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礼物推荐 » 请收到并回复

请收到并回复

发布时间: 2022-11-23 12:24:29

1、英文:“请确认收到此邮件并回复”如何说?

“请确认收到此邮件并回复”的英文:please respon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letter

respond 读法英 [rɪˈspɒnd]  美 [rɪˈspɑːnd] 

短语:

1、respond by walking out 以走开作为答复

2、respond to 响应,对…起反响

3、respond to the call 响应号召

示例:

They are likely to respond positively to the president's request for aid.

他们有可能积极地回应该总统的援助请求。

(1)请收到并回复扩展资料

词语用法:

1、respond是“报以…”“以…回答”“响应”,指用言语或行动对某事情作出有效的、良好的反应,往往用于书面或口头上的答复,引申可表示“有反应”“有影响”。

2、respond可用作及物动词,也可用作不及物动词。用作及物动词时,接名词或代词作宾语。respond可以引出直接引语。respond作不及物动词,表示“回答,响应”,后一般接to。

词义辨析:

respond,answer,reply这两个词的共同意思是“回答,答复”,都可用作名词或动词。其区别在于:

1、answer主要指用语言文字回答问题、指责或争论,也可能是以行动满足要求或应付情况;reply则主要指用语言文字给予回答,进行解释等,也可指用行动回答。

2、answer作为名词时,其后常接介词to;reply作为名词时,其后往往接介词to或者for。

3、answer是普通用语,用得比较广泛;reply则较为正式。

2、领导说“收到,回复”,别傻傻回个“OK”,聪明人要怎么做呢?

在职场中,少不了和领导打交道。现在很多领导喜欢直接在群里发消息,如何回复,也成为职场人要掌握的技巧。

前段时间,朋友小南就因为一件小事踩雷。小南刚进这家公司不久,领导在群里发通知:今天下午4点开会,收到回复。

下面一排都是回复:好的,小南发了个“OK"的表情。接着后面就没有人回复,而同事跟他说和领导回复OK,不礼貌。

小南觉得很委屈,本来是想活跃气氛,没想到变得这么尴尬。他认为回个“OK”的表情,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领导会因为这么一件小事,而不高兴吗?

在职场上,这种情况是存在的。职场就是个江湖,领导占据主动的一方,而员工要是跟领导的脾气对不上,吃亏的还是自己。

那么,当领导在群里发通知,说收到,回复,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回复才对呢?

01.千万别不会通知

要是小事,领导一般会让人事发通知。而领导亲自在群里发通知,而且还说了收到回复,说明他是很重视这件事了。

这个时候千万别不回领导消息,不然他会默认你不重视他。你不回,领导会怎么想?也不要以工作太忙没看到为理由,不然领导会认为你是屏蔽了工作群,才没有看到消息。

要是公司其他员工都回了,就你一个人没回,也是很尴尬的一件事。不回复,在领导眼里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上班时间,连通知都看不到,是不是在做其他事。第二种:看到了不回,对这份工作不上心。无论是哪一情况,都会给领导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02.不要用表情代替回答

现在很多人喜欢发表情包,给生活和工作增添点趣味性。而表情包,也代表很多意思。不想打字,就发个表情包当作回答。

领导很有可能会产生这几种想法:

这个员工,太没有礼貌了。这个员工太懒了,做事不积极。不合群,别人都恢复好的,你回复表情。有的人觉得回复“OK”的表情,跟恢复好的的意思是一样。但还是有差别的,给人的态度是比较随便的。除了回复“OK”,还有人回复“嗯”“1”,这几种回答都是要尽量避免的。

03.聪明的员工,都是怎么回答的呢?

