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安庆迎江寺有什么安排吗
1、安庆迎江寺2022几点开门
8点。根据查询安徽省安庆市相关资料信息,安庆迎江寺开放时间:2022年,8点到17点。迎江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枞阳门外的长哗没江边上,占地3万余平方米,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振风塔、毗庐殿、藏经楼、大士阁、法堂、广嗣殿等建筑组成。整座寺院建筑在长江岸边的高地上握衫,殿堂乱皮纳巍峨,从十里开外即能见其。
2、谁知道安庆的民风民俗?
开门炮
初一清晨,家家户户放双声爆仗和百子炮,预祝新年吉祥如意,兴旺发达。
食年糕
早餐多食年糕。“糕”与“高”谐音,谓“一年高一年”。
拜年
早起幼辈即向父母等长辈拜年、然后携元枣、桂圆、荔枝等礼物外出拜年。同辈拜年,互相拱手,互致“新年好”、“恭喜发财”之类贺辞。拜年活动一直延续到正月半、建国后,每年正月初一上午,党政领导部门邀请各界人士举行团拜,以减少百拜繁冗。
新年酒
春节间,各家摆“新年酒”宴请亲友。新年酒无一定规格,时间通常在初一至初五之间。枞阳往昔在初五祭祖斗仔陪“完真”日摆酒。
开笔
初一,读书人裁一红纸,上写祝贺新年诗句,或写“新春开笔,大吉大利”字样,叫做“开笔”。
开市
春节间一般商店都不开业,居民所需食品和生戚唤活用品,都在节前购置。初三四后,各店陆续开市。开市时张红挂彩,鸣放鞭炮。近几十年来,许多商店为方便居民,初一照常营业,或同行业轮流开门应市。
送元宝空蠢
农村有“送元宝”者,在春节期间,两人搭档,手持铜钱串和万年青树枝,挨门念《送元宝》谣。一人念祝福辞,一人应“好”。如“元宝进道坛——好!”“金银满上间——好!”怀宁有谚“正月初一送元宝,讲的都是好”,即指此俗。
长八日
正月初八,每家庭院燃薪柴,称为“燎火盘”。孩儿跳火堆和燃放烟花取乐。善男信女联袂往迎江寺祈求保佑全家安康。
3、安庆一日游必去景点
安庆一日游必去景点有天柱山、菱湖、文博园、振风塔、迎江寺等。
1、天柱山
天柱山呈现出奇峰、怪石、幽洞、峡谷等自然景观,以雄、奇、灵、秀而著称于世。天纯旦柱山内植被繁茂,森林覆盖率高达97%,享有“空气维他命”美称的负氧离子是国家最高的Ⅰ级标准的三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题天柱峰》一诗中赞美:“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2、菱湖
菱湖镇,隶属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曾为吴兴县委、菱湖区委所在地,古名“秀溪”,又名“凌波塘”,位于湖州城东南20公里,南浔区西南28公里,东邻石淙镇、千金镇,南与德清县钟管镇、吴兴区东林镇相连,西与吴毕裤郑兴区东林镇、道场乡接壤,北接和孚镇。截至2021年底,菱湖镇下辖26个行政村、6个社区。镇域面积10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为72061人。
3、文博园
文博园位于天津市西青精武镇,由天津建委建成,总建筑面积55000,总占地面积50000,共计房屋1140户,小区物业公司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代管物业。
4、振风塔
振风塔,坐落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寺内,原名万佛塔,又名迎江寺塔,后取名“振风”,有“以振文风”之意。振风塔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沿江东路北侧,濒临长江。安庆振风塔从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开始兴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建成,是长江沿岸古塔之一。该塔除手颂具有佛塔的功能外,还具有导航引渡的功能。
5、迎江寺
迎江寺,整座寺院建筑在长江岸边的高地上,殿堂巍峨,从十里开外即能见其雄姿,安庆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迎江寺即在该城之东南,它上接九华山,下临匡庐,北攘天柱,南临长江,可谓得天地之灵气,占人文之辉光。
