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送什么好 » 送花馍体现了以前人什么的精神

送花馍体现了以前人什么的精神

发布时间: 2022-12-22 21:33:11

1、咸阳花馒的历史传承

花馍又称面塑艺术,是咸阳地区一绝,它是关中地区民间传统艺术文化的一个瑰宝,在农村流传至今有千年之余,除了食用外,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同时也是研究咸阳民间历史、民俗、雕塑、美学的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传关中地区民间有个习俗,那就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以及其他喜庆节日,都要捏制面塑以示庆祝。咸阳的花馍,大的气势宏伟,重约10斤,小的精巧玲珑,重约半两几钱,形如豆粒,细若游丝,精致好看,令人叹服。很早以前,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乡村中到处可见互送礼馍的欢快场面,在关中地区的妇女几乎人人都是制作礼模的高手,其中尤以年长的妇女技艺更是高超。这些农妇们捏啥像啥,虎就是虎,猫就是猫,且要求做的各有神气。虽为静物,却有动感,就像活的一样。
咸阳花馍和人生礼仪紧密相联,有的以物言情寄托着人生的喜怒哀乐,有的礼尚往来,代代传习,积习成俗。很早以前,在咸阳民间四时八节走亲访友,婚嫁迎娶表示祝贺,生儿育女以志贺喜,丧葬致哀都离不开花馍。人们将他们的情谊浓缩于小小的花馍之中。相传农历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农村人几乎家家都要用面粉制作诸如人物、动物、花卉、翎毛、瓜果等花样繁多、技艺精湛的花馍,这些花馍不仅充实了年节气氛,而且增加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花馍的制作工具很简单,白面、剪刀、菜刀、梳子、红枣等物,只要掌握好发面技术,按照式样进行捏制,那么一个鲜活的面模形象就会脱颖而出。咸阳的花馍大都用精麦发面,它通过用捏、揉、拨、粘等方法,用剪刀、梳子做细部及装饰,蒸熟后上色点彩、然后晾干,做成的花馍表面光亮,不易干裂。常用花馍造型多样,空中飞的,地上生的,水中游的无奇不有,无所不在。
千姿百态食文化,悠悠岁月花馍情。咸阳的花馍在向世人描述着关中大地的古老食品文化,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根祖情源。细细品嚼这形色各异的花馍,似乎可以感受到我们祖祖辈辈人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花馍传达着一种浓郁温馨的人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种久而不衰的地域文化信息,显示着其独特的传统文化魅力。

2、河南一女子连夜蒸38个花馍送新婚妹妹,这花馍有什么寓意?

 花馍是由发酵的面团做出来的,寓意着“发”而蒸成花馍意味着“步步高升”,有着美好祝福的含义。河南一女子连夜蒸38个花馍送给自己的新婚妹妹,是因为妹妹38岁才出嫁,姐姐连夜做花馍,是希望妹妹以后的日子过得幸福美满,一切都好好的。

做花馍时,馍上面的图案大多数以神态自然的鱼虫花鸟、蔬菜水果、猴子等万物生灵为主,表达了人么对祖先的祭祀、老一辈的祝福以及新婚夫妇的恭贺,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但是,不管什么款式的花馍,它的内容都是象征着吉祥如意,寄寓着人们深情而美好的感情。

 随着民间艺人对花馍图案不断地发明创造,现在有更多款式多样的花馍,表达出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追求。很多地方的传统是,逢年过节面食当家,不管是小麦还是其它杂粮,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在年节庆典中也很常见,是很重要的一项食物。吃着款式多样的花馍,嘴里满满的都是幸福感,在心灵手巧的花馍制作者手中两下三下就能生动地表现出形态各异的花鸟动物,为节日增添了一丝喜庆的色彩。

