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圣诞节
1、中国式圣诞节的特点
过圣诞节的传统在中国兴起的时间仍相当短,但正如中国几个世纪以来已经吸收并为其所用的许多外国习俗一样,圣诞节已形成中国特色。
第一,人们对待圣诞节的方式更像是过圣帕特里克节或情人节。也就是说,它是一个让人感到心情愉快的日子。人们纷纷外出与朋友聚会,而不是像西方人一样与家人共度时光。庆祝圣诞节的典型方式包括看电影、唱卡拉OK或者购物。圣诞前夜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购物时段。年轻的情侣或夫妻一直把它视为一个浪漫的日子。滑雪场和游乐园是很受欢迎的度假场所。
第二,中国的基督徒若想过西式的圣诞节,将会受到约束,尽管政府允许更加商业化的圣诞节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逐渐变得欣欣向荣。无论是否有意为之,它都使西式的圣诞节黯然失色,淡化了这个节日的宗教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说,圣诞节在中国变得越流行,其具有的基督教特性就越少。
2、中国的圣诞节是几月几日
在中国,圣诞节和世界一样,是每年12月25日。
众所周知,圣诞节是为了庆祝耶稣的出生而设立的,但《圣经》中却从未提及耶稣出生在这一天,甚至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耶稣是出生在春天。直到3世纪,12月25日才被官方定为圣诞节。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东正教把1月6日、7日定为圣诞节。
改革开放后,圣诞节在中国传播地尤为突出,至二十一世纪初,圣诞节有机地结合了中国当地习俗,发展日趋成熟。吃苹果、带圣诞帽、寄送圣诞贺卡,参加圣诞派对,圣诞购物等成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3、什么才是中国圣诞节,中华文化对圣的理解
又到一年“圣诞节”,一方面举国上下一派圣诞氛围,一方面网上愤青大力抵制,闹闹哄哄。去年的“圣诞节”来临之前,著名的“十博士”就发起了抵制的倡议书,从而掀起了一场抵制与欢迎的大辩论。从今年的情形看辩论的成果不是十分明显的,今年的“圣诞节”还像往年那样热闹,只是博士因此而出名,国人也并未因此而逐渐远离“圣诞节”。关于中国人要不要过圣诞节,双方还是像去年一样针锋相向、泾渭分明。笔者不才,也想凑个热闹,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拍砖。首先。谈谈“圣诞节”的来历。每年12月25日是全世界大多数基督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
教会开始并无“圣诞节”,大约在耶稣升天后百余年内才有。据说:第一个“圣诞节”是在公元138年,由罗马主教圣克里门倡议举行。而教会史载第一个圣诞节则在公元336年。由于圣经未明记耶稣生于何时,故各地“圣诞节”日期各异。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罗马教廷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会领袖在伯利恒聚会,进一步予以确定,从此世界大多数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为圣诞节。其实哪一天并不要紧,重要的是应该知道它是为纪念救主耶稣降生。
由于圣经记载耶稣生于夜间,故传统称12月24日夜为"圣诞夜"或"平安夜"。其次。谈谈各国圣诞节不同的习俗:法国法国中部的色日尔斯地方,每年“圣诞节”前后几天必降大雪,白雪皑皑,令人清新。在西方人眼里,白色圣诞是一种吉祥。在法国,马槽是最富有特色的圣诞标志,因为相传耶稣是诞生在马槽旁的。人们大唱颂赞耶稣的圣诞歌之后,必须开怀畅饮,香槟和白兰地是法国传统的圣诞美酒。
芬兰在12月“圣诞节”前后,漫山遍野都是怒放的紫罗兰,掩映在白色的大地上,望去一片紫红色,紫色圣诞使人心旷神怡。
英国和德国英国人和德国人一样,“圣诞节”喝啤酒,吃烤鹅,他们更喜欢利用“圣诞节”假日外出旅游。
美国美国人过“圣诞节”着重家庭布置,安置圣诞树,在袜子中塞满礼物,吃以火鸡为主的圣诞大菜,举行家庭舞会。
