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桂林都有什么节日
1、桂林、风俗人情
桂林市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平均海拔150米,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经亿万年的风化浸蚀,形成了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被世人美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点有:象鼻山、伏波山、南溪山、尧山、独秀峰、七星岩、芦笛岩、甑皮岩、冠岩、明代王城、榕湖、杉湖等。而我们所说的漓江山水最精彩的一段则在阳朔境内,桂林其他县区也有数不胜数的美景等着我们前去浏览,龙脊梯田、兴安灵渠、资江漂流都会为你带来更多的惊喜。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秦始皇统一思想国后,设置桂林郡,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桂林从此便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号称“西南会府”,直到新中国建立。在漫长的岁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使他们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刻下了两千余件石刻和壁书,另外,历史还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古迹遗址。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使桂林得到了“游山如读史,看山如观画”的赞美。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成为中国著名的文化城,众多的爱国作家、艺术家会集在这里,谱写出抗日文化的新篇章。悠久的历史,为这块古老而美丽的土地孕育了富饶的文化。
千百年来,桂林一直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宝地。现在,一个以桂林市为中心,包含周围12个县的风景区已经形成。这里有浩瀚苍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险峻的峰峦幽谷,激流奔腾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绝的高山梯田......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壮、瑶、苗、侗、仫佬、毛难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大桂林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以及国家元首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最佳旅游时间
桂林的纬度比较低,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总体上来说,桂林的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年平均气温为19.3℃,有“三冬少雪,四季常花”之说。到桂林旅游,最佳季节是在每年4-10月份,在这个期间会有“五一”和“十一”两个黄金周,也是旅游的高峰期,气候适宜的桂林会有很多的游客,房间的预订和交通也进入高潮,价格比平时有所上涨,所以最好避开这个时间,选择一个淡季出游,细细体味这天下美景。
特色餐饮
