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抵制圣诞节
1、为什么大学里不让过圣诞节
大学一般不会明文规定的
而且圣诞节只是一种气氛
过不过都是看个人的
2、高考作文400字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高考作文400字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考作文400字 篇120xx伦敦奥运会,每一位选手都在书写着自己的传奇,每个传奇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对于步入新高三的同学们来说,他们不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更是我们学习的动力,下面让我给大家讲诉他们的励志故事。
最美的维纳斯独臂女神帕蒂卡
她用一只手臂做到了常人用两只手都很难做到的事情。她的名字叫娜塔莉娅帕蒂卡,一个天生右下臂残疾的坚强姑娘,一个被誉为为乒乓球而生的波兰维纳斯。
今年23岁的帕蒂卡又一次站在了奥运会上的舞台上,其实早在北京奥运会上,这位乒坛独臂女神就被人熟知,当时她就代表波兰出战女团,成为既参加奥运会又参加残奥会的首个乒乓球运动员。虽然首轮就遭淘汰,但帕蒂卡的精神震惊了全世界观众。在伦敦奥运会上,她的成绩取得较大突破,除了代表波兰队参加奥运团体赛的争夺外,帕蒂卡还站在了女单的赛场上。出人意料的是,她在前两轮顺利过关历史性闯进奥运会女单32强。虽然没有闯进16强,但帕蒂卡已经很满意了。
7岁开始练习乒乓球的帕蒂卡,在乒坛创造了许多奇迹,11岁参加残奥会,15岁赢得20xx年雅典残奥会乒乓球冠军。今年她还在世乒赛首轮小组赛中打败了世界排名第六的新加坡名将李佳薇,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作为残疾运动员,帕蒂卡站在奥运会的舞台上用别样的美丽诠释着体育运动的真谛,也感动着世人。
高考作文400字 篇2我们读到了一个平凡的故事,再次感受到了伟大来自平凡。
一位漆工做了一件好事:在一次为人漆船的过程中,不声不响地将船上漏洞补好了。而这一平凡的举动,最终却救了几个年轻人的生命。
这样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当“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震撼杭城、感动中国的时候,他的姐姐说了这样一段话:吴斌一生很平凡,他只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让人们记住了他。
船主与漆工的故事,让我们领悟到深刻的人生道理。
首先,莫以善小而不为。漆工是在做生意。从一般意义上讲,船主委托漆船,我保质保量,按时漆好,就完成了任务。船上的.漏洞是在漆船的过程中发现的,并不在交易合约内。漆工悄悄把它补好,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其次,责任比金钱更重要。漆工进行的是有偿服务。发现漏洞,补没问题,提出加钱也顺理成章。但漆工想到的不是金钱,而是社会责任。修复船的隐患同样是他的职责。
漆工的行为让我们肃然起敬。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孩子们平安归来,心头阴霾烟消云散。送一大笔钱表达感激之情是船主最原始也是最真诚的方法。漆工却用两句平淡的话婉言谢绝:“工钱已经给过了”,船的漏洞“那是顺便补的。”
两句平淡的话,揭示了漆工在平时的工作中,一贯低调助人为乐,不分分内分外,不计报酬,视信誉、责/> -->dquo;漆工”,成就了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高考作文400字 篇3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感悟和联想,选一个合适的角度写一篇作文
