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节日 » 北京中秋节什么

北京中秋节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4-02 16:04:53

1、中国最重要节日中秋节各地风俗?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而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都是不一样的。那么,接下来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中国最重要节日之中秋节各地风俗是怎样的?

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铅搜芹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槐毕,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老北京,中秋要放叁天假。十叁到十五日漏燃,学生也不上课。而所谓“泥兔摊”,就是卖兔儿爷的。前十年,北京中秋还有兔爷卖。现在很少见了。似乎只在春节庙会上见过。中秋节祭的就是这只月亮里的兔子。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亦嚯亦谐。有曲为:莫提旧债万愁删,忘却时光心自闲。瞥眼忽惊佳节近,满街挣摆兔儿山"。过中秋,家里摆个兔爷像,确实很有气氛。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2、2022北京中秋节是哪天?

当前时间是2022年07月10日,距离雀余2022年中秋节还有62天。2022年中秋节是2022年09月10日,星期六,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9月10日至12日放假,共3天。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 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哪蚂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2022北京中秋期间天气情况怎么样?

北京中秋期间天气还是比较凉的,就以往的个情况看北京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大陆性季候风气候,而且还是半湿型的,这样的气候可以李岁埋让你感受到春秋是非常短暂的,就好像是过完了夏天直接就到了冬天一样。

所以在中秋节的时候感觉还不是很冷,大概温度也是会在15-24度左右,但是或许稍微的一变天立马就冷了,所以一定要及时增加衣服。

3、北方人过中秋习俗是什么?

北方人过中秋时,在家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4、北京中秋节去哪里玩?

北京中秋节可以去颐和园、什刹海、北海公园、天坛公园、景山万春亭、北京古观象台。

1、颐和园



颐和园是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皇家行宫御苑,古时的夏秋时节,颐和园便是宫廷赏月的绝佳之所。在中秋月圆之夜,皓月当空,山水楼阁依然屹立。佛香阁在月色的映衬下更显精美,月上西楼,安静怡然。

2、什刹海



中秋一定要到风景优美的什刹海赏月,享受繁华中的静谧时光。与心爱的人沿着西岸漫步赏月,还可以乘坐一艘摇橹船,在荡漾的碧波上欣赏满月之景,这里的中秋氛围格外浓厚,月色很美,一切都刚刚好。

3、北海公园



华灯初上,北海公园的绝美夜色就已上演。在北海公园可以体验水上观月,乘坐游湖画舫,悠悠飘过太液池,仰望月色婆娑,波心荡漾,冷月无声。一轮圆月倒陪枝映在微澜的湖面上,如梦似幻。

4、天坛公园



中秋佳节一定不要错过天坛公园的夜景,真的扮肆太好看了。夜色中亮起的祈年殿,比白天更有故事感。看着祈年殿升起的月亮,闪耀的星月高悬空中,这是古建筑与月亮的对话。

5、景山万春亭



景山公园的万春亭是有名的赏月胜地,可以享受纯净的中秋夜景。登上万春亭,吹着凉风,感受北京独有的中秋月圆胜景。

6、北京古观象台



北京厅乱轿古观象台是最有科技感的赏月胜地,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在这里可以了解很多关于月亮的故事,还可以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让月亮离的更近。中秋之夜,一起来北京古观象台与月共舞。

5、北京的中秋节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北京的中秋节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京的中秋节作文 篇1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中秋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正逢诸果成熟上市,是个果子秋,有的老北京人就直接称它是“果子节”。在老北京,中秋的前数天,在东、西四牌楼,东、西单牌楼,前门大街,天桥等各热闹街道均有果摊,接连不断,有些大商店临时搭棚支帐,昼夜营业。这些席棚和果摊是专卖水果和出售整只羊的。水果品种包括红葡萄、白葡萄、鸭儿梨、京白梨、苹果、青柿、石榴、桃子、烟台梨以及西瓜(专为供月之用),干果店门前卖糖炒栗子。由于水果品种最全,故供月以水果为主。