桂林的吃在全国可是有口皆碑的,地方风味独具特色,集酸辣的湘菜和清淡的粤菜风味于一体,桂林人的家常小炒受湘菜影响比较大,几乎餐餐离不开酸辣,餐馆自然也以适应桂林人的口味为首选。当然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餐饮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淮扬菜、闽南菜、潮州菜、西北地方菜、广西少数民族风味菜等也在桂林形成了气候。时尚餐饮也在桂林悄然兴起,正宗的西餐、中式简餐,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桂林的街头小吃更是一绝,满街飘荡着糯米鸡散发出的荷叶香。桂林米粉不可不尝,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鲜粉、原汤粉、卤菜粉、酸辣粉、马肉米粉等,全市几百家米粉店,家家口味不尽相同,有的甚至通宵营业。它的骨头汤底是天不亮时就开始熬的,口味醇厚,师傅会为你切好卤肉,配上香喷喷的花生米和葱花,再淋上高汤,味道实在很好。
美食街
桂林有六处主要美食街:滨江路美食街(伏波山段至象鼻山)、解放西路美食街、普陀路美食街(朝阳路口)、桂林美食城(汽车站左侧200米处)、雉山路美食街(美食城对面)、最有名的桂林人旺角美食街(中心广场钟楼附近)。
购物
在 ,导游经常会带游客去买桂林的旅游纪念品。桂林市旅游局在珠宝发售处设有挂牌的国家鉴定处,如卖假货,可以投诉索赔。由于桂林出产宝石,所以像磨盘山码头等地方均有价廉物美的饰品出售。买这些旅游纪念品时,一定要还价,一般可以还至标价的50%甚至更低。
桂林有很多著名的土特产,沙田柚、夏橙、罗汉果、白果、荔浦芋等等,此外还有桂绣、梳篦、纸伞、手绘式屏风等可供选择。但无论如何,到了桂林,至少要买些“桂林三宝”中的一样带回去。
大理石制品 桂花茶 桂花酒 金橘 金银首饰 金属工艺品 辣椒酱 荔浦芋 罗汉果 马蹄 芒编工艺品 毛尖茶 南糖 三花酒 西瓜霜 阳朔板栗 阳朔画扇 银杏 玉石雕刻 圆枝腐竹 竹木雕刻艺术品 祖母绿 腐乳 沙田柚 柿花 五通甘蔗 瓷刻
特色活动
有着众多少数民族的桂林民间节庆活动也特别多,风情浓厚的风俗,已成当地旅游的一大风景线。各民族共同的民间传统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等,这里都会大庆特庆,热闹非凡。但最为精彩的,无疑是各民族独特的喜庆节日。
桂林山水旅游节 10-12月
桂林市人民政府为提高桂林旅游知名度、增强桂林旅游、吸引游客、为了在每年旅游淡季(10月~12月分)举办年度性国际旅游节活动。1992年开始举办山水旅游节,旅游节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生活,也越来越受到中外游客的欢迎。
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
三月三是壮族传统歌节,又叫“歌圩节”、“歌婆节”,分日歌圩和夜歌圩。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已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定为壮族歌节,正逐渐发展成“三月三”文化艺术节。
苗年
苗年是苗族传统节日。节日当天早晨放鞭炮,连放3炮,以示吉庆。节日期间,人们走亲访友,互致祝贺。有些地方伴随举行盛大的斗牛、赛马活动。其中芦笙踩堂活动最为精彩,届时,小伙子芦笙嘹亮,悦耳动听,姑娘们身着节日盛装,头戴龙凤银角、银簪、银梳,踏着笙歌节拍,翩翩起舞。通过踩堂,男女青年可以自由选择情侣。苗年的时间各地不一样,基本都是在秋收结束以后。
花炮节
侗族的传统民俗节日,这一天要放花炮,第一炮表示人丁兴旺,第二炮是恭喜发财,第三炮是五谷丰登。花炮活动结束后,男女青年聚在一起奏芦笙、跳舞。入夜,点燃篝火,有唱侗戏的,有自由对歌的,一片欢声笑语。花炮节的日期在各个地方都不一样,从正月到十月都有,三江侗族自治县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林溪是十月二十六,是否能碰上,就要看你的运气了。
禁风节 农历正月二十日
桂林市临桂县庙坪瑶旋传统节日。传说远古时,风神发怒,村寨受灾。有神仙指点众人,正月二十日禁声禁风,祭祀风神,果然灵验,这一天便成了禁风节。节前,人们用稻草扎些十字架,压在田头屋角,挂上屋檐。节日期间,禁止一切声音,连晾衣服也只能铺在草地上,为了避免人来人往弄出声响,全寨人都离家到庙坪圩去过节。节日活动多姿多彩,敲锣打鼓,舞狮唱戏,夜幕降临时,对唱山歌。这个原是禁声禁风的日子,变成庙坪圩一次欢乐的盛会。
当地旅游注意事项
餐饮小贴士:桂林主要的食街有5处,分别是滨江路食街(伏波山段至象鼻山)、解放西路食街、普陀路食街(朝阳路口)、美食城(汽车站左侧200米处)、雉山路食街(美食城对面)。最有名的食街是中心广场钟楼附近。
2、桂林有哪些节日?
