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绸带礼物
1、一般什么地方有卖红绸布的,礼品店里有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用到一些红绸布,而且在市面上目前红绸布在卖的话相对来说比较少一些,不过对农村的这种集市相对多一些,一般会有固定的市场,也有一定的时间,这个时候的话如果方便的话可以到集市去淘一下,那边一般都有红绸布会有的,不过要确定一下赶集的时间,其次的话如果在城市的话需要购买,可以在相对比较大的布批市场可以去看一下,一般每一个县市都会有一个固定的布料批发市场。另外如果要方便一些的,你也可以在淘宝网上进行购买品种,花色还是相对比较齐全。
2、礼物优秀作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礼物优秀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礼物优秀作文1后天就是教师节了,我想送李老师一份特殊的礼物,就是这篇文章。
您每天上课时都是站着,我们坐着,下课我们都出去玩了,您还要在办公室里批改我们的作业,而且嗓子一定很劳累。李老师,您辛苦了!请您一定要多喝水,保护好嗓子。我要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就是我一定要上课认真听讲,听您的话,让您少操心。我还要送给老师我的祝福,祝您万事如意!永远美丽!天天快乐!
礼物优秀作文2我带了三盒巧克力,同桌看了就大声说:“吴迪送的是巧克力!”可贪吃的同学们却认为我要分发巧克力给他们吃,一个个眼巴巴地看着我,周舟发现我没什么表示就迫不及待地说:“我要三颗!”
我在巧克力盒子上贴了一张剪纸,上面有节日快乐的字样,因为实在是太难剪了,我只弄了一张,最后送给老师的时候也不知到底给谁了,心想:“也许我永远都不会知道是送给三个老师中的哪一个了。”
到了下午,数学老师悄悄地问我那张剪纸是谁剪的,说实在太漂亮了。
有个同学和我一样准备了巧克力,和我不同的是:她准备了四份。多出来的一份她送给了二年级时的班主任,我怎么就没想到呢?真是太懊悔了!
礼物优秀作文3十二岁生日那天
您问我想要得到什么礼物
是一架望远镜
还是一只簇新的足球
我摇摇头
爸爸
我什么都不要
我只想让您变成我的朋友
和我一起下棋
和我一起郊游
我可以不追求这些
我只求您牵牵我的手
您问我为什么
我哭了
爸爸
陪伴就是最好的理由
您的眼睛湿润了
爸爸
不要哭
您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奢求
假如生日上让我许愿的话
那么
祝您和妈妈
幸福天长地久
花儿再艳
也有凋零的时候
草儿再青
也有枯萎的时候
可不管怎么样
大自然
家
是他们永久地守候
十二岁生日那天
您问我想得到什么礼物
现在我可以告诉您
幸福的守候
礼物优秀作文4今天,我妈妈过生日。做什么礼物送给妈妈呢?
我想,有了!一个好办法从我脑海里跳了出来,给妈妈画一幅我亲自画的画,我拿起彩笔,先画妈妈,我给妈妈画上卷发和笑脸,画我了,我给自己画上两个麻花辫,当然,笑脸是不可缺少的!该画风景了,就画公园里的吧!蓝蓝的天空……画好啦!等妈妈回来看见会很开心吧!
礼物优秀作文5所谓对手,其实并不一定就是相见互厌或者水火不容,就算平日里表现出来的是无尽的厌恶,可生死关头的时候,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救你,因为,他也同样不想失去你这个对手,没有对手的人是孤独的,对于忍者而言,更是孤独。
因为是对手,所以,比对方更了解对方,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了然如心。因为有了对手,所以,才会有自我的超越,才会有自我的突破,才会有前进的动力。
对手,其实应该是这个世界上自己最信赖的人,不是么?因为,彼此都太了解太了解。
礼物优秀作文6今天我读了学习周报上的《伊米的故事》,故事讲的是:明天是伊米妈妈的生日,伊米想送妈妈一个什么礼物呢?最后伊米决定送给妈妈一个特殊的'礼物,那就是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妈妈回来一定很高兴,于是伊米开始打扫卫生。
妈妈回来看见家里很干净,高兴地对伊米说:“伊米是个懂事的孩子,这是妈妈收到最好的礼物。我读后我觉得应该向伊米学习,帮助妈妈做家务。今年三八妇女节的那天,我就帮妈妈洗碗、擦桌子、扫地,妈妈夸我长大了。
礼物优秀作文7那些年,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各忍者村之间动乱连连,暗杀,叛乱,忍者大战犹如家常便饭。
那一年的春天来的很早,在那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木叶的忍者学校里,一个叫做卡卡西的稚气小孩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忍者学校毕业,而那次毕业考中,倒数第一名的,是一个叫做凯的孩子。那年,他们5岁。
转眼又一个寒暑,那个叫做卡卡西的男孩同样以第一名的成绩升级成了中忍,成了木叶史上年纪最小的中忍,天才之名传播整个木叶。而忍者学校里,那个叫做凯的小孩依旧是倒数第一名,尚未毕业。那年,他们6岁。
他们彼此7岁那年,凯搭上了末班车,终于从忍者学校毕业,而他也知道,那个木叶传说中的天才卡卡西,已经成了木叶引以为荣的暗部……
礼物优秀作文8一年一度的母亲节转眼就要到了,我心里比热锅上的蚂蚁还着急,送妈妈什么好呢?
“对了,送鲜花!”可是我得怎么才能买到鲜花呢?又不好意思向妈妈要钱。“对了!我有零花钱啊!”我跑到房间里,拿出了姥爷给我的一百元钱去买鲜花。
我跑到了那个鲜花店里,去找漂亮的花,看见了几朵开得非常鲜艳的花。问老板:“多少钱呀!”“一朵10元。”“真爽快!”
到了家里,我先把花放在花瓶里,拿起布来做成外套,再拿着一条红绸带,把花插进做好的外套里,再系上漂亮的红绸带,做好了,我真快活!
