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赠送礼物 » 给胡惟庸送礼

给胡惟庸送礼

发布时间: 2021-03-08 17:02:28

1、刘伯温在去世前,为何要让手下专门去给朱元璋送一筐鱼?

不要贪心。告诉朱元璋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提示他朱棣和果断狠辣和朱允炆的慈爱在一个人身上很难找到,让他选择一个立储君。

2、明朝开国功臣胡惟庸一生为国,做错了何事,居然引来诛灭九族之祸?

胡惟庸虽然是明朝开国功臣,从一名元帅府奏差到丞相,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但是到了后期,胡惟庸却利用职权打击异己,不断发展自己的朋党势力,逐渐萌生出对朱元璋的异心,所以惹来诛灭九族之祸。

朱元璋登基后,开始大封诸将为公侯,其中胡惟庸被封为中书省参知政事。第二年,中书左丞相李善长选择急流勇退,以养病之名向朱元璋提出辞官,以求获得一个全身而退得以善终,但李善长在辞官之时,向朱元璋推荐了胡惟庸,朱元璋对胡惟庸也一向甚是看重,觉得胡惟庸很有才能,因此,胡惟庸被提拔为右丞相,从此平步青云。

胡惟庸当上丞相之后,深得朱元璋信任,随着权力越来越大,在朝廷的威望也越来越大。因为,朝廷的大臣们开始巴结胡惟庸,又是送礼又是听凭差遣,有一次,胡惟庸老家的井中莫名长出了数尺长的石笋,便有人乘机讨胡惟庸欢心,争先恐后说这是祥瑞之兆,顺便还编造了胡惟庸祖先的坟墓夜里冒出火光,说是上天暗示胡惟庸非等闲之辈。

于是,胡惟庸便慢慢在身边人的阿谀奉承之下,渐渐有些迷失了本性。对自己已经位居百官之首的丞相之位出现了不甘心,对皇位隐隐有了些期许。因此,逐渐开始拉拢朝廷大臣,培养自己的同盟党羽。当然,胡惟庸的这些行为也传入到朱元璋的耳里,朱元璋也开始对胡惟庸有所防备。

所以,当胡惟庸邀请朱元璋到家中观赏醴泉时,被朱元璋认定胡惟庸有造反嫌疑,下令处死,甚至给整个家族引来诛灭九族之祸。其实,对于胡惟庸是否就是在当日发动谋反,事后并没有明确,但是以胡惟庸平时的行为作风,被清除也是迟早的事。




3、明朝给胡惟庸的罪状是?

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处死胡惟庸,后来还加上通倭的罪名。
胡惟庸案,简称“胡狱”或“胡党之狱”,明初四大案之一。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颁布《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处死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已故的滕国公顾时的子孙等开国功臣。后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党羽,前后共诛杀3万余人,时称“胡狱”。
除掉胡惟庸后,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另设殿阁大学士供皇帝做为顾问,结束了中国的宰相制度,加强了专制皇权。

4、一代名相胡惟庸兢兢业业,为什么晚年却不得善终?

因为他目中无人,嚣张跋扈,还谋反,不把朱元璋放在眼里,肯定会给朱元璋收拾处理掉的。

原因一是胡惟庸才能

胡惟庸在历史上是一代名相,从当官开始就一步一步慢慢往上走,他的才能征服了朱元璋,朱元璋对他印象非常棒,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都交给他去做,慢慢他也出现在朝堂之中了,开始他的政治生涯。

原因二是跟李善长结为姻亲

开始的时候,胡惟庸还是一个好官,李善长也非常喜欢他的才能,就提携胡惟庸,还帮他拿到左丞相,这个位置是非常重要,可以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了,古代巩固关系最好就结成姻亲,胡惟庸非常聪明,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李善长的弟弟做儿媳,这样两个人关系就更加牢固了。而胡惟庸因为有元老重臣的强大后援,开始胆大妄为了,啥事情都敢做。

