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送什么好 » 佛教布施送东西

佛教布施送东西

发布时间: 2023-01-08 06:56:20

1、按佛教说法花买东西送给别人是消自己的福报吗?

不是,买东西送给别人是布施,不会消耗自己的福报反而会增加自己的福报(如果把布施的功德回向给一切贫困人富裕,将生生世世富裕),佛经讲一个人生前吝啬死后堕入饿鬼,看见食物拿到自己手里就变成火炭。
阿弥陀佛

2、从佛教的觉度说给讨饭的人给钱给物有什么说法

这有几种说法,都是正面的:
1、首先这样的行为属于佛教修行的六大方式之一:布施。布施我们可以理解为“无私的奉献”,分别包含了财布施(给钱给物)、身布施(出力做义工)、法布施(解释佛理)和无畏布施(令胆小怕事的人内心无所畏惧),无论是哪一种,功德都很大,“功德林中,布施第一”。
2、其中,我们也会遇到假乞丐,那么这样的行为也是功德很大的,因为乞丐是假的,他冒领自有自己的果报,而布施的人是真心的,所以“真布施哪管他假乞丐”。
3、还有一种情况,是菩萨罗汉或修行者化身为乞丐来度你,让你种善根,那就是你的福报了。

3、信佛的人为什么时常号给人家送东西,d,他送的东西是不是念了咒的?

学佛人送东西给人是修布施。
是菩萨六度里的第一项,也是四摄法的第一项,可见布施之重要。不光为自己种了福,还与众生结了善缘。并不是因为念了咒。

4、关于佛教的布施得福

可以,是布施,但是你那一定是有漏的。 布施是六度波罗蜜之一,是个大学问。 最好还是看金刚经,读懂了,就知道怎么布施了,什么叫做无相布施。

下面是布施的资料。

布施是六度之一,也是六度之首。六度,是大乘修行道的六项主要内容,是菩萨的正道,是摄尽一切菩萨道的总行,是自度度他、福慧双修、三学具足的途径,也是悟入唯识性的因和果。今仅以六度之首的布施度试作探讨。
布施度,又名檀波罗蜜、檀度、施度。施波罗密,意为布施,即以自己所有,普施一切众生。布施有三种之分:第一种是法施,即以清净心为人宣说如来正法,令闻者得法乐,资长善根之功。第二种是财施,此中又分两类:一是内财施,即以自己头目脑髓,以至整个色身施于众生,如释迦如来在因地中行菩萨道,曾割肉喂鹰、舍身饲虎;二是外财施,即以自己所拥有的衣食财物施予有情,令彼不受饥寒的痛苦。第三种是无畏施,即众生若有种种灾难怖畏之事,能够安慰他们,帮助他们免去内心的怖畏。
为什么要行布施?因为它是立人间和乐、出世圣法的根本。众生在三界之中流转,不得出离,就是由于贪爱执著境界和自体。所谓境界爱,就是世间五欲的享受和占有。在自己一无所有之时,就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去寻求,而且贪得无厌,多多益善,心不知足,惟图多求,甚至不择手段,造出种种恶业。一旦拥有名利等妄境时,更是惶惶不安,唯恐失去。象这样求之尚忧不得者,又何能普舍于众生?既以自我为出发点,执妄境为我所者,又何能去贪著得出离?所谓自体爱,就是贪著个人、种族现在和未来的生命。夫妇和家室,便是生命爱的对象。众生由于这些妄境之故,悭吝不舍,而导致六道轮回、永无出期。而布施,是悭吝的正对治,能够破裂众生悭吝之心,让众生不被欲累,放下对财物、名利、家室甚至色身的执著,培养慈悲心,以种种钱财宝物,乃至自己最宝贵的生命悉皆施予一切众生,从物质和精神上支持他们,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痛苦、烦恼和无知,满足他们的愿求,与众生广结善缘和法缘,使他们因此而亲近我们、信任我们,为我们进一步感化他们,激发他们向上向善,做好人缘准备,从而能够摄受他们,使之成为法眷,并永断贫穷根本。若能如是,则能恬淡宁静,净守尸罗,乃至引生智慧,如理抉择诸法性相。自利利他者,莫过于布施,故六度中,将其列为上首。由此,也可见布施度对于众生出离生死的重要。
凡布施,一般源于悲心和敬心。悲心者,是对那些鳏寡孤独、无依无靠者,或者残废疾病之人,或者由于遭受水、火、风等意外灾祸的众生,寄予深深的同情。故以悲悯心而行布施,相近于今人所说的慈善事业。敬心者,是对父母的孝养、尊长的供奉、三宝的恭敬供养等,这是以恭敬心来行布施,其中也含有报恩的意味。此二者,就是人们常说的悲田和敬田。然世间众生,纵偶行布施,也多为有染而不纯的给予,称之为给予更恰当。此不如法的布施,略说有七类:第一类是随至施,此乃非自动的发心布施,而是因为乞化者或募缘者逼上门来,不便拒绝而勉强布施,内心实心痛难舍。第二类是怖施,此乃因发觉自己的财物、名位、生命等,有危急而难以保存,害怕彼等失去,故行布施,希望以此功德消灾免难、逢凶化吉(世人多有此举)。第三类是报恩施,因为曾受人恩惠,故今以酬谢心而行布施(此乃还债)。第四类是求报施,为了别人的报答,或者希望得到别人帮助,故以财等而行布施。第五类是习先施,自己本无布施的意欲,只是世代相传的习惯,故沿习旧俗而行布施。第六类是希天施,希望得到天神的护佑,或者欲生天国而行布施。第七类是要名施,为了沽名,方行布施,以赚回一个大施主或者慈善家的美名。以上的七类布施,都不是出于悲敬之心,纵然也会有一些功德,但与布施真义,毕竟相去太远。
如法的布施,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在布施者来说,对于所施物,须有舍心。如果财物等是被别人借去而忘记归还,或者是遗失,或者是被人抢去,表面上勉强给予,口中也冠之以“布施”之名,而内心却心痛不舍,这种付出和给予,能够说它是布施吗?二、布施给别人的东西,能够使别人获得利益。如果给予别人毒品,意欲害人,当然更不能说是布施。所以,布施的定义就是心甘情愿牺牲自己的福乐来成就别人的福乐,也就是损己利人、慈悲利他,它是无我而不求回报的。与社会上所普遍流行的那种为了追求某种功利目的而暂时给予他人以小恩小惠、以图更大的索取和回报,是有本质的区别。它不是“收买”,不是“金钱交易”,不是“贿赂”,更不是所谓的“感情投资”,而是一种纯粹无染的悲心摄受,其中没有掺杂任何个人的目的和企图。

