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家团圆赏月吃月饼这是什么节日
情满月圆,举国同庆,在今年中秋和国庆撞了一个满怀,而这个特殊的日子,在21世纪仅仅会发生四次,上一次出现的时候是2001年,而剩下的两次将会在2031年和2077年这两个年份,这是个皆大欢喜的日子,但是中秋和国庆都是有一定的历史的,他们在古代就出现了,所以有的人就会问了情满月圆,举国同庆,中秋节习俗,古今中外有哪些不同?在古代的时候中秋是人们喜气洋洋丰收的节日,他们都会举行迎寒和祭月的仪式,这些都是不同于现代人的中秋节日。
古代的时候,他们会在中秋节这天喜气洋洋的去大丰收,因为这是一个两大欢喜的日子,而在他们丰收完了之后,他们还要去迎寒,因为在中秋节过去之后,迎来的将是寒冷的冬天,与此同时,他们除了迎寒还要祭月,在这些都结束之后他们才会开始真正的过中秋节,而现在人们过中秋会举行中秋晚会,吃月饼,这个活动不仅是在中国,而且在一些受中国文化影响很大的国家也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以表示庆祝。
今年的中秋,我们的国家中国举行了丰富多彩的中秋晚会,为这个打了很多很多次病毒战役的国家带来了欢乐,因为在这一年里,中国的人民一直是处于一个紧张的状态,希望我们的国家能战胜病毒,而这次的国庆和中秋完美的在一起了,似乎就是为了来弥补春节的遗憾,人们在开心的吃着月饼看着晚会这是今年的中秋。
每一年的中秋都是不一样的,但每一年的中秋都是丰富多彩的,在一些其他国家,比如越南,越南的孩子就经常的提着鲤鱼灯出游玩耍,其意思就是预示着小孩长大了要跳龙门。
2、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大好节日,为什么中秋节被称为团圆节呢?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如今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
天上一轮圆月明,古今何处不中秋。每年的八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中秋佳节,月圆时刻,不知有多少思乡和团圆的思绪相伴,悲欢和离合,笑声和泪水,演绎了多少人生的故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副副班驳陆离的胜景。
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
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
中秋节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民俗文化,每到中秋,进行的庆贺,成为全社会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三大节日之一。
二、中秋赏月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
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三、中秋吃月饼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从史料的记载可以看出,月饼的制作在古代也受到古人的重视。
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
如今,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各位看官,你说呢?
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分享、点赞、评论、收藏吧!
3、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赏月、吃团圆饭呢?
中秋节,又称拜月节。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及世界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中秋佳节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在这个节日人们都有哪些习俗呢?
中秋节,也就祭月节。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的起源原因是古代人们对于天象的崇拜,他们认为月亮上面有着月神,他们在这一天进行祭月就可以得到保佑。最开始的中秋节并不是今天的农家八月十五,而是在秋分这一天,只是到了后来才真正调到了农历八月十五,有的地方还是农历八月十六。中秋节这一天,因为月亮很圆,预示着家人的团圆,所以这一天就成了人们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的一天。
中秋节的发展。中秋节的出现,是上古时期的祭月活动的遗留。上古时期,在每年的秋分这一天,他们都会进行祭月活动。而中秋节就是由祭月演变而来的。在以前,因为月亮太阳这两个天体总是交替出现,于是成为了以前的人的一个崇拜。普及的时间是在汉代,在这一个朝代的时候,因为我国东西南北各个地方的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才得以让中秋节得到普及。在这个时候,中秋节就不仅仅只有祭月这一个活动了,还有敬老养老等等活动。晋朝的时候,又出现了赏月一活动,但是只是在南方比较流行,北方一点也不流行。
到了唐朝时候,中秋节成为了官方认定节日。因为在这个时候,中秋节的各种习俗已经开始在北方流行了起来。特别是赏月这一习俗,在长安那一片区域十分流行,而中秋节也正式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定型。北宋的时候,就正式把中秋节定在了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
中秋的风俗习惯。祭月:最早出现的时间就是上古时期了,表达当时的人们对于月神的崇拜。在在南方的广东省区域十分流行,在这一天他们会在朝向月亮的地方摆上香案和一些水果等等东西,之后就一家人依次拜月亮。燃灯:在湖广区域以叠瓦塔燃灯为主,江南区域以叠灯船为主。赏月:起源于祭月,从严肃变得轻松,在这天的月亮又大又圆,十分适合赏月。追月:多多少少都会有人觉得一天不够过瘾,所以有时在中秋节的第二天还会再次叫上一家人在一起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