原因三是位居百官之首,独揽丞相之权

随着权势慢慢变大,胡惟庸开始找不到北,啥事情都敢乱来,可以说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什么人都敢下手,官员给的奏章,都要自己看过了,只要对自己不好的就不上报,还有随意提拔官员,看不顺眼就处罚掉,最后结果很多心术不正的人纷纷投奔胡惟庸,朝野基本上都是他的人,其他人都是敢怒不敢言,在他手下小心翼翼地讨生活。

原因四是未及时引见占城贡使

历史上说胡惟庸是因为未及时引见占城贡使给囚禁,其实不难看出来,朱元璋已经察觉了胡惟庸有问题,就等找个机会收拾他,就发生阻隔占城贡使,没有及时的接待,好家伙,这是明显不把朱元璋放在眼里了,帝王一怒,就全部收拾了。

胡惟庸一给收拾了,其他人马上把握时机告状,胡惟庸做过什么坏事,通通都整出来给朱元璋看,尤其是告胡惟庸谋反,这下朱元璋一点都不考虑,直接把人处死了。

5、为什么朱元璋先是给宋濂送了“百孝”的布料,后来却又要杀了宋濂?

宋濂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其中送东阳马生序,大家都熟知,而且是明朝的开国功臣,那么为什么朱元璋要在送了百孝的布料然后就杀了宋濂呢,下面我来解释一下具体原因。其实送的布料也确实是因为宋濂十分孝顺他的母亲,朱元璋很感动,但是不是直接导致他被朱元璋杀死的原因。

而是因为卷进了胡惟庸案被牵连了,才被朱元璋处死。洪武六年李善长推荐胡惟庸为右相但是胡惟庸刚来时兢兢业业,对待人也很谦虚,但是过了六七年过后,由于他善于结党营私,权力也十分的巨大,有人告发了说他谋反。朱元璋听了十分生气,这简直是超出了他的底线,作为君王就不应该受到这些大臣们的威胁,于是下令处死一众人,包括了宋濂。

他认为宋濂也是不安好心,经常给胡惟庸送礼还是太子的老师,宁可错杀不可放过,于是轰轰烈烈的这场案子就结束了。朱元璋做这件事本来就为了废除了丞相制度,让自己的中央集权更加牢固,然后宋濂由于有太子求情,于是流放在重庆的奉节这个地方,然后病死了。

虽然得到了皇帝的恩宠,但是伴君如伴虎,皇上是最在意自己的江山稳不稳固,可不管以前对臣子有多好,一旦遇到了看出来谋反的想法,就只有杀了再说了。宋濂本来可以避免的,但是他是文臣之首,也许朱元璋还想借着件事情来减弱他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以上就是我的观点,望采纳

6、胡惟庸的一生及给后人的启示

早年随朱元璋起兵,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主簿、知县、吉安通判、湖广佥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职。洪武三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六年七月,凭李善长推荐,任右丞相,约至十年进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随着权势的不断增大,胡惟庸日益骄横跋扈,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先阅内外诸司奏章,对己不利者,辄匿不上报。各地喜好钻营、热衷仕进之徒与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送金帛、名马、玩物不可胜数。学士吴伯宗曾因弹劾他而险遭大祸;他得知大将军徐达对他不满,曾在朱元璋处诬奏其奸行,后竟诱使徐达家的守门人福寿谋害徐达。因福寿揭发,未能得逞。胡惟庸还千方百计地拉拢因犯法受朱元璋谴责的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令其在外收集军马,以图谋反。此外,他还勾结中丞涂节、御史大夫陈宁等,令陈宁坐中书省阅天下兵马籍。这一切引起朱元璋的极大注意。朱元璋从元亡的教训中,深感臣下权力太大,会导致元末“宰相专权”、“臣操威福”的局面重演。早在洪武九年,即对各省权力机构进行改革,十一年,又令六部奏事不得关白中书省,进一步削弱了中书省权力。
不久,胡惟庸之子驰马于市,坠死于车下,惟庸杀挽车者。朱元璋大怒,令其抵死,不准以金帛偿其家之请。洪武十三年正月,涂节和中书省吏上书告胡惟庸谋反。朱元璋遂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将胡惟庸和涂节、陈宁等先后处死。
胡惟庸死后,其谋反“罪状”陆续被揭发,如派林贤下海招倭;派封绩称臣于元嗣君,请出兵为外应;令李存义、杨文裕说李善长谋逆;毒死刘基;收纳亡命等事,连韩国公李善长、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延安侯唐胜宗等。朱元璋大怒,为肃清“逆党”,株连杀戮者达三万余人。前后延续达十年之久,朱元璋并做《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胡党”而受株连至死或已死而追夺爵位的开国功臣有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宁侯等一公、二十一侯。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遂罢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说立者,处以重刑。丞相废除后,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明代史籍中关于胡惟庸案的记载多有矛盾,因此关于其是否确实谋反,当时便有人怀疑,明代史学家郑晓、王世贞等皆持否定态度。

