜀之时,得女婿段文昌荐薛涛才情绝世,又得薛涛上诗《《续嘉陵驿诗献武相国》,一扫赴任踌躇心绪的同时,对薛涛更是激赏有加。后观其幕府酒宴,皆应对得体,举措自如,大起爱才之心,再次向朝廷举荐薛涛为校书不成,仍是将其留在府内行校书之实。
她遍看世间人情冷暖,早已深知这红尘多难。身如浮萍随水流,命若柳絮任风荡,这样一个无可掌控的生命,她早已不再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奢望。
经历坎坷,几多波折,纵然“姿容美艳,性敏慧”,奈何身不由己,只能任南北飞鸟往来秋风肆意揉捏,她的心中不是没有怨吧。
她不似寻常红颜以色邀宠,她的诗句全无脂粉之气,她以女子之身在唐诗的男儿世界里硬生生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方坐席,又何尝不是对自己身不为男儿的一份悲叹。
然珠玉晶莹终有人怜。他视她若颇有才情的子侄奖掖提携,她待他如可敬的长辈温婉恭顺,都是以文相知,以诗相交,脱了男女这副皮囊,动人的诗篇才是更加永恒的情缘。
薛涛是诗人,武元衡也是诗人。都是读书人,读书人的事儿,还用多说么?
不由得心往薛涛的不拘和洒脱,当然,也亏得卢员外“性端厚,与物无竞,雅有令闻”这样的端方君子,才能微笑着观望着她的天真与纯然。
探看不出薛涛与卢士玫之间有何过人的交情,想来也不过是泛泛之交。然而他却是如此宽厚地看待这个任性的女子,心中定然对她有着一份欣赏一份怜惜吧。
倒也欣喜于在这首诗里,看到了她的真性情。纵然一生遭遇坎坷,她却始终要做那株“苍苍劲节奇”的竹。不惧人言,孤冷独立,她的灵魂虽遍历颠簸,却从未被这红尘喧嚣侵染。她视他若友人,便可敞开心扉,便可直言不讳,全然不用去想他会因此不悦。
诗里诗外,施者受者,却全然都是可爱的人儿啊。
虽是托人寄语,然寄情何切,寄语何真。想武相端坐九阍九阙之内,闻得此音,也当开怀了。
君予我滴水之恩,我亦当涌泉以报。她本就不是凡俗女子,不但诗句“无雌声”,做人做事也颇有须眉之气。于情与爱无望,却不是不解人间真情,那些怜惜那些照拂,她一一记下,永镌心头。
宰天下相春秋,案牍劳顿之时,盼这声问候能为您带去几分暖意,只为了谢您当初眼眸深处的那丝赞赏。
8、送卢员外全诗及翻译
怀素在自叙帖中说,“卢员外云:‘初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可见此句并非出自郑板桥,因为怀素较郑板桥早得多。其实,这是唐代卢象的作品残句,是卢贬谪永州时的作品,已经散失不可考,只是在怀素自叙帖中留有上述一联残句。
9、送钟员外赋竹
送钟员外(赋竹)
唐代:孙岘
万物中萧洒,修篁独逸群。贞姿曾冒雪,高节欲凌云。
细韵风初发,浓烟日正曛。因题偏惜别,不可暂无君。
10、《送李员外贤郎》唐诗原文及注释
【作品介绍】
《送李员外贤郎》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6卷33首。
【原文】
送李员外贤郎
作者:唐·王维
少年何处去,负米上铜梁。
借问阿戎父,知为童子郎。
鱼笺请诗赋,橦布作衣裳。
薏苡扶衰病,归来幸可将。
【注释】
①员外:即员外郎。
②负米:《孔子家语·致思》:“子路见于孔子曰:‘昔者由也事二亲之时,常食蔾藿之,为亲负米百里之外。”’此处盖取其事亲之意。铜梁:《元和郡县图志》卷三三:“铜梁山在(合州石镜)县(今四川合川)南九里,《蜀都赋》曰‘外负铜梁(于)宕渠’是也”。按:玩诗意,“贤郎”乃蜀人而随父在京者,诗盖为送其还蜀事亲而作。
③阿戎父:《世说新语·简傲》刘孝镖注引《竹林七贤论》曰:“初(阮)籍与(王)戎父浑,俱为尚书郎,每造浑,坐未安,辄曰:‘与卿语,不如与阿戎语。’就戎必日夕而返。籍长戎二十岁,相得如时辈。”此以阿戎喻“贤郎”,阿戎父喻李员外。
④童子郎:汉时选童子才俊能通经者,拜为郎,号童子郎。
⑤鱼笺:唐代蜀地造的笺纸(小幅而精美的纸张称笺),参见《唐国史补》卷下。
⑥橦布:用橦木花织成的布。《文选》左思《蜀都赋》:“布有橦华,面有枕榔”。刘渊林注:。“橦华者,树名橦,其花柔毳(毛)可绩为布也,出永昌(郡名,治所在今云南保山东北)。”
⑦薏苡:多年生草木植物,其果实曰薏米,可供食用和药用。《后汉书·马援传》注引《神农本草经》曰:“薏苡,味甘微寒……久服轻身益气。”
⑧幸:犹“正”。将:携带。按:蜀中产薏苡,故云。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 jié) ,人称诗佛 ,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王维的诗全集栏目。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繁体对照】
卷126_33【送李员外贤郎】王维
少年何处去,负米上铜梁。
借问阿戎父,知为童子郎。
鱼笺请诗赋,橦布作衣裳。
薏苡扶衰病,归来幸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