回复前:先要搞清楚领导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有3种目的:

第一:领导安排工作任务,希望员工能够圆满完成。第二:是领导同志事情,希望全体员工,能够知道。第三:领导询问工作进度,希望得到反馈,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在回消息之前,先看领导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要根据领导的目的来回答,如果是领导在群里通知事情,而且明确表明收到回复。通常来说,只要回复“收到”或“好的”即可。

聪明的员工,通常在的第一时间,回复“好的”。承诺知道这件事,并且会把事情做完。领导发个通知出来,要是很长时间,都没有员工回应。领导会觉得很没有面子,很多人在回复的时候,总要等别人先回复。

反正都要回复,不如第一个回复,可以给领导一个好印象。让领导认为,你是个积极主动的人。在职场上,领导一般都会喜欢这种员工。

其次,你回复了,其他人也会跟着回复,起到带头的作用。这积极主动,而且能够在公司起到好的带头作用,长时间下去,必然得到领导的重视。而回复个表情,会让领导觉得你不够重视这项工作。

说起来很简单,有些人觉得太细节。认为只要回复了就可以,但是,决定成败的往往都是细节!

3、收到回复和收到请回复的差别大吗?

意思上差别不大,都是要求看到信息回复一下。。不过收到请回复听起来更加舒服一下,因为请字是敬语,收到回复也有一种对方居高临下的那种感觉吧。。。请回复,语气比较友好

4、有一种尊重,叫做“收到请回复”

有没有人微信收不到回复的时候会想要删掉,而不是撤回?

发现身边有一些这样的人,微信发出去很久得不到回复,有些是错过了撤回时间,有些则是在撤回时间内也选择了删除。

撤回是因为发错了,内容不对,收回去重发,删除则是想要对方看见消息,但又不想看见那个没有回应的对话框。

《郎先生》里面说:

有时候如果和喜欢的人发微信,他一直没有回复我,我就会删了那个对话框,总感觉看见了那个对话框,就好像看见了自己的卑微和讨好。

现代人生活离不开手机,人际交流也离不开的微信,我给你发微信证明我在乎你,你回复我的及时程度证明我在你心里的位置。

有的时候大事看能力,小事看人品,收到消息请回复代表了一种的尊重。

01

收到请回复,是一种责任

工作群里面,领导发了消息之后,大家都会回复收到或者“1”,这是一种有序的工作态度。领导及时发布消息,下级及时回复消息,也不会存在什么没看见消息的借口,各项工作的归责也很到位。

听朋友说过一件事,一件因为收到消息没回复造成混乱的事情。

朋友王宣是做行政工作的,在一个人手不足20的小公司,大事小事都需要她处理,所以各项事情的解决进程都会做笔记,跟进度。但总是会遇到开会通知总有人没回复,调查报告总有人没有结果的情况。

有一次,工厂的货提前到了现场,但是工人还没到位,王宣将到货时间告知给负责的销售和老板娘,但是都没有收到回复,因为是周末她也懈怠了一些。

到了周一的时候,问题就来了,到现场的一大卡车的货因为没人接收,司机又开车回广州了,现在客户在催产品,厂商司机都很不爽,时间根本来不及。

老板发脾气想要找出责任人,但是没有办法,王宣发了消息,销售受到消息,老板娘也收到了消息,就是因为周末大家默契的没有回复,事情无法及时归责到某一个人的头上。

后来王宣跳槽了。发消息收不到回复的领导同事,她感觉不到尊重;事事无法归责的公司,她除了背锅什么知识也学不到。

现代人手机不离手,微信时时看,工作上的事情无非就是三个原因。其一,不关我的事;其二,不是自己一定要做的事情;其三,当做没看见。其实三条都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有的时候人和人的差距很明显,一个收到消息总是及时回复,一个收到消息总是不回,聪明人会选择合适的同路人。

给一个明确的答复,凡事都有交待,这就是最好的人品。

02

朋友还在,收到是一种信任

想找久未联系的朋友聊聊天,可点开对方的头像,还是上次未回的消息。顺手看了看她的朋友圈,发现早已变成一条横线。

默默地关掉了手机,长叹了一口气。有些时候,不回消息的朋友已经默认了离开你的圈子。接着,删除这条对话,往后都不会联系了。

两个朋友渐行渐远,总是从一个人开始不回消息开始。上次忙、没看见、洗澡去了,说到底还是不信任了,没有那么多话可以说了。

一直陪在身边的朋友,微信不用置顶,一屏之内也总是能看到她的消息,就算真的有些原因错过了,之后也会真实的解释原因。

阿庆结婚的时候没有发纸质的请柬,给同学群发了很多电子请柬邀请老同学参加自己的婚礼,有的人会就着请柬聊起来,有的人回复收到恭喜之类的消息,至于没有回复的人,阿庆就默认是不会到场的了。