7、明朝初建,胡惟庸胡作非为,为啥朱元璋管都不管,却株连一万人?

公元1368年,朱元璋经过艰苦创业,终于创建了明朝,百姓们马上就可以免遭战争荼毒。等到统一全国以后,让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大臣们暗地的狼烟不比战场差多少,甚至比战场厮杀更狠毒。其中有位大臣凭朱元璋的信任,大肆敛财、结党,引发了明朝最为惨烈的株连事件,这个人就是胡惟庸。 

洪武六年,胡惟庸斗倒了刘基,当上了左丞相,大权在握,就连李善长都要给几分面子。但他是最后的胜利者么?他不知道自己能够当上丞相,完全是朱元璋站在了他的背后,朱元璋不在乎谁当丞相,他只在乎谁不会威胁自己的权威。朱元璋之所以选择胡惟庸,不是因为他比刘基强,反而是他比刘基差太多,这样他才能操控满朝文武。可惜,愚蠢的胡惟庸并不了解其中的缘由,他开始为所欲为了。

洪武七年,胡惟庸挤走另一个丞相汪广洋,独揽丞相大权,但是朱元璋根本没有反对,反倒是嘱咐胡惟庸注意身体,不要过度操劳。朱元璋自起事以来,军权、政权都是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他属于那个时代食物链的顶端,李善长只因稍微独断一些,朱元璋马上将他勒令退休,很明显这是个很大的阴谋!胡惟庸不知道其中缘由,并不是他不聪明,而是权力真的可以让一个人神志昏庸。胡惟庸随着自己行为的一步步出格,他对朱元璋的畏惧也是越来越大,然而朱元璋只是任由他胡作非为。

俗话说“法不责众”,胡惟庸为了保全自己,想出了绝妙的主意,那就是拉人下水。胡惟庸首先做的就是买官卖官,所有的官职都是明码标价,想升官送礼就可以。被他这一套拉下水的有吉安侯陆仲亨、御史大夫陈宁、都督毛骧等一批重臣,一时之间朝中都是胡惟庸的眼线。其中德高望重的李善长被他拉下水,他们不知道,这会变成油锅。洪武十三年,胡惟庸的儿子被马车碾死,他不通知有关部门,就把车夫杀死了。

这事传到朱元璋耳朵里,朱元璋只说了四个字:“杀人偿命!”胡惟庸呆住了,他不知道自己竟然这么软弱!对于胡惟庸的党羽,朱元璋一个也没有放过,前前后后查了几年,杀了超过一万人。值得注意的是,胡惟庸死后一个月,朱元璋就撤掉丞相职位,从此皇权高度集中。

8、一代名相胡惟庸兢兢业业,为什么晚年却不得善终连自保能力都没有?

