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个端午节吃什么
1、端午节吃什么传统食品,端午节吃啥,端午节吃什么东西
端午节传统食品:吃粽子、黄鳝、茶蛋、大蒜、打糕
1、端午节吃粽子:“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2、端午节吃黄鳝:我国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时,还必食黄鳝。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等。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3、端午节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4、端午节吃大蒜: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5、端午节吃打糕: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2、端午吃什么的风俗
1、端午节吃“五黄”指的是: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黄酒。
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在30多种常见的淡水鱼类中,它的蛋白质含量位居第三,同时还是一种低脂肪的食物。
端午时节的黄鳝,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是一道美食,各个部位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它有补血、补气、消炎等功效。
黄鳝一定要吃最新鲜的,因为其死后容易产生组胺,易引发中毒现象。
2、端午节吃“五红”指的是红苋菜、龙虾、红油鸭蛋、烤鸭、红烧肉。
红苋菜富含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长寿菜之称。
另外红苋菜中铁和钙的含量十分丰富,能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对骨折的愈合也有一定的食疗价值。
3、端午节吃“五白”指的是茭白、白斩鸡、白豆腐、白切肉、白蒜头。
茭白主要含蛋白质、维生素E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还有清湿热,解毒的功效。虽然茭白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的蔬菜,据《本草汇言》记载:脾胃虚冷作泻者勿食。因此脾胃虚寒的人不宜食用。
另外,茭白含有较多的草酸,其钙质不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因此在食用之前需要进行焯水。
3、端午节的来历和传统食物
端午节传统风俗活动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来历和传统食物,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旅哗慎节日。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1、粽子
端午食粽的习俗由来已久,且盛行不衰。时至今日,端午节家家户户几乎都要吃粽子,粽子的种类和做法也不尽相同,口味有咸甜之分。南方粽子以苏州、宁波、嘉兴等地最负盛名,馅料多以豆沙、火腿、咸肉、枣泥为主;北方粽子以小枣粽为代表,常见馅料有小枣、果脯等。
2、黄鳝
端午前后是一年里鳝鱼肉最嫩、最营养的时候,不仅味道好,滋补功效也最佳,所以民拆敬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说法。
3、茶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有煮茶蛋和盐水蛋吃的习俗。当地人还将鸡蛋、鸭蛋、鹅蛋染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给小孩挂在脖子上,希望孩子平安无事、逢凶化吉。
4、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地农村在端午这天要吃大蒜蛋。是将大蒜和鸡蛋一起吃煮了早餐食用,有些地方煮大蒜蛋时还会放几片艾叶。早餐吃大蒜、鸡蛋和烙油馍,据说可以避“五毒”。
5、油糕
端午节吃油糕是陕西蓝田县的传统习俗。油糕是用和好的烫油面,包上白糖、桂花、核桃仁、玫瑰花和猪油制成的馅,然后下油锅炸。炸好的油糕金灿灿的,外酥里甜,一口咬下去,让人垂涎三尺。
6、打糕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过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就是打糕。打糕是将艾蒿和糯米饭放在石臼或木槽里,用长柄木槌打制而成的米糕,是一种很有民族特色的食品。
7、煎堆
煎堆,又叫麻团、麻球等,是用面粉、糯米粉或番薯粉和芦虚白糖调成糊状,下油锅炸制而成,很有嚼劲,特别香甜。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吃煎堆。相传古时,闽南一带端午前后是雨季,民间说天公破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停了,人们都说天补好了,这一食俗也就流传至今。
8、艾馍馍
端午食艾可以杀菌驱虫,对多种细菌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不少地方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后与艾蒿一起蒸馍馍吃,口感清甜、柔糯。
9、面扇子
端午吃面扇子流行于甘肃、宁夏一带。当地人把发面做成扇子形状,有多层,每层撒上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形状的花纹,再染上颜色,极为好看。
10、薄饼
