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性送礼
1、商务送礼讲究的五大原则
<
2、公款送礼能不能不处分
这是中央令行禁止的,当然可以处分。依据如下: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假借名义或者以变相形式赠送和接受礼品: (一)以鉴定会、评比会、业务会、订货会、展销会、招待会、茶话会、新闻发布会、座谈会、研讨会以及其他会议的形式; (二)以祝贺春节、元旦、国庆节、中秋节和其他节假日的名义; (三)以试用、借用、品尝、鉴定的名义; (四)以祝寿、生日、婚丧嫁娶的名义; (五)以其他形式和名义。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中不得赠送和接受礼品的规定》(1998年12月 国务院令〔第20号〕)
向领导干部赠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的个人和单位,应当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责任人相应的纪律处分。 ——《关于各级领导干部接受和赠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的处分规定》(2001年3月26日 中纪发[2001]6号)
3、500元公款送礼违法吗
肯定违法,现在中央一直在抓这类违反规定 的典型案件,公款送礼就是六项禁令中的一条。
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
二、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
三、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
四、要规范出访活动,从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发合理安排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资机构、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等到机场迎送。
五、要改进警卫工作,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
六、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
七、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
八、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中共中央六项禁令
一、严禁用公款搞相互走访、送礼、宴请等拜年活动。各地各部门要大力精简各种茶话会、联欢会,严格控制年终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单位之间不搞节日慰问活动,未经批准不得举办各类节日庆典活动。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单位之间、单位内部一律不准用公款送礼、宴请。各地都不准到省、市机关所在地举办乡情恳谈会、茶话会、团拜会等活动,已有安排的,必须取消。各级党政干部一律不准接受下属单位安排的宴请,未经批准不准参与下属单位的节日庆典活动。
二、严禁向上级部门赠送土特产。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一律不准以任何理由和形式向上级部门赠送土特产,包括各种提货券。各级党政干部不得以任何理由,包括下基层调研等收受下属单位赠送的土特产和提货券。各级党政机关要严格纪律要求,加强管理,杜绝在机关收受和分发土特产的情况发生。
三、严禁违反规定收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把关,严于律己,要坚决拒收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严禁利用婚丧嫁娶等事宜借机敛财。
四、严禁滥发钱物,讲排场、比阔气,搞铺张浪费。各地各部门不准以各种名义年终突击花钱和滥发津贴、补贴、奖金和实物;不准违反规定印制、发售、购买和使用各种代币购物券(卡);不准借用各种名义组织和参与用公款支付的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不准用公款组织游山玩水、安排私人度假旅游、出国(境)旅游等活动;不准违反规定使用公车、在节日期间公车私用。
五、严禁超标准接待。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参加会议、检查工作等,要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有关要求执行。
六、严禁组织和参与赌博活动。各级党员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赌博的严重危害性,决不组织和参与任何形式的赌博活动。
4、公款送礼违反了《中国共产党员纪律处分条例》的哪些规定
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零三条规定违反有关规定组织、参加用公款支付的宴请、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或者用公款购买赠送或者发放礼品、消费卡(券)等,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第一百零四条违反有关规定自定薪酬或者滥发津贴、补贴、奖金等,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4)公务性送礼扩展资料:
案例:干部公款送礼被处分南昌通报一批违反八项规定典型案例
近日,青山湖区、南昌县、安义县通报了一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
青山湖区房屋征收与补偿服务中心副主任祝勇流违规购买购物卡问题。经查,2016年7月,祝勇流安排财务人员采购防暑用品,财务人员为图便利直接在洪客隆八一广场店购得40张面值均为600元的购物卡。
祝勇流得知后没有及时制止、纠正,反而安排财务人员将40张购物卡进行了分发,祝勇流本人也领取了一张。2018年5月,经青山湖区纪委研究决定,给予祝勇流党内警告处分,相关违纪款2.4万元现已收缴至该中心财务账户。
南昌县南新乡粮管所所长叶云春、副所长万义辉公款送礼问题。2015年期间,叶云春安排万义辉公款购买3000余元味蛋,在接待上级业务部门时作为礼品赠送。2018年6月,南昌县纪委给予叶云春、万义辉两人党内警告处分。
南昌县南新乡周坊村委会原主任熊友金违规公款吃喝问题。2014年,熊友金与时任村党支部书记徐万根(已开除党籍)和报账员熊玉龙(另案处理)商议,以熊玉龙的名义申报并领取村集体土地粮食直补资金1.8万余元,后该笔资金用于村委会公款吃喝。
2018年4月,南昌县纪委给予熊友金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违纪资金上交村账管理。
安义县龙津中心幼儿园原法人代表陈敬礼违规发放津补贴问题。经查,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陈敬礼以“打扫卫生补助、桌凳搬运补助”等名目,违规发放津补贴总计41220元,陈敬礼本人领取3400元。2018年5月17日,县纪委给予陈敬礼党内警告处分,收缴违纪款。
5、为什么公务礼品公开送,私人礼品私下送?