花馍,还有一种说法是:在过去,天花和牛痘是威胁孩子生命的病毒,老百姓认为虎猫类的动物不会得天花和牛痘 ,因此千百年来,这些花馍制作成老虎小猫的模样,也代表着人们祈求幸福和身体健康的心愿。尽管花膜本身并不能存放很久,而且只是一种很普通的面食,但是它作为一种艺术和文化却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并且发展至今成为一种文明。面对这些造型奇特寓意丰富而又美好的花馍,我们不由得称赞人类文明的力量。

3、花馍的来历

面花俗称“花馍”,在中国黄河流域和陕西关中农村流传甚广,它是民间一种食文化的传递和民间艺术的交流。面花既是观赏性极强的食用品,又是反映民间风情的艺术品。是关中农村红白喜事、四时八节馈赠亲友的珍贵礼品
面花内涵丰富,造型千姿百态、粗犷生动、夸张变体:有的富丽堂皇,有的洁白如玉;大的有一米多高,要用三四十斤面做成;小的则玲珑剔透,只有几厘米大。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均在勤劳的农妇手中变成栩栩如生的艺术造型。

在地处八百里秦川,被誉为“面花之乡”的华县、合阳县等地,村村户户的普通百姓家都能做一手漂亮美观的“花馍”。华县农村女儿出嫁娘家送的“大谷卷”花馍恰是由虎头、龙身、鱼尾巧妙而完美地组为一体,十分生动壮观,形在像与不像之间变化,活龙虎现。澄城县过春节要蒸双鱼、双鸡的坠灯馍、虎馍、枣山和十二生肖造型的面花。彬县正月十五有“追婿看女”送面花的习俗。西府岐山县民间“二月二”有送“花花”的风俗。合阳县洽川清明节娘给第一年出嫁的女儿要送“娃女”面花。而清明祭祖的各种大型面花,要两个人抬,颇为壮观。端午节是看女的重要日子,娘家要给出嫁的女儿做一对娃娃插花。还有九月九重阳节,都是有娘家给新出嫁的女儿送花馍。 希望可以帮到你 望采纳 谢谢

4、为什么过十二要顶花馍

寓意是祝愿孩子平安成长、长命富贵,借动物和花卉表达吉祥如意的美好祝福。
花馍,在山西人的生活中除了可以果腹,还有着传承礼俗的重要作用,故而流传“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的说法。由此发展的面塑将风俗民情融入其中,千百年来长盛不衰,成为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馍,是一种传统名点,因花式多样而得名,体现了农妇们的心灵手巧和艺术想象,是古代劳动人民善良与纯朴的艺术见证。花馍之所以能在山西流行,成为影响极为深远的记忆味道,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地产小麦,人们普遍喜食面食。花馍不仅是饭桌上的主食,而且还参与供奉、祭祀等重要民俗活动,几乎可以说它伴随并见证了人的一生。

5、花馍艺术—来自千年前的蛋糕!

花馍,又称为“面花,面塑”,不仅仅可食,更是一种享誉中外的民间艺术品,表现了淳朴善良的农家妇女们的心灵手巧和艺术想象力。

花馍主要流行于山西、陕西等地,它起源于中国民间祭祀活动中用面塑动物代替宰杀牛羊等动物的习俗,花馍的造型生动、夸张,制作精巧细腻。

花馍在民间约有1000多年的历史,流传于黄河两岸,它的文化底蕴更为深厚,从过事上讲:有红事花馍(婚庆专用),白事花馍(殡丧专用),各种节日花馍,从形式上讲:有动物、有植物、有人物、有传承着的各种敬仰物花馍等,黄河两岸的人们很早很早就用花馍语言文化有声无声的传奇着一种真情。

在人们生活日益兴盛的现代化时代,花馍这一传承中国文明的形式,慢慢的将被历史悄然无声的淹没,但在乡间的花馍仍然存在于各地的风俗习惯中,如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祭奠祖先、老人过寿、小孩满月等等,都有各类造型和不同用途,花馍作为我国珍贵的民间艺术,被评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馍的制作从麦子筛选、晾晒、加工开始:

