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送什么好 » 滕州过年娘家送花

滕州过年娘家送花

发布时间: 2022-06-27 12:03:47

1、山东滕州有没有什么习俗?重阳节出嫁的女儿可以回娘家过节吗?

最好是入乡随俗一点好啊

2、滕州送朱米一般娘家送些什么还有见面礼是的少

一万。鸡蛋几百个,面条,,还有宝宝婴儿车,床,衣服,,,,,

3、有哪位知道滕州的风俗习惯啊!

1、饮食

煎饼是滕县人民的主食,种类较多,主要有麦子、玉米、地瓜干和豆子高梁煎饼。

赠送亲友或应时尝新的有芝麻、花椒叶、柿子、韭菜、鸡蛋等煎饼。

人民以刚烙的新麦子煎饼为上品,习惯用大葱、老咸菜或辣椒菜佐餐。

2、春节

子时,焚香楮放鞭炮,阉家祭祖先。拜尊长。赏压岁钱。同族年青人结伴而行,由近及远,依序拜年。

早饭吃扁食,尚素馅,谐“素静”。意祝家庭和睦平安。扁食内包麸皮、硬币,戏卜“福”、“财”属谁。以博亲欢、饭后,妯娌们成群结队,走街串巷拜新年。

3、居住

全县村镇多沿河川古道而设,人们亲族相聚而居。新中国建立前,富裕人家以四合院为单元,数院相连,族人紧邻居住。

 —般人家院落布局亦以四合院格局为常见。院内北屋为正房,两端留风道。前方两侧设配房,略矮。南屋多为三间。

4、服装

民国初年,男人着大襟长圆领褂子,穿直裆宽脚裤子。老人习惯束外腰,扎裤腿。女子装束为掩膝大襟褂子,衣服边口镶花边,直裆肥裤子,扎高腿。

衣料多用土布,以青、蓝、白色为主。女子及儿童衣着色彩稍多,常见的有红、绿、印花、雪青、玉白、蓝色。

5、头饰

1976年以后,男童留平头,女童梳娃娃头,男青年蓄长发留鬓角女青年烫发,初兴,诽声四起,久之,终为人们所喜爱。一般男的仍喜欢平头或分头发型,妇女仍以剪发为主。

6、配饰

儿童传统配饰有七家锁、长命锁、古钱、百家绳、玉佩、核桃饰物等。还有立春的吃豆鸡,端午的香荷包、五毒兜肚、长命绳等。

一般女童常饰耳环(或耳坠)、手镯、香荷包、红头绳,少女常戴发卡、戒指。

4、求滕州地区过年的习俗资料,越详细越好

1/滕州民俗
春 节
子时,焚香楮放鞭炮,阉家祭祖先。拜尊长。赏压岁钱。同族年青人结伴而行,由近及远,依序拜年。早饭吃扁食,尚素馅,谐“素静”。意祝家庭和睦平安。扁食内包麸皮、硬币,戏卜“福”、“财”属谁。以博亲欢、饭后,妯娌们成群结队,走街串巷拜新年。初三中午,焚香于庭,祭神祀祖,全家团聚同酌,谓之“圆年”。初五,再吃扁食,称之”捏嘴”。教幼童,不骂人不妄语,尊长敬老逾青年,少说多做,勤业为先。初七为火日,循古俗,煮菜为餐。旧俗敬火神,庄户人开怀畅饮,锣鼓喧天。初八为谷日,吃豆腐,谐意“都熟”,祈祷丰年。初九为果日,吃鲤鱼,盼“利余”,亦为祈年。东部山乡果农尤为重视,至今依然。
春节,各行歇业,机关放假三日,各剧场、商店照常营业。初三,各单位照常上班,循古俗,放鞭炮,声响连天。
2/首先从做年货开始说起吧:

做年货:

除了上街打年货外,我们那里大年三十前三到五天,家家户户就开始自制年货了,像磨豆腐(一般是做成水豆腐、油豆腐、“让豆腐”等等豆腐系列)、煎油果(就是类似街上卖的那种糯米油饼)、打糍粑等等,这些基本都是不太能守的食品。像腊肉、水酒等这些东西,早在过年前一两个月就做完了。

除夕:

大年三十,应该算是全家最忙的了。早饭后,父母就开始杀鸡宰鸭准备年饭,小成员们搞卫生、贴春联、贴年画。

中午吃饭前,家里的男成员们(男人不在的,女主人代替)提着供品到祖宗坟上去祭拜,祖宗为上,年饭也得让他们先吃啊!扫墓回来后,家里的女成员也基本把年饭都准备好了,放完鞭炮后,一家人就开始吃团圆饭。团圆饭是在中午,所以叫年饭,而不是“年夜饭”。

初一:

新年第一天,做的很多事情,都得有讲究。按老一辈的说法,初一是否喜气祥和,预示着新的一年是否顺顺利利。

初一要“驱寒”(音译,还有“出行”的音译,实际的书面语言,本人至今不确定),这恐怕是我们那里特有的风俗。“驱寒”,也就是凌晨燃放鞭炮,迎接新年,不过有很多讲究。一、时间不能选在凌晨0点,不能选在天完全亮或早饭后,而是在天麻麻亮,大概在凌晨4-6点之间;二、“驱寒”的一般只能是男成员,而且起来驱寒的要自己醒来,而不是被叫醒的;三、驱寒的鞭炮一定得够长(越长表示鸿运越长久)、一挂鞭炮得一次性放完(鞭炮一气呵成放完,表示新年诸事顺利);四、“驱寒”放完的鞭炮不能让小孩捡,也不能在吃晚饭前清扫。等等这些,让“驱寒”变得尤为重要和神圣。所以,如果哪家过的不如意、不顺利,老一辈的还时常会蹦出句:“看来是初一没有‘驱好寒’啊”。

早饭也有讲究,一般吃的是大年三十的剩饭(这表示“年年有余”)、面条或粉条(表示祝老人长寿、全家鸿运长久)

初一要讲究祥和与吉利,所以说话有忌讳,不能带“死”字,,也不能骂人吵架。

其实这些N多的老“讲究”,都是祖辈遗留下来的习俗,有些迷信有些愚昧,但除了那些在后辈人无法接受的规矩,仍然不会有人刻意去改变它、去打破它,就像过生日吹蜡烛许愿一样,都是祈祷自己和家人在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祈祷全家来年有好的收入,遵循一下老规矩也无妨。

拜年:

在我们家乡,拜年算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和任务,占据了“过年”时间这个绝大部分。亲戚多的,基本要从初一开始,到元宵节,都得是走家串户的拜年的过程中。

“初一崽,初二郎”,初一一般是向爷爷奶奶、叔伯邻居拜年的,初二开始就是去外婆、舅舅姨姑家拜年了,而且通常是一家得吃一餐饭,碰到晚上的还得夜宿,所以亲戚多,地点分布又广的,拜年花的时间就特别长。要说明的是,出去拜年的一般是男主人带小孩,女主人得在家接待来拜年的客人。等所有亲戚都来拜完了,女主人就可以叫上自己的姐妹一起回娘家拜年了。

娱乐活动:

过年时期,乡亲们最富有的就是时间,自娱自乐的活动也很多。老年人自发组织的戏班子搭起了戏台自演自唱;年轻后生的舞龙队挨家串户拜年贺喜;小青年们组织的村镇篮球赛也是精彩纷呈;村村放起了各色孔明灯……等等等等,全民参与、老少同乐,其趣融融!

尤其是放孔明灯,这应该算是我这一辈从小到大,感触最深的过年娱乐活动了。在每个村组,一般是几个大人组织,为小孩们做好孔明灯,几个“孩子王”便组织小孩们拿几个器具,挨家挨户的“凑油”,一路唱着童谣:“凑油放风灯,养猪三百斤,凑油放一放,养猪壮又壮”。每个人都希望新年有好收成,也便不在乎那点“油”了!小孩们提着“凑”来的油,淋在绑在孔明灯的布条上,点上火,孔明灯就腾空而起了。在组织者的一声令下,孩子们就朝着跟着孔明灯追去,孔明灯飞的不远的,基本能被孩子们追到,再拿回来重放,捡到孔明灯的就走在最前头,被其他小孩簇拥着,享受着“英雄级”的待遇。所以每个人追起孔明灯来,也特别卖力。也有飞的很远的,追不到了,大家就放弃,要是落在其他村组,免不了一场纷争,最后还得双方的大人来协调。直到元宵夜,所有的孔明灯都必须放出去,这项活动也便宣告结束。

随着现在的后辈们与外界社会接触的增多,家乡的N多风俗都有所改变。大年三十晚的夜空中,燃放着越来越多、越来越绚烂的烟花;除夕夜,有人家开始学着煮饺子、吃馄饨;凌晨0点,开始有人家放鞭炮,真正意义上地“辞旧迎新”;拜年不再是耗尽大半个月的时间,串过主要几个亲戚家的门就算结束了;等等……

但更多现代文化的出现,也让该保留的给遗丢了。越来越多的大人围在了麻将桌前,没人再对戏班、对舞龙舞狮有兴趣;越来越多的小孩守在了电视机旁,看动画片和肥皂剧也似乎比追孔明灯来的舒适一些;初一扯皮打架的随处可见,没人管那么多的忌讳……

