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同里特产
1、同里的特产有什么
苏州同里古镇特产有:状元蹄、糕里虾仁、三丝春卷、香油鳝糊和用白鱼、鲈鱼、桂鱼、甲鱼等河鲜烹制的水乡名菜。水生植物类的茭白、芹菜、莼菜、菱、藕、茨姑等,也都是别具地方特色。 小吃有袜底酥、百果蜜糕、茨宝糕、 芡实、青团子。
2、苏州特产有哪些啊?在哪里卖的比较多呢?
1、枣泥拉糕
枣泥拉糕是江苏苏州等地的冬春季传统风味糕类小吃。是非常典型的苏式糕点,以前做此糕用糯米粉和水较多,做好的糕盛碗中,食时用筷子挑起、拉开,故名拉糕。后经改进制作方法,减少加水量,切块装盆,形态美观、风味尤佳。
2、粽子糖
粽子糖是江苏苏州特产,地方传统名点。中国最早的糖果之一。琥珀色的麦芽糖汁凝成一颗小小的“四角粽”,晶莹剔透,似有一丝淡淡的粽香入鼻。若是再疏落有致地镶入几粒乳白色的松子,谁能说它不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呢?其形状如间三角粽子形,故取名为粽子糖。
粽子糖坚硬透明,有光泽,可以清晰地看见玫瑰花、松子仁均匀地散布在糖体内,犹如美丽的水晶石,食之甘润,芬芳、可口,有松仁和玫瑰的清香味道。因受气候影响,夏季不宜生产。
3、苏式蜜饯
苏式蜜饯是江苏省吴县地区的特色传统小吃,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制作工艺独特,味美色鲜,畅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苏州制作蜜饯的历史可上溯到三国时代,清代是苏式蜜饯的鼎盛时期,其中以“张祥丰”最为著名,历来是“宫廷食品”。
4、油氽紧酵
油氽紧酵又称紧酵馒头,传统名菜,江苏时令小吃,形态比较小,经油炸的就叫油氽紧酵,是一种鲜肉为馅的苏式食品。油氽紧酵又称紧酵馒头。
5、焐酥豆糖粥
焐酥豆糖粥是一道江苏的传统名点,属于苏菜系。米形完整,入口即化,清香细腻,软粘甜口,米香、豆香、桂花香并俱。
3、苏州特产
鲜肉月饼:
南方人少有不爱苏式月饼的,看起来金黄油润,吃起来皮层酥松,口味甜咸多样。甜馅料有松子仁、核桃仁、玫瑰花、赤豆等;咸馅料有火腿、虾仁、香葱等。其中惹最多人回味无穷的,恐怕还是鲜肉月饼。老字号的摊位前,常年都能见到等待月饼出炉的队伍,中秋佳节更是供不应求。
枫镇大面:
鲜有一碗面,会像枫镇大面这样带给食客扑鼻的酒香,因为吊汤的时候除了常见的肉骨、鳝骨外,还加入了酒糟和螺丝。浇头是一块焖肉,但也和普通的焖肉不同,它是白色的,做法复杂,且焖制时不能放酱油,纯粹靠盐调味。于是,焖肉肥美,入口即化;面汤鲜滑,酒香醇厚。
汤奥灶面:
红油爆鱼面,白汤面,尝过奥灶面的人,多半难以忘怀那汤清面爽、浇头醇美的独特风味。胥城大厦的国家级餐饮大师潘小敏十多年前亲赴昆山奥灶面馆学艺,让正宗奥灶面落户苏州,且不断改进配方和口味,汤水更精致,滋味更丰厚,浇头除爆鱼、卤鸭外,还添了焖肉和野生虾仁。
鸡头米羹:
苏州人吃"水中人参"鸡头米有很多讲究。一是要吃南塘的鸡头米,质量最好;二是买少量,一次吃完,吃的就是那带着水的气息的新鲜味道;三是一定要赶在中秋时节吃,一旦错过,就只能眼巴巴地等来年的上市了。
鱼味春卷:
苏州春卷皮的烙制堪称一绝。厨师一手持锅,一手抖动面团,一掀就是一张,干净利落。春卷皮更是薄如纸,圆如镜,透明柔软。鱼味春卷,顾名思义,用鲈鱼肉辅以虾仁制成馅心,鱼味浓郁,"鱼米之乡"的地方特色鲜明。
4、同里古镇的美食小吃
袜底酥
“袜底酥”用料以面粉和猪油为主,配以糖、盐、芝麻和香葱等辅料。其制作过程包括油面和油酥制作两部分。首先用面粉、沸水和油合制成油面;然后用油和面粉合制成油酥。
