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礼品贺卡 » 平阳纯阳礼品

平阳纯阳礼品

发布时间: 2023-02-20 10:50:43

1、明朝官服上的飞禽走兽图案 表示什么,是否与大一统有关,还是表示君臣是主仆关系

大明朝官服的定制 和官像画服饰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打败了蒙元帝国,也废止了元代的服饰制度,从皇帝到老百姓,都做了大规模的调整。大臣们参考周、汉、唐、宋的服饰形式,加以修改,先后试用了二十多年,才在洪武二十六年(西元一三九三年),确立了基本的款式。

明朝的文武百官,依照官位大小品级,有不同的规定。戴在头上的有:

一、梁冠:文武百官在国家重大祭祀典礼,庆祝大功告成,正月初一进朝贺年、冬至、皇帝生日、圣旨开读,进呈奏表等时候,都要戴上梁冠。依公、侯、伯,一到九品,以梁线的多寡来区分。

二、乌纱帽:是明代官人上班常戴的官帽。前低后高,靠后脑的地方,左右各有一片长椭圆形的帽翅,帽内有网巾,束著头发。

三、襆头:是在重大的朝廷集会、奏事、谢恩时戴的,形体和宋代的差不多,帽缘左右有两支像直尺的展角,展角尾端有的往上弯,再往左右弯。

四、四方平定巾:布做的像长方体的帽子,又称方巾、角巾。明朝建国初年,做这种帽子的人,为了歌颂皇帝平定四方的功勋,所以命名为「四方平定巾」,是读书人、官家常戴的帽子。

五、飘飘巾:帽子像三角形屋顶、帽脊前后又各有一片长方形布披,随风飘动,所以叫飘飘巾。跟八仙中的吕洞宾戴的帽子一样,所以又称纯阳巾(纯阳真人是吕洞宾的道号),不过纯阳巾的前后帽顶布披有圈卷的云纹。有的帽披上也加块玉,脑后垂两条长带子。

六、东坡巾:苏东坡发明的帽子。长方帽子,戴成菱形状,摺线居中,两边角上又各附一片比帽子短的竖披。
其他尚有儒巾、平顶巾、汉巾、软巾、吏巾、二仪巾、万字巾、披云巾、网巾、瓦楞棕帽、瓜皮帽等等,形形色色,有时也加上披肩。

明朝的文武百官,依照官位大小品级,有不同的规定。戴在头上的有:

一、梁冠:文武百官在国家重大祭祀典礼,庆祝大功告成,正月初一进朝贺年、冬至、皇帝生日、圣旨开读,进呈奏表等时候,都要戴上梁冠。依公、侯、伯,一到九品,以梁线的多寡来区分。

二、乌纱帽:是明代官人上班常戴的官帽。前低后高,靠后脑的地方,左右各有一片长椭圆形的帽翅,帽内有网巾,束著头发。

三、襆头:是在重大的朝廷集会、奏事、谢恩时戴的,形体和宋代的差不多,帽缘左右有两支像直尺的展角,展角尾端有的往上弯,再往左右弯。

四、四方平定巾:布做的像长方体的帽子,又称方巾、角巾。明朝建国初年,做这种帽子的人,为了歌颂皇帝平定四方的功勋,所以命名为「四方平定巾」,是读书人、官家常戴的帽子。

五、飘飘巾:帽子像三角形屋顶、帽脊前后又各有一片长方形布披,随风飘动,所以叫飘飘巾。跟八仙中的吕洞宾戴的帽子一样,所以又称纯阳巾(纯阳真人是吕洞宾的道号),不过纯阳巾的前后帽顶布披有圈卷的云纹。有的帽披上也加块玉,脑后垂两条长带子。

六、东坡巾:苏东坡发明的帽子。长方帽子,戴成菱形状,摺线居中,两边角上又各附一片比帽子短的竖披。
其他尚有儒巾、平顶巾、汉巾、软巾、吏巾、二仪巾、万字巾、披云巾、网巾、瓦楞棕帽、瓜皮帽等等,形形色色,有时也加上披肩。

女性的冠戴,是依照丈夫官品的大小区分。

明代袍的颜色,也分等级。一至四品官穿绯色(大红),五至七品官用青色,八品以下用绿色。官袍圆团花纹直径的大小也区分等级,一品用大独科花,直径五寸;以下品级用品,随品级大小而缩小。

女生官服各部名称

官袍的补子,也依照官阶的大小有一定的图像:

一、公、侯、驸马、伯用麒麟补、白泽补(白泽、麒麟,是神话动物或古代绝种的动物)。

二、文官,一品画仙鹤的补子。二品画锦鸡。三品画孔雀。四品画云雁。五品画白鹇。六品画鹭鸶。七品画鸂鸂。八品画黄鹂。九品画鹌鹑。杂职画练鹊。风宪官画懈廌。

三、武官,一品、二品画狮子。三品、四品画虎豹。五品画熊罴。六品画彪。七品也画彪。八品画犀牛。九品画海马。

一、二品官服补子实物

明代官袍圆团纹,除了龙团纹,还有蟒衣(四个爪的龙)、飞鱼(有翅膀和鱼尾巴的龙)和斗牛(头上有两只弯角的龙),以及麒麟的纹路,穿这一些花纹大红袍的人,都是一、二品到公、侯、伯、驸马以上的高官。

官服补子实物

明代官像画保存了当代的官服艺术形式。明朝传至今日的官服,几乎荡然无存,少数从墓穴挖出来的几件,也是破损腐朽变色了。而官像画里的服饰鞋帽,色彩鲜艳,配件齐全,加上写实的人物表情,可说是纪录了明代近三百年历史的官样服装秀,也提供学术研究、古装戏、现代的服饰造形设计良好的参考。

明代的官像画服饰,验证了文献记载的史实,并补充文字叙述的抽象和不足,我们从许多官像画的服饰实例中,可以发现几种特色:

一、冠帽方面:可看出官方规定格式,只是原则上的条件宣告,样式也是多采多姿富於变化的。古人与现代人都注重头围身段、个性气质的整体表现,除了大小的自然改变外,男生冠帽的配饰,如帽缘中间玉饰的形状、雕花、大小、镶边都不太一样。女生冠钗细件的形式花样,更是多采多姿,翠博山(翠盖)、金凤(金翟)、珠翠翟、珠滴、宝钿;三博鬓(皇后才有)、珠牌(挑珠排、挑排结子)、珠翠云片、冠缘设计,乃至发形、耳饰、胸针等,都有极丰富的变化内容,这显示出古代手工社会,注重冠帽艺术表现,以及个人美感风格造形的品味。

