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豆腐是哪里的特产
1、黔江特产有哪些
黔江特产有:黔江鸡杂、黔江绿豆粉、米豆腐、蜂蜜荞粑、珍珠兰茶。
1、黔江鸡杂,泛指鸡的内脏,即鸡心、鸡胗、鸡肠和鸡肝之类。爆椒鸡杂是地道的风味菜,鸡杂的腥膻味重,将其与辣椒、泡椒和葱姜蒜同炒,热菜油烹饪红艳艳的泡椒、粉嫩嫩的泡萝卜丝,既可以去除鸡杂的异味,还使成菜脆嫩鲜香。
2、黔江绿豆粉是黔江人最常吃的食物之一。绿豆粉在黔江的大街小巷、菜市场、市民家中都不鲜见。黔江绿豆粉最为有名的当属黔江区濯水古镇的濯水绿豆粉。
濯水古镇的绿豆粉制作技艺已被纳入重庆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3、米豆腐润滑鲜嫩、酸辣可口。它是用大米淘洗浸泡后加水磨成米浆,然后加碱熬制,冷却,形成块状“豆腐”即成。食用时切成小片放入凉水中再捞出,盛入容器后,将切好的大头菜、盐菜、酥黄豆、酥花生、葱花等适合个人味口的不同佐料末与汤汁放于米豆腐上即可。
4、蜂蜜荞粑,采用三塘、向阳等高寒山区荞麦,磨成面,加上适量的清水,拌匀后煎成饼,即为荞粑粑。粑粑有苦荞和甜荞两种口味,甜荞味淡不苦,苦荞粑粑味道微苦,但清凉可口,更有凉血降火,清凉润肠的功效。食用时,蘸上泸西特有的阿庐蜜,又香、又甜,集营养和美味于一体。
5、珍珠兰茶,起于三国而盛于清朝,深得乾隆皇帝垂青,特御制配诗花卉墨匾流传后世的佳茗。
珍珠兰茶是以武陵云雾山区独特的富硒绿茶和名贵珠兰花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精制而成。其产品叶嫩绿鲜润,香清雅馥郁,纯正持久、味鲜醇清爽,富含硒,汤色黄绿晶莹。
2、湖南醴陵有什么特产?
作为低调的潇湘子女,个个都是低调的吃货,无论是朴实无华的米豆腐,还是随处可见的炒粉凉粉,随便哪样都可以炸出一票拥趸。
要说湖南醴陵的特产,米豆腐必须榜上有名,虽然是带不走的美食,确实每个离开的人心中最浓郁的乡愁。米豆腐色泽金黄,是由大米、黄豆和石灰(也有不用黄豆的)做的。
大米和黄豆都用石磨磨细,将磨好的米浆或豆浆倒入大铁锅,最开始用大火煮,煮到半熟时再用小火,加入适量的石灰,边煮边搅,直至煮熟为止。
当煮熟的米浆变成糊状,趁热装入预先准备好的盛器内。等冷却后,色泽金黄,柔嫩滑口的米豆腐也就做成了。
是用粘米浸泡后打浆,加热煮的时候加上适量的精石灰,然后捞出冷却后即成凝胶状的米豆腐。
能勾起乡愁的,当属街道上随处可见的米豆腐摊。米豆腐落锅,随着滚水上下沉浮。
揭开另一只汤锅,舀起半瓢肉骨头汤冲进放好调料的菜碗,葱花一下子浮到汤面上来。
随着一声拉长变形的“米豆腐一碗,来嘞”的当口,店主人飞快地从滚水中捞起半勺子烫好的米豆腐,倒入这漂着葱花的汤中。
滚烫、鲜香、软嫩之中还带着一点韧劲,胡椒自己来噢。每一调羹挖下去,就盛一颗最多两颗豆腐,半勺汤,送到嘴边,轻轻一唆,连汤带豆腐滑入喉咙,滚烫的味道从喉头一直延伸到脔心蒂子,差一点连眼泪都出来了。
带不走的特产米豆腐,带走的特产不得不提醴陵焙肉。
醴陵熏制的焙肉色泽亮黄,盐味浸润,肉香内敛,格外香醇。湖南人善于炮制各种腊味,各地做腊肉的做法也是大同小异。
最正宗焙肉产地官庄山区,焙肉注重肥肉,收得久了油水尽失,就没有风味可言,醴陵民间收藏焙肉的方法十分特别,整条焙肉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全部浸泡在茶油坛子里,可以保存到第二年秋天。
把焙肉和醴陵三辣(醴陵辣椒、醴陵大蒜、醴陵生姜)放在一起炒,就是大蒜辣椒炒焙肉。用辣椒、生姜和红衣大蒜等做配料。
把焙肉切片后洒上些辣椒粉和调味料,放甑里蒸,清香诱人,别有风味,瘦肉绛红,肥肉通明,肉皮微黑带黄。
也可以放在饭坯上蒸熟,蒸到焙肉的肥肉变成浸润的半透明的状态时,趁热改刀为一指宽的厚片,下锅稍稍一爆,普通的放辣椒粉一拌即出锅,讲究的还会加上大蒜、萝卜干、蕻菜苔干或者冬笋片等,随意就可以下三碗饭。
3、湖北当阳有什么特色小吃?