20xx年圣诞节来临时,中国内地许多地方的人士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庆祝圣诞”,给孩子买圣诞礼物,到饭店聚餐,去教堂参加活动……同样是圣诞节的这一天,长沙某高校学生身着汉服,手举“抵制圣诞节”等标语,走上长沙太平街圣诞活动现场,呼吁广大市民“中国人不过外国节”,过中国传统节日。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本题材料中列举了两种对立的现象,一种是对洋节欢迎而且热衷,一种是抑制,这两种现象目前是中国是常见的,因此考生在写作中不要轻易否定或赞成哪种观点,一定要注意揭示和挖掘以“圣诞节”为代表的“洋节”和“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内在的文化精神,从中找出合适的点,进行叙述或议论。比如可立意为“珍视传统节日,不必追逐洋节”;也可立意为“洋节蕴含的文化东西,值得借鉴”;“将中西方文化结合起来”等。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高考作文400字 篇4每次高考刚一结束,阅卷还没有开始,但各种满分作文就漫天飞舞,这其中最火的一篇是《说尺子》。
20xx南宁市三中高考满分的作文,看了感触真深刻。800字的文章表达的如此完美:格局大、立意高,十八岁的孩子那么懂事!能写出如此霸气的作文,不得不让我们佩服!让我们一起好好欣赏! 《说尺子》 从100分到98分,挨一顿揍;从55分到61分,得一个吻。这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却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许多人看来,前者退步了挨揍是天经地义,后者进步了得吻是理所当然。我们习惯了妈妈在厨房中的忙碌,一日三餐总是准时吃到可口的饭菜,可当有一天,我们回家面对着干锅冷灶的时候,却首先想到的是无饭可吃,沮丧之余,面露愠色,甚至开口责备,完全忽略了她累了病了,撑不住了,连烧口开水的力气也没有了;而我们的爸爸偶尔下一次厨房,煮一碗面,却能让一家人感到万分知足。甚至那些捣乱的,变得乖巧一些,就会让领导和一席众人皆大欢喜,心满意足。
大家还记得北方小城那位舍粥的大嫂吗?每到冬天她就半夜起来,熬上满满的三锅热粥,免费送给寒风中瑟缩的清洁工、穷苦人和乞丐,数年如一日,不曾间断。19名幸存者无一人去医院探视,更无人为他送行。我们用它来衡量别人,更要时常度量自己。这个世界,应当有这样一把尺子,于情充满温暖,于理凸显公平,于法彰显正义,时时刻刻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高考作文400字 篇5为梦做些什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人说过,梦是心灵镜子,它会在每时每刻映照出心灵最深处的情绪与期望——题记梦,插上了一双翅膀,就是想,想安上了一个期望,就是梦。在沉睡的某个黑夜,夜,依旧那么的静,美梦伴随我们入睡,一切都是那么安然。在失眠的某个黑夜,夜,依旧是那么荒凉,噩梦的陪伴,使黎明是如此的遥远。
黎明的来临,心中带着侥幸与恐惧或不舍与期望,忙碌的进行着一切的工作,让所有的一切遗忘昨日那个梦。昨日的那个梦,在今日的夜晚又再次冲上了心头,梦中的你看着别人的成功之路,自己内心也隐约有些焦急。昨日的那个噩耗,在今日有再次冲上了心灵,梦中的我,失去了所有,遗忘了一切,自己内心难免有些不安。
是不是?我应该为他日的那个梦做些改变了。我不愿永远都沉浸在梦中,梦的不安与焦急中。既然心动了,那么就去勇敢的插上一双翅膀。既然不安了,那么就赐予噩耗一个期望。又何必沦陷于自己的幻象之中,那又有什么意思呢?
心灵最深处的呼唤,它让你去关注别人,也是在希望你关注自己。不应该在情绪的抉择中,进行徘徊。不应该在残败的环境中,抉择犹豫。心里的想象与抉择,真的会快乐吗?不要在犹豫了,为所谓的梦而改变!
将内心的焦虑与恐惧转化为前行的动力,坚持不懈的原因。给自己一双翅膀,给自己一份期盼。在布满迷雾与陷阱的空中,乐观而卑微地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翱翔!
