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生日
1、蒋勋说红楼梦的目录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我的《红楼梦》记忆
一本写青少年的书
秘密的青春王国
《红楼梦》的结局
最像镜子的小说
八十回的《红楼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还”的哲学让人超越
真事隐去,心存悲悯
最早的女权主义者
神话和名字的背后
含玉而生的宝玉
神话情缘
黛玉还泪
生命的真相
“命”与“运”的预言
贾雨村与娇杏
放飞奁中钗
繁华与幻灭
放下的领悟
解注《好了歌》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多看一眼的情缘
章回与悬疑
贾雨村的心机
林黛玉出场
庄子的禅机
贾府的萧疏
贾府的人物关系
元迎探惜(原应叹息)
贾宝玉抓周
人性的中间地带
回归人性的本质
为自己而活
阮籍与嵇康
竹林七贤与自我实现
生命的真性情
关于亡国之君
颠覆体制的英雄
曾经活出过自己的女性
回到十二三岁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黛玉进贾府
《红楼梦》中的两个世界
冷子兴冷眼旁观贾雨村
林黛玉的家教
贾雨村重返仕途
黛玉眼中的贾府
贾府的建筑
黛玉和贾母的相见
陪衬的描写:迎春、探春、惜春
林黛玉的灵性存在
浓墨重彩王熙凤
恍若神仙妃子
机关算尽太聪明
黛玉见舅舅
王夫人口中的宝玉
贾府的进餐礼仪
尘世相遇,何等眼熟
作者对自己又爱又恨
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宝玉惊人的深情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心如止水的李纨
贾雨村的难题
护官符
英莲被卖的过程
贾雨村深谙官场机巧
“呆霸王”与他的母亲和妹妹
小男孩的诡计
薛家母子入住梨香院
薛蟠在贾府如鱼得水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生命结局的印证
晴雯:作者疼爱的悲剧角色
发育中的宝玉
宝玉春梦的场景铺排
悠悠荡荡入梦来
青春期的闲愁
宝玉游太虚幻境
晴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袭人: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香菱: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黛玉、宝钗: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元春: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第十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第十一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贾敬的寿宴
贾瑞为情而死
贾家伦理细节的讲究
寿宴的“玩意儿”
《红楼梦》中当年看的戏
大户人家的礼数与心思
不知不觉季节的更换
秦可卿病重
悲喜的穿插与编织
贵族文化中的人际关系
秦可卿的委屈
繁华与幻灭
关于心情的空镜头
王熙凤挑逗贾瑞
情既相逢必主淫
《红楼梦》中的戏曲
《还魂》与《弹词》
两种不同的死亡形式
第十二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瑞、王熙凤的调情
贾瑞的山盟海誓
贾瑞无法自制的情欲
贾瑞至死不悟的深情
贾瑞的身世
贾瑞的痴情悲剧
死于自我情欲的火焰中
最苦的情欲煎熬
风月宝鉴
对人性的深层领悟
贾瑞对自己的污辱
情欲的本质
贾瑞的死亡
人性的各种悲剧
贾瑞的冤孽之症
无法自救的贾瑞
何苦以假为真
人永远跨不过的门槛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秦可卿的死亡
淫丧天香楼
文学的场景描述
秦可卿托梦王熙凤
否极泰来,周而复始
红楼梦的现代管理元素
曹雪芹抄家后的领悟
三春去后诸芳尽
贾珍的过度反应
秦可卿的丧礼
清代大丧礼的细节
捐官只为丧礼可以风光
丧礼的场景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王熙凤的现代个性
王熙凤的教养
王熙凤与现代管理学
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对人世的透彻领悟
宁国府下人眼中的王熙凤
管理从造名册着手
点名
人事管理,责任分配
时间管理
威重令行,秩序出现
凤姐最忙的一天
凤姐哭灵的仪式
王熙凤的管理能力
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
生活中的放松
王熙凤温暖、调皮的一面
宝玉向王熙凤撒娇
林如海去世
北静王见宝玉
出殡的巨大场面
文学呈现官派丧礼
侧写北静王
繁华中的感伤之雾
第十五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不受后有的缘分
缘分告别时的淡淡哀伤
一清如水的缘分
宝玉心中完美的形象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馒头
贵族与农家的对比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怡红院迷路探深幽
第十八回 庆元宵贾元春归省助情人林黛玉传诗
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第二十回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回到文本
拒绝长大的宝玉
眷恋两小无猜的童年
