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县小吃
1、柿子苗2021年5月30号能成熟吗?
柿子树在我国种植的比较多,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柿子树在几月份能成熟收获?生长周期要多久?主要有些什么品种?
柿子树在几月份能成熟收获?生长周期要多久?主要有些什么品种?!!
柿子原产我国,是我国五大水果(葡萄、柑桔、香蕉、苹果、柿子)之一。一般在十月份左右成熟可收获,柿子树的生长周期一般是3-4年,主要品种有分为涩柿和甜柿两类。果实形状较多,如球形、扁桃、近似锥形、方形等,不同的品种颜色从浅橘黄色到深橘红色不等,大小从2厘米到10厘米,重量从100克到450克。柿子的加工在我国有近千年的历史,主要是制成柿饼。
1.柿子树生长周期
柿子树管理容易,收益期长,一般嫁接后3-4年开始结果,15年后达盛果期,经济寿命长达百年。
北京地区以在清明后(4月中旬)为宜,在广东则在2月初为宜;芽接应在生长缓慢时期,因为树液流动愈盛则所含单宁物质愈易氧化凝固而妨碍愈合,而幼树一年中有两个生长周期,即第一个生长周期在6月中停止,第二个生长周期在9月中停止,在停止时其树液流动最缓,所以茅接适期就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以及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
柿子树在几月份能成熟收获?生长周期要多久?主要有些什么品种?!!?
柿子成熟的季节一般是在十月份,不过要看什么品种,一般小圆柿子霜降节就差不多了。大嚰盘柿子要稍晚点。最好不要等熟软了,全体黄了就摘。放置一星期就全软了。就可以吃了,注意不能吃太多。别喝酒,易得柿石症或便秘。
2.柿子树种植地域
中国柿子树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现在主要产地在山东、山西、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北京、天津等地。广西平乐和恭城两县,约占全国市场的70%,平乐县二塘镇,桥停黄新垌村,都是全国最大的柿子和柿饼交易点。
柿子树是强阳性树种,耐寒。喜湿润,也耐干旱,能在空气干燥而土壤较为潮湿的环境下生长。忌积水。深根性,根系强大,吸水、吸肥力强,也耐瘠薄,适应性强,不喜砂质土。潜伏芽寿命长,更新和成枝能力很强。而且更新枝结果快、坐果牢、寿命长。抗污染性强。柿树对土质选择不严,无论山地、丘陵、平原、河滩;肥地、瘠地;黏土、沙土均能得到相当产量。
因此发展柿子生产,对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地面覆盖率,改善气候,改善人们居住环境有其重要作用。
3.柿子树主要品种
柿子树在几月份能成熟收获?生长周期要多久?主要有些什么品种?
柿子的品种有1000多个,又根据其在树上成熟前能否自然脱涩分为涩柿和甜柿两类。后者主要是来自该品种中的“冬柿”,成熟时已经脱涩。而前者必须在采摘后先经人工脱涩后方可供食用,引起涩柿涩味的物质基础是鞣酸(又称单宁酸)。
中国是世界上产柿最多的国家,年产鲜柿70万吨。柿子品种繁多,约有300多种。从色泽上可分为红柿、黄柿、青柿、朱柿、白柿、乌柿等;从果形上可分为圆柿、长柿、方柿、葫芦柿、牛心柿等。
⑴牛心柿
