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叉桃枝什么意思啊
1、端午节为什么要插桃树枝?拜托了各位 谢谢
在屈原的传说尚未广泛流传前,端午的习俗仍因袭对恶日的禁忌 ,以保健、避疫为主要原则 . 悬艾叶和菖蒲: 民间古来有门前悬艾、菖蒲之俗 .艾,即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 .菖蒲,多年水生草本植物 .两者皆可入中药 .艾叶可制灸条,是传统中医针灸疗法中必不可缺的用品 .燃点艾条可灸治多种病症 .艾与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杀虫防治病虫害的农药 .端午期间,时近夏至,天气转热,空气潮湿,蚊虫滋生 ,疫病增多 .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故而节日一早便将艾蒿、菖蒲扎成人形,悬挂在门前,用以祛鬼禳邪、保持健康 .其实, 真正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作用的,还是两草的香气 .中国江南地区,有的习俗是在端午节饮菖蒲酒,则其药用效能就更为直接 .通常是在节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黄,浸入酒中,节日便可饮用 . 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浴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 .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或是用来针灸 .据说这种艾草,在针灸的时候别具有疗效 .一般人则将艾草扎成虎形,或是剪彩作为小虎 ,再粘贴艾叶於其上,在端午节时配戴 .除了采艾之外,也采菖蒲来泡酒 . 写符念咒: 中国古代将五有视为 "恶月 ",所以端午驱鬼在民间非常盛行 .驱鬼的方法有许多,常见的一种,是在节前五月初一晚上插桃树枝 .当时,人们认为桃木能避邪,所以日落之前折些桃树枝,插在门前、窗上,以达驱崇的作用 .另一种重要的方法,是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 .当时,挂驱鬼符也有一些严格的仪式 .如有的要求必须在端午日出或正午时书写,书写材料用生朱,砚内、书写人口中必须放上硝石等 .较为通行的符咒有:" 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 "之类 .另外,类似于此的祛鬼禳魔的习俗,还在儿童额上点雄黄酒 .节日一早,便将儿童耳上夹艾蒿,头上戴菖蒲,然后用雄黄酒在额上写一个 "王 "字 .据说,这样可使百鬼畏惧,保命长生 .如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驱鬼逐邪的迷信风俗逐渐减少,但在偏僻农村则尚未绝迹 . 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应劭的《风俗通》则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 .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 .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 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 .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 ,用梅红匣子盛裹 .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 . 次日家家铺陈於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 .又钉艾人於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 .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 .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 .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 .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 饮雄黄酒: 中国江南民间端午节有吃 "五黄 "的食俗 . "五黄 "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 .神话传说《白蛇传》中,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出蛇身的原形 .故而,民间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破解,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身体健康 . 赛龙舟: 靠近江河的地方,则在端午举行龙舟竞渡
2、端午节门口放艾叶,桃枝,看门候有什么用意?
古人插艾是认为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当然,以前的传染病病被认为是风邪作怪,并不是病毒学意义上的防病。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
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端午节时,许多住家门口都挂菖蒲、艾草和贴钟馗画像,成人饮雄黄酒,小孩子佩香包,这些据说都有避邪保平安的作用。
3、清明节插柳,端午节插艾,还有人大门上插桃枝,古人为何这么做?
这主要跟端午节的来历习俗有关,五月端午也被人们常常称为午月端午,在五月夏季天气燥热,瘟疫盛行。将桃枝插在大门口就是为了镇邪,希望家里面的人不要有人生病,家宅安宁。
而且桃树会开花,到了春天,遍地十里桃花,不仅非常美观让人赏心悦目起到了一定的装饰作用,也表现了对家庭的美好祝愿。
农历的五月一直都被古人称为毒月,因为每年到了这个时候,不仅太阳火气重,田地可能会干枯。毒蛇猛兽都比较活跃,瘟疫也传染的快。而且不仅是端午,在整个农历的五月总共只有八个的毒日和恶日,因此,在这个被称为毒日的午月,人们就用艾草用来针灸,内服去火,艾草又称艾高,是生长多年的草本植物,叶子有一股香气,可以入药,平时喝的话也比较清热去火,现在我们经常用到艾草颗粒兑水喝。而桃木是属于五木之精。经常看僵尸片的时候,道士都会拿一把桃木剑拿一个正邪,斩妖除魔,所以说,在端午这一天,插上艾叶爱之或插上桃木桃汁或者喝雄黄酒,都是为了能够驱鬼辟邪,祈求镇宅安神的作用。
而且一直都知道在古代的诗词里面有数一直都代表着离别的意思,代表对自己故去的亲人,朋友,或者说是马上要要分别的亲朋好友都用柳枝来表达自己的依依相别,然而清明节本就是为了怀念曾经逝去的人,所以说古人在清明节这一天插上柳树也仅仅是代表自己对故人的思念。
4、端午节插桃枝有时间规定吗
没有。
1、端午节又称五月节,一般都是在初一插桃枝和艾蒿,没有时间规定。
2、端午节插桃枝寓意驱邪保全家平安。
3、切不可封建迷信。
5、我租的房子楼下那个阿婆在门上挂了一大串桃枝啥意思啊!