有一个大家都很好的朋友没有回复消息,自己当时还建议阿庆打电话问一下,结果婚礼那天那个朋友果然没来。

阿庆早说这个人是不会来的,提前安排婚礼座位的时候也就根本没考虑,她说要来的人肯定会及时回复的,不能来的也会及时抱歉,那些什么回复都没有的管他干嘛。

朋友的离去不会没有迹象的,一个人不在意你了,也就不会联系你了,当然你的联系也不会被回复。

03

家人,收到是一种放心

有一次,同事陈双上班的时候,家里人打电话来了,她当时按掉了电话,但是偷偷给她妈回了一条短信。想想自己有的时候挂了家里电话又没记住回消息的样子,挺佩服她的,不由的说了出来。

陈双说家里消息总要及时回的,不然父母总是会担心,不至于连发一条消息的时间都没有的,以前自己没回消息还吓到了不少人。

她以前跟同学去音乐节玩,父亲的好几个消息没看到,电话响了也不知道。当时都晚上十点多了,家里人开始着急了。

只知道陈双和同学玩去了,现在联系不到人,之前留给他们同学的电话号码好死不死的丢了,家里人都开始着急了。

根据学校号码连号的特点,姐姐、妈妈、爸爸三个人一个一个的从尾号00打到99,开口就说自己是陈双的家人,生怕对方以为是骚扰电话给挂了。

后来,终于打通了同行的同学的电话,联系到了陈双,双方都是一场虚惊,但是陈双了解到收到消息一定要及时回复的重要性。

大家生活的越来越方便,联系的越来越频繁,一旦联系不上总是非常着急的。设想一下,你打电话回家没人接,父亲母亲的电话都打不通,你会不会也很担心。

收到消息及时回复对家人来说是一种放心,父母因为不在身边产生的担心总是更加的一触即发,担心孩子没有吃晚饭,担心孩子没有及时回家,担心孩子出了些什么事情。

一旦没能及时联系上,不知道没联系的原因,父母总有一种想要立即飞过来的想法。所以,家人之间保持及时回复的习惯,可以让彼此放心很多。

我们在远方生活,父母在家中挂念,一个确切的回复,可以让父母安心,少生几根牵挂的白发。

04

群里发信息,回复一个收到,会省掉发信息那个人很多时间。

公司领导发信息给你叫你办事,回复一个收到,能让他们觉得你可靠。

父母发信息给你问候,简简单单的一个收到,能给他们莫大的安全感。

朋友之间相约,回复一个信息,就算是否定的也好,也能让你们的关系不会因没有联系而断掉。

收到请回复,是一种尊重,不要因为一段时间没看到消息就不回了,迟到的答案也比没有要好。

自己要做收到消息及时回复,也会期盼他人及时回复,至于,那些总是不回复消息的人,就算了吧,有些人并不值得等待,有些答案等不到就已经有结果了。

5、谈谈“收到请回复”

       提到“收到请回复”,相信很多人深有感触,不论你是忙碌的上班族还是悠闲的在校大学生,在月末期初事情多的时候,这几个字,时刻拉紧着你的神经。

       作为一个已经经受过无数“收到请回复”和发出了无数“收到请回复”的老学姐,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记得大一刚入学的时候,和其他人一样,跳出高中单调乏味的学习生活,也冲出了高考的枷锁,对大学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热情。那时候感觉如果不参加个社团学生会什么的都不算是大学生,于是寝室四个人都选了自己喜欢的社团,也努力进了学生会。但是刚开始的好奇心和热情没有招架住这铺天盖地的“收到请回复”。

        作为大一新生,学院办公室值班是你,足球场上的观众是你,篮球场上的观众还是你,各种无聊的讲座充人数的是你,外联部拉过来的赞助需要同学扫码注册又是你,就连不知道转了多少回的谁家的亲戚的孩子投票也会有学长学姐们在群里喊上一句“帮忙投票啊”。