由官家妇女装扮的华丽,也可看出先生对太太的疼惜与尊重,女生爱美、艺术要求的天份,就在凤冠上展露。也有一些女官像没有戴凤冠,只插几个头钗,可能是官便装,或早期凤冠还未形成制式、流行,也有可能跟官位大小有关系。

二、衣服方面:颜色的表现上,可能并不如官方规定的:一至四品官用大红色,五至七品用青色,八品以下用绿色。一般官便服都以暗蓝色、天青色居多,也有绿色。而戴官帽的官服,则以大红色常见,如我们在古装戏看到中进士或状元的人,都穿大红色官服,然而依照官阶,进士、状元是七品官,然而依照官阶,进士、状元是七品官,应该穿青色官服,大概是中国人比较喜欢红色的喜气洋洋,就并不完全照规定穿著了。而官家妇女更以红色官服较多,所以,我们称女生的刺绣、手工艺叫「女红」,是有民族文化特格特色的。

明代官服的纤绣花样纹图也颇多变化。有人说只有皇帝才能穿五爪金龙的龙袍,然而明朝留传下来的「李贞写真像」中,李贞就穿著五爪金龙的龙袍。官太太也有穿龙袍的,但可能都是比较大的官妇人。

王侯官服的团龙补服

明代官像补子,有许多是直接绣在衣服胸腹部位上,没有另外绣贴一个方块补子,大概是通用,或者官补子规定未全盘流行。不过在妇女官补子表现上却很普遍。而同一家的妇女,补子的禽鸟样,有时是左右对称。

古人有的娶两个太太以上,从官像里也可看出来,有些画在一起,有些分开来画。妇女官像的特色,就是没画出脚鞋,古代女生的三寸金莲是不可随便露出来的,而且摺景的裙摆,也都画得整整齐齐,花纹素雅富於变化。腰带、玉佩、绳结也颇有可观

武将官服的麒麟补实物

官服纹样

五、明代的科举考试和官像画的官阶职位

明代读书人要当官,必须经过重重的考试,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明代读书人的大小考试可分几个步骤:

一、童生试:这是取得秀才(又叫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凡是参加考试的人,不论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儒童」、「文童」。每隔三年举行两次,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

二、乡试:每三年一次在京城和各省城举行的考试,由皇帝派遣正、副主考官主持。参加的人是通过本省学政事先考试(又叫科考)成绩优良的秀才,多在八月举行,所以又称「秋试」、「秋闱」,也称「大比」。被录取的称为「举人」,第一名叫「解元」。明代的唐伯虎中过南京的解元。乡试都在子、午、卯、酉年举行,共分三场,叫「正科」;如果遇到国家庆典,加科称「恩科」。

三、会试:通过乡试以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由礼部侍郎主持的考试,或由皇帝特派正、副总裁主考官主持。辰、戌、丑、未年会试,为正科;也有恩科,叫会试因科。因为在春天考试,所以又称「春试」、「春闱」。考中的当「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四、殿试:会试录取的贡士,由皇帝亲自在宫廷大殿策问的考试,叫殿试或廷试,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是状元,也叫殿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传胪,其他赐进士出身的录取若干人。三甲录取的叫赐同进士出身。

五、朝考:殿试录取的新科进士,需要应一次殿廷考试,由皇帝派大臣阅卷,依照成绩分别派任翰林院庶吉士、各部主事、中书、知县等官职。庶吉士又在翰林院特设的教习馆研究,三年后举行「散馆」考试。优秀的,授翰林院编修、翰林院检讨;其余的,分发到各部任主事,或到各省任知县。

六、武科考试:考试的进阶步骤和文科的一样,考试内容分内、外场;外场考骑马射箭、走路射箭、立定射箭、拉弓、舞力枪拳剑、举重等武术击技;内场考默写「武经」。各阶段录取的都冠上一个武字,如武秀才、武举人、武状元、武进士等。

王氏安人像是画在绢布上,题款的人是个榜眼

一般官位,除非皇帝特封外,都由考试而来。也有的是纳捐银两,不必考试而被特别受封的,这种官通常是候补的,或是从品的官。古代有钱人、考不上科举的,或者考到一半的秀才,捐个几千两银,买个官来做做,也可追赠三代到祖父母,可说是光宗耀祖的人生大事。

古人认为有钱财功名,就是要光耀祖宗。光耀祖宗的方法,不外修宗谱、家庙和画官像,在每年重要的节庆里,接受亲朋好友的夸赞和瞻拜。古代画官像,必须有官品、官衔的才能画,而且不能乱画品级,否则要定罪的。

明代的官阶,文官分九品、四十二阶,武官分六品、三十阶,还有一些叫「不入流」,或称「未入流」的官阶,包括县典史、府检校、司吏目,训导长官、儒学正教谕、国子典馆及翰林院的「孔目」等。

另外,有进士资格的翰林院庶吉士(相当於七品官)贡士、举人(又称孝廉,相当於八品官)和秀才级的廪生、增生、附生、庠生、监生(京师国子监的学生)、贡生(京师贡院要推荐给朝廷的生员秀才),又在不入流之外,可说是培训中的公务员。

在封建时代,有个一官半职,不论大小,都足以光宗耀祖。七品知县,就有父母之称;权倾一时的将相公侯,那就更不得了了,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读书应考,可上公卿,因此封建社会常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种尊重知识分子的文明社会,产生了许多的礼俗、礼教生活文化,官像画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而依每个官家富豪文化艺术水准的不一样,也产生了多采多姿的官像风格。

特进光禄大夫龙庆公官像

明代武官卲武将军像

我们可以从官服的补子禽兽文样知道官品的阶级。以下我们来探讨它的职称:

1.正一品官:太师、太傅、太保、宗人令、宗正宗人、左右都督,都属於正一品的官职。官阶,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勋位,文官叫左柱国,武官叫右柱国。

2.从一品官:包括少师、少傅、少保和太子太师、太傅、太保以及都督同知。官阶,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勋位,文、武官都叫柱国。

3.正二品官:太子太师、少傅、少保、六部(吏、户、礼、兵、工、刑)尚书、都御史、都督佥事、正留守都督指挥使、衍圣公(孔子的后代)都是正二品官。文官初授资政大夫,加授资德大夫;武官初授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勋位,文官叫正治上卿,武官叫上护军。

4.从二品官:布政指挥同知。文官初授中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武官初授镇国将军,升授定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勋位,文官叫正治卿,武官叫护军。

5.正三品官:太子宾客、侍郎、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卿、太常卿、檐事府尹、按察使、副留守都指挥、佥事指挥使。文官初授嘉议大夫,升授通议大夫,加授正议大夫;武官初授昭勇将军,升授昭毅将军,加授昭武将军。勋位,文官叫治资尹,武官称上轻车都尉。