牛心柿产于渑池县石门沟,因其形似牛心而得名。历史悠久,享有盛誉,是当地群众在长期的栽培实践中,筛选出来的一个优良品种。牛心柿属柿科,落叶乔木,6月初开花,花期7-12天,果实牛心状,且顶端呈奶头状凸起,果实由青转黄,10月份成熟果色为橙色。为我国地标性保护特产之一,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盛誉。脱涩吃脆酥利口,烘吃汁多甘甜,晒制的牛心柿饼,甜度大、纤维少、质地软、吃起来香甜可口,使人有食后复思的欲感。将柿饼放在冷水中搅拌,能化成柿浆,可和蜂蜜媲美,别有风味。
⑵罗田甜柿
罗田甜柿,指中国湖北省大别山区罗田县产的甜柿,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罗田甜柿是一种自然脱涩的甜柿品种,秋天成熟后,不需加工,可直接食用。罗田县三里畈镇錾字石村出产的甜柿更是珍品,其特点是个大色艳,身圆底方,皮薄肉厚,甜脆可口。别的地方出产的甜柿一般有籽粒八颗以上,而錾子石甜柿不超过三颗籽,所以既方便食用,更方便加工。较稳产,高产,且寿命长,耐湿热,抗干旱。果实最宜鲜食,也可制柿饼,柿片等,便于保存运输。
⑶镜面柿
因菏泽古称曹州,曹州耿庄所产柿饼风味最好而得名,曹州耿饼相传已有上千年的生产历史,早在明代就驰名全国,被列为进献朝廷的贡品,曹州耿饼橙黄透明,肉质细软,霜厚无核,入口成浆,味醇甘甜,营养丰富,且耐存放,久不变质,历来为柿饼中上品,深受人民群众的赞赏。耿饼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有清热、润肺、化痰、健脾、涩肠、治痢、止血、降血压等功能,柿霜可治疗喉痛、口疮等病症。菏泽已归划大面积种植柿树,以增加人民需求和出口创汇。
⑷莲花柿
产地:河南、河北、山东一带出产的。简介:柿子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蔗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C、瓜氨酸、碘、钙、磷、铁。
⑸鸡心黄柿子
属晚熟类品种,属于耐储藏品种,色泽红艳,4-5个一斤,到9月中下旬可供甜柿子。鸡心黄因其果实色红似炎,果面光泽如水晶而得名其,晶莹光亮,皮薄无核,肉丰蜜甜,深受国内处旅游者的赞誉。
⑹火晶柿子
因果实色红如火,果面光泽似水晶而得名。又因熟后质软,外皮火红,深秋成熟时挂满枝头,如火焰般艳丽,所以又叫“火景”。它的特点是:个小色红,晶莹光亮,皮薄无核,果肉密甜、火晶柿子果实扁圆、吃起来凉甜爽口,甜而不腻,味道极佳,且果皮极易剥离。陕县、临潼火晶柿子含糖量高,除先食用外,可酿酒、做醋,药用能治肠胃病、止血润便、降血压,同时还是良好的滋补品。用火晶柿子和面粉做成的火晶柿子饼,绵软香甜,是三门峡、西安有名小吃。临潼火晶柿子每年都大量出口,深受国内外旅游者的赞誉。
⑺富平尖柿
富平栽植柿子历史悠久,据有关资料记载,从汉代就开始栽植,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志书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太师太保孙丕扬曾将柿饼及琼锅糖作为贡品进献过神宗皇帝朱翊钧。在日本吉野市世界上唯一的柿子博物馆里就有“世界上柿子生产国为中国,集散地为青州,优生区在富平”的记载。富平柿子品种有升底尖柿、辣角尖柿等10多个,主栽品种为升底尖柿,为柿树中的名优品种,营养价值居国内同类产品之冠。
柿子树在几月份能成熟收获?生长周期要多久?主要有些什么品种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好运。
2、三门峡那里有好吃的美食?