4、关于安庆宗教
安庆市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市区迎江寺和潜山三祖寺被列为全国重点寺庙。宗教团体有:安庆市佛教协会,安庆市伊斯兰教协会,安庆市天主教爱国会,安庆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
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是安庆的三大宗教。
安庆宗教名胜:
佛教:迎江寺
迎江寺位于安庆市枞杨门外的长江边上,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振风塔、毗卢殿、藏经楼等建筑组成。整座寺庙建筑在长江岸边的高地上,殿堂巍峨,从长江十里开外均能见其雄姿。
迎江寺创建于宋开宝七年(974年),曾名古万佛寺。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敕名“护国永昌禅寺”,扩修了殿堂。清朝初年重建,康熙二年(1663年),重修大雄宝殿、天王殿。咸丰十一年(1861年)毁于战火。清同治元年(1862年)重建,名迎江寺,意为寺庙迎长江而立。光绪元年(1875年),慈禧太后赐给迎江寺“妙明园”愿额,悬于藏经阁上,1929年被火烧毁。
迎江寺建立以来,历朝香火兴盛,延绵不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多次对寺庙进行维修、保护。1983年,迎江寺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984年移交给佛教界管理使用。近年来,迎江寺成立了由僧人组成的管理委员会,恢复了丛林制度,办起了素餐馆,实现了以寺养寺。迎江寺的殿堂楼阁也都修葺一新,成为安庆市的一颗明珠镶嵌在长江之滨。
天王殿、大雄宝殿建筑在高台上,十分雄伟,为硬山顶,小青瓦屋面。毗卢殿为重檐歇山顶,粘土简瓦,有发戗、提栈,无斗拱。藏经楼为现代式重檐歇山顶,小青瓦屋面,是近代寺庙建筑。
振兴塔是迎江寺最具特色的建筑,又名万佛塔。始建于明隆庆二年(15邱年),清康熙二年(1663年)重修。咸丰十一年(1861年)六、七层被炮火击毁,1871年、1893年两次重修。现存的振风塔共7层,高60米。塔身平面形状为正八边形,底层边长约5.5米,两对边距离约13米,逐层收缩。塔内空心,有石级直通塔顶。一、二层由塔外入口,三层以上设在两道正八边形夹墙之间。塔中心八角瓜皮顶空万有三或四面设拱涵直通塔外回廊,石级出入口设在拱涵一侧,无拱涵之塔面设一拱形壁龛,各层拱涵或壁龛两侧对称设1至5个小壁龛,龛内供600多座砖雕佛像,龛后有缝直通塔内夹道和空厅顶部各壁佛,使佛灯常明,独具匠心。塔底层设一宽约3米的有柱回廊,两层以上设无柱回廊,檐角发放,戗下系铜铃,梵声常鸣。塔顶是八方体须弥座,上接覆钵、相轮、宝瓶等,以铜轴相连构成塔刹。从相轮到飞角,有8根铁索相连,形如伞状。振风塔不仅是迎江寺的明珠,也是安庆市建筑中的骄例,“塔影横江”为安庆八景之一,有“过了安庆不说塔”之语。现振光塔已被安徽省政府列为重点文哗碧物保护单位。
1994年8月,安庆市佛协会长、迎江寺81岁的方丈皖峰法师向潜山县希望工程捐款6000元。乱碧举第二年,再次捐款。
1996年春节,皖峰法师又向安庆市社会福利院捐款5000元。安庆市佛教协会和安庆地区八县三区四众佛教徒200余人,在迎江禅寺皖峰方丈主持下,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1995年8月19日至20日,在迎江寺连续两天举行盛大法会,为在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殉难的烈士追荐祈祷,祝愿世界永久和平。
伊斯兰教:清真寺