瑞士瑞士人在“圣诞节”前4个星期,就将4支巨型的蜡烛点燃,放在由树枝装饰成的一个环里,每周点1支,当点燃第4支后,“圣诞节”就到了。第三.说说我们中国人过不过“圣诞节”。中国人当中的一部分人是基督徒,他们当然要过,宗教信仰自由吗。我在这里祝所有的基督徒们圣诞快乐!中国人当中的绝大部分并非基督徒,他们要不要过呢?我看愿意过就过,不愿意过就不过吧!何必强人所难呢?但是问题出来了,去年中国腾空升起了十个博士,把个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搞得真像个问题了。于是,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人便分成了两个阵营,而且听说问题还很严重,甚而至于关乎民族生死存亡了!这就不得不引起国人的注意了。问题真的有那么严重么?第四.中国人怎样过“圣诞节”。就让我们先看看国人之中过“圣诞节”而非基督徒者是怎样过节的。中国人当中有两个群体热衷于过“圣诞节”:一是年轻人,一是商家。中国的圣诞热可以说是两者推波助澜而逐年升温的。精明的商人现在已经把它当作赚钱的工具了,他们不懂更无须去懂“圣诞节”的含义,挣钱是硬道理;热情的年轻人已经把它当成欢乐的节日,他们同样不懂更无须去懂“圣诞节”的含义,高兴是生活的真谛。平安夜这天,西方人注重与家人团聚,与家人一起吃圣诞蛋糕、饼干、糖果……而中国的平安夜正好相反,年轻人则热衷于走出家门,跑去酒吧跟朋友畅饮;上海、北京等地的饭店还搞化装舞会、选美比赛,更有甚者干脆来个数十万人在广场上大联欢,着实让在场的老外吃了一惊。而“圣诞大餐”蜕变成“公关大餐”,这在中国是公开的秘密,吃饭的人不买单,买单的人吃不上,是中国“圣诞节”的一大特色,公司企业借圣诞节搞公关;饭店的生意自然火爆起来,平时的晚餐自助一般在200元左右,据说某饭店圣诞晚宴自助平均翻了5到10倍。借用一位美国人的一句话:“中国的圣诞节更像狂欢节、元旦前夜、万圣节的混合体”。靠,这哪里还是什么西方的圣诞节呀!分明是中国年轻人的“欢乐节”。第五.中国人为什么过“圣诞节”。如果说“商家不知亡国恨”还好理解,那么年轻人呢?他们为什么也要不顾一切地去过洋节呢?这要从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说起,我们自己的节日,比如“春节”,产生于农耕社会,强调家庭亲情合家团圆,要像仪式一样对长辈表示敬意,几千年来变化不大过于老套,这些年来我们自己也不去重视,也不去创新它,发展它。拜拜年、串串亲、访访友、吃吃喝喝,对于年轻人来说很是乏味拘束。而“圣诞节”是一个没有传统束缚由年轻人自己诠释的节日,是年轻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的节日。其实,在中国大多数欢庆这个节日的时髦青年对圣诞节的宗教含义顶多只有模糊的认识。对北京人采访表明,许多人把“圣诞节”看成“圣诞老人节”。大多数中国人只把“圣诞节”作为一种新奇的事物来庆祝,享受个中互赠礼物的环节及放之四海皆准的和平信息。北京的一位著名表演艺术家说:“我们并不真正关心圣诞节在其他方面意味着什么。我们喜欢圣诞节因为他给了我们一个与朋友联络、放松的机会。”第六.现在的“圣诞节”还是过去宗教意义上的“圣诞节”吗?从世界范围内说,随着“圣诞节”演变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消费主义“狂欢节”,“圣诞节”已失去了其真正的宗教意义。而且,各国的“圣诞节”本来就各不相同。现在的“圣诞节”无论在西方也都已逐渐远离宗教意义了,至于中国人过的“圣诞节”则更是离之十万八千里了。第七.外来文化会引进会危害本土文化吗?其实,几千年来外来文化一直在不断地进入中国,就连满清这么闭关锁国的王朝也未能抵挡得住。从胡服骑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汉代佛教传入、唐代西域文化传入、敦煌曲子词、元代阿拉伯科学技术的传入、明代天主教文明的传入、明代北京天文台仪器的制造、大明历法的编造以及胡服骑射、胡萝卜、胡琴、胡辣汤、胡饼、烧酒、胡桃、葡萄、番薯、马铃薯、辣椒(原名海椒,现在仍有地方称辣椒为海椒)等等,哪样危害了本土文化?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中几乎方方面面都受“西洋文化”的影响:我们日常穿的衣服、鞋子是西洋式的;我们乘坐的交通工具是西洋式的,我们家庭用的电器也是西洋式的;我们所受的教育是西洋式的,我们用来工作的电脑也是西洋式的等等。这些西洋文化不但没有危害本土文化,反而促进和丰富了本土文化,为我们的民族发展带来福音。这些文化精华只有长着花岗岩脑袋的人才会拒之门外呢!第八.怎样建设新文化。新文化的创立必须以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为前提。