3、提倡学生不过圣诞节是什么意思
提倡不过圣诞节,是因为不希望学生崇洋媚外,过西方的节日。希望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勿忘国耻,引导学生过中国传统节日,牢记使命,牢记使命当担。
4、我想在我们学校组织个抵制圣诞节的活动,大家可以给些意见吗?帮我想想口号。
北大清华等高校十位博士联名抵制圣诞节12月25日是西方传统的圣诞节,针对“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热衷过圣诞节”的情况,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名校或科研单位的十位哲学或教育学博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网友慎对圣诞节。 12月20日下午,新民网分别与北大、人大的博士研究生以及活动的发起人取得联系,活动发起人王达山对新民网表示,要通过此联署文章“唤醒国人、抵御西方文化扩张”。 西洋文化已是“狂风骤雨” 在名为《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对“圣诞节”问题的看法》的倡议书里,北大博士周锋利等的名字被署在了文末,文章结尾的日期表达形式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纪年法——“丙戌年己亥月辛巳日”(2006年12月18日)。 文章第一句话就是“西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体现,莫过于圣诞节在中国的悄然兴起与日趋流行。”文章说,“每值圣诞节来临,商场、饭店、宾馆摆放起耶诞树,网络、报刊、电视、电台充斥着各种圣诞信息;数以万计的圣诞贺卡和数以亿计的圣诞短信满天飞舞;人们相逢互祝以圣诞快乐;平安夜里,人们聚众狂欢,流连忘返——凡此种种,皆表明我们正在逐渐演变成一个西洋文化主导的社会。” 博士们认为,基督教徒可以过圣诞节,一般人“也有自由”过圣诞节,但是“大部分国人在对西方圣诞文化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不假思索地使用“圣诞节”的称谓,甚至浑然不觉地加入到狂欢行列”。这是“国人在文化上陷入集体无意识”的表现,其根本原因是“中国文化的主位性缺失和主体性沉沦”。 文章还写到,西方“软力量”在中国的渗透和扩张也是圣诞节越来越多受到中国青年人热捧的重要原因。因此,博士们呼吁“国人慎对圣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 商家应“反思”圣诞营销 文章在陈述理由之后,还提出五点建议,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的教育和引导、民间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打破“古非今是”和“中劣西优”的文化偏见等。 博士们对商家的“圣诞节营销”提出了批评,表示这些商家“对圣诞节流行起了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建议商家“应充分挖掘中国诸多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巨大商机”,“可以考虑将孔子诞辰作为中国教师节,并尽可能使其变得既有神圣肃穆的节日氛围又有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博士们最后发出希望“国人能幡然醒悟”,号召“中国人必须朝此一方向努力!” 联署发起人为人大哲学博士 12月20日下午,经新民网多方查证,终于联系到该署名活动的发起人、民间学者王达山。据王达山自述,他是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的博士,多年以来一直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经常撰写论文发表在国学网站上。新民网随后致电中国人民大学,确认了王达山的毕业生身份。 据王达山介绍,关于圣诞节的这篇倡议书是他起草的:“我为西方文化在中国大行其道感到深深的忧虑,于是我联系了一些朋友和十位名校的博士,一起发起了这个署名活动”。他认为“传统文化正在处于一个复苏和上升期,但仍然处于被西方文化压迫的状态”。他希望借助这个博士联合署名抵制圣诞节活动,与时下的“国学热”配合,积极助推中国传统文化的上升势头。 王达山反复强调“圣诞节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很大的冲突”的观点,主张一定要“抵制圣诞节,驱除西方文化的不利影响”,而消除西方文化影响的任务“相当繁重”,当务之急是先向儿童大力普及传统文化,将“读经”纳入学校教育,从国民观念入手。 12月20日深夜,王达山又向新民网发来一篇《既要攻乎异端,更要立乎其大》的活动说明,认为圣诞节等西方价值文化相对于中国传统的儒教文化来说是“异端”,应该予以“拒斥”。 北大博士:我从不过圣诞节 根据文章署名,新民网分别向各大学确认了各位博士研究生的身份。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周锋利对新民网表示,“不仅我从来不过圣诞节,我的女朋友也不会过圣诞节,我还向周边的朋友们呼吁不要过圣诞节。” 除了署名文章提到的观点之外,周锋利还表达了对全民学英语热潮的质疑,他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如此力度和广度地普及英语,那些有研究需要或者交流需要的群体学习一下就可以了”;他大力提倡中国人应该过自己的传统节日,主张把孔子诞辰定为教师节;周博士认为“中国当代人的穿着打扮、生活方式都受西方文化影响太严重,圣诞节就是典型的例子。” “我们并不是强制大家不要过圣诞节,但是圣诞节对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了威胁。中国文化近百年的弱势地位,使西方文化在中国大行其道,影响太深!”周锋利说,“中国太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对西方文化并不了解,不懂圣诞节是什么意思,却一味盲从,西方一些不好的东西学得很快,我们有义务让普通老百姓了解。
5、你认为我们应该抵制像圣诞节这样的西方节日吗?