清真寺位于大南门江岸上(清真寺街7号),建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65年),当时面慧衡积较小,取名“清真堂”。咸丰十一年(1861年)毁于兵焚。同治九年(1870年)由回民筹资在原址重建并扩大规模,改名“清真寺”。寺内原有中文、阿文碑记、匾额、对联约五六十件。还有铜鼎、字画六方宫灯,这些珍贵文物全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81年安庆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大殿。 清真寺占地面积1829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91.2平方米。寺内有两组建筑合成。一组为礼拜正殿、厢堂、客厅,主要建筑有无像宝殿,宝殿长25米,宽 23米,面积为575平方米,高20米左右。系宫殿式砖木结构,有木柱56根,雄伟壮观,供回民念、礼、课、朝五功之用;另一组是阿訇住所、开经学、沐浴室、养正堂,计面积327.86平方米。整座建筑构思巧妙,殿堂宏大,庄严肃穆。此外环绕殿宇内外有隔墙、照壁以及过门、垂花门等,布局精美,风格与其他佛庙寺宇迥然异别。该寺为长江中下游负有盛名的伊斯兰教清真寺院。
世太史第 (赵朴初故居),坐落在安庆市迎江区天台里街。因赵氏族中自赵文楷始,赵畇、赵继元、赵曾重四代翰林,故旧称“世太史第”、“四代翰林宅”。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一月五日,生前任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诞生于此。
故居占地面积4463平方米,建筑面积2773平方米。花岗石铺地广场,造型别致的赵家古井置于其间。建筑群坐北朝南,外墙为青砖勾缝清水墙,古朴典雅。马头墙高低起伏,富有韵律。主体建筑系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2米,南北宽 84米,分东路四进,西路三进,共七进。除西三为三开间外,余均为五开间,面阔约20米,沿南北走向两条中轴线规整排列,每进两侧由厢房或回廊贯通。东一、东二进,东三、东四进,西一、西二进之间为起采光和承接四面檐水作用的天井。古建筑群西北部是982平方米的后花园,园内西侧建有32米长碑廊,镶嵌 11版块赵朴初先生书法作品碑刻。
世太史第(赵朴初故居)古建筑群风格融北方古建的恢宏、粗犷及徽州古建的细腻、精致于一体,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亦是我省保存较好、面积较大的一组明清古建筑群。
安庆宗教历史:
佛教:
南朝梁天监四年(505年),僧宝志在渌水乡建石山寺。这是现有资料关于佛教传入安庆的最早记载
隋开皇年间(589-600年),禅宗三祖僧璨初隐于舒州皖公山,后常隹菩提庵(在今安庆市内)10余载,菩提庵因之改名三祖寺。
北宋建隆元年(960),伏虎禅师在今十里铺乡苏岗村募建三城寺,规模宏大,住僧众多。元至正年间,淮南行省左丞余阙有《送康上人行三城寺》诗。
明清时期,佛教兴盛,大建庙宇,以隆庆四年(1570)建振风塔(万佛塔)、万历四十七年(1619)建迎江寺为其标志。
据道光五年(1825年)记载,全市有寺、庙、庵、阁等201座。
道教
安庆的道教主要是信奉正乙派的“火居道士”(又称俗家道士),他们散居城乡,适应环境的变化,故能在较长时间里生存和发展。
此外还有全真派的一个分支,主张“全神炼气,出家修真”。清代到民国年间,道教活跃,道教天师妙龄和张元旭都曾到安庆摆动过道场。
安庆的道教,最早的建于宋咸淳年间(1265-1274)的宣团寺(双称宣昙寺)、古坛寺(今东郊),其次是建于元代的佑圣观、万寿宫,其他都建于明清。
民国元年(1912)境内有职业道士18家,其中正乙派16家,各有各有势力范围,相互不侵犯。民国元年(1912)3月,安徽省道教总会成立。会址设在城内郭家桥(四方城内,现已经拆除),普清局(在司下坡街)和天台里。
主要宫观有,佑圣观在任家坡。元泰定三年(1326年)建,明洪武七年重建。万寿宫,旧址在城内景定坊。元末建。东岳庙,旧址在东门外,后毁。纯阳道院,在孝肃路西段,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巡抚李成龙建。清末改为因利局。民国初改为商界俱乐部。不存。真武殿,旧城在城内任坡,清建,不存。三官堂,旧址在城北洪家巷,清建,不存。
基督教内地会
解放前,基督教在安庆有内地会和圣公会二大派系。最早来安庆进行基督教宣教活动的是英国内地会。
清同治八年(1869)三月,英国中华内地会司铎密道生、卫养生到安庆传教,在北正街西右坊租民房15间设圣爱堂(又称福音堂)作为道场所。当时,安庆内地会是全省唯一的基督教会组织,后在各县设立堂点,布道,还开办官话(华语)学校,继密、卫之后,相继主持安庆内地会的有戴广兴(英国人)、胡恩培、费立凯(加拿大人)为牧师
