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夜市小吃
1、敦煌特色美食
敦煌虽然是个小城市,但是有很多当地的特产和水果。敦煌人喜欢吃羊、鸡、牛肉,特别注重面食的制作。敦煌的黄面薄如龙须,长如金线,香气四溢;敦煌手工肉末面,切面精致,汤汁鲜美,百吃不厌;但最有名的还是敦煌酿皮,麻辣、凉凉、柔韧、爽口。这是一道必须品尝的美味佳肴。.....
2、敦煌有什么好吃的
敦煌好吃的有:1、驴肉黄面:敦煌的驴肉黄面,将驴肉与黄面融为一体,与众不同,别有风味。2、胡杨焖饼:煮羊肉和面饼的焖炖相煎,实属一道敦煌美食,是敦煌特有的民间小吃。3、翡翠榆钱:翡翠榆钱颜色碧绿,色如翡翠,故而得名,是敦煌的一种时令食品。
1、驴肉黄面
驴肉黄面是两部分组成的,一是驴肉做菜,二是手工拉制的黄面。俗话说:“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驴肉被很多美食家奉为人间绝味。敦煌的驴肉黄面,将驴肉与黄面融为一体,黄亮诱人的拉面,浇上卤菜或炸酱,配上驴肉系列佐菜,与众不同,别有风味。

2、胡杨焖饼
古代敦煌为少数民族游牧之地,人们统称他们为“胡人”。隋唐以来汉文化和胡文化(少数名族)相融合,成为敦煌饮食文化发展的典型代表,以胡人的膳食习俗做法而演变得名,煮羊肉和面饼的焖炖相煎,实属一道敦煌美食,是敦煌特有的民间小吃。

3、翡翠榆钱
翡翠榆钱颜色碧绿,色如翡翠,故而得名。敦煌的一种时令食品。用春天采摘的“榆钱”,和面用笼蒸熟,晾凉后用油炒食。风味独特适口,特别受外地游客的青睐。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用冷冻的方法,基本上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这种美味。

3、敦煌美食特色店推荐 敦煌有哪些好吃的
沙州市场(沙州夜市) 羊肉粉汤店 顺张黄面馆 敦煌叶记驴肉黄面 张掖搓鱼子馆 达记驴肉黄面馆 老钟家烤羊排 靖远尕六美味羊羔肉 马老二羊肉粉汤 敦煌的美食店都非常有地方特色,很多人问敦煌的老字号店面在哪里,其实敦煌很多店都是开了很多年,还有驴肉,羊肉什么的,烹饪的手法和口味都是妥妥的大西北口味,所以大家可以好好品尝一下当地的特色美食。
敦煌的美食,有着浓郁的西北特色。和大西北其它地区一样,敦煌人对“面食”的制作尤其讲究。敦煌黄面,细如龙须;敦煌手工臊子面,切面讲究,拌汤鲜美。敦煌的另一名牌是杏皮水,采用当地产的杏制成,是解渴的不二选。但最有名还要数“敦煌酿皮子”,是不可不尝的当地美味。
沙洲夜市,这里店铺超多,在夜市中几乎可以品尝到全部的敦煌小吃和各种面食,有臊子面,砂锅,张掖搓鱼子,烤肉、酿皮子等,价格便宜,口味地道。而且连附近的小巷也很热闹,四周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餐馆。
沙州市场(沙州夜市)
介绍:沙州市场是当地最有名的小吃一条街,水果蔬菜、古玩、纪念品、工艺品、纺织品、大牌档,应有尽有。白天为百货市场,有许多卖手工雕刻的工艺品的店,图案大多以飞天为主。人不多,很多店面下午才营业。晚上有室外大排档,一直营业到凌晨。
招牌菜:酿皮子、杏皮水、敦煌浆水面
羊肉粉汤店
介绍:当地一间没名字的小店铺,招牌就只是“羊肉粉汤”几个字,市政府和邮政宾馆之间的小巷进去,买的东西很简单,有粉条的羊肉粉汤,或是没有粉条的羊肉清汤,主食是白面的饼子。
招牌菜:羊肉粉汤
顺张黄面馆
介绍:在当地名气很大的一家黄面馆,驴肉吃着很香,挺新鲜,黄面够嚼劲,是大西北的重口味。环境比达记好点,自然价格也贵点。
招牌菜:敦煌臊子面
敦煌叶记驴肉黄面
