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特产作文
1、常州特产
强力推荐:南大街步行街西边中间的一个出口旁有一个专卖店
常州梳篦 (南大街步行街西边中间的一个出口旁有一个专卖店,其他地方没有的)
常州梳篦(简称栉)是我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自南北朝流行,至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历史,曾享有"宫梳名篦"之称。
常州梳篦系天然材料制成,技术精湛,造型美观,经常使用,有缓解头痛、治疗失眠、提脑、聪耳、明目之保健功效,既是生活必需品,又是玲珑精致的工艺欣赏品。
常州梳篦驰名中外,近百年来,多次获得国际、国内金银质奖,1915年获巴拿马国际和平展览会银质奖,1926年获美国费城博览会金质奖,1979年获我国轻工部优质产品银质奖,91年锋国家银质奖,90年长寿相拼梳获得国家专利权,91年获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金质奖,并被评为常州市十大名牌产品。梳篦产品远销东南亚、西欧及非洲等国,美誉交加,深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喜爱和欢迎。
还有以下特产:
3:景泰蓝掐丝工艺画
景泰蓝--古代称金属胎珐琅器、金属胎掐丝珐琅器,是全世界工艺美术作品宝库中最珍贵的财富之一。
金属胎掐丝工艺画是采用传统的纯手工掐丝工艺,在金属材料底面上构制画面,画面主色调与底色采用现代新技术及配色技巧,画面清晰、新颖,色彩丰富、艳丽,晶莹剔透,立体感强;在底色衬映下,主题突出,寓意更为深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4:砖刻屏
砖刻屏是一种用篆刻艺术的刀法,将汉碑文字、汉画图象刻在明清时期的古砖上,再配上用红木雕花精致而成的座屏和挂屏。砖刻屏重量轻、体积小、携带方便,其外观古朴典雅,图象既有汉代碑刻和画像石的雄强阳刚之气,又有古代碑刻的金石之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观者能从中感受到汉朝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得到美的享受。
5:乱针绣
由我国著名刺绣艺术家杨守玉教授首创,将绘画艺术与刺绣技法相结合,打破传统"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框架,以针代笔,以线代色,运用长短交叉的线条,来表现物体的深度和广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宛如油画或近似艺术摄影。
6:留青竹刻
是一种在竹子表面极簿的一层青筠上进行镌刻的传统艺术。竹刻艺人在竹筠上巧施全留、微留、不留、多留、少留的功夫,使作品展示层次、明暗、浓淡、透出较强的立体感;又因竹皮为黄色,竹肌为红色,年深日久,竹皮竹肌的色泽反差很大,竹肌颜色渐呈紫红,犹如初熟樱桃、抛光琥珀,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7:天宁寺素斋
天宁寺素斋是有历史传统的,各地香客到此朝山进香,游客来瞻仰游览,每每喜欢在此用膳,一是趁做佛事之际,宴请亲朋好友、品尝佛门斋味,以表欢聚之情,也是虔诚祝愿之意;二来变换口味,或合家共餐,或亲朋相聚,不失为一种流行时尚。尤其是酷热暑天,人们厌烦荤腥油腻,而素斋多数是豆制品,鲜蔬瓜果和香菇、木耳、发菜等山珍海藻,佐以香油烹制,入口清淡,香味可口,加上佛地清净庄严,环境雅致,一年光顾几次,调剂生活情趣,满足好奇心理,确是一件赏心乐事。
