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所用的艾草是什么样的
1、端午节艾叶图片
艾叶品相: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时节,民间有家家户户挂上艾叶的习俗。
这一习俗源于民间流传的避灾说。传说古时候,一位神仙巡察人间,见浪费粮食严重,决定降灾人类,后见一妇人爱孤儿胜过亲生儿子,为之感动,告诉她门前挂艾可以免灾。后来这妇女将这一方法告诉了所有的人,使人们避免了一场灾难。这种说法在东北以及河北唐山等地广为流传。
(1)端午节所用的艾草是什么样的扩展资料:
民谚所谓:“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从古至今,艾叶用于预防瘟疫的记载很多: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明确提到了用中药加热煎煮后产生的热气,可用来熏蒸治疗疾病。
端午节期间,古代的劳动人民就开始运用艾叶焚烧或煎煮来驱除瘟疫,实际上是一种熏蒸疗法在生活中的运用。现代研究证实:艾叶烟熏患处除了有抗菌作用外,还可以在室内空气中形成药分子膜层,而悬挂的艾叶其挥发性物质的挥发,在人体周围空气中也能形成天然消毒气幕。
经呼吸系统侵犯人体的细菌、病毒最易蓄于鼻腔与咽喉,艾叶中大量灭菌、抗病毒成分可于鼻腔、喉头与气管中形成“药膜”,达到抗菌、杀毒、防病的效果,故悬挂艾叶及燃烧艾叶有预防瘟疫病流行的作用。
由此可见,在蚊蝇孳生、百虫活跃的仲夏疫病流行季节,民间流传的“端午插艾”这一习俗是有科学依据的。
2、端午节的艾草和平时的艾草有什么区别
没有区别。
端午节的艾草,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艾草,是菊科、蒿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全草可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民间认为艾草还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端午期间挂艾草于门上,相沿成习,遂成端午风俗。
(2)端午节所用的艾草是什么样的扩展资料
艾文化由来已久,早在《诗经》时代,艾草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
艾是一种普通的植物和一味普通的中药,但是在中国文化的元素中却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内涵。人们不仅用它祈福生活的美满和平安,又运用其为自己解除病痛,同时又以艾的温馨,让人们赏心悦目地细细品尝着它的滋味。
据说艾有驱毒辟邪的作用,古代常用它来占卜,特别是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悬挂或插上用红纸扎好的艾草,以保佑家人的吉祥平安。端午时值仲夏,而端午日是草木药性在一年里最强的一天,这天采的草药治皮肤病、去邪气最为灵验、有效。这时人们就要采集艾,用艾来驱毒辟邪。
此外,人们还经常把艾草、菖蒲、雄黄、檀香等装在小布袋内做成香囊用五彩线系着,挂在身上,以得健康。民间认为艾草还有招百福的作用,有些地方在端午节贴“午时联”,曾这样写道: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寄托着人们向往幸福生活,痛恨贪官污吏的美好愿望。