1、和平路豫州市场旁边的张记糊辣汤,就是张永杰开的,那叫一个绝。
2 、在市二小的东边有个永红擀面皮,味道相当,不过要赶早啊,不然去晚了就没有了.这家生意太好了很早就卖完了,要是想吃的话就得很早去以前我们经常是叫周PP上自习课去买滴
3、火车站附近就是铁中对面的宽粉,是三门峡宽粉的王牌。我们一大堆人的最爱~
4、建设路和春秋路交叉口的还有家逍遥镇胡辣汤,味道很地道,油饼松脆,也好吃啊。我是经常去吃的。记得在一高上学是时候我每天早上都是逃课出去吃的。
5、会兴棉纺厂门口有家刘记砂锅烩面,在和平路上,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最早在西市场的大棚里做面条,那时候就在那里吃。估计爱好烩面的朋友都去吃过,当年的名声不小。
6、就挨着刘记砂锅烩面,还有家伊川烩面炒面馆,据说是刘记的亲戚,面条特别筋道,汤味也甚佳,我以前最喜欢去吃。原来这家店在棉纺厂澡塘边,后来才搬到这里的。
7、大岭路和平路口,就在上面所说的刘记砂锅烩面旁边,有家山西刀削面馆,推荐那里的刀削面和油泼面。炒面也不错。
8、大岭路的老牛头烩面馆,靠近黄河路,生意兴隆,饭时常没有座位。人声鼎沸,太吵杂。过了吃饭时候去还不错,可以静静的吃完面。
9、黄河路西段二印门口的韩记哨子面,也是多年的老牌子了,他们基本是彻夜营业,夜半时分去下碗面吃,感觉自然不错啊。顺便说句,那里有两家店,绿色门头才是偶要推荐的。另外一家味道也很好,可以去尝尝。
10、原二印俱乐部门口的老婆面馆,这里也是基本彻夜营业的,是个半夜宵夜的好地方。那里的大肉面、馄沌味道很不错。现在因为拆迁,所以搬到二印厂门口西侧,就在上面所说的哨子面馆对面,不过没有馄炖了。
11、豫州商场小吃街的成都担担面,店名叫成都小吃,川味小吃还是比较地道的,担担面、抄面都可以尝尝。
12、豫州商场小吃街的老陕州传统捞面,那里的手工鸡蛋捞面很棒。
13、挨着捞面馆的是一家西安羊肉泡,也是一家多年的老店了,他们那里的羊肉泡值得推荐。
14、小吃街里最北面是三峡羊肉汤,也有十几年的历史了,汤清味淡,不习惯油腻而又有和汤兴趣的不妨去尝尝。
15、千里香馄忳店就在小吃街的最南端,吃一碗吧。
16、上阳路的上德牛肉面,路东,靠近文明路,有点加州牛肉面的风味。以前在老市场时生意很火爆,很久没有去过了。
17、虢国路虢翠园小区门口的金鼎牛肉面,面很筋到,汤味很不错。中午饭时人很多,建议去吃清香的面,但通常牛肉不好吃,不过浓香的面没有牛肉汤的本味了,感觉更差。那里的猪蹄味道很不错,别忘了来一盘啊。需要说明的是,他们那里的茶水不是粗造的花茶,而是专门煮的枣茶,香甜可口。
18、虢国路菜市场对面有家许记烩面,面不错,你看看它中午人山人海的场面就知道了,凉菜也很可口,在不是饭点的时候好好吃一碗是不错的选择。
19、友谊宾馆对面的步行街里有家老上海菜馆,店面很小,不过他的菜饭、扣碗、馄钝、粉丝汤、生煎包子都很不错,就是店小人多,吵杂,没有在上海时小饭店的那种清雅的感觉,是个不小的遗憾。
20、这家店旁,还有家山西刀削面的店,那里的油泼面也是有着多年的好名声。
21、街里还有家上村拉面馆,烩面也很好,也应该有十几年的历史了,不过我去吃的不多,不敢评论优劣。有兴趣的驴可以去评判一下。
22、步行街里有家老白家清真餐馆,位于南街的街角,就挨着那家山西油泼面。早上有牛肉陷饼,味道可口,那里的牛肉包子也可以。在其东面,有家卖豆沫的,建议同时来一碗。一顿美味早餐就搞定了。
23、陕州路的姚记羊肉汤,在建设路口,在峡市的名气是不用说了,典型的陕县风格。宏远市场菜市场后门有一家羊肉汤,打着姚记分店的牌子,也很不错。
24、永兴街的灵宝羊肉汤,叫鑫新吧,老板是灵宝人,自然他们那里是灵宝风味的羊肉汤了,加有粉丝等东东。
25、建设路春秋路口有家世贤绝中绝羊肉汤,味道也很不错,就在市一高斜对面。呵呵,就在未来山风户外店的旁边,我以后会是那里的常客了。
26、 文明路最东头有家平陆神勺油泼面,也很好,中午时分还经常没有座位。
27、永兴街市场门口东侧的牛肉汤,风味独特,喝惯羊肉汤的驴,不妨去换换口味,这可是卢氏风味啊。
28、虢国路快到六峰路口北侧也有一家原汁牛肉汤,味道也不错。
29,米线味道也好得很。比较起来,前者米线较软,汤厚重,后者米线筋道些,汤清淡。肉夹馍不推荐
希望喜欢。
3、潼关县和渑池县哪个发达?