闵饼
闵饼,同里闵家湾“本堂斋”特产,颇负盛名的传统糕点,已有400多年历史,其制作仅闵氏一家,世传其业,故称“闵饼”。闵饼用“闵饼草”揉入米粉作皮,以豆沙、胡桃肉作馅,蒸制而成,是青团的一种,色泽黛青,光亮细结,入口油而不腻,清香滑糯,具有独特的江南农家风味。清代,闵饼曾被列为朝廷贡品,选送给慈禧太后品尝。明代画家沈周曾赋诗一首赞美曰:“香剂圆从范,青膏软出蒸。女工虚郑缟,士宴夺唐绫。”民国初年,闵氏在上海创建“大富贵闵饼公司”,产品远销海内外。
袜底酥
袜底酥,形如袜底,一层层油酥薄如蝉翼,咬起来清香松脆,吃到嘴里有甜中有咸,在江南一带一直是人们争相口尝的传统茶点。 袜底酥之所以受人欢迎,在于精选配料,做工讲究。用油酥和面时要反复揉和五六次到完全均匀为止,这样烘烤出来的酥饼才能一层层薄得透明,吃起来松脆爽口。馅芯制作精细考究,原料配比严格,如做椒盐酥所用的盐,要在镬子里煨熟,擀面仗擀细,小葱要捣成碎末,才能不穿孔,不露馅。
状元蹄
此菜虽非同里独有,但同里制法甚有不同,至于制法则是不传之密。同里人宴请宾朋,桌上定有此菜。
青团子
相传青团子是用雀麦草汁和入糯米,一起舂合,使糯米浸入草汁成泥,变为碧翠色。以此用来包入豆沙或枣泥,再用芦叶垫底入笼,蒸熟即成。
芡实
芡实,是同里土特产的上品,产自同里西北荡的芡实(俗称“鸡头米”)被誉为“水中人参”。
5、同里特产知多少
当您来到素有“醇正水乡,旧时江南”的千年古镇——同里,参观了明清时的古街老巷,游览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私家园林,下一步就该关注琳琅满目的同里土特产了吧。 同里是个集贸大镇,自古就有吃在同里的说法。先拿同里的茶食糕点来说吧,旧时开在竹行街的谷香村名气最大,它创立于清宣统年间。谷香村的创始人为吕鉴青,他年少时曾在苏州稻香村糖果店学徒拜艺;出师后,在同里的东埭上摆了一个规模不大的茶食糖果摊;后来生意做大了,就在竹行街中段,大清窑湾邮局的南街租赁了一间门面房,取名为谷香村,意在借重和承展稻香村传统之意;谷香村制作的茶食糖果,具有苏州风味;经营管理以“勤”“严” 而出名,产品质量以“精”“恒” 而饮誉;“谷香村”生产的茶食点心讲究做工和质量,尤以猪油年糕最为突出;新中国成立后的谷香村,几经改名。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又恢复了原来的名号;如今,《苏州辞典》中已录入了谷香村名号。 在老同里的记忆里,明清街以东的叶家墙门附近,原本还有一爿和丰商行,同样做茶食糖果生意,名气比谷香村还要响,遗憾的是,因战乱而倒闭了。那是发生在抗战初期的事。坐落在叶家墙门旁边的和丰商行,照样是开店做生意;有一天,一排巡逻的日本兵路过和丰商行;鬼子们闻到从店里飘来的一缕酒香味,竟一个个地围了上来;当看到托盘里冒着热气的酒酿饼时,真是垂涎欲滴,当即你一只我一只的抓起来就吃;他们吃完了不过瘾,还要店主陈文喜帮他们再做上一锅;正在里屋忙于揉面的老板娘突然慌了神,她在慌乱中竟然将摆在桌子上的一只金戒指揉进了面团里;日本人一向疑神疑鬼,当一个鬼子兵吃到那只金戒指时,顿时火冒三丈;他把金戒指戴在手上,不问青红皂白,端起刺刀就刺;只三下两下的,就把店主陈文喜给刺死了;这还不算,连端盘子的伙计也被他重重地打了一枪托;其他人都吓傻了眼,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等鬼子们远去了,他们才回过神来;办完了丧事,盘点了家产,这户人家就四处逃散了,和丰商行从此失传。 如今在街市上挂牌的有十余家做糕点的商铺。竹行街的谷香村、 林家铺子,其实是师出同宗;他们都曾是谷香村的糕点师,所做的糕点大同小异。 