6.从三品官:光禄、太仆、参政、苑马卿、运使、留守指挥同知卫、指挥同知宣慰使。文官初授亚中大夫,加授大中大夫;武官初授怀远将军,升授定远将军,加授安远将军。勋位,文官叫治资少尹,武官叫轻骥都尉。

7.正四品官:佥都御史、太仆、通政太常、苑马少卿,少詹太常、京府丞副使、鸿胪卿、知府卫指挥佥事、宣慰同知。文官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武官初授明威将军,加授广威将军。勋位,文官叫赞治尹,上骑都尉。

8.从四品官:祭酒、参议运司、宣慰副使、宣抚。文官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议大夫,加授朝清大夫;武官初授宣武将军,升授显武将军,加授信武将军。勋位,文官叫赞治少尹,武官称中骑都尉。

9.正五品官: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春坊的大学士、翰林学士、庶子通政参议、大理寺丞、尚宝卿、光禄少卿、太医院使、郎中钦天上林监正、寺中宗人经历、按察佥事府同知、长史、仪卫正、正千户宣慰佥事、宣抚同知。文官初授奉议大夫,升授奉政大夫;武官初授武德将军,升授武节将军。勋位,文官叫治少尹,武官叫骁骑尉。

10.从五品官:侍读、侍读学士、谕德洗马、尚宝、鸿胪少卿、员外、五府经历、知州、运副、正提举、京府判、卫所镇抚、副千户、仪卫副、招讨使、宣抚、副安抚使。文官初授奉训大夫,升授奉直大夫;武官初授武略将军,升授武毅将军。勋位,文官叫协正庶尹,武官叫飞骑尉。

11.正六品官:大理寺正詹事丞、中允侍讲、侍读、司业、太常、都察院留守、尚宝司丞、大仆寺丞、京知县、司都司经历、通判、上林钦天监副、五官正、太医院判、兵马指挥、断事百户典仗审理、正神乐观提点长官、副招讨宣抚佥事。文官初授奉直郎,升授承德郎;武官初授昭信校尉,升授承信校尉。

12.从六品官:赞喜司直郎、修撰、光禄、鸿胪寺丞、大理寺副署正、京府推官、布政司经历、正理问、运判、州同知、正提举安府副长官。文官初授承务郎,升授儒林郎,吏目:宣德郎;武官初授忠显校尉,升授承信校尉。

13.正七品官:都给事中、编修、监察御史、大理评事、行人司正、五府都察院留守、司都司都事通政、司按察司经历、太常博士、典簿、兵马副、营膳正、京县丞、府推官、知县、副断事审理、副安抚佥事、蛮夷长官。文官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吏称:宣义郎;武官初授忠靖校尉,升授忠勇校尉。

14.从七品官:检讨给事中、中书舍人、行人司副、光禄典簿、署丞詹事、太仆主簿、京府经历、灵台郎、祠祭署奉祀、州判、副提举、问卫运司宣慰经历、布政司都事副理、蛮夷副长官。文官初授从仕郎,升授徵仕郎;武官初授敦武校尉,升授修武校尉。

15.正八品官:国子监丞、行人部院司照磨、五经博士、通政司卫、按察司运司知事、京县钦天监、主簿、御医、保章正、协律郎、营膳副、王府典膳奉祀等所正府经历、县丞。文官初授迪光郎,升授修职郎;武官没有正八品以下的官阶。

16.从八品官:翰林典籍、光禄事监事、典簿博士、国子助教、鸿胪主簿、京府运司知事、挈壶正祠祭署祀丞、布政司照磨、王府典膳奉祀等所副宣抚经历、知观。文官初授迪功郎,升授修职佐郎。

17.正九品官:校书、倚书、国子学正、部院司检校、鸿胪署丞、上林典署监候司历、营膳丞、各馆局大使、京府照磨、赞礼郎、奉銮府、县主簿、宣慰安抚知事。文官初授将仕郎,升授登仕郎。

18.从九品官:待诏、詹事、上林录事、司谏通事舍人、正字司务、国子学录、国子典籍、鸣赞序班、韶舞司乐、五官司晨、漏刻博士、京府检校、京县典史、院司卫州所各吏目、内外教授、府照磨、司狱、巡检、驿丞、各大使副使、僧道阴阳杂职。文官初授将仕佐郎,升授登仕佐郎。

19.未入流的官:包括孔目、国子典馆、儒学正、教谕、训导长官、司吏目、府检校、县典吏等。

王氏安人像是画在绢布上,题款的人是个榜眼

做官人家的太太叫「命妇」,也依官人的等级不同,称谓也不一样:

1. 一、二品都可称「夫人」。
2. 三品叫「淑人」。
3. 四品叫「恭人」。
4. 五品叫「宜人」。
5. 六品叫「安人」。
6. 七品叫「孺人」。

官像画中的主,角许多是穿官便服的,看不出官像的品阶。如果是夫妻合绘,就可从女主角的称谓上,判断男主角官品的阶级。

户部尚书忠谋公夫人刘氏官像

六、明代祖宗官像画的姓氏、辈份和名位

明代的祖宗官像,因为大都是要保存在家庙,往往只有排行而没有姓氏,或者是画像上面的题赞和背面题签遗失了,他便成了「失名氏」了。

这些失名画像,年代久远,除非从各姓宗谱有画像的,找来做比对,不然很难查其姓名。没有办法查出姓名的,只有依照画像的特徵,给他重新命名。有写上堂号的,可依堂号所属的姓氏宗谱,来追查他原来的大概姓氏。

郡堂号与姓的关系如下:

鲁国郡:孔、颜、曾、唐、车、左、公治

谯国郡:曹、戴、稽、边、逢

沛国郡:朱、薛

晋阳郡:唐、匡、景

南阳郡:白、韩、叶、乐、纪、终、翟、姬、隆、呼、邓、张

平阳郡:欧、卫、饶、汪、巫、来、常、管、凤

范阳郡:卢、简、祖

渤阳郡:高

高阳郡:许、仲孙、杜、纪

济阳郡:蔡、陶丁、卞、庚、郤、长孙、易、江

荥阳郡:潘、郑

禹阳郡:耿

汾阳郡:郭

山阳郡:岳

宏农郡:杨

陇西郡:李、董、彭、辛、牛、时

辽西郡:项

河东郡:吕、薛、斐、储、聂

汝西郡:袁

邵阳郡:轩辕

河南郡:俞、邱、陆、山、廉、利、种、向、柳

汝南郡:廖、商、蓝、南、言、梅、左

河间郡:詹、章、邢、凌

西河郡:卓、靳、卜、毛、宰

河内郡:司马、淳子、荀

清河郡:张、傅、房

安定郡:伍、胡、梁、席

乐安郡:孙、任

东齐郡:姜

东安郡:蒋

东海郡:徐、茅、关、戚

东平郡:花、吕、康

京兆郡:康、史、杜、黎、段、韦、雍、寿、冷、酆、郜、晁、计、别、家、申舒、宗

天水郡:秦、上官、桂、皮、狄、上官、庄、尹、赵、严、阎

太原郡:温、易、祁、祝、宫、霍、羊、令狐、澹台

下邳郡:余、阙
上党郡:连、鲍、包、樊

上谷郡:侯、寇、成、荣
中山郡:汤、仲、蓝

始平郡:冯
治平郡:庞

西平郡:池
广平郡:贺、游、谈

高平郡:范
钟陵郡:熊

博陵郡:邵、林
广陵郡:盛、贡、冯、萧、戴

武陵郡:石、安、贾
武功郡:苏

陈留郡:阮、虞、伊、池、谢
庐江郡:何

解梁郡:关
彭城郡:刘、钱、金

扶风郡:马、鲁、万、禄、班
雁门郡:田、童、文

冯翊郡:雷、吉
邺郑郡:余

吴兴郡:姚、施、沈、尤、明
敦煌郡:洪

颖川郡:钟、邬、赖、陈
盐官郡:翁

千乘郡:倪
豫章郡:罗、涂、洪

会稽郡:夏、谢
琅琊郡:云、符、诸葛、颜

燕山郡:窦
薛 郡:海

江夏郡:费、黄
余杭郡:隗

渤海郡:甘、欧阳、詹、刁
齐 郡:覃、谭、晏、查、富

魏 郡:柏、栾
浙海郡:封

内黄郡:骆
顿邱郡:葛、司空、刘

新郑郡:郑
东莞郡:孙

东阳郡:官、苑、宛、苗
东莱郡:吕、王

东 郡:成
东晋郡:孔

东兴郡:游
汉东郡:黄

东山郡:谢
南昌郡:涂、邬

南安郡:姚、林
济南郡:左

寿昌郡:季
昌平郡:孟

南康郡:赖
兰陵郡:萧、缪

钜鹿郡:魏、廖
任城郡:魏

范阳郡:简
涿 郡:简

西川郡:赖
松阳郡:赖

广宗郡:潘
高密郡:邓

九真郡:黎
宋城郡:黎

金城郡:赵
江陵郡:熊

梁 郡:葛
济阴郡:董

北海郡:郎
犍为郡:张

百忍郡:张
金鉴郡:张

华阴郡:郭
长兴郡:许

锦锈郡:庄
钜野郡:曹

濮阳郡:徐
梅镜郡:梁

渔阳郡:高
有继郡:高

五桂郡:涂
六桂郡:翁、洪、汪、江

钱塘郡:翁、柯
宣城郡:洪

临濮郡:施
钱江郡:施

浔海郡:施
仰峰郡:柳

瑞鹊郡:柯
龙泰郡:姜

问礼堂:林
忠孝堂:林、巫

永泽堂:林
林本堂:林

善庆堂:林
崇本堂:林

笃佑堂:周
爱莲堂:周

寻阳堂:周
临川堂:周

泰山堂:周
著存堂:吕

风采堂:余
武溪堂:余

常兴堂:阮
延陵堂:吴

让德堂:吴
种德堂:吴、黄

陈 郡:何
淮阳堂:江

凤阳堂:朱
敦睦堂:丘

三典堂:石
新安堂:古

国宝堂:古
紫荆堂:田

北平郡:田
武昌郡:史

香山郡:白
上堂郡:包

丹阳郡:包
新野郡:王

堂邑郡:王
德星堂:陈

德聚堂:陈
绳武堂:陈

立雪堂:游
盛兰堂:游

栎阳堂:黄
房陵郡:黄

谯 郡:黄
紫云堂:黄

北地郡:傅
双凤郡:傅

浚仪堂:乔
宜春堂:彭

庐陵郡:曾
武城郡:曾

三省堂:曾
抚州郡:邬

崇仁堂:邬
汲 郡:温

槐 里:万
四知堂:杨

栖霞堂:杨
继述堂:詹

崇远堂:廖
垂裕堂:廖

承佑堂:廖
蔾照堂:刘

德馨堂:刘
竟陵郡:刘

梁国郡:谈
东齐郡:姜

芳远堂:萧
宝树堂:谢

追来堂:简
洛阳郡:苏

溯源堂:简
孝思堂:简

济会堂:戴
注礼堂:戴

平陆郡:孟
长沙郡:罗

蓝田郡:苏
长沙郡:罗

郡堂号下只有一个姓氏时,可以确定官像主角的全名。如果郡堂号下有许多姓氏时,就需从这些姓氏的祖宗谱,来追查那个姓的宋、元、明清左右时代的祖先。神主牌位上面的生卒时辰,也可判别大致年代,再从相近年代的科甲进士题名录、或地方的文献(相关时代的府、县志),寻找与官像画同名的人物。

一般官像画都是中进士的读书人,才有朝庭颁赐的官服可穿。不过有时因为朝代衰微,礼法变更,捐钱的人也可以当虚职或实职的官,举人、秀才、贡生、庠生、生员,有些钱的人,也画起官像来。民国时代,少数有钱人也请满清遗留下来的官像画家,为自己或父母画成清代官像。

明代官像画,似乎没有不按官位、身份画的,只要有堂号、名字,皆可找出官像主角的身份。官像上的后世子孙题字,也是辨别姓氏的证明。找出官像画主角的身家姓名,或者依照画的表情特徵,来给他重新暂时命名,是很有乐趣的事。

举凡官像的姓氏堂号、辈份排行、官位,乃至生卒年月日时辰,都写在背景供桌的牌位上,是过世后子孙加上去的。有时「主」字的上面一点,用朱笔红色点,叫「点主」,要在祭祀节日,请乡里德高望重的人来主其事。木制的神主牌,后面有个空匣,里面放一张牌位人的生卒年月日、辈份、简单经历。

官像画中的牌位生迕时辰,是判断画像年代的一个大概依据。古代子女重新为父母、祖先画像的机会不多,也有生前没有画画像或已遗失毁损,临死再请画家对著遗容,或子女遗族容貌来描绘,但这应属少数,因为中国古代的官家、文人士子,都视画像为大事,画官像要生前画好,才能对照画得像不像。也有后代在修家庙、族谱时,重绘历代的祖先容谱册,都是半身头胸像,书本式画成。

处士徐梦素像

明代官像画的文化价值与意义

官像画,从文化、风俗、时代、艺术、学术来探讨,是有很深的意义与价值的。那麼,我们应该怎样积极的来看待官像画呢?