真实才是真正的救赎
好的小说家是佛菩萨
宝玉的心理描写
眷恋童年的记忆
文学留下的生活细节
写小说是一种人生历练
袭人和宝玉斗气
宝玉生气的细节
《庄子》是一种美学心境
宝玉读《庄子》
宝玉续写《南华经》
贤袭人娇嗔宝玉
贾琏的情欲熬煎
人的动物性的一面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聪明绝顶的王熙凤
深藏不露的强势
凤姐打趣让贾母开心
贾母替宝钗过十五岁生日
点戏的心思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生旦净末丑
湘云的快人快语
山木自寇 源泉自盗
宝玉瞪瞪地发呆
当下的领悟与执著
人生的执迷与眷恋
拈花微笑
参禅的执著
猜谜
枕头与兽头
贾政的悲哀
灯谜谶语
宝钗写出自己的命运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元春的寂寞
烫蜡钉朱
……
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第二十五回 庵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心声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第十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小说的圆满状态
橡皮擦都擦不掉的记忆
最大的领悟是彻底的谦卑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回归人之常情的关怀
聚和散的人生哲学
晴雯的放肆
袭人的包容
我的心使碎了也没人懂
同盟的快乐
千金难买一笑
史湘云的童年记忆
相亲
人情的细微变化
…… 第四十一回 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老妪醉卧怡红院
《红楼梦》是一本真正的佛经
刻意的安排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王熙凤戏弄刘姥姥
茄鲞
茄鲞的做法
惊心动魄的对比
穿林渡水藕香榭
贾母当解说员的快乐
由点心引出的思考
佛手跟柚子的隐喻
妙玉的分别相
妙玉的讲究与宝玉的世法平等
品位是一个无底洞
宝玉对妙玉的开示
从心理学角度解读妙玉
牌坊的隐喻
……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语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
第四十三回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第四十四回 变生不则凤姐泼醋 喜出望平儿理妆
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第四十六回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侣
第四十七回 呆霜王调情遭毒打 冷郎君惧祸走他乡
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第四十九回 白雪红梅园林集景 割腥啖膻闺阁野趣
第五十回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2、席慕容简介
席慕容(1943-),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出版的诗集有《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边缘光影》、《迷途诗册》、《我折叠着我的爱》等。新作《席慕容和她的内蒙古》用优美的文字和亲手拍摄的照片,记录了席慕容自1989年与"原乡"邂逅后,17年来追寻游牧文化的历程。
生于四川,幼年在香港度过,成长于台湾。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赴欧深造。一九九六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
曾在国内外个展多次,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金鼎奖最佳作词及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授多年,现为专业画家。
著作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读者遍及海内外。近十年来,潜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乡为创作主题。2002年受聘为内蒙古大学名誉教授。
席慕容生平介绍(席慕容年表资料)
一九四三年农历十月十五日生于四川重庆城郊金刚坡,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
一九四八年于南京入小学一年级。
一九四九年迁至香港,入同济中学附小。
一九五一年得校内四年级组作文比赛第一名。
一九五三年小学毕业,作文《我的自传》被选登在校刊封底。升入同校初中一年级。
一九五四年迁至台湾,参加联合招收插班生之考试,考入北二女(今中山女高)初中二年级。得国科巢静老师、董秀老师及美术科杨蒙中老师之鼓励甚多。开始在日记本上写诗。购得第一本诗集为余光中的《蓝色的羽毛》。
一九五五年得校内初三组国文阅读比赛第一名。
一九五六年入台北师范艺术科,正式开始习画,启蒙老师为孙立群老师、周瑛老师。三年内皆参与《北师青年》之编辑工作。在校刊上以夏采之笔名发表散文及诗。在校外教育刊物上发表诗作,投稿《自由青年》,亦获发表。校内演讲、辩论及论文比赛均曾获得第一名。
一九五九年入师大艺术系。素描从陈慧坤、袁枢真老师,水彩从马白水、李泽藩老师,油画从李石樵、廖继春老师,国画从林玉山、吴咏香、黄君璧、张德文老师。
