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做月饼叫什么
1、中秋月饼有哪些品种
中秋月饼品种有:
1、广式月饼
广式月饼,是广东特色的传统小吃,起源于唐朝,在明代时期,广式月饼达到了鼎盛,广式月饼是目前在祖国大江南北流传最广的一种月饼。
它的特点,重油、皮薄、馅多、松软、香甜,食材多来自于本地,大致可分为椰蓉口味、果仁口味、禽肉口味和蓉沙口味,莲蓉馅的最多,老少男女们的一致喜爱,威震四方的五仁月饼即是出自此派系。
种类代表:莲蓉月饼、豆沙月饼、五仁月饼、水果月饼、叉烧月饼等。
2、苏式月饼
苏式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流行度比较广泛,在北方的大小城市里,有很多南方人开的糕点铺,苏式月饼,精致细腻,皮层酥松,色泽美观,馅料肥而不腻,口感松酥。
苏式月饼用小麦粉、饴糖、食用植物油或猪油制酥,经制酥皮、包馅、成型、焙烤工艺加工而成,馅料肥而不腻,层酥相叠,入口即化。让人陶醉其中,苏式月饼制作技艺已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种类代表:分甜咸口,甜口,甜口代表如玫瑰、莲蓉、菊花,如清水玫瑰月饼、百果月饼等;咸口代表便是赫赫有名的鲜肉月饼,白麻椒盐月饼、夹沙猪油月饼等。
3、京式月饼
京式月饼,是北方地区月饼的代表。京式月饼,在北方有一定市场,以北京周边为代表,在京津一带,有很好的销售市场,主要特点是甜度及皮馅比适中,口味偏清甜,口感松脆,个头不大,最经典传统的京式自来白、自来红月饼。
自来红月饼黄里透黑,自来红内有青红丝、各种果仁和冰糖,外皮上打一个红圈;自来白底呈金黄,则为山楂、枣泥等,表面乳白正中有红印,两款月饼皆混入香油或猪油,因此有种特别的香味,配以清茶佐食,味道极佳。
种类代表:北京稻香村的自来红月饼,自来白月饼,还有五仁月饼等。
4、滇式月饼
滇式月饼,是地方的特色糕点之一,可谓是后起之秀,以云腿月饼和鲜花月饼为代表。它的馅料不同于其它月饼,凭借滇式火腿、云南鲜花给人不一样的口感,已成为云南的饮食名片。
主要特点是馅料采用了滇式火腿,饼皮疏松,馅料咸甜适口,有独特的滇式火腿香味。而流传更广的鲜花饼以玫瑰花入料,加之蜂蜜等调味,没有花的苦涩,只余清香。
种类代表:鲜花饼,云腿月饼。
5、潮式月饼
潮式月饼又称朥饼,是广东省潮汕地区汉族糕类名点,属酥皮类饼食,属于中国四大流派之一,同样起源于广东,潮汕地区的潮式月饼却与广式月饼截然不同。圆形的酥皮,可以清楚地看见圈圈层层的酥皮,拌入猪油的称作朥饼,拌入花生油的则称清油饼。
内馅种类可分绿豆、乌豆、水晶、紫芋等甜款,蛋黄或海鲜等咸款,并且有的月饼可以无馅儿。
种类代表:绿豆沙月饼、乌豆沙月饼、水晶月饼、芋饼等。
6、徽式月饼
徽式月饼是徽州一带的代表,是徽州汉族特色的月饼。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徽州,从事月饼生意的老店铺,不在少数,最多的已有几十年,徽式月饼的代表作“梅干月饼”,皮还是油酥皮,馅十分有特色,用的是菜和油、糖,主要特点是小巧玲珑,洁白如玉,皮酥馅饱。
种类代表:梅干月饼。
7、衢式月饼
衢式月饼,是浙江省衢州市一带的汉族特色中秋节食品,属于当地特产,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朝以前,其特点是以芝麻为重要原料,所以衢式月饼也被称为“衢州麻饼”。
种类代表:其主要代表有“杜泽桂花月饼”和“邵永丰麻饼”。
8、秦式月饼
秦式月饼出自陕西西安,是陕西的节日食品,秦式月饼比较古老,在当地小有名气,特点皮酥馅甘,甜而不腻,馅料有青红丝、桔饼、玫瑰花,有荤有素,有甜有咸,以冰糖、板油出头、皮酥馅甘,甜而不腻。其代表之一为西安的水晶月饼,晶莹剔透,口感爽滑。
种类代表:鲍鱼月饼、茶月饼、玉米月饼、无糖月饼等。
9、晋式月饼
晋式月饼起源于明朝清崇德年间,是以山西地区制作工艺和汉族风味为代表的中秋节食品。
善做面食的山西人做起月饼当然不会差,在山西一带十分流行,晋式月饼外形上较为扁平,配料以精粉、胡麻油、鸡蛋、红枣、红糖、豆沙等食材,用木质模具成型,口味更佳醇厚绵和,而晋南晋北的月饼又各具特色,比如汾阳的空心月饼、太原的提江月饼等。
种类代表:提江月饼、混糖月饼、夯月饼、细皮月饼、郭杜林月饼等。
10、台式月饼
台式月饼又称台式糕皮月饼,即吸取了广式月饼的优点,主要原料是低筋粉、豆沙、奶粉、糖粉、小苏打、泡打粉、牛油、鸡蛋等成分。外皮精美,层酥相叠,圆边浅黄,重油而不腻,甜咸适口。
酥松柔细、入口即融,台式酥皮月饼所包的内馅以绿豆沙、豆沙蛋黄为主,较为清淡爽口,绿豆椪与蛋黄酥更是台式月饼中最具代表性的两款月饼,绿豆椪,白白圆圆的形象非常讨喜,加入卤肉等咸的口味,细腻却不哽喉,有一种淡淡的余香。
除了酥皮外,还有一种糕皮款,内馅则以枣泥、莲蓉、豆沙、伍仁、椰子、可可等为多,造型精致,和广式月饼也更加接近。
2、月饼的别称有什么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 “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一年四季都有供应,只要有所需求就可以供应)。可见这时的月饼,还不只是在中秋节吃。
至于月饼这个名词的来历,已无从考证。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