阿弥陀佛,我这就是法布施啦。

5、佛教里的布施

布施乃是舍身法。
舍身乃是为了除我执,无我算是佛教的思想了。
修炼舍身法就能练出放下的能力。
人的我执严重是因为放不下,如我的东西,我的房子,我的身体等等。
所以才有布施法,如果不体会到这层含义,布施只能算是心理安慰,于实修毫无进展。
所以若你真能做到放下家里所有的东西送给别人而毫不心疼,过后也不会后悔,那么这算一种成就了。当然失去一切的后果也要自己承受的。大修行者也不过是不寐因果而已。

6、布施是什么意思,我们应该怎样去布施?

布施解释:指佛教用语,人的行为,布施是大乘佛法六度之中的第一项,种类有三种:法布施,财布施和无畏布施。

法布施是智慧、聪明、才艺的修因,它通常被分为世间与出世间一切法,就是佛法与世法,凡是别人想知道的、想学习的,只要我会、我能,就热心的去教导他,这都是法布施。

财布施指将金钱、实物布散分享给别人。

无畏布施指的是运用自己的内外财、知识智慧和言语等,在他人有急难、困苦的时候,抚慰人心,使人身心安稳,脱离恐惧。


(6)佛教布施送东西扩展资料:

施之人若有下列三事,则布施后不能得到胜妙果报。

1、先多发心,后则少与——本来发心答应要布施多少,事后却未完全做到

2、选择恶物,持以施人——有的喜欢把自己不要的东西送给人家,或是把旧的东西送到佛寺去,这是不对的做法,这样所得果报不胜妙。

3、既行施已,心生悔恨——事实上不需要这样,帮就帮,都已经帮了,因为因缘不同,过去的就让它过去。若心生悔恨,则所得果报必不胜妙。

7、根据佛法,布施有讲究给哪些人比较好,给多少比较合适吗?

有形、住相布施,皆是不净布施,其心以望有所图报,与世人恶争于物,无有别异,是不净之本。菩萨不以人相我相而行有漏布施,唯以法布,而为最上,若人不受,实为可怜。菩萨布施,一为舍缚,二为利人,不为贪欲,是名正道,名净布施,永住心净,即名解脱。

复次痴人不求上法修行,而贪于以布施之法以为最上,则为颠倒,如佛所说,布施在佛法中是下法,就算舍其身肉最多也只是天人小果,有漏之因,一切诸佛虽行之,而不以为最上。

佛言:若有来人从人索物,能不爱惜者,是为布施度无极。若意在道而布施者,是为以戒度无极。若不恚怒之,是为忍度无极。假令犹自思念,何用为食,自强其意,不释其行,是为精进度无极。若欲施若已施,而不郁毒无有悔者,是为思惟度无极。若已施不望其福德者,是为以慧度无极。理家,开士以布施为成六度无极行若此。

善男子。为求菩提。有其三种十波罗蜜。一者十种布施波罗蜜多。二者十种亲近波罗蜜多。三者十种真实波罗蜜多。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能以七宝满于三千大千世界。布施无量贫穷众生。如是布施但名布施波罗蜜多。不名真实波罗蜜多。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大悲心为求无上正等菩提。以自妻子施与他人心无吝惜。身肉手足头目髓脑。乃至身命施来求者。如是布施但名亲近波罗蜜多。未名真实波罗蜜多。