介绍:这家店的驴肉很好吃,黄面还可以,敦这家店是自己熬的杏皮水,用扎啤杯装,一大杯三元。对比外面街头卖的之后才知道,他家熬的杏皮水是多么浓郁,酸甜可口。
招牌菜:敦煌黄面
张掖搓鱼子馆
介绍:这家店据说是敦煌民间名吃,炒搓鱼子有大碗和小碗两种,量都是非常的大,一般大碗两个人吃都可以。味道还不错,面挺有嚼劲,还加了西葫芦、番茄、小白菜切成的蔬菜丁。
达记驴肉黄面馆
介绍:当地很出名的一家饭店,来这里的游客很多,这里的“驴肉黄面”曾获得“甘肃名小吃”的称号。吃面时,还可以搭配驴杂,驴皮,驴肉火烧,炒榆钱等当地特色吃食。
招牌菜:敦煌黄面
老钟家烤羊排
介绍:他家的烤油饼非常的美味,非常的香,还有牛奶味。至于烤羊排,烤羊肉更没得说了,啤酒也很便宜。
靖远尕六美味羊羔肉
介绍:这家的羊肉不是一般的好吃。红焖和白条,都是非常的嫩啊,羊腩部分更是让人欲罢不能,几乎没有臊味,服务员态度非常的好。
马老二羊肉粉汤
介绍:味道非常正宗,算是当地的老店了,有二,三家分店了。清汤,不善不腻,肉新鲜,环境一般,但味道绝对值得去吃一吃。
大家总是对老店面很信任,所以对于开了很多年的老牌子店面,我们可以去尝试一下区别在哪里,最后希望大家玩的开心,吃的开心。
4、敦煌有什么好吃的 敦煌美食简介
1、驴肉黄面
这是敦煌推荐的最多最有名的特色小吃,黄色的面条,确实有劲道!香菇末、驴肉丁、豆腐切丁等做成的料,加上大片驴肉,带着汤汁,味道很淡,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
2、杏皮水
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超市、景点以及沙州市场都可买到,随处可见的饮品,价格为3元/杯。酸甜可口。冬天去的话,一定热一杯喝。
3、敦煌臊子面
面条味道都差不多的。卤里有猪肉、萝卜、土豆、豆腐切丁等。比驴肉黄面的味道稍微好一些。
4、胡羊焖饼
虽然说是焖饼,但其实是大个的面片炒的,用胡羊肉加上辣椒一块儿炒出来的,没有汤汁,味道浓郁,特别赞。大概价格是20元/份。可以把羊肉换成驴肉等其他肉类!
5、敦煌有什么特色小吃?
驴肉黄面
李广杏
罗布夜市里面的陕西肉夹饼
还有韭菜合子
西北的煎饼
夏天的浆水面
拉条子
.搓鱼子
6、敦煌:名优小吃香飘四野
敦煌小吃,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至今还在广泛的食用。其中长寿碱面,泡儿油糕,羊肉合汁,红柳拨疙瘩,驴肉黄面,特别受到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
长寿碱面
长寿碱面也叫臊子面,是敦煌的名优小吃,说起它的由来,还有一段故事呢。
在很久以前,东地上就是现在的莫高镇一带,有一户贫苦人家,两夫妇一个儿子,守着房前屋后的几块薄田过日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一天傍晚,老汉干完地里的活,正准备回家,听到远处似乎有人叫,忙循声找去,在一棵梧桐树下,看到一个精疲力竭的女子,依树席地而坐,十分吃惊,忙问姑娘从何而来。姑娘张着干裂的嘴唇,断断续续的说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她是南方商人,途经敦煌,和父亲赶着骆驼,驮着货物,遇上土匪抢劫,混乱中父女失散,为逃命,她没命的跑,一直跑到这儿,眼看天就要黑,四顾无人,心中胆怯,又渴又饿,实在跑不动了,这才大声呼叫的。
老汉听说,动了恻隐之心。人一辈子谁不摊上点事呢,看到孤苦的姑娘,决定带他回家,他一面安慰,一面搀起姑娘回到家中。
老伴和儿子长寿十分惊讶。忙问缘由,老汉三言两语说了,对老伴和儿子讲:兵荒马乱的,一个女娃娃家。就在咱家先住下吧,老伴和长寿满口应诺。
姑娘是南方人,生得小巧玲珑,又有礼貌,深得二老喜欢。儿子木讷,心地善良,见了姑娘,腼腆又高兴。