一九六○年水彩《静物》一幅入选全省美展。
一九六三年得台北妇女协会举办全省青年美术比赛水彩第三名。师大毕业美展油画第三名,水彩第二名。师大毕业,任教北市仁爱初中。参加皇冠难忘人物征文,以萧瑞为笔名,《纪念品》一文得佳作。
一九六四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因入学成绩优异,直接升入二年级就读,从师里昂?德浮斯教授。
一九六五年作品入选巴黎七十届独立沙龙,并参加八十一届女画家联合沙龙,十届国际妇女绘画展等。同年应邀参加比京皇家历史美术博物馆举办之“中国当代画家展”。
一九六六年二月得教授推荐,在比京艾格蒙画廊举行第一次个人画展。比国七大报画评均予以评介。应邀参加三十一届海洋画家展览。七月以第一名成绩毕业。得最佳优等第一奖、杜特龙?德?特利基金会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颁发之金牌奖及比利时王国金牌奖。
一九六七年进入克劳德?李教授之铜版画画室,专习蚀刻铜版画一年。参加在比京举行之“欧洲艺展”,得欧洲美协等颁发之两项铜牌奖。在瑞士佛利堡大学举行个人画展。在瑞士温特吐城举行个人画展。在比京可口可乐厂文化中心举行个人画展。
一九六八年在比京艾格蒙画廊及号角画廊同时举行个人画展。
一九六九年以萧瑞为笔名,在《中央副刊》发表作品。
一九七○年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七月回台湾,任教新竹师专美术科。其后数年间应邀参加多次省级及国际性之美展。并以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笔名投稿,作品多为散文。
一九七四年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国家画廊举行回台后第一次个人画展。
一九七六年参加联合报第一届小说奖,以千华为笔名,《生日蛋糕》一文得佳作。
一九七七年在台中美国新闻处举行个人画展。十月在皇冠杂志上开始发表《诗的画,画的诗》专栏。
一九七九年四月开始研究激光绘画。五月在台北德国文化中心举行个人画展。七月《画诗》同皇冠杂志社出版。十一月开始在《女性》杂志撰写幼儿美术教育专栏《写给年轻母亲的信》。十二月在台北太极艺廊举行个人画展,为台湾首次激光绘画之展出。诗作开始在《联合副刊》发表。
一九八○年继续研究激光绘画,发表论文,并以版画及油画之形式展出。七月长诗《我母、我母》在幼狮文艺发表。开始画三百号油画《荷》。
一九八一年一月以激光版画参加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之激光艺术联展。诗作发表于《联合副刊》、《中国时报》、《中华日报》、《幼狮文艺》、《台湾时报》、《台湾日报》、《自由小报》、《中华文艺》及《阳光小集》。四月长诗《爱的名字》在《台湾时报》发表。六月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国家画廊举行个人画展,为父亲七十寿辰之贺礼。展出《镜子连作》及三百号之《荷》。九月诗集《七里香》由大地出版社出版,一个月内再版。十月应邀担任全省美展油画 部评审委员。十二月《出塞曲》得唱片类最佳作词金鼎奖。
一九八二年三月散文集《成长的痕迹》及《画出心中的彩虹》由尔雅出版社出版,十二月《雷射艺术导论》由台湾雷射推广协会出版。
一九八三年二月诗集《成长的痕迹》及《画出心中的彩虹》由大地出版社出版。七月与晓风、爱亚合著《三弦》小品文集由尔雅出版社出版。十月散文集《有一首歌》由洪范书店出版。
一九八四年于东海大学美术系开《素材研究》课程。开始野生植物之写生旅行,用针笔、铅笔、淡彩及粉彩作记录。开始作雷射雕刻之实验。
一九八五年三月与刘海北合著散文集《同心集》由九歌出版社出版,心岱作序。六月在阿波罗画廊及皇冠艺术中心举行画展,于阿波罗画廊展出四年来之作品——《夜色系列》及荷花人体等油画。于皇冠艺文中心展出二十年来油画及素描作品回顾展。七月应邀赴港参加文艺夏令营。十月散文集《写给幸福》由尔雅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六年继续野生植物之写生旅行,登石门山初识台湾高山植物。四月与陈其茂、楚戈作三人巡回联展,于数县市文化中心展出。七月应香港浸会学院之邀,赴港演讲。八月开始写作三百行长诗《夏夜的传说》。十月开始作单色《山水系列》之油画。
一九八七年元月诗集《时光九篇》由尔雅出版社出版。四月《时光九篇》获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五月与楚戈、蒋勋三人联展于台北敦煌艺术中心并出版《山水》画集。五月母逝。六月底应美西华人学会年会之邀赴洛杉矶演讲。七月参加旧金山东风书店书展“以文会友”座谈会。十月开始作《荷的连作》系列油画。
一九八八年三月诗及散文合集《在那遥远的地方》由圆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摄影部分为林东生之作品。七月赴印尼 里岛作荷花写生。九月应邀赴新加坡《南华早报》“读书月”之演讲。
一九八九年一月散文及素描集《信物》由圆神出版社出版。三月散文及素描集《写生者》由大雁出版社出版。四月在阿波罗画廊举行个展,并应邀赴新港展览。八月与女芳慈赴欧洲游览。九月前往父亲及先母的家乡,初见蒙古高原。九月起应主编季季女士之邀,在《中国时报》人间版,发表还乡系列——《我的家乡在高原上》共十篇。十月起得友人之助,大量阅读蒙古现代诗人的作品及蒙古历史。
一九九○年七月散文集《我的家乡在高原上》由圆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摄影部分为王行恭之作品。同时亦出版编选之蒙古现代诗选《远处的星光》。八月与子安凯赴欧洲游览。九月重返蒙古高原,谒圣祖成吉思汗之陵。九月底前往蒙古乌兰巴托和林故都。十月乘火车横渡戈壁,正逢农历八月十六月圆之夜。