还是潼关比较发达。
4、韩国网友开始争说柿饼也是韩国的,泡菜、柿饼在中国历史起源是什么?
一、泡菜泡菜古称葅,是指为了利于长时间存放而经过发酵的蔬菜。一般来说,只要是纤维丰富的蔬菜或水果,都可以被制成泡菜;像是卷心菜、大白菜、红萝卜、白萝卜、大蒜、青葱、小黄瓜、洋葱、高丽菜等。蔬菜在经过腌渍及调味之后,有种特殊的风味,很多人会当作是一种常见的配菜食用。
历史起源
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有“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的诗句。庐和瓜是蔬菜,“剥”和“菹”是腌渍加工的意思。据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菹菜者,酸菜也”。《商书.说明》记载有“欲作和羹,尔惟盐梅”,这说明至迟在3100多年前的商代武丁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能用盐来渍梅烹饪用。
由此可见,我国的盐渍菜应早于《诗经》,应起源于3100年前的商周时期。泡菜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几乎家家会做,人人吃,甚至在筵席上也要上几碟泡菜。
据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一书中,就有制作泡菜的叙述,可见至少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国就有制作泡菜的历史。在清朝,川南、川北民间还将泡菜作为嫁奁之一,足见泡菜在人民生活中所占地位。
泡菜的制作工艺,是我国悠久而精湛的烹饪技术遗产之一。而韩国的泡菜则是三国时代由中国传入。在中国的《诗经》里,出现了“菹”字,它在中国的字典里被解释为酸菜,正是这种腌制的酸菜传入了韩国。
柿子饼又称柿饼,是柿子作成的饼状食品,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小吃。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
历史起源
韩国人称:柿子是从高丽时代开始栽培的,但柿饼可能是从朝鲜时代开始吃的。朝鲜王朝肃宗时代,向中国进贡的礼品目录中有柿饼”等等。
资料显示,朝鲜王朝肃宗在位时期为1674-1720年,是我国清朝康熙年间。
但成书于战国或两汉之间的,有我国第一部词典之称的《尔雅》就有有关“柿”的记载。因此最迟在汉朝时期,我国就已经开始种植柿子了。而柿饼的由来,则有几种说法。其中历史最早的是河南渑池县特产仰韶牛心柿。据《渑池县志》记载,汉朝时期,仰韶牛心柿饼就作为贡品进奉朝廷。另一种稍晚一点的是“富平柿饼”。陕西省富平县栽植柿子历史悠久,汉初就有栽植习惯。明代,富平柿饼的制作工艺已十分成熟。事实上,很多中国人都知道,古人门前种植柿子树寓意为:事事如意、万事如意。
5、仰韶文化。三秦文明。
公元前206年,项羽统率各路诸侯西入关中灭秦。随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以梁楚九郡地置西楚国自属,分封灭秦有功将领、旧六国贵族及秦降将十八人为诸侯王。其中,他将函谷关以西,秦岭以北的原秦国疆土封给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这段历史记载在司马迁《史记》中。三位诸侯王都是秦降将,故人们称他们为三秦王。与之相应地,这三诸侯国之地称为三秦,沿袭下来,“三秦”也就成为了陕西的代称。三秦文化的地域范围
但是从地域文化的一致性上考虑,以三秦来代表陕西,或以陕西的地域来局限三秦的文化都是不太合适的。明显地,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自古至今,其地域文化受楚文化影响较深;相反,陇中和宁南黄土丘陵地区倒是与关中、陕北在民俗文化上表现出了较大的一致性。由此可见,三秦文化区的范围仍应以楚汉之际的雍、塞、翟三国疆域为基本的地域范围,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则包括陕西的中部和北部、甘肃的东部和宁夏的南部。