为顺应经济发展,改善消费格局,促进旅游事业,充实饮食文化,增强寺庙创收自养能力,天宁寺于1988年恢复开设了“如意素斋馆”,馆址庙在山门东侧,既有寺庙建筑的古朴庄重,又具现代装修的时代气派,馆内一副抱柱联描绘得令人神往:“金碧耀琳宫,习静清斋,入门如意;宽闲临福地,延年益寿,到此加餐”。联为邑人著名书法家、诗人钱小山撰题情景交融,对仗工整,僧俗共赏,读来心旷神怡。馆内餐室可分可隔,可同时接待百余人就餐。素食有宫素、民素、佛素之分,宫素是古代帝王将相聚宴时的素膳;现代民素、佛素中许多品种已跻身名菜之列,这里的厨师大多是在上海玉佛寺和镇江金山寺素菜馆培训的,能烹调40多种具有传统特色的佛门素斋和常州地方风味的佳肴。这里的素斋具有佛门色彩的如“佛光普照”,以金黄的粟子为主,象征佛光,盘周配以碧绿鲜嫩的菜心,赭色的香菇,黄色的杏仁,色彩纷呈,入口酥软鲜美,香味扑鼻;还有“延年益寿”、“招财纳宝”、“恭喜发财”、“五谷丰登”等祝颂吉祥康乐的各色菜肴;精心制作的元宝、佛手、寿桃、色、香、形俱佳,被人们视为精巧的“工艺品”而深受中外宾客的喜爱。
8:金钱菜
常州传统特产——乌塌菜。由于它的菜片状如金钱,植株葱绿而富有生气,因而习惯上叫它“金钱菜”,以遂四季顺利,吉祥如意的心愿,旧时天宁寺主持素斋膳堂的当家人,当使人们三伏酷暑季节也能吃到这种“金钱菜”,他认真学习,使“金钱菜”成为他的拿手好菜,他们与一河之隔的桃园村(今桃园新村地段)的菜农,有一个无须签订合同的“君子协定”——每年寒冬腊月,要为寺里提供几千斤乌塌菜,由炊事员洗净晾干后,存进装满大半“七石缸”豆油的大容器里,不让乌塌菜“透气”,到第二年大伏天拿出来,供香客施主来寺做佛事,或宴请客人吃素斋时,作为一道稀有名菜。“伏缺”季节的炎炎盛暑,叶菜并不多,竟能吃到“金钱菜”,清凉爽口之余,使人自然联想到那白雪皓皓的冬日景象,自觉凉意顿生,情趣倍增。
9:银丝面
银丝面是常州特色品种,有30多年历史。配料讲究,操作工序严格,具有面细如丝,色白似银,柔软滑爽,富有韧性,下锅不糊等特点,为《中国小吃谱》收辑品种之一。
10:大麻糕
在清咸丰年间,由仁育桥畔的长乐茶社王长生点心师傅创制,已有140余年历史。其特点:色呈金黄,香脆松软,皮薄酥重,甜馅醇厚,咸馅味鲜,葱香扑鼻,肥而不腻。为《中国小吃谱》收辑品种之一,1983年被评为江苏省名特食品。1985年获市优质产品称号。
11:茅尖花红
据传乾隆皇帝下江南,问到溧阳的风土特产时,大学士史贻直(溧阳下压人)曾回答说:“茅尖花红棠下瓜。”可见茅尖花红是溧阳传统的土特产之一。茅尖产花红已有近六年的历史。花红树的老家,在太湖边的东洞庭山上。那里湖光山色,环境优美,盛产果木,有“东山枇杷”,“西山杨梅”之说,花红也是其中的产品之一。
12:南式麻糖
南式麻糖系列产品是常州传统的土特产品,主要品种有芝麻糖、寸金糖、铳管糖、花生糖、浇切片等。芝麻糖色泽光亮,口味甜、香、松、脆,1984年被评为江苏省优质食品;寸金糖又称董糖,内含酥心,外粘白芝麻,具有香、甜、松、酥的特点,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优质食品;食品浇切片是常州人长期来喜爱的食品之一,具有香、甜、松、脆的特点,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优质食品
1:天目湖"砂锅鱼头"
天目湖"砂锅鱼头"始创于江苏省天目湖宾馆,经江苏省特级名厨朱顺才近三十年的精心烹制,现已被誉为江苏最佳传统名菜,成为中国美食天地的一枝奇葩。烹制天目湖砂锅鱼头,选用天目湖水体中天然生养的大花鲢鱼头作原料,纯天然天目湖水为汤基,加上特有的烹调工艺加工而成,由于山青水秀的天目湖不仅周围山体绿色植被过滤了湖水,而且湖底为沙质而非淤泥,这一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天目湖水清澈甘甜,纤尘不染,故其中生长的鱼类也绝没有土腥味。因而,"天目湖"砂锅鱼头以其成品 "鲜而不腥 ,肥而不腻"的优良品质倍受广大美食爱好者的赞誉。
2、介绍常州梳篦的作文
我身边的“非遗”
——常州梳篦
六(3)班丁泓月
“宫梳名篦,情同伉俪;延陵(常州)特产,花开并蒂。”这首名谣所唱的就是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梳篦(木梳、篦箕的总称)。
