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是五月五日
1、为什么端午节日期定在5月五?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端午从字面上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云:“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农历的正月开始为寅月,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与端五同义。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2、五月五日端午节的来历
五月五日端午节来源于屈原投江的故事。在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屈原听到了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
他虽然有心报国,但是也无法挽救这一局面了,于是屈原选择了以死明志,毅然决然的写下绝笔诗《怀沙》之后,便抱着石头投入了汨罗江,以身殉国。
沿江的百姓听闻此事,因为怕屈原的身体被江里面的鱼虾吃掉,于是都划着小舟去打捞,也有一位老医师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了江里。这样子是为了驱赶蛟龙水怪以免伤害了屈原的身体。看到老医师这样子做,百姓们也纷纷将米粮投进江中,希望鱼虾吃饱了米粮,就不会伤害屈原的身体。由此产生了端午节。
3、五月五日端午节的来历
五月五日端午节的来历: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_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_初五_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_哀之,每于此_投五_丝粽_于_中,以驱蚊龙。_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__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_体。那时,恰逢_天,湖_上的___起汇集在岸边的亭_旁。当_们得知是打捞贤_屈_夫时,再次冒_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_们荡_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_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_、赛龙_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_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_谁_,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_冤。”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139]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4、简述农历五月初五为什么被叫做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夏季最重要的节日。因古代"端"与"初"同义,"午"与"五"音同,故称五月初五为端午。
5、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的来历是什么?
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大家大多知道的是屈原投江,为纪念屈原而来的,其实历史上流传的端午节的由来并不只是这一种,还存在其他几种说法,比如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纪念介子推等等。
端午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除了有多种由来以外,还存在各种习俗,比如端午的时候需要吃粽子,挂艾叶和菖蒲,喝雄黄酒,划龙舟等等。
对于端午节由来最多的说法就是纪念屈原,相传屈原不忍看自己的祖国被攻破,随后写下绝笔《怀沙》后投江自尽。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从而有了端午节。第二个说法是伍子胥自刎后,端午节就成了怀念伍子胥的日子。第三个说法是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为了救父亲而投江的孝女曹娥,第四个就是认为端午节和介子推有关系,至于具体是因为哪个而来,目前已经无法推敲了。
在端午节这天,有很多的习俗,其中最多的肯定要数吃粽子了,在我国,不论是哪个地区的民众在这一天都会吃粽子,有的地区的民众还会自行包粽子来进行食用。除了吃粽子有的地区还会采摘艾叶和菖蒲来挂在自家门上,还有在端午节的时候要佩戴香包,有辟邪驱瘟之意。此外,最重要的是很多地区都会在端午节举行龙舟比赛,赛龙舟多出现我国南方地区,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存在的,对于我们来说赛龙舟不仅仅是一项体育娱乐的活动,也体现出了我国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并且在赛龙舟的过程中,还体现出了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6、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来历: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
风俗: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
端午节的影响
日本
日本自古以来就有过中国节的传统。在日本,端午的习惯是在平安时代以后由中国传入日本的。从明治时代开始,各节日都改为公历日。日本的端午节是公历5月5日。
端午节的习俗传到日本之后,被吸收改造成为日本的传统文化。日本人在这一天不划龙舟,但也跟中国人一样会吃粽子,并在门前挂出菖蒲草。在1948年,端午节被日本政府正式定为法定的儿童节,成为日本五大节日之一。
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人民认为端午节是一个庆典,是祭天的时候。韩国人将‘端午’称为‘上日’,意思是“神的日子”。在农业社会时期的朝鲜半岛,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祭祀活动,祈求丰收。
在祭祀举行时会进行假面舞剧、韩式摔跤、荡秋千、跆拳比赛等具有朝鲜地方特色的活动。韩国这天会祭拜山神,用菖蒲水洗头、吃车轮饼、荡秋千、穿韩国的传统服装,但不划龙舟,不吃粽子。
2005年11月25日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韩国申报“端午祭”的文本中,第一句话是“端午节原本是中国的节日,传到韩国已经有1500多年了”,可见其本来源于中国,它原名“江陵祭”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直到1926年,因为其时间是从每年的阴历四月十五持续到五月初七,与中国的端午节相近,才更名“江陵端午祭”。
7、为什么端午节又叫五五节
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