闽南、温州部分地区,端午节还有吃薄饼的习俗。薄饼是用面粉调成糊状,在又大又平的铁锅上摊成形似圆月、薄如婵娟的半透明饼,卷上炒熟的豆芽、瘦肉丝、香菇等馅料,做成筒状食用,跟春卷做法相似。
11、绿豆糕
武汉、南京、芜湖、西安等地端午这一天必定会吃绿豆糕。“糕”与“高”同音,寓意飞黄腾达,与端午粽子一起吃又有“高中”的意思,对于准备参考的学子来说是一个美好的祝愿。
12、五黄
“端午须当吃五黄,枇杷石首得新尝。黄瓜好配黄梅子,更有雄黄烧酒香。”江浙一带端午节有吃“五黄”的习俗。江南传统中的端午五黄是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雄黄有毒,现用黄酒替代)。
送一盒粽子
既然是端午节,当然适合送粽子。毕竟在我国大多数地方,都比较流行端午节吃粽子。所以,在端午节的时候,子女们可以送给父母一盒粽子,最好选择那种口味比较丰富、品质安全的大品牌。当然,子女也可以亲手为父母包一些粽子,然后把这些粽子当做自己的端午节礼物送给父母,让他们品尝子女亲手烹饪的美味。
送一件衣服
80、90后的父母大多都已经步入中老年的行列,而且他们的生活习惯比较简朴,一件衣服可能要穿好几年。所以,在端午节或者其它节日的时候,儿女可以为父母买一身时尚、大气的服装。可以突破父母以往的穿衣风格,买一件比较时髦、而且显气质的大品牌服装。相信,父母穿上子女送给自己的这身服装之后,一定会容光焕发。
一个祝福电话
出于种种原因,许多在外飘泊的游子,在端午节期间无法回家陪父母。那么,在端午节那天,不妨给远在家乡的父母打一个祝福电话。告诉他们自己不能回家陪他们过节,但是时刻关注的父母的身体健康。对于父母来说,子女的陪伴显然是最重要的,但是他们更支持子女在外安心工作和生活,所以一个节日祝福电话就能够让他们放心。
端午节出游
虽然是初夏时节,但是端午节期间的天气并不算太炎热,早晚还是比较凉爽的。所以,端午节期间非常适合外出旅游。我们也可以趁着假期带父母出去游玩,享受难得假日时光。
4、端午节吃什么?
粽籺:端午节食粽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粽的形状很多,品种各异,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由于中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
在《易经·乾卦》的爻辞中有阐发,仲夏端午苍龙运行至正南中天,对应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在《易经》中,以八卦为基础又两两重合而构成六十四重卦。
纪念屈原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秭归)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名平,字原,但实际上他姓“芈”,并不姓“屈”。
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端午节
5、端午节吃什么 推荐几种时令的水果
枇杷:每年端午节后才是枇杷大量上市的季节,枇杷是江南早熟水果之一,与杨梅、樱桃并称“初夏果品三姐妹”。能够滋肺补肾,提高肺系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菠萝:菠萝所含的维生素B1,能增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有效地去除疲劳。另外,对美容和健康也很有益。
杨梅:杨梅的果肉中的纤维素可刺激肠管蠕动,有利于体内有害物质的排泄。杨梅中含有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12以及果仁中喊的氰苷类、脂肪油等抗癌物质,对于防治癌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油桃:油桃富含维生素C,油桃由桃子改良栽培而成,比桃子甜,营养也丰富一些。一个新鲜油桃所含的维生素C,几乎可以满足成人一天所需。
李子:此时,正是李子上市的好季节。李子的药用历史已久,古人认为李子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6、端午节特色美食
端午节特色美食:
第一名: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流传最为广泛的习俗,古往今来,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端午节吃粽子无一例外,看来粽子荣登榜首肯定是当之无愧的。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端午食粽的习俗由来已久,百年不辍。
第二名:咸鸭蛋
八大端午节美食排行榜中当然也少不了咸鸭蛋。端午节吃咸鸭蛋的习俗也由来已久,据说始于江南一带。古人认为,咸鸭蛋形似心形,吃了咸鸭蛋可以保护心气神不受热毒的侵害,所以沿袭至今,在很多地方都有端午节吃咸鸭蛋并送别人咸鸭蛋的习俗。
第三名:黄鳝
经评选,黄鳝也上榜八大端午节美食排行榜单。端午节吃黄鳝的传统在我国南方很多地方都有传承,尤其在江汉平原一带颇为流行,据了解,在我国东北地区也有端午节吃黄鳝的食俗。
第四名:雄黄酒
端午节八大传统美食中,雄黄酒也必须上榜。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颇为盛行,古语曾说 “饮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
由此便知,雄黄酒是用白酒、雄黄调制而成。民间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所以端午节这天很多地方还沿袭着饮用雄黄酒的习俗。
第五名:绿豆糕
绿豆糕是端午节的传统吃食,其上榜端午节传统美食榜单毋庸置疑。端午吃绿豆糕的习俗非常久远,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末年吴国大夫伍子胥的。
绿豆糕中的“糕”字与“高”谐音,有蒸蒸日上、步步高升的好寓意,所以很多地方的人们在端午这天不仅要吃绿豆糕,走亲访友时也要带上几盒,以传达美好的祝愿,祈求平安健康。
7、端午除了吃粽子还吃什么?