起初,我对梳篦比较陌生,没有太多的了解,只知它是常州的特产。所以,每当我经过“篦箕巷”,心中对梳篦好奇便更深了一层。这个周末,我有幸寻访常州 “篦箕巷”中比邻皆是“梳篦店”,便大开眼界,对这些宫梳名篦那可是赞不绝口、爱不释手。
“篦箕巷”中的一家店——“梳香门第”吸引了我的兴趣。跨进仿古的厅堂,我立刻那琳琅满目、形态各异的梳篦吸引住了。首先映我眼帘的就是那对“蝶恋”梳。听工作人员说,这对梳篦的灵感来源于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最后说道,这对爱人双双化蝶,同飞共舞。这对梳篦也正是寄托了着美好的情感,寓意着“双碟比翼飞”。这对梳篦不仅寓意好,做工也十分精细。它的篦齿细密均匀,绘画也很精美,双碟栩栩如生,翅膀的色彩十分绚丽,其间镶嵌了颗颗碎钻。其他的梳篦也同样的巧夺天工。你瞧,那急性子的“齐天大圣”,那肥头大耳的“猪八戒”,那各种神情的“脸谱”,那美若天仙的“仕女”,就连《红楼梦》中病怏怏的“林黛玉”都满面春光、神采飞扬呢!这些梳篦都惟妙惟肖地展现在我面前,真是“百梳相映成趣,千篦独具匠心”,令我眼花缭乱。
我轻轻抚摸着梳篦,感到十分光滑细腻。它色呈土黄,质感精美。我听说,梳篦如今已是常州人送礼的首选,因为它不仅是精美的工艺品,而且还能够因刺激头皮神经,而促进新陈代谢,延年益寿呢!这些梳篦可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其中制作木梳需28道工序,制作篦箕却要72道工序。在制作过程中,它不仅采用了雕、描、刻、烫、镶嵌等传统技法,有的还加上了常州的独有工艺:掐丝珐琅和留青刻竹,具有独特的风格。无怪乎人们常说: “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蓖第一家。”
我买下了四大美女中的貂蝉的梳篦。端详着手中精妙绝伦的梳篦,那些历史的画卷恍惚一页一页地展现在了我的眼前。我似乎看见了梳篦的过去与现在,不得不被这历史所折服。如今,梳篦已不仅是一种梳头的工具,更是一种艺术,一份艺术品.它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着,收藏着,欣赏着……
我踏着那篦箕巷那布满苔藓的青石板道,怀念着这流传千古的“非遗”梳篦,感受着这龙城的历史悠久,一切都在空气中蔓延着,酝酿着,慢慢的散开......
3、常州的特产
梳篦、留青竹刻、乱针绣、萝卜干、加蟹小笼包、大麻糕、芝麻糖、蟹壳黄、虾饼、马蹄酥、豆渣饼、溧阳白芹、白茶、天目湖鱼头、风鹅、百叶
4、写常州风味小吃的作文
每个清晨,常州的街道都会传出阵阵香味,令人不得不随着那香气前进。走到店口停下,原来是从一个大蒸笼中传来的,那究竟是什么呢?
这家店是买早餐,是有名的“德泰恒”。走近去,满眼是可口有人的美味,如被油炸的金灿灿,入口即化的油条;有散发清香,吊人胃口的皮蛋瘦肉粥;还有那蓬松柔软,淋满芝麻的麻糕……最显眼的,还是那高高的蒸笼。打开一看,热腾腾的蒸汽扑面而来。眼前呈现的是一个个外形精致,小巧玲珑的包子。我急忙点了一份,端到桌前,观察起来:这小笼包外形像普通的包子,但皮更薄,底座还有一片萝卜片儿,像是一朵荷花,被下面的荷叶托举着,十分好看。上面的一小点大概是蟹黄吧,这一点点的黄色也正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看到这里,我已迫不及待想品尝它了。我先将一个小笼包放入勺子,咬开最顶端,像足打开了一个小天窗,接着将里面的汤汁一饮而尽,用猪肉和其他香料煮成的汤,的确妙不可言;既有猪肉本身的鲜美,又有其他材料的辅佐,相得益彰,不愧为小笼包之精华所在啊!接下来剩下肉馅和包子皮了。先将底部的萝卜皮揭下,再将包子蘸一些醋,一齐吃下。猪肉加蟹肉混合而成的肉馅在醋的配合下刺激着味蕾,肉馅咸淡适宜,再加上包子皮淡淡的清香,就是一个人间美味。
最好吃的东西足有尝过了才知道,现在我终于知道为啥那么常州小笼包为何如此受欢迎,同时也如此得出名了,正是因为馅料天衣无缝的配合,才有如此的效果。常州还有许多有名的食物,个个都会让你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来到常州吃小吃,不会让你后悔!