花炮节侗族的传统民俗节日,这一天要放花炮,第一炮表示人丁兴旺,第二炮是恭喜发财,第三炮是五谷丰登。花炮活动结束后,男女青年聚在一起奏芦笙、跳舞。入夜,点燃篝火,有唱侗戏的,有自由对歌的,一片欢声笑语。花炮节的日期在各个地方都不一样,从正月到十月都有,是否能碰上,就要看你的运气了。
苗年
适合玩法:
介绍:
苗年是苗族传统节日。节日当天早晨放鞭炮,连放3炮,以示吉庆。节日期间,人们走亲访友,互致祝贺。有些地方伴随举行盛大的斗牛、赛马活动。其中芦笙踩堂活动最为精彩,届时,小伙子芦笙嘹亮,悦耳动听,姑娘们身着节日盛装,头戴龙凤银角、银簪、银梳,踏着笙歌节拍,翩翩起舞。通过踩堂,男女青年可以自由选择情侣。苗年的时间各地不一样,基本都是在秋收结束以后。
三月三
适合玩法:
介绍:
活动时间:农历三月初三 三月三是壮族传统歌节,又叫“歌圩节”、“歌婆节”,分日歌圩和夜歌圩。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已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定为壮族歌节,正逐渐发展成“三月三”文化艺术节。
桂林节日庆典
>>阳朔渔火节
昔日,漓江中的渔民夜间捕鱼,常常有数十上百的竹筏出动,汇集白沙河湾中,渔翁们点亮竹筏上的渔灯,以此引鱼上钩。那盏盏渔灯,阵阵水花,犹如夜空中繁星点点,映耀着穿梭在水面上的竹筏和在水中时隐时现的鱼鹰,令人叹为观止。
自1999年起,阳朔县开始举办“漓江渔火节”,以漓江“渔火”“烟火”“篝火”三把火为主线,加上文艺联欢,广场民间文艺表演,以及美术、书法、摄影展出,球赛、棋赛、自行车赛等文体赛事活动,使整个县城呈现出欢腾景象。“漓江渔火节”在每年金秋时节举行,为期3天,每到那时,“漓江渔火”以“三把火”为主线,与碧莲峰脚下河面的“四龙出水”、“千盏莲灯”连成一片,构成了一幅“一江灯火满江红”的绝妙佳景。
>>龙胜红衣节
龙胜县是多民族的自治县,红瑶是龙胜瑶族的一个支系。红瑶妇女爱穿自己编织的红衣衫,故称红瑶,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或四月初八是泗水乡红瑶同胞的会期、亦称红瑶同胞一年一度的红衣节。
红瑶同胞能歌善舞,民间体育活动顶竹杠、拉山拔河,打旗公等十分有趣。红瑶妇妇女爱盘发,头发又黑又亮而且很长。红瑶姑娘爱比美,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要有文化、善言善歌、心灵美。因此,对山歌,跳长鼓舞,体育比赛,比长发,评寨花,使红衣节内容丰富、非常活跃。
一年一度的红衣节,举行于寨纳(泗水乡),或举行于龙脊山下。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红衣节已成为龙胜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一个窗口,并发展成为瑶、苗、侗、壮等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
>>花炮节
侗族的传统民俗节日,这一天要放花炮,第一炮表示人丁兴旺,第二炮是恭喜发财,第三炮是五谷丰登。花炮活动结束后,男女青年聚在一起奏芦笙、跳舞。入夜,点燃篝火,有唱侗戏的,有自由对歌的,一片欢声笑语。花炮节的日期在各个地方都不一样,从正月到十月都有,三江侗族自治县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林溪是十月二十六。
>>牛魂节
时在农历四月初八。又称脱轭节,流行在桂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传说这天是牛王诞辰。要给牛脱轭,刷洗身子,放牧到水草丰美的地方。牛栏要打扫干净,铺上干爽稻草。不准役使,更不准鞭打,还要给牛唱山歌,喂乌米饭。过去有些寨子里还建有牛魔王庙,过节这天,要杀猪祭祀,村民们在庙里聚餐。当地流行一个传说:当初陆地只有岩石、黄沙,牛王奉命下凡播种百草,原定跨3步撒一把草万,牛王记错了,变成跨一步撒3把,使得大地百草丛生,连庄稼都长满野草。天帝大怒,罚牛王下人间吃掉百草。但天帝并没有忘记它,每当它生日,便派牛魔王下凡看望、佑护牛王和它的子孙,为它们灭病去灾,由此便建起了牛魔王庙。牛魂节表现了壮族人民对耕牛的爱护和对农业丰收的期望。
>>桂林山水旅游节
每年10-12月份,桂林为提高桂林旅游知名度、增强桂林旅游、吸引游客,并举办年度性国际旅游节活动。旅游节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生活,也越来越受到中外游客的欢迎。
>>三月三
是壮族传统歌节,又叫“歌圩节”、“歌婆节”,分日歌圩和夜歌圩。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已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定为壮族歌节,正逐渐发展成“三月三”文化艺术节。
>>禁风节