         对,是你,是你,就是你。而每次定时定点的活动参加,通知的时候都会附上一句“收到请回复”。那时候我烦透了这恼人的“收到请回复”,中午睡的正香,突然被手机铃声惊醒,一看“十二点半,xx学院球赛,请准时到操场集合,收到请回复”,每次看到这样的短信都会内心狂躁、抱怨不止,却还是默默穿好衣服去做“一枚安静的观众”。起初对学生会向往的热情被这“收到请回复”冲刷殆尽。室友们也同我一样,烦透了这“收到请回复”。

        很快,新一届大一新生来了,我们内心雀跃,“再也不用当观众了”。角色有了转换,我们从原来回复“收到”开始变成了我们最初讨厌的“收到请回复”的制造者。这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短短两个“收到”在别人心中是多么的举足轻重。你的“收到”让我确定了你能参加这次活动,你的“收到”是我这次工作完成的句号,你的“收到”更是我对上一级学生干部的交代。我也不想让这恼人的“收到请回复”打扰你的休息,扰乱你的计划,只是在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同时,你也是这集体的一员。学长学姐们也要向学院的领导老师汇报工作。

        有时,我们缺少的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从来不会为对方着想。

        不知不觉,习惯了“收到请回复”,也走出了“收到请回复”的时光,作为一名毕业班的学生,学生会的任务、社团的活动逐渐淡出生活。只是偶尔班级有什么事情需要回复“收到”,学生离校统计、奖学金加分等等琐事依然会有那么几个人在deadline时还是不发信息,“网络也不上、短信也不回、电话也不接”,似乎人间蒸发一样。“六度人脉”理论此刻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现在,作为一名没有走出校园的学生,在面对很多错误时,老师会想“算了,他还是个孩子”,同学会想“反正也没出什么差错”。在很多消息通知的时候,你没有回复,班级干部还是会想方设法的告诉你室友通知你。逐渐地,你养成了这个习惯,那工作时会怎样?还会有人照顾你吗?你或许心里反驳,我到工作时肯定就不会这样了,对于这样的狡辩,教育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只能祝你一切顺利吧。

        最后,想说一句,在看到“收到请回复”时,回复一个“收到”,两秒钟而已!

6、职场上,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收到请回复”?

企业群里一旦有一条通知,数秒内就会有无数个“收到”,为什么职场上大家都喜欢“收到请回复”?下面的故事也许会告诉你答案。

01

“收到”是对人的一种尊重

懂得尊重他人,人品不会差

朋友兰儿在一家公司做行政。

有天上班,兰儿接到领导指示,明天公司拍宣传片,要求所有员工穿黑色正装。

兰儿立刻在公司微信群发通知,最后还特意叮嘱 “收到请回复。”

同事们陆陆续续回复了,但直到下班,还有三个同事没有回,兰儿赶紧给他们打电话。

○ 结果一个说看到,就是没回;

○ 一个觉得是小事,妍妍特意打个电话是小题大做。

○ 还有一个同事连电话都没接。

“我就一直担心,那个没接电话的同事第二天会不会没穿正装。

到时候,领导又觉得我没有通知到。

第二天看到他穿着正装来上班,才松一口气。”

兰儿说,在工作中,她最怕的事情就是发通知。

“发通知这事,虽然简单又无技术含量,但最考验人的耐心。”

隔着手机屏幕,我们永远不知道对方的等待有多焦急。

但我们能换位思考:

   ○ 如果你是发通知的那个人呢?

○ 有紧急或重大消息要通知到每一个人,你会怎么做?

○ 你是否也会选择群发的方式,并且希望得到大家的反馈?

○ 当你的信息发出去许久,只得到零星回复,你是否会焦虑?会担心?