这个简单又引人入胜,老师就喜欢这种
5、常州特产——梳篦作文400字以上
“宫梳名篦,情同伉俪;延陵(常州)特产,花开并蒂。”这首名谣所唱的就是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梳篦(木梳、篦箕的总称)。
起初,我对梳篦比较陌生,没有太多的了解,只知它是常州的特产。所以,每当我经过“篦箕巷”,心中对梳篦好奇便更深了一层。这个周末,我有幸寻访常州 “篦箕巷”中比邻皆是“梳篦店”,便大开眼界,对这些宫梳名篦那可是赞不绝口、爱不释手。
“篦箕巷”中的一家店——“梳香门第”吸引了我的兴趣。跨进仿古的厅堂,我立刻那琳琅满目、形态各异的梳篦吸引住了。首先映我眼帘的就是那对“蝶恋”梳。听工作人员说,这对梳篦的灵感来源于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最后说道,这对爱人双双化蝶,同飞共舞。这对梳篦也正是寄托了着美好的情感,寓意着“双碟比翼飞”。这对梳篦不仅寓意好,做工也十分精细。它的篦齿细密均匀,绘画也很精美,双碟栩栩如生,翅膀的色彩十分绚丽,其间镶嵌了颗颗碎钻。其他的梳篦也同样的巧夺天工。你瞧,那急性子的“齐天大圣”,那肥头大耳的“猪八戒”,那各种神情的“脸谱”,那美若天仙的“仕女”,就连《红楼梦》中病怏怏的“林黛玉”都满面春光、神采飞扬呢!这些梳篦都惟妙惟肖地展现在我面前,真是“百梳相映成趣,千篦独具匠心”,令我眼花缭乱。
我轻轻抚摸着梳篦,感到十分光滑细腻。它色呈土黄,质感精美。我听说,梳篦如今已是常州人送礼的首选,因为它不仅是精美的工艺品,而且还能够因刺激头皮神经,而促进新陈代谢,延年益寿呢!这些梳篦可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其中制作木梳需28道工序,制作篦箕却要72道工序。在制作过程中,它不仅采用了雕、描、刻、烫、镶嵌等传统技法,有的还加上了常州的独有工艺:掐丝珐琅和留青刻竹,具有独特的风格。无怪乎人们常说: “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蓖第一家。”
我买下了四大美女中的貂蝉的梳篦。端详着手中精妙绝伦的梳篦,那些历史的画卷恍惚一页一页地展现在了我的眼前。我似乎看见了梳篦的过去与现在,不得不被这历史所折服。如今,梳篦已不仅是一种梳头的工具,更是一种艺术,一份艺术品.它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着,收藏着,欣赏着……
我踏着那篦箕巷那布满苔藓的青石板道,怀念着这流传千古的“非遗”梳篦,感受着这龙城的历史悠久,一切都在空气中蔓延着,酝酿着,慢慢的散开......
6、常州麻糕 作文
常州人喜欢吃麻糕,常州麻糕特别好吃。在历史的长河中,“吃麻糕”已构成了“龙城习俗”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到过常州的他乡异客,或者侨居外地的常州人,一旦相遇谈起“常州麻糕”,定会眉飞色舞,啧啧称道;甚至馋涎欲滴,回味无穷。无怪乎有人说:常州麻糕是“饕餮之珍”。
“麻糕”,是常州独有的称呼, 北方人叫“烧饼”,上海人谓“大饼”。常州人称“麻糕”也还是清代乾隆以后的事情,古代也叫“烧饼”。因为古人对食品名称的用词十分讲究,“糕”主要指米粉食品,“饼”才是面食的通称,所以麻糕古代称“饼”。常州从宋代至清乾隆年间,就有“烘饼”的食俗,当时著名学者洪亮吉曾有“白云溪倪婆制糕,葛仙桥汪三制饼”等风情记录。由此可见,清代乾隆年间麻糕还叫“烧饼”,且已经小有名气。
“常州麻糕”,按传统口味,分甜咸二种;按大小形体,有普通麻糕,大麻糕和小麻糕之别。常州大麻糕最受广大群众欢迎,是地方特产之“名点”。
“民以食为天”,是中华民族相传甚久的古训。数千年来,由此而形成的独特饮食文化根深叶茂,光彩照人。西林职业高级中学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宗旨,继承传统、弘扬研究、开发制作的“常州大麻糕”,质量讲究、手艺精湛、色香味鲜、价廉物美,不但在市上供不应求,而且很快便荣获了“江苏省优质名点”证书。麻糕作为常州风味食品之“饮食文化”精品,将随着龙城的腾飞,蜚声海内外。 常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韦中权 (来源:常州日报)
7、介绍江苏特产的作文
绿色食品东乡羊肉
重阳过后,走在镇江的大街小巷上,便很容易闻到阵阵扑鼻的浓香,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是东乡羊肉的味道.在每年的秋冬季节,吃羊肉、喝羊汤是镇江人的一大美食时尚,星级饭店、路边小摊纷纷推出自己的东乡羊宴:红烧的羊肉,清炒的羊杂,泡着京江脐的羊汤……吸引来无数食客大开“羊”荤.