转眼老汉的生日快要到了,姑娘想,他们好心收留我,还没有报答呢,可环顾四周,实在不知该做点啥。
前几天在地里帮着干活时,看到梧桐树上流出的树叶碱,她想,能不能在和面时,放一点进去呢。
她跟谁也没说。就在次日和面时,在里面掺了一点,结果做出的面有一点黄色,且比之前柔韧,劲道,她一下子高兴起来。又反反复复的做了几次,效果很好。
决定,就用这个为老人祝寿。
转眼老汉的生日到了,这天早晨,她早早地起来,洒扫庭院,先用树叶碱把面和了,反复揉好。转身到菜地里,摘来新鲜的茄子,辣椒,西红柿,拿出平时采的小蘑菇,和大肉一起,做了美味的臊子汤。把面擀薄,擀匀,切好。
又准备了几样小菜。
当热气腾腾、又亮又黄的面端上炕桌时,老夫妇和儿子都高兴坏了,边吃边夸。称赞她的手艺好,头脑灵光,长寿呢,一下子吃了两大碗。
一辈子生活在梧桐树跟前,怎么就想不到呢。
这件事儿,在左邻右舍中口口相传,大家都争相学习,一时成为风气。
女孩和长寿,在劳动中产生爱情,不久,父母为他们完了婚。
为感谢长寿媳妇做的面,他们就叫它长寿碱面。
泡儿油糕
泡儿油糕,是现在的名字。在最早的时候,被叫做槌子或槌饼。现存的敦煌文书,p3231卷平康乡官斋籍中,就有记载。
后来,也叫糖油糕。
在敦煌的历史相当久远,算起来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传统风味小吃,那时候,上至官商,下至百姓,每有重要的宴会,或年头节下,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过去它所用的材料,比较单一,只是用面,糖,然后用油炸过即食,最好是趁热吃,更香。
在80年代,敦煌宾馆餐饮部的面点大师,通过出去学习交流,在原油糕制作基础上,将用料和制作技艺进行了多次改进。用料上,加进去了桃仁,芝麻,玫瑰,猪油,重复试验,做出了表层松软,状如气泡,结有密密麻麻的珍珠小泡的泡儿油糕。
至此,泡儿油糕是色香味都占到了,并以它香甜酥软,入口即化,余味悠长,受到游客的喜爱。
它小巧精致,如小家碧玉,甜美不失端庄,圆润通体金黄,夹杂在大菜中,别有一番滋味。
如果你心情不好,吃了它会立马变得高兴起来哦。
有一句话说得好,美妇人愉悦人的眼,贤夫人愉悦人的心。
泡儿油糕,它更像一个甜蜜、温暖的小棉袄,有点贴心贴肺,有点小鸟依人,让你见了就喜欢,别了还想念。
羊肉合汁
说起羊肉合汁,不得不提郑家馆子。
敦煌自古以来,属于半农半牧的地区,食用羊肉可谓历史悠久,在敦煌遗书中也有记载,但都是吃手抓羊肉,烩羊肉。
羊肉不仅能做大餐,还能做小吃。
50年代的敦煌名厨郑兆兰大师,他对这个最有发言权了。
他开郑家馆子福盛园,独自琢磨,仔细研究,反复试做,羊肉片,肉丸子,加沙,加上清香的汤,最后放上葱花香菜,那味道简直没得说。那个红火,那个热闹,整个一个门庭若市。
当时的状况是,每天早上,天还没大亮,郑家馆子的羊肉锅里,已经是热气喧天。新老顾客三三两两,互相问好的,打趣的,老朋友约上一块儿来的,年轻人腿勤脚快跑来的,还有那些生活条件好些的学生,也背着书包匆匆来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合汁,精神饱满的去上学。
郑家馆子是敦煌城里的老字号。从羊肉的选择,丸子的油炸,做加沙用的鸡蛋,从原材料上把关,每道工序都做得很好,煮出的汤味道鲜美实惠,吃上一碗,心满意足。上班的上班,遛弯的遛弯,各得其所。
老人们都说,似乎几天不吃,心里总觉得缺个啥。
一代大师,精心创造的这个小吃,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老顾客不断,新顾客长增。一直到公私合营,成为公家的,他依然干得一丝不苟。
人们一大早出来,打招呼都是:去郑家馆子喝一碗?