礼品的作用在日常交际中占据着“媒介”位置,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人喜欢张扬,无论什么礼物都挑人多的时候送,觉得体面,而且觉得这样做是抬高了受礼者。有时候确实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这样送法,有时候会惹出不愉快来。
小津在一个杂志社工作,连续3年都是社里的优秀个人,刚刚升任为副主编。老乡小琴从老家来北京看小津,带了一大堆家乡特产的干果:栗子、核桃、黑枣、花生。小琴自作主张地把礼物带到了小津的办公室,一进门就大声嚷嚷“小津!看我给你带什么来啦?”办公室的宁静一下子被打破了,大家纷纷扭头向小津这边看。小津红着脸简短招呼了小琴,并在送走小琴后把礼物分给同事们。同事们大开小津的玩笑:“哟,刚升了副主编就有人给送礼,升了主编咱社门槛还不给踏破呀!”玩笑话传到领导耳朵里,就成了小津私受读者礼物的事实。年终评优秀个人时,小津意外落选。
俗话说“公私有别”,该公开送的礼品私下送,引起误会,该私下送的礼品公开送,无端惹出是非。送礼不注意场合,不仅吃力不讨好,还可能给受礼者带来麻烦。
因此给关系密切的人送礼不宜在公共场合进行,以避免给别人留下你们关系密切完全是靠物质的东西支撑的感觉。只有礼轻情义重的特殊礼物,表达特殊情感的礼物,才适宜在大庭广众面前赠送。因为这时别人已变成你们真挚友情的见证人,如一份特别的纪念品等。
公务礼品公开送
公务礼品,即在公务、商务交往中涉及的礼品。送给合作伙伴的礼品、送给客户的礼品、为大型会议的参加者准备的纪念品、为外事活动准备的礼品,以及过年过节为员工准备的礼品、为促销而准备的礼品,均在此列。公务礼品只有公开送,才能显得正式、隆重。
公司、企业举办隆重庆典,前来参加、祝贺的同行单位,应该在到会之初,由本单位的代表当众向东道主单位的负责人送礼;两个单位合作,客方单位到达主方单位时,主方单位的代表应该当众向客方单位的代表送礼;名人、教授应邀前来讲学,主方单位应该在迎接对方时,公开送出礼品;外国使团来我国相关单位访问,会见之初,应公开向我方单位送出礼品,同样,在送别外国使团的告别宴会上,我方单位应公开向对方送出礼品。
公务礼品送出时,送礼人是不能随便定的。代表单位送礼,礼品一定要由单位的最高领导来送;代表郜门、车间送礼,礼品应该由单位的部门主管或车间主任来送。为表彰优秀员工的工作而送的礼品,也应由该员工的直接领导或最高领导送出,而不适合由同事代送。作为福利而送的礼品,可以由单位选择适合的负责人送出或发放。向重要客户送礼,只要条件允许,就应该亲自送出。
送礼的地点选择活动举行的大厅、会场、办公室等比较合适。本该送到公司的祝贺牌匾送到公司主管的家里;本该在公众面前送出的奖品私下里送,这样就让受礼者感到莫名其妙,也破坏了应有的和谐气氛。