每年农历正月二十日是桂林市临桂县庙坪瑶旋传统节日。传说远古时,风神发怒,村寨受灾。有神仙指点众人,正月二十日禁声禁风,祭祀风神,果然灵验,这一天便成了禁风节。节前,人们用稻草扎些十字架,压在田头屋角,挂上屋檐。节日期间,禁止一切声音,连晾衣服也只能铺在草地上,为了避免人来人往弄出声响,全寨人都离家到庙坪圩去过节。节日活动多姿多彩,敲锣打鼓,舞狮唱戏,夜幕降临时,对唱山歌。这个原是禁声禁风的日子,变成庙坪圩一次欢乐的盛会。
3、桂林过春节的习俗
林的春节习俗还要从桂林人的小年夜说起,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
过了小年夜,人们就可以心安理得的过年了,年三十晚上喊做“除夕”,在吃年晚饭之前,全家人都要抓紧时间大搞环境卫生,洗澡,洗衣服,干干净净迎新年。水缸里要挑满水,米缸里要积满粮食。年夜饭在下午四点钟开始,取意“事事如意。”吃饭一定要用圆桌面,取意“团团圆圆。”
狮子拜年是桂林人喜爱的传统项目,因此每到春节前夕,狮子队都将狮子装扮一新,苦练狮子舞的传统套路。春节一到,狮子抖擞精神舞上街头,到人家或商店拜年。狮子走一路舞一路,蹦、闯、凛、吼、踏、蹿等表演得生气勃勃。耍狮的大头和尚、大头娃娃一步三扭,逗狮的猴子猴劲十足,狮子队的锣鼓声,给桂林增添了喜气,带来融融春意。
4、桂林春节初一到十五的风俗
桂林春节初一到十五的风俗
桂林春节初一到十五的风俗,一个习俗不可能毫无缘由能够流传几千年,在中国春节的风俗有很多,但不同的地方过的风俗也有些不一样,下面看看桂林春节初一到十五的风俗吧。
桂林春节初一到十五的风俗1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
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
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
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
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
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
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
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
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
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
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
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
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桂林春节初一到十五的风俗2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
正月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
正月初四,祭财神的日子。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正月初六,商店酒楼正式开张营业。
正月初七,人日,即人的生日。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正月初八,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
正月初九,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
正月初十,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
正月十一,“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
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亦是道教上元天官大帝圣诞,为天官赐福之辰,又称为“上元节”。
正月十六夜则是小孩的节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灯笼对着别人的重重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着别人的灯笼着火,这个叫做“碰灯”。
桂林春节初一到十五的风俗3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
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
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
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