胡惟庸之所以没有自保能力,是因为他的事情被朱元璋知道之后,后者震怒了。正所谓伴君如同伴虎,能力再强的宰相,在实权帝王面前也不过是只羔羊,面对朱元璋的震怒,就是有十个胡惟庸,又能奈何?所以他不能自保,一点也不奇怪。至于说他为何下场如此凄惨,则与他所犯下的事有关了。

此人所犯之事,大抵可以归纳为两条:是他为官不正;二是怀有异心。他虽然能力很强,短短几年就爬上宰相的位置,可是升得快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他特别善于弄权,官小的时候就去巴结高官,官大的时候又给底下的人做保护伞,就是一个典型的贪官污吏的形象,而朱元璋则是最恨贪官的,一旦知道,自然就要处置他了。更何况,他还曾经因为儿子之死而私自设刑处死了一个马车夫,这就更让朱元璋看不下去了。



但即便如此,倘若没有怀上二心的话,估计看在他多年来的兢兢业业的份上,朱元璋可能还会饶他一死。然而他却自己作死,试图勾结蒙古作乱,甚至还去说服李善长与其一同造反。倘若不是他儿子意外死亡这件事令得他不得不试图提前造反,恐怕情况就会变得难以收拾。既然在朱元璋看来他造反都已经石锤了,那就肯定不会饶过他了。

当然了,往更深层次说,胡惟庸下场如此凄惨,还有两大重要原因:一是明初的党派斗争非常激烈,胡惟庸作为宰相,肯定是有不少政敌的,这些人巴不得他犯错呢,一旦发现他犯了错,就会立刻落井下石;二是他对于朱元璋来说,已经没有太多的利用价值了,一个没有价值的人,又犯下如此重错,自然是要杀的了,而且也不会有丝毫心疼。

9、刘伯温临死前送了两件什么礼物给朱元璋,让他在18年后对其敬佩不已?

传说中刘伯温临死前交代儿子送了一本书和一筐鱼给朱元璋,朱元璋当时不解其意,在18年后经历一些变故才领悟其中的道理,继而对刘伯温敬佩不已,感叹他的远见。

不过那也只是传说。史书记载刘伯温自知来日无多后,找来两个儿子交代后事。交代完后事,刘伯温让长子刘琏从书房拿来一本天文书,让其在自己死后立即将这本书呈给皇上,一刻都不得耽误。并规定从此以后不准让他们刘家的子孙学习这门学问,以免受到朝廷猜忌。又告诉次子刘璟为政的要领和他认为如今朝廷最必须做的事情。


刘伯温最后交代其实原本他想写一篇详细的表书,向皇上贡献他最后的心意与所学。但苦于胡惟庸尚在,他写了也只是枉然。但是,等哪天胡惟庸败了,皇上必定还会想起他,会向儿子们询问他临死前交代的事情,到那个时候再将自己这番话密奏给皇上

但野史中流传刘伯温除了这本书之外,还让儿子送了一筐鱼给朱元璋。书谐音“输”,暗指朱元璋得了天下却输了民心,必须做出改进。而鱼在筐中不得自由,无塘无水,就像朱元璋手里的那些武将,朱元璋则是钓鱼人。这里是刘伯温的一个预言,当时受胡惟庸挑拨,刘伯温与朱元璋已经离心,朱元璋怀疑刘伯温,对其已起杀心。十八年后发生了蓝玉案,朱元璋在与朱允炆的对谈中才忽然刘伯温的用意,自是惭愧,便不再滥杀将领。

10、一代名相胡惟庸兢兢业业,为何晚年不得善终?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朱元璋与一众兄弟克服重重困难建立大明王朝后,朱元璋也开始清除当初的建国大功臣。

两虎相争,登上历史舞台

胡惟庸就在朱元璋开始清除功臣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在以李善长为代表的淮西集团与刘基为代表的浙东集团的争斗中,刘基选择了杨宪作为自己的代表人,李善长则看重了不得重用的胡惟庸,让他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两大集团的斗争,最终以刘基被朱元璋炒鱿鱼,浙东集团失掉董事长淮西集团大获全胜而结束。在这场斗争中要说获利最大的,我觉得除了背后的BOSS朱元璋以外当属胡惟庸了。胡惟庸成为了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连当初的领导李善长都要给他几分薄面。骄纵跋扈自以为是惹众怒