母亲节,我对妈妈说:“妈妈,这是我给您的礼物,祝您天天好心情。”
礼物优秀作文9今天在学校,张老师送给我们一些礼物。
我的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张老师奖励我一把直尺和一枝铅笔;我还被评为“阅读小状元”,张老师又送给我一本书,这是一本《幽默故事》,我很高兴!这些礼物是张老师自己买来送给我们的,非常感谢张老师,我要养成喜欢阅读的好习惯,做一个与书为伍的人。
礼物优秀作文10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想送给我的妈妈一件礼物,当是不知道送什么好。
想了半天,我有了一个好点子。最近妈妈一直想去电影院看《狼图腾》,我就用我存折里的钱给她买两张电影票,让爸爸陪她去看,妈妈非常高兴。我们在网上查票,发现中午12点有票子,于是就买了两张。然后,爸爸送我去同学家参加生日party,他们两个去看电影,大家各得其所,都过了一个快乐的妇女节。
礼物优秀作文11圣诞节快到了,妈妈问我最想得到圣诞老人什么礼物,我想了想便把我的愿望告诉妈妈“想收到圣诞老人送给我的贴画”,妈妈告诉我圣诞老爷爷一定会满足我的心愿,平安夜的晚上在等待中度过。
圣诞节的早上我睁开眼睛看到枕头旁边有好多好多的贴画,我惊叫起来“哇,贴画……”开心的与爸爸奶奶一起分享圣诞礼物,选了一张最喜欢的贴在手上、脸上,呵呵,真漂亮呀,谢谢圣诞老爷爷的礼物!期待明年的圣诞节……
礼物优秀作文12昨天是平安夜,妈妈说圣诞老人会坐着鹿车给每个好孩子送一份礼物。不知道圣诞老人会不会给我送礼物?我躺在床上满怀期待的想着,不知不觉的就睡着了。
第二天早晨醒来,我发现了枕头下面圣诞老人送给我的礼物,我高兴极了,马上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全家人。圣诞老人什么时候来的,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黑叶猴是猴类中最神秘的来去无踪,我觉得圣诞老人比它更神秘。
我担心的问妈妈:“圣诞老人给全世界的小朋友送礼物不会累么?他会不会死?他明年还会送我礼物么?听到我充满童真的问话,全家人哈哈的笑了起来…
礼物优秀作文13我收到的礼物有很多,可爱的洋娃娃,能发出歌声的音乐盒,还有胖乎乎的玩具熊……我最喜欢的还属小猪。
记得那时是我过生日的这天爸爸送我的生日礼物。这天早上,我起床洗漱完毕后妈妈,爷爷,奶奶在饭桌前等我吃饭。咦,怎么没见爸爸,我百思不得其解,便问妈妈,妈妈心平气和的说:“爸爸有事等会就回来了”过了不到五分钟一个熟悉的身影便出现在我的面前,爸爸,爸爸我高兴的叫着。这时我看见爸爸手中拿着一个礼物盒,爸爸让我打开看,我一打开是一个小猪存钱罐,我非常高兴,以后这小东西就跟着我了。
从此它时刻看着我,时刻提醒我不要乱花钱。
礼物优秀作文14一天,北风呼呼呼地刮着,天空下起了纷纷扬扬地大雪,不一会儿,地上、屋顶上、山上到处一片雪白。小动物们都乖乖地待在家里睡大觉呢!
在这个寒冷的早晨里,小老鼠一家正在准备吃早饭。老鼠爸爸和老鼠妈妈正在厨房里不停地忙碌着。小老鼠趴在窗口,妈妈说:“孩子,你趴在窗口干什么呀?“小老鼠说:”妈妈,我在等兔子姐姐神秘的礼物呢!“
忽然,小老鼠听到了一阵“咯吱-咯吱“的声音,小老鼠仔细一看,原来是兔子姐姐来了。小老鼠连忙说:”兔子姐姐,谢谢你的礼物。“兔子姐姐笑着说:”没关系。“刚说完,兔子姐姐又忙着给其他小动物送礼物去了。小白兔走了,雪地里留下了它一串串的脚印,远远的看去,真像一个个美妙的音符。
礼物优秀作文15昨天是母亲节,是天下所有母亲的节日,于是我的爸爸给了我一点钱,让我给妈妈和我的外婆买点礼物,我正琢磨着要给妈妈和外婆买什么,忽然灵机一动,想起妈妈爱吃巧克力,我便买了两盒巧克力,一盒送给妈妈,一盒送给外婆,晚上,我们全家去吃饭庆祝,外公和外婆舅舅表弟一起吃饭,我便把巧克力送给妈妈和外婆,妈妈和外婆都很高兴,外婆说我这份心意她领了。她希望我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妈妈也是这样说的,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
祝妈妈母亲节快乐
3、有谁知道浙江嘉兴地区的婚嫁习俗啊?
说亲
旧时婚姻多凭媒妁之言,都由男方请媒人先往女方提亲,称“报吉”。女方同意后,交出写有女儿生辰八字的红帖,即“庚帖”,称“出帖”,俗称“出八字”。男方取得庚帖后,压在祖宗牌位前的香炉下三天,称“压庚”,然后请算命先生算男女生辰八字是否相克,称“合婚”。如五行相冲相克,则退回女方“庚帖”,并附送一些礼物示歉。新社会实行婚姻自主,但农村不少地区仍流行说亲。城市男女青年大多数为自由恋爱,也有经人介绍而相识,征得家庭同意确定婚姻关系的,称之为“找对象”。
订婚
嘉兴订婚旧称“安心”。合婚后,如婚姻可成,男家即送“安心礼”至女家。富家送“安心礼”,用一块金筀,上镌吉祥花纹,还有一个金锭、一对金如意,取“决定如意”的口彩。女方受礼称“受茶”,并向男方答礼,然后请至亲吃安心酒,公布婚约。贫家送礼视经济情况而不同。民国时期,城市有地位人家,订婚亦举行仪式,也有男女双方交换照片的。旧时男女双方“文定”即订婚后,逢节日男方应送礼到女方家,如粽子、月饼、鸡、鱼、猪蹄膀、糕点等,用竹篮或木篮装盛,故称“送礼篮”。此俗建国后城乡仍流行,但城市为简,一般在中秋和春节男方向女方馈送一些礼品。
准日
即男女双方确定婚期。据《嘉兴府志》记载:“……将婚请期曰准日”。又据《古禾杂识》记载:“……请期曰准日,则男宅投之以茶,女宅报之以糕,糕必返半焉,谓之两头高”。民国时期,此俗似流行,富裕男家须购办首饰(金戒、手镯等2至4件)、果盒(盒内分两框,一置桂圆,一置茶叶)及聘礼数十元至数百元,由媒人送至女家。女家亦备糕盒及和合(传说中的和合二仙人)一座(置玻璃盒中为绸或纸制成),座下红绸包庚帖,回赠男家。在准日之前,媒人先须“话亲”,即男家托媒人往女家提议迎娶,女家故意不允,至少往返三次才答应。农村礼仪较简,男方选定结婚日期,提早半年通知女家,称“对盘”,又称“行大盘”。托媒人送礼,有绸缎、布料、首饰及礼金,礼金为数亦甚可观。也有女方讨价还价,至使男方送追礼的。此俗建国后农村仍流行,时有为追索聘礼,男方因贫穷,无法满足女方要求,造成婚姻纠纷,不少男方为行聘负债累累。
迎娶
据《古禾杂识》记载:“禾俗重亲迎豪家富室必盛驺从,鸣锣喝道,居然官长也。新郎虽白衣亦蟒服数珠,甚至僭逾有戴红顶者。戚友少长,衣服甚都,导于舆前,谓之陪娶。新娘乘彩舆,灯光映射,婢媪随其后,手爇安息香,氤氲之气达数百步”。这是清代嘉兴城豪富之家结婚迎新的排场。民国时期,城市居民结婚,新娘仍乘花轿或彩船,新郎着长袍马褂,也有穿西装的。新娘戴凤冠霞帔已少见,一般着粉红绣花旗袍,有些用兜纱,为粉红色。迎娶至男家,新娘出轿后举行文明结婚仪式。有证婚人、主婚人、介绍人、司仪、傧相等,只行鞠躬礼,不跪拜。当日宴请宾客,摆宴席多少桌,视经济状况而定,多请厨师到家中操办。建国后,70年代前,城市迎亲仪式从简,新郎新娘或步行或骑自行车迎娶。婚礼在男方家中举行,中午新郎由亲友陪同,在新娘家吃喜酒,晚间则在男家宴请亲友宾客,酒席不过数桌。干部结婚仪式更简,一般只向亲友同事分送糖果,宣布结婚。70年代后期婚礼渐趋奢华,迎娶用三轮车(人戏称“大篷车”)数辆满载新娘嫁妆,结队而行,引人瞩目。80年代中期后,大操大办之风兴起,迎娶都用小轿车,有的滥用公车,少者一二辆,多者七八辆,车前玻璃窗上贴大红双喜字,新郎新娘由傧相陪同,迎娶时鸣鞭炮,虽新房近在咫尺或新房即在原地,必乘汽车沿街游驶。新娘大多披白色婚纱,新郎则穿黑色西服。晚间男女双方家长及亲友同至酒家饭店赴喜宴,新郎新娘由傧相陪伴,立酒家饭店大门前迎候宾客,新郎向宾客一一敬烟,新娘手持钱包,对小辈分送礼金,一般数十元。酒席价每桌数百元(80年代末一般每桌200元至250元),由男女两家合办,费用由男方负担。酒席毕,剩菜如鸡鸭鱼蹄膀等大菜,由双方各自拿回家去。80年代末,时兴拍摄婚礼录像。