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
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
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 。
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
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
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
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这天,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
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农历大年初九,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台湾新竹不少信众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天公坛,向天公祝寿,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
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
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
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
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从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称为“上元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这一天少不了还要吃元宵、汤圆。正月十六夜则是小孩的节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灯笼对着别人的重重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着别人的灯笼着火,这个叫做“碰灯”。讲究的是今年的灯笼不能留到明年,必须以“碰灯”的方式销毁。
5、请问桂林十二县各有什么风俗节日
补充:
还有恭城月柿节
白沙金橘节
6、桂林活动和节庆哪些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桂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来到桂林旅游,怎可少了当地的活动和节庆呢,你知道桂林的活动和节庆都有哪些吗?我这就告诉你。
桂林活动和节庆“桂林桂林,桂花成林”。桂林因桂花众多而得名。这座遍布桂花树的城市,每年十月间,便被芳香包围,为游览增添了几分不一样的趣意。
如果你喜欢挑战,攀岩是很好的选择。阳朔的攀岩很有名,它可以说是中国攀岩者心中的圣地,阳朔的攀岩路线从数量、质量和难度级别上来说都属于国内之最。除了攀岩你还可以选择徒步漓江的精华路线,在十里画廊骑行,到龙颈河漂流,桂林可以参加的户外活动丰富多彩,相信总有一款适合你的口味。
侗族花炮节
时间:花炮节的日期在各个地方都不一样,从正月到十月都有,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农历正月初三,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林溪是十月二十六。
地点:桂林市侗族居住地
介绍:放花炮,第一炮表示人丁兴旺,第二炮是恭喜发财,第三炮是五谷丰登。花炮活动结束后,男女青年聚在一起奏芦笙、跳舞。
禁风节
时间:农历正月二十日
地点:桂林市临桂县庙坪圩
介绍:传说远古时,风神发怒,村寨受灾。有神仙指点众人,正月二十日禁声禁风,祭祀风神,果然灵验,这一天便成了禁风节。
节前,人们用稻草扎十字架压在田头屋角,或挂上屋檐。节日期间禁止一切声音,连晾衣服也只能铺在草地上,全寨人都离家到庙坪圩去过节。敲锣打鼓,舞狮唱戏,夜幕降临还有对唱山歌。
漂流
如果你喜欢水上运动,一定不能错过阳朔的漂流。尤其在夏天急速、刺激的`漂流会给你闲适的桂林之旅增添一份不一样的感受。阳朔目前较正规的漂流有3个,龙颈河漂流、九马画山峡谷漂流和遇龙河漂流。龙颈河漂流和九马画山漂流是比较刺激的类型,而遇龙河就属于比较缓的观光类型,老少咸宜。
攀岩
阳朔,是中国攀岩者心中的圣地,阳朔的攀岩路线从数量、质量和难度级别上来说都属于国内之最。石灰岩构造使得阳朔的路线攀爬起来动作优雅自如,令人赏心悦目,同时也产生了美妙绝伦的景象。
初级攀岩:位于十里画廊蝴蝶泉附近,一般1小时120元左右,提供专业的攀岩设备,教练,以体验为主,适合大部分游客