张莉是一个电子公司的经理,再过两天就是一个大客户李总的生日。她为喜欢打高尔夫球的李总选购了一个高级球杆,并写了一张热情洋溢的祝福信,放在礼品盒中。李总生日这天,张莉打电话给李总说:“李总啊,今天是您的生日吧?但愿我没有记错。给您备了点薄礼,我给您送过去?”李总接到电话很高兴地说:“张经理呀,您真是细心,连我什么时候生日都记得,太难得了!有时间的话,还请您赏光啊!礼物就免了。真是谢谢您!”张莉说:“谢谢李总邀请,您过节呢,我当然要过去祝贺一番啦!生日快乐!”张莉亲自开车把礼物送到了李总的公司。李总很开心地接受了张莉的礼物并请张莉吃蛋糕。后来,李总与张莉公司的合作更多了。
借私人祝福加强业务联系,是一种很有效的企业公关方式。但因为这类送礼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私人关系,因此在公开场合送还是很合适的。奉送礼物的同时,动作表情要自然,以免这样给人以贿赂之感。与受礼人寒暄时,不要强调礼物的贵重,但是也不能过于谦虚,那样看起来就太做作了,会让人厌烦。
私人礼品私下送
因为私人关系而表示慰问、感谢、祝福、请求等而准备的礼物,应该在私下场合送出。除了生日和婚礼这些众人集体庆祝、当众送礼的时刻,关系亲密的人之间送礼,最好选择私下的场合,否则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或麻烦。只要条件允许,一定要亲自送。距离遥远或有特殊原因,才可以寄送或请可靠的人代送。送礼的地点可以选择对方的加重、双方约定的地点等等便于双方单独相处的场所。
平时得到过某位同事的很多帮助,平素与某位同事关系不错,送礼物给对方时,一定要选择私下场合。
陈雯在某图书公司任职,在一次半月之久的、出差任务结束返回后,为感谢同一部门男同事小郭帮他处理部分事务,她送了一支金笔给小郭。礼物是由陈雯亲自送到小郭的办公室的,一个爱说闲话的女同事嫉妒地说:“呦,真是体贴呀,出差也不忘给咱公司的帅哥买礼物!”她的语气让陈雯感到很不舒服。没过多久,陈雯和小郭的绯闻就在公司里传开了,两个人碰面、说话都很尴尬。陈雯后悔不迭,因为难以忍受流言蜚语,没过多久陈雯就找借口辞职离开了公司。
把私人礼物拿到办公场合,一方面会扰乱工作场合的秩序,一方面容易引起其他同事的猜疑和非议。
你拥有很多朋友,却只为最好的朋友准备了礼物,送出的时候,一定要选择私下场合。当众只给一个人奉送礼物,受礼人会感到不安,觉得受宠若惊或疑惑,没有收到礼物的人会嫉妒或失落,甚至可能不再做你的朋友。
如果一对男女的亲密关系还没有确定,并且其中一方并没有把握能得到对方的肯定,就不要在公开场合送出具有象征意味的礼物,以免对方误解为威胁。当着众多朋友的面送出礼物,甚至把礼物送到对方的办公室,都是不妥的。如果对方能够接受礼物,结局还称得上皆大欢喜,如果对方不准备接受你的礼物。场面该是多么尴尬!