这一地区,从自然条件、生产方式、文化传统上都比较相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蓝天黄土的自然环境是怎样孕育了三秦文化呢?三秦文化产生的自然、经济条件一地的自然经济环境决定其地域文化的发展。在三秦大地上,具有代表意义的当然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地貌,在地理特点上分为两类,一种是沟谷地貌,另一种是沟间地地貌。沟谷地貌即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沟间地地貌有三种主要类型:塬、梁、峁。塬是平坦的黄土高地,四周为沟谷环绕,是高原面上受流水侵蚀最小的一种地貌。面积较大的塬有陇东的董志塬、陕北的洛川塬等。董志塬介于泾河支流蒲河与马莲河之间,长80公里,宽40公里,不仅面积广袤,而且黄土沉积达200米,是黄土高原的厚度中心。塬是黄土高原上较适宜于人类生活的地域。梁是长条形的黄土高地,“两沟夹一梁”是当地人对这种地形的形象说法;峁是孤立的黄土丘。峁和梁通常是互相联结在一起,间杂沟谷,也被称为黄土丘陵。梁峁的地形支离破碎,自然环境不利,往往是相当贫困的地区。在黄土高原的南部边缘,是一个断陷盆地——渭河谷地,也即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平原西起宝鸡峡——渭河出山口,东到潼关,长360公里,平原主体是宽平的河谷阶地,有利于农耕,是三秦大地上最丰饶的地区,也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农业发展
关中的农业是在周人迁岐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周人最早居住在泾河中游,由于受到北方游牧部落的侵扰,辗转迁移到岐山下的周原(当时的周原覆盖今日的凤翔、岐山、扶风、武功四县大部与宝鸡、眉县、乾县、永寿四县的小部分,现在早已为流水侵蚀成破碎的、小面积的若干个塬)。周人部落善于经营农业,会使用各种农具,这些从《诗经》等文史考证以及出土文物中可以证明。西周时期,每年早春,在镐京都举行一个春耕仪式,由周天子亲自用青铜铲锄土,表示对农耕的尊崇。这一仪式后来被封建社会时期的若干代王朝所沿袭。关中平原虽然土地肥沃,但降水不足。秦汉时期,先后修建了郑国渠、漕渠、龙首渠、六辅渠、白渠等,形成了一个水利灌溉网,逐步稳定了关中的农业发展基础。
与关中平原不同,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不太适合农业发展,早先分布着大片的天然草场,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一向为北方游牧民族生息的地区,即使是在长期纳入中原王朝控制的区域,也不过是发展成半农半牧的地区。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很长时间,但战乱和屯垦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逐渐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地方百姓的生活比中原地区要艰苦许多。在北宋以前,三秦地区一直是中原政权与游牧民族反复争夺的地区之一,民风以耿直、尚武著称。北宋以后,关陇地区不再是封建王朝经营的重点,同时也失去了交通中心的地位,使得原本在地域环境上就比较封闭的关陇地区更加封闭,逐渐造就了关陇子民朴实、本分的民风。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的农民,他们恪守祖规,安于贫穷与落后,生活十分简朴。保守、落后成为明、清以来三秦文化的主流,但与封闭、保守相对的是,这一地区保存了许多久远历史上的和根植于黄土高原上的独特风俗,反而在现今愈加显得难能可贵。粗犷、古朴的生活方式