好勒。
如今我们能吃到这么多正宗的羊肉合汁,还多亏郑大师呢,有句老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点没错。
如今,虽然郑大师已经走了多年,可他创出的羊肉合汁,却深受人们的喜爱。
红柳拨疙瘩
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自古没有煤炭,为了生活取暖和烧锅做饭,每家每年必须到戈壁滩刨挖红柳根枝,俗称“刨梢子”。用于解决生活燃料。
打柴人往往自带面粉,现场取水和面,用手边的红柳条枝,拨面下祸,形成“小鱼儿”,人称“拨疙瘩”。
说起红柳拨疙瘩,还有一段趣事呢。
50年代的一年秋末,眼看天就要冷了,一家兄弟二人,又为冬天的烧柴发愁,和寡母商量后,他们吆着驴车,去北湖里刨梢子。
那时大家条件都不好,带上母亲为他们准备的馍馍,咸韭菜,水,就上路了。
一路上,哥俩东拉西扯,聊个没完,也因为年轻,又怕累着小毛驴儿,两个倒是走得比坐车的时候多。
他们想,回时一车柴,刚刨的梢子,又湿又重,可够小毛驴受的。
这去的路上吧,就让它能闲就闲些吧。
兄弟俩都还没成家,母亲也在发愁呢,老大不小的人了,啥时才能说上一个媳妇呢。
可老大不着急,这真应了那句,黄帝不急太监急。
也可能是哥两心好,自有天助吧。
就在他们快到北湖时,路上又来了一个驴车,赶车的汉子,有40多岁,黑红脸膛,车上坐着一个姑娘,也就是20岁左右,生得眉清目秀,黑幽幽的长发,编了粗粗的大辫子,好看极了。
都是打柴人,在这荒郊野外碰上了,也是缘分。
他们互相打了招呼,汉子介绍,这是他的女儿英子。
他们也介绍了自己。
弟兄俩纳闷,下湖打柴,都是男人们的活,干嘛带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孩子呢,这里少有人烟,听说还有狼呢。
担心归担心,转眼一想也高兴,她若不来,我们又如何见上面呢。
到了北湖,安顿下来,简单的吃了带来的馍馍,一夜无话。
第二天,他们开始刨梢子。
那可是个力气活,沙漠地带的红柳,在缺水的条件下长大,枝条柔韧度强,长得茁壮,不用大力根本刨不下来。
哥俩年轻力壮,到太阳当头,已刨了不少。
再看英子她爸,才刨了不多一些,英子只在边上,来来去去地归拢梢子。
看到这个情形,当哥哥的对弟弟小声讲:咱们赶快刨,够了帮他们,要不然这无人烟的地方,可别吓着女娃子。
到吃饭时,枣花的优势完全凸显出来了,她麻利的架火,折上红柳枝,把面绕好。一会儿工夫,一条条“小鱼儿”就下锅了,弟兄俩出了大力,肚子正饿,出锅后,拌上油泼辣子,咸韭菜,老陈醋,吃了个不亦乐乎。
直夸英子手脚麻利,茶饭好。
英子只是抿嘴一笑,心里却偷偷乐。这两个人咋那么能吃啊。
父亲暗自打量哥哥,身体也好,面相实在,干活又踏实,便拉起了家常,哥哥一五一十的和盘托出。
这不是天赐良机吗,红柳多的地方,一对年轻人,一个看上一个,多好的事情啊。
回来后不久,他们在老人的撮合下成了幸福的一家人。
驴肉黄面
敦煌人对驴肉黄面,可谓情有独钟。
其实它是,唐代就有的敦煌民间美食,具有补气养血,保健益神的功效。
敦煌的民间谚语是这样说的:“天上的龙肉,地下的驴肉”。可见它在当地人心中的位置。
七八十年代,敦煌开发成旅游城市,驴肉成为中外游客的上上之选,一跃为中华名小吃。
著名的山东东阿阿胶,就是用驴皮熬制而成,它的补血效果不可替代,世人皆知。
而且驴肉性凉,如果你有内火,或者在炎热的夏秋两季,吃上更是通体舒泰。
敦煌的驴肉面馆,深受当地人和游客喜爱,开了不少。
这中间,尤其以“达记驴肉黄面”,“顺张驴肉黄面”历史最为悠久。
特别是近些年,敦煌旅游持续升温,来一趟敦煌,不吃顿驴肉黄面,确实美中不足。
民间呢,一般都是把驴肉当副食,黄面为主食配套吃,再佐以蒜泥,调味品。犟卤时间久,入味深,口感酥软,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
它的滋补功能,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好评,尚若你有顾虑,何不来亲自品尝一番呢。
7、过端午节时敦煌有哪些特色的美食?
