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师送礼管用吗
1、给老师送礼有用吗?
大多数家长都热衷于给老师送礼,无非是希望老师对自家的孩子多关注一些,毕竟老师每天需要面对那么多学生,如何让自己家的孩子获得老师的关注,这显得格外重要。
其实说到底,这都是因为家长的焦虑心理在作怪。
因为家长害怕老师对自家的孩子区别对待,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导致孩子不喜欢老师的课,学习成绩慢慢下降。如果送点礼物,也许会让老师对孩子多加关注一点。
其实,有这种焦虑心理的家长往往忽视了一点,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一般都会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会因为学生的家长送了礼而区别对待。
还有些家长看到班上其他家长在送礼,也会想办法给老师送礼。这就是典型的从众心理。
1.送礼鸡尾酒法
心理学家建议,送礼物最好的一个方法就是“送礼鸡尾酒法”,也就是所谓的“1+1+1”原则。
比如:选择一个对方需要的清单上的东西,并增加一个档次来送;
如果对方想要的东西实在超出了自己的预算,就可以把这个预算换成购物卡或者红包,加上一点点代表自己心意的卡片,最后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来安排一个美好的体验。这才是真正会送礼物的高招!
2、送礼的人和收礼的人心理有区别
心理学家Gino和Flynn曾指出送礼的两种难处:一般送礼的人希望给对方惊喜,所以在选择礼物时往往会送一些不太实用的东西,而收礼物的人则更加看重礼物的实用性。
有些有钱的家长动不动就送老师现金红包,虽然是用信封装好的,但是这对于老师来说,不是惊喜而是惊吓。
有些家长送老师名牌包包,觉得这样才算有面子,其实这种惊喜也是让老师倍感压力的,太过贵重的礼物,作为两袖清风的老师,这是比较忌讳的。
都说“礼轻情意重”,如果想要处好与对方的关系,不管是教师节还是平日里,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言传身教才是最为重要的,可以在家多教育孩子要尊重老师,在学校好好表现,帮助老师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小问题。
家长们做好家庭教育,让孩子不在学校闯祸,算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了。
2、给老师送礼有用吗?
给老师送礼不送礼,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送礼的人想跟老师结交好关系,让老师在班上多关心自己的孩子,这是大家的普遍心理。不送礼的人认为这是不正之风,不能助长。其实大部分家长给老师送礼也是不情愿的,更多是给自己买了个放心,生怕老师给孩子穿小鞋,那也是自己的孩子不够出色所致。
其实只要自己的孩子学习习惯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不折不扣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仼务,也就是说孩子足够优秀,他就是老师心目里的好学生,也是老师的骄傲,老师的自豪。都说好学生成就好老师,这是恒古不变的真理。如果孩子习惯差,上课不听讲,做小动作,影响别人,作业不认真完成,严重影响老师上课的课堂效率和班级平均分,你说老师见到这样的学生能开心得起来吗?即使家长年年送礼,在老师的心中,这样的孩子还是个熊孩子,不好教化,该批评该教育一样不会少。
其实打铁还需自身硬,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让自己的孩子变得足够优秀,那孩子自然而然就会获得老师的关心和关爱,师生相互成就,就会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获得更多的动力,成为孩子学习生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在这里悄悄告诉几个跟老师相处的小妙招,会更快地拉近老师和你家孩子的距离,大家不妨试试,会起到奇效。
1、在教师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假日经常跟老师打招呼,保持互动,增强家校黏性。
2、要主动进位,帮助老师完成一些班级的管理,如出黑板报、管理班费、组织班级活动等
3、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具体可行的方案,让老师更好地服务和教育好学生。
4、借助自身优势,让社会公益资源走进校园和班级,让学生的学习和课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给老师送礼可以吗?
可以,送老师礼物可以是不同的办法、不同的形式等等,不过要让老师知道是谁的心意,自己的名字。
1、不要送太贵重的礼物,会显得太为功利,多半会被老师拒绝,而且对自己也是个负担。礼物的价格并不是主要的决定因素,有些自己制作的礼物,才特别令老师感动。
2、谨记除去价钱牌及商店的袋装,无论礼物本身是如何不名贵,最好用包装纸包装,有时细微的地方更能显出送礼人的心意。
为纠正教师利用职务便利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不正之风,特作如下规定:
一、严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
二、严禁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的可能影响考试、考核评价的宴请。
三、严禁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支付费用的旅游、健身休闲等娱乐活动。
四、严禁让学生及家长支付或报销应由教师个人或亲属承担的费用。
4、给老师送礼真的管用吗?
