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过年送礼风俗
1、山东省过年的习俗
吃饺子
春节即是大年初一,从零点开始算起。这个时间鞭炮齐鸣,节日的欢乐笼罩了千家万户。天一放亮,妇女们便笑呵呵地忙着煮饺子。
煮饺子时,有的地方要鸣放鞭炮,有的地方用芝麻秸烧火,意味着新的一年响响亮亮,节节增高。还要故意煮破几个,但不能说破,要说“挣”了,意在挣钱发财。饺子还要多煮,饭后锅里还要放上蒸馍,意在年年有余。饺子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上几碗,意在人丁兴旺。一家人吃饺子充满了欢声笑语。吃到饺子里包的红枣意味着新的一年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为出力流汗;吃到花生米,长命百岁;吃到钱币,新年发财。
团圆饭
山东:团圆饺子
鲁北一带,大年三十中午全家人必须坐在一起吃饭,这叫过团圆饭,必须吃。傍晚开始放鞭炮,家家门口点一堆火,街坊邻居在一块放烟花,特有气氛。三十晚上不许睡觉,守岁过12点,12点后放鞭炮吃饺子。此是要看谁家鞭炮响的早(于是好多人家是卡着表等时间),等待时钟一敲过12下,鞭炮立刻响起来,过年的鞭炮一直持续到初一早上5点多。然后吃饺子,这是团圆饺子,必须吃,无论吃多少都要吃。不是常说初一的饺子三十的面嘛,三十半夜和初一的饺子全都是三十包好的。
2、山东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山东春节习俗:
1、腊八
腊八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腊八粥进行的,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户人”中的烧火户在这天专来烧火。支起大锅,熬出的粥分盛在很多缸里。
2、三十
临近三十,孔府忙年活动中最热闹的场面“蒸壮”就出现了,“蒸壮”就是为过年蒸各种馒头、饺子、糕饼。这时“烧火户”又来烧火,蒸各式各样的馒头。
(2)临沂过年送礼风俗扩展资料:
山东春节禁忌:
1、初一忌讳很多,各地大同小异。莒南忌推磨(年前封磨,直到初五才准用磨),忌挑水,忌扫地,忌打人骂人。
2、临沂则忌动针钱,忌包饺子,忌吃荤,忌捣蒜。沂源初一晚上忌点灯,据说点了灯,老鼠就会泛滥成灾。胶东各地最忌初一打破东西,万一打破东西,要手持碎片,不回头,不说话,直走到井边,将碎片抛掷井中,否则“主凶”。
3、山东临沂这边过年回娘家,最喜欢买什么酒?
山东临沂这边过年回娘家,最喜欢买的就是当地口感很好,同时价格比较公道的酒了,比如说沂蒙山酒、兰陵王酒和温河王等,这几种酒都是很受当地人欢迎的酒品,也是很适合送礼、走亲戚时购买的酒品。下面我将对这几种酒进行简单的介绍:
沂蒙山酒酒品介绍沂蒙山酒是一种口感醇厚的当地特色酒品,这种酒是由山东沂蒙山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这种酒也是当地人很熟悉、很喜欢的酒品,而沂蒙山酒也有各种包装比较精美的礼盒类产品,这种产品很适合过年回娘家时,当作回家送给父亲的礼物,当然这种酒也会很受当地人的喜欢,不仅很上档次,也可以满足大家的口腹之欲。
而兰陵王酒”是山东兰陵集团出品的优质白酒,这种酒主要是在三千年传统酿酒工艺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酿酒高新技术,从而研发出的高档珍品白酒。兰陵王酒是一种很优质、高端的白酒,它的口味绵软清冽,酒水清透晶莹,而这种酒主要采用了优质的高粱、小麦、大米、糯米、玉米做为主要原料,用这些纯天然粮食酿造出来的白酒,口感真的非常醇厚 。
说到另一种适合当地人走亲戚、送礼的酒品,那应该就是温河王酒了,温河王酒是温和集团推出的高端酒品,这种酒品的口感非常符合当地人的口味和喜好,而且这种酒的酒精度数有很多种选择,温河王酒分为酱香、浓香等香型,而且这种酒品也是使用粮食酿造,喝起来虽然辛辣刺激,但是不会上头。高端的温河王酒包装非常精美,是一种完全符合送礼需求的酒品礼盒,如果是要过年回娘家的话,这种酒品礼盒也是不错的选择。