一九九一年在师院有一年之休假。四月在清韵艺术中心与楚戈、蒋勋三人联展并出版《花季》画集。五月散文集《江山有待》由洪范书店出版。六月应德国柏林艺术文化宫之邀赴柏林朗诵诗作。并应邀前往德国汉堡大学现代中国文学课程演讲。七月陪同台湾文化访问团一行十六人,应蒙古文化部之邀请前往乌兰巴托参加建国七十年庆典活动。七月获蒙古文化部长颁发之文化奖章。八月《江山有待》大陆版授权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并获悉仅花城一家出版之席慕蓉诗集发行已逾150万册。九月与北京中华版权代理公司签约,委托代为处理大陆各省盗印及仿冒席慕蓉作品之严重侵权行为。九月再赴蒙古,访问当地艺术家,并赴蒙古北部之库苏古泊采访、摄影。
一九九二年二月在《联合报》副刊发表策划已久之《蒙古文学专辑》。二月发表《细看蒙古》之幻灯片,并与汪其楣、樊曼侬、王行恭及蒋勋作蒙古之专题演讲。四月邀请蒙古民间音乐工作者来台访问录音。五月应邀参加在台北举行之《蒙古文化国际研讨会》,并发表论文《从诗的创作看蒙古当代知识分子》。六月在台北清韵艺术中心个展,并出版《涉江采芙蓉》画集。六月诗集《河流之歌》由东华书局出版。
3、蒋勋峰生日快乐的藏头诗藏尾诗和斜着的都行
祝福声声真情在,
蒋府如意吉祥随。
勋逸聪颖志向远,
峰峦绵绵幸福来。
生活温馨心愉悦,
日出东方弘智慧。
快意欢欣每一天,
乐趣无边共举杯。
及时采纳哦,谢谢。
4、席慕蓉的具体资料
席慕蓉生于四川,幼年在香港度过,成长于台湾。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赴欧深造。一九九六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 曾在国内外个展多次,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金鼎奖最佳作词及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授多年,现为专业画家。 著作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读者遍及海内外。近十年来,潜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乡为创作主题。2002年受聘为内蒙古大学名誉教授。 年表 一九四三年农历十月十五日生于四川重庆城郊金刚坡,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 一九四八年于南京入小学一年级。 一九四九年迁至香港,入同济中学附小。 一九五一年得校内四年级组作文比赛第一名。 一九五三年小学毕业,作文《我的自传》被选登在校刊封底。升入同校初中一年级。 一九五四年迁至台湾,参加联合招收插班生之考试,考入北二女(今中山女高)初中二年级。得国科巢静老师、董秀老师及美术科杨蒙中老师之鼓励甚多。开始在日记本上写诗。购得第一本诗集为余光中的《蓝色的羽毛》。 一九五五年得校内初三组国文阅读比赛第一名。 一九五六年入台北师范艺术科,正式开始习画,启蒙老师为孙立群老师、周瑛老师。三年内皆参与《北师青年》之编辑工作。在校刊上以夏采之笔名发表散文及诗。在校外教育刊物上发表诗作,投稿《自由青年》,亦获发表。校内演讲、辩论及论文比赛均曾获得第一名。 一九五九年入师大艺术系。素描从陈慧坤、袁枢真老师,水彩从马白水、李泽藩老师,油画从李石樵、廖继春老师,国画从林玉山、吴咏香、黄君璧、张德文老师。 一九六○年水彩《静物》一幅入选全省美展。 一九六三年得台北妇女协会举办全省青年美术比赛水彩第三名。师大毕业美展油画第三名,水彩第二名。师大毕业,任教北市仁爱初中。参加皇冠难忘人物征文,以萧瑞为笔名,《纪念品》一文得佳作。 一九六四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因入学成绩优异,直接升入二年级就读,从师里昂?德浮斯教授。 一九六五年作品入选巴黎七十届独立沙龙,并参加八十一届女画家联合沙龙,十届国际妇女绘画展等。同年应邀参加比京皇家历史美术博物馆举办之“中国当代画家展”。 一九六六年二月得教授推荐,在比京艾格蒙画廊举行第一次个人画展。比国七大报画评均予以评介。应邀参加三十一届海洋画家展览。七月以第一名成绩毕业。得最佳优等第一奖、杜特龙?德?特利基金会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颁发之金牌奖及比利时王国金牌奖。 一九六七年进入克劳德?李教授之铜版画画室,专习蚀刻铜版画一年。参加在比京举行之“欧洲艺展”,得欧洲美协等颁发之两项铜牌奖。在瑞士佛利堡大学举行个人画展。在瑞士温特吐城举行个人画展。在比京可口可乐厂文化中心举行个人画展。 一九六八年在比京艾格蒙画廊及号角画廊同时举行个人画展。 一九六九年以萧瑞为笔名,在《中央副刊》发表作品。 一九七○年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七月回台湾,任教新竹师专美术科。其后数年间应邀参加多次省级及国际性之美展。并以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笔名投稿,作品多为散文。 一九七四年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国家画廊举行回台后第一次个人画展。 一九七六年参加联合报第一届小说奖,以千华为笔名,《生日蛋糕》一文得佳作。 一九七七年在台中美国新闻处举行个人画展。十月在皇冠杂志上开始发表《诗的画,画的诗》专栏。 一九七九年四月开始研究激光绘画。五月在台北德国文化中心举行个人画展。七月《画诗》同皇冠杂志社出版。十一月开始在《女性》杂志撰写幼儿美术教育专栏《写给年轻母亲的信》。十二月在台北太极艺廊举行个人画展,为台湾首次激光绘画之展出。诗作开始在《联合副刊》发表。 一九八○年继续研究激光绘画,发表论文,并以版画及油画之形式展出。七月长诗《我母、我母》在幼狮文艺发表。开始画三百号油画《荷》。 一九八一年一月以激光版画参加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之激光艺术联展。