东乡羊肉是镇江的特色风味,盛产于镇江市丹徒区的大路镇、姚桥镇以及大港一带.这一带地处镇江市的东部,是为“东乡”.烹制东乡羊肉最富盛名的是现已划归姚桥镇的儒里,这个原名朱家圩的小集镇,传说系由乾隆皇帝御赐方有现名的,而乾隆赐名的因缘,正是起于东乡羊肉.
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听闻镇江朱家圩一带的羊肉味美至极,遂差人前去采办.孰知差去的采办既贪婪又好色,在朱家圩采办羊肉时居然调戏村姑,最终被当地乡人痛殴致死.得知此事后乾隆大怒,决定微服前往探个究竟,以做出最终的惩罚决定.然而,到了朱家圩后这位皇帝发现,当地人无论男女老少,个个知书达礼,于是赐名“儒里”.
如今,经营东乡羊肉规模最大的当数镇江市区的儒里饭店.据该店的老板王嘉先生介绍,传统意义上的东乡羊肉是红烧羊肉,其肉质细嫩,肥而不腻,可以养胃补虚.东乡羊肉从选料到烹制直至加工羊肉的火(豆秆烧的文火),都十分有讲究.因为主料选用的是当年的本地山羊,而这些山羊又是吃田边、堤岸、山丘上的青草长大,所以东乡羊肉又堪称“绿色食品”.
随着人们饮食口味的变化和羊肉经营的发展,如今东乡羊肉不仅在烹制方法上有所优化,而且在菜系内容上有所拓展,“东乡羊肉”已从最初的红烧羊肉发展到今天的全羊席,其“东乡”品牌得到了延伸.但是,由于东乡羊肉的主料———本地山羊在养殖上难以取得量的突破,事实上如果大量养殖也会破坏生态环境,所以东乡羊肉的最终发展还是由一定条件限制的.
8、介绍常州特色的作文
常州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它北倚长江、东频太湖,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均穿城而过。常州民航站现拥有飞往广州、深圳、厦门、北京、重庆、成都、青岛、烟台、沈阳、西安等大中城市的二十多条航线。
常州现辖武进、金坛、溧阳三市,全市总面积4375平方公里,人口380万,其中市区面积283。5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常州地十一黄金周畅快出游户外-最美骑行风景线主题公园全攻略聚焦国内知名企业处中纬度,离海较近,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
常州,别称“龙城“,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
早在春秋547年,吴王寿梦之子季札受封此地,建邑立邦,始称延陵。自西晋起,迄今的1700余年间,常州始终是郡治或府治的所在地,为苏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向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誉。常州人文荟萃,英才辈出。随历史之沿革,各朝代均有名士大家出其左右,留芳后世。从隋唐开科举至清末,常武地区共出过进士1546人,其中状元9名,榜眼8名,探花12名。出任宰相15名,尚书26名,侍郎17名,都御史、总督、巡抚25名。南朝齐、梁时代出过萧道成、萧衍等15个皇帝。延至清代,常州文风炽盛,涌现了有全国影响的学派群体。以恽南田为代表?quot;常州画派“,以庄存、刘逢禄为代表的“今文经学派“,以恽敬为代表的“阳湖文派“,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马培之,丁甘仁为代表的“孟河医派“等等。近现代以来,革命家“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爱国七君子李公朴、史良,语言学家赵元任,科学家华罗庚、吴阶平,书画大师刘海粟、艺术家谢稚柳、根艺宗师屠一道等等,均在常州史册上,留下了恢弘的篇章。“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清代大诗人龚自珍的这一句吟咏,是对常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绝佳赞叹。几千年的文明史为常州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也吸引了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来此观光旅游,特别是清代康熙、乾隆二帝六次南巡必游常州,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更是11次回游常州并终老于此。
灿烂的历史文化给常州留下了不少名胜古迹,其中有中国最古老、最完整的地面城池遗址--春秋淹城;始建于唐代的“东南第一丛林--天宁禅寺“;南朝古塔——文笔塔;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泊舟处——舣舟亭;仿古一条街——篦箕巷等,相互辉映尽显古城风范。
近代常州致力于旅游业发展,1986年常州被列为全国重点旅游发展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2001年9月20日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光荣称号并且拥有了天目湖、天宁寺、中华恐龙园、茅山4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点)。常州人文景观丰富,拥有盛宣怀故居、瞿秋白纪念馆、张太雷故居、史良故居、刘海粟美术馆等名人故居;中华恐龙园,是以恐龙为主题,运用高科技手段,融博物展示、科普、娱乐、休闲及参与性表演于一体的国内最大的综合性主题乐园。溧阳的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山清水秀、茶香鱼鲜。天目湖的特色佳肴“砂锅鱼头“更是闻名中外。江苏八大风景名胜之一、道教“第一福地“金坛茅山风景名胜区是全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距今已经有近2500多年历史的春秋淹城,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地面古城遗址,国家稀世文物“天下第一舟--独木舟“就出土于此。