一、广为搜集、维护、重新装裱:官像画历经数百年历史,灰尘、污损、受潮腐毁难免,所以文化机构或有心人士,应广为收藏,加以细心重新装裱,除去灰尘污渍、精心填补破损,得以较完整的保留,以传於久远。

二、细心考查、研究、展示发表:官像画应该考查他的身份,还他名位;若无从考查,则依画面的人物特质暂时重新命名、编号,以便识别,并仔细的来整理研究。

画中各部分的个别与群体的关系,如冠帽、脸形、服饰、衣服款式、花纹、供桌摆件、背景画等,都可分开来做比对。画技风格、用墨用色,也可透过较大收藏量来分辨。

官像画其间的地缘关系,或同异差别,在各地的风俗旧貌研究,也有助於了解古人的生活文化。在伦理、家族、遗传、封建官文化、服饰艺术、民俗、器物、绘画、书法、历史人文生活艺术,都可以再分析出很多相关资料。

三、灵活运用与再生於现代社会之中:官像画的家庙、厅堂祀奉,已渐渐失传於现代的生活风俗了,所以就像所有骨董文物一样,由日常生活实用,特殊礼仪摆件,而成为现代人收藏、欣赏、品玩的艺术品了。在影片中,也有以官像画为片头、片尾、背景场面的;饭店用官像画来作为中国情调的室内装饰的,也有一些例子。

由於官像画的大红大绿,金璧辉煌和端庄的官架子,有一种特殊的美感与喜气,可以给人深刻的印象;慈眉善目、装裱大方的官像,更可带来文化性的喜感及亲和力,透过品味独到的设计手法,与整体环境、祖件搭配,必能呈现官像画在现代室内的新鲜美感。茶艺馆有用官像画来表现设计风格的,骨董文物也能灵活展现於现代生活中。

2、剑三纯阳套装如何获得

其实到后面下FB一般穿的都是FB装
套装主要可以从以下途径获得:
1、门派的声望,这个一般是刷FB得的,一天一次比较轻松,如果你想比较快的得到的话也可以考虑抄声望书获得,不过那样成本比较大
2、加阵营。人物在满级后可以做威望日常,威望可以去换阵营装备的,此类装备在打架时有用。
3、FB也有套装的,比如说紫夜装。现在战宝也出套装的,不过我在出战宝前就没玩儿这游戏了,听说那套装也不错。
4、FB掉落的图纸,很牛逼的。但要收集到一套就要你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呀。
5、当然裁缝和铸造可以做套装~~~~不过系统自带的不太好就是了。

PS:套装一般是满级后才有要求吧,一般情况穿穿FB装也不错的,虽然FB装都很丑啊很丑!帮贡也可以换装备,还有各种声望商那里也可以换,每天做些声望日常也不错。
俺是一个小七秀,对于纯阳不是很熟悉的,大概就这些吧

3、太原有什么特产

太原的特产:

山西老陈醋;

老陈醋产于清徐县,至今有几千年的醋历史文化;老陈醋色泽为红棕色,味道以“绵、酸、甜、香”为主,为我国四大名醋之首;老陈醋,以其精湛酿造技艺和色、香、味俱佳的优良口质,驰名中外,居中国名醋之首;特点:色泽棕红,醋香浓郁,酸味柔和适口,滋味回甜醇厚,可冷调熟烹。

剔尖;

用筷子沿盘边剔面;这种面食操作别致,筋软爽口,易于消化,配上大炒肉、炸酱、荤素打卤,别具一格;剔尖两端细长,中间部分稍宽厚,白细光滑,软而有筋,浇上浇头,再配以调味佐料,食之十分可口,是晋中民间主要面食之一。

清徐葡萄 ;

产于太原清徐县境内,这里是国内著名的葡萄产区之一,素有“葡萄之乡”的美称;清徐葡萄已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葡萄产地主要分布在县城西北一带的山定,这里生产的葡萄品质优良、味美香甜、色泽鲜艳、含糖量高;唐朝诗人刘禹锡来并州曾写有葡萄歌,赞美清徐葡萄。

晋祠大米 ;

晋祠大米产于太原晋祠乡一带,是山西大米中的优质品种;这种大米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微褐;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四溢。生产晋祠大米的稻田,是晋祠难老泉水浇地,含有多种矿物质。

清徐沙金红杏 ;

清徐沙金红杏是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的特产;“沙金红杏”以个大形圆,核小皮薄肉厚,甜酸可口而著称,种植历史已有1200多年;沙金红杏是享誉三晋名扬海外的珍稀果品,被排为山西三大名杏之首。

阳曲小米 ;

阳曲县盛产的小米称为“白马掌小米”,大致有两个新品种,一种叫东风亮 ,一种叫朱砂红,营养成分丰富,所含脂肪和蛋白质都高于大米和小麦。

4、平阳内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晋祠
晋祠在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始建于北魏,曾是西周武王次子、晋国开国君主姬虞的祠堂。
晋祠包括几十座古典园林式的建筑,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景观布局可分为三个部分:中部,入晋祠大门,自水镜台起,过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楼、献殿、鱼沼飞梁,至圣母殿,这里是晋祠的主体;北部,从文昌宫起,经东岳祠、关帝庙、三清洞、唐叔虞词、朝阳洞、待凤轩、三台阁、读书台,至吕祖阁,这组建筑群起伏有致,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南部,从瀛胜楼起,经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亭、水母楼,至公输子祠。
祠内还有难老泉、周柏、侍女像,号称晋祠三绝,其中43尊侍女像服饰、形态各不相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晋祠还是海内外“王氏”、“张氏”寻根祭祖圣地。
开放时间:7:30--18:30
门票:40元(中小学生半价)
交通:从太原火车站前乘804.856路公交车可直达(票价2元,车程约45分钟)。