6、中纪委官媒:公款公送,公款私送行为,如何定性处理
基本案情
张某,中共党员,乙市甲县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2016年3月,乙市财政局决定召集全市16个区县财政部门在甲县财政局召开预算编制工作会议。接到通知后,张某召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承办事宜,会上经张某提议并集体研究决定,由局办公室按1000元/份标准购买礼品,届时给参加预算编制工作会议的人员每人赠送1份。后甲县财政局办公室花费5.3万元公款购买了53份本地土特产礼品套装,在会议结束后发给了每位参会人员。
分歧意见
对张某的违纪行为如何定性,有以下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张某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决定向从事公务的人员赠送礼品,属于向从事公务人员及其特定关系人赠送礼品、礼金、消费卡行为(以下简称送礼行为),应依据2016年《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党纪处分条例》)第八十四条之规定,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第二种意见认为,张某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承办会议期间,决定公款购买礼品并赠送给参会人员,属于用公款赠送、发放礼品行为,负领导责任,应依据2016年《党纪处分条例》第九十六条之规定,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分析意见
我们倾向于同意第二种意见。2016年《党纪处分条例》第八十四条是新增条款,规定的是送礼行为,与第八十三条的收礼行为对应;第九十六条是根据2003年《党纪处分条例》第七十八条修订而来,主要是规定挥霍浪费公款行为,因其中新增了“用公款购买赠送、发放礼品”情形,就产生了与送礼行为不易区分的问题。两种行为虽然有相同之处,但可以从主体、对象、方式等进行区别。
一是两种行为的主体和资金来源不同。
送礼行为的主体是送礼者本人,实践中个人出资情况较普遍,但有的是公款。用公款购买赠送、发放礼品行为的主体是挥霍浪费公款的直接责任人员或者领导责任人员,多以单位名义送礼,礼品费用必须是用单位公款支付。如果个人支付礼品费用赠送从事公务的人员,则按送礼行为认定。
二是两种行为的对象和实施目的不同。
送礼的对象是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其亲属、特定关系人,一般送礼人与送礼对象关系紧密,二者往往存在管理、服务关系,送礼人确定的送礼对象具有特定性且功利性极强,多以感情投资谋求长远“关照”为主。用公款购买赠送、发放礼品行为的对象则更为宽泛,包括非党员干部,而且往往是一个特定群体,呈现一定的共同特征,有的是临时组成的,如参会人员、检查组成员、考察调研人员、评审人员等;有的比较固定,如上级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或者中层领导干部。
三是两种行为的方式和判定标准不同。
送礼行为一般是以个人名义实施,往往秘密进行,且所送的礼必须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标准,需要根据发生财物往来的背景,是否具有管理服务关系,往来财物的价值,财物往来的缘由、时机和方式等方面综合判断。用公款购买赠送、发放礼品行为侧重于“使用公款”这一特征,属于挥霍浪费性质,往往公开或者半公开进行,按照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求,只要违反公款使用规定的,即构成违纪。如果有用公款购买礼品慰问困难群众等符合公款使用规定情形的,则不构成违纪。
本案中,用公款购买礼品虽由张某决定但经过集体研究,发放时不是以张某个人名义,且采取相对比较公开的方式向参会人员这一特定范围发放,符合2016年《党纪处分条例》第九十六条规定的用公款购买赠送、发放礼品行为的构成要件,张某应负领导责任。
需要指出的是,部分领导干部中饱私囊、私自用公款以个人名义送礼,为自己谋取政治、经济等“资本”,即公款私送。这种情况下,既是送礼行为,也是挥霍浪费公款行为,按照2016年《党纪处分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择一重处”原则,可依据第九十六条规定追究其党纪责任。
7、馈赠有什么目的?
一般来说送礼品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性,大多根据不同的馈赠目的选择礼品。送礼的目的多种多样,如以交际为目的,以酬谢为目的,以公关为目的,以沟通感情、巩固和维系人际关系为目的等等。
馈赠的目的不同,送礼的方式、选择的礼品、遵循的礼节都有所不同。公务性送礼的目的多以交际和公关为主。这种性质的送礼,针对交往中的关键人物和部门赠送礼品,达到为组织带来经济效益或发展机会的目的。有些企业利用送礼的机会达到轰动性的广告宣传效应。个人间送礼,则是以建立友谊,沟通感情,巩固和维系人际关系为目的。这种性质的送礼,一般讲究“礼尚往来”。所送礼品,不一定价格昂贵,重在送礼的方式。一般节日送礼,要及时回赠,但婚丧嫁娶、生日礼品则不要马上回赠,待到对方有类似情况时再回赠比较合适。
本段文字摘自:《礼仪的力量》
作者: 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