黄土高原地区,长期处于半农半牧,经济发展缓慢,手工业比较落后。所以,陕北、陇中地区人民的生活一向艰苦,反映在衣物、被褥上以粗布、毛毡为主,非常简朴。除了简朴的着装习惯外,还有衣饰尚白的特点。譬如说,乡村婚俗里,新娘的头上要加一块白手帕作装饰,这一习俗由来已久。在陕北,男人们用白色的毛巾在头上扎成英雄结的式样,也反映了衣饰尚白的特点。一般来讲,尚白是游牧民族的习俗。游牧民族以牧羊为业,习惯于羊群的颜色,因而很自然地偏爱白色或淡色。这一点在蒙古族等游牧民族中比较突出,而关陇地区虽然是农业或半农半牧地区,却深受游牧文化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在他们的血脉里占据更多是游牧民族的成分,一些习俗深深地扎根于日常生活之中。尚白习俗的保留,即是一种表现。如陕北农民称他们扎的头巾是“白羊肚毛巾”,也透露出些许微妙的渊源关系。关陇地区人民不仅衣着简朴,食物相对也比较简单。日常饭菜多以杂粮为主,蔬菜种类少,而以咸菜辣椒来佐食。但是关中和陕北、陇东的饮食相互间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关中是小麦产区,食物中小麦的比重较大,陕北、陇东则以玉米、谷子、黍类等为主食。关陇人民喜面食,常见的有油泼辣子面和浆水面,流行的风味小吃是酿皮子,最有特色的要算是西安的“羊肉泡馍”。但从总体上看,关陇地区的饮食无论是制作还是原料都偏单调,这与当地物产的不丰富有很大关系。一进入三秦地区的陕北和陇东,黄土高坡上标志性的民居即出现了——窑洞。一方面黄土具有很强的直立性,另一方面黄土高原地区缺乏高大的乔木,盖瓦屋也存在实际的困难,因而窑居是非常合适的选择。窑洞有三间为一个院落的,也有五间和七间的,冬暖夏凉,农民乐于修凿。但关陇地区也不是到处都有窑洞,向南海拔降低的地区就不再有窑洞出现了,因为在降水量偏多的南部,窑洞不够坚固,而且黄土层的厚度也不足。在塬上无黄土坡面可依时,人们居住的是地坑庄式窑洞。在平地上挖一个大坑,然后在坑壁上修窑,将坑底平整后,就成了院落,院中砌一个水池,以储雨水。这样的庄户,远望不见人烟,走近时,鸡鸣犬吠,白叟黄童,别有天地。在高差较大的沟崖上,窑洞依山势修三、四层,晚上灯火齐明,像城镇里的楼房一样。
在高原南缘到渭河谷地的过渡地带,由于地势偏低,雨水稍多,窑洞就不太适合了,主要盖瓦屋。瓦屋有普通的式样,也有在房子的一边起屋脊,另一边顺势延展,成为厦。这种厦就是关中八大怪之一的“房子一边盖”。其来历多半是从黄土高原迁移下来的人们不再能修窑,于是,利用坡面的作为房屋的一堵墙,另一边建成斜坡式的房屋,沿袭下来,一边盖的“厦”演变成当地的一种民居。三秦民风淳朴、高亢,地方的戏剧和民歌也表现出这种民风特点
流行于关陇地区的戏剧,最有地方特色的有秦腔、郿鄠、皮影戏(皮影戏的发源地在陕西)等;民歌以陕北的信天游和陇东的花儿最有代表性。陕北黄土高原上,山连着山,沟接着沟,农夫们赶着牲口走在沟壑里、山梁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见景生情,信口编唱信天游,高亢而悠长的曲调与黄土高坡上劳作的背景显得非常自然和谐。说起关陇地区的戏曲歌舞,自然少不了各种鼓的舞蹈,尤其是豪迈粗犷的安塞腰鼓。腰鼓的起源,一说是最早驻守长城的戍边将士,身配腰鼓以激励斗志,流传到民间逐渐演变为庆丰收、兆吉祥的腰鼓舞;另有人认为,古时的牧羊人将树根挖成筒状,绷上羊羔皮制成鼓以自娱自乐。总之,腰鼓一经出现,即受欢迎,逐渐发展成一种地方的民间艺术。陇东黄土高原,每年春节,人们将旧的窗花撕去,将新的窗花贴在窗上、门上、窑洞的各个角落,给陋室平添喜庆的气氛。从事剪纸的一般是妇女,她们自小跟老辈人学剪窗花,代代相传。陇东偏僻多山,因而保存了一些古朴的民间手艺,剪纸最有代表性,陇东草贴也是一种。草贴是用旷野里信手拈来的草杆、花叶及花籽粘在彩纸上而做出的,既可在平日里供孩子们玩耍,又可在逢年过节时装饰窑洞。
关陇地区以小麦为主食,常以蒸馍作为节庆食品自用或馈赠亲友,久而久之,也就产生了面花制作手艺。面花在关陇地区普遍流行,关中以合阳面花为代表,陇东则以庆阳面花最为有名。三秦地区,或称关陇地区,其区域内的民间文化生态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与外部周边地区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地域文化的形成与这一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人文背景及历史上的行政区划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在这样一片广袤的土地上产生出具有一致性的三秦文化,并不是偶然的。