民国17年(1928),安庆内地会与西方差会脱离经济关系,成为自养教会,全由华人自理同,改名为中华基督教安庆福音堂,组织改为执事会,教会开支依赖教友捐献。
基督教圣公会
安庆基督教另一分支圣公会,其规模和影响都大大超过内地会。
清光绪二十年(1894)美国圣公会派华人传教士黄郎斋到安庆传教并筹建教堂。后在双井街租房传教,后得富商路琪光等人捐助,于大二郎巷购房建教堂,名安庆救主座堂,为当时全国十大教堂之一。系西式建筑,占地700平方料,外型十字架状,每逢宗教活动,名声响彻全城。
宣统二年(1910)安庆教区从圣公会划出,成立皖赣教区,主管安徽和江西二省教务工作。大郎巷救主座堂为主教堂,同时又有铁佛庵设天恩堂,后营百花亭建成成仁堂。
安庆沦陷后,日军拆除救主堂和天恩堂,强占成仁堂。清光绪年间,圣公会在安庆创办同仁医院,院内设高级护士党校。后建朱家坡小学,圣保罗中学,初等女子学堂等等。
天主教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比利时国方济各会传教士卫方济到安庆设娃堂传教,但时间不长。
同治四年(1865)三月,中国神甫熊臣荛受江南教区法国主教鄂尔璧指派,到安庆建立会口。由于两江总督李鸿章不允许外国传教士在城内购房建堂,几经周折,曾国藩答应法国教士要求,在江边拨出一块土地,作为法国天主教堂。
八年,安庆教案发生。(注木偶语,安庆教案为清政府用白银收买法国,同时也让欧洲帝国主义看到清政府的无能,拉开了近代许多教案之先河。)为解决安庆教案,当年底传教士金式玉,韩伯禄来安庆。在法公使罗淑亚到南京与两江总督马贻会谈,签订《南京协定》,由九年,在安庆地方官府购地,十年,在黄家狮建天主教堂,名耶稣圣心堂。
光绪四年(1878)安徽有安庆、宁国、五河三个传教中心,安庆是皖西南中心。全省有总堂2处,会口11处。
伊斯兰教
安庆伊斯兰教于元朝前传入安庆。
元末明初,回民定居安庆。长期以来,安庆回民笃信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一些教规逐步演变成风俗习惯。信教者皆做念、礼、斋、深、朝等五功。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举行会礼、办圣会。
清末,安庆回民教坊组织的管理机构为执事会,有执事若干,主事马敏斋。这任主事主要功绩是重建南关清真寺
安庆伊斯兰教教堂为大南口南关清真寺。坐落在清真寺街11号。始建于明成化元年(1465),五年建成。清康熙年间重修。安庆共有清真寺6座,即南关、西关、女清真寺、城郊茅岭、马坂清真寺及马店清真寺(今皖河农场)。
清真寺在光绪十八年已经设学堂。创办清真小学堂。国民时期,创办穆德小学、伊斯兰小学、阿文女子学校、伊泽小学等。
安庆伊斯兰教人士享受平等的政治权利,积极参政、议政。先后有蓝风云、杨幼文、楚清、姚克道、马自正等等当选市政协委员。
5、【行走】安庆-怀宁-潜山的文化之旅
前些日,见常州老朋友陈老师在朋友圈发安徽天柱山的风景,瞬间想起二十年前两登天柱山的往事。
当年,从安庆到怀宁再到天柱山,来回走过两趟,而且时隔不足一个月。
1,
皖南安庆市,现辖3个区、5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从清康熙初年直到抗日战争,安庆一直是安徽省会,长达200多年。安徽,即由安庆、徽州两地的首字组成。
安庆号为“文化之邦袜枝数”,“桐城派”故里、“禅宗圣地”、黄梅戏发源地、徽班摇篮(徽班,清朝中期兴起于安徽、江苏等地,以扬州一带最盛,因艺人多来自安庆等地,演徽调,故名)……一众光环,故而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安庆城区不大,印象最深的是江边的迎江寺,独自在寺里喝茶,面江而坐,看江面余晖。
在安庆宜秀区白林村内,有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和他的六代孙邓稼先的故居。白林村原属怀宁县,现在划归安庆市宜秀区。邓石告首如影响了好几代人,当地乡里很多人爱好舞文弄墨,据说还出了不少农民书画家。
2,
怀宁县属安庆市,两个城区距离三四十公里,当时坐长途车(中巴)去的,现在有公交车了,更方便。
怀宁县的一位大名人是中共主要创始人陈独秀。他的墓园在安庆到怀宁的路上,两次路过,两次去瞻仰,毕竟是一位改变了历史的大人物,也是一位铮铮铁骨的人。听说后来围绕陈独秀墓园建成了独秀园,是一座大型人文景观,国家AAAA级景区。