4、现代临沂的风俗
过春节是临沂的民风民俗也是中国的民风民俗,是中国每年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也叫“过大年”。中国农历的12月23日,叫做“腊月二十三”,算是春节的“预备演习”,称作“过小年”。这一天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祭灶”,就是祭祀“灶王爷”。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往人间的钦差大臣,得罪不起,需要恭而敬之的送他“上天言好事”。
小年过后,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宰猪杀羊,蒸馍馍,做豆腐,赶制新衣,剪窗花,写对联,买年货,请门神,离家在外的人要千里迢迢赶回家……
除夕之夜饺子香
饺子,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美食。但春节期间的饺子却别有寓意,象征着团圆、祥和。
中国农历每年的最后一天,叫做“腊月三十”。这天下午,家庭主妇便开始准备包饺子。饺子的馅有猪肉、羊肉、海鲜、鸡蛋和素菜馅等几十个品种。腊月三十晚上,一家人团团圆圆围坐在一起,以吃最好的菜、喝最好的酒的吃喝形式辞旧迎新。
传统的除夕夜饺子,必须等到午夜时分才吃,也就是新的一年的零点钟声敲响之后。人们燃放过爆竹、礼花,高高兴兴吃饺子。除夕夜的饺子有很多名堂,比如在几个饺子里包进消过毒的硬币,有幸吃到的人,被认为在新的一年中财运好;新婚夫妻如果能吃到包有大枣、花生、栗子的饺子,寓意新的一年中会早生贵子……
除夕夜的第一碗饺子,要敬献给去世的亲人,以示缅怀。中国北方的传统习俗,大年初一早晨也要吃饺子,但不能现包现吃。新的一年第一天的第一餐,必须是前一天夜间包好的饺子,放在院子里冷冻着,寓年年有余粮之意。从初一开始,传统说法每一天分管一种动物,如牛、羊、鸡、狗等,所以每一天吃什么主食,都有约定俗成的规定,但饺子始终是主要食品。
大红灯笼高高挂
红色灯笼,是中国民间的吉祥物,寓意日子越过越红火,蒸蒸日上。大年除夕夜,许多单位和住宅的大门口,除了张贴红色的对联,还要悬挂大红灯笼。
中国农历的正月十五,是春节的最后一天。正月十五叫元宵节,也叫“灯节”,人们管这一天晚上的欢庆叫做闹元宵,也叫“闹花灯”。正月十五的花灯,与除夕夜悬挂的大红灯笼又有不同,首先是样式不同,不再是单一的圆形灯笼,而是各种几何形体和动植物形体;其次是颜色不同,不再是统一的红色,而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五光十色;再次是内容不同,灯笼上绘有各种历史故事、历史人物或山水花卉、动物植物。
春节期间最引人注目的是灯谜,就是写在灯笼上的谜语。花灯节上,灯谜也是主要项目之一。中国古代的元宵节之夜,千万盏花灯争奇斗艳,映照得大街如同白昼。
锣鼓喧天看大戏
春节期间,中国城乡到处是打击乐、吹奏乐、丝弦乐、弹拨乐的大合奏,混合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烘托着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城市的大小剧场,夜以继日,客满为患,演出着火爆的戏剧。大江南北的广大农村,临时搭建的戏台前,人们穿着节日服装,男女老少人头攒动。台上锣鼓喧天,乐声悠扬;台下卖瓜子、糖果等小吃及各种儿童玩具的小贩穿梭不停。
中国民间所说的“看大戏”,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名称为“剧”和“戏”的正式剧种,与曲艺演唱相区别;二是指各剧种演出的连本剧,即分场次的大型剧目,与折子戏即单场戏相区别。各剧种都有各自的大型剧目,有些全本戏要连着演出几天,如同现在的长篇电视连续剧。那些大型剧目,平时没有足够的时间演出,春节期间便可以从容不迫地从头演到尾。同大戏相对而言的曲艺演出,虽然规模一般不大,但是也是中国农村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
