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大全 » 孤身一人无烟火什么传统节日

孤身一人无烟火什么传统节日

发布时间: 2023-02-18 09:09:19

1、重阳节是为了纪念谁的?

根据民间传说,重阳节是为了纪念“桓景”这个人的,因为他曾经“剑斩瘟魔”,为民造福,所以人们一直纪念他。

一、传说中的桓景暂瘟魔

相传,古时候在汝南一带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百姓受尽折磨。汝南有一个青年叫桓景,他的父母被一场瘟疫夺走了生命,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

病愈之后,桓景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魔。于是,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四处访师寻道。他访遍各地的名山,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路途遥远和艰险,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

 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留下了他,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桓景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桓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之法,让桓景骑着一只仙鹤赶回家去。

 桓景回到了家乡,依照仙长的话,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

 中午时分,瘟魔出现了。桓景叮嘱大家拿好茱萸叶和菊花酒,不要走动。瘟魔张牙舞爪地在山下狂奔,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脸色突变,夏然止步。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向瘟魔刺去,将它刺死。

为了纪念桓景,此后每年的九月初九,人们便登高远眺、插茱萸、饮菊花酒,人们传言如此可以免灾避祸。后来,这些习俗便一直流传下来。

二、重阳节的由来及其演变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之名的由来有人认为与《易经》有关,是不无道理的。

《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所以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重九日是个吉利日子,很早便有逢此日摆宴庆贺的习俗。另外,九在十个数字中又是最大数,“九九”与“久久”同音,因此,九九重阳又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过重阳节,传说最初始于汉朝宫廷。据说,汉初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在高台上摆盛宴,以求长寿。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已明确写出了重阳登高饮宴之事:“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大概在魏晋时期,登高、饮酒、赏菊成了上层社会于重阳日的固定活动

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除了登高、饮酒、赏菊外,又添了插茱萸的活动。王维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至宋代民间过重阳之风俗更盛。唐诗宋词中有许多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其中不少反映了民间庆重阳的情况。

明清时期,九月重阳节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喝菊花酒以庆贺,连皇帝都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各地方的庆祝活动更多、更为隆重。

今天,重阳节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


2、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什么传统节日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写的传统节日是寒食节。


寒食节: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地中国山西将寒食节定为清明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接受。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介子推所代表的封建愚忠思想也已沉入历史长河,不过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却是千年如一的。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出自唐代诗人孟云卿的《寒食》

1、原文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2、译文

二月的江南繁花满枝头,我远在他乡,正当寒食时节,感到十分的悲伤。我贫困潦倒,经常没有生火做饭,不仅仅是明天为了纪念子推而断炊。

3、赏析

诗中常见的是以哀景写哀情,即陪衬的艺术手法。而此诗在写“他乡寒食远堪悲”前却描绘出“二月江南花满枝”的美丽景色,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对繁花似锦的春色,便与常情不同,正是“花近高楼伤客心”,乐景只能倍增其哀。恰当运用反衬的艺术手法,表情也就越有力量。
下联承上句“寒食”而写到断火。寒食禁火的习俗,相传为的是纪念春秋时贤者介子推。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多外出游春,吃现成食物。野外无烟,空气分外清新,景物尤为鲜丽可爱。这种特殊的节日风物与气氛会给人以新鲜愉快的感受,而对于古代贤者的追思还会更使诗人墨客逸兴遄飞,形于歌咏。历来咏寒食诗就很不少,而此诗作者却发人所未发,由“堪悲”二字,引发出贫居寒食与众不同的感受来。寒食“无烟火”是为纪念子推相沿而成的风俗,而贫居“无烟火”却是为生活所迫的结果。对于富人来说,一朝“断炊”,意味着佳节的快乐;而对于贫家来说,“往往”断炊,包含着多少难堪的辛酸!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联系起来,以“不独”二字轻轻一点,就揭示出当时的社会本质,寄寓着深切的不平。其艺术构思是别致的。将貌似相同而实具本质差异的事物对比写出,这也是一种反衬手法。

4、作者简介

孟云卿,字升之,平昌(商河县西北)人。约生于725年(唐开元十三年)。天宝年间赴长安应试未第,30岁后始举进士。肃宗时为校书郎。存诗17首。其诗以朴实无华语言反映社会现实,为杜甫、元结所推重。孟云卿与杜甫友谊笃厚。758年(乾元元年)夏,杜甫出任华州司公参军,行前夜饮话别,并以诗相赠,即《酬孟云卿》。同年冬,他们在洛阳相遇,同到刘颢家中畅饮。杜甫又写了《冬末以事之东郊,城湖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饮宴散因为醉歌》一诗,记叙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表达了诗友间的诚挚感情。

3、唐代关于清明节的诗句

热点内容
新泰特产 发布:2020-09-14 19:00:13 浏览:505
适合开业的音乐 发布:2020-09-17 11:28:55 浏览:503
送男生十字绣 发布:2020-09-16 16:05:07 浏览:503
神秘商店皮肤赠送 发布:2020-09-16 15:38:37 浏览:503
手绘圣诞贺卡 发布:2020-09-16 14:48:57 浏览:503
青岛初中升学率 发布:2020-09-16 09:55:57 浏览:503
送妈妈的生日蛋糕图片 发布:2020-09-16 09:10:18 浏览:503
梦生日 发布:2020-09-16 18:24:33 浏览:502
纸礼物盒 发布:2020-09-16 15:55:47 浏览:502
wow角色定制 发布:2020-09-16 14:46:32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