怀宁县有山名独秀山,一峰拔地,雄峙众山。陈独秀仰慕独秀山,自号“独秀山民”,辛亥革命后遂名“独秀”(陈独秀谱名陈庆同、科举名陈乾生)。县城里有独秀中学,我采访过学校的法制教育。
两次到怀宁,小县城走遍了,从老城区所在地石牌镇,到新县城所在地高河镇(诗人海子诞生在高河镇查湾村),因为是坐中巴,县城的地名记得挺清楚。老城区有的看,新城区是规划好的,横平竖直,连街边的房子长得都像是兄弟,不知现在有无变化。当年有一小伙子总到我们单位卖光盘,他是怀宁人,我说起他家乡的街巷名字,他吃惊不小。
怀宁县是老县,东晋建县,有690年府、县同城而治,有178年省、府、县同城而治,号称安徽的首府首县。
3,
古诗《孔雀东南飞》家喻户晓, 这个悲剧故事就发生在怀宁-潜山一带,学者考证为怀宁县小吏港。
小吏港又名小市港、焦吏港,距怀宁县城20多公里,与潜山县接壤。《怀宁县志》说:“小吏港者,以汉庐江小吏焦仲卿得名。”焦仲卿即《孔雀东南飞》诗中的男主人公。据传,这儿不但是焦仲卿的故居,而且是焦妻刘兰芝的故居。具体说,焦仲卿的故居在小市港河对岸焦家坂(今属潜山),刘兰芝的故居则在小市港东半里外的刘家山。
诗里的结局是,刘投水而死,焦悬树自缢。《安徽府志》载:“其(刘兰芝)投水处即今小市港。”刘兰芝投水后,村人又将在焦家坂自缢的焦仲卿尸体移来,与刘兰芝合葬在小市港,墓至今还在。
近年来,来小市港游览《孔雀东南飞》故地的人越来越多,它已成为中国文学史迹的著名胜地。
现在,怀宁县建有“孔雀东南飞文化园”,以实景演绎当年的故事,成了几A级景区。
4,
再向西走就是潜山县(现已改为潜山市)境,安庆一带为西周-春秋时的皖国所在地,皖国的都城就在潜山。安徽简称“皖”,应该由此而来。
潜山有天柱山,古五岳之一。
五岳称呼源于《周礼》,但当时除泰山、恒山外,其他三山没固定。直到汉武帝时,五岳规制才最终形成,而天柱山享“南岳”称号数百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南巡登临天柱山,封其为南岳。589年,隋文帝废天柱山南岳名号,改衡山为南岳)。
当时去天柱山,要从怀宁坐长途中巴到潜山县,再换私人的小面直接开到天柱山半山腰一个有索道的地方。下车,换索道上去。第一次摸索着,第二次就轻车熟路了。
天柱山又名潜山、皖公山,海拔1489.8米,拔地而搭局起,雄峙江淮。山里雄峰奇石、幽洞秀水,绰约多姿,纯朴自然。这里有天下奇观石牛古洞和众多摩岩石刻;有花岗岩第一秘府洞穴――神秘谷,上下迂回,幽深莫测;全国第三大高山人工湖――炼丹湖,如碧玉镶嵌在群峰之中。
下山后来到山脚下,一座大庙赫然出现在眼前。这座叫三祖寺的庙宇建于南朝梁武帝时,依山而建,气势恢宏。三祖寺原名山谷寺,后因禅宗三祖僧粲在此驻锡,故名三祖寺,成为禅宗第三代祖庭。寺内有众多名人题记,包括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李公麟、陆游等。
5,
第一次去天柱山时正赶上中秋。那时中秋节还不放假,但那两天是周末,游人应该不少,可半山腰的天柱山庄(一个四层楼的宾馆)也只我一客。夜半听山风吼、秋虫鸣,所谓“天籁”估计就是这样的吧。
我喜欢一动一静。采访奔波是动,周末闲游是静。中午赶到天柱山,下午就静下来,宾馆附近走走。
宾馆附近有个小池塘,池塘里有几片的荷叶。在黄昏于池塘边呆看荷叶,也是一景。
第二天一早爬山,众多轿夫围上来让我坐轿子上去。我不想坐,他们就跟着,一个劲儿地动员。再往上,轿夫逐渐散去,最后只剩下一个轿子。我有些不好意思了,就交了几十块钱,坐一坐、走一走,一路到山上。后来半个多月后带父母来,轿夫见了我特别高兴,既有再见面的兴奋,也有“生意又来了”的窃喜。
下午两点多回到宾馆,发现有了点变化——又来了一位客人。这是个爱说话的湖南女孩儿,于是余下的时光也不用再呆看荷叶了,一壶茶,闲聊,直到夕阳的最后一道光泽渐渐暗去。风动树梢,树影在余晖里摇动,地上忽明忽暗的,和北宋寇准“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的描写有些相似。
当时聊了什么,大多已随时光飘走,但在亭子里品茶,感受下午的暖阳,听山风飒飒,看风动树梢,偶尔能见远处农家给秋色添一缕炊烟。这情景定格成画面,留在印象里。
时光如白驹过隙。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多年后想起这一幕,恍如昨。
6、安庆迎江寺2022年3月20号左右开放吗