其实我认为对于像圣诞节这类的西方节日,我们是没有必要完全的去抵制的,虽然说这些不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但是这些例如父亲节,母亲节之类的西方节日对我们联络感情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没必要完全抵制。
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有重阳节,元宵节,除夕,端午,中秋等等,这些节日的背后都是有着一段非常美好的故事的。而这些节日从出现之日,一直流传到了现在,可以说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就是包括在其中。
可是,到了现在,很多人都有一种感觉,感觉过年没劲,端午节不喜欢吃粽子,中秋节不喜欢吃月饼,在很多人看来这些传统节日就变成了一种放假的理由。反而是更是喜欢西方的洋节,比如说搞圣诞晚会什么的,可以说这也是西方文化的一种入侵。
所以很多人,很多的地方都是公开的抵制洋节,尤其是在一些高校之内。就比如说在14年的时候,西北大学就禁止学生过平安夜,还有“争做华夏优秀儿女,反对媚俗西方洋节“这样的口号。
的确,虽然这表面上只是一种是否过节的表象,但是实际情况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排斥。可以说如果长此以往下去,年轻人只过洋节,而不过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的话,那么就是中华民族的衰退,整个民族的凝聚力也会下降,对中国还有中华儿女是没有任何的好处的,所以如圣诞节,平安夜,复活节之类的洋节我们应该抵制。
可是却不是抵制所有的西方节日,就比如说父亲节,母亲节之类节日其实也是洋节,但是这类节日我们是有极大的好处的,能够让我们学会感恩,此外什么世界环境日等等,这类节日我们是不应该抵制的,而是应该将其包容进去。
6、高校抵制地区禁止,“过洋节”遭遇空前清冷,你会陪孩子过圣诞吗?
说起来,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就要到了,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又可以满怀期待地看圣诞树、等待圣诞老人的礼物!
然而,最近几年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圣诞节的气息越来越冷淡,特别是2020年,街上一点圣诞节氛围都没有。
若是换做往常,各大商家店铺的门口都会摆上圣诞树,窗户上也会贴上圣诞老人的大头像。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难道国人觉醒了继承传统节日、抵制洋节的观念?
高校抵制、地区禁止,“洋节”遭遇空前清冷,我们该不该过圣诞节?
其实,圣诞节在我国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某种意义来说,它可能仅次于春节、元宵节、国庆节、劳动节。
直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人认识到这种想法不正确,这才出现了抵制行为,一旦有人过圣诞节,他们就会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
★高校抵制、地区禁止,圣诞节成为众矢之的
前阵子,某名牌大学一位宿管大妈,在感恩节当天给同学们发礼物以示感谢,结果被学生举报过“洋节”,最后阿姨公开表示道歉,承认自己好心做了坏事。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抵制学生过“洋节”,特别是一些具有国防性质的名校,恐怕在圣诞节买个平安果都会被“拖走”。
此外,河北廊坊、湖南衡阳等地也出台了相关政策,禁止商家在圣诞节举办相关活动,路人也不能占道狂欢。
圣诞节成为众矢之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比较紧张,再加上传统节日的氛围越来越没有味道,人们担心西方节日会取代传统节日,这才出现目前现象。
★为什么人们喜欢过圣诞节?