1.首先选用今年刚收获的新麦,新麦干燥,潮气少,而且磨成面粉后,更加劲道有柔劲。不会在蒸熟时发生剧烈形变,导致成型失败。

而且新麦也是迎接新喜,除旧迎新的意思。代表着广大劳动人民迎来了新的收获,家家有余粮。

2.其次经过凝水、箩面、制酵、发面的步骤。

这几步是花馍与普通面食最大的区别点。和面的水中,要加入些许食盐,这样和出来的面,会更加劲道,有利于形状的呈现。

发酵过程也极为的重要,要根据花馍的体积与各个部分不同的形态,软硬程度,发出最适合的面团出来。

3.捏形的步骤。

捏形是花馍艺术最为精彩的部分。不同寓意的作品,不只在每位巧妇手中一点点的捏出,更是首先出现在她们脑海的记忆里,这种千百年的文化传承,经过一代代母传女,姊传妹,使得民俗艺术不断发展,巩固,变化。

每位巧妇,对于这不同寓意的花馍,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这往往会在逢年过节,花馍制作的日子里,出现了无声无息的比赛。在比赛中,心灵手巧的大姐,会受到家族德高望重的前辈的表扬,同时这也造就了民俗文化在乡民的口耳中相传至今。

4.蒸制、成型的步骤。

花馍的蒸制与普通的面点有所不同。花馍更加注意火候,注意成型时,要软硬均衡。不仅要好看,还要注重其实实在在的可食性。

5.着色、插面花的步骤。

这是花馍最后的一个步骤,也是最重要的步骤。巧妇们将蒸熟的作品,进行一定时间的放凉,然后将五颜六色的食用色素,各式各样的食物性装饰品与花馍本体之间,进行最后的着色,点缀。

本来只有形状,棱角,样子的白面馍馍,经过人为的食用性的“化妆”,将其所代表的民俗寓意,从自己的脑海里,呈现给各个宾客。

艺术本来就源自于生活中。每一位从早忙到晚,全心全意为了亲手制作的花馍作品的巧妇们,她们正是中华民族传统民俗艺术的传承者。

艺术的本质是丰富生活,是为了祈祷上天,保佑族群的平安。而今天,花馍艺术正是对未来生活美好憧憬的心声。

  【虎娃】过周岁送给小孩子

6、中元节为什么要吃花馍

中元节吃花馍是民间习俗,是寄托老百姓心愿的一种方式,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
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
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

7、花馍的寓意和由来是什么?

花馍,也称“面花” ,是中国民间面塑品。闻喜花馍是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传统名点,因花式各样而命名。闻喜花馍盛行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

花馍同样以美味著名。 闻喜花馍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展出。在2012举办的“中国·闻喜花馍文化节”上创造了四项世界纪录。

乡间逢年节都要蒸制花馍。如春节蒸大馒、枣花 、元宝人 、元宝篮;正月十五做面盏、做送小孩的面羊、面狗、面鸡、面猪等 ;清明节捏面为燕;七巧做巧花( 巧饽饽 ) , 形如石榴、桃、虎 狮 、鱼 等;四月,出嫁女儿给娘家送“面鱼”,象征丰收 ;也有女儿出嫁作陪嫁用的“老虎头馄饨 ;寒食节上坟时用“蛇盘盘”以示消灾;做春燕表示春回大地;婴儿满月做“囫囵”谓之“龙凤呈祥”、“猛虎驱邪”;老人祝寿用“大寿桃”等等。花馍在民间依不同岁时和用途有各种形式。