若善男子善女人。发起无上大菩提心。住无所得。劝诸众生同发此心。以真实法一四句偈。施一众生。使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名真实波罗蜜多。前二布施未名报恩。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修如是第三真实波罗蜜多。乃名真实能报四恩。

所以者何。前二布施有所得心。第三施者无所得心。以真实法施一有情。令发无上大菩提心。是人当得证菩提时。广度众生无有穷尽。绍三宝种使不断绝。以是因缘名为报恩。

【若行布施得生天上。于佛法中施为下法。赞以为最而作是言。大施因缘得生天上。不知语言不解义趣。但知初入浅近下法。贪著我人舍第一义。】舍利弗。如是说法。或时有人生信出家。与诸恶人而共和合。不能勤求第一深义。有所得者说有我人寿者命者。忆想分别无所有法。于阿毗昙修妒路中自为议论。或说断常或说有作或说无作。舍利弗。我法尔时多外道法。令诸众生正见心坏。如是舍利弗。我清净法以是因缘渐渐灭尽。

大仙当知,有三十三不净布施。何等名为三十三耶?一者、有人邪心倒见,无净信心而舍财物,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者、有人为报恩故而舍财物,则非布施;三者、有人无悲愍心而舍财物,亦非布施;四者、有人因欲心故而舍财物,亦非布施;五者、有人舍物与火,亦非布施;六者、有人舍物与水,亦非布施;七者、有人生如是心,舍物与王望王识念,如是舍物非净布施;八者、有人以畏贼故舍物与之,如是施者亦非净施。又复更有五种舍物,皆非净施。何等为五?一者、施毒,非净布施;二者、施刀,非净布施;三者、教人取肉而施,非净布施;四者、有人所摄众生平等施与,和集养育望得其力,非净布施;五者、有人为名闻故而舍财物,非净布施。十四、有人为歌戏故与伎儿物,非净布施;十五、有人年终月尽破散财物,非净布施;十六、有人屋舍因缘而舍财物,则非布施;十七、有人善友因缘,以他财物受与余人,非净布施;十八、有人或有田地,或在舍宅,或有谷聚,或有麦聚,鹿鸟所食、鼠等所食,无清净心非净布施;十九、有人为学作故与工匠物,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有人身有病患,恐命尽故舍物与医,非净布施;二十一者、若人打他若骂他已心悔生愧,舍物与之非净布施;二十二者、若人施已,心则生疑为有报不,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三者、若人施已心中悔热,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四者、若人舍物与他人已,如是思量,若其有人取我物者,皆悉属我为我所秉,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五者、若人施已如是思量:‘如是施福,唯钟我身不属他人。’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六者、若人年老舍物而施,又非中年后时病困,死时欲至,脉节欲断,苦恼所逼欲入死道,无清净心,无信净心,阎魔罗使见之生笑,兄弟诸亲啼哭悲泣,至如是时舍物而与,非净布施;二十七者、若人为名舍物布施,如是我名他国遍闻,某国某城大施之主,彼如是施非净布施;二十八者、若与余人迭相憎嫉,见彼舍物多行布施,见已心慢不能堪忍,以嫉彼故舍物布施,非净布施;二十九者、食他女故,为种姓故,舍珠舍金、若银金刚、若毗琉璃、缯绢衣裳及兜罗绵、造作敷具,如是舍物非净布施;三十者、有人如是思惟:‘舍物与人,我无儿息,大富饶财应当舍物而行布施。’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三十一者、若复有人心生简择,如是念言:‘若与此人则有福德,若与彼人则无福德。’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三十二者、若人布施,舍离贫穷衣裳破坏垢腻之者,与多丰乐大富之人,非净布施;三十三者、若复有人望好花果,舍物而与,非净布施。大仙当知,此三十三垢染布施,而舍财物彼施报者,如以种子种之碱地烂坏不成。大仙当知,如是之人非不布施不得果报。复次,大仙,譬如有人随何所取,得种子已种之荒田,彼种子界,地界相依须得天雨。种子变坏,虽有芽生不得花果;此布施分不得花果,亦复如是。”

热点内容
新泰特产 发布:2020-09-14 19:00:13 浏览:505
适合开业的音乐 发布:2020-09-17 11:28:55 浏览:503
送男生十字绣 发布:2020-09-16 16:05:07 浏览:503
神秘商店皮肤赠送 发布:2020-09-16 15:38:37 浏览:503
手绘圣诞贺卡 发布:2020-09-16 14:48:57 浏览:503
青岛初中升学率 发布:2020-09-16 09:55:57 浏览:503
送妈妈的生日蛋糕图片 发布:2020-09-16 09:10:18 浏览:503
梦生日 发布:2020-09-16 18:24:33 浏览:502
纸礼物盒 发布:2020-09-16 15:55:47 浏览:502
wow角色定制 发布:2020-09-16 14:46:32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