诗作发表于《联合副刊》、《中国时报》、《中华日报》、《幼狮文艺》、《台湾时报》、《台湾日报》、《自由小报》、《中华文艺》及《阳光小集》。四月长诗《爱的名字》在《台湾时报》发表。六月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国家画廊举行个人画展,为父亲七十寿辰之贺礼。展出《镜子连作》及三百号之《荷》。九月诗集《七里香》由大地出版社出版,一个月内再版。十月应邀担任全省美展油画 部评审委员。十二月《出塞曲》得唱片类最佳作词金鼎奖。 一九八二年三月散文集《成长的痕迹》及《画出心中的彩虹》由尔雅出版社出版,十二月《雷射艺术导论》由台湾雷射推广协会出版。 一九八三年二月诗集《成长的痕迹》及《画出心中的彩虹》由大地出版社出版。七月与晓风、爱亚合著《三弦》小品文集由尔雅出版社出版。十月散文集《有一首歌》由洪范书店出版。 一九八四年于东海大学美术系开《素材研究》课程。开始野生植物之写生旅行,用针笔、铅笔、淡彩及粉彩作记录。开始作雷射雕刻之实验。 一九八五年三月与刘海北合著散文集《同心集》由九歌出版社出版,心岱作序。六月在阿波罗画廊及皇冠艺术中心举行画展,于阿波罗画廊展出四年来之作品——《夜色系列》及荷花人体等油画。于皇冠艺文中心展出二十年来油画及素描作品回顾展。七月应邀赴港参加文艺夏令营。十月散文集《写给幸福》由尔雅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六年继续野生植物之写生旅行,登石门山初识台湾高山植物。四月与陈其茂、楚戈作三人巡回联展,于数县市文化中心展出。七月应香港浸会学院之邀,赴港演讲。八月开始写作三百行长诗《夏夜的传说》。十月开始作单色《山水系列》之油画。 一九八七年元月诗集《时光九篇》由尔雅出版社出版。四月《时光九篇》获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五月与楚戈、蒋勋三人联展于台北敦煌艺术中心并出版《山水》画集。五月母逝。六月底应美西华人学会年会之邀赴洛杉矶演讲。七月参加旧金山东风书店书展“以文会友”座谈会。十月开始作《荷的连作》系列油画。 一九八八年三月诗及散文合集《在那遥远的地方》由圆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摄影部分为林东生之作品。七月赴印尼 里岛作荷花写生。九月应邀赴新加坡《南华早报》“读书月”之演讲。 一九八九年一月散文及素描集《信物》由圆神出版社出版。三月散文及素描集《写生者》由大雁出版社出版。四月在阿波罗画廊举行个展,并应邀赴新港展览。八月与女芳慈赴欧洲游览。九月前往父亲及先母的家乡,初见蒙古高原。九月起应主编季季女士之邀,在《中国时报》人间版,发表还乡系列——《我的家乡在高原上》共十篇。十月起得友人之助,大量阅读蒙古现代诗人的作品及蒙古历史。 一九九○年七月散文集《我的家乡在高原上》由圆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摄影部分为王行恭之作品。同时亦出版编选之蒙古现代诗选《远处的星光》。八月与子安凯赴欧洲游览。九月重返蒙古高原,谒圣祖成吉思汗之陵。九月底前往蒙古乌兰巴托和林故都。十月乘火车横渡戈壁,正逢农历八月十六月圆之夜。 一九九一年在师院有一年之休假。四月在清韵艺术中心与楚戈、蒋勋三人联展并出版《花季》画集。五月散文集《江山有待》由洪范书店出版。六月应德国柏林艺术文化宫之邀赴柏林朗诵诗作。并应邀前往德国汉堡大学现代中国文学课程演讲。七月陪同台湾文化访问团一行十六人,应蒙古文化部之邀请前往乌兰巴托参加建国七十年庆典活动。七月获蒙古文化部长颁发之文化奖章。八月《江山有待》大陆版授权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并获悉仅花城一家出版之席慕蓉诗集发行已逾150万册。九月与北京中华版权代理公司签约,委托代为处理大陆各省盗印及仿冒席慕蓉作品之严重侵权行为。九月再赴蒙古,访问当地艺术家,并赴蒙古北部之库苏古泊采访、摄影。 一九九二年二月在《联合报》副刊发表策划已久之《蒙古文学专辑》。二月发表《细看蒙古》之幻灯片,并与汪其楣、樊曼侬、王行恭及蒋勋作蒙古之专题演讲。四月邀请蒙古民间音乐工作者来台访问录音。五月应邀参加在台北举行之《蒙古文化国际研讨会》,并发表论文《从诗的创作看蒙古当代知识分子》。六月在台北清韵艺术中心个展,并出版《涉江采芙蓉》画集。六月诗集《河流之歌》由东华书局出版。
5、谁知道席慕容和宗羹的简介???高悬赏
http://bk.baidu.com/view/5331.htm
黄宗羲 (1610~1695)
明末清初史学家、思想家
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父黄尊素为东林名士,为宦官魏忠贤所害。早年参加“复社”反阉党斗争。清兵南下,他招募义兵建“黄氏世忠营”抗清。明亡后匿迹山林,隐居著述。与孙奇逢、李并称三大儒。黄宗羲学问广博,对天文、算学、地理等均有研究,尤以史学成就最大。哲学上反对程朱学派的理一元论,坚持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离气无理”,理在气中。但在心物关系上,又未超脱王守仁“心学”束缚,认为物不能离心,心是根本。清圣祖康熙元年(1662)撰成《明夷待访录》,书中猛烈抨击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提出鲜明的民主观念。对明代思想史料作了系统整理。十五年至二十四年(1676― 1685)完成的《明儒学案》是第一部系统的中国哲学断代史。另有整理宋、元思想史料的《宋元学案》留世。
小人好恶以己,
君子好恶以道。
――黄宗羹