端午节吃粽子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习俗,但是不同的地方,除了粽子之外还会吃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在我们福建这儿,端午节就会吃一种叫做“面饼”的东西。
就是将面粉加入鸡蛋、水进行调和,调成糊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韭菜、花蛤肉、蛏肉等等,用于提鲜,味道会更好。福建人嘛,就是喜欢吃海鲜。调好了之后,在锅里倒入适量的油,然后舀一勺糊倒入锅里。
就像是煎鸡蛋饼一样,煎出来的面饼就是一片片圆圆的。在福建这儿,面饼就跟粽子是一样的地位,端午节都是要吃的,缺一不可。
在江西一带,端午节要吃蛋,各式各样的蛋,比如说鸡蛋、鸭蛋、鹅蛋等等。把这些蛋都用彩纸滚成红色的,然后用袋子装着。这些袋子五颜六色的,看起来就很喜庆。然后再把鸡蛋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这样就能够保佑孩子们健康成长。
端午节就是人们所说的毒五月,端午节这一天又是毒五月中最毒的九日的头一日。在过去,毒五月来临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行男女之事。老人家认为如果在这段时间里行房事的话,那么对男人的阳气损耗是非常大的。
所以,非但不能够行房事,还要吃一些补阳气的东西。比如说喝雄黄酒,就是最典型的补充阳气。除此之外,还会佩戴香囊,或者是插艾草,用这些来辟邪。
在台湾,端午节这天还要吃桃子、茄子以及豆子。因为在台湾有古话,吃了这几样东西,就能够长命百岁。所以,不同的的确端午节吃的东西还真不一样。
8、中国的端午节吃什么?
1、粽籺:端午节食粽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粽的形状很多,品种各异,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由于中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
2、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3、五黄: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是指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雄黄酒有毒性,都喝普通的黄酒代替雄黄酒)。也有其它说法,咸鸭蛋可以用黄豆替代。农历五月,江南人称五黄月。
4、打糕: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5、煎堆: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
9、端午节吃什么食物?
1、粽子
粽,即粽籺,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簕古子叶等)包裹而成,形状多样,主要有尖角状、四角状等。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南北叫法不同,北方产黍,用黍米做粽,角状,古时候在北方称“角黍”。
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冬菇、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广东咸肉粽、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2、雄黄酒
雄黄酒,即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饮品。雄黄需在太阳下晒,有的从五月初一晒到初五。
传说屈原投江之后,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蛟龙,保护屈原。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
于是,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抹七窍,以为这样便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
据说这就是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来历。至今,我国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黄酒的习惯。
3、五黄
中国江南民间端午节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黄及雄黄酒。也有其他说法,咸鸭蛋可以用黄豆替代。
神话传说《白蛇传》中,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出蛇身的原形。故民间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破解,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身体健康。 据民间说法,在正午食用五黄可以更好的驱毒避邪。
4、打糕
中国南方地区的汉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族的打糕(糍粑)是由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有带馅的,也有无馅的,又因为流行地区的不同自然而然地就带有当地特色,食用方法也多种多样。
多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如贵州、重庆、四川、江西、湖南、福建、湖北、广东、广西、陕西等省市,又以河南潢川、江西九江、福建武夷山地区最为盛行,其中又以广西梧州的做法最为特别。安徽南部也有,主要是在重阳节的时候,作为节日食品供客人品尝。
5、煎堆
煎堆,传统小吃。华北地区称麻团,东北地区称麻圆,海南又称珍袋,广西又称油堆,是中国油炸面食的一种,由于流行于广东地区,因此也是广东油器的一种。
煎堆风味独特,制作考究。色泽金黄,外形浑圆中空,口感芳香酥脆体积膨大滚圆,表皮薄脆清香,而又柔软粘连,馅又香甜可口。有团圆甜蜜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