这个传统文化既包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包括外来来文化的精华。二者不可偏废,无论是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还是外来文化的精华部分都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不能正确地看待这个问题是要被开除球籍的。任何一种文化当他传播到世界各地时必然要随着各地的本土文化土壤的不同而变异,从而产生本地的新文化。就像古印度的佛教传到中土就变成了中国佛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毛泽东思想一样。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一种种新的中国化的西方文化已经在中国萌生而且还将不断茁壮成长,这是好事而不是坏事。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伟大的民族应该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几千年来我们民族正是凭借着的博大的胸怀容纳了无数的外来文明成果,我们接纳她消化她,最终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海纳百川就是这个道理。正如鲁迅先生《拿来主义》文中所言:“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我赞同对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进行再创造,并将他推广到全世界,让全世界人民共同拥有和享受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同时我们也不应该自绝于世界文明之大流,不应该盲目抵制世界优秀文明遗产,如“圣诞节”等。我们不妨也搞他个中国“圣诞节”,发明生圣诞杀猪菜、圣诞炸酱面、圣诞饺子、圣诞小笼包、圣诞烤肉串、圣诞回锅肉、圣诞麻辣串、圣诞烤鸭、圣诞火腿、圣诞剁椒鱼头、圣诞米线、圣诞叉烧包.....圣诞节,中国人过过也无妨! 2007年12月25日于苦芦斋
4、什么是中国式圣诞节
圣诞节原本是西方节日,在传入中国后也非常受欢迎,但中国人大多不信仰基督教,过圣诞节就有了区别于西方过法的庆祝方式,这种独特的过法就被称为“中国式圣诞节”。
圣诞节是一个西方节日,为了纪念耶稣诞生在这一天,所以12月25日就被称为“圣诞节”。这是个充满宗教信仰的节日,随着全球文化交流,圣诞节也被传入中国,但中国人大多不信仰基督教,大家对于这个节日,更多的是将其作为一个娱乐和放松的日子。
圣诞节特有的圣诞树、圣诞花环、圣诞老人、雪花、星星这些东西在中国过圣诞节的时候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装饰品可以营造圣诞节的气氛,将惨淡的冬天装饰的活力四射。在中国的圣诞节最热闹的地方要属各大商场,店员们会穿着红色的圣诞服,带上雪白的胡子,对每一个进店的客人说:“圣诞快乐(MerryChristmas)!”在西餐厅里也会推出各种“节日”、“浪漫”、“情人”这种主题的套餐,能吸引大量的年轻顾客。
中国式圣诞节在去掉了圣诞节大部分的宗教色彩后,更像是个购物节或者情人节。
5、中国的圣诞节是12月26日???
中国的圣诞节是12月25日。
12月25日原是罗马帝国规定的太阳神诞辰。基督版教纪念耶稣诞生的重要节日权。亦称耶稣圣诞节、主降生节,天主教亦称耶稣圣诞瞻礼。耶稣诞生的日期,《圣经》并无记载。公元336年罗马教会开始在12月25日过此节。
有人认为选择这天庆祝圣诞,是因为基督教徒认为耶稣就是正义、永恒的太阳。5世纪中叶以后,圣诞节作为重要节日,成了教会的传统,并在东西派教会中逐渐传开。
(5)中国化圣诞节扩展资料:
圣诞节习俗
1、圣诞晚会
圣诞晚会是圣诞节必不可少的节目,有家庭式的,朋友式的,情人式的。举办圣诞Party往往能够加深友情、亲情和爱情。在晚会上,人们戴着圣诞帽,唱着圣诞歌,诉说着圣诞愿望。
2、圣诞大餐
圣诞大餐一般在圣诞节的晚上进行,主要为家人团聚,一般不邀请客人参加。圣诞大餐的主要食品有烤火鸡、布丁和碎肉馅饼等。
3、圣诞帽
那是一顶红色的帽子,据说晚上戴上它除了睡觉睡得安稳外,你还会在第二天发现装满帽子的圣诞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