不要大惊小怪。端午节临近,按照传统习俗,人们认为桃木能避邪,纷纷折桃树枝回家插在门前、窗上。可以在初一那天插,也可以初五那天插。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
6、插艾叶和桃枝的风俗由来
1、端午节插艾叶的由来
端午节有很多的习俗,就拿插艾叶来说,端午节插艾叶的由来具有相应的典故,听起来很有趣。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时节历来就有插艾叶的习俗。这是因为端午前后,艾叶长势正盛,新鲜艾叶散发出的强烈芳香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杀菌素,能有效起到驱蚊杀菌的作用。
古时候,湘潭出了一个很能干的人,姓赵名申乔,人们都叫他“赵抚院”。他爹八十岁那年生下了他。申乔五岁读书,非常聪明,四书五经过目不忘,十八岁中举,当了湖南巡抚。
找巡抚上任后,清正廉明,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有一年,长沙市岳麓山的一个山洞里,出了一条大蟒蛇,这条蟒蛇经常变化为一个老和尚,到长沙市街上化缘,逢人便说:“岳麓山上搭了一座天桥,凡间人要想成仙,就可以从桥上走到天堂。”很多老百姓信以为真,结果天堂没上成,却进了大蟒蛇的肚子。原来这天桥就是大蟒蛇伸出来的舌头,人们从蛇舌头走进它的嘴里,许多人被它吃了。
赵抚院决心为民除害。他日思夜想,却苦无良策。一天晚上,他梦见一个老叫花子走来对他说:“你想除掉大蟒蛇,只有用震天神弓和穿云神箭,射瞎它的眼睛,再用雄黄就可以毒死它。如果它到老百姓家里来放毒,每家每户都可悬挂菖蒲艾叶,水缸里放些菖蒲根,可以消灾免祸。”赵抚院醒来后,发现床上果然有震天神弓和穿云箭。原来这个老叫花子就是太白金星。
吃了早饭,赵抚院带领随从,身背震天神弓,腰佩穿云箭,走到岳麓山,果然看见一座青石板天桥。他脚穿钉鞋走上天桥,用劲一踩,石板桥软绵绵的。邪不压正,大蟒蛇害怕了。赵抚院抬头一看,岳麓山顶上有一对大灯笼,照得通明透亮。他拉弓射箭,一盏灯笼灭了,又是一箭,另一盏灯笼也熄灭了,这时天桥也突然消失了。
赵抚院回府后,立即晓谕长沙城内各家药店:明天有一个烂眼和尚前来买眼药,不可把真药卖给他,可以把一包雄黄给他。又告诉各家各户:明天门口悬挂菖蒲艾叶,水缸里放些菖蒲根。第二天果然有一个烂眼和尚到药店买眼药,药店老板给了他一包雄黄。烂眼和尚又转身到各家各户去放毒,从前门进,各家各户悬挂的菖蒲艾叶变成了利剑,光芒四射。他不敢从前门进,又窜入后门到厨房水缸里去放毒,泡在水里的菖蒲根把毒液全部化解了。大蟒蛇的烂眼睛搽了雄黄后,立即全身溃烂,不一会就死了。
这天正是五月五日端阳节,街上老百姓奔走相告,欣喜若狂,齐声称赞赵抚院的功德。人们赶到岳麓山赶到蟒蛇洞一看,这条大蟒大的吓死人。后来,人们从洞里挑出几十担人骨头和妇女佩戴的金银首饰,被吃掉的人不计其数。从此以后,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门口都挂菖蒲艾叶,还要喝雄黄酒。
端午节插艾叶的由来听起来很有趣,每个典故都有它的意义在里面,相信端午节插艾叶让我们更加了解了端午节的文化。
2、端午节插桃枝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那么,端午节为什么门上要插上桃枝呢?下面听我讲一个关于插桃枝的故事。
上古时候,有兄弟两个,哥哥叫神荼,弟弟叫郁垒,上无父母,下无子孙。他们住在一个叫度明山上的一间简陋的茅屋里,他们的眼睛长得和别人不一样,就是能够看到鬼的行动,我们这里的本地人叫做“水眼睛”,据说在路上走路的时候,碰到鬼在前面走过来,他们兄弟俩一看就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鬼,如果是一个好鬼,一个善良的鬼,一个真诚的鬼就会出于礼貌地让路,自己让在路边,让鬼先过去。如果碰到厉鬼,碰到凶鬼,碰到恶鬼,就把它捉住。神荼和郁垒就有这样的本领。
度明山高得直升云端,云雾在山腰间迷漫,山上树木葱郁,时常有鬼怪出现。神荼和郁垒的家门口唯独生长着一棵桃树,这棵桃树不知道是他们的爷爷,还是太爷爷种的,就不得而知,反正年代久远。老桃树也恐怕已经成了精,树荫成盖,笼罩着整个小茅屋。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棵老桃树下检阅路上出来的鬼,因为山上这一条路是地狱里通上来的,如果有恶鬼危害人间,他们便挺身而出把恶鬼捉住,捆绑后去喂老虎。所以山下的百姓日子过得很安康。
有一次,一个农夫上山砍柴,走到山上正想砍柴,觉得有点尿急,便解开裤裆撒起尿来,正在此时,两个恶鬼路过,尿撒到他们身上,恶鬼岂肯放过,上前要吃掉农夫,好得神荼和郁垒在桃树下发现,立即上前捉拿恶鬼,神荼把恶鬼送去喂老虎。那农夫已经头晕眼花差点儿昏到,郁垒急忙把农夫扶进他们的房间,加以保护起来。农夫醒来后,郁垒把恶鬼欺负的事告诉了农夫,并且对农夫说:“以后上山如果要小便时,须向空中通告一声‘我要撒尿了,请回避。’便无事了,因为你己经冲犯了恶鬼。”农夫只才知道山上有神荼和郁垒兄弟俩,每天在桃树下检阅百鬼,山下的人才能太平无事。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神荼和郁垒兄弟俩相继去世,山下的人就用桃木板画上神荼和郁垒兄弟俩的画像,挂在大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后来就用木刻印刷神荼和郁垒兄弟俩的画像在纸上,贴在每家每户的大门上,再后来传到我们江南一带,每到端午节,就去桃树上剪些桃枝来代替桃木,同时也象征着神荼和郁垒兄弟俩,叫他们守护着门户,起到驱鬼避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