中级攀岩:一般在月亮山附近,适合体质佳,有一定基础游客,价格面议
高级攀岩:基地散布整个阳朔,以高田一带为主,适合专业运动员及狂热攀岩爱好者(这种级别没价钱啦,一般人也不让你去)
7、桂林有什么生活习俗?
桂林最大的风俗就是吃桂林米粉,另外有一些节日,也算是风俗吧。
侗族花炮节:花炮节的日期在各个地方都不一样,从正月到十月都有,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农历正月初三,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林溪是十月二十六。
举办地:桂林市侗族居住地
活动介绍:花炮节那天,侗族要放花炮,第一炮表示人丁兴旺,第二炮是恭喜发财,第三炮是五谷丰登。
花炮活动结束后,男女青年聚在一起奏芦笙、跳舞。入夜,点燃篝火,有唱侗戏的,有自由对歌的,一片欢声笑语。
禁风节:农历正月二十日
举办地:桂林市临桂县庙坪圩
活动介绍:桂林市临桂县庙坪圩传统节日。传说远古时,风神发怒,村寨受灾。有神仙指点众人,正月二十日禁声禁风,祭祀风神,果然灵验,这一天便成了禁风节。
节前,人们用稻草扎些十字架,压在田头屋角,挂上屋檐。节日期间,禁止一切声音,连晾衣服也只能铺在草地上,为了避免人来人往弄出声响,全寨人都离家到庙坪圩去过节。节日活动多姿多彩,敲锣打鼓,舞狮唱戏,夜幕降临时,对唱山歌。这个原是禁声禁风的日子,变成庙坪圩一次欢乐的盛会。
壮族歌节:农历三月初三
举办地:桂林市壮族居住地
活动介绍:三月三是壮族传统歌节,又叫“歌圩节”、“歌婆节”。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以倚歌择配为主要内容。夜歌圩在村子里,主唱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
歌圩节前,人们要备五色饭和彩蛋,姑娘们要赶制绣球。歌圩日,小伙子和姑娘们都穿节日盛装,男携礼物,女揣绣球,成群结队前往。有的抬着刘三姐神像绕行歌圩一周开始对歌。有的则由姑娘们搭起五彩绣棚,待小伙子到来,边对歌、边审度对方人品、才华。有的是男女对列,姑娘向意中人抛出绣球,对方如果中意,就在绣球上绑上礼物,掷还女方,方式多样。
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已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定为壮族歌节,正逐渐发展成“三月三”文化艺术节。
恭城桃花节:每年三月
举办地:恭城县
活动介绍: 每当三月,在桃花盛开的地方恭城县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桃花节”。桃花节期间,村民们载歌载舞,以舞会友,以花传情,“赏恭城桃花,住生态家园,吃绿色食品,做快活神仙”,是游客踏青观花,领略春的浓烈气息的绝佳去处。
恭城桃花节历经四届。主会场一般设在大岭山桃园。这时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齐聚恭城,赏西岭桃花、品桃花美酒、唱桃花歌曲、跳瑶族傩舞、尝瑶乡美食。(如去参观盛况,交通参考大岭山桃园之交通)
瑶族龙胜红衣节: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或四月初八
举办地:桂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县
活动介绍:红衣节是龙胜红瑶同胞所特有的民族节庆日,一年一度,举行于寨纳(泗水乡)或龙脊山下。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元朝期间,红瑶同胞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这天,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肩担自己生产的土特产品,成群结对来到泪水街举行节日盛会。未婚青年则在这一天借机唱山歌、吹木叶,以优雅动听的情歌来相约幽会意中人。还会举行跳长鼓舞、体育比赛、比长发、评寨花等传统节目和顶竹杠、拉山拔河、打旗公等民间体育活动。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红衣节已成为龙胜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一个窗口,并发展成为瑶、苗、侗、壮等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
壮族牛魂节:农历四月初八
举办地:桂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县
活动介绍:又称脱轭节,流行在桂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
传说这天是牛王诞辰。人们要给牛脱轭,刷洗身子,放牧到水草丰美的地方。牛栏要打扫干净,铺上干爽稻草。不准役使,更不准鞭打,还要给牛唱山歌,喂乌米饭。当天,要杀猪祭祀,村民们在庙里聚餐。牛魂节表现了壮族人民对耕牛的爱护和对农业丰收的期望。