常家庄园

如果说乔家大院使山西的大院文化首次为国人知晓,那么常家庄园则把大院文化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位于太原东南晋中市榆次区的常家庄园,是清代晋商巨贾常氏一族的私家庄园。高大的堡门坐西朝东,名为郭艮吉,门外有条环墙的深宅大院小河,大门口架着白色石拱桥。正对着堡门是一条东西走向的石板街,所有修复的宅院都在街北一字排开。与宅院相应的还有百余亩集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园林——“静园”,园内有楼台阁榭,还有杏园与桑园,冬天湖上结着冰,春天时,满园杏林飘香。
明弘治年间,常氏家族由太谷惠安迁到榆次车辋,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等朝,其鼎盛期长达150年之久。18世纪中期,常氏发现俄蒙对茶叶的需求与日俱增,于是开辟了一条从福建武夷山开始,经陆运、水运、驼运,行程一万余里,最远到达莫斯科的“万里茶路”。
作为坚持“学而优则贾”的儒商世家,常家非常重视子弟们的学术教育,家族中既有进土、举人、秀才,又不乏书画名家。除了深邃的儒文化内涵外,这里的艺术含量也很高。分布于各个大院的门式、窗饰、彩绘、匾额、楹联、砖雕、木雕、碑刻法贴等堪称晋商文化精品。
交通:从太原市向东南方向开车1小时到榆次,高速公路上有指示路标。
门票:60元

天龙山
在太原市西南40公里的天龙山山腰,始凿于东魏年间,共有24个洞窟,包含了东魏、北齐、隋、唐、五代等5个时期的作品F渲械诰趴摺奥�礁蟆蹦诘奶拼��吒�翘炝�绞�咧械木�罚�谟斜4嫱暾�氖湾饶材岱鹱�瘢�壤�托常�菝捕俗��逑殖鑫夜�糯�そ尘�康牡窨碳家铡?
由于天龙山和晋祠都在太原市的西南方,两地之间有新建的公路相通,所以你可以把这两地作为一条旅游线。
交通:游完晋祠后,在门口乘中巴车,约20分钟即可到达天龙山(注意:上车前要先讲好价钱)。
门票:20元
崇山寺4元
三晋名刹双塔寺,位于太原市城区东南方向,距市中心四公里左右的郝庄村南之向山脚畔。

纯阳宫5元
在山西太原市五一广场西北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 隆间增筑巍阁三层。宫有四座院落,为吕祖殿、方形单间回廊亭及巍阁。四围建配房和砖卷窖洞。吕祖殿为主殿,面阔三间,极壮观,殿后两院为楼阁式建筑,高低错落,曲折回旋,形式别致。后院巍阁最高,登阁环眺,市内景色历历在目。前院亦楼阁式建筑,平面为方形抹角,四隅建八角攒 尖亭,益增雅趣。解放后又增设假山,建关公亭及碑廊二十楹,已辟为山 西省博物馆二部。

天龙山15元
天龙山,原名方山,属吕梁山脉分支,海拔1700米,位于太原市西南36公里,距晋祠景区14公里。有专用公路相连。天龙山屏峰黛立,松柏成荫,溪泉鸣涧,气候凉爽。早在东魏时高欢建了避暑宫,北齐高洋建了天龙寺,并都开凿了石窟。山因寺而得名,寺因窟而著称,从此,天龙山声名大振。

双塔寺10元
三晋名刹双塔寺,位于太原市城区东南方向,距市中心四公里左右的郝庄村南之向山脚畔。这里,绿树红墙,宝塔梵殿,龛阁玲珑,碑碣栉比,花卉溢香,松柏凝翠,肃穆幽静,古香古色。

汾河公园
汾河公园位于太原市中心的大型城市生态景观公园,首期工程建于1998年10月至2000年9月,总投资5.6亿元,是具有中国北方园林风格和太原汾河地域文化的山水园,全长6公里,宽500米,占地300公顷,形成了130万平方米水面和130万平方米绿地,是太原市目前最大、最集中的公共绿地游乐场所。同时也是太原城区汾河段蓄水美化工程,人工复式河槽由中隔墙分成东西两渠,东侧清水渠,宽220米,由四道橡胶坝分为三级蓄水湖面;西侧浑水渠宽80米,排泄上游洪水和水库灌溉输水。东西两岸各布置一条箱形排污暗涵,接纳城市排污管道和边山支沟来水,送至下游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处理。

乌金山
太原市东郊外10余公里处有一座乌金山,北与罕山紧相毗邻。这里现在已是一处国家级的森林公园,但是太原市民中十处国家级的森林公园,但是太原市民中十有八九不知道紧挨太原还有这样一个好去处。
太原市是山西的首府、旅游的集散地、现代山西的缩影。本区位于山西高原,北抵太原盆地北端,东依太行山西侧,西达黄河岸边,南与临汾地区接壤;涵太原市、晋中地区、吕梁地区和阳泉市,是以汾河谷地众多的旅游点为主体的人文景观旅游区。
旅游点的分布,以太原市为中心,沿铁路和公路向四周扩散,其中沿南同蒲线向西南方向延伸的汾河两岸及其周围山地,形成了旅游价值最高的景点集群区。
这里的精华旅游点有:
晋祠古典园林,其宋代的建筑和塑像尤为珍贵;
天龙山佛教石窟,其石雕像为中原地区罕见的佳作;
龙山道教石窟,是中国仅有的元代道教石窟;
双塔永祚寺,其〖双塔凌霄〗已居为太原的标志;
交城玄中寺 ,为佛教净土宗的祖庭;
交城西北的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黄土高原上保存完整的绿色宝库;
方山县的北武当山,是集雄、险、奇、秀景色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榆次的城隍庙,是山西省年代最久的城隍庙之一;
平遥古城,是中国仅存的三座完整城池之一;
平遥双林寺,内有数千尊彩塑是中国罕有的五代原作;
阳泉平定的娘子关,是唐平阳公主挂帅驻防的著名关隘;
昔阳的大寨,曾在现代农村发展史上名重一时;
汾阳的杏花村汾酒厂,是著名的汾酒之乡;
祁县乔家堡民俗博物馆,把昔日晋商的豪宅变为展示晋中民俗风情的胜地。
现代化的“太旧”(太原--旧关)高速公路,穿越太行山天堑,使北京至太原的旅游线成为一片坦途