在老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八月十三到十五,学生也不上课。当到了中秋节黄昏的时候,每家每户就都在庭院中设一供案,将月饼和石榴、枣儿、萝卜余李、西瓜等瓜果供于桌案上。女人一一向月而拜,男子多不叩拜,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中秋祭的就是“月光马儿”和“兔儿爷”。

这里所说的“月光马儿”,就是纸神马。《燕京岁时记》说:“京师谓神像为神马儿,不敢斥言神也。”这月光马儿,上部绘太阴星君,下部绘月宫桂殿及捣药的兔儿爷,彩画贴金,辉煌耀目。

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兔儿爷源于传说中月亮里的玉兔,是用黄泥以砖模刻塑的,造型众多,大的高约三尺,小的仅一寸左右;大的很威风,小的甚精巧。兔儿爷多似将帅,身穿金色盔甲,或半披战袍,有的骑着狮、象、麒麟、骏马等神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颌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老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一般从八月初就开始摆出来,一直卖到八月十五的夜晚,过了十五就没人要了。“兔儿爷”虽一年一度享受一阵香火,不过谁也不真把它当神看待,撤供后就是孩子们的玩具了。

北方的月饼不如南方的细软,在六十年前,除了东安市场和前门外几家南味食品店售卖“火腿”、“五仁”、“提浆”等少数几种南味月饼外,北京人习惯吃的则是“自来红”、“自来白”和上供用的大月饼(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等),品种不多。

现在流行吃广味月饼,而过去老北京的中秋月饼则是以前门致美斋为京都第一。以前老北京祭祀的月饼都很大,很多家里都吃不完,有的保留到除夕接着吃。月饼源自民间祭祀,同样,老北京人常吃的点心其实百分之七八十也都出自于民间祭祀或宗教上的供品。

北京的中秋节作文 篇2

中秋节是六大民族传统节日之一,是老北京人除春节以外的第二大节日,在北京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据《大金礼集》卷32“休假”条记载元旦、清明、端午、七夕、中秋改升、重阳等是金朝的法定假日,各级官员都有一至三天的休假。中秋节在北京又称八月节,经明朝的发展,在清代乾隆间形成高潮,因乾隆属兔,又是八月十三的生日。皇帝生日在清代叫“万岁核毁老节”,乾隆当了六十年皇帝,每年均要庆贺生日,许多中秋习俗是在乾隆年间形成,一直沿袭至民国,丰富多彩。

老北京民间视月为神,把月亮称为月神、月姑、月宫娘娘、太阴星君或称月光神为嫦娥,因此有系列祭月活动。《燕京岁月时记》中说:“京师谓神像为神马儿,不敢斥言神也。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玉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璧辉煌,市肆问多卖之者。长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色,或黄色,向月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拜月方式很多,有的供月光马,有的不供月光马,但都面对月出的方向摆好供桌。供桌上讲究“五供三不摆”:

一供福;月饼代表大团圆,苹果代表“平安就是福”;

二供禄:供桌上要摆上香炉、腊扦和花瓶,腊扦上放红色蜡烛,下面压敬神钱粮(黄钱、元宝、千张);

三供寿:摆放大桃和石榴取意“桃献千年寿,榴开百子图”;

四供喜:摆放切成花瓣型的西瓜和九节藕,寓意“花好月圆,喜事连连”;

五供财:把鲜栗子和枣放在柿子四周,寓意“早早利市”。

三不摆,拜月时一不摆“自来白”;

二不摆“梨”,因梨的谐音是“离”,中秋人们期盼的是团圆;

三不摆是花瓶里不插花,一般供花是插给玉兔吃的毛豆枝和象征娑罗树的鸡冠花,希望玉兔能捣仙药给人以长寿。由于受皇帝每年秋分亥时到“夕月坛”祭月是也含二十八星宿的影响,民间祭月有的也有其内容。

北京的中秋节作文 篇3

中秋节有很多传说,你们都知道吗?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个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叫做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逄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逄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逄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逄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逄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活动就由此传开了。这就是嫦娥奔月的传说,你们知道了吗?