荸荠串
荸荠串即是将本地双莲荸荠削皮后,用竹签串成一串,泡在清水里,装在玻璃罐里卖。是街头市民热捧的一种小吃。双莲荸荠以“果大、色鲜、无法、味甜”而著称,是湖北省著名的土特产之一。双莲荸荠所含营养成份要优于普通荸荠,主要表现在水份多,可食部分大,蛋白质高,脂肪低,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含量高。尤其是钙、锌、铁的含量丰富,这对补充人体对钙质,增强体能,提高智力有极大好处
米豆腐
米豆腐是当阳的一个地方小吃,是将米豆腐用卤水煮过,然后捞出来醮酱吃。较有名气的是位于子龙路小巷子里的两家,主要是酱味美。
4、芙蓉镇当地美食有哪些?
去芙来蓉镇一定要吃当地源的特产“米豆腐”,是混合着油盐酱醋辣的家常小吃。芙蓉镇上有几家刘晓庆米豆腐店,但据说最正宗的一家在牌坊附近,它就是电影中的那家米豆腐店。
螺丝肉是芙蓉镇一道具有着当地特色的美味佳肴。来到芙蓉镇的游客,都爱品尝一下螺丝肉的味道。螺丝肉在吃的时候,应该格外的小心。螺丝肉也是有着湘西的酸辣风味在里面。因此对于喜欢吃酸辣食物的游客来说,这是一道再好不过的菜肴了。最出名的餐厅就是“天下第一螺”大酒店了,口味地道,远近闻名。
还有姜糖,姜糖是用生姜、红糖、水等原料一起放铁锅里熬制而成,闻着喷香,咬着酥脆 。 它不似糖果那样的甜得发腻,也不会象姜那样辣得透不过气。稍微的甜和恰到好处的辣, 令人唇齿留香,回味悠长。
5、长安镇哪里有贵州米豆腐
贵州省的印江县长安镇和江口县区府巷内能够找到正宗的米豆腐。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贵州省的印江县长安镇和江口县区府巷内能够找到正宗的米豆腐。米豆腐是川渝、鄂、湘、黔武陵山地区地方小吃,此菜润滑鲜嫩、酸辣可口。它是用大米淘洗浸泡后加水磨成米浆,然后加食用碱熬制,冷却,形成块状“豆腐”即成。食用时切成小片放入凉水中再捞出,盛入容器后,将切好的大头菜、盐菜、酥黄豆、酥花生、葱花、生抽等适合个人味口的不同佐料末与汤汁放于米豆腐上即可。
6、米豆腐具体是哪里的特色小吃?