圣诞节,对于商家店铺而言,就是“双十一”、“双十二”的延续,他们可以通过促销活动吸引顾客购买物品,从而赚取利益。
这也是圣诞节氛围比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浓烈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中秋节只有月饼、端午节只有粽子,商品广度远不如圣诞节宽泛。
年轻人喜欢过圣诞节,并不代表他们喜欢这个节日,而是通过这个节日释放工作压力。
也就是说,他们过圣诞节只是喜欢这种仪式感,我们过春节、国庆节的仪式感只剩下了旅游和放假,而圣诞节的仪式感就是聚餐、逛街。
★人们该不该过圣诞节?网友有话说
那么,我们可以过圣诞节吗?网友们分成两派,争论不已。
支持者:我们应该过圣诞节!
理由1:圣诞节在过去是宗教节日,但是现在,它已经成为全球的狂欢日。
如果过洋节就是崇洋媚外,那么大家的苹果手机、电脑上的微软系统,也别用啊!
理由2:真正的民族强大不是抵制,而是包容!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不是最好的例子吗?我们要坚持继承传统节日,也要接纳外国文化啊。
理由3:梁宏达老师说过,爱国主义体现的是爱和自信,绝对不是自卑和恨意。又不是耶稣和圣诞老人发动的侵略战争,我们为什么要牵涉到文化上面呢?
反对者:我们不应该过圣诞节
理由1:圣诞节的宗教氛围太浓重,不是基督徒为什么要过节?况且,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那么多,没必要凑热闹过圣诞节吧!
理由2:贸易战、科技战、文化战,说到底就是文明之间的战争,受西方影响,慢慢忘记了自己国家的文化传承,现在的年轻人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
理由3:圣诞节又不是法定节日,也不放假,为什么人们这样激动?这会影响学生、上班族的效率吧?
况且,每年圣诞节的狂欢活动都会影响社会秩序,着实不应该支持!
★孩子过圣诞节有什么意义?
话虽如此,我们应不应该陪孩子过圣诞节?每一位家长都有自己的想法,兜妈先来谈谈自己的见解。
孩子过圣诞节有很大的好处:
①孩子有必要了解西方文化,这是最基础的科普,就算他们不过圣诞节,也要知道圣诞节的意义;
②孩子在了解西方节日的同时,也可以强化传统节日的概念,这也是间接地弘扬传统节日。
③孩子喜欢的不是圣诞节,而是圣诞节的仪式感,譬如他们期待的圣诞树、圣诞老人、袜子中的礼物等。
而在此过程中,他们还能学会感恩,懂得分享的快乐。
由此可见,孩子过不过“洋节”,远比家长想象中重要。
寄语
现在,许多家长陪孩子过圣诞节,就会被说成“崇洋媚外”,其实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只要家长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不忘记灌输传统节日,过圣诞节也不失为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
今日话题:你陪孩子过圣诞吗?
7、为什么一些学校抵制圣诞节
可能是因为圣诞节是外国的节日吧,现在中国人过外国的节日都比自己国家过得红火,像什么情人节之类的。希望能帮到你,能给我给采纳吗?
谢谢你!
8、高校禁过圣诞节 这到底是为什么
高校禁过圣诞节,这到底是为什么?12月24日,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在校园内挂出标语,内容包括“国人慎对圣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等都在抵制过圣诞节语句。大学也这么讨厌圣诞节?惊呆了。有人称:中国人应该过自己的节日,不要崇洋媚外、忘了祖宗。这个圣诞节,你过不过?
有网友透露,学校在平安夜,将全体学生组织到教室,集体观看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片。“教室门口有老师把守,谁过圣诞就处分谁。”
在这个文化全球化的时代,一边为外国人过春节感到高兴,一边自己又抵制圣诞节,难怪孔子学院会被关闭。其实是年轻人找乐子罢了,没必要上纲上线。真要较真的话,儿童节、劳动节、母亲节、护士节好像也是国外传过来的吧。
9、圣诞身穿汉服举着牌子抵制圣诞节的是哪个学校? 穿着一身不知道打哪个廉价戏服出租点租来的戏服,打着
不造呢,穿成这样,宁愿别来这么一出,简直亮瞎呀
影楼+披发,最受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