农村婚礼民国时期大多沿袭旧俗,迎亲前女方索礼,如“谢娘篮”、“请坐礼”、“抢舅礼”等,甚至女方父母有索“肚子痛钱”的。俗称“发轿还要银百元,媒人随轿送五盘”。男方娶亲要挑选已婚青壮年人抬轿或摇船,如花轿迎娶,轿前要由父母双全的两童男提灯。迎娶或派人或新郎亲迎,必须见门作揖,女方才将一道道门打开。女方上轿前,先隔门槛由女方亲戚传递嫁妆,男方候接,嫁妆一般少于男方礼金。然海盐澉浦一带,历来讲究嫁妆的丰盛,称女儿为“赔钱货”。嫁妆中马桶必备,俗称“子孙桶”,红漆,内放一包花生,两个染红的半熟鸡蛋。当新娘上轿时,轿前铺芦席(或米袋),新娘踏着上轿,意为不带走娘家的泥土,也有舅父或兄弟抱上轿的。新娘上轿必须哭,称“哭发哭发”。一般新娘是小声哭泣,母亲是大声哭泣。新娘上轿后,先由母亲喂饭,然后由兄弟扶轿杆,起轿旋三转,才于鼓乐声中抬往男家。乘船迎娶时,有的地方船上置两根带泥的青竹。新娘上船后,急速行驶,竹篙撑岸,以不沾水为吉。船出港后,本村青年往往先在船必经的桥上讨喜钱,称“拦水港”,不满足要求则阻挠不放行。至男家门前时,依次铺五只麻袋,喜娘扶新娘踏麻袋进门,传递麻袋铺路,称“传代”。用五只袋,兆“五子登科”。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先、父母及互拜之后,“吃寿面”,父母朝南坐(如有一亡故,也要虚设盅筷),新郎新娘跪着敬酒。礼毕,新郎持红绸带牵着新娘,由两青壮年持一对花烛导入洞房。洞房坐床男东女西,传说新娘坐床面积多,兆婚后怕老婆;新郎坐得多,则兆婚后妻子怕丈夫,故互不谦让,紧靠而坐。坐床后,新郎用秤杆(寓称心如意)或甘蔗(寓节节高,老来甜)挑起新娘盖头的红纱巾。喜娘将枣子、花生、糖果等向新房床帐内四处抛撒,称“撒帐”,也有的撒到新房四角和客人面前。海盐一带有《撒帐歌》:“撒帐东来撒过东,夫妻双方多和睦,撒帐南来撒过南,人丁兴旺子孙多……”。平湖农村,旧时有吃“小夜饭”的习俗,即婚礼结束,长辈从新娘的箱子里取出两碗合在一起的冷饭,上放几根咸菜,让新郎新娘并肩坐,各自把咸菜冷饭吃完。
建国后,农村婚礼习俗有所变化,迎娶不用花轿,代之以船。订婚时彩礼很重,迎娶前,新郎仍须备名目繁多的礼金。近十多年来,有以自行车迎娶的,婚后和城市一样,外出旅游度蜜月。自80年代以来,农村之喜酒与城市相似,新娘参与酒席,向宾客敬烟敬酒。喜宴一般也以冷盘、热炒为主,配以全鸡全鸭点心等。以瓶装酒取代家酿米酒,每桌酒席所费约二百元左右。
城市农村新郎新娘举行婚礼之日,男女方家长和近亲长辈须向新郎新娘致送“红纸包”,俗称“见面钿”。
结婚后第二天,新娘的兄弟前往探望,男家设宴招待,称“望潮”。嘉善一带俗称“通灶囱”,嘉兴俗称“吊烟囱”。民间相传,昔时有新娘受婆家姑娘、妯娌捉弄,将烟囱堵死,新娘烧饭时烟雾弥漫,受到公婆指责。其兄弟来探望,发现蹊跷,用长竹竿通烟囱,烟道畅通,烟雾消失,饭菜烧好。此传说含有娘家兄弟为保护新娘在夫家地位之意,此俗建国后仍流行。
回门
清代称“对月”、“望对月”。即结婚一个月以后,夫随妻回娘家探望,新郎带去一桌酒菜,俗称“桌面礼”,岳父母也送见面礼。此俗建国后农村仍流行,回门不限于满一月,多数三天就回门。
4、圣诞节的风俗?
圣诞树
据称,圣诞树最早出现在古罗马12月中旬的农神节,德国传教士尼古斯在公元8世纪
用纵树供奉圣婴。随后,德国人把12月24日作为亚当和夏娃的节日,在家放上象征伊甸园
的“乐园树”,上挂代表圣饼的小甜饼,象征赎罪;还点上蜡烛,象征基督。
到16世纪,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为求得一个满天星斗的圣诞之夜,设计出在家中布
置一颗装着蜡烛的圣诞树。不过,西方关于圣诞树的来历流行着另一种说法:有个善良的
农民,在圣诞节那天,热情地招待了一名流浪的孩子,临别时,孩子折下一树枝插在地上
树枝立即长成大树,孩子指着这树对农民说,每年今日,树上都长满礼物,以报答你们的
盛情。所以,今天人们所见的圣诞树上总是挂满了小礼物。
.荷斯利设计的。卡片上画的是一个贵族家庭,三代人一齐举杯对一位不在场的亲友表示祝
贺。当时他印了1000张,没有用完的印刷厂就以每张1先令的价钱卖出。圣诞卡就这样诞生
了。
圣诞歌
长期以来,一直流行的圣诞歌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平安夜》;一个是《听,天使报
佳音》;第三个是《铃铛儿响叮当》。
圣诞老人
圣诞老人原指公元4世纪时小亚细亚专区 的主教尼古拉,他因和蔼可亲
慷慨济贫万里闻名。到了6世纪,东方把他尊称为圣尼古拉。由于民间有关尼
古拉的传说中,都联系到少年儿童和礼物,从此,圣诞老人便成为专门在圣
诞节向孩子们送礼物的慈祥老人的形象。到了18世纪,通过文学和绘画,圣
诞老人逐渐成为身穿红外衣的白胡子、白眉毛老人形象。
圣诞卡
世界上第一张圣诞卡是1843年英国人亨利.高乐爵士提议,由约翰.卡尔葛
圣诞礼物
据《圣经》记载,来自东方的圣人在耶稣降生的时候赠送礼物,这就是圣诞老人为儿
童赠送礼品习俗的由来。英国少年儿童在圣诞前夕把长统袜子放在壁炉旁,相信圣诞老人
在夜里会从大烟囱下来,给他们带来满袜子的礼物。法国的少年儿童把鞋放在门口,让“
圣婴来时把礼物放在鞋里面。”
圣诞大餐
正像中国人过春节吃年饭一样,欧美人过圣诞节也很注重全家人围坐在圣诞树下,共
进节日美餐。
圣诞大餐吃火鸡的习俗始于1620年。这种风俗盛于美国。英国人的圣诞大餐是烤鹅,
而非火鸡。奥大利人爱在平安夜里,全家老小约上亲友成群结队地到餐馆去吃一顿圣诞大
餐,其中,火鸡、腊鸡、烧牛仔肉和猪腿必不可少,同时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欢天喜地
5、西方过圣诞节的习俗(要英文的)
It is interesting to see how different countries celebrate Christmas.We asked some of our friends and this is what they told us about their Christmas celebrations:
Belgium On Christmas Eve,it starts with a drink and “)”,followed by a “starter” course such as seafood,and then stuffed turkey.The dessert is a kind of cake made with cream.Father Christmas is called “Saint Nicholas” and he brings presents to children on Dec ember 6th,“St.Nicholas Day,” a long time before Christmas.