安庆迎江寺2022年3月20号左右开放的。
安庆迎江寺一般指迎江寺。 迎江寺,位于安银大州徽省安庆市枞阳门外的长江边上,占地3万余平方米,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振风塔、毗庐殿、藏经楼、大士阁、法堂、广嗣殿等锋蔽建筑组成。
迎江寺,整座寺院建筑在长江岸边的高地上,殿堂巍峨,从十里开外即能见其雄姿,安庆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迎江寺即在该城之东南,它上接九华山,下临匡庐,北攘天柱,南仿族临长江,可谓得天地之灵气,占人文之辉光。
7、安庆市内有什么景点?
1、迎江寺
迎江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枞阳门外的长江边上,占地3万余平方米,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振风塔、毗庐殿、蠢册藏经楼、大士阁、法堂、广嗣殿等建筑组成。
2、菱湖公园
菱湖公园是安庆市区两大公园之一,位于安庆师范菱湖校区边上有三门 一门在菱湖南路,一门在纺织南路 一门在湖心中路,菱湖公园环境优美,是安庆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之一。
3、花亭湖风景名胜区
花亭湖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境内,地处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距太湖县城4公里。风景区面积198平方公里,分为花亭湖、西风洞、佛图寺、狮子山、龙山五大闭吵景区和一个汤湾温泉疗养度假区。
4、司空山
司空山,又名司空原,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城西南70公里冶溪镇、店前镇两镇境内。相传战国时期有位淳于氏,官居司空,一生为官清正,后隐居此山,故名。
5、莲湖公园带态宏
莲湖公园始建于1985年5月,1988年初步建成对外开放。公园总占地面积约663亩,其中湖面298亩,环湖陆地面积365亩。园内的莲湖与菱湖仅一路之隔,且水系相通,为菱湖风景区四大水面之一。
8、安庆市重点开放寺庙有哪些
安庆市有以下重点开放的寺庙:
1、迎江寺。地址:安庆市迎江区沿江东路148号。
2、三祖寺。地址:安庆市潜山县。
3、桐城市文庙。地址:安徽省安庆市和平路60号。
4、汪家祠堂。地址: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红军中央森侍独立第二师司令部旧址纪念馆。
5、让枣丁家祠此滑吵堂。地址:安庆市怀宁县。
6、源浦禅寺。地址:安徽省安庆市五横乡源浦禅寺。
9、安庆必游景点 安庆必游景点推荐
1、迎江寺:安庆市区内寺庙不多,所以迎江寺虽小,香火却首纤嫌很旺盛。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年),原名“万佛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该寺重修,殿宇华丽,气势雄伟,为沿江名刹。清代时改称“迎江寺”。
2、振风塔:享有“过了安庆不看塔”盛誉振风塔江胜的振风塔,是长江流域规模最大、最高的古塔,进入迎江寺,走过大雄宝殿即可看到。该塔建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又名万佛塔,高64.8米,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石塔。此塔设计精巧,造型别致,结构新颖,在我国佛塔中独树一帜。塔内设有石阶168级,游人可以登上石塔,眺望前方如带的长江,景色美不胜收。
3、黄梅观会馆:56开业的黄梅戏会馆,是目的安庆市内最好的黄梅戏演出场地,几乎每天都有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的演出,剧目多为黄梅戏的经典折子竖州戏,如《打猪草》、《对花》、《夫妻双双把家还》等。会馆采取茶楼的经营模式,门票最低每人18元,附清茶-杯。也有包厢,提供水果饮料和观众点唱剧目等,包厢费用从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点唱剧目每曲从268元至68元。