风俗在变,人文在变,但是只要身边的亲人那份热情不变、家的温馨气氛不变,每年盼望回家过年的心情依然不会变。

春节初一至十五 山东各地年俗

正月初一
严格地说,春节是从初一零点开始的。家长首先起床发纸,开门前先放一挂火鞭(据说怕直接开门遇到神),然后才能说话。其他人陆续起床。起床后妇女忙着煮饺子,男人在家长的带领下进行祭拜。招远旧时的祭拜顺序是一拜天地、二拜王母娘娘、三拜灶王、四拜财神、五拜老祖,
现在一般只拜老祖。
〔吃〕
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燃放鞭炮。为了驱除邪恶、求吉利,有的地方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有余头。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两碗,意在希望人多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吃到红枣,意味着新的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
〔拜年〕
春节拜年的习俗由来已久,至今不衰。首先进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辈给长辈拜年,平辈之间互相拜年;而后进行近拜,就是给没出五服的长辈拜年;最后是远拜,给出了五服的长辈和亲朋好友拜年。
旧时拜年要叩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商人拜年,除了问好外,还要互相恭喜发财。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新媳妇给公婆拜年,公婆要给相当数量的“压岁钱”。郓城等地有“春节五更乞长”的习俗。
〔吉利话〕
春节要讲吉利话是山东民俗的重要特点之一。每到年前,父母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诫子女,说话千万不要“走火”。即使遇到不顺利的事,也要说吉利话。胶东民间最忌讳的两件事,一是打碎了东西,绝对不能说话,要一声不响地把打碎的东西收拾干净,赶快把它扔到井里,路上即使遇到熟人,也不说话。据说这样就可以消灾;二是初一早晨煮饺子,非得煮破几个不可,但不能说破了,也不能说“堆锅里了”,而要说“挣了”。意在挣钱发财。商人之家对此最为讲究,而且有意进行对话,问好了没有?答曰好了;又问挣了没有,答曰挣了。如此这般,大吉大利。
〔家畜〕
鲁西南地区初一早上不能把鸡、鸭、鹅等放出来,有的圈一天,至少也要圈半天。据说是怕它们弄脏了年,搅乱了年(因为鞭炮齐鸣,会把家禽惊得到处乱飞),其他如牛、马、狗、猫等家畜动物,都得到优待。即墨在初一早晨,用隔年饭喂鸡,据说鸡吃一粒米,就能下一个蛋;把各种食品端给狗吃,据说狗先吃的东西,必定丰收。
〔送家堂〕
莱芜等地有初一下午送家堂的习俗。人们上坟、烧纸、鸣炮、叩头,将祖宗送回坟茔、回家以后,把家谱收起来,春节祭祖仪式遂告结束。但是,有的地区是初二送家堂,还有的地区是在初三送家堂,各地不一。
〔忌讳〕
初一忌讳很多,各地大同小异。莒南忌推磨(年前封磨,直到初五才准用磨),忌挑水,忌扫地,忌打人骂人。临沂则忌动针线,忌包饺子,忌吃荤,忌捣蒜。沂源初一晚上忌点灯,据说点了灯,老鼠就会泛滥成灾。
正月初二
胶东地区于初二日落后送年,送年时要摆供品,焚香烧纸,鸣放鞭炮。有的在大街上摆上供桌,接连不断地鸣放鞭炮,十分热闹。有的地区于初三下午送年。
临清有初二祭财神的习俗。商人之家都供着财神的牌位,桌上摆着“钱龙”和“枣山”。祭祀时,烧香叩头,街坊邻居也带着香纸,到商人家祭财神,祝贺生意兴隆,主人则以酒肴招待,表示感谢
串亲是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胶东东部和莱芜等地于初二到岳父家串亲,未婚的青年男女可以代替父母去看望外祖父和外祖母。即墨于初三或初四给岳父母拜年,但初五不能去。俗话说:“拜四不拜五,拜五死丈母”。莱西串亲的顺序是“先看姑,后看舅,岳父岳母在后头”。
岳父母家对姑爷、特别是新婚姑爷要盛情招待。莱芜等地的酒席上除了鸡、鱼、肉、蛋外,一般都要摆“四顶四”,就是四个果碟、四个炒碟、四个小碗、四个大碗和四个大盘。陪客的人要轮流给姑爷敬酒。