以上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所有这些景点组成了常州的四大旅游精品线路,“好山好水好地方“、“龙城龙园龙文化“、“古寺古塔古运河“和“名人名馆名建筑“。
9、常州历史,常州特产,常州美食,200字以上
常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名延陵,系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季扎的封邑。秦置县。西晋以后。向为郡、州、路、府治,城名多次更迭为毗陵、毗坛、晋陵、兰陵、常州、南兰陵、长春、尝州、武进等。“常州”之名始于隋,此前称“郡”,此后至宋称“州”,元称“路”,明、清称“府”,均有辖县。清雍正四年(1726)起,常州府辖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等8县。清末,城内尚有一府(常州府)两县(武进、阳湖)治所。1912年废常州府,阳湖县并入武进县。解放初,常州专署辖常州市和无锡、江阴、武进、宜兴、溧阳、金坛6县;1953年1月常州市定为省辖市,当年3月共辖6区;1958年7月,镇江专区迁常州,改称常州专区,常州属之。1961年3月,武进县由镇江专区划归常州市领导。1962年6月,常州市又改名为省辖市,10月武进县复归镇江专区领导。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除辖5区外,增管武进、金坛、溧阳3县。1996年,常州市辖天宁区、钟楼区,戚墅堰区、新区、郊区、武进区、金坛市、溧阳市。
常州小吃既有本地传统特色、也有江浙等地风味,用料范围广泛,馅心有咸有甜,有荤有素,制作精细,享有盛名。【加蟹小笼包】清道光年间,由小河沿浮桥南堍万华茶楼首创。其特点:蟹油金黄闪亮,肥而不腻,蟹香扑鼻,汁水鲜美,皮薄有劲,馅心嫩滑爽口,配以香醋、姜丝佐食,其味甚佳。【大麻糕】常州大麻糕,是具有独特口感和风味的一种椭圆形大烧饼,也是常州人最喜爱吃的家常传统食品。制作时,选用精白面粉、优质芝麻、白糖、精盐等原料,经过和面、搅拌、揉搓、包馅、成形、烘烤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有咸、甜两种风味,供购者选择。合格的麻糕一出炉,香味浓郁扑鼻,色泽黄润而不焦,咸甜适度而不腻,香酥可口而不脆,色、香、味俱佳。往日,常州大麻糕多为当地人作早点食用。如今,经过改革创新,精心包装,外表美观大方,且便于携带,成为人们走亲访友的必备礼品。【蟹壳黄】蟹壳黄是常州地方风味小吃,俗称小麻糕,常与大麻糕相配作礼品用。其馅心有荠菜、葱油、白糖、明油豆沙等4种。其特点:形似蟹壳,色呈金黄,油多不腻,香脆酥松,糖馅甜醇,咸馅味鲜。【鸡汤菜肉馄饨】鸡汤菜肉馄饨是常州特色小吃,有40多年历史。其特点:皮子滑爽,馅心香鲜,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酿元宵】酒酿元宵是常州特色小吃品种之一,民间过春节时有吃元宵的风俗。100多年前,裴玉高在传统元宵中加上酒酿,始创酒酿元宵。其特点:团如玉粒,酒香四溢,风味独特,清甜爽口。【银丝面】银丝面是常州特色品种,有30多年历史。配料讲究,操作工序严格,具有面细如丝,色白似银,柔软滑爽,富有韧性,下锅不糊等特点,为《中国小吃谱》收辑品种之一。【芝麻糖】常州芝麻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味。相传早在唐代,当地人就开始饴糖、芝麻,制作生产一种形似麻团的芝麻糖,叫做麻团糖。至北宋末年,狼烟四起,金兵大举南侵。康王赵构从京师汴梁南逃,偏安江南,一味妥协求和,全不想收复北方失地。老百姓对此十分愤恨。当时有人曾作诗一首曰:"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以泄不满。常武地区的老百姓,则采用另一种形式来表达抗金收复失地的愿望。他们将圆球形麻团糖改制成火铳样的圆柱形,送给康王,以激励其抗金复国的勇气。至于康王赵构有无从中受到启发和得到勇气,不得而知,但是,常州芝麻糖从此做成圆柱形,沿续至今。常州芝麻糖选料精细,制作讲究。要求芝麻沾满不露皮,两端封口不漏馅。糖层起孔不僵硬,味香甜酥不粘齿,色泽白亮很均匀,粗细长短一般齐,一斤刚好廿支。确实是居家旅游,馈亲赠友的好礼品。【萝卜干】去过常州的人会说:“常州有一怪,萝卜干作下酒菜。”正宗常州萝卜干确实与别处萝卜干不一样,它精选常州西门外新闸出产的甜嫩实心红萝卜为原料,经过洗净切条,适度晾晒,再加入适量的盐、糖及多种辅料,精心腌制而成。由于选料精良,采用独特的腌制工艺,并配以风味别致的佐料。故常州萝卜干色泽黄里有红,咸而不朐,咸中微甜,香脆不辣,十分可口。况且价廉物美,携带方便。不仅是人们佐餐的小菜,亦可作下酒及茶余饭后的消遣食品。如果买到的是正宗常州产品,顾客一定会大饱口福。【虾饼】有近200多年历史。清代文学家袁枚《随园食单》有载:“虾饼,生虾肉、葱、盐、花椒、甜酒脚少许,加水和面,香油灼透。”