米豆腐 :土家族、苗族地区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以湘西芙蓉镇所产的最为闻名。
制造方法:
原 料:
米豆腐250克,酥黄豆10克,炸花生10克,大头菜10克,盐菜10克。
调 料:
红油、麻油、花椒油、酱油、醋、味精、姜汁、蒜水、葱花等适量。
制作工序:
拌。大米淘洗浸泡后加水磨成米浆,入锅烧沸搅成稠糊状,加入少量的石灰水搅习至熟,装入盆内冷凉凝固后即成米豆腐。再将米豆腐切成长5厘米的条或菱形的片放入盘内,将切好的大头菜、盐菜、酥黄豆、酥花生、葱花放于米豆腐上,用小碗放入红油、麻油、花椒油、酱油、醋、姜汁、蒜水等调料兑成汁,浇淋于米豆腐上即可。
风味特色:
色泽红亮,酸辣可口,清凉解署。
技术要领:
米浆的浓度要适度,煮米浆时加入的石灰水不能过多;米豆腐宜批量制作。
7、怎么做米豆腐
1、选料
原料主要是大米和石灰。大米以早、中、晚稻籼型为好,碎米也行,但粳稻、糯稻米不行,因为粘性太重,不易制作。石灰以新石灰为好。
2、浸泡
浸泡前除去米中的杂物,淘洗干净,然后放入盛器中加水至淹米3.5厘米为宜。1公斤米放50克粉状石灰。石灰要先调成溶浆,加入淹水的米中,然后搅拌均匀。浸泡3——4小时,使米变成浅黄色,口感带苦味后,取出放在清水中淘洗至水清为止。
3、磨浆
磨浆的水和米的比例为1比2。
4、煮浆
在洗净油污的铁锅里放入适量的水(1公斤米放2公斤水),然后倒入磨好的米浆。煮浆时边煮边搅,开始用大火煮,至半熟时用小火,边烧边搅,煮熟为止,约需15分钟。
5、成型
煮熟的米浆变成糊状,趁热装入预先准备好的盛器内。盛器的大小以米豆腐的厚度来选定,一般以3-10厘米为宜。盛器内要铺薄布,装时要厚薄均匀。待冷却后即可。
其实米豆腐目前很多地方都有,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其食用方式,贵州常常把它当作一种菜来做,在电影《芙蓉镇》里也看到过米豆腐,它又是另一种方式,湖南郴州的食用方式却也不一样: 1、把冷却好的米豆腐用刀或网状工具(专门用来切米豆腐的一种自制工具,把横竖等分的细线织成网状固定在木框架上而成)切成长宽高各1厘米左右的粒状,放入置有清水的盆中,这样它不易碎散。 2、配汤。在碗中放入盐、味精、油、香油、豆豉油、辣椒粉、胡椒粉,用煮沸的水拌成汤,水不要太多,半碗就可。 3、把米豆腐放入烫水中加热,2分钟即可捞出,放入配汤中,再在米豆腐中加少量的葱,使其香味更浓。 4、最后把制作好的配菜放入米豆腐之上,如:木耳肉丝、青椒瘦肉等。吃的时候用勺稍拌一下,其味更匀、色更佳。 这样就制作完成了,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沅陵米豆腐
沅陵传统特产米豆腐
米豆腐是沅陵的传统特产,堪称家常美食,长期以来深受人们喜爱。既可作为家常菜肴,又可以上市出售。其制作加工技术主要有选料、浸泡、磨浆煮浆等工序。 米豆腐以大米和石灰为原料。糯米、粳米因粘性大,不宜制作米豆腐。石灰则选择生石灰或新鲜熟石灰为宜。 选好料以后,先将米淘洗干净,然后装入容器内和一定比例的石灰浸泡。一般浸泡3~4小时,当米粒呈浅黄色,用口尝半粒略具苦涩味时取出,用清水冲洗洁净,沥干待磨。 磨浆。按大米与水1∶2的比例加水细磨,若让米豆腐略带黄绿色,可在磨浆时加入少许绿叶汁。 煮浆。米浆磨成后,即进行煮浆。煮浆时根据米浆的稀浓情况再加适量水,要用干净铁锅煮。开始以小火煮,并充分搅拌,以防止烧锅或成团,半熟后改大火煮至熟即可。 成形。米浆煮熟后,趁热装入预先准备好的盛器(蒸格),下面盛一喷凉水,将米浆进行挤压,使之从蒸格中挤出,成大蝌蚪形状即成。 吃时舀入碗中,再将切好的大头菜、盐菜、酥黄豆、酥花生、葱花放于米豆腐上,用小碗放入红油、麻油、花椒油、酱油、醋、姜汁、蒜水等调料对成汁,浇淋于米豆腐上,吃起来口感清新舒爽,分外好吃