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串亲,叫做“扎根”。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扎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扎根时,外祖父、舅舅、姨妈等都要送给新媳妇压岁钱。鲁西南的新婚夫妇串亲一般都在双日,意为成双成对,大吉大利。
旧时,临清在正月十五以前一般不串亲,俗话说:“七不走,八不挪,九走死婆婆,拐弯死老天。”初七、初八、初九不能串亲,初十尚可,拐弯是指初十以后,直到十五,更不能串亲。过了十五之后,才能串亲。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山东的一些地方称为“五马日”,并以这一天的阴晴来占当年骡马的吉凶,说这一天万里晴空则骡马兴旺。
这天又称“破五”,有些地区在初五之前妇女不能出门串亲,也不准动刀尺做针线,还不准生米、生面和生菜下锅,过了这天则不再忌讳。临清一带的“破五”,以家族为单位举行送家堂的仪式。沂南也在这天撤家堂轴子,有的还吃炸糕,扫院子,据说这天扫院子不招蚂蚁。
临沂等地妇女这天不出门、不梳头、不动针线,据说动了针线会招蝎子、蚰蜒。
这天普遍中午吃水饺,也可以吃面条,有“初五吃顿面,一亩打一石”的说法。
旧时,初五有送穷的习俗,或称“送穷媳妇”,茌平称为“五穷”,忌拜年,放鞭放炮谓之“赶五穷”。单县这天通行送瘟神,为了消除病患,家家户户都到村头或十字路口送瘟神。一大早就焚香烧纸,祈求瘟神远走高飞,让一家人康泰平安。
许多商家称初五为财神生日,黄县等地或称“路头日”,这天开门营业为开市大吉。人们鸣放鞭炮,祭祀财神,吃象征元宝的水饺,希望生意兴隆,财源茂盛。这天的水饺像初一一样,也要故意下破几个,掌柜的在厨房外高声问道:“伙计,元宝挣了没有?”伙计则高声回答:“挣了!”以此来图个吉利。这天最忌讳说“赔”、“散”之类的话,吃大蒜不许吃蒜瓣,蒜泥要称“义合菜”,免得犯忌。
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为人日,唐代称为“人胜节”。据说人日主人丁兴旺和人身健康。黄县、招远等地按初七、十七、二十七分为“小人七”、“大人七”、“老人七”,中午吃面条以祝人们健康长寿。
有的地方人日还有祀神的活动。沂南在这天推磨压碾,送天地神,邹县祭祀火神祝融,举烛同社必至,谓之“守驾”。单县、郓城这天送火神。
人日这天,临清、济南等地忌讳妇女做针线。据说:“人日做针线,专扎婆婆眼。”单县早晨吃饺子,现包现吃,叫做“捏老鼠嘴”,晚上不能点灯,据说是让老鼠娶媳妇,不要危害百姓。
正月初八
正月初八为谷日。鲁南地区又称此日为“转八日”,简称“转八”。这天沂水家家户户吃面条,取“擀面轴子转一转,一亩地里打一石”之意,祝愿新的一年谷物丰收。沂南则完全相反,转八日是忌转的,纺车、碾磨等所有能转的工具,这天都要停转。博兴等地以谷日阴晴占丰歉。有的地方则谓八日晴,宜谷。
正月初十
正月初十,传说是石头生日。这天不准搬动石头,也不准搬动碾、磨、石臼、捶布石等石制器物,恐怕因此伤害了当年的庄稼。
昌潍地区有的在这天焚香烧纸祭拜石头神。鄄城有抬石头神的习俗。郓城也有类似习俗。邹县等地十日作脯,谓之“纳福”。
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灯节。
民间传说,元宵节的灯光,是吉祥之光,能驱妖避邪除百病。所以人们往往端着灯互相照照脸庞,还要照一照屋内屋外的各个角落。
山东花灯的种类繁多,各有特色。面灯和萝卜灯的农家气息比较浓厚,而彩灯的都市特点比较突出。旧时,胶东、鲁中和鲁西南地区习惯用豆面和玉米面做成十二生肖灯,做工细致、形象逼真。十二生肖灯的寓意在于消除病灾,使人丁兴旺。此外还有代表十二个月的月灯。月灯的寓意在于祈祷该月收获的农作物、水果和蔬菜取得丰收。面灯一般摆在床头、窗台、门砧和桌子上。
滕州一带的萝卜灯别具一格。过去,德州举行灯会,彩灯的花样繁多,有内容连贯的套灯,有形态各异的散灯,有端庄华丽的牌坊灯,还有变幻莫测的盒子灯。曹县有一种特别精致的彩灯,叫雪花灯。据说需要一个能工巧匠的经年之功才能制成。
博兴农村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着灯,围着枣树转六圈,同时把“嘟佬嘟佬,开花结枣”的口诀念六遍(传说嘟佬是主管枣树的老公公)。据说照了枣树,枣子就能得丰收。
费县玉皇庙会在元宵节这天举行“送驾”仪式。滕州一带元宵节“打花”更是令人倾倒。鄄城的姑娘们在元宵这天制作花树和花姑娘,意在希望棉花取得丰收。
个别地方妇女有“看了娘家灯,要死老公公”的忌讳,有的地方新媳妇则必须回娘家去躲灯。