“收到”两个字,花不了你1分钟的时间,但是对通知者而言,是一种证明和交代。

“收到”两个字,虽然简单,却体现了将心比心。

懂得将心比心的人,能够尊重他人。

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人品不会差。

02

“收到”是对发送者的一个承诺

有契约精神的人,人品不会差

和兰儿有着同样烦恼的,是我的同学大伟,他在一所高校做辅导员。

每年毕业季,关于如何办理离校手续、准备毕业材料的通知,他都要发很多遍。

QQ群、微信群、短信、邮件,一个都不落下。

“我也不想发这么多遍,因为我很少能收到回复,我只能多发几遍确保他们能看到。”

可就是这样,临近毕业办手续,总有些同学的材料准备不足,而准备不足的借口永远都是:

○ “老师,我没看到信息呀。”

○ “老师,我没收到信息呀。”

在学生回复信息这件事上,大伟更担心这种行为背后所展现的学生们“契约精神”的缺失。

“不回复,就默认为没看到、不知道,到时候出状况就可以推脱。

都是成年人了,还这么没有责任感,没有担当,工作了怎么办?”

社会很大,不再像以前一样,能够转个路口就能找到对方。

信息很多,不再像以前一样,能够时常聚在一起来通知。

更不会有人反复通知,等你确认。

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

○ “收到”两个字不仅仅表示你看到了这条信息,还意味着你明白这条信息里包含的内容和要求,知道自己要如何去做。

○ “收到”两个字虽然简单,却体现了契约精神,遵守契约,主动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是有责任有担当的表现。

有契约精神的人,人品不会差。

03

能力决定你走多快

人品决定你走多远

之前在媒体工作的时候,带过两个实习生。

一个叫达西,小伙子名校毕业,见识广、文笔棒、悟性高、有激情。

还有一个叫林布,虽然也是科班出身,但却有些木讷,虽然肯吃苦,但悟性不高。

两人之中,我更偏爱达西一点。

但没想到转正的时候,能力强的达西反而被分到了其他采访组。

作为实习老师,我有点疑惑,问主任:

“主任,为什么咱们要闻组不要能力相对强一点的达西?”

主任没正面回答我:

“你去群里发个通知,让他两把这2篇稿件分别发一下。”

过了一会儿林布在群里回复收到,而达西没有。

又过了半小时,林布的稿件已经发了。

主任看达西的稿件还没发出来,就让我把达西叫进了办公室。

主任问达西:

“不是让你把那篇稿子发一下吗?怎么半小时了还没发?”

“什么稿件?我不知道啊。”

达西一脸无辜。

“就是我刚刚在群里给你说的那篇呀。”

我打开手机拿给达西看。

“我没收到呀。”

达西划拉了一下自己的手机:

“老师,不好意思呀,我刚才写稿真没看见,我这就去发。”

站在他旁边的我,其实已经看见他的微信群上没有未读消息的提示了。

这条消息他看过了,只是没有去做而已。

主任挥挥手,让达西出去了,转头对我说:

“作为他们的实习老师,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林布从来不回复群发通知、消息。

年轻人天天手机不离手,连回复两个字的时间都没有吗?

回复通知事小,但是通知里的事是大事。小事都靠不住,大事还敢托付吗?

如果在有能力和靠得住的两种人当中只选一种,你会选择哪一种人呢?”

大事看能力,小事看人品。

从回复信息这么一件简单的小事,就能看出来一个人的人品。

达西被分走后,听其他组同事说,他确实经常出状况。

○ 外出采访忘记带采访笔;

○ 打开摄像机却发现忘记充电了;

○ 甚至有一次记错采访时间让采访对象等了三个小时;

○ 从此被那个大咖列入媒体黑名单。

后来,我离开了媒体,但仍然能从以前的同事口中得到一些关于林布和达西的消息。

时隔多年的今天,达西仍然还是一线小记者,重大的新闻报道从来不敢让他参与。

而林布,已经成为要闻组的负责人,今年还有两篇稿件在冲击新闻奖。

决定一个人能走多快的是能力;

但是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是人品。

“收到”两个字,是人品的体现,能够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

04

“收到”见人品

凡事有交待

“收到”这件小事,做起来并没有那么难。

○ 别人通知一件事,回复一下:“收到,谢谢。”

○ 别人问你一个问题,知道且愿意回答就回答,不知道不愿意就回一下:“不了解。”

○ 别人邀请你去赴约,想去就同意,不想去就说不愿意,哪怕借口忙也好,装作没看见很不好。

○ 别人在你很忙的时候找你,可以先解释一下忙,等到闲下来再说。

○ 别人如果想找你闲聊,如果你愿意就说,如果不想也不要忽视,告诉他你有事。

○ 别人给你发的消息,你在很久后才回复,请先说声抱歉,再好好聊聊……

这个世界越来越大,信息越来越多,我们越来越忽视收到的信息。

可能是因为习惯了;

可能是觉得无所谓了;

可能是因为忙......