8、米豆腐的制作方法
米豆腐是贵阳传统的夏令清凉小吃,是用当年的新米经水浸泡打磨成浆,在文火是加热煮沸用卤水点制而成。食用时切成2-3寸的长条,放放葱花、姜末、蒜泥水、黄豆、黑大头菜、酱油、食醋,最后淋上香辣红油,即成一碗消暑解馋的食品 。
制作:
1. 原料
①普通籼米5 公斤。②卤水
2. 浸泡 将普通籼米在水中浸泡10~12小时。
3. 磨浆 把浸泡好的米用磨浆机磨成米浆。
4. 熬煮 将米浆倒入先烧烫的温水铁锅内,再掺入卤水。
注意:
①水量要适当,一次性不宜加水过多。否则浆糊过稀,米豆腐不易成颗粒状。如果浆糊过硬,会造成米豆腐不够鲜嫩。
②水温不宜过烫。过烫米浆易起团子,不易煮熟。
③要勤搅拌,以免煮焦。
④要煮熟。将米浆熬煮至全部熟透不黏口时即可出锅,否则米豆腐易糊,不够软滑。
5.冷却 煮好的浆冷却至35℃以下。
6.点制(加凝固剂) 将卤水加入米浆里。做米豆腐1公斤浆加24~30克内脂。将溶解好的内脂加入冷却的米浆中缓慢拌匀即可。
7. 成型 将点制后的浆倒进成型模中,放入凝固槽。以80~85℃保温20分钟,静置冷却即为成品。
用大米制作豆腐,每公斤大米可制作豆腐6——7公斤,价值成倍增加,而且别有一番风味。其制作方法如下:
1、选料。原料主要是大米和石灰。大米以早、中、晚稻籼型为好,碎米也行,但粳稻、糯稻米不行,因为粘性太重,不易制作。石灰以新石灰为好。
2、浸泡。浸泡前除去米中的杂物,淘洗干净,然后放入盛器中加水至淹米3.5厘米为宜。1公斤米放50克粉状石灰。石灰要先调成溶浆,加入淹水的米中,然后搅拌均匀。浸泡3——4小时,使米变成浅黄色,口感带苦味后,取出放在清水中淘洗至水清为止。
3、磨浆。磨浆的水和米的比例为1比2。
4、煮浆。在洗净油污的铁锅里放入适量的水(1公斤米放2公斤水),然后倒入磨好的米浆。煮浆时边煮边搅,开始用大火煮,至半熟时用小火,边烧边搅,煮熟为止,约需15分钟。
5、成型。煮熟的米浆变成糊状,趁热装入预先准备好的盛器内。盛器的大小以米豆腐的厚度来选定,一般以3.5厘米为宜。盛器内要铺薄布,装时要厚薄均匀,待冷却后用刀划成豆腐块即可。
大米豆腐一般第一天晚上制作,第二天早晨上市出售。如当天售不完,可存放在通风处,下次煮浆时再一同煮。出售不完的米豆腐,存放不能用水泡,以免失去光泽。
1、大米2千克,温水适量(泡过大米约1厘米),泡1小时,大米带水用石磨磨浆。
2、生石灰泡水半小时,取上层清石灰水约2千克,放入锅中(最好用铁锅,铝锅味略差)。加石灰水是关键,否则煮不成米豆腐。
3、加入米浆,文火烧开,煮40分钟。注意搅拌,以免粘锅、烧糊。
4、倒出大且浅的盆中,凉后即成。
9、四川南充土特产 手工米豆腐怎么吃?
米豆腐是南充著名的小吃,它是用大米淘洗浸泡后加水磨成米浆,然后大火熬制,做成“豆腐”。吃时切片放入盘内,再将切好的大头菜、盐菜、酥黄豆、酥花生、葱花放于米豆腐上,用小碗放入红油、麻油、花椒油、酱油、醋、姜汁、蒜水等调料对成汁,浇淋于米豆腐上即可。
楼主真有福气啊
10、米豆腐到底是贵州的还是湖南的?
当然是贵州的,贵州省江口县城区府巷的米豆腐最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