敦煌美食
当地人喜食羊、鸡、牛肉、驴肉,对面食制作尤其讲究,主要以面和米为主,这和全国大部分地方的饮食习惯是基本相同的。阳关东路的沙洲夜市内有风味小吃区,可以品尝到各种甘肃风味面食,烤肉等,价格便宜,而且连附近的小巷也很热闹。
驴肉黄面
臊子面
浆水面
酿皮子
泡儿油糕羊
肉粉汤
煌八大怪
敦煌八大怪,好吃又奇怪
第一怪:香水梨要放黑卖(香水梨)
第二怪:驴肉黄面拽门外(驴肉黄面)
第三怪:浆水面条解暑快(浆水面)
第四怪:风干馍馍掰开晒(风干馍)
第五怪:三九锁阳人参赛(锁阳)
第六怪:酒枣新鲜放不坏(酒枣)
第七怪:罗布麻茶人人爱(罗布麻茶)
第八怪:榆钱也是一道菜(榆钱)
8、敦煌的特色小吃
敦煌当地人喜食羊、鸡、牛肉,对面食制作尤其讲究。敦煌黄面,细如龙须,长如金线,香味溢口;敦煌手工臊子面,切面讲究,拌汤鲜美,百吃不厌;但最有名还要数敦煌酿皮子,其味辣凉,柔韧爽口,是不可不尝的美味。敦煌饮食的另一特点是川味,尤其是在夜里,街边随处可见麻辣烫的小摊。
阳关东路的沙洲夜市内有风味小吃区、农副产品区,可以品尝到各种甘肃风味面食,烤肉等,价格便宜,而且连附近的小巷也很热闹。如果想找一个相对清幽的地方就餐的话,可以到鸣山路飞天宾馆附近,那里有不少中西餐馆,价格适中,饭菜可口。
9、食在丝路(一)——盘点去敦煌必吃的经典美食
出去旅行不光要看不同地方的历史、文化、艺术,更要品尝不一样的美食。在我看来,食物是最简单让你了解这个地方生活的线索,最油烟气的地方也是最生活的地方。
作为一名小吃货,到了敦煌不光要看石窟艺术,带着爸妈品尝这里的美食,也是我的义务!
第一天一早到达敦煌,在酒店安排好入住,当务之急就是填饱饥肠辘辘的我们!利用我自然的搭讪方式,抓一位当地妹纸开始考察附近的美食坐标。住的酒店恰好在当地市场附近,不禁让我兴奋,因为真正的当地正宗美食就是隐藏在市民的市场中!
经妹纸热情的指点,早餐决定去吃居民小区附近的合汁!以为这是类似于豆汁儿之类的早点,没想到却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惊喜!
温暖的夏家合汁
一进店就听着四处都是当地人聊天的声音,突然进入我们几个旅行者穿戴的人,还真是有点突兀!不过我们全家都是那种可以迅速融入气氛的性格,跟服务员沟通了一下,才知道原来合汁是用羊肉汤将羊肉、丸子、豆腐、粉条、油泡等放在一起煮,汤汁鲜香,可以附以烧饼一起吃!有点类似我们的羊杂肝汤。不愧是西北的早点,目测一碗下肚,应该可以到下午都不会饿啦!
点了经典的羊肉合汁!热乎乎的一大碗上桌,香味勾着我们的食欲,先喝一口清汤,浓郁的羊肉汤不过没有膻味。早就听爸爸说,在西北尤其是甘肃附近吃饭,绝对是无肉不欢的,顿顿都是牛羊肉!把烧饼可以掰成小块,放入汤中吃,烧饼浸入了汤汁,吃起来也是味道鲜美!喜欢汤里的油泡,充分吸入了汤汁,和羊肉一起吃,口感软韧!
饭馆的桌子,是一通到底的那种共用餐桌,吃饭的时候,对面是一对当地的母女。老奶奶很热心,指点我们怎么吃合汁。告诉我们,这家店算是当地的老字号了,她从年轻的时候就带女儿在这里吃早点,现在女儿已经在北京成家立业了,每到年假都会回到敦煌陪她早晨来吃合汁!她的女儿告诉我,在北京总想着吃家乡的这个味道,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只有每年回来,陪着母亲吃一顿合汁,才觉得是回家啦!