这些店铺里生产的袜底酥,是同里传统的茶食之一。相传袜底酥是南宋时期的一位御厨效仿宫廷茶点制作而成的,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袜底酥的用料以面粉和猪油为主,配以糖、盐、芝麻和香葱等;其制作首先用面粉、沸水和油合制成油面;然后用油和面粉合制成油酥;油面包着油酥,搓成长条,滚上芝麻、包上馅心,再分成厚度均匀的小块,最后用擀筒将其擀成袜底的形状,生坯即可成型;把生坯拿到锅里烘烤。几分钟后,一炉香喷喷、金灿灿,又松脆可口的袜底酥就这样出炉了。袜底酥以其清新松脆、甜中带咸的口味成为人们争相购买的特色食品。 枣泥大麻饼、云片糕、桃酥、玫瑰猪油糕、芡实糕、耳朵饼、雪饺等,做工传统、精致。 清明前后,从乡野采摘到的野菜草头正是做糕点的上色原料,青团子也就“占领”了大街小巷的所有糕点店。 用糯米粉糅合了绿绿的草头, 豆沙为馅;放蒸笼里蒸上十来分钟,开笼后,颜色碧绿的青团子就做成了;尝一口,豆沙淡淡的甜,口感绵软不粘牙,带有一股淡淡的青草味;青团子也是同里人在清明节扫墓用的祭品,表示“青青(清清)白白”之意。 酒酿饼是同里春季时令食品之一。据林家铺子的林德彪说,它是由酒酿和面粉经发酵、烘焙,并包入甜馅制作而成的一种特色糕点;面料中拌入酒酿,豆沙,加入猪油等。 在酒酿饼上市的季节里,泰来桥堍的林家铺子,顾客盈门;店家边烤边卖,顾客也是现买现吃;拿一只刚出笼的酒酿饼,咬上一口,一股带有酒香的甜豆沙从嘴边流了下来;用嘴一抿,饼子里一块肥腻的猪油,油水直冒;酒酿饼,由于产品质量极佳,更有远乡近邻的民众慕名而来购买。 麦芽塌饼也是同里镇上的时令茶点。这道乡土气极浓的茶点,乡下的巧手媳妇们几乎个个都会做;到了春天。她们一有空,就会去田野挑马兰头、掘野菜,偶尔还会把草头挑回家;草头,是做麦芽塌饼的原料之一,把它揉碎了和在麦芽与面粉中;讲究一点的人家,还会在麦芽塌饼里放入核桃仁,在饼的外层撒上芝麻;坯子做好了,把饼子放在油锅里慢慢煎烤;只需十来分钟,眼看一只只饼子“黛青光亮,清香扑鼻”时,就可起锅了;用筷子夹一只尝尝,甜糯、清香,还冒着油水;只是麦芽塌饼只在春天有卖。 立夏至秋天,同里的酒酿也很出名,且大多数本地人都会做。酒酿是由糯米饭与酒药拌和后,经发酵而成的;家住后港的“眼镜”,他不但会做各种各样的糕点,还会籴爆鱼做酒酿;他每天从自家推一辆载着几十盆酒酿的板车,在老街上一路叫卖;中川桥堍经常停靠。三块钱一方盒的酒酿,让您尝了还想要;只是现买现吃,不易保存。 竹行埭以西的闵家湾,原本生产的本堂斋闵饼,是颇负盛名的传统糕点,据史料考评,已有400多年历史。清代,闵饼曾被列为朝廷贡品;闵饼,是用白苎草揉入米粉作皮,配以豆沙、胡桃肉、糖沧猪油等作馅,经蒸制而成,具有黛青光亮,清香滑糯,油而不腻,食后留芳的独特风味,是青团子的一种;民国初年,曾有同里人在上海创建大富贵 闵饼公司,产品远销海外;同里闵饼因制作仅闵氏一家,且世传其业,故称闵饼,明清街的本堂斋春天有卖。 同里有句土话,“贪嘴巴的媳妇勤献灶”, 巧妇们只要手里有一把面,就会揉一揉,捏一捏,一道非常好吃的点心就做成了;撑腰糕”,塌饼团子,面疙瘩,粽子,玫瑰糕,桂花糕,海棠糕,酒酿圆子,方糕,铺糖糕,松糕等传统糕点,市场上大多有卖。 除了这些茶食糕点外,同里人逢年过节、婚庆喜宴的一道主菜则是蹄髈,有道是“无蹄不成宴”,蹄子有“团圆与自我提升”的偶意。 同里街面上有好几家卖蹄髈的店。银杏树对面的新填街,就有金榜状元坊、同氏、好再来等几家。 说起同里镇的蹄髈,还真有一段历史:相传宋淳佑四年,同里人魏汝贤高中状元。魏状元特别喜欢吃红烧蹄,到了清光绪年间,退思园主人任兰生因仰慕魏状元,特聘名厨烧制红烧蹄,作为家宴主菜,雅称状元蹄。