但是对于发消息的人而言:

宁愿要你否定的回答,也不要一片沉默。

给一个明确的答复,凡事都有交待,这就是最好的人品。

7、别人发短信说收到请回复,我用英语怎么表达收到了?能用 get 吗

1、短信回复表示收到用“ got it”、“got you”。不能用 get来回复。

I get it 是:“我明白了,我了解了”的意思。

2、邮件回复表示收到,可以用“received”,更礼貌一点可以回复:“received,thanks/with many thanks”.

3、军队用 roger that (陆军、空军)和 that (海军)来表示收到的意思。

(7)请收到并回复扩展资料

现代信息传递

电话,电报,网络通讯等。

从人类的传播历史来说,人类传播信息方式的演变呈现这样一个脉络:视觉文化、听觉文化(直观的感受、“看的精神”)——概念性文化(“读的精神”)——新的视与听的文化(“新的看的精神”)。

因此,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在将来的某一天,图像信息会占据主流,文学也会退到一种极其边缘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能听能看甚至能触能闻的多媒体艺术。

但是,文字是不会像有些人预测的那样,被图像完全取代的,因为文字是积累知识的主要手段,是人类获得抽象思维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人类传播不能缺少的传播媒介

⒈有线通讯传输,如电话,传真,电报,电视等。

⒉无线通讯传输,如对讲机,BP机(已淘汰),移动电话,收音机。

⒊数字通讯传输,最熟悉的,连网的电脑,数字电视。

⒋纸张通讯传输,如书信,报纸等。

8、有一种礼貌叫"收到请回复"

      最近很流行一句话:“我回你是秒回,你回我是轮回,太过分了!”很想告诉说这句话的那个人,其实还有更过分的!干脆不回。

记得520的时候,看到公司挺多对情侣的,就决定给他们放放假。前一天下班后,我就在公司群里 @了所有人,告诉他们明天放假。

说完过了快半个钟头,群里都没人理我,我怕他们开了群消息免打扰,不知道这个消息,于是 又@了一次,收到请回复。

结果呢?还是没人理我。我就担心他们可能不知道这个消息,明天又跑来公司上班。我只好再一次地群发信息给他们,这回有一些回复了,我心里也舒服多了。

还有一些人没回复,我就给同事小黄打了个电话,让她联系一下这些人。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小黄说:“大家都是手机不离身的人,微信时刻登着,大家早就看到了你发的微信,只是不想回罢了,要回你的人早回你了。”

我愣了一下,是啊,现在大家都是手机不离身,要回你早回了。

回个信息有多难?只需要按一下键盘,再按一下发送,10秒时间用不用?

收到这样的通知信息,不指望你能够秒回,只求你能回,就算轮回,都比不回要好。

   给人一个答复,一句收到,这是我对你的尊重。同样的,人都是相互的,收到请回复,我自然也希望能得到你的尊重。

2

前阵子,回了一趟我曾经的大学,做校园招聘。给以前的导师发了微信,请他帮忙推荐一下看看有没有好的人选。

隔了几分钟就回我,“好的收到,在忙,待会儿给你把学生带过去。”

校园招聘会开始了,别的单位陆陆续续地开始有学生去面试。我这边还空荡荡。

同事问我,“怎么办?我们这边都没有人,你的导师会不会忘记了给我们推荐啊?要不催他一下?”

说着拿出电话准备联系校方,被我阻止了。我相信导师不会忘记,收到且答应了,就一定会给我们一个交待。

招聘会开始半个多小时后,忙完工作的导师带着十几个学生出现了。

收到,不仅是一种尊重,同时也是一种责任、一种精神。

3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借给过别人钱?

