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节日 » 端午节是表达对家人的什么

端午节是表达对家人的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4-07 18:19:02

1、有关端午节的寓意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其寓意和象征意义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族液方面:

祭祀和纪念先祖:端午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祖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祭祖仪式,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恩之情。同时,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驱邪避疫:端午节是夏季的传统节日,据传在这一天会有各种瘟疫和恶魔出现,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驱邪避疫,例如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等。
促进团结和友谊:端午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家人和朋友会聚在一起吃粽子、银竖赛龙舟等活动,表达对彼此之间的感情和关心,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追求健康和长寿:端午节也是一个追求健康和长寿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食用艾草、菖蒲等草药,以保护身体健康。同时,粽子也被认为锋穗大是一种寓意长寿的食品,因为粽子象征着人们的心意和祝福。
综上所述,端午节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和历史意义的节日,它代表着人们对祖先的敬意、驱邪避疫、团圆和友谊、健康和长寿的追求。

2、端午节的习俗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感情

端午节的习俗表达了人们缅怀诗人,热爱祖国的感情。

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日、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这一天因为楚国首都郢都被秦国攻破而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但却再也没有捞到屈原的尸体。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2)端午节是表达对家人的什么扩展资料

端午节名称由来:

端午的“端”字本义为“正”,“五”为中。《易经·系辞上》说,天为奇数,一三五七九,五数相加为二十五;地为偶数,二四六八十,五数相加为三十;天地之数相加是五十五。

天地数之和都是五的倍数,它们的总和正好二五相逢,所以五月五日称为“天中节”。它们碰在一起才是“正”,是“端午”,这一天午时则为正中之正。

另外,据说五月初五最早应该是对于神秘数字“五”的纪念。“五”对于中国文化来说意义巨大,几乎可以说是我们民族哲学最重要的基础。五行说就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和复杂的神秘主义的结合。另外一个就是“端”者,始也,万物之生,是对万物诞生的一种纪念。

3、端午节家人祝福语

端午节家人祝福语:

1、粽子粘,粽子甜,端午吃粽来解馋。粽子香,粽子软,我的祝福最浪漫。天天盼,与你见,发送短信表思念。身体健,心情灿,端午幸福来相伴,开心快乐不间断。

2、我要包一个大粽子给你,里面包上幸福、好运、快乐、财富、健康,让你吃得意犹未尽,满嘴流油!祝端午节快乐!

3、五月五端阳到,送你五十五颗真心,送你五十五片深情,送你五十五个粽子,送你五十五份祝愿,愿你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开心,事事如意。端午节快乐。

4、迎端午,共欢度,幸福常在心中驻;喝黄酒,贴五毒,年年岁岁都有福;系百索,戴荷包,前途事业涨得高;吃粽子,送祝福,生活美满富足!端午幸福安康!

5、端午节,端午送你五个五:祝你收获多多,五谷丰登;收入多多,五花八门;朋友多多,五湖四海;快乐多多,五彩缤纷;幸福多多,五福临门!


6、端午节,吉祥到,吃粽子,龙舟闹。开心笑,生活好。给你祝福不能少。愿你端午有好运,愿你年轻永不老。日子过得总甜蜜,家庭事业步步高。

7、端午节,将来到,送个粽子问声好,祝你:工作勤奋“粽”顺利;事业兴旺“粽”成功;生活惬意“粽”美满;万事无忧“粽”好运。预祝:端午节快乐!

4、端午节寓意着什么意思

端午节寓意如下:
1、祈福平安。从古时候起,端午节就有着祈福平安的内涵寓意,古人会在这一天集体进行聚午宴、佩戴长命缕、画额、洗草药水等等活动,以便能够祈福家人和自身平安。所以端午节是一个非常盛大的节日,直到今天我们对端午节的重视程度依旧没有降低过,甚至将其设立为法定节假日。
2、驱邪消灾。端午节有一项是重要的寓意,那就是避五毒驱邪消灾。所以每当端午节来临的时候,我们都要挂艾草、挂菖蒲、贴午时符、系百索子、打午时水、点艾条、黛苍术、晒百日姜、挂黄葛藤、佩香囊、栓五彩绳、佩豆娘、贴五毒图、挂钟馗像、喝雄黄酒等等,以此来化解灾劫、驱散虫蚁。
3、自然崇拜。端午节也有着自然崇拜的寓意,这与端午节最初的来源有关。早在上古时候起,人们就对自然充满了崇敬,甚至在五月初五这一天要祭祀龙图腾和自然,所以民间有着赛龙舟的习俗,直到今天赛龙舟依旧是端午节最主要的民俗活动之一。

5、端午节象征着什么寓意和意义

端午节象征着祈福平安、驱邪消灾的寓意和意义。

从古时候起,端午节就有着祈福平安的内涵寓意,古人会在这一天集体进行聚午宴、佩戴长命缕、画额、洗草药水等等活动,以便能够祈福家人和自身平安。端午节还有一项重要寓腊扮意,那就是驱邪消灾。所以每当端午节来临的时候,我们都要挂艾草、挂菖蒲、贴午时符、系百索子等等,以此来化解灾劫。

“端午”轮毁灶的“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端午”,“中正”也,这天午时则为正中之正。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天之道,地支承载地之道,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纪元通用天干地支。仲夏午月午日飞龙在天,此时龙星处在正南中天,为全年周天运行最中正之位,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历史渊源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根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固本思源等人文余模精神。

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古时南北风俗各异,先秦时代端午节的节俗活动鲜见于中原文献记载,就现存文献没法直接考证其源流。关于端午节的相关文字记载,“端午”二字,最早出现在晋代的《风土记》中,但端午的习俗却早已有之。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端午节

6、端午节和中秋节表达了人们的什么愿望

<

7、端午节给父母的祝福语

端午节给父母的祝福语如下:

1、就像包一个小,细心选叶,精心拌馅,用心系绳,小心加水,耐心煮熟,然后送到你手中,轻轻对你说:端午节快乐!

2、端午节来了,送你一个粽子,它是用包装,会让你开心无忧;用财富做料,会助你财源滚滚;用幸福做馅,会使你生活甜美。祝端午节安康!

3、闻着您的味道,感觉香甜。看着您的样子,感觉迷人。念着您的名字,感觉亲切。想着您的日子,感觉幸福。别多想,我是说粽子!端午节至,祝您快乐无边!

4、万水千山粽是情,没有粽子行不行?端午佳节就来到,少了粽子真不行。枣泥豆沙凤梨馅,甜甜蜜蜜好滋味。蛋黄肉松肉儿馅,幸福快乐一生。

5、一句平淡如水的问候,很轻;一声平常如纸的祝福,很真;采一片清香的粽叶,包一颗香甜的粽子,装入真情的信息里,送给你:祝老爸老妈端午节安康!

6、你的眼睛弯弯,你的笑容甜甜,你的声音美美,你的身姿恋恋我天天期盼着与你相见。今天端午节,再不送我粽子,我就我就一直骚扰你!

7、时间,让人品味等待的滋味;空间,使人倍感牵挂的美丽;有时人与人之间的祝福,不需言语体现,就如此刻你静静体味我诚挚的问候,祝端午节安康!

8、总盼望幸福把你拥抱;总期望健康与你同在;总希望快乐将你围绕;总奢望能为你做的更多。祝福你,端午节安康。

9、端午节又来到,手机祝福被挤爆。我的祝福围您绕,我的问候对您笑,还有快乐对您把手招,幸福一定不会跑。祝您端午节安康,精彩生活直到老。

10、一斤花生二斤枣,好运常常跟你跑;三斤苹果四斤梨,吉利和你不分离;五斤橘子六斤蕉,大捆钞票进腰包;祝端午节好运。

8、端午的意义是什么

问题一:端午节的意义价值是什么?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

问题二:端午节的意义是什么20字 端午节的意义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的名人:屈原、伍子胥、东汉孝女曹娥、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升山尸三吵咐中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简庆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问题三:过端午节的意义是什么? 说起端午节起源,多数人认为是为了纪念屈原,节日的意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们应该被缅怀和纪念。因此,充分挖掘和传承端午传统文化,并做到与时俱进,赋予其现代价值,才能让端午节魅力无限、源远流长。
当社会的发展,早已使得我们摆脱了对温饱的担忧之后,仅仅依靠舌尖上的享受,已经难以唤醒我们对传统节日的关注。端午节,更应该和时代交汇,谱写他在现代社会的崭新意义。
端午节文化应该主动融入现代。做到古今结合,相互促进。端午文化主流是好的,但在民间也有一些不健康的习俗,确实需要挖掘和传承好的一面,主动摒弃那些不健康的东西。兴文县将端午节与“千人走基层 同心助脱贫”四下乡百村文艺巡演相结合,让传统的文化记忆融入到现代生活,重新发掘节日所蕴含的宁静致远精神和以民为本思想,并将这些精神与思想运用到实际中,让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端午节文化应该融入时代精神。爱国情怀是端午节的特有价值。过端午就要发挥爱国情怀,爱国情怀在当今时代的体现,主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兴文县通过城区LED显示屏、交通信号LED显示屏、出租车顶灯显示屏、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大力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激发群众的精气神,凝心聚力谋发展。
端午节文化应该融入优良家风。每个传统节日,也是家风的载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社会又是由亿万个家庭所组成。只有细胞健康,社会才能健康并和谐发展。兴文县将优良家风写入《村规民约》,结合端午节加强对优良家风的重温、传承和发挥。好家风方能促进家庭和睦;充分发挥优良家风的作用,方能利国利民利家庭。

问题四:端午节的名字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叫 “端午” 节?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夏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
如今被大家熟悉的端午节活动有:包粽子、吃粽子、裹粽子、吃鸭蛋、赛龙舟、 描雄黄、插艾草、戴香包、登高、挂葫芦。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屈原
中国的端午节最先是屈原出现之前祭祀河神、乞求收成的节日。因为在长江一带至今有“端午水”一说,也就是在端午节前后会有大暴雨导致的洪水。古人认为洪水是河神发怒的结果,为防止端午大水把秧苗什么的冲走,举行的一列祭祀活动,希望河神高兴,五谷丰登。加上这时候一般是农耕的犁田、插秧季节,经常要在水里泡着,喝黄酒能有效去除风湿,相传黄酒是神仙赐予的酒,慢慢的也就形成了这段时间喝黄酒的习惯。这些并不是纪念屈原才形成的,也就是在屈原投江前中国就已经有了端午节这一说法,屈原投江更加让人们记住了这一天,也增加了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庆祝方式。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

问题五:端午节、中秋节有什么意义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

问题六:端午节是什么意义。 端午节主要是为了纪念屈原。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

问题七:端午节象征着什么意义? 端午节 Dragon Boat Festival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了纪 念屈原,一说源于田文端午立新规。 据说当初屈原投江之后,每到五月五日屈原的祭日,人们都把米饭扔到河里纪 念屈原。一天晚上,有人梦见屈原面黄肌瘦,就连忙上前询问。原来,百姓投往河 里的米饭,都被鱼鳖虾蟹吃掉了。屈原无食充饥,所以日渐消瘦。他左思右想,不 知怎样才能不让鱼鳖虾蟹吃米饭。屈原告诉他,如果用箬竹叶包饭,做成尖角的角 黍(即粽子),鱼鳖虾蟹见了,以为是菱角,它们就不敢再吃了。那人醒后,就把 此梦转告给乡邻。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梦中屈原说的方法去做。不久,屈原 又托梦给那人,感谢人们送去的粽子。后来,人们都这样去做,渐渐形成了包角粽 的习惯。 老百姓把源于田文的说法都称为“躲五”。传说古代的时候,人们把五月称为 恶月,五月五日为恶日,此日生的孩子为“五日子”。“五日子”是父母的克星, 谁也不敢抚养。齐国的田文是“五日子”,父亲几次要害死他,多亏母亲保护,他 才幸免于难。但父亲命令他,每到五月初五这天,他必须到外祖母家去“躲五”。 田文长大以后,做了宰相,便下令改“躲五”为“端午”,说五月五日是个端端正 正的吉利日子,此日生的孩子一律不准加害,也毋须到外祖母家去“躲五”。自此以 后,便有了端午节。 在端午节的风俗中,除人们熟知的赛龙、吃棕子、插艾蒲、戴荷包、洗药浴等祭 奠、庆贺、文体活动外,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奇趣。 名称最多的节日 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堪称节日别名最多。究竟有多 少,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权威的统计。据统计的资料就达二十多个,但含义不 尽相同。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 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棕子节等等。 同风异俗的节日 同为端午节,全国多在五月初五日过节,唯有福建有些地方是在五月四日过节 原因是说五代十国时闽国建立者(即闽王)王审知死于五月五日,故避之。 同为赛龙舟,湖北秭归(屈原故乡)正式比赛是在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天 别的地方是在初五这天。江西一些水浅干旱之地,不是在水上龙舟竞赛夺标, 而是在陆上跑旱船、爬高比赛。同是佩符避邪,各地佩带物也有差异:江苏女 子带用各色草花做成的五毒花,妇女头上插绒制虎,儿童背上负绸制虎,而河 北丰润一带却用棉花布缝制成小狗、小人、小口袋带在孩子身上。青海湟源一 带所带香包,已不单是别处的驱秽作用,而成了爱情的信物,女子精心缝制于 端午节送于情人。在各地除了吃粽子风俗外,还有吃年糕、馄饨、油果、咸甜 鸡鸭、鹅蛋、蒜瓣等习俗、浙江端午的骆驼蹄糕就很有名气。 在外国过的节日 外国也有端午节。在朝鲜,端午节这天也有用艾蒲的习惯。不同的是,中国插 艾叶、插菖蒲,或饮雄黄菖蒲酒;而朝鲜是吃艾饼,洗菖蒲澡。他们不是祭屈 原,而是用艾饼、松皮饼祭祖先。他们不竟龙舟而是摔跤、打秋千。日本的端 午节与我国的习俗差不多:插艾草、吃粽子,沿海也要举行类似赛龙舟的活动 叫“相会”、“爬龙”。有男孩的家庭,还要挂鲤鱼旗,期望儿子“鲤鱼跳龙 门”。新加坡在端午节这天举行全国龙舟大赛。在美国从1979年开始,在 波士顿儿童博物馆举行一年一度的波士顿龙舟会,并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的文 化节日!

问题八:端午象征意义 端午节
Dragon Boat Festival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了纪
念屈原,一说源于田文端午立新规。
据说当初屈原投江之后,每到五月五日屈原的祭日,人们都把米饭扔到河里纪
念屈原。一天晚上,有人梦见屈原面黄肌瘦,就连忙上前询问。原来,百姓投往河
里的米饭,都被鱼鳖虾蟹吃掉了。屈原无食充饥,所以日渐消瘦。他左思右想,不
知怎样才能不让鱼鳖虾蟹吃米饭。屈原告诉他,如果用箬竹叶包饭,做成尖角的角
黍(即粽子),鱼鳖虾蟹见了,以为是菱角,它们就不敢再吃了。那人醒后,就把
此梦转告给乡邻。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梦中屈原说的方法去做。不久,屈原
又托梦给那人,感谢人们送去的粽子。后来,人们都这样去做,渐渐形成了包角粽
的习惯。
老百姓把源于田文的说法都称为“躲五”。传说古代的时候,人们把五月称为
恶月,五月五日为恶日,此日生的孩子为“五日子”。“五日子”是父母的克星,
谁也不敢抚养。齐国的田文是“五日子”,父亲几次要害死他,多亏母亲保护,他
才幸免于难。但父亲命令他,每到五月初五这天,他必须到外祖母家去“躲五”。
田文长大以后,做了宰相,便下令改“躲五”为“端午”,说五月五日是个端端正
正的吉利日子,此日生的孩子一律不准加害,也毋须到外祖母家去“躲五”。自此以
后,便有了端午节。
在端午节的风俗中,除人们熟知的赛龙、吃棕子、插艾蒲、戴荷包、洗药浴等祭
奠、庆贺、文体活动外,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奇趣。
名称最多的节日
攻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堪称节日别名最多。究竟有多
少,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权威的统计。据统计的资料就达二十多个,但含义不
尽相同。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
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棕子节等等。
同风异俗的节日
同为端午节,全国多在五月初五日过节,唯有福建有些地方是在五月四日过节
原因是说五代十国时闽国建立者(即闽王)王审知死于五月五日,故避之。
同为赛龙舟,湖北秭归(屈原故乡)正式比赛是在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天
别的地方是在初五这天。江西一些水浅干旱之地,不是在水上龙舟竞赛夺标,
而是在陆上跑旱船、爬高比赛。同是佩符避邪,各地佩带物也有差异:江苏女
子带用各色草花做成的五毒花,妇女头上插绒制虎,儿童背上负绸制虎,而河
北丰润一带却用棉花布缝制成小狗、小人、小口袋带在孩子身上。青海湟源一
带所带香包,已不单是别处的驱秽作用,而成了爱情的信物,女子精心缝制于
端午节送于情人。在各地除了吃粽子风俗外,还有吃年糕、馄饨、油果、咸甜
鸡鸭、鹅蛋、蒜瓣等习俗、浙江端午的骆驼蹄糕就很有名气。
在外国过的节日
外国也有端午节。在朝鲜,端午节这天也有用艾蒲的习惯。不同的是,中国插
艾叶、插菖蒲,或饮雄黄菖蒲酒;而朝鲜是吃艾饼,洗菖蒲澡。他们不是祭屈
原,而是用艾饼、松皮饼祭祖先。他们不竟龙舟而是摔跤、打秋千。日本的端
午节与我国的习俗差不多:插艾草、吃粽子,沿海也要举行类似赛龙舟的活动
叫“相会”、“爬龙”。有男孩的家庭,还要挂鲤鱼旗,期望儿子“鲤鱼跳龙
门”。新加坡在端午节这天举行全国龙舟大赛。在美国从1979年开始,在
波士顿儿童博物馆举行一年一度的波士顿龙舟会,并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的文
化节日!...>>

热点内容
新泰特产 发布:2020-09-14 19:00:13 浏览:505
适合开业的音乐 发布:2020-09-17 11:28:55 浏览:503
送男生十字绣 发布:2020-09-16 16:05:07 浏览:503
神秘商店皮肤赠送 发布:2020-09-16 15:38:37 浏览:503
手绘圣诞贺卡 发布:2020-09-16 14:48:57 浏览:503
青岛初中升学率 发布:2020-09-16 09:55:57 浏览:503
送妈妈的生日蛋糕图片 发布:2020-09-16 09:10:18 浏览:503
梦生日 发布:2020-09-16 18:24:33 浏览:502
纸礼物盒 发布:2020-09-16 15:55:47 浏览:502
wow角色定制 发布:2020-09-16 14:46:32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