当时,状元洪钧及妾赛金花等人常来品尝;如今的状元蹄虽然在做法上略与过去有所不同,但在口味上却更胜一筹。 据金榜状元坊的老板娘介绍,他们生产状元蹄全部选自正规厂家的蹄髈,规格在一公斤以上;“先要把蹄髈放水里煮,去毛后加入十八味中草药煮开,然后用文火闷烧;一个大锅一次可以煮八十只蹄髈,大概需要四个小时”;在煮状元蹄时,一定要用铁锅,铁锅能够吸收烧煮过程中产生的水分,另外,还能把蹄髈中的脂肪蒸出来,这样烧出来的蹄髈肥而不腻,酥而不烂。据说,那十八味中草药,还能起到防腐的作用呢!用真空包装了的状元蹄如何食用,热心的老板娘说,可把真空包装好的状元蹄放在水里煮开,这样汤不容易烧干,更入味些。用中草药材浸泡,浓油赤酱烧成的状元蹄,是同里镇的一大特产,其品质与周庄的万三蹄相当。 除了这些土特产以外,同里还有焐熟藕、黄腌菜、芡实、乌菱、鹅蛋可买;只要您喜欢,可以带点回去,与家人分享。 文/姚洪玺
6、求同里特产的详细介绍啊~~~~~
同里有众多的风味佳肴,推出状元蹄、清蒸白鱼、鲈鱼、桂鱼、甲鱼等河鲜水产烹制的水乡名菜,随到随炒,脍炙人口、独具风味。在镇上可尝到百果蜜糕,芡实糕、袜底酥、青烟团、麦芽塌饼、闵饼、猪油年糕等多种风味小吃。传统的土特产有芡实,宋代诗人杨万里称其“软过菰饭牛酥”,苏子容称其为“真佳果”。还有独具魅力的百年老店:益隆酱园、谷香村、南园茶楼等。
酒酿饼:由江南特产“糟”、酒酿参与饼中,经发酵后贴烤而成,一面晶莹剔透,色如牛奶;一面淡黄焦脆,咬一口喷香、酸甜、嫩脆。
芡实:这是同里土特产的上品,产自同里西北荡的芡实(俗称“鸡头米”)被誉为“水中人参”。据《本草纲目》记载,芡实主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开胃助气、止渴、益肾、治小便失禁等等。可作药膳之用,以水浸泡半天,用文火煮酥,可配红枣、莲子、桂圆更美味。
半个世纪以前,这种野生的“鸡头肉(米)”不是供人食用的,而是纺织工业布匹上上浆用的原料。当时镇上贫民,别无生计,全靠剪“鸡头”所得糊口。 如今“鸡头肉”都是食用的了。有人赞美“鸡头肉”之佳妙云:“软温之粒,银瓯浮玉,碧浪沉株,微度清香,雅有甜味,固天堂间绝妙食品也。”因此虽售每500克十元,仍门庭若市,游人惟恐失之交臂。
闵饼:同里闵家湾“本堂斋” 特产,颇负盛名的传统糕点,已有400多年历史,其制作仅闵氏一家,世传其业,故称“闵饼”。闵饼用“闵饼草”揉入米粉作皮,以豆沙、胡桃肉作馅,蒸制而成,是青团的一种,色泽黛青,光亮细结,入口油而不腻,清香滑糯,具有独特的江南农家风味。清代,闵饼曾被列为朝廷贡品,选送给慈禧太后品尝。明代画家沈周曾赋诗一首赞美曰:“香剂圆从范,青膏软出蒸。女工虚郑缟,士宴夺唐绫。”民国初年,闵氏在上海创建“大富贵闵饼公司”,产品远销海内外。
宋淳佑四年,同里人魏汝贤中状元。史载魏状元特别喜欢吃红烧蹄 ,到清光绪年间,退思园主人任兰生因仰慕魏状元,特聘名厨烧制红烧蹄 ,作为家宴主菜,雅称状元蹄。当时,状元洪钧及妾赛金花等人常来品尝,叹为至味。
现在,同里任家花园食品厂按原配方烧制的状元蹄以猪腿为原料,佐以调料,用旺火烧煮,经过蒸焖,皮润肉酥,汤色酱红,肥而不腻,咸甜适中,肉质酥烂,入口即化。它的吃法更是特别,在两根贯穿整只猪蹄的长骨中,将一细骨轻抽而出,蹄形纹丝不动。以骨为刀,蹄膀被顺顺当当地剖开,让人们分而食之。
7、苏州同里古镇特产,有什么特产
苏州同里古镇特产有:状元蹄、糕里虾仁、三丝春卷、香油鳝糊和用白鱼、鲈鱼、桂鱼、甲鱼等河鲜烹制的水乡名菜。水生植物类的茭白、芹菜、莼菜、菱、藕、茨姑等,也都是别具地方特色。 小吃有袜底酥、百果蜜糕、茨宝糕、 芡实、青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