5、滕州有什么风俗?

古塔俗称龙泉塔,原是龙泉寺的一座佛塔。龙泉寺的建筑规模宏丽,从远处便可望见那黄墙碧瓦,苍松绀宇。进寺回顾,但见正中大殿轩昂,两侧庑殿整齐,殿内供的佛像栩栩如生。碑房里各种碑刻,琳琅满目,风雅古朴。明万历年间王元宾在《滕县志》中记述:“寺规制旧极宏丽……岁于此为迎春所,今两廊方丈俱圮,虽修之不及前远甚。”到了清末民初,龙泉寺庞大的建筑大都倒塌失修,仅存此塔。
龙泉塔为砖石结构,塔身呈八角形,砖刻斗托檐,共9级,通高43米,塔底直径为9.2米。塔底部有佛窟一间,塔内上部存佛窗4间,然佛像均已无存。
龙泉塔始建时代文献无考,据有关专家观察其风格,属北宋时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塔底层嵌有古碑,碑上记载,明代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曾进行过重修,时至今日,已逾500余载。龙泉塔饱受历代风雨侵蚀,屡遭战火摧残,塔刹倾毁,挑檐斗拱脱落,已是面目全非。为保护古塔,1983年滕县人民政府决定,拨专款全面修复,历经年余,修缮竣工。龙泉塔被枣庄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龙泉文化广场 位于市区东部,东临荆河,占地面积为90.5亩,是一处集游览、观赏、科普、文化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敞开式公共游乐场所。整个广场由大水面、方广场、斜面草地、旱喷泉、圆形露天广场组成,配设以形状各异的花坛、台阶、亲水平桥等,龙泉古塔、王学仲艺术馆、汉画像石馆、中外酒瓶博物馆等富有文化特色和地方气息的文化建筑群围绕在广场四周,形成了以龙泉古塔为依托,反映古老文化为主题的活动空间。
王学仲艺术馆 建于1988年3月,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绿化面积为350平方米。馆内有展厅、讲座室、书画厅、文物陈列室、艺术资料收藏室、接待室、办公室,组成了中西合璧、典雅清幽的艺术殿堂,被书画艺术界誉为“江北三亭”,馆藏王学仲先生及历代名人字画500余幅,文物200多件,集收藏、展览、研究、交流于一体。
滕州市博物馆 现位于龙山路29号,建于1958年,馆藏文物1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近百件,以北辛文化、商周时期青铜器和汉画像石著称,设有展室7个,有北辛文化展室,滕、薛国青铜器展室,铜镜、陶瓷、字画。陈列内容以突出滕州市的历史为特点。
荆河公园 位于滕州城区南部,南临荆河,自然环境优雅,是滕州最大的公共娱乐场所。整个公园的规划和建设在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的基础上,以传统古典园林风格为基调,使亭、台、楼、榭、阁、桥点缀其间。公园占地面积为285亩,其中水面75亩,园内建有五孔桥、玉带桥等拱桥5座及仿古式东大门,老年活动中心、观荆阁、荷花亭、双亭、沿湖长廊、水榭码头等景点15处,栽植了各种花木万余株,道路硬化3000余米。整个规划布局分东西入口区、儿童游乐区、水上活动区、动物区、自然风景区、花卉盆景观赏区、老年活动中心区等8个功能区域。
三、自然景观
滕州境内自然景观有山有水,以山静、水清为特色。
莲青山风景区 据明万历十三年《滕县志·古迹志》记载:“纪王女城在东莲青山,即玉女城”,当地民众称之为“皇城”。故址位于市城区东北25公里处的党山乡境内——乡驻地东北约8公里。沿着崎岖的山岭小路,翻越一道山口,再上一座山岭,就到了宫殿遗址处。《滕县志·山川志》记载:“九十九顶莲青山,岿然如屯云,主峰摩天岭”(高603米,南有玉女池,又有纪王女儿修道于此,故名)。又传云,王女同驸马耶律带兵避居于此。若此,城可能是金代建筑。
今城遗址巨石累累,起伏于山峦之间,颇为壮观。城址实测东西90米,南北40米,遗址内自北向南残留一排4个石鼓形柱基石,下为方形,边长54厘米;上为圆形,直径长38厘米。石鼓柱基间距10米。废墟残砖有44×23×12厘米和36×22×9厘米等不同规格。砖上有白灰粘结材料,绿琉璃瓦的残片,彼彼皆是。由此可见宫殿的建筑应是砖木结构。室内地面为水磨油浸方砖铺地,可见非同一般。殿堂遗址是一大平台,前后残留有巨石砌筑挡土墙(亦或墙基)高4米多。
殿址北建有石券桥一座,横跨谷口之上,此桥尚存。桥南北长40米,桥面宽15米,跨度7米,拱台高3.5米,拱高3.5米。精打细凿的拱券石规格为80×55×30厘米。上游桥洞两旁拱台上有镂雕龙头,南侧的龙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北侧的龙嘴被砸掉,角须尚好。这里既使是在大旱之年的春天,谷内桥下仍然流水潺潺。
殿堂遗址的前后左右,山上谷下,树木葱葱,百鸟争鸣,如临人间仙境。旧志记:“谷遍是桃花,每春水出涧,浮带桃花,宛然桃源仙境也”。
墨子森林公园 位于滕州城15公里的墨子故里——木石镇境内,是在原国营木石林场的基础上建立的,1993年被定为省级森林公园。公园东依沂蒙山,南濒“薛国故城”,西北分别与滕州八大景观之中的“微湖夜月”、“龙岭晴云”、“谷翠双峰”相望,可谓景中之景、园中之园。公园地势北高南低,南北狭长,绵延6.3公里,东西宽1.2公里,自然环境优美,且处于济(宁)枣(庄)公路、微(山)冯(卯)公路纵横交叉位置,交通十分便利。