《明夷待访录》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在有2000多年封建传统的中国,它不啻是暗夜火炬,隆冬春雷。它有《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等21篇。著名学者顾炎武看了这本书的手稿,连声说:中国有人才,中国民族大有希望。事隔200多年以后,梁启超还惊诧地称其为“大胆之创论”。至于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则把他的学说视为洪水猛兽,把《明夷待访录》列为禁书,不许其流传人间。直到戊戌运动时期,谭嗣同等人出于维新变法的需要,把《明夷待访录》印刷了数万本,秘密散布,使这颗火种重新燃烧起来,对于鼓动民主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6、蒋勋的《生日》 歌词
歌曲名:生日
歌手:蒋勋
专辑:爱与花绽放
语言:国语
出版日期:1989年
专集:神话.传说
词曲:王威胜
你是否仍记得
今年七月二十九
也许你忘了
也许你仍然记得
但没有你的小卡
没有你亲亲的祝贺
难道你已忘了你说过什么
我知道你误解我
误解我说的那一句话
只是保持一点距离
其实并不代表什么
也许无知的怒气
增加你对我的冷漠
孤单与寂寞侵蚀着我
你明亮的双眼
变成流转不定的眼波
我坐在幽暗的角落对自己说
生日快乐
今年的生日就如此的渡过
你是否仍记得
今年七月二十九
也许你忘了
也许你仍然记得
但没有你的小卡
没有你亲亲的祝贺
难道你已忘了你说过什么
我知道你误解我
误解我说的那一句话
只是保持一点距离
其实并不代表什么
也许无知的怒气
增加你对我的冷漠
孤单与寂寞侵蚀着我
你明亮的双眼
变成流转不定的眼波
我坐在幽暗的角落对自己说
生日快乐
今年的生日就如此的渡过
生日快乐
今年的生日就如此的渡过
over
http://music.baidu.com/song/13990470
7、蒋勋说石头修炼成人形,为宝玉,就是神瑛侍者,然后灌溉绛珠仙草等等……神瑛侍者真的和石头有关系么
红楼
[红楼学术]神瑛侍者是石头的侍者,不是石头
3141 14 1/1
轻轻的飞动 楼主
2011-12-09 07:37
神瑛侍者只是赤瑕宫里的一个侍者,不是赤瑕宫的本主。因此,神瑛侍者并不是石头,他只是真正的石头——“神瑛”的侍者,即随从。赤瑕,顾名思义,就是有红点的玉,赤瑕宫的本主应该才是真正的石头。
神瑛侍者先后侍奉的两个主人就是书中的两个石头,一个就是赤瑕,他是赤瑕宫的本主,没有正面出现;另一个就是通灵,系大荒山下的补天石幻化而来。若把补天石和幻化的通灵作为两块,一共就是三块。这个补天石由茫茫大士幻化为通灵玉,与神瑛一起下凡,所谓《石头记》就是与神瑛一起下凡的通灵玉经历的所见所闻。反过来,这个通灵玉就是《石头记》的作者,作者就是补天奇石,二十九回里的遮天就是补天,因此,遮天大王的圣诞就是作者的生日。贾宝玉只是石头的随从,石是主,人是从,这就是“幻来亲就臭皮囊”。那这个侍者究竟是赤瑕的随从,还是补天石的随从呢?赤瑕宫里的那个石头与这个通灵玉是何关系?一起来看看通灵的形貌。
第八回比通灵时曹雪芹写到,“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所谓灿若明霞,应指通体红色,如果赤瑕也是红点斑斑,那通灵和赤瑕应该是相似的(电视剧里若用一块绿色东西就是错误)。补天石又是什么样子呢?书中描述很简单,“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只有尺寸,并无其他。此石后来幻化为通灵,下凡历劫,记下一段离合悲欢的人间故事。如果我们相信这石头就是故事的记录者,我们也应该相信这石头就是曹雪芹。补天石是原形,通灵是幻相,而赤瑕也与通灵有类似,因此,我们也可以想象赤瑕原本也是补天石。
神瑛侍者下凡后就是贾宝玉,贾宝玉不是真石头,不是“真”宝玉,通灵才是真正的宝玉,但这个贾宝玉又与金陵那个甄宝玉形同镜像,与此同时,甄宝玉的所在之地就是曹雪芹的生长之地,我们可以由此得出结论,把侍者、通灵、贾宝玉、甄宝玉组合在一起就是作者曹雪芹。另一方面,神瑛侍者在天上是赤瑕的随从,在地上是通灵的肉身。如果我们想相信赤瑕也是某个凡间人物,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神瑛侍者前生是赤瑕的形骸,今生又成通灵的皮囊。按我的理解,通灵是曹雪芹,赤瑕是其父曹颙,神瑛侍者只是父子二人共用的肉身。这个“共用”的念头可能来自雪芹是遗腹子这一事实。
8、席慕容生平简介"?
席慕容,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1943年农历10月15日出生于重庆,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
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1965年作品入选巴黎第七十届独立沙龙,并参加第八十一届女画家联合沙龙,第十届国际妇女绘画展等。1966年在比利时艾格蒙画廊举行第一次个人画展,曾获比利时王国金牌奖等荣誉。
1969年以萧瑞为笔名,在台湾《中央副刊》发表作品。1970年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作品多为散文。1977年10月在皇冠杂志上开设《诗的画,画的诗》专栏。1981年9月诗集《七里香》由大地出版社出版。1987年元月诗集《时光九篇》由尔雅出版社出版。1990年7月散文集《我的家乡在高原上》由圆神出版社出版,同时亦出版编选之蒙古现代诗选《远处的星光》。1997年个人自选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参考资料:http://post.n318.com/e/wzzl/200605/e_377432.html
9、蒋勋的美的回响──多才多艺的蒋勋