Brazil Father Christmas is called Papai Noel.Many Christmas customs are similar to those in the USA or UK.For those who have enough money,a special Christmas meal will be chicken,turkey,ham,rice,salad,pork,fresh and dried fruits,often with beer.Poorer people will just have chicken and rice.
Finland Finnish people believe that Father Christmas(Santa Claus)lives in the north part of Finland called Korvatunturi,north of the Arctic Circle.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send letters to Santa Claus in Finland.There is a even big tourist theme park called “Christmas Land” in the north of Finland,near to where they say that Father Christmas lives.Everyone cleans their houses ready for the three holy days of Christmas--Christmas Eve,Christmas Day,and Boxing Day2).Christmas Eve is very special,when people eat rice porridge3) and plum4) fruit juice in the morning.They will then decorate a spruce5) tree in the home.Many families will visit cemeteries and graveyards to place a candle onto the burial graves of family members.Cemeteries are very beautiful at Christmas-time.
France In France,everyone has a Christmas tree,sometimes decorated in the old way with red ribbons and real white wax candles.Fir6) trees in the garden are often decorated too,with lights on all night.Father Christmas is called Père Noel.The Christmas meal is an important family gathering with good meat and the best wine.Not everyone sends Christmas cards.
Germany Germans love to decorate their house sat Christmas.Many houses will have little wooden frames holding electric candles in their windows,and coloured pictures of paper or plastic which look beautiful from the outside at night.Father Christmas brings presents in the late afternoon of Christmas Eve(December 24th),after people have been to a church meeting.The presents are then found under the Christmas tree.One person in the family will ring a bell and call everyone to come to the room.On Christmas Day,fish(carp7))or goose will be cooked.
Latvia Latvians believe that Father Christmas brings presents on each of the 12days of Christmas starting on Christmas Eve.Usually the presents are put under the family Christmas tree.The special Latvian Christmas Day meal is cooked brown peas with bacon(pork)sauce,small pies,cabbage and sausage.
Portugal People pretend that Father Christmas brings presents to children on Christmas Eve.The presents are left under the Christmas tree or in shoes by the fireplace.A special Christmas meal of salted dry cod-fish8) with boiled potatoes is eaten at midnight on Christmas Eve.
Russia In the days of the Soviet Union,Christmas was not celebrated very much.New Year was the important time--when “Father Frost” brought presents to children.Now Christmas can be openly celebrated--either on December25th;or more often on January 7th.This unusual date is because the Russian Orthodox church uses the old“Julian”calendar9) for religious celebration days.Special Christmas food includes cakes,pies and “meat mplings.”
Sweden The most important day is Christmas Eve.A special Christmas meal is eaten on Christmas Eve--ham(pork),herring10) fish,and brown beans--and this is the time when families give presents to each other.Many people attend a church meeting early on Christmas Day.
世 界 各 地 的 圣 诞 庆 典
了解不同的国家怎样庆祝圣诞节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请教了一些朋友。他们对自己国家的圣诞活动是这样描述的:
比利时 圣诞夜,欢庆活动由小饮和小吃开始,然后是“开胃”菜,如海鲜。接下来的菜是填满佐料的火鸡。甜点是一种带奶油的蛋糕。圣诞老人叫做“圣尼古拉斯”。他在12月6日这一天为孩子们带来礼物。“圣尼古拉斯节”时间远在圣诞节前。
巴西 圣诞老人被叫做“圣诞阿爸”。巴西很多的圣诞节习俗与美国或英国类似。对于那些有钱的人家,特别的圣诞宴有鸡、火鸡、火腿、米饭、沙拉、猪肉,以及水果和干果,通常还有啤酒。穷人只是食用鸡和米饭。
芬兰 芬兰人相信圣诞老人(圣克劳斯)住在芬兰北部一个叫做科尔瓦山的地方,位于北极圈北部。全世界的人们都把寄给圣诞老人的信发往芬兰。在芬兰的北部甚至有一个大型旅游主题公园被称为“圣诞地”,就位于传说中圣诞老人的居住地附近。每家每户都清扫各自的房屋以迎接圣诞节的三个圣日---圣诞夜、圣诞日和节礼日。圣诞夜是个重要的节日。
人们早上喝米粥和李子汁。然后他们在家中装饰云杉树。很多家庭会前往墓地,在已故亲属的墓上献上一根蜡烛。圣诞节时墓地都显得格外漂亮。
法国 在法国,每人都有一棵圣诞树。有时圣诞树按传统的方式用红绸带和真正的白蜡烛装饰。庭院中的冷杉树也经常被装饰起来,通宵都亮着小彩灯。圣诞老人被叫做“圣诞阿爸”。圣诞宴是一次重要的家庭聚会,席上满是美酒佳肴。圣诞卡不是每个人都寄的。
德国 德国人喜欢在圣诞节装饰他们的房子。很多房子的窗户上都会有用小木架支起来的灯泡蜡烛以及印在纸上或塑料上的彩色图片,晚上从屋外看上去非常漂亮。圣诞老人在圣诞夜(12月24日)傍晚人们去教堂聚会之后带来礼物。礼物放在圣诞树下。每家有一个人摇着铃铛叫所有人去屋里看礼物。圣诞节人们烹饪鲤鱼或者家鹅。
拉脱维亚 拉脱维亚人相信圣诞老人在从圣诞夜开始的12天中每天都带给人们礼物。通常礼物放在家中的圣诞树下。独特的拉脱维亚圣诞节宴有褐豆加火腿酱、小馅饼、洋白菜和香肠。
葡萄牙 人们假装圣诞老人在圣诞夜给孩子们带来礼物。礼物放到圣诞树下面或者壁炉旁的鞋里。圣诞夜子夜之时,人们开始享用有腌制的鳕鱼和煮土豆的特别的圣诞宴。
俄罗斯 苏联时期,人们不大过圣诞节。新年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时“霜父”为孩子们带来礼物。现在圣诞节可以被公开庆祝,或者在12月25日,或者更通常在1月7日。选择后者这个不寻常的日子是因为俄罗斯东正教按照古老的儒略历确定宗教节日。典型的圣诞宴包括蛋糕、馅饼以及“肉饺”。
瑞典 最重要的日子是圣诞夜。特别的圣诞宴安排在圣诞夜,有猪肉火腿、鲱鱼和褐豆。这也是各家互赠礼物的时候。很多人在圣诞节这一天一大早便去教堂参加聚会。
6、潮州各乡镇过元宵节的特色习俗急需!!!