看着老奶奶和她的女儿相视而笑那种幸福的笑容,吃着这热腾腾的合汁,心中充溢着温暖和感恩。感恩在这陌生的城市,身旁坐着爸妈,我们一起吃着合汁,有一种在家吃早饭的幸福感……
重口味:胡羊焖饼
转了一天的莫高窟,归来已是前心贴后背的饿!决定一定要犒劳一下自己,去尝试敦煌的一大硬菜——胡羊焖饼。敦煌市面上有很多胡羊焖饼的馆子,当然还是要到当地市场去找最正宗的吃!
之前一直以为胡羊焖饼是羊肉与饼子一起做的,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到了市场这家点评上最正宗的馆子,才知道,是我们没有想象力!馆子不大,老板娘豪爽,点完羊肉焖饼还附赠我们两个小菜解腻。
焖饼端上来,我就被震撼了!好大的盘子,根大盘鸡的量相当!而且这个焖饼更像是宽面,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烙饼。但是这个饼非常的劲道,配合炖的羊肉的汤汁吃,真是越吃越有味儿!咨询老板娘,才知道这个焖饼做法独特,在焖之前会在面上涂油,擀薄,然后等羊肉炖的差不多,把饼放在羊肉上,浇上羊汤再进行焖制。所以饼会非常入味且劲道!还有羊肉,因为是用料长期炖出的羊肉,味道浓郁没有膻味儿。这个羊肉也是给的实在,一小份三个人吃,绰绰有余!
也许是因为一天的劳顿,吃着胡羊焖饼,我们三个有一种在大漠中,大口吃肉的爽利感!当然吃肉的同时再配点凉调小菜,老爸还要了一瓶冰啤酒,简直完美!
经典美食——驴肉酱黄面
去敦煌,驴肉酱黄面是必吃的美食!心心念念,离开敦煌之前一定要带爸妈去尝尝这个经典美食!敦煌当地人经常去吃的老店叫顺张黄面,据说是一家百年老店,已经传承了五代!
不出所料,我在市场的角落里找到了这家店!点了经典的驴肉和酱黄面!有趣的一点是,这个驴肉是单盘儿供应,然后黄面是配着香菇肉酱给我们的。至于吃法吗?驴肉有专门蘸的汁料,可以直接当凉调盘儿来吃。俗话说:“上有龙肉,下有驴肉。”相比其他,比较喜欢驴肉,一方面比较瘦,而且肉质劲道,配着蘸汁儿,一点都不油腻。
而黄面更是惊艳,面条一方面很劲道,再加上用香菇丁、豆腐丁和驴肉丁儿炒制的酱料,入口顺滑,驴肉的鲜嫩和香菇丁的鲜香混合在一起,一点点让我的味蕾沦陷……
敦煌的拉面不同于兰州,每个拉面师傅要用六、七斤的面团,一气呵成地进行拉面。这是考验拉面师傅体力和手法的,甚至不同的温度,细微的动作都会影响面的硬度。而如何让这样的技术炉火纯青呢?唯有一次次专注地去练习,西北人对于面条的执着,亦如日本人对待寿司那样考究!所以,每一盘拉面,都是拉面师傅反复练习的成果,用老板朴素的话说,就是不要辜负来吃的食客。这也是一位面匠的骄傲!
当然也不忘尝试他们家的特色菜:驴肉春卷和酸辣驴蹄筋儿。
尝了一口才发现,驴肉春卷简直是我的爱!外皮酥脆,里面包着爆炒孜然驴肉丝的馅料。一口吃下酥脆带着孜然味的肉丝!有一种异域风情在这个春卷里。
酸辣蹄筋儿是老爸的最爱,非常的筋滑,咬在嘴里很有嚼劲儿,配以酸辣的佐料,吃起来后味儿无穷,酸辣一扫油腻。
最后,带着幸福的满足感与敦煌告别。但是唇齿间依旧可以回忆起这里美食的香气。 因为每一道美食,我都能体味到敦煌这个城市的粗犷、朴实、温暖与执着。这些特质化作食物,让我们这些食客一口口吃下,内心为升腾出的这些烟火气而满足。 也正是有了这些美食,让我觉得这座沙漠中的城,不再神秘,她撩开了面纱,端着食物,在对着我们会心地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