色呈金黄,外脆里软,香鲜可口。【马蹄酥】清咸丰十年太平军攻占常州后,民间出现一种形如马蹄的油酥饼,意在歌颂太平军的功绩。马蹄酥选用精白面粉、棉白糖、豆油等原料制作,延用传统洪炉烘制。色呈金黄,香甜酥松。已收入《中国名点菜谱》。【三鲜馄饨】馅心用虾仁、鲜青鱼肉、鲜猪肉制作,故称"三鲜"。馄饨皮以精白面粉拌入鸡蛋清轧制而成,馄饨汤用新鲜母鸡煨成鸡汤。馄饨皮薄滑爽,馅心鲜嫩,汤清味美。【义隆素火腿】义隆素火腿创建于1932年,以制作净素点心而名闻于市。义隆素火腿是常州市义隆素菜馆的传统特色食品。本品选料精优,配方先进,采用科学的制作工艺流程,辅以多种天然名贵香料和天然色素精制而成。本品芳香干鲜、韧而柔软、味美爽口,切成薄片,淋上麻油,形似火腿肉,是佐餐、下酒、外出旅游之佳肴,也是馈赠亲友之佳品。1989年荣获中商部优质食品“金鼎”奖,是常州市十大名点之一。【天目湖砂锅鱼头】天目湖砂锅鱼头:始创于江苏省天目湖宾馆,经江苏省特级名厨朱顺才近三十年的精心烹制,现已被誉为江苏最佳传统名菜,成为中国美食天地的一枝奇葩。烹制天目湖砂锅鱼头,选用天目湖水体中天然生养的大花鲢鱼头作原料,纯天然天目湖水为汤基,加上特有的烹调工艺加工而成,由于山清水秀的天目湖不仅周围山体绿色植被过滤了湖水,而且湖底为沙质而非淤泥,这一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天目湖水清澈甘甜,纤尘不染,故其中生长的鱼类也绝没有土腥味。因而,天目湖砂锅鱼头以其成品“鲜而不腥,肥而不腻”的优良品质倍受广大美食爱好者的赞誉。【豆斋饼】豆斋饼:用白雀豇豆制作的一种食品,如硬币大小,常州地区用来作祭祖的素菜,故称豆斋饼。为常州本地特有的名菜。金钱饼:形状较大的的豆斋饼,中间可夹肉糜烹调,为常州特有的土特产。豆斋饼是由白雀豇豆为原料制作的一种豆制品,其制作工艺仅流传于常州地区,出了常州就难寻其影踪了,豆斋饼一词当然由常州人发明,是地地道道的常州土话。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前后六次驾巡常州,曾在常州籍状元钱维城家品尝过豆斋饼,觉得别有风味。后来皇帝回到京城皇宫,思念常州的豆斋饼,而宫中的御厨是怎么也做不出常州豆斋饼的。
10、专门写常州古代和今代的特色的作文,300字左右
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又是一座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
全市总面积4375平方公里,人口339万,其中市区面积280平方公里,人口85万;下辖武
进、金坛、溧阳三个县级市,天宁、钟楼、郊区、戚墅堰四个行政区和一个经国务院批
准建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常州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金三角地区,具有优越
的区位条件,市区北至长江,南临太湖,都只有18公里。水陆空交通便捷,京杭大运河
、京沪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穿城而过,民航机场通达北京、广州、大连、厦门、深圳、
海口等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并具备了开通中程国际航线的条件,长江常州港万吨级通
用码头已建成投入运行,邮电通讯可连接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2年,常州成为"
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中国城市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之一,所辖三市也都先后进入
了"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1995年以来,常州又连续几年被江苏省权威部门评
为投资回报率最高地区,并成为国内第一批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种优势,经过全市人民的建设和努力,已发展成
为经济实力较强、产业门类较多、内外贸易发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社会事业协调发
展的现代工业城市。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的五年,是常州历
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全
面发展,粮食产量连续五年创历史最好水平,1997年粮食总产和人均占有粮食分别比19
92年增长20%和17%;多种经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76%,比1992年增长1.1倍;
乡镇工业1997年完成销售收入508亿元,是1992 年的2.8倍,乡镇企业改制面已达90%。
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动力机械、工程机械、汽车(摩托车)及配件、输变电设备、
电子信息及现代音视设备和新型纺织服装等六大优势产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已接
近三分之一,形成了柴油机、装载机、变压器、城市客车、微特电机、VCD、牛仔布、新
型建材等一批优势产品, 全市共有76只产品在国内同行业居前5位。全市经济发展的主