各地元宵习俗
元宵节是正月十五日,俗称灯节,可是许多地方不仅十五那一天张灯,也有早在十二日那天开始,闹到十六日那天才落灯而兴尽的。
上灯和开灯
十三日,江苏通州称“上灯”;浙江定海,也是这天开始上灯,直到十八日落灯;福建罗源也从十三起,家家门前设灯,以艳丽互相竞赛;河北、天津更从这一天起,家家门墙之上,必挂一盏方牌玻璃灯,灯上画着三国,水浒小说中的人物;江苏宜兴也在这天前二天,架木棚、悬灯彩,先来试灯。
广东海丰在十三日那天,神庙和宗词里,都挂着很多的花灯笼,小孩们在那里打锣敲鼓,非常热闹,这叫“开灯”。普通人家也要备好很多的茶,请亲戚邻居来喝。大家来喝灯茶,即使主人没有请,如果你高兴,也可以随便进去,主人是不会不欢迎的。
广东东莞有“灯头生日,回家接子”的俗行,就是正月十三日灯头生日,凡是新娘子,必须回到夫家,说是到娘家“接子”回夫家,去年生了男孩子的人家,今年必须在神明和祖先之前,点一盏纸灯;又在正月初二到十三之内,择一个吉日,在宗词和神堂正中挂一盏很大的八角纸灯,两旁和大门口,都挂莲花灯一对。地主、灶君、井君、床头婆和街头巷尾的土地神前,都安放着一盏凿花纹的小纸灯。专待潮水涨起的时候,就奉祀神明。祭祀完了,由家长拿一柄小刀,在灯上刮下一瓣灯瓣。称为“开灯”。
广东翁源要举行“庆灯”,日子是预先择定的,也有在十三或十四。这一天,凡是去年生了男孩的人家,必须先备花灯。这灯是用竹片做骨架,彩色纸张糊制的,缀有宫殿人物。纸灯的中间置油灯一盏,把它用红绳吊到宗词的梁上。同时敲着锣鼓,放着鞭炮,意思是“灯”愈闹而“丁”愈旺。另外,还得买许多灯,一种叫“鼓子灯”的,必须送给神庙;一种叫“莲花灯”的,得送给观音。这一天大家要大吃大喝,油席由生子的人家或宗族来备办。开始举杯的时候,大家该说吉利的颂词:“恭喜,多生贵丁!添丁!添丁!”
广东阳江的“开灯”日期,更提前到正月初十寻一天的早晨。凡是去年生了男孩的人家,就要购备纸灯,悬挂在宗祠或庙堂里,有的人家怕他们出生的婴儿难养大,就得同时把纸灯挂在大树上或路口。家里设宴请客,叫做“请灯酒”,客人应邀入席,要送银制的饰物给新生的孩子,也有送白糖、柿饼道贺的。
龙灯和狮灯
上面说的是从十三日起门前设灯,墙上悬灯,大树上或路口旁挂灯。还有从十三日开始,龙灯和狮灯的活动也同时普遍的展开。
湖北武昌的“弄龙”,从十三到十五,一连要三天。龙灯的长度,从十多节到几十节,每节长度有三四尺到五六尺。过去,两村的龙要互相宴请,就是甲村的龙到乙村去赴宴,那甲村的男女老少都要跟着去,往往一天连吃十几桌,这叫“龙换酒”。
湖南长沙的“灯会”和“玩龙”,更玩得起劲。灯会的举行,从十一到十五,有五天之久;玩龙要一连十一天,从初五到十五。灯会是几百个人各执各式花灯在乡村或城市游行。玩龙是先由拿“珠”的人引龙到空地,大舞特舞,把龙结成“兆”字形等吉祥字样。
四川成都的龙灯、狮灯出灯之期,早在正月初九日。龙灯有摆龙、双龙、火龙等三种,摆龙、双龙大都在白天玩,前面用一只红绸扎的元宝来领。火龙在夜里出迎,前面有流星火球来开道,狮灯也是晚上出迎,白天却也出来,有笑头和尚、孙猴子等一起跳。
四川万县也从初六起直到十六止,举行“元宵灯会”,富商们大家比赛各种灯彩。
十四试灯
也有很多地方的灯节、是从正月十四日开始的,比如:山西的若干地区张灯是自十四“试灯”起至十六日止。
绥远归绥,自十四至十六,便要笼旺火、张灯彩。
甘肃临洮,山东淄川、惠民和察哈尔怀来,上元前后,张灯三夜。
河南,限十四、十五,十六三天,称为灯节。
河南汲县,这三日,各处搭起牌坊、鳌山,灯棚,或放烟火,或扮演秧歌戏。
河北新河,从十四起,结彩张灯,萧鼓喧腾,路上还点火树。
河北保定,街道上也张满了灯,玩狮的人更多、大家互相争强斗胜。
河北良乡和吴桥的文人,十四要游文庙,走洋桥,放花炮。
安徽省的寿春把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叫作“灯夕”,门前燃灯结彩,庭中敲锣打鼓,大闹”灯夕”,说是没有这一闹,便可能遭到火灾的祸害。
十五正灯
“正灯”,就是灯节的正日。北京昌平称十五日为“正灯”日。河北永平,也说望日上元,通衢张灯,谓之“正灯”。
江苏金坛,元宵大张灯彩,燃放花炮,又打“元宵鼓”。
福建金门,上元祀神。小孩子剪竹纸制灯,上贴人物花鸟,夜深把灯烧去,看火色是红是黑,来卜一年的晴雨。
浙江常山,各乡村都挂出各种灯彩,或出迎龙灯。
湖北黄陂,各村都出灯会,灯牌上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风十雨”和“万紫千红”等句,随后有高跷、锣鼓、龙灯等。
江苏睢宁,上元灯会,各村鸣锣打鼓,剪彩作狮,一人擎首,一人摆尾,到处舞跃。更有糊纱为龙,中燃红烛,十数人持竿迎龙,游行城乡,灯火照耀得像是白天。
上海玩的更精彩,单说一条龙灯,就有18节长,36名英俊男青年,彩裤锦衣,打扮华贵,每人棒着灯脚,在锣鼓声中,舞出很多花样。
贵阳的长龙,眼睛比碗还大,须长三尺,吐出龙舌。龙前有人擎着“宝”,上下舞动,叫“龙抢宝”,龙灯经过,燃放“泥台花”,这叫“接龙”。
浙江绍兴,除了闹灯以外,黄昏燃放花炮。有“连升三级”、“金盆闹月”、“穿天老鼠”等。
台湾各地过元宵,也相当热闹,除了“弄龙”、“弄狮”,还有“贯灯脚”的俗行。这天夜里妇女们多去参拜“接生娘娘”,祝生磷儿。有谚文“贯脚灯,生生抛;过脚灯,生生抛。”所以她们多悬灯彩于自家的屋檐下,自己又提了灯在悬着的灯下走过,说如此行动。这年就可生男孩。
姑娘门看中如意郎君,元宵夜间要去愉他家的葱或野菜。男人们要在元宵夜里睡得很迟,说越迟则寿命越长。老翁老妇也有“听香”的俗信,他们先在神前烧香礼拜,然后掷珓,依其方向持杯珓以行,窃听路人言语,或站立人家墙外。听得第一句话,带回神前掷珓,以卜一年凶吉。文人们集合在灯下,大家射文虎,这称“灯猜”。
台湾北部,元宵之夜,大家都要出迎火神,他们把火神像放在没顶的轿子里,由两个赤身露腿的青年抬着跑,途经之处,家家放纸炮相迎。
金龙银斗闹元宵
每逢春节或元宵佳节,在广东著名侨乡和台湾籍祖地丰顺县的西南边陲的埔寨区,素有“金龙”、“银斗”闹新春的民间活动。
丰顺县埔寨区烧“金龙”、”银斗”的活动始于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相传远古的时候,东海龙王的第21个孙子叫浊龙,被祖父派到南粤莲花山脉管辖赤岭(据说就是现在的埔寨区)。这条龙上任后,胡作非为,鱼肉百姓,把这块地方搞得乌烟瘴气。群众忍无可忍,上告老龙王。龙王命其小女儿清风,佩斩龙宝剑赶卦南粤。一日,趁浊龙烂醉如泥时杀了它,将其斩成龙头、龙颈、龙身、龙尾四段。清风把斩下的龙头带回龙宫向父王禀报,留下其余三段,变成现今丰顺县埔寨区的龙身。揭阳、揭西、丰顺三县交界的龙颈(即现在的龙颈水库),揭阳县的龙尾。后来,埔寨区人把这一动人的民间传说,巧妙地通过烧“金龙”、“银斗”的形式流传下来了。