8、花馍的花馍寓意

花馍的花饰以神态自然的花鸟虫鱼蝴蝶、蔬菜杂果、猴献桃等万物生灵为主,表达对祖先的祭祀、老辈的祝福、新婚夫妇的恭贺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五月端午或婴孩满月时,由舅家送外甥一个特制的大型圆圈面花,群众叫“曲莲”,上面捏塑着鱼、龙、莲花之类,鱼指五谷丰登,吉庆有余;龙指时运亨通,青云直上;莲指幸福花开,喜气迎门。
所有花馍的内容都象征着吉祥如意,寄寓着人们深厚而美好的感情。它也反映与表现着特定的民族心理与性格。
另外,很多民间艺人在长期的“花馍”习俗活动中,不断发明创造,逐渐把“粮画”艺术从围仓、花馍中分离开来,充分利用粮食颗粒的形状、大小和颜色,把一粒粒粮食在木板、瓷器、纸片等上面拼粘成各种书法字体、吉祥图案等,表达劳动人民对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祝福。

9、花馍的传承意义介绍?

花馍是在过去我们国家经济比较落后,物资比较匮乏的时候,人们对生活一种热爱的一种体验,他们用面作为主要原料做成各种膜的形式,有余刑,有花有鸟等等,这都是一些平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一种体验,他们会用这种特质的花馍走亲访友,或者是给祖宗上供自用,这只是体现了自己的一种忠义。

10、河南卫辉一姐姐连夜蒸38个花馍送新婚妹妹,蒸的这些花馍有什么意义?

在河南卫辉,一名女子连夜为新婚妹妹蒸了38个花馍,送上了自己最美的祝福,38个花馍是因为妹妹是38岁出嫁,而108个小花馍则是希望妹妹甜甜蜜蜜、步步高升。

花馍是非常有地方特色的一种民俗艺术品,花馍也被称为面塑、面花,在我国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黄河流域地区非常流行,是中国传统面塑文化的传承,人们在走亲访友或是节日祭祀时都会准备花馍。

花馍的种类繁多,大多数以花鸟鱼虫、水果蔬菜等造型呈现,人们在不同的节日场合会蒸制不同造型的花馍,比如在春节的时候,人们会蒸大馒、元宝馍、布袋馍、枣花馍等,而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时候,则会蒸制羊、猪、狗、刺猬等动物造型的花馍,不止如此,当地人过生日、孩子满月、婚丧嫁娶的特殊日子里都会制作各种各样的花馍。

花馍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我国传承千年的艺术瑰宝,早在汉代时期,就有关于花馍的文字记载,所以,花馍也被称为是中国绘画艺术的活化石,在2008年,花馍便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古时候,人们常把会做花馍的人称为“巧儿”,因为做花馍也充分体现了妇女们精巧的心思和动手能力。花馍需要将发酵好的面,通过揉、捏、揪、压、搓、按的制作手法进行塑造,然后再借助剪刀、梳子、筷子等进行工具进行剪、切、挑、拨、刻,最后再用花椒籽、红豆、绿豆、大枣等食材进行装饰,做成花馍的雏形,上锅蒸熟后,再用食用色素涂上颜色,造型生动、颜色丰富的花馍就制作好了。

传统的花馍都有着它独特的象征意义,也代表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祈愿,如常见的百年好合、三阳开泰、寿比南山等花馍,不仅颜色亮丽、造型逼真,而且还有着美好的寓意。

不过现在随着机械化的发展,传统花馍也逐渐在人们生活中淡去,很多年轻人都不再蒸制花馍,而这一传统手艺也在慢慢消退。

热点内容
新泰特产 发布:2020-09-14 19:00:13 浏览:505
适合开业的音乐 发布:2020-09-17 11:28:55 浏览:503
送男生十字绣 发布:2020-09-16 16:05:07 浏览:503
神秘商店皮肤赠送 发布:2020-09-16 15:38:37 浏览:503
手绘圣诞贺卡 发布:2020-09-16 14:48:57 浏览:503
青岛初中升学率 发布:2020-09-16 09:55:57 浏览:503
送妈妈的生日蛋糕图片 发布:2020-09-16 09:10:18 浏览:503
梦生日 发布:2020-09-16 18:24:33 浏览:502
纸礼物盒 发布:2020-09-16 15:55:47 浏览:502
wow角色定制 发布:2020-09-16 14:46:32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