记得我刚大学毕业的时候,有两个室友找我借了一千块左右,他们说要回家买车票,钱不够,先借着,到家了就还。

那一千块钱是我大学时省吃俭用存了两个月的生活费,省下来打算给自己换部手机。

大学四年的感情,我觉得也是可以相信的,于是就借出去了。可后来却发现,还是我太天真。

在他们上了火车以后,我给他们发了一个短信,“注意安全,到家了和我说一声哈。”

很快就收到了其中一个人的回复,而另一个人的我至今都没收到。

其中一个人回去了以后,立马给我回了个信息,“已到家,钱第二天转给你,谢谢啦”,接着,过了一天就把钱给我转过来了。

另一个人,信息没回,钱也没还我。

他不会知道,他没回信息,对我造成了多大的影响。担心他是出了什么意外?还是怎么了?手机给人偷了?

之后一次同学聚会,他们两个没来,听另一个室友说起他们:

收到信息回复了我的那一位,自己开了一间公司,公司做得很大,因为很多人都信任他。

断掉了联系的那一位,开了一个厂,不怎么守信用,经常忽悠人,没几个月就倒闭了,在老家到处欠钱,东躲西藏了好一段时间,现在在一间拉面店做服务员。

有的时候,要看一个人的人品,其实不难。承诺过的事能不能及时给人一个回复,意味着尊重,也意味着责任,更意味着人品。

4

收到,给人一个回复,真的不难。

群里发信息@到你了,回复一个“收到”,会省掉发信息那个人很多时间。

公司领导发信息叫你办事,回复一个“收到”,能让他们觉得你可靠。

父母发信息给你问候,简简单单的一个“收到”,能给他们莫大的安全感。

朋友之间相约,回复一个信息,就算是否定的也好,也能让你们的关系不会因没有联系而断掉。

别人借了钱给你,找你的时候,给别人一个回复,给别人一个肯定的日期,能让他们更加地信任你。

有一种尊重,叫做“收到请回复”。

有一种责任,叫做“收到请回复”。

有一种人品,叫做“收到请回复”。

9、英文:“请确认收到此邮件并回复”如何说?

“请确认收到此邮件并回复”的英文:

respond读法 英 [rɪˈspɒnd]  美 [rɪˈspɑːnd] 

短语:

1、respondbywalkingout以走开作为答复

2、respondto响应,对?起反响

3、respondtothecall响应号召

示例:

'srequestforaid.

他们有可能积极地回应该总统的援助请求。

(9)请收到并回复扩展资料

词语用法:

1、respond是“报以?”“以?回答”“响应”,指用言语或行动对某事情作出有效的、良好的反应,往往用于书面或口头上的答复,引申可表示“有反应”“有影响”。

2、respond可用作及物动词,也可用作不及物动词。用作及物动词时,接名词或代词作宾语。respond可以引出直接引语。respond作不及物动词,表示“回答,响应”,后一般接to。

词义辨析:

respond,answer,reply这两个词的共同意思是“回答,答复”,都可用作名词或动词。其区别在于:

1、answer主要指用语言文字回答问题、指责或争论,也可能是以行动满足要求或应付情况;reply则主要指用语言文字给予回答,进行解释等,也可指用行动回答。

2、answer作为名词时,其后常接介词to;reply作为名词时,其后往往接介词to或者for。

3、answer是普通用语,用得比较广泛;reply则较为正式。

热点内容
新泰特产 发布:2020-09-14 19:00:13 浏览:505
适合开业的音乐 发布:2020-09-17 11:28:55 浏览:503
送男生十字绣 发布:2020-09-16 16:05:07 浏览:503
神秘商店皮肤赠送 发布:2020-09-16 15:38:37 浏览:503
手绘圣诞贺卡 发布:2020-09-16 14:48:57 浏览:503
青岛初中升学率 发布:2020-09-16 09:55:57 浏览:503
送妈妈的生日蛋糕图片 发布:2020-09-16 09:10:18 浏览:503
梦生日 发布:2020-09-16 18:24:33 浏览:502
纸礼物盒 发布:2020-09-16 15:55:47 浏览:502
wow角色定制 发布:2020-09-16 14:46:32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