先说烧“银斗”。平展的广场上,溶溶夜晚,只听震耳欲聋的铣炮响了,在锣鼓声中,数百名小伙子挥舞火炬,冒着严寒,上身赤膊沿场飞转。由当地长辈,名人或侨领、侨贤点火之后,只见无数的小火箭射向“银斗”首级。“银斗”倏地一变,展现出“孔雀开屏”的新姿,但见在烟火中显现出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这时,“银斗”中悠悠飘降夺目四射的“对联”,上面写着“欢度新春(元宵)佳气,祝君万事如意”等词句。“银斗”烧至最高一层,便显示出高挂的花篮,其中各层的火箭这时也万箭齐发,火蛇、银花、金珠铺天盖地而来,真是令人如置身于殊花异卉之中,目不暇接。
烧“银斗”节目告一段落时,在漆黑的夜幕下,“金龙”登场了。在绣球引路下,20多位体格魁梧的青年擎龙火,举着高5米,身长30余米的火龙,恰似从绛雾迷蒙中出来。在一片喜炮声中,后面跟着的五六十位青年,手擎“小龙”、“金鲤”、“龙虾”、“鳌鱼”等,组成一支气势磅礴的队伍。突然,金龙从口中吐出五光十色的金珠,顿时龙身四周发射出五彩缤纷、光芒万丈的变幻珍珠,霎然间,金龙又转吐争妍争奇,仪态姿容递变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色异形同的菊花楼空。这人间奇丽的盛景,仿佛把观众都带进蓬莱仙境去了。
潮汕元宵习俗
潮汕一带如当年有产男孩的人家,自农历十一日起,陆续到乡中大宗词堂挂灯。有钱人家的灯屏四至五层,普通人家一至二层。灯屏内容,多是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如《仙姬送子》、《郭子仪庆寿》、《皤桃会》、〉《凤仪亭》等等。灯屏上各种人物,均用泥塑及各色布料制成,造型殊异,栩栩如生。每座灯屏下面贴着的红纸上写明该户姓名,以让人们观赏比较。从十一日挂灯这一天起,称为“起灯”,实则“起丁”。意即新出生男孩(男丁〕入族的仪式,也是含祝前程光明远大之意,所有起灯的人家,自起灯之日起,每晚都要到大宗祠堂去点灯,直至十八日为止。
元宵节,家家户户门前挂上红灯,表示迎祥。乡中组织游灯赛会,参加赛会各式花灯,造型不一,精制美观。如莲花灯、梅花灯、鲤鱼灯,走马灯、山水书画灯以及款式多样的宫灯,汇成一条火龙,辉煌如同白昼。正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描绘当时元宵盛会“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佳句一样。加上化装“扮景”踩高跷,潮州锣鼓闹元宵,热闹异常。
正月十五元宵夜、潮汕各地还有所谓“新娘落祠堂”的习俗;凡是乡中当年新婚的新娘,是晚要到宗祠里观灯。新娘事前抹粉打扮,身穿红色大衣,下围长裙,头戴凤冠,珠廉垂面。普通人家则戴“文明帽”(用染色羽毛及色绒扎成半月形),再用二丈多长,中间扎一团大花的红绸,缚戴于“文明帽”,红绸带从两鬓下垂至脚,身穿红色花长衫,窈窈多姿,宛若仙姬。然后由伴娘(一至二人〕护陪到祠堂观灯。
宗祠内面,灯烛辉煌,人们熙熙攘攘,争挤观灯看新娘,新娘来到祠堂,先由伴娘点燃三烛香,让新娘顶香跪拜祖宗,祈求明年得子。拜完祖宗,伴娘偕新娘绕堂一周,逐屏观灯。其后,新娘步出祠堂,婷立祠阶看戏(潮剧),让人们观赏。这时人们蜂拥围观,男性青年尤甚,你推我挤,巴不得挤到新娘面前一饱眼福。新娘看戏只是一种形式,为时不长,旋即由伴娘护送新娘回家。这一习俗,谓之“新娘落桐堂”。
翌日,挂灯的人家,大摆筵席,广清亲朋赴宴庆喜,俗称“吃丁酒”。
十八日挂灯仪式结束,起灯人家把灯从祠里携回家中,以求明年再得子,谓之“谢灯”。
砍石灯会
元宵之夜,古镇殃石历来有灯会之举,届晚街头巷民鼓乐喧天,橹下窗前,张灯结彩,一支支色彩绚丽的迎灯队伍拥上街头。在锣鼓丝竹声中载歌载舞缓缓行进,观灯的人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把个殃石镇围得水泄不通,实在是当地最有影响的民俗活动之一。
砍石灯会据传始于唐而盛于宋,距个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它的特点是静态(张灯结彩)与动态(迎灯、游灯)相结合,与历代都城的灯会既相似而又不同。据《陕川图志》等地方书籍记载自夏历正月十三日采竹结棚于通灯中至十八日方息。灯期始为三天后添两天俗以五夜晴明为五谷丰登之兆。迎灯队伍先以火流星开底继而是弹柱火把,彩旗、硬牌、管弦,然后是山水花卉灯、飞禽走兽灯、虫鱼蜂蝶灯、亭台楼阁灯、珠帘伞灯等到最后以火流星殿。真是“人树银花满街舞、萧鼓暄闻到天明”。砍石灯会的另一个特点是,在展出灯彩的同晚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有的放焰火,叫作“赛月明”;又作金化坠地,称为“滴滴金”借此娱乐宾客。有的以焰硝铁屑杂制作兰惠、梅、菊,木兰、水仙之状,闪烁如生,形成奇观,相对角称作“赛花”。宋代著名的女诗人朱淑贞曾写过这样一首诗“去年元夜花市灯如昼。日上柳梢儿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言衫袖。”写一个女子追求爱情自由不能得的心情。极其凄楚动人。由此可见灯会历史的悠久。砍石灯会的第三个也是主要的特点,展出的灯彩以针刺花纹著称于世。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是用针在灯上精心刺出各种图案,或是山水花卉,或是鸟兽虫鱼和人物,或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红楼梦》、《三国志》和《水浒传》等故事,然后在灯中点燃蜡烛,或装上电灯,光线透过针点显出优美逼真的立体画,瑰丽异常。难怪前人要用“火幅神功传妙态,若比丹青觉更妍”的诗句来赞美它了。
其中以扎骨架和针工最主要,尤其是腕儿功夫极深,只要有一计不合规则就会前功尽弃。一件较复杂的灯彩工艺品往往要花上一年半载,甚至几年才能完成。
殃石灯彩的品种繁多,题材丰富。人物灯有钟馗捉鬼、刘海戏蜡等等。亭台楼阁灯有西湖台、玲玫培等名目;还有以18幅大型画面组成的珠帘伞灯等,如千花万卉争艳,不仅誉满全国。而驰名世界。
双狮戏球
泉州花灯
福建泉州的花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方色彩。据《泉州府志》记载,古代泉州花灯已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有的周围灯火缘以练,缀以流苏,鼓鸣于内,钟应以外;有的灯火三层,香闻数里;真可谓音、形,色、香俱备,奇妙无比。