蒋勋于一九七六年自巴黎、西班牙、意大利、荷兰、德国、瑞士、英国及希腊各地旅行,做艺术札记,同年底返国。一九七七年主编雄狮美术,将它扩大成为综合美术、建筑、戏剧、文学等多样化的刊物,而且使雄狮美术成为当时反映台湾本土化最具挑战性的杂志,掀起本土化与民族性之广泛讨论的热潮。一九七九年开始任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台湾大学、淡江大学等,讲授“美学”及“艺术史”等课程。一九八三年担任东海大学美术系之创系系主任。担任过金马奖、联合报小说奖、金鼎奖、文建会国际版画展、世界华人文学奖等之评审;一九八九年广播节目“文化广场”获文化教育节目主持人金钟奖,同年生日在台北举行第一次个展,展出六十多副水墨书画作品。现任东海大学、国立艺术学院教授,
在初中的时候蒋勋爱上了诗,数学练习簿上写满了诗句,诗是他少年寂寞心灵的最佳寄托之处。书店的世界文学名著译本,更是他立志成为作家的梦想。曾写了篇浪漫式的爱情小说,在《中国语文》刊登。进入高中以后,他继续写诗,也尝试写起小说。这时期遇到两位贵人──陈映真、 痖弦,鼓励他在小说、新诗的创作。受英文老师陈映真(也是台湾乡土作家)影响,《笔汇》、《现代文学》。 哑弦介绍他读了许多当代的新诗作品、评论,使他得以进入现代诗的殿堂。诗作曾发表于《自由青年》、《蕉风》上,也曾以第一人称的小说〈洛洛的故事〉,得了全省高中小说第一名。可惜,进了大学以后,竟停止写诗,虽然视野开阔了,但内心的情绪被当时流行的存在主义所纠结,彷佛一个沉重的担子压在肩头,无法再浪漫起来。大一暑假,以写小说的方式,处理对生命的质疑,完成〈劳伯伯的畜牧事业〉,综合了中学时期的浪漫主义,和大学时期的存在主义;刊载在「中国时报」的前身「征信新闻报」。同年在联合报副刊发表的小说还有〈希望我能有条船〉,并分别选入《联副三十年小说选》、《人间选集》。但因初试啼声即受到作家楚戈等的赞美,将原本喜欢以讲故事的形式拿来写小说的兴趣给压抑了,一停笔又是十几年。一九八0年,再度发表〈相亲〉于《现代文学》。而迟至一九八八年才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传说》(皇冠)。畅销小说《因为孤独的缘故》(时报),是一九九二年令文坛惊艳的佳构。
大学四年蒋勋曾停止写诗,直至一九七四年的夏天,到法国研究西洋美术史时,才又因为无法排遣的乡愁而动笔写诗。也因独自旅游的关系,怀乡的情绪彷佛经过酝酿而开始发酵起来,在内心翻涌澎湃,在压抑不住之下,于是买了笔记本,背出昔日熟悉不过的诗句,从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等。而这些诗句似乎就是乡愁的病根,整整写完一本,好像把重重的乡愁呕吐尽了,原本抑郁的心,才舒畅起来。同时也重拾荒废已久的诗稿,将自己真实的感情,以最自由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丢七、八年的写诗习惯,终于重新找回来了,这是他的第一本书──“少年中国”(远景)。继之而起的有一九八二年出版第二本诗集《母亲》(远流),并获得中国时报推荐特别奖。七年后又出版诗集《多情应笑我》,同时入选畅销排行榜及联合报质的排行榜。一九九二年创作诗集《来日方长》出版(东华)。
蒋勋曾说:“我写过小说,出了两本诗集,散文却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但是我也知道,散文到最后,恐怕不只是文学技巧,而是要在情怀、气度上完成一种典范。”他认为散文几乎一直是中国文学的正统,诗和小说都必须要从散文的基础发展出来。一九八四年蒋勋的第一本散文集《萍水相逢》(尔雅)才告诞生,而且一炮双响,隔年获中兴文艺奖及中国时报散文推荐奖。一九八三年是散文的丰收季,共出版《大度山》(尔雅)、《欢喜赞叹》(林白)两本散文集。
在文字创作的世界里,蒋勋触角十分宽广,他以诗歌吟诵年少的激情和乡愁的心声,用散文细说生活的曼妙情境,和对美学的深刻反省,更用小说处理人性神秘而复杂的内心,始终藉以关照社会的用心。且由于从事艺术工作多年,在作品中不时流露对“人”的关怀,也显示丰富的视觉意象,仿佛以文字代替了线条,透过艺术的融合,产生了无比深挚亲和的美感。
小时候,蒋勋在父亲严格的督责之下开始习字。每天日课包括大字三篇,小字一篇;常为免于一顿痛打,总在父亲下班之前,挑几个笔画简单的字,如,“上”、“大”、“人”、“己”等来蒙混过关。但在饱食母亲的丰盛晚餐后,又是一次晚课,重新铺纸研磨,小手被爸爸强壮结实的手掌,听着爸爸运笔时的呼吸,虽然父子如此贴近,写书法却还是童年的苦差事。二十几年后,蒋勋才真正贴近书法,觉得其中的顿挫点捺,是生命的一种实践。经由颜真卿的气势宏浑转向笔法苍劲的魏碑。也曾在研究所时期向王壮为老师学习书法艺术,这样的改变,到了法国,竟也成解乡愁的万灵丹,从此书法已成蒋勋生命的一种信仰,自认是对前一阶段生命浮躁嚣张的惭愧之情。
小学时期的蒋勋喜欢在数学簿上画连环图,一本本的杰作是爱画的开始。初中以后,至民众服务站的绘画班旁听,教山水的老师是溥心畲弟子萧一苇老师,却只教教他悬腕写字、背古文。反倒是教花卉课的陈瑞康老师鼓励他放手挥洒,画个富贵的牡丹、雄赳赳的大公鸡。后因车祸骨折而中断国画的练习,只能随姊姊画明星以自遣。考大学时,因家人反对放弃美术系,但求替美术生背画架过过瘾,直到进了研究所才又回到艺术领域。受到庄严老师的生活艺术的熏陶──在外双溪的宅院写字、喝酒、看书画;与李霖灿老师共同陶醉在中国美术史、以及和晓云法师走在华冈上听溪水潺湲,领悟佛教艺术。追随那志良、谭旦冏老师在超级教室──故宫,学玉器、铜器、陶器等。第二次习画是随好友奚淞拜师于张谷年先生,只记得一个端正严谨的老人,很费力地在纸上示范“横平竖直”。
为了研究中国绘画史,曾向老先生请益,虽然老先生不固执于故国山水,选择台湾秀丽美景入画,但还是会用《芥子园画谱》的笔法,,用了很多斧劈来皴阿里山的山石,但经蒋勋的细腻观察,阿里山的的林木,是包含亚热带、温带、寒带的层次多变山林,所以除亲身经历、学理验证之外,再加上实地演练,发现阿里山的山林有的像赵孟頫用的“解索皴”,有的地方像王蒙用的“牛毛皴”,可是还要湿润芜蔓一点。从此回到故宫看画不再在枯燥无味 ,因为每一幅山水都能看出它的不同风貌,展现独特的风情,也诉说着历史的风采。这是蒋勋对绘画自有一套与众不同的看法。引地指出,蒋勋的审美趣味是走在读者之前,直到有一天我们社会反璞归真,他的作品就会受到重视。他的《今宵酒醒何处》、《萍水相逢》、《大度山》等都是以自己的水墨小品作封面,从简单的线条,不难看出其雅、拙兼具的特质。