北京的中秋节作文 篇4

在北京,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中秋节,又为八月节。街市繁盛,果摊泥兔摊处处皆是。家人团坐,饮酒赏月,称为“团圆节”。又将祭月的月饼按人数切成块分食,称为“团圆饼”。

在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学生们也不用上课。人们过中秋节,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月饼。这均是用蛋黄和莲蓉掺和成的。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灯笼,特别是小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一些零七八碎的玩意儿。

北京还有一个有特色的玩意儿——泥兔摊。所谓“泥兔摊”,就是卖兔儿爷的。前几年还有卖,但现在很少见了。似乎只有在庙会上见过。中秋节祭的就是这只月亮里的兔子。兔爷是用泥做的,兔首人身,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座或立,竖这两只大耳朵。过中秋,家里摆个兔爷儿像,确实很有气氛,还为家里增添了几道色彩。

北京这几年似乎又兴起了送礼大行动。正值秋果上市,特别丰富,街市遍设果摊。过节,弄两辆车,满满装上月饼果品,挨家挨户送。当然,这里的家户是指商家客户。送礼,自然是为了联络感情,结款要生意。两年前做这时还想,现在到底是拜兔儿爷的。今年这风气恐怕更盛了。

一眨眼,又过完中秋节了,大人们又干自己的事情,孩子们有上学去了。

6、北京市属公园推出35项中秋主题活动,中秋节有哪些习俗?

中秋节有很多习俗,比如说吃月饼,赏月,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饭,吃石榴,挑灯笼。

7、北京中秋节有什么习俗?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中秋节,俗呼为八月节。街市繁盛,果摊泥兔摊所在皆是。十五月圆时设月光马于庭,供以瓜果、月饼、毛豆枝、鸡冠花、萝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毕,家人团坐,饮酒赏月,谓之“团圆节”。又将祭月之月饼按人数切块分食,谓之“团圆饼”。

老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学生也不上课。而所谓“泥兔摊”,就是卖兔儿爷的。前十年,北京中秋还有兔爷卖。现在很少见了。似乎只在春节庙会上见过。中秋节祭的就是这只月亮里的兔子。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亦谑亦谐。有曲为证"莫提旧债万愁删,忘却时光心自闲。瞥眼忽惊佳节近,满街挣摆兔儿山"。过中秋,家里摆个兔爷像,确实很有气氛。

中秋节,正值秋果上市,特别丰富。《春明采风志》里有“中秋临节,街市遍设果摊,雅尔梨(原文)、沙果、白梨、水梨、苹果、海棠、欧李、鲜枣、葡萄、晚桃,又有带枝毛豆、果藕、西瓜。”过去的果子市在前门东,八月十三、四两日灯火如昼。并有吆喝:“今儿是几来?十三四来,您不买我这沙果苹果闻香的果来,哎!二百的四十来”现在,这些秋果街上都买得到。而且相形下,今年的水果多又便宜,正是由猴子变成的人的最美时刻。美中不足的是萝卜有点贵,和苹果一个价。难免有老年人痛斥这没有道理的价格。值得一提的还有毛豆,过去中秋并不常见,今年在北太平庄副食店的月饼摊前,居然也支起了煮毛豆的大锅,而且确实是带枝的毛豆。

从习俗上看,和过去中秋靠近的还有送礼。“中秋,大家互送礼节……,赏奴仆钱,铺户放帐帖,每节如此”。北京这两年似乎又兴起了中秋送礼大行动。节前,弄两辆车,满满的装上月饼果品,挨家挨户送。当然,这里的家和户是指商家客户。送礼,自然是为了联络感情,结款要生意。两年前做这事时还想,现在到底拜的是那里的兔儿爷。今年这风气恐怕更盛了。