在泉州花灯中最为奇特的是香灯。这种灯呈八角宫灯。不但它的垂练、棱线、流苏等全部用香珠八面,镶有香土塑成的八仙,上下置有两个大香盘,点燃之后,幽香阵阵,真是古色古香。据传这种香灯原是闽南寺庙中供奉用的,后来传到民间发展成为泉州别具一格的花灯。纸招莲花灯则是泉州古老的传统灯品,花瓣用色纸招成。泉州习俗元宵节娘家必须送给新婚的女儿、女婿一封莲花灯,其中一红一白,拌在新人床上。如今闽南人虽不信这种卜示,但元宵送莲花灯的习俗依然保存下来,而且花灯做得更为别致精巧。料丝宫灯也是泉州传统的灯艺后来失传。新中国成立后,由著名刻纸老艺人李尧宝发掘出来。料丝灯用透明玻璃丝作吮上,盖以各种古朴的刻纸图案。灯光透过玻璃丝的折礼形成一道道霓虹灯似的光线,把一幅幅刻纸图案衬托出来宛如浮雕,令人赞叹不已。富有地方喜庆色彩的八结灯也是泉州人民喜爱的花灯。闽南民间喜庆风俗用一根红绳打成回形八结,象征吉祥,八结灯仿此造型。在传统八结灯的基础上,现在泉州人民又创作了大红八结灯。它构思十分新颖,在八结之中各嵌有一种精巧的小圆灯称为团结灯。
灯谜和吃元宵
所谓“灯猜”,就是”灯谜”。
山西洪洞,文人们出游看灯粘诗藏谜,叫做“打灯”。江苏嘉定把藏头诗句和赠送什物,挂在壁上,待人猜中取去。这”灯谜”,又称“弹壁”。江苏高邮,结灯社出各种灯谜,大家猜测,称为“打虎”。江苏仪征,有藏头诗句,任人揣测,中者赠以笔墨笺扇等,称为“灯社”。浙江杭州也是将藏头诗句任人揣测,称谓“猜灯”。广东各地,做成谜语悬赏猜中称“灯信”。山东登州作灯于大街,文人们聚集猜中,称“打独脚虎”。一样是灯谜各地有不同的名称。元宵民间有特定的食物:江苏武进照例吃“糖圆”。浙江湖州渴宁一带,吃粉圆,称为“灯圆”。江西永丰,以米粉做成丸,称“上元圆”。江苏淮安叫“汤圆”。江苏无锡和靖江叫“团圆”。江苏华亭,当晚欢宴,大家吃油锤珍珠圆子。河北定州则吃油锤粉圆。陕西咸宁称”吃元宵圆”。辽宁沈阳、河北曲周等地那天吃的汤圆,都称“元肖”。四川华阳,把碎米做成圆子。也称”糖圆”。正月十五。这一天吃“元宵圆”,可以说是我国各地的传统食俗。
据说,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周勃、陈乎勘平“诸吕之乱”,汉文帝登基这天正是正月十五。以后,每年这一天的晚上,他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以示庆祝。因“夜”在古语中又叫“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便将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每逢这天晚上。举国上下都要张灯结彩欢度元宵节。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食品,用各种果饵作馅,外面裹以懦米粉滚成丸子,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味。女诗人朱淑贞在《米圆子》诗中赞曰:“轻回绝胜鸡头肉,滑腻偏宜蟹眼汤,这种糯米丸子在勺中时浮时沉,正如周必大在《平园续稿》中描绘的“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所以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人又改称“元宵圆”。泉州和晋江一帝,“元宵圆”的制作方法一般是先将馅捏成圆粒,然后沾湿,放置在于糯米粉中不断翻滚,反复数次,直到滚成适当的大小为止,其馅的调配以炒熟捣烂的花生为主,加上糖、芝麻,拌以冬爪糖和少量的鲜桔皮丝,甜而不腻,尤为脍炙人口。民国初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做了大总统。他一心想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一天到晚总是提心吊胆的。因为“元”和“袁”,“宵”与“消”同音,“元宵”有“袁世凯被消失”之嫌。他作赋心虚,便在1913年的元宵节下令将“元宵圆”改称“汤圆”。袁世凯垮台后,大部分地区又恢复了“元宵圆”的名称。
丰年之庆
农家在元宵,都希望一年能获得好收成。因此,在浙江吴兴菱湖一带就曾流行“烧田蚕”的风俗。当晚,大家拿着精巧灵巧的纸灯,到上元桥去集中,有的放花炮,有的念赞词,祈求今年五谷丰登和养蚕得利。江苏嘉定农家当晚举高高的火炬,遍照田间四隅,称“照田蚕”。江苏武进的田家,用秃帚、老麻黠、竹枝和芦韦做成一丈来长的火炬,在田里燃烧,这称“照田财”。贵州赤水的农家,这天夜里,要举行撵除蝗虫和耗子的俗行,方式是由孩子们点着灯和香枝,插在田间嘴里又歌又唱以后,回到家中,从柴门里面丢出去,关好门。浙江宁波人家拿着竹竿从厨房赶到寝室,又从寝室赶到门外,称“赶蛇曳”,说这样一来,可以使蛇、虫、鼠等不再出现。
四川成都要举行上元要用木头搭起高高的架子,上面交叉的挂上许多纸糊的白果灯。据说,这灯会避除一切瘟疫。
迎紫姑
元宵之天,姑娘们有迎紫姑的俗行。湖北监利,湖南桂阳也都称“迎紫姑”,是欲卜来年的蚕事或别的事情。河北永定称“邀厕姑”。江苏苏州说“接坑姑娘”,不许男人参加。江苏无锡叫“祭扛日娘娘”。福建厦门称“祭娘娘”,这由5岁到16岁的姑娘们,备了花生、柏桔、菜饭和鸡肉到厕所去祭她,各人要做一只很小的布鞋夭祭完了把鞋子焚化,将鞋灰用菜时包好,然后抛到厕儿以供娘娘应用。云南石屏称“七姑娘”,请她的时候要念念有辞。河南桃源请6姑娘是在粪堆的前面。浙江绍兴说请“灰吉姑娘”,这是由小姑娘到灶突的灰间去民用淘箩上覆女人用的包帽代表她,把她请到堂前。淘箩正前方插一只筷子,由两个女孩在旁各用手指临空钩住淘箩,另一个小姑娘跪地问卜。
落灯和走百病
北京昌平称十六是“残灯”日。这天各地都有“走百病”的俗行。安徽寿春,陕西临渔,山西大同,河北水平、江苏江宁,四川成都,察哈尔蔚州,男女都离家出游,叫“走百病”。云南征凰老少相谐出底还得插香在路旁。吉林民间妇女群步平沙、或相继打滚,说能”脱晦气”。江苏武进,妇女夜里出游,在街上要走过三座桥。江苏通州要到正月十六才算“落灯”。江苏仪征,泰县“落灯”吃面,有谚民“上灯圆子落灯面”。湖北武昌,这天会合全乡的龙灯于伺庙里,将首尾烧掉,龙身保留到明年再用。广东阳江把纸灯焚化。又把所有新年点缀的东西收藏起来。于是这个元宵灯节就完全渡过了。
北京上元花灯今昔