喜气洋洋扮社火
中国的社火,既不属于戏剧,也不属于曲艺,是一种融音乐、舞蹈、杂技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如舞龙、舞狮、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打腰鼓等。如果严格的分类,安徽、湖北一带的傩戏,实际也是一种社火形式。这些民间文艺形式,共同的特点是热烈、火爆,充满喜庆气氛。
春节期间,城乡社火的规模大小不一。小规模的社火,只有单一的或两三种文艺形式;大型社火,则包括以上各种文艺形式,或一种形式列出一个方队,或几种形式互相穿插,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5、为什么我们山东给亲叔拜年需要送礼吗
我们山东给亲叔拜年需要送礼的,过年期间的走亲访友,时间一般是从初二到初五、初六,最晚可以延至十五。曾经有这样的顺口溜:“拜年拜到初五六,又没饽饽又没肉。”那是说日子过得不好,穷得到初五、初六就没有好吃的东西了,意思并不是说拜年、走亲戚不能到初五、初六。走亲访友所带礼品,一般是四个饽饽一包桃酥。如果对方是长辈,或是重要亲戚,还会带一瓶酒。一般走亲戚送礼的时候要挎着一个箢子,里面放上十几个白面馒头和自家亲手做的年糕、粽子。年糕做得像个宝塔,分九层,每一层都会按上一圈红枣,年糕蒸熟后,红枣一个个的刺棱在外面,鼓涨涨的,有的还裂开了嘴,样子煞是可爱。一般去朋友家里,多是在春节前,而去亲戚家,则是放在年后。无论是去哪家串门,都要避开下午,很多人认为下午看望朋友是不吉利的。既然是过节访亲问友,就不可能空手前往,总是要带些礼物的。春节期间带的礼物最多的也是最普遍的便是烟酒糖茶糕点水果之类了,也有给亲戚朋友家的孩子买衣服的,同时也不会忘记给孩子一份压岁钱。在临沂,过年走亲访友叫“出门”。出门时都要带些礼物的,在上世纪80年代初,所带礼物不外乎馍馍、菜包、豆包、粉条等,家庭条件好的,放上一两条鲤鱼、一两包饼干或桃酥,给年纪大的老人称一斤白糖。
6、山东的春节习俗 (列表)
山东春节习俗:
1、腊八
腊八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腊八粥进行的,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户人”中的烧火户在这天专来烧火。支起大锅,熬出的粥分盛在很多缸里。
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粗的,给当差的喝,粥里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类,喝粥时,一个还给一斤馍馍;另一种是细的,用薏米仁、桂元、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红豇豆、江米等熬成,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的“粥果”。
2、三十
临近三十,孔府忙年活动中最热闹的场面“蒸壮”就出现了,“蒸壮”就是为过年蒸各种馒头、饺子、糕饼。这时“烧火户”又来烧火,蒸各式各样的馒头。
3、除夕
除夕夜晚衍圣公还要亲自到安怀堂摆供,祭拜白胡子老神仙,据说孔府中所有的精灵鬼怪都归这个白胡子老神仙管。
(6)临沂过年送礼风俗扩展资料:
山东春节禁忌:
1、初一忌讳很多,各地大同小异。莒南忌推磨(年前封磨,直到初五才准用磨),忌挑水,忌扫地,忌打人骂人。
2、临沂则忌动针钱,忌包饺子,忌吃荤,忌捣蒜。沂源初一晚上忌点灯,据说点了灯,老鼠就会泛滥成灾。胶东各地最忌初一打破东西,万一打破东西,要手持碎片,不回头,不说话,直走到井边,将碎片抛掷井中,否则“主凶”。
3、也有的地方在打破器物之后,念吉语“岁岁(碎碎)平安”来破解。初一煮饺子,破了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过年吃饺子同时吃蒜时,因“蒜”与“散”音同,改称蒜为“义和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