森林公园主要由两大山脉和龙山、虎山、落凤山三个主峰组成,最高点海拔262.5米。登峰远眺,重峦迭翠,峰奇林茂,林海莽莽,云雾缭绕,气象万千。森林以侧柏、刺槐为主,间或其它多类树种。早春,刺槐吐绿,香花串串,远眺如雪;临夏,绿荫夹道,凉风习习,微风拂来,林涛声声,素有“日晒三里不露面,雨天五里不撑伞”之说。相传早年墨子和其弟子常到此山读书习文,遇旱年,草木枯萎,墨子就率弟子挑山泉水浇灌,从此,荒山渐绿,草木葱茏。公园从远处看,山形像龙、像虎、像凤,非常逼真,素有“龙山、虎山、落凤山,三山有灵”之美传。近视则石峰千姿百态,层石叠峰,形态各异。园内涌泉遍布,溪流纵横,山水倒映,鸟语花香。自然景观更奇,有日出观、生云处、云霞奇观、通海池等。逢雨季,生云处便会缕缕白云升腾,雾纱飘渺,山云一体,云天相连,后经人工精心修建,部分景色更加诱人,为人们提供了一处优良的休息、游乐场所。
森林公园整体又分为三个景区:墨子祠景区、园中湖景区、目夷沟景区。这些景区不仅风光绣丽、神奇,而且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分布其中,有玄帝庙、墨子井、聚宝盆、大峪庙、曹王墓等。墨子讲学石刻壁画和墨子祠为墨子祠景区主要的人文景观,在其周围还要建凤凰台、观景阁等景点。墨子祠建于风景独秀的落凤山巅,设计面积约1000平方米,为仿古式建筑,坐北朝南,二进院落皆碧瓦红墙,飞檐画栋。后院设计为主祠,内塑墨子像,供人瞻仰。东西房,塑其弟子像,附有每个名弟子的情况简介及对社会的贡献。前院为小祠,计划制作墨子“救世济民”等活动的彩塑群。墨子祠实施分期兴建,目前一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
岗头镇万亩荷花风景区 地处滕州、邹城、微山三县(市)交界处,北倚凫山,西濒微山湖。西距京杭大运河仅2公里,东逾京沪铁路和104国道23公里,济微线(即104省道)、济枣线交叉穿境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游览区有“万亩红莲”、“微湖夜波”、“码头晨曲”、“渔舟唱晚”、“芦荡飞雪”等迷人的自然景观,近有“朱庄文化遗址”、“伏羲画卦台”、“牧仙洞”、“玉皇顶”、“九顶莲花山”、“落阳城址”、“鲁国郎邑”、“元明百寿石坊”等文化古迹。每逢6、7、8月份,湖畔荷花盛开,红花绿叶,碧水白帆,构成江北“瘦西湖”独有的风韵,令人遐想无际。
1995年—2000年,岗头镇党委、政府解放思想,大力实施“以水兴镇”战略,发展旅游业,总投资3000多万元,修筑了滨湖路、通港路、富民路等“四纵四横”八条道路,架设了宏波大桥,建成了拥有30个泊位的高标准港口,开辟了岗头“万亩荷花”走向国内市场的黄金水道。同时,卓有成效地进行了滨城小城镇建设,增强了旅游业发展的承载能力。依托滨湖12.5公里的湖岸线和2万多亩的浅湖,1.5万亩的低洼地,6000亩的“上粮下渔”基地,岗头镇采取多种形式加大科技投入,建成了乌鳝走廊、白莲藕基地、中华绒鳌蟹基地、彭泽鲫基地、鱼鸭混养基地和甲鱼饲养场,初步形成了出口创汇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和高效生态农业。
岗头镇“万亩荷花”旅游资源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具有现实的游览价值,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岗头镇正准备修建度假别墅、休闲亭榭、天然浴场、水族馆舍,开辟钓台、射场、跑马、游艇,增添娱乐设施,经营特色餐饮,承接各种高规格会议,恭候中外大型旅游团体,逐步形成融娱乐、休闲、审美、考古、环保于一体的大旅游格局。
柴胡店镇万亩梨园
万亩梨园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滕县志》有花开似银的记载。该园是以刘村梨园为依托,不断膨胀规模而形成的“滕州市高效高税经济林开发区”。其品种有:酥梨、鸭梨、天生、紫酥、槎子、子母、晚三吉、二十世纪、日本丰水梨等。柴胡店镇为开发千山旅游资源,于1992年,在该园内重修了明嘉靖年间的梨园古井,规划了“园中园”,新建了观梨亭、游艇码头、钓鱼台等20个景点。定于每年4月在这里举办一届梨花会。
观梨亭位于万亩梨园古薛河分洪口处,底层为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高8米,长12米,宽8米。上层为四木圆柱支撑,是正方形高6米的挑檐式四角亭。建造于1992年,是中国传统建筑亭阁式与现代建筑风格巧妙结合的范例之一。登此亭览万亩梨园:那盛夏的点点珠光、金秋的累累硕果、严冬的茫茫林海,尤其是阳春三月那“万亩梨花白似雪,一弯薛水碧如蓝”的佳景,定会让人心旷神怡,飘飘欲仙。
园中湖位于万亩梨园中部,系集灌溉、养殖、游览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800亩水面的薛河故道。岸柳低垂,鱼戏虾跃,碧波荡漾,湖光山色。在此观分洪口瀑布,爽气袭人;湖中泛舟,怡然自乐。“垂钓薛河畔,悠然见群山”也别有一番情趣。这里是旅游、观光、休闲、渡假的好去处。