上元节俗称灯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每逢灯节,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观花灯。北京的上元花灯,源远流长。自清康熙年间至“六七事变”前的二百七十余年,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大脯灯期”;二为嘉庆至光绪的“自由放灯期”;三为“以电代烛时期”。
大脯灯期,侣称“故宫灯”。“大踊”,按《史记》云:“天下欢乐大饮酒也”,即皇帝特旨命令天下百姓共同欢聚饮酒。庆贺佳节。大脯灯可分内灯、外灯两种。据《药乡赘笔》记载:康熙二十二年癸亥正月,朝廷发瘠主一千两。在后宰门(即今地安门)架高台,命梨园演《目连传奇》剧目,先是江宁苏浙三处织仓各制献蟒袍玉带,珠凤冠、鱼鳞甲,俱以黄金、白银为之。彩灯花爆,昼夜不绝,这就是古代所称的“大脯”。按上述放灯、演剧的地方就是现在景山寿皇殿北墙外、景山后街。当时街左右有雁翅楼(早已拆除调由内务府在这里设立”官看台”,皇帝亲自登台向穷苦百姓抛钱施花灯。鞭炮昼夜不停、可见当时盛况。这是内灯也就是在内城放灯。另据《清稗类钞》所载:“康熙乙丑元久圣袒命于南海子大放灯火。使臣民纵观,仿大醉之意。”南海子即今南苑。当时,先在南苑行官外约里许方圆,周植拭木(斜埋在地上的木桩调络以红虬,然后在其中建起四个大棚内悬火箱,又在平地树起八杆,上悬旗蠢,官民老少男妇,都允许进去观看。待行宫内撤仗张灯底有宫眷五个人:从里面出来,皆红裳甩衣,被以杂彩,人担两灯,各踞方位,高低盘爵,若垦芒彻无珠光灯趴形成奇观。
自由放灯期,自乾隆末以来,升平日便由放官灯转入商民自由放灯。清宫上元花灯多在圆明园山上举行,有时在宫内或北淳公园内举行,将康熙朝故宫灯与民同乐,改变为皇家在宫廷内独自观灯,一般商民也由于生活富裕,自己随意放灯。自由放灯可分四种,衙灯、场火、庙灯、铺灯。衙凡是清廷所属各衙门口放灯。这种灯本来在康熙时就有,而且清政府拨有专款。自从嘉庆初年以民由拨专款改为捐款,再由各衙门略为补助。每逢节日,便有衙门拿着捐款簿子向各商号、富户捐款。
场火,俗称“捐烟火会”,是各街道有势力而又好出风头的商户,勾结一些地痞流氓,挨家挨户要钱,美其名曰“放盒子钱”,用这笔钱购买大批花炮。在附近广场燃放。自正月十二夜到正月十六,在这五天里通宵烟花自由施放。此时人山人海,万头攒动,有的丢孩子,有的失绣鞋,甚至有挤倒踩死的,也有地痞流氓趁机调戏妇女的。当时西城太平湖、二廊庙、花园宫、后坑和东北城的空场地,均有此种场火会。庙灯,是当时各寺庙所悬的灯,如西城的都城隍庙、都土地庙。东城的吕公堂、二郎庙;大兴县的城隍庙、北城的火神庙、关帝庙等处均甚著名。光绪庚干事变以前由于物价上涨,生活费用日高,人民负担过重,各庙收入甚微,乃先后停办。
铺凡是各商店在节日悬挂花灯和放焰火花盒。这种灯儿在清末民国初年最盛,是北京著名的灯火。如各姜店以冰灯及麦芽龙灯著名;灯扇铺和专卖纱灯的商店,各式官灯、桂灯、人物灯等式样齐全。各大铺虽然也以纱灯著称,但门前所挂红色牛角泡子排灯,为这一行业独有;绸缎庄的纱灯,在绘画方面十分细,有整套的《三国志》、《西游记》、《红楼梦》图画,颇似现在的“小人书”。以电代烛时期是从清宣统时期至“七七事变”以前。这一时期,每年只有“庙灯”和”铺灯”。庙灯还是宛平城隍庙、白云观和东华门三处。这三处的灯还是老样子。铺灯则多改用电灯代替蜡烛,尤其是民国初年的“新世界”和“城南游艺园”以及前门大栅栏、二条带完全用电灯加配主体灯架绘制各种花卉、人物制成。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又增加花盒,曾轰动一时。“七七事变”后由于民不聊生,花灯逐渐衰落。
现在,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元宵灯会不但恢复了,而且还有了新的发展。
塔尔寺灯节
塔尔寺亦称“塔儿寺”,藏语叫“拱本”,意思是十万佛像。它是青藏高原喇嘛教格鲁派著名的六大寺庙之一,座落在青海省惶中县鲁沙尔镇境内,离古城西宁仅二、三十公里。据藏汉历史文献记载。这里是喇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宗喀巴生于公元1357年,本名叫罗桑扎巴。宗喀巴是他弟子和信徒给他起的尊称,意思是惶水之滨人,据西藏佛教(即喇嘛教)史料记载和当地传说,宗喀巴生下来地方后来在上面长起一棵菩提树,他的生母就在树旁建了一座小塔。1424年又有人修建了一个较大的塔。1419年宗喀巴在拉萨圆寂后,他的弟子和信徒为了纪念他,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1年)在这里开始建寺,经过上百年的经营,才发展为今日拥有殿宇、佛塔、僧舍等多余处建筑的古代建筑群,占地面积达六百余顷。整个寺院建筑在林木苍翠的山坡上,依山高低错落,具有高超的藏汉建筑艺术相结合的特点。进入大殿,迎面矗立着高达12.5米的大银塔,上面裹着洁白的哈达,殿内供奉着宗喀巴神座,高约一丈,系纯金铸造,是件稀有珍品。1961年国务院颁布塔尔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塔尔寺素以“酥油花灯”著称。有的称这种酥油灯为“塔尔寺灯”,有的叫称为“乍酥拙花”。塔尔寺灯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此日也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这天晚上,从西藏、四川、云南、甘肃、内蒙古以及青海各地来的成千上万的农牧民在万盏灯火下饱览享有盛名的酥油花。酥油花又叫“扒”,也是塔尔寺的“三绝”(绘画堆绣、木刻和油塑)之一。酥油使用晶莹洁白。松软细腻的酥油配上各种颜料,塑成各种珍奇的花朵。人物或其他形象用木架支撑,陈列于讲经殿之前。油塑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独持的艺术风格,而且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多彩。有奇花异草,有千姿百态的珍禽异兽,有生动逼真的山川图案,有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有取材于佛经故事的历史人物等。这些五彩缤纷的酥油花塑雕,在灯火的映衬下与金碧辉煌的四周殿堂相映成辉。前人诗云:“元宵盛法会,冷月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