4、菱湖风景区:菱湖风景区位于安庆市城区中心,总占地面积4.496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107平方公里,陆地2.389平方公里。菱湖风景区目前包含菱湖公园、莲湖公园、皖江公园和文化广场四大景区,共由5个湖泊组成,分别是菱湖、莲湖、小菱湖、东湖、西湖,者手其中东湖和西湖并称为大湖。
10、迎江寺简介
安庆迎江寺位于安庆市东 迎江寺振风塔
门,濒临长江,占地3万余平方米,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光宗曾亲书匾额“护国永昌禅寺”,清顺治七年(1650年)敕改“迎江禅寺”,乾隆帝赐“善狮子吼”额,光绪八年(1882年)题匾“迎江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近代名僧月霞于九华山图库创办中国第一所佛教院校以后不久,即来到迎江寺担任方丈,在其住持期间,留下了著名世雀凯的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月霞方丈公案”。月霞离去之前,派弟子心坚来迎江寺担任方丈。 迎江寺迎江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枞阳门外的长江边上,整座寺院建筑在长江岸边的高地上,殿堂巍峨。迎江寺创建于宋开宝七年(974年),曾名“古万佛寺”。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重新募建。清朝初年又重建,以后续有整修扩建,终成沿江一带名刹。清朝咸丰十一年(1861年)毁于战火。清同治元年(1862年)重建,名“迎江寺”,意为寺院迎长江而立。光绪元年(1875年),慈禧太后赐给迎江寺“妙明园”匾额,悬于藏经阁上。 1949年后,政府多次对寺庙进行维修、保护。1983年迎江寺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中国重点寺院,1984年移交给佛教界管理使用。该寺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振风塔、毗庐殿、藏经楼、人士阁、法堂、广嗣殿等建筑组成。天王殿、大雄宝殿建筑在高台上,十分雄伟,为硬山顶,小青瓦屋面。毗庐殿重檐歇山顶,粘土筒瓦,有发戏、提栈,无斗拱。藏经楼为现代式重檐歇山顶,小青瓦屋面,是近代寺院建筑。 迎江寺风景(19张) 寺内文物珍藏十分丰富,最有价值者为明朝金粉写经《妙法莲华经.观世音普门品》 (附《心经》 )。此经用金水在瓷青纸上写成,赵体楷书,笔法庄重秀逸;经书中有50幅佛像和菩萨度化众生图,画法技术高超,被国家定为一级文物。此外还有清人翁同、曾国藩等人的竹书扇面;近人张大千、齐白石等人的山水花卉作品;当化画僧懒悟大师的禅机国画。另有明清时代的各类碑记九块。振风塔是迎江寺最具岁神特色的建筑,又名“万佛塔”。始建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现存的振风塔共七层,高60米。塔身平面形状为正八边形,底层边长约5.5米,两对边距离约13米,逐层收缩。塔内空心,有石级直通塔顶。 迎江寺
万佛塔二层由塔外入口,三层以上设在两道正八边形夹墙之间。塔中心八角瓜皮顶空另搜唤有三或四面设供涵直通塔外,石级出入口设在拱涵一侧,无拱涵之塔面设一拱形壁龛,各层拱涵或壁龛两侧对称设一至五个小壁龛,龛内供六百多座砖雕佛像,龛后有缝直通塔内夹道和空厅顶部各壁佛,使佛灯常明。塔底层高一宽约三米的有柱长廊,两层以上设无柱长廊,檐角发戏,戏下系铜铃,梵声常鸣。 塔顶是八方体须弥勒座,上接覆钵、相轮、瓶等,以铜轴相连构成塔刹。振风塔已被安徽省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迎江寺建立以来,历朝香火兴盛,延绵不绝。1949年后,政府多次对寺庙进行维修、保护。1983年迎江寺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中国重点寺院,1984年移交给佛教界管理使用。近年来,迎江寺成立了由僧人组成的管理委员会,恢复了丛林制度,办起了素餐馆,实现了以寺养寺。迎江寺的殿堂楼阁也都修葺一新,成为安庆市的一颗明珠,镶嵌在长江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