5、张三丰的故里争议

全国各地有许多记载说张三丰是沙陀人、宝鸡人、义州人、辽阳人、辽东人、闽县人、羊城人、天目人、平阳人、黄平人、金陵人等,但就是无法知道其出生地,也无法找到其宗谱,只是在志书上简单的写几个字。 而在邵武,有大量史料、遗迹证明太极宗师张三丰出生地以及故居在邵武,张三丰是不是邵武人,在邵武可以找到这三大证据:
(1)史料
明朝嘉靖年间编的《邵武府志》 ,清朝咸丰年间编的《邵武县志》,有关张三丰的记载,共有八处之多。在志书记载方面:《邵武府志》,的旧志,认为张三丰生于宋、封于元,仕于明;而新志上认为生于唐,仕于宋,显迹于历代,是千年不死的神仙。在《邵武府志》和《邵武县志》仙释卷上,有张三丰传。“张子冲,号三丰,俗名张邋遢,邵武坎下人。家贫,负薪养母,性好道,常自言曰,一心无挂碍,愿见吕先生(即北宋的八仙之一吕洞宾)。一曰,樵采未归,有道人至其家,以饥告。其 妻方炊秫(糯米)酿酒,令食少许,道人尽食之,妻恚甚。道人命汲水满缸,投余粒其中而盖之,拂袖去。倾之,子冲归,妻以告视缸中,则酒且熟,心知其为纯阳(吕洞宾字)也。追而遇诸山涧小桥边,凡两与之期,而后得度。张母卒,殡于北胜寺,遂弃妻子葺翠云庵居焉。踪迹无常,远近竟传其异,县令以为妖,械至京师,及开槛车则不见矣。三丰异迹甚多,所不知所终”。
在福建省省志《闽书》的仙释卷中(636页) ,一样有记述吕洞宾超度张三丰成仙的记载。张三丰在家中见到米成酒后,发现是吕纯阳所为,便追到山涧小桥边,张三丰要求吕纯阳马上超度他成仙,而吕纯阳却要求张还要两度相遇,才能超度张成仙。冲恳度道,道答无缘,期于中秋,如建阳龙游桥中相遇,三人共一目为记。冲依期,见二瞽者搭少一目人,肩已过桥,道责,迟,复期。又一年,冲复局往,偶桥中相遇,道乃曰:“汝母今日死矣,无棺”遂于掌中画一屋,令子冲视,似何所?冲答似北胜寺(在邵武坎下),道曰“我寄棺在彼西廊,汝取敛母”。冲过掌到家,僧俗不知,其中冲弃妻儿寄迹北胜寺,并建翠云庵居,址无定处”。从《邵武府志》、《福建省志》中,都明确记载在北宋时,张三丰遇到吕洞宾,张母去世,殡于邵武坎头北胜寺等事。
邵武市和平镇坎下村坑池里《张家族谱》,邵武市金坑乡大常村《张家族谱》,有张三丰的出生年月,朝廷封赐,及其子孙的记载。族谱中还记戴,在元朝的至正五年,被朝廷赐封为三丰仙神,并修建宗族祠堂,祀张三丰神位。在明朝嘉靖年间之前,家族是不能随便修祠堂的,因为祠堂要有朝廷的封赐,才可以修建,乱修祠堂要被治重罪的。张家祠堂还完好的保留下来。在张家的祖训中,还有“耕读为本,莫学神游”。这段祖训,就是针对张三丰讲的,讲张三丰年轻时,不是走耕读为本的仕途经济之路,而是学做神仙,游手好闲。张家人对张三丰被赐封为神仙,并不高兴。他们认为学做神仙,是误人子弟。对张三丰并不宣扬,认为祖上有张三丰,也不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要当大官,做大富翁,才是光宗耀祖的事。
(2)遗迹
明朝在和平镇条石材通往翠云庵的路上,刻了一方摩崖石刻,记载在宋朝绍兴四年,张子冲等人,在山上的经过。
在和平的留仙峰上,有一方明代的石碑,碑文中有记载张三丰,在留仙峰闭关修炼的文字,这方石碑被砌在留仙峰上的一间石屋中央。
在张厝乡洋半天村还有三丰观(也叫灵济宫),有元朝至正年间把一块石头刻上御印,认为是朝廷给张三丰的印。
在张三丰的遗迹方面,被破坏的有升仙桥、仙婆墓,北胜寺等。
(3)央视《走遍中国》报道
2009年,央视《走遍中国》栏目组在邵武拍摄了专题片《福地仙踪》 ,节目讲述了太极宗师张三丰在邵武的点点滴滴,并于2009年9月27日在央视一套、四套面向世界播出,对邵武旅游起到了非常大的宣传作用,更增加了张三丰是邵武人这一说法的信服力。
但李师融研究福建省《邵武府志》、明代宣德六年(1431年)道士任自垣编写的《大岳太和山志》中的《张三丰传》等古籍后认为,邵武的张子冲不是太极拳祖师张三丰 。只不过二人年龄相近,同是修道之士。后人不知真正张三丰之事迹,容易产生附会。《邵武府志》所记载的“张三丰”(张子冲)创造太极拳,是民国时代重修府志才补上去的。因为,在杨禄禅普及太极拳之前,太极拳是封闭式的传播,鲜为人知。明清两代,在福建省还没有太极拳。古代的《邵武府志》是不会记载“张三丰创造太极拳”的。只有到了民国年间,太极拳已经普及,人尽皆知,民国的重修本才有记载。 (李师融所谓的“研究”及拙劣文章《张子冲不是张三丰》完全是预设立场的胡闹,不说其以清人汪锡龄胡编的《三丰先生本传》当证据的可笑,单就没有任何人说过《邵武府志》有所谓“张三丰”(张子冲)创造太极拳的记载,他却自己编造虚假靶子自己打,完全丧失了一个正常学人的基本学术道德。) 据明史记载:一代道教大师、武当宗师张三丰,是辽东懿州梁鱼务人 ,即今锦州市黑山姜屯镇土城子村。
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姜屯土城子村设望平县,清时设梁渔务专事当地税赋。这里城前千亩莲花湖自然生长数万株莲花,波光粼粼、鱼草丰盛、野鹤闲游,一派江南水乡景色,宛若仙境。张三丰祖父裕贤公学精星算,测天下王气将从此起,迁至懿州时途经这择此村落脚。元定宗三年(1248年)张三丰出生。
距黑山县城东部约20公里的姜屯镇是中国道教三丰派创始人张三丰的出生地,张三丰祠就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莲花湖畔。
1983年4月11日,辽西区域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李树基在《锦州日报》刊登了《张三丰其人》的文章,文中提到,张三丰先生自称“某乃懿州粮渔务人氏”。据历史学家吕振羽先生考证:辽东懿州,治所在今锦州黑山县姜屯镇,辖今彰武、阜新、新民、黑山等地。金大定29年(1189年)曾设望平县于粮渔务(今黑山县姜屯镇土城子村附近)。其后辽西区域文化研究会专家们在黑山召开了研讨会,进一步确认了张三丰于元定宗三年(1248年)四月初九生于粮渔务这一史实。
姜屯土城子东南有千亩莲花湖,每当莲花开放时节,游人如织,赏荷品藕,成为黑山一处著名景观。为进一步开发名人资源,促进当时旅游事业的发展,2000年4月,在当时的县长于晓军的建议下,在莲花湖旁修建了“张三丰祠”。