关于给不给老师送礼这个问题,我也纠结过。有朋友建议送,说他们每年都给老师送礼,也确实很有用。我也跟老公聊过,到底要不要送或充点话费呢?他的意见是坚决不送。他认为,老师教孩子不是一视同仁的吗?为啥要滋养这种坏风气呢?因为知道现实也有现实的问题,所以在这里不想去探讨。但孩子在私立学校之后,确实没给老师送过任何东西。本身私立学校学费也贵,老师也对班里每个孩子照顾很到位,没必要送对吧。教师节的时候,有一位家长跟孩子一起挑了一盆非常漂亮的花送来学校。当时特别感动,这个意义非凡,也不能不收。之后,也出于感谢,经常从她家订蛋糕。还有的家长,会在夏天送个西瓜,冬天送个糖炒栗子。对于吃的食物都会在班级跟孩子们一起分享。同时,让孩子们学会分享和感恩、更要感谢阿姨的馈赠。去乡镇工作后,一些爷爷、奶奶说,我离家忙工作又做饭不容易,非要送一点自己种的蔬菜。这几年也是非常感恩、感谢他们朴实真诚的支持。对于其他礼物和红包一概不收。有时需要单独给孩子补课,家长非要给的。就明确告诉他,咱们补课都是免费的,坚决不收。有一次,一个家长悄悄给我充了话费,从微信给他退了个红包也不收。后来,给他家孩子买了一个礼物。还有一个家长,今年刚从外地回来。给孩子报名后,另外扫码给我转了300元,多次解释并退回去都不收。没办法只好在秋季的学费中减免了300元,相当于还了她。大家挣钱都不容易,遇到孩子,家长都是缘分。不管送不送礼,都应当一视同仁,尽心尽力引导。
5、给老师送礼有用吗?
给老师送礼,固然为了尊师,为了表达感谢之情。可扪心自问,很多时候,不就是为了孩子不吃亏,才会如此讨好老师的吗?讨好的目的,是减少或消除老师对孩子的“合法伤害”。
自从学者吴思发明了“合法伤害权”这个词后,很多人都知道官员手里掌握着或多或少的“合法伤害权”。其实,医生、老师、消防队员等因为其职业的特殊性而拥有一定的合法伤害权,普通公民也可以因法律的规定而享有合法伤害权,典型的如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但医生、消防队员、教师或公民在行使的合法伤害权,一般均以隐蔽的形式表现出来。
老师对学生可以优待,也可以惩罚,可以给好脸色,也可以不给好脸色,反正老师可以有相对的自由裁量权来“管理”学生。前者是合法恩惠,后者是合法伤害。
可是对于学生来说,优待与惩罚的区别就大了,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老师的合法伤害权本身其实并不大,但造成的后果可以很严重。这正是家长不得不小心谨慎的原因。
而且,家长很难抓住把柄说老师违规违法伤害了学生,甚至连违背师德恐怕也难以找到证据。家长为了孩子免于被伤害,而给老师送礼,既有普通的人情关系,更暗含着赎买老师合法伤害的权力。
因为老师对学生的合法伤害毕竟不会大到要孩子命的程度,所以,家长给老师送礼一般不会一掷千金。但是,又不敢不送,因为如官员“谁送了钱我记不住,谁没送钱我记得住”那样,老师也可能心里想:谁送了礼我记不住,谁没送礼我记得住。
在老师合法伤害权能直接伤害得到自己孩子的家长看来,最怕被老师记住没给他送钱,为了免于因没有送礼而被合法伤害,也要在特别的时节里拎着大包小包往老师家里送,表面上讲是人情来往,表达感恩,不如说是拿钱来消“权力之灾”。
这样说显得很残酷,但不管你承不承认,这就是事实。将给老师的送礼仅仅限定在人情关系上,而不是变成利害关系,才是纯洁师生关系的根本,这个确实需要制度上缩小老师合法伤害的空间,另外,就要靠高尚的师德。
6、给老师送礼有用吗?
我给老师送过礼,无非是希望老师可以对自己多照顾一点,但现在回想,不如不送,这种风气早就该从自己开始制止。
给老师送礼,老师就会对自己有优待,又看着别人都给老师送礼,自己不送又不好。但是老师可能不是一直固定在某一学校或者年级的,会有工作调动,一旦送礼的教师工作调动了,家长岂不是白送。
同时送礼这种行为也给自己带来了影响,树立了不良榜样。
对于老师而言,只要家长在内心真的尊重老师,送不送都是次要的。
只要家长真的配合老师教学工作,真的把自己孩子基础素质和学习习惯培养好,现在老师的薪水虽然还不高,但是也不会看重和在意家长的礼物。
而且老师并不会因为某个家长给老师送礼了,就会特别照顾某个孩子,这样可能会引起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矛盾。
目前学校都会明令禁止,老师也不想违反校规。
对于学生而言。如果只是想送一些手工制品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情是可以的,这样也可以拉进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收到手工礼物,老师不但不会嫌弃,反而会十分感动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