在艺术方面的作品有毕业论文《渐江研究》,以及出版的有《齐白石研究》(雄狮)、《艺术手记》(雄狮)、《美的沉思》(雄狮)、《给少年的中国美术史》(东华)等书。一九八七年与席慕容、楚戈举行“山水”联展。一九九0年四十二岁生日举行生平第一次水墨画个展,隔年与小鱼、陈仕卿联展,两年后又与大姊蒋安联展。
蒋勋曾说:“我有一个梦,总觉得自己是一棵树,根在土,种子却随风云走去了四方。”他就是 一个眷恋故乡的大地之子,也是爱好流浪的旅行品味家。
从一九七二年十月赴法国巴黎留学,次年把部分时间都到电影图书馆看三、四部电影,当时最心仪的导演为卓别林、黑泽明、费里尼、维斯康蒂等。在一九七四年夏天以搭便车的方式,在西班牙、意大利、荷兰、德国、瑞士、英国及希腊各地旅行,作艺术杂记至年底返国。一九八一年受邀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I.W.P.),与来自世界山时各地区的作家相处四个月,其中包括老作家丁玲、萧军、吴组湘﹍﹍等。年底又重游旧地──巴黎、希腊等处。一九八三年旅游日本京都、奈良,寻找大唐遗迹,一九八七年又以此为出发点,作全球旅行,创作“路上书”系列,赴新加坡与大陆美学家李泽厚晤谈。再赴印度尼西亚巴利岛,远征布鲁塞尔、重游巴黎、阿姆斯特丹、希腊等地,乘船游历爱情海诸岛屿,土耳其伊凡塞斯、伊斯坦堡等古文明区。五月,首次踏上回乡的路途──西安,游历干县,兴平等汉唐古陵墓区。一九九0年二月赴广西贵州采访西南地区傩戏资料。并赴北京,访问钱钟书、杨绛、夏衍、卞之琳、冰心、等老作家。一九九一年二月与建筑师黄永洪游赏苏州庭园之美、杭州西湖之春。七月又与席慕容长征外蒙古乌兰巴托及南戈壁等地。一九九二年七月意大利阿西西、西耶那古城,一九八二年再往巴黎与沙特尔城。
蒋勋多年来的旅行心得是:旅行是最佳的休闲方式,可以寓教于乐的一种绝佳的自然生活课程,使他获得更宽广的创意空间。所以建议将旅游纳入教育体系,让青年藉由“朴素”的旅游,磨练世界观及独立能力。而且他认为要深入认识作者,不妨亲临作者生活的家园走一走,才能体会出作者如何能孕育出不朽的佳作。
蒋勋的童年阅读是淡水河与基隆和两岸的自然熏陶,和民间庙会、母亲的说书开始的。读书则是严父督励的功课:《唐诗》、《宋词》、《古文观止》。
真正接触到阅读乐趣的地方,他戏称是年少时期的图书馆──东方出版社,饱览世界名著:《简爱》、《咆哮山庄》、《基度山恩仇记》、《战争与和平》等都使他浸淫于书香气息中。到了高中,英文老师陈映真带领他们看英文原著的《异乡人》,介绍台湾现代作家白先勇、黄春明作品,以及大量阅读存在主义的著作:福克纳、卡夫卡、乔伊斯、伍尔福,都是滋润他求知饥渴的心。大学以后,较偏向史学、哲学,也曾在狮头山玄光寺里读佛经。
《史记》,这一部旷世巨著,蒋勋认为可以当成美学来阅读,因为太史公不以成败论英雄,为每一个历史人物留下完美的形象。如楚汉相争的项羽、刘邦,他们 不只是两个历史角色,而是深具生命力的血肉之躯,读了它便有了荡气回肠的感觉。所以,认定它是真正影响人一辈子的“经典”。当年就是受《史记》的影响,而从史学再转入美学的领域。他以为:中国图书自有一种将个人生命情怀提升在艺术之上。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蒋勋对阅读的第一个建议。要先“博览群书”,在求精微的细读,才能打下深厚的根基。“文学不见得只是文学”,是他的第二个建议。根据他的阅读经验,即使是医药书籍《本草纲目》,也有打动人心的优美词句,值得一读。“无所不在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是他的第三个建议。他在巴黎的时候,为了多亲近巴黎,每天步行两小时,身边总会带本诗集,以便在歇脚的时候,读几首波特来尔、韩波、马拉美、阿波里耐的诗,让诗有呼吸的空间;法国人也都在有鸽子的喷泉小广场、露天咖啡座,徜徉在诗的世界里。
蒋勋的相貌最大的特征是头很大,自然的卷发,喜欢穿着简单明亮的衣裤,肩上喜欢挂搭一个装有纸笔书本的背包,走路时常低头不语,兴致一起便会昂首高歌,声音之大令人不知所措,但就有如他的诗一般,给予人一种年轻的生命活力。他上起课乃有板有眼,胆小的学生可是十分敬畏,但在周末时,他家中的屋子总充满了师生的笑语不断。他是个难得见到脾气好,心地也好的人。诚如挚友奚淞所言:“藏在蒋勋内里的,是一个可以高歌、可以挥泪的少年形象。”他最可爱的美德是与人分享。他的小屋后院种了十多株玉米,便邀好友共享田园丰收之乐;偶吃到佳果,也不忘留下一幅画来与朋友共享,上面还落款为“这是水果”!或拿吃过的樱桃籽滓,随兴地画出一幅樱桃小品;或题上“三颗柿子未吃之前”。
更为可贵的是:蒋勋先生以甲子的岁龄,,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蒋勋善于把低眉垂睫的美唤醒,让我们看见精灿灼人的明眸。善于把沉哑喑灭的美唤醒,让我们听到恍如莺啼翠柳的华丽歌声。蒋勋多年在文学和美学上的耕耘,就时间的纵轴而言,他可算为人类文化的孝友之子,他是一个恭谨谦逊的善述者。就空间上的横轴而言,蒋勋是这个地域的诗酒风流的产物,是从容、雍雅、慧杰、自适的人。
蒋勋曾得过台湾全省小说比赛第一名、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以及吴鲁芹文学奖。他还有另一个特色就是曾经做过广播节目《文化广场》、此节目由台湾警察广播电台播出,相当受到好评,获得了1988年的金钟奖。蒋勋认为“即使在大城市里,我们还是可以活得很悠闲。人要能自在、独处,不是依靠外在环境,而在於心灵的感知是否敏锐。”
蒋勋说“前阵子停课在家,学会了用电脑来写作,来传输我认为最美的图片给朋友和学生。他们看了这些图片大笑,驱走了原本因为SARS而感到焦虑的情绪。”心中一盏灯,可以驱走满室的灰暗。 蒋勋希望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以生活美学、心灵健康为出发,让自己的生活、整个的社会,都能更美、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