6、滕州的习俗

1、送粥米

送粥米也叫“送月米”。一般男孩出生后20天,女孩18天,并要定双日子,假如赶着算逢单日,也要错开,提前或拖后1天。姥姥必前往,姥姥不在,由舅母替代,还有舅舅。舅舅大都充当姥姥的脚力,脚力人数根据送去东西多少而定,东西多少根据自家的经济状况,和平常与亲邻交往情况而不同。亲邻送的东西多,粥米也较丰厚。

20世纪80年代后,大都用拖拉机或三轮车前往,同去的还有出嫁的姐、妹、姨、姑等。东西要有米、白面、挂面、鸡蛋、红糖等,只有鸡蛋要单数,其余要双数。另外还要送几块色彩鲜艳的布料,每块3~4尺不等,给婴儿作穿衣用。有的给男婴儿缝制虎头枕。

装满后,上边用彩布蒙住,用红攀鞋带子扎紧。另外带1只红色公鸡和1只母鸡,鸡脖子上系红布,红关绳拴住母鸡,女婴留下公鸡,男婴留下母鸡。留下的鸡以后出售可换回布料给婴儿做衣裳。回去的鸡,放开继续喂着。

2、冬至喝羊肉汤

在山东省滕州市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古人喜贺冬至,今人虽多不以为节,但冬节再怎么说也是“时年八节”之一,吃货们还是不会放过这有着各种冬至特色美食的节日的:如北方水饺、潮汕汤圆、东南麻糍、台州擂圆、合肥南瓜饼、宁波番薯汤果、滕州羊肉汤、江南米饭、苏州酿酒等。

3、温锅

娘家送两只鸡、两尾鱼、两斤豆芽等。请邻居或者自己要好的朋友同事,上新家吃饭。朋友随心送点水壶之类的五湖四海或者家用电器之类的,庆祝乔迁之喜。



4、龙抬头

二月初二,民间最大的习俗是“剃龙头”,不管是老人小孩,剪发、修容。

5、民间缝绣

民间缝绣流行于枣庄市市中区、薛城区、山亭区、滕州、台儿庄等地区。枣庄市周边地区的济宁、江苏、安徽等地也都有民间缝绣的流传。

以布、绸、缎等为主要原料,以民间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内容为题材,用变形、夸张的手法,同时融合吸收民间美术中多种门类的制作技艺,通过剪、缝、绣、贴、扎等技法来制作民间缝绣的工艺作品。

