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手草稿怎么做
1、端午节手抄报怎么画
端午节手抄报怎么画,回答如下:
1、首先在纸的左上方画出“端午”两个空心大字,在旁边画一桶粽子,接着画一些横线
2、在空心字下方画两个类似粽子的香囊,在旁边画一些竖线
3、用深绿水彩涂好空心字,再画一个长方形边框,用浅绿、草绿水彩涂好四个角上的叶片
4、最后用朱红、湖蓝、土黄水彩涂好两个香囊,用柠檬黄+草绿水彩涂好纸上的条形边框,简单的端午节手抄报就画好啦
第一款:端午节主题手抄报
端午节的手抄报可以选择粽子、粽叶、卷轴等简单的元素来绘制手抄报,我们可以点缀一些叶子和祥云来增加手抄报的细节。选择蓝色和绿色作为手抄报的主色调,这样的配色清新又好看。最后我们可以在空白处写上文字内容,在书写前建议大家画上横格线哦。
第二款:端午赛龙舟主题手抄报
我们选用粽子、龙舟、雄黄酒等和端午节相关的元素来绘制手抄报,还可以在空白区域画一些叶子来装饰。因为我们表达的是赛龙舟的场景,可以选择蓝色和绿色作为主色调,用黄色和红色来装饰。最后大家可以找一些和端午节相关的文字内容写在手抄报上,这样一款简单的端午赛龙舟主题手抄报就完成了。
2、端午节的手抄报怎么做
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008年6月6日下午(周末),我布置学生周末做关于端午节(6月8日)的手抄报。
周二,当看到学生的手抄报时,真是喜不自胜。学生的手抄报可谓是精彩纷呈。那一个个醒目的题目就让我眼花缭乱,《粽子飘香》、《艾香幽幽》、《端午情结》、《汨罗江畔》、《龙舟竞渡》《走进屈原》《屈原诗会》等。读着五彩的内容,我不由得把学生的手抄报进行了归类整理,也由此更加坚信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
第一类:故事类。学生手抄报涉及的故事有“孝女曹娥寻父的故事”、“伍子胥的故事”、“屈原投江的故事”、“赛龙舟的故事”等,内容广泛,富有趣味性,突出了端午节主题,有的还配有图画,可谓图文并茂,异彩纷呈。
第二类:习俗类。很多学生的手抄报凸显中华民族古老的习俗,例如“粽子的来历与发展”,解释了粽子的起源以及现代粽子的丰富多样。“悬艾叶菖蒲” 与“小孩佩香囊”的习俗则叙述了华夏民族平安与宁静的生活愿望。“龙舟竞渡”的习俗则叙写了人们对屈原的纪念。有的手抄报的专题是富有地域特色的端午习俗,如河北省的打井水与踏柳,山东邹平的清晨饮酒、日照的给儿童缠七色线、临清的女孩带石榴花、即墨用露水洗脸,甘肃的“烧高山”,四川的“打字子”,湖南的“送瘟”,台湾的“送节”与“咸茶”等等,五花八门的习俗,展示了华夏民族丰源远流长的习俗文化,也展示了学生对端午习俗的喜爱。
第三类:文化类。文化类主题主要体现在学生搜集整理展示的屈原文化,其中包括屈原简介、屈原的作品、屈原被逐与投江。“屈原简介”栏目主要内容是屈原生平,配有屈原的肖像画。“屈原作品”栏目主要有《离骚》节选、《桔松》《怀沙》《天问》《山鬼》《湘君》《湘夫人》等,运用各种字体书写,版面安排美观和谐,视觉效果良好。“屈原被逐与投江”主要介绍了屈原被楚怀王放逐后心情抑郁投江自尽的故事,结尾附有中肯的评论。
学生的手抄报张贴在教学楼入口处的展板上,那一行行美丽的诗,一幅幅动人的画,那一串串诱人的粽子,那一束束飘香的艾叶,还有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呼喊,成了校园文化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学生通过创办端午节手抄报,全面认识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屈原,进一步了解了端午文化,对中国的民俗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感悟。
由此我也深深感悟到,教育的文化功能往往隐藏在社会生活之中,只要教师善于用慧眼挖掘,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3、端午节的手抄报怎么画
端午节的手抄报如下:
工具/原料:纸、黑笔、直尺、彩铅。
1、首先把绘画的用具准备好,先在纸上画上一条龙舟,如下图所示。
2、然后,在龙舟的上面,写上端午节三个字,字体随意,如下图所示。
3、在纸的左上角,画上一些竹叶,在右上角画上几朵飘着的白云,如下图所示。
4、我们把上面部分用横线连在一起,再把左下角画上两个切开的鸡蛋,如下图所示。
5、在龙舟的尾部,我们画上两个拴在上面的两个粽子,如下图所示。
6、我们在纸的下面,再画上几个正在跳动的粽子,如下图所示。
7、最后,我们用彩铅上色就可以了,如下图所示。
4、端午节手抄报怎么做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端午节由来: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端午祭龙礼俗与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干支历虚团枣法以及苍龙七宿正处南中的天象有关。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据《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
上古时代人们定天之象、法地之仪,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将黄道和赤道附近的区域分作28组星宿,俗称“二十八宿”,按东南西北四方各分为七宿,即为“四象”;在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即苍龙七宿。苍龙七宿的出没周期与一年四时周期相一致,春季于东方抬头,夏季于南方腾升,秋季于西方退落,冬季隐没于北方地平线下。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高悬于正南中天,处在“正中”之位置,喻事物处于最鼎盛状态,乃大吉大利之天象。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139]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或野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差拆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2021年10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发布,2022年端午节:6月3日至5日放假,共3天。
端午节的传统民俗: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仲夏端午,是飞龙在天的吉日,以扒龙舟形式祭龙是端午节的重要礼俗主题,此俗至今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仍盛行。此外由阴阳术数及季节时令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端午习俗。根据阴阳术数,午为阳,重午为至阳。古人把端午日午时,三午相重,视为极阳时分,最能辟阴邪。古人还把端午这天正好逢上夏至看作吉祥的年份,称为“龙花会”,有“千载难逢龙花会”之说。夏季是阴阳二气相争的时节,阳动于上、阴迫于下,午月纯阳正气,为阴邪所惧。
夏季也是一个驱除瘟疫的季度,仲夏端午阳气旺盛,万物至此皆盛,是草药一年里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这天采的草药祛病防疫最为灵验、有效。由于端午日天地纯阳正气汇聚最利辟阴邪以及这天的草药神奇特性,因此自古传承下来的很多端午习俗都有辟阴邪与祛病防疫内容,如挂艾草、午时水、浸龙舟水、拴五色丝线辟邪以及洗草药水、薰苍术祛病防疫等等习俗。
5、端午节手抄报的字怎么写简单
关于的端午节手抄报,核心是粽子和竹子,这二个元素少不了的,下面是我手抄报的具体制作过程。
工具/原料:笔、颜料、纸
1、首先 ,在手抄报的左边画上竹子。
2、之后 ,我们在手抄报的左上角处,画上一盘粽子。
3、其次 ,我们在手抄报的中间处,写上‘’端午节‘’。
4、我们在‘’端午节‘’后面画上几个可爱的粽子。
5、我们在手抄报的右上角处,画上一捆粽子图形。
6、我们在手抄报的右下角处,画上龙舟的图形。
7、在手抄报的剩余空白处 我们画上简单的边框用于写文字
8、我们在边框上,画上一个可爱的粽子作为点缀。
9、下面是我补充的关于‘’端午节‘’的内容,请看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