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汕头润4月有什么节日
1、汕头的风俗习惯
1.农历正月初七吃七样羹:七样羹又称七样菜,七宝羹或七种粥,是潮汕、闽南地区春节时独具特色的一种传统食俗。七样羹是指:大(芥)菜、厚合、芹菜、蒜、春菜、韭菜、芥兰等蔬菜同煮,寓意:新(芹)春发(蒜)大财(大菜),久(韭)合各人(芥兰)。
2.冬至吃冬节丸:潮汕冬节是广东省潮汕地区的传统节日。在潮汕,冬节也算是一年中的重大节日之一。潮汕冬节有很多民俗文化活动,如祭祖、谢神、扫墓、吃糯米丸等。
3.请青娘母做四句等婚娶习俗:潮汕男女嫁娶旧俗,一定要举行各种仪式,女家要专聘一位如戏剧中的宾相一样的老妇女来主持各种仪式,这位老妇女叫做“青娘母”。青娘母在主持各种仪式中要唱祝颂语叫做“四句”,也称青娘歌。
4.吃丁酒,出花园等生育习俗:过去潮州的宗法习俗,只有生下男孩,才算添丁。并且必须举行热闹非常的“上灯”活动。凡是生了男孩的人家,在农历正月十三日家人就可以挑起一对大红灯挂在祠堂的灯架上,象征家中添了丁。
在元宵灯节期间,每天晚上,抱着孩子到祠堂前接受乡下的祝贺。除了挂灯外,还要在祠堂前悬挂八屏大花灯,或搭戏台做纸影戏,让村里的人观赏,娱乐。
5.搬涂戏,赛花灯等游艺民俗:元宵节前后,展出各种彩灯,争奇斗胜,谓之“赛花灯”。
6.好事送礼成双,歉事送礼奇数等交际礼俗:生活中,人们好事或者喜事送礼一般都要“一对”,“一双”,很多成箱装的物品也都是成双的,这都寓意着好事成双之意。
7.信奉妈祖 :传说福建湄洲民女林默,她仙逝之后于海上屡救风浪中之渔民。海上作业者崇敬她,称她为“妈祖娘娘”,林姓者则称她为“姑娘”,供上神位,建庙祭妃,因而行船者初一,十五在舟中祭拜妈祖,每年三月廿三为“妈祖生”,隆重祭拜。
8.五谷爷:也叫五谷母,潮汕民间崇奉的农业祖像。传说五谷神是教民种五谷和尝百草教民治病的神农氏。每年六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早晚稻收成后,农民用米筒装满白米,贴一圈红纸便算是五谷神位,进行祭拜。俗称五谷爷(母)神诞。
(1)广东汕头润4月有什么节日扩展资料:
1.七样羹是潮汕地区民间颇具特色的一种食俗。"七样羹"即由7个不同品种的蔬菜煮成一锅吃,由来已久。相传,宋朝有一京官遭到奸臣陷害,被贬江南。正月初七这天,他来到榕江边一个偏僻荒野,顿觉头晕眼花,饥饿难忍。
只好就地采摘了几样野菜,煮成杂菜汤聊以充饥,刚吃完,顿觉眼睛明亮,浑身有了力气,后来该官员复职高升,忆起当年在江南尝过的救命野菜共有七种,于是让家人每年正月初七务必随便取七样不同的蔬菜,煮成“七样羹”而食。
2.潮汕冬节丸分为两种:一为常见的糯米丸,一为用粳做的尖米丸,用粳米粉加水,揉成长条,用剪刀斜剪下,两头尖尖如白米,主要流行于揭阳一带。
参考资料:
网络——汕头
新浪网:汕头风土人情
网络——七样羹
网络——丁酒
2、汕头人春节的习俗
一、潮州大锣鼓
每逢春节,都会有锣鼓队走街串巷,伴着“标旗”游行庆春节,大人小孩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看游行听锣鼓曲,构成潮汕春节一道特有的风景。
二,潮剧潮乐表演
潮剧潮乐也是潮汕过年时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三,猜灯谜
作为灯谜之乡,“澄海灯谜”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展示澄海灯谜艺术性和群众性,澄海区今年也继续举办“灯谜广场”活动。将传统灯谜带回潮汕人的生活中,既可以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让人们走近传统,感受传统,回归传统。
四,正月初八“赛大猪”
几十头大猪摆满了汕头月浦村大埕。这些大猪被村民用特制的木架高高托起,裂开的嘴里含着石榴或桔子,意喻多子多福和大吉大利,猪背上都戴上大红花,不少主人家还为大猪戴上耳坠,有些大猪上面还驮上一只小羊,俗称“全副猪羊”。
每年的‘赛大猪’活动,就是要比比谁家饲养的猪最壮,以此祈求今年获得更好的年运。
五,动物舞蹈贺春
澄海民间盛行大道具广场舞蹈,表演者多模拟动物形态,编排惟妙惟肖的舞蹈动作,载歌载舞,配合民俗活动演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篇章。主要有龙凤舞、麒麟舞、狮舞、鳌鱼舞等民间动物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