资源七月半河灯歌节:农历七月十三日----十五日
举办地:桂林市资源县
活动介绍:农历七月半河灯歌节,历史悠久,是当地民间一年一度民族风俗传统节日。
每到七月半,以唱歌放灯寄托缅怀先人,消灾避祸的情思。人们自发携灯,沿河漂放,夜幕下灯光辉煌,形成“万盏河灯漂资江”壮景。
节庆期间,地方特产、民间小吃琳琅满目,经贸洽谈,形势多样,有顶竹竿、舞狮、舞龙、大象拔河、斗鸡、斗羊、羊鸟等古朴的民间体育、娱乐活动。“七月半”莅临资源县城可饱览桂北山区的乡土民情。
苗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卯日(兔日)、丑日(牛日)或亥日(猪日)
举办地:桂林市
活动介绍:苗年是苗族传统节日。苗年时间各地不一样,基本都在秋收结束以后。
节日当天早晨放鞭炮,连放3炮,以示吉庆。节日期间,人们走亲访友,互致祝贺。有些地方伴随举行盛大的斗牛、赛马活动。
其中芦笙踩堂活动最为精彩,届时,小伙子芦笙嘹亮,悦耳动听,姑娘们身着节日盛装,头戴龙凤银角、银簪、银梳,踏着笙歌节拍,翩翩起舞。通过踩堂,男女青年可以自由选择情侣。
桂林山水旅游节:每年十----十二月
举办地:桂林市
活动介绍:桂林市人民政府为提高桂林旅游知名度、增强桂林旅游、吸引游客、为了在每年旅游淡季(十---十二月)举办年度性国际旅游节活动。1992年开始举办山水旅游节,旅游节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生活,也加深了桂林旅游的文化内涵,促进了桂林旅游的发展。
节庆期间,举行展示桂林风采的文艺晚会;开展山水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各种旅游新线路的推介和考察以及各种文化、艺术、娱乐等活动;举办各类展销会、博览会、洽谈会和交易会等。
8、了解一下桂林的风俗习惯和四季变化
桂林山水旅游节 10-12月
桂林市人民政府为提高桂林旅游知名度、增强桂林旅游、吸引游客、为了在每年旅游淡季(10月~12月分)举办年度性国际旅游节活动。1992年开始举办山水旅游节。 三月三 三月三是壮族传统歌节,又叫“歌圩节”、“歌婆节”,分日歌圩和夜歌圩。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已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定为壮族歌节,正逐渐发展成“三月三”文化艺术节。 苗年 苗年是苗族传统节日。节日当天早晨放鞭炮,连放3炮,以示吉庆。节日期间,人们走亲访友,互致祝贺。有些地方伴随举行盛大的斗牛、赛马活动。其中芦笙踩堂活动最为精彩,届时,小伙子芦笙嘹亮,悦耳动听,姑娘们身着节日盛装,头戴龙凤银角、银簪、银梳,踏着笙歌节拍,翩翩起舞。通过踩堂,男女青年可以自由选择情侣。苗年的时间各地不一样,基本都是在秋收结束以后。 花炮节 侗族的传统民俗节日,这一天要放花炮,第一炮表示人丁兴旺,第二炮是恭喜发财,第三炮是五谷丰登。花炮活动结束后,男女青年聚在一起奏芦笙、跳舞。入夜,点燃篝火,有唱侗戏的,有自由对歌的,一片欢声笑语。花炮节的日期在各个地方都不一样,从正月到十月都有,三江侗族自治县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林溪是十月二十六,是否能碰上,就要看你的运气了。 禁风节 临桂县庙坪瑶旋传统节日。传说远古时,风神发怒,村寨受灾。有神仙指点众人,正月二十日禁声禁风,祭祀风神,果然灵验,这一天便成了禁风节。节前,人们用稻草扎些十字架,压在田头屋角,挂上屋檐。节日期间,禁止一切声音,连晾衣服也只能铺在草地上,为了避免人来人往弄出声响,全寨人都离家到庙坪圩去过节。节日活动多姿多彩,敲锣打鼓,舞狮唱戏,夜幕降临时,对唱山歌。这个原是禁声禁风的日子,变成庙坪圩一次欢乐的盛会。
气候条件
桂林地处低纬,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夏长冬 桂林山水甲天下
短,四季分明且雨热基本同季,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年平均气温为18.9℃。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7.8℃。年平均无霜期309天,年平均降雨量1949.5毫米。平均蒸发量1490~1905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3~79%。全年风向以偏北风为主,平均风速为2.2~2.7米/秒。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70小时。平均气压为994.9百帕。
9、桂林有哪些节日和习俗
您好,桂林其实有很多节庆的,除了“三月三”歌圩节之外,还有3月初的恭城桃花节、龙胜瑶族龙胜红衣节(也叫晒衣节)(农历三月十五或四月初八)、中元节期间的资源河灯歌节、侗族花炮节、苗族的苗年、桂林山水旅游节、兴安葡萄米粉节等等。
到广西度假还是找懒途比较专业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