6、明朝的内部权力机构

明朝官职设置按品级,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分18个等级。
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为明朝中央最高级官职;三师为正一品,三孤为从一品,太子三师为从一品,太子三孤为正二品,以上官员位尊权重,但是一种虚职,是皇帝对大臣的加官和赠官。

明朝初期,中书省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皇权,于洪武二十八年(1093)撤销中书省,自秦设立的丞相制度被废除。原中书省所辖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六部尚书实际上成为朝廷的最高的行政长官,其品位也由正三品升为正二品。

都察院是明朝中央的司法监察机构,明朝院、部权并重,院长官都御史与尚书平级,为正二品。

承宣布政使为明省级行政长官,明朝全国设有13个布政使司,而巡抚在明初为中央派出协调地方工作的官员,为临时的官职,任务完成之后,回朝复旨,职务也就自然取销。宣德之后(1426—1435),许多巡抚不再回朝,而成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

正三品官员有六部侍郎(六部的副长官)人,通政使司(中央文件收发机关)通政使,大理寺(中央司法机关)卿,副都御史(都察院副长官),按察使司(省级监察机构)按察使。

从三品官员有承宣布政使司参政(省副长官),都转运盐使司(中央在地方的盐政办事机构)转运使,大仆寺(军马管理机构)卿。

明朝全国设159府,府的长官称知府,其官正四品。与知府同级的四品官还有:按察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四品以下六品以上还有参议、六部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员。

部门 官职 品级 职掌 说明
三公 太师、太傅、太保 正一品 佐天子,掌国家政事。
三孤 少师、少傅、少保 从一品

内阁 大学士 (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 正五品 皇帝顾问 洪武十二年,废中书省,十五年设大学士。仁宗以后,其位渐崇,掌实际上的宰相职权。

六部(明代迁都北京后,另设南京六部)
尚书 正二品 明代六部除户、兵二部各十三司外,其它四部均各四司。
左、右侍郎 正三品
各司郎中 正五品

都察院
左、右都御史 正二品 掌监察、执法 即前代的“御史台”。
左、右副都御史 正三品
左、右佥都御史 正四品
十三道监察御史(末年为十五道) 正七品 掌巡按州县,考察官吏

总督 (总理)
巡抚 明之总督、总理、巡抚,均因事而设,以重臣任之。

翰林院 学士 正五品 掌修史、著作、图书等
侍读学士、侍讲学士 从五品
侍读、侍讲 正六品
修撰(史官) 从六品
编修 正七品
检讨 从七品

国子监 祭酒 从四品 掌教育行政
司业 正六品
五经博士 从八品
助教 从八品
学正 正九品

六科 都给事中
(每科一人) 正七品 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查六部百官之事。 六科为吏、户、礼、兵、刑、工。
左、右给事中 从七品
给事中 从七品

廿四衙门
十二监太监 正四品 掌皇帝宫中日常生活上的各项事务。 以宦官掌之。
四司司正 正五品
八局大使 正五品

承宣布政使司
(地方) 左、右布政使 从二品 掌一省之政 明洪武九年废行中书省,分全国为十三承宣布政使司。为省一级的最高行政机构。
左、右参政 从三品
左、右参议 从四品

提刑按察使司
(地方) 按察使 正三品 掌一省刑狱之事 与“布政司”及管军事之“都指挥使司”合称一省中之“三司”。
副史 正四品
佥事 正五品

府 知府 正四品 掌府之政 明代改路为府,分上、中、下三等。
同知 正五品
通判 正六品
推官 正七品

州 知州 从五品 掌州之政
同知 从六品
判官 从七品
吏目 从九品

县 知县 正七品 掌县之政 县分上、中、下三等。明之典史,典文移出纳,如县无丞、簿,则兼领之。
县丞 正八品
主簿 正九品
典史 未入流

都指挥使司 (都司)
都指挥使 正二品 地方最高军事长官 明代在全国设十六个“都司”。
都指挥同知 从二品
都指挥佥事 正三品

卫指挥使司
(卫) 指挥使 正三品 各“卫”,齐统于“都司”、“行都司”或“留守司”。
指挥同知 从三品
指挥佥事 正四品

千户所
(所) 正千户 正五品 “所”统于“卫”
副千户 从五品
编制
锦衣卫官员有指挥使一人,正三品,同知二人,从三品,佥事二人,四品,镇抚二人,五品,十四所千户十四人,五品,下属有将军、力士、校尉,对外有参口口事(缺两字,私参知某事,见朝鲜实录)、校令,另有精通多国语言的翻译(如宪宗朝张渺正),内有法庭和监狱,其中,经历司掌文移出入,镇抚司掌本卫刑名,兼理军匠,即“诏狱”。锦衣卫平日为皇帝爪牙,镇压臣下时则罗织大狱,捕人,审讯和处刑。
明朝的特务机构锦衣卫除北京外在各地都驻有分支机构,譬如今天津市河北区的锦衣卫桥大街和以前的锦衣卫桥,就是当初这些特务机构的所在地。明代的特务机关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分驻各地的,一是驻在京师的,再有就是临时向外派遣的。这三部分中,以分驻各地的最为繁多,从明成祖朱棣时就开始设立,后来全国各省以及各重要城镇全部都设有。他们的任务实际是替皇帝侦察该地官吏军民人等,暗查军民动态。 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十五年将首都迁往北京,迁都前,首先派出负责皇帝防务的贴身卫队“锦衣卫”到天津卫,在原来三卫的指挥衙门前设立锦衣卫指挥衙门府,所在地就是现在的锦衣卫桥大街附近,专门负责暗地监察京津军民动态。(1404年设立天津卫后,由于天津还没有建城,天津卫指挥使的官衙就设在现在的狮子林桥望海楼附近;在建城以后,卫指挥使衙门迁入城内,原来的卫所便被空置。)

热点内容
新泰特产 发布:2020-09-14 19:00:13 浏览:505
适合开业的音乐 发布:2020-09-17 11:28:55 浏览:503
送男生十字绣 发布:2020-09-16 16:05:07 浏览:503
神秘商店皮肤赠送 发布:2020-09-16 15:38:37 浏览:503
手绘圣诞贺卡 发布:2020-09-16 14:48:57 浏览:503
青岛初中升学率 发布:2020-09-16 09:55:57 浏览:503
送妈妈的生日蛋糕图片 发布:2020-09-16 09:10:18 浏览:503
梦生日 发布:2020-09-16 18:24:33 浏览:502
纸礼物盒 发布:2020-09-16 15:55:47 浏览:502
wow角色定制 发布:2020-09-16 14:46:32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