在胡惟庸当上丞相后,感觉有些骄傲了,可能他没有意识到为什么淮西集团会胜利,以为是自己的功劳,整个人都飘起来了。他为了当独相多年,独断专权,像生杀废黜等大事,有些根本不会向朱元璋报告,自行决断。拥有这么大的权利,那些渴望功名职位的人,都争着向胡惟庸送礼,一时间胡惟庸的大门可以说是“门庭若市”。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最看不得的就是贪官了,毕竟小时候没少受这些贪官的毒害,胡惟庸这种做法无疑是触到了朱元璋逆鳞。可就是这样,朱元璋也选择容忍他。让他继续嘚瑟下去。最过分的是,胡惟庸会扣留大臣的奏折,各部门上奏给皇帝的奏章都要先经丞相之手,胡惟庸利用这个特权将凡是说自己坏话的全部扣下。而对于看他不顺眼的也是毫不手软,像徐达这样的开国重臣因为在朱元璋面前说他的坏话,被胡惟庸怀恨在心,收买了徐达的守门人企图谋害徐达,但是最终被守门人福寿揭发。而同样说他坏话的刘伯温就没这么好运了,他趁刘伯温生病带医生来看望对他下毒。(但不知道他对刘伯温下毒一事是否经过朱元璋的默许)

这些事情无疑让朝中大臣心生不满,也都被朱元璋看在眼中。

勾结李善长,结党营私

做了这么多与朱元璋作对的事,可朱元璋没有一点要动手的意思,难免让胡惟庸摸不着头脑猜不透朱元璋是怎么想的,毕竟这不符合朱元璋的办事规则啊。为了保全自己,胡惟庸想出了一条妙计:法不责众。只要拉上半个朝廷的大臣,看你能拿我怎么办?于是许诺封官拉了一大批朝臣。最厉害的还是拉下了重臣李善长。他是怎么拉了解朱元璋本性的李善长下水的呢?很简单,他利用自己与李善长的亲家关系,让旁人游说他,最后李善长说了一句:“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

不得不说胡惟庸在这些方面脑子还挺好用,可惜没用到正道上。

杀人偿命

时候差不多了,朱元璋绝对该让胡惟庸付出代价了,只是这代价太大了些。胡惟庸的儿子坠马死于车轮下,马夫被胡惟庸一气之下给杀了。事情传到了朱元璋那,要胡惟庸解释,胡惟庸絮絮叨叨的说了一大堆,企图撇清自己,最后朱元璋只说了四个字决定了很多人的命运:杀人偿命。(胡惟庸之死有很多版本,像谋反被人揭发等)总之胡惟庸一案,牵连了上万人,在处死他后,朱元璋也废除了丞相这一职位,胡惟庸有幸成为了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

废相预谋

朱元璋这个杀伐果断的狠人居然容得下胡惟庸作威作福多年真是怪事,为什么没有在一开始就解决掉胡惟庸呢?其实是朱元璋有废除丞相的想法,他不愿意将自己的权利分给丞相,所以就让胡惟庸作了那么多年,最后给了朱元璋一个把自己作死的理由。

最后总结一下,问题中说的胡惟庸作为一代名相,我觉得这个说法有问题,什么叫名相,胡惟庸也算名相吗?至于兢兢业业却不得善终,这恐怕也有问题,他不得善终完全是他作死作的,怪不得别人。只是可怜那些受到牵连的人了。

热点内容
新泰特产 发布:2020-09-14 19:00:13 浏览:505
适合开业的音乐 发布:2020-09-17 11:28:55 浏览:503
送男生十字绣 发布:2020-09-16 16:05:07 浏览:503
神秘商店皮肤赠送 发布:2020-09-16 15:38:37 浏览:503
手绘圣诞贺卡 发布:2020-09-16 14:48:57 浏览:503
青岛初中升学率 发布:2020-09-16 09:55:57 浏览:503
送妈妈的生日蛋糕图片 发布:2020-09-16 09:10:18 浏览:503
梦生日 发布:2020-09-16 18:24:33 浏览:502
纸礼物盒 发布:2020-09-16 15:55:47 浏览:502
wow角色定制 发布:2020-09-16 14:46:32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