6、三门峡有什么特点?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河南、山西、陕西三省交界处,是伴随着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相传大禹治水,使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河道中由鬼石和神石将河道分成三流,如同有三座门,三门峡由此得名。三门峡市总面积 10475平方千米(根据民政部《简册·2006版》)/10309平方千米,总人口227.48万人(2005年底)(根据《三门峡市行政区划简册》)。自然资源目前已发现的矿藏达66种,占河南省已发现矿种的60%。已探明储量的有50种,其中保有储量居全省前3位的有31种,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贵金属、有色金属及能源矿产基地,潜在经济价值达2700亿元。黄(金)、白(铝)、黑(煤)是该市三大优势矿产资源,黄金储量、产量均为全国第二;铝矾土总储量达1.3亿吨,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全国最好的高铝耐火原料基地;原煤储量达26.9亿吨。三门峡西的温塘温泉日排水量达6000吨,水温高达62℃,内含42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灵宝是我国六大苹果出口基地之一,苹果年产量已达到6亿公斤;灵宝的大枣,卢氏的木耳、猴头、香菇、板栗、猕猴桃,渑池的仰韶杏和牛心柿饼等在全国都极负盛名。卢氏山区还有“天然中药库”之称。三门峡烟叶是我国各大烟厂抢手的优质卷烟原料,有“代云烟”美誉。历史文化地处黄河流域的三门峡市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成为华夏浩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历史文化对于推进历史的前进乃至当今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及其深远的影响。仰韶文化、虢国文化及由老子《道德经》衍化而来的道家、道教文化便是这诸多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 1921年,首先发现于渑池县仰韶村而命名的仰韶文化是远古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展示了中国母系氏族社会由盛到衰的时期,表面绘制有图案的彩陶是其重要特征之一。1961年3月4日,仰韶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底,全国共发现仰韶文化遗址5000余处,其中三门峡市约有200处。2001年,仰韶村遗址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西周时期重要姬姓封国之一虢国对西周历史与文化的影响广泛而深刻。20世纪50年代,中央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在三门峡市上村岭考古发现虢国墓地,并首次对其进行大规模发掘。90年代,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三门峡市考古队联合对虢国墓地进行第二次大规模发掘。其中,1990年发掘的M2001虢季墓、1991年发掘的M2009虢仲墓分别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6年,虢国墓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两次发掘出土的大量文物是三门峡地区数千年文化的积累和结晶,为虢国历史与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国内历史学界和考古学界掀起了研究虢国文化的热潮。2000年,李家窑遗址被证实为虢国都邑上阳城的所在地,不仅将三门峡的城市历史上溯到3000年前,而且给虢国文化研究增添了新的史料,使虢国文化研究达到了高潮。 