7、滕州的专属习俗

一、过年习俗:
做年货:
大年三十前三到五天,家家户户就开始自制年货了,像磨豆腐(一般是做成水豆腐、油豆腐、“让豆腐”等等豆腐系列)、煎油果(就是类似街上卖的那种糯米油饼)、打糍粑等等,这些基本都是不太能守的食品。像腊肉、水酒等这些东西,早在过年前一两个月就做完了。
除夕:
大年三十,应该算是全家最忙的了。早饭后,父母就开始杀鸡宰鸭准备年饭,小成员们搞卫生、贴春联、贴年画。
中午吃饭前,家里的男成员们(男人不在的,女主人代替)提着供品到祖宗坟上去祭拜,扫墓回来后,家里的女成员也基本把年饭都准备好了,放完鞭炮后,一家人就开始吃团圆饭。团圆饭是在中午,所以叫年饭,而不是“年夜饭”。
初一:
新年第一天,做的很多事情,都得有讲究。按老一辈的说法,初一是否喜气祥和,预示着新的一年是否顺顺利利。
初一要“驱寒”(音译,还有“出行”的音译,实际的书面语言,本人至今不确定),这恐怕是我们那里特有的风俗。“驱寒”,也就是凌晨燃放鞭炮,迎接新年,不过有很多讲究。
一、时间不能选在凌晨0点,不能选在天完全亮或早饭后,而是在天麻麻亮,大概在凌晨4-6点之间;
二、“驱寒”的一般只能是男成员,而且起来驱寒的要自己醒来,而不是被叫醒的;
三、驱寒的鞭炮一定得够长(越长表示鸿运越长久)、一挂鞭炮得一次性放完(鞭炮一气呵成放完,表示新年诸事顺利);
四、“驱寒”放完的鞭炮不能让小孩捡,也不能在吃晚饭前清扫。等等这些,让“驱寒”变得尤为重要和神圣。所以,如果哪家过的不如意、不顺利,老一辈的还时常会蹦出句:“看来是初一没有‘驱好寒’啊”。
早饭也有讲究,一般吃的是大年三十的剩饭(这表示“年年有余”)、面条或粉条(表示祝老人长寿、全家鸿运长久)
初一要讲究祥和与吉利,所以说话有忌讳,不能带“死”字,,也不能骂人吵架。
拜年:
“初一崽,初二郎”,初一一般是向爷爷奶奶、叔伯邻居拜年的,初二开始就是去外婆、舅舅姨姑家拜年了,而且通常是一家得吃一餐饭,碰到晚上的还得夜宿,所以亲戚多,地点分布又广的,拜年花的时间就特别长。要说明的是,出去拜年的一般是男主人带小孩,女主人得在家接待来拜年的客人。等所有亲戚都来拜完了,女主人就可以叫上自己的姐妹一起回娘家拜年了。

二、婚礼习俗:
第一:关于彩礼,滕州不会给女方彩礼,女方需要陪嫁
很多地方女孩出嫁,自己的父母会问男方要很多彩礼,从几千到几十万的都有。
滕州市没有彩礼之说的。
在滕州不光女孩不会得不到彩礼,还需要陪嫁(父母给的出嫁的嫁妆)。
嫁妆,以前是女方父母给做被子,买衣柜之类的。
陪嫁是女方必须的,但是给多少,男方无权要求,
这需要女方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而定。几千到几万的都有。
第二:订婚:滕州叫“进城”
男方会摆个酒席,找自己家的女性亲戚来陪着吃顿饭
(女方的父母不会到场的,仅仅女孩自己。)
订婚时,男方父母需要给见面礼(一般一万零一起步:万里挑一)
男方需要给买三金(金耳环,金戒指,金项链,现在流行钻石啊)
如果订婚时改口了,男方爸妈还得给改口钱啊(一万起步)
如果,订婚没改口,就暂缓到改口时再给。
当然,不给的话,人家女方是不会改口的,依然会叫叔叔阿姨
第三:领证。
在滕州 订婚 和领证不是一回事。
领证没啥特殊的仪式,两个人去办手续就ok了。
第四:结婚
滕州结婚,会磕头,很多很多。
1.吃饭过程中会给宾客谢礼(磕头啊),还有敬酒,每个都要,
自己可以不喝,但是被敬酒的必须喝
2.吃饭第一轮结束(第一轮都是比较不方便的亲戚,不能慢待的那种)
会磕头。
这次的磕头,都是男方的各个亲戚长辈(七大姑八大姨)
头不是白磕的,每磕一个,都需要给磕头礼。
男方的爸妈会给的多一些,一般每人一万起步。
其余的亲戚,那要看男方的来往随多少钱了。
磕头礼,一般都是女方拿着。当然,这也是夫妻的小金库,共有的。
不过属于女方保管。美其名曰,是自己磕头赚来的。
第四:回门。
三天回娘家。就是结婚后三天回娘家一趟。
第五:房子
房子是男方需要买好的。
装修,如果女方给的陪嫁多一点,自然可以抵挡装修钱。
但是如果少,也不顶用。装修业基本是男方在弄。
女方条件不是很好的话,也就给一两万。也买不到啥的。

热点内容
新泰特产 发布:2020-09-14 19:00:13 浏览:505
适合开业的音乐 发布:2020-09-17 11:28:55 浏览:503
送男生十字绣 发布:2020-09-16 16:05:07 浏览:503
神秘商店皮肤赠送 发布:2020-09-16 15:38:37 浏览:503
手绘圣诞贺卡 发布:2020-09-16 14:48:57 浏览:503
青岛初中升学率 发布:2020-09-16 09:55:57 浏览:503
送妈妈的生日蛋糕图片 发布:2020-09-16 09:10:18 浏览:503
梦生日 发布:2020-09-16 18:24:33 浏览:502
纸礼物盒 发布:2020-09-16 15:55:47 浏览:502
wow角色定制 发布:2020-09-16 14:46:32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