导力量发生了明显变化,科技进步的贡献份额工业已达41%,农业已达52.8%以上,分别
比1992年提高4个和 10百分点。
扩大开放、加快开发、积极推进与国际经济接轨,这是常州坚定不移贯彻实施的一项重
大战略。五年来,全市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出口商品已达18大类2500多个品种,累计完
成自营出口38.6亿美元,年均增长46.7%;其中1997年完成12亿美元,是1992年的6.8倍
;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稳定在40%以上,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利用外资逐年增加,五
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8.68亿美元,年均增长47.6% ; 其中1997年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
,是1992年的7倍;五年新批1000万美元以上的合资项目138个,已有日本东芝、韩国现
代等50家国际大公司落户我市;到1997年末, 实有外商投资企业1504户, 利用外资项
目的科技含量提高, 平均投资额由五年前的150万美元增加到6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已占常州社会固定资产投入的38%, 占工业技改投入的76%,利用外资领域拓展到基础设
施、农业和第三产业等, 并发展了多种形式的间接利用外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得到较
快发展,五年累计实现外经合同2亿美元,兴办境外企业80家,涉及37个国家和地区。
开发区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6个省级开发区累计新批利用
外资17亿美元, 正在成为常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其中位于常州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是全市对外开放的最大载体和窗口,道路骨架已贯通32平方公里,供水、供电
、供气、邮政等各项基础设施基本配套,日本小松、普利斯通、丸红,美国华生、赛德
,意大利雷迪斯,韩国现代,台湾光阳等100余家外商投资企业已进区落户, 并建成了
集培育、孵化、中试于一体的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已有国内30多家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
进驻中心。
常州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常州市充分利用这一机遇,不断加大改革力度,积
极营造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体制环境,努力从体制机制上加快与国际
经济接轨。以搞活搞好国有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所有制结构调整,全市有41家企业进
行了以公司制为重点的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共组建省市级企业集团160多家,其中省级企
业集团38家,江苏常柴集团被列为省级重点企业集团; 新建或改制股份有限公司16家(
其中4家公司挂牌上市),有限责任公司943家,一批企业进行了先售后改制试点和规范
破产。通过改制融资,近两年筹集资金16.4亿余元,盘活资产存量21亿多元。狠抓了再
就业工程,近两年共安置下岗待业职工3 万人,再就业率达6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
%。全市建立了劳动力、人才、 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和会计、审计、法律等一批
中介机构,初步形成了基本保险、补充保险、社会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使
市场体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在各个领域逐步占居主导地位。 围绕营造良好的投资
环境,常州致力于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使过去的五年成为全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
多、城乡投资环境改善最快的五年。按照"以港兴市、连江通海、三区一线、再造常州"
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建成了沪宁高速公路常州段、外环路、常州民航机场、长江常州
港万吨级通用码头、常州火车站改扩建、京杭运河常州段整治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开通了常州地区程控电话网、光缆通信和移动通信网,城乡电话机普及率22.3部
/百人;长江引水、污水处理、 供气和魏村水利枢纽等工程也都相继建成;旧城改造、
城乡、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