东周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晚年在函谷关(三门峡市灵宝市境内)著就的《道德经》奠定了中国道家、道教的基础,其影响渗透到了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道德经》内容涉及哲学、经济、军事、养生、伦理、艺术等方面。继老子后学者,战国初期,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随着社会前进,老子思想被后来学者不断丰富、完善,至汉初形成道家学派。东汉后随着道教的形成,老子被奉为道教的教祖,《道德经》被奉为道教的主要经典之一。道家哲学成为道教的思想渊源之一。《道德经》自问世后,研究者甚多。80年代后,国内外又兴起一股“老子热”,外国人称老子的《道德经》是“东方智慧的结晶”。在西方除《圣经》之外,《道德经》译本最多,影响最大。 此外还有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在灵宝荆山铸鼎祭天、奠定政权;达摩祖师舍身求法,空相寺作为佛祖圆寂地香火传世;中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宝轮寺塔昭示着三门峡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三门峡大坝作为铭记新中国根治黄河水害丰功伟绩的丰碑更将彪炳史册。紫气东来、白马非马、唇亡齿寒、完璧归赵、秦赵会盟等历史典故就发生在这里。还有大禹、张仪、刘邦、李世民、武则天、杜甫、韩愈、司马光、上官仪、上官婉儿等历史人物曾在这里留下足迹、墨迹和诗篇。目前,全市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25处,市级21处,馆藏文物7万余件。 2002年,三门峡就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21世纪城市规划、管理与发展”援华项目,这也是我国北方唯一一个被列入该项目的城市。 每年入冬以后到次年初春这段风寒雪飘的季节,三门峡这座美丽的城市总会迎来她相知的朋友-----白天鹅。 在三门峡库区广阔明澈、碧波荡漾的湖面上,成千上万只白天鹅自由自在地飞翔、飘游、嬉水、觅食,安详地休养生息。这些圣洁的仙鸟,或飞、或游、或走、或卧、千姿百态,构成一副副动人的画面,成为三门峡一道亮丽的景观,招引四方游人争相观赏,络绎不绝。 据研究人员考证,这群白天鹅来自西伯利亚,她们之所以每年如期来到三门峡越冬,是因为三门峡山川秀丽,湖面广阔,水肥草美,食物充足,广大人民群众在市委、市政府的倡导下,树立了良好的保护生态的意识,并采取了得力的保护鸟类的措施,创造了人与鸟和谐相处的优越环境。 三门峡也因此有了“天鹅城”的美誉。
7、柿饼哪里产的最好
柿饼产的最好的有桂林恭城:月柿、湖北罗田:甜柿、河南渑池县:牛心柿。
1、桂林恭城:月柿
桂林恭城月柿是广西瑶族的特产,月柿还被评为“农遗良品”中的十大佳品之一。在被制作成柿饼的时,有柿霜的出现,颜色跟月亮比较相似,银亮呈白色,故称为“月柿”。吃起来的时候感觉果肉比较清甜,可口,柿饼吃起来劲道有力,弹嫩丝滑。
2、湖北罗田:甜柿
罗田柿产于中国很多地方,以湖北罗田县种植较多,也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特点是就甜但是不涩,在秋天成熟之后,不需要任何加工就能直接吃。罗田柿个头比较大,果皮薄,里边籽比较少,方便直接使用,吃起来也是甘甜可口,汁多肉多,咬上一口真是非常好吃。
3、河南渑池县:牛心柿
河南渑池县北边接邻黄河,渑池县内只要以丘陵为主,这里的柿树也被评为全国优良果树品种。让人很是惊叹牛心柿个头大,一般的都有半斤重,柿子核比较少,形状比较像“牛心”,所以才被叫做牛心柿。熟透了摘下来,若直接入嘴味道甘甜,做成柿饼之后再吃软糯可口。
柿饼
是柿子作成的饼状食品,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小吃。柿饼风干后表面呈现白色物质为柿霜,主要成分果糖,由于柿饼为干果类果脯,天然晒制而成,水分的蒸发,溶于水中的果糖在此过程中析出,形成柿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