8、过中秋节北京河北等地有传统玩具什么

过中秋节北京河北等地有传统玩具是:兔儿爷。

“兔儿爷”是北京、河北等地的传统玩具。中秋节素有请“兔儿爷”请平安、送“兔儿爷”送吉祥的传统风俗。

兔儿爷是北京市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属于中秋应节应令的儿童玩具。每逢中秋节,北银让昌京城里的百姓都会供奉“兔儿爷”。这一习俗源自明代。后“兔儿爷”转变成儿童的中秋节玩具。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有的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讨人喜欢。

人们按照月宫里有嫦娥玉兔的说法,把玉兔进一步艺术化、人格化,乃至神化之后,用泥巴塑造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兔儿爷。明清以来,月宫玉兔逐渐从月崇拜的附属物中分离出来,在祭月仪式中形成了独立的形象,并逐渐丰富。兔儿爷兼具神圣和世俗的品性,融祭祀和游乐的功能于一体。如今兔儿爷已经锋扒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民间祭兔突出了游赏性质。百姓把玉兔称做兔儿爷,这种称呼虽不如称“太阴君”严肃庄重,但非常亲切,皇家的礼俗由此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民间节日。到清末时期,兔儿爷变成既是拜祭品滑逗又是中秋节儿童的玩具。

9、北京中秋节怎么放假

月已过大半,相信不少小伙伴开始惦记9月份的中秋假期和10月份的国庆假期。

据北京日报消息,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2022年中秋节放假安排的通知,9月10日(星期六)至12日(星期一)放假,共3天。消息一出,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一。



此前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202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下称《通知》)显示,中秋节放假时间为9月10日至12日,共3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秋放假不调休!不调休!不调休!

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需要注意的是,国庆7天假期结束后连上7天班。也就是说,10月8日(周六)、10月9日(周日)均要上班!要上班!要上班!



今年7月18日,新华社曾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2022—2030年)》,提出10项重点任务,具体包括优化全国年节和法定节假日时间分布格局、规划建设环城市休闲度假带、以社区为中心打造休闲生活圈等一系列具体举措。

上述消息发布后,网友纷纷留言表示,“希望不要调休”、“建议加长春节假期”等。

对于该怎么放假的话题,早在2017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表示,法定节假日假期长短的设置,需要与陪猜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综合考虑假期增加对用人单位人工成本、生产经营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在当时的这份答复里,人社部还计算了我国一年的总假期是115天,另外还有5-15天的带薪休假,猛陆认为芦知型这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

10、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由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至于中秋节食月饼这一习俗的形成则是在明代。明代文学家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写道:“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明代史学家沈榜在《宛署杂记》中描述北京中秋月饼盛况时写道“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饼中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书中还介绍了当时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北京皇宫中供月使用的月饼“从下至上直径尺余,重有两斤。”后来随着历代的演变,月饼的品种及花样越来越丰富,制作工艺更新,风味更多,八月十五吃月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古老而又非常有意义的传统。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传说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其它中秋节的习俗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 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热点内容
新泰特产 发布:2020-09-14 19:00:13 浏览:505
适合开业的音乐 发布:2020-09-17 11:28:55 浏览:503
送男生十字绣 发布:2020-09-16 16:05:07 浏览:503
神秘商店皮肤赠送 发布:2020-09-16 15:38:37 浏览:503
手绘圣诞贺卡 发布:2020-09-16 14:48:57 浏览:503
青岛初中升学率 发布:2020-09-16 09:55:57 浏览:503
送妈妈的生日蛋糕图片 发布:2020-09-16 09:10:18 浏览:503
梦生日 发布:2020-09-16 18:24:33 浏览:502
纸礼物盒 发布:2020-09-16